淺談生物實驗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範文(通用3篇)

淺談生物實驗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從教十二年,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高效課堂的模式,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以下談談我對生物高效課堂的心得體會:

淺談生物實驗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範文(通用3篇)

一、指導學生做好生物課堂筆記

做課堂筆記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有的同學作筆記不得要領,影響了教學效果。例如一些成績不理想,不願意動筆,能聽懂就萬事大吉的同學,他們根本不做筆記;還有的同學盲目做筆記,他們的筆記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記流水帳;還有的同學是單一的答案式筆記,他們不是記錄老師解答問題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結論。針對這些情況,指導好學生做好筆記顯得是那樣重要。

二、教學的情境創設要積極、新穎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所謂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教學條件和教學規律合理的選擇情境創設的方式。結合本人的教學過程,認為情境創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

1、通過設問創設情境。

就是要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慾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多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有利於學生潛能的發揮,問題可由教師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觀點,故意設疑或設置障礙,有意出錯,把學生中常見的錯誤認識提出等;也可以讓學生設計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搶答或諮文自問自答等。

2、通過電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

這是生物課保持活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有突破性變化,能有效的節約時間,增加教學質量,全面的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引導學生獨立地探索和發現,相互討論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經過長期潛移默化,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討論創設情境

討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組織學生有的方矢的展開定向式討論;可以緊緊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有爭議的問題自由討論;可以把學生分成幾組進行辯論或討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做調研式討論。在討論中,討論的主題要鮮明。學生唱主角,積極思考探究。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導演,有效的控制討論的內容、方向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態,做到有收有放、鬆而不散。

三、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好多同學進入中學後對生物的學習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學,對此教師要儘快改變這種狀況,針對鄉鎮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從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及學習方法入手,提高他們的成績。

1、建立興趣小組,培養學生能力

我們建立了以學生為主的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每週集中活動一次,活動分三個階段。一是給他們演示趣味性和娛樂性較強的實驗,如教師象魔術師一樣演示澱粉遇碘變藍的特性實驗。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氣讓其變渾濁的實驗等等。增強了實驗的趣味性。二是給他們器材,讓他們模仿做實驗。三是開放實驗室。大部分同學都能獨立完成課本中的有關實驗。教師利用小組活動時間帶領同學到野外去採集了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大量的動植物標本和圖片(攝影小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生物知識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制定學習計劃,進行鍼對性輔導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應不失時機的主動接近學生;搞清知識上的差距,幫助其制定學習計劃,並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利用課餘時間補差糾錯,進行鍼對性的輔導,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做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補習和落實,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師課前、課中、課後的各個環節

1、教師在課前備課要真正做到備教法、備教材、備學生,精選教法,潛心鑽研教材。找準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注意每節課與前後知識的連貫性,精心設計練習題和每堂課的板書設計,在備課中體現出對後進生的轉化,分析每一位同學的情況,看他們在本節課中可以回答哪些問題,真正做到顧及全部。

2、上課時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教師只是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的思維或語言產生障礙時,教師採用精練恰當的語言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障礙,使之思維進程加快,語言表達流暢。讓學生分組討論,質疑問難,在討論中把重點難點解決掉。

3、課後教師要做好每堂課的課後小結。課後小結是常規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上完一節課,都要把這節課的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在記錄是要把課堂上的成功經驗、失誤之處以及教學感悟等及時地記錄下來,並且要持之以恆,也就要及時、經常、全面的做好課後小結,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上是我的淺薄看法,希望同仁批評指正。

淺談生物實驗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2

4月22日至23日,來自南通市各個縣的四百多名教師代表參加由如東縣賓山國小承辦的“南通市國小語文‘夯實基礎,打造高效課堂’習作教學研討活動”。22日下午,江蘇省特級教師、吳江市愛德雙語實驗國小管建剛校長作專題報告《我的作文革命》。主席台上管建剛校長剛開始給人的感覺正如他的好友談永康所説的那樣:“他似乎很少發出聲響,到哪兒都是靜聽的神情,一種虛懷以待的狀態,張開眼睛,打開耳朵,放開心靈,全身心在舒展,在生長。”可是當他講到他的作文教育革命時,他卻是那樣的滔滔不絕,侃侃而談,時不時説出幽默和智慧的話語,讓會場上聽課的老師一會兒開懷大笑,一會兒掌聲如雷一會又鴉雀無聲 ……我坐在下面邊聽邊做筆記,也和所有聽課老師一樣,一起鼓掌、激動,一起靜思、微笑。

聽管建剛校長聊他的作文教學革命,回想起我看到的《國小語文教師》管建剛作文教學藝術專輯上他所寫的《引爆作文教學革命》,他所説的每一句話都讓我為之驚喜,為之震憾,也為之感動。

管建剛老師為我們詳細介紹了他的《作文教學革命》的操作系統、動力系統和助力系統。引發這場作文教學革命的是他舉辦的《班級作文週報》。

首先是管老師的操作系統。學生每週寫一份稿件,向“班級作文週報” 投稿,變“作業”為“投稿”,變“上交”為“發表”。 如此周而復始,十年多來,他和學生一起出了540多期《班級作文週報》。我驚歎管老師的毅力。我想,一個人勤于思考,善於發現固然可貴,但更為可貴的是能把自己的想法化為行動,並且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對照管老師,想想我自己,真是慚愧,我雖然對作文教學有過很多的嘗試,但常常是半途而廢。例如我曾學着一些老教師給學生開展過“日記接力賽”,我也嘗試給學生自己做習作的“主治大夫”,還帶領學生開展一些活動或遊戲進行現場作文,但每次都是有始無終,這樣就一直生活在作文教學的迷茫裏。再説管老師的動力系統又是別具一格,他採用三年一貫制,第一年:等級評獎。第二年:積分活動。第三年:稿費活動。這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把學生引入到作文的海洋裏。最後的“助力系統”名目也很多,助力一:佳句精選。助力二:故事爭鳴。助力三:話題爭辯。助力四:凡人亮語。助力五:優先刊用卡。助力六:新星亮。助力七:出專刊。助力八:裝幀大賽。反正就數管老師的點子多,別人沒有想到的他都想到了,或是別人想到卻沒有實現的他去實現了。

聽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革命的介紹,我不禁心潮湧動,很想學着嘗試為自己的學生辦一份《班級作文週報》。現在我已經在我們班行動起來了,但願我能做到並且堅持,最後,讓我為自己喊聲“加油!加油!再加油!”

淺談生物實驗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鄭老師又為我們做了一次講座,這次鄭老師講的是教學設計。她開始的時候問我們教學設計和教案的區別是什麼?我真的傻眼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鄭老師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教學設計指重在教學和設計的過程,教學設計比較理想化,通過這個設計可以達到一個理想狀態,而教案偏重於實際應用。而兩者都要對於課標有一個理解和借鑑。但是課標只提供了一個理論指導和教學的理想,就是説用什麼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以及通過這節課老師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想要學生學到什麼,它和教學設計其實異曲同工,都是對於課程的一個理想化。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的:原來兩者基本就沒有什麼關聯。並且教學設計是比教案更加寬泛的一個概念。

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有四個的內容,他們分別是:教什麼;學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想要寫好一個教學設計,首先不可避免要想到的是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主要就是描述章節以及本節設計的位置和前後的邏輯關係,比方説前幾章是什麼,講了什麼,後幾章是什麼,講了什麼,要講的這節課起到什麼作用,而且要注意每一章的第一節要注意對於整一個章節的導入。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

(2)能力儲備。就是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從不同方面有目的的進行考察,從而瞭解不同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通過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並預設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後,確定需要破解的第一個難點是。。。、第二個難點是。。。。以這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對症下藥。

(3)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這次講座講了很多以前都沒有想過、考慮過的.知識,教學設計和教案都考察了老師對於所講知識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如何將自己理解的表達出來,讓學生清楚明白,這又是作為老師的功底和能力,對於現階段剛剛接觸到教師這一行業的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這次講座告訴我們我們還欠缺很多東西,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僅僅侷限於上完這節課,我們應該把目標放長遠,開闊我們的視野,多學習新的知識,豐富我們的知識水平和教課技能,從各個方面豐富、完善和發展自己,為將來正式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做好準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反思

(1)特點一定要突出特色。

(2)反思是教學結束之後對自己這節課設計與真實環節中不匹配原因的思考。

鄭濤老師來到良鄉五中為我們進行了一堂精彩的講座,我們每一個人都受益匪淺。聽過鄭老師的“手把手”教的教學設計講座,感到很是受用,不光是從表面的結構還是深層內容的挖掘,都將成為我今後教學過程中的堅實基礎。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設計。只有最合適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