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1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曆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鋭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精選16篇)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着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閒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幹、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説得十分概括,他説: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鋭,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2

“愛國”二字是神聖的,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是民族的精神中最最珍貴的,他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愛國的感情在一切的感情至上,它是一種號令。沒有愛國,國家就不存在了,愛國,就意味着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多少為國獻身的愛國主義者有抱石投河的屈原,精忠報國的張飛,壯烈殉國的鄧世昌,開國領袖毛……其中,愛過大詩人陸游的故事家喻户曉,我也深受感動。憂國憂民的南宋詩人陸游,生在民族矛盾的尖鋭時代,他一生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一腔愛國熱情傾注筆下,幾度“鐵馬冰河入夢來”。他晚年退居他的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報國之心始終不衰。

逝世前,還創作了絕筆詩《示兒》,寄託了自己的愛國之情。“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的可愛的解放就叔叔,日日夜夜守護在邊疆,每時每刻都在保護我們的祖國母親的安全。只要祖國的一個地方發生了災難,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援受災的人民。還記得20__年5月12日發生的8.0級汶川大地震嗎?許許多多的人都被壓在廢墟、瓦礫下,解放軍叔叔一趕到現場就開始救援,不顧自己的勞累,更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不分日夜地救援,一晃就是幾百個小時……

老師們的愛國情懷,也讓我深受感動,為了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樑之材,為祖國儘自己的一份力,夜以繼日的工作,總是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有一首歌唱得好:新長征路上老師立新功,今天深夜啊燈火人在亮嘔心瀝血您在寫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愛國者,如:清潔工為了祖國媽媽美麗,每天凌晨四點左右其狀清掃大街,當我們上學時,大人們上班時,大街一是煥然一新,乾淨,美麗了。還有交通警察們,不論颳風下雨,還是炎夏寒冬,都筆直地站在安全島上,指揮交通秩序,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和諧、美好。為了表達對祖國的感情,我們大家可趁着祖國72週年的時候,為祖國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當一回小保安、小保潔員,小宣傳員,小導遊,小記者,回報社會,回報祖國母親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3

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着5千年的燦爛歷史和輝煌的文明,在這片越發繁榮的土地上,有着勤勞的人民和我們這些跨世紀的新一代。我們現在已經越來越大了,我們也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我想,我們不一定要等到長大之後為祖國貢獻什麼,而是現在就為祖國貢獻一些我們的力量。

有的同學此時可能會説:“我們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報答祖國是他們大人的事,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在不敢苟同。我們應該時刻想着我為祖國做些什麼,也許我們現在的力量還很小,不可能像大人們那樣,但是我們能為祖國做的也很多呀。比如:綠化祖國、美化生活環境、好好學習,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只要我們能努力做到,而且是持之以恆地做,我們就已經是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了。這樣不僅僅是為祖國貢獻力量,也是對我們自己的生活貢獻力量。因為只有祖國繁榮了,人民的生活條件才會提高,只有祖國的環境污染得到治理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得到改善,只有祖國強大了,人民的力量才會強大。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4

愛國,什麼是愛國愛國是用心説的,愛國又是一種崇高的感情。

愛國不是用嘴説的,而是要用行動來落實的。那些熱愛祖國的人,會團結互助不會不講愛國,如果不講愛國,那國家就像一盤散沙。損人利己的人,人人都討厭他。要愛國,就要誠實守信,不能不講信用,要無時無刻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奮鬥,要關心國家大事。

有些人很迷信,説什麼世界上有鬼啊,神啊,佛啊為什麼要這麼迷信,我們應該相信科學,愛科學,才能為科學事業作出巨大的貢獻。

愛國,當然也要遵紀守法了。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沒有紀律,那學校就是個“大市場”,如果沒有法律,哪有什麼冤情可告呢就像古有開封府的“包青天”,文廉王,才能除暴安良,為民請命。所以,我們的國家應是一個有法,有律的國家。

在有法律的國家裏,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裏都有兄弟姐妹,他們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手足情,朋友,好朋友建立了用金錢買不到的友誼。那些貪心不足的人,見小便宜就要撿,大了,有人出錢,叫他背棄朋友,背棄親人,他都有可能會做得出來。我們要喝”井水不忘挖井人。”

做一個愛國的人,當然要愛勞動了。那些“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人,從小養成壞習慣,在家做“小公主”,“小皇帝”做慣了,衣服不會洗,作業不會做,掃地更不用説了,地都不會掃,簡直是懶人。有一本故事書裏説到《蝸牛和黃牛》,蝸牛整天不幹活,就懂叫小黃牛做,而它自已卻睡懶覺,小黃牛幹了一天的活,額上的汗,豆大的流下來。一天,小黃牛和小蝸牛分家了。此後,小黃牛耕田,一日三餐温飽,而小蝸牛日的家漏水了,也懶得修,終於有一天,小蝸牛的家蹋了,把小蝸牛砸成一個像車輪似的形狀,從此,小蝸牛在沒人的地方就伸出觸角,一有人,它馬上就縮起來,沒臉見人。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應該要勤勞,不能懶惰,要像周總理那樣,無時無刻不在關心人民,為人民的利益,為了祖國更加強在,我們從現在起,為了祖國奮勇向前。要記住,祖國是我們的母親,她用知識,用智慧哺育了我們,我們應該要立志報效祖國,讓我們手牽手,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吧!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5

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閒着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閒着,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閒,會覺得不知幹什麼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後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閒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麼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麼窮嗎,再説政府幹嘛去了?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同情困難人羣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後內心柔軟的説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説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説,讓所謂温室裏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19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用他們的話説,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淨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6

微塵有心,微塵有愛,大愛無聲。鳥兒天空,魚兒感謝水,花兒感謝雨露,我感謝我的母親,我們要學會感恩。不要辜負母親的期望。

光陰似箭,媽媽用她的青春換來了我的健康成長,現在,我亭亭玉立,可媽媽的額頭上卻有了一絲絲銀髮,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秋,而媽媽呢?卻越來越老了,我做錯了一件事,從那件事以後我學會了感恩。

那一天,考試試卷發下來,我看了又看,“啊不及格?

”我看了名字,我以為拿錯了,可是我沒拿錯,真的是我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時,老師叫我去辦公室,問我原因,還批評了我,我真的好煩,成績下降那麼多,放學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想轉換一下心情可我跳不出這個不及格的圈子裏。

這時,我推門而入,看見媽媽坐在沙發上,突然她問我:“成績怎麼下降那麼多?

”我還沒來得及轉換心情才,她又問這個,明顯的她已經知道成績的事,這時,我忍不住吼道:“你從來都不關心我的生活,只知道問成績,我的作業你翻過幾次我遇到難題時你輔導過我嗎?我是你炫耀的花瓶,你是否真的愛我?”媽媽一句話都不説我哭喊着:“我受夠了,不要再當什麼花瓶,我不要當你考試的工具,我不要。”媽媽臉色變了好多,過了一會媽媽的臉上也掛滿淚珠,我沒有理她。就摔門而出。

我好幾天不理她,這幾天我想了好多,我很後悔,明明知道媽媽不識字,還要那樣説她我好幾次想和她認錯,可是我説不出口,又把話咽回去了,他還是像往常一樣,我寫作業的時候都給我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不管我做作業多晚,她都默默在我身邊陪我,直到我睡了你才去做你還沒有做完的家務,我每次聽到外面有聲音,我都偷偷地瞄,每次都看見你的背影你滿頭的大汗,做了一下就用手捶捶腰,我多想出去幫你啊。好想和你説:“媽媽,對不起請你原諒女兒的不懂事,我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辜負你的期望。”

媽媽因為自己不認識字,才希望我不要像她那樣,可是媽媽從來沒有怪過我,她還是一如既往的愛我,還是像以前一樣,你對我的愛從來沒變過,我終於明白了你的愛,你含辛茹苦都是為了我,是你的寬容,我學會了感恩。

因為有你,所以我明白了愛,因為有愛,所以我學會了感恩。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7

愛國是一句非常不起眼,非常渺小的話;一個舉動;一件事情。説它大,我們中國13億人民,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看了中國台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校長的,頓時受到一陣感觸,活了這麼久,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國。

要知道我們的學習不是為了父母,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強盛我們的國家。我們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制度,讓你住免費的宿舍,讓你用免費的課本,為的就是要培養你這人才。要知道,我們並不是為了吃飯而讀書,並不是為了興趣而讀書,我們現在的努力是為了祖國美好的未來。如果説,你讀書為了吃飯,那這樣你就大錯特錯了。到街上隨便找個人捅一下,你的下半生肯定會有飯吃,而且還有人伺候,有人為你做飯,睡覺的時候還有人為你站崗。你的東西一樣都不會少,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強盛自己的國家是每個國人的夢想,可終究是要付出行動的,一個國人如果不熱愛自己國家的文化,那他還有什麼國人可言。

我們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流傳至今仍不滅,,這就是精髓所在。而有些人崇洋x外,摒棄老祖宗的東西,去看那些外國人的臉色,這跟叛_有什麼區別。

中國人學英語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漢語字體優美,發音文雅。多麼神聖的文字啊。而我們的學校卻給我們安排了英語課這一項課程。要明白,我們學習他們的語言並不是為了去伺候他們,為他們端茶倒水的。我們必須要學,我們不能不學。因為他們這個國家比我們的國家強大,所以我們要用他們自己的科學來打敗他們。

東方的節日是非常熱鬧的,象徵顏色是紅色。而西方的節日冷冷清清,跟我們的節日完全不搭調。在我們東方的國家裏,過着西方的節日,實在有損我們國家的國威。

我們的國家比不上別的國家,我承認,但我們必須要振興我們的國家。有人説:你看人家外國人真好,住着高樓大廈,開着迷你轎車,我想當外國人。這樣的想法是堅決不對的,我們只要堅定着一個信念,那就是振興中華。

國家在哪裏,我看不到它。其實,我們就像那詩人一樣“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樣,你現在所在的領土就是國家的領土,吃的糧食,買的東西,包括住的房子,都是國家的。所以,從地上撿起一塊垃圾就是愛護國家,節省一粒糧食就是愛護國家,所以,這就是愛國。

有些人表裏不一,在中國裝的跟温順的小綿羊似的,一出了中國,把中國罵的一文不值,做一個這樣的人有價值嗎?不管在哪國的領土裏,這樣的人都不會受到尊重,一個不熱愛着自己國家的人,會熱愛別人的國家嗎?

許多人對於留學生的觀點很多,少數人認為,留學生不應該留學,萬一學了知識不為祖國貢獻,反倒胳膊肘往外拐,這不就麻煩了。其實去留學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一去不回這才是一個可恥的人。

作為一箇中國人。不論你已是個多大的官,你的官職始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給你命名的;不論你的英文有多棒,你的母語始終是漢語;不論你的國籍遷到了哪裏,你的祖先始終是炎黃!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8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我覺得它是淨化心靈的儀器,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

《感動中國》有幾十位讓人們感動到流淚的人,可以説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這幾十人純潔、善良的心。

這幾十人中我每個都覺得讓人感動,劉盛蘭每天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們。他那時月薪才300元,可他卻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時已經73歲了,後來又一場大火燒了他的房子,回到農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錢,10元、20元、30元、40元這位老人吃東西都是吃垃圾裏拾來的,還會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葉,而且17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真善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正直、善良、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還有一個叫段愛平的。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可她為村裏的犧牲非常大。我們應該想成為百萬富翁吧。這個段愛平就是個百萬富翁,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後窮得都沒錢看病,而且她還會下雨天幫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們要學習她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幹事創業、奮發有為的崇高精神;學習她真心實意地幫民致富、解民困難、化民恩怨、心繫百姓、執政為民的公僕情懷;學習她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榮譽面前不忘本的淳樸本色。

看完《感動中國》之後,我勵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動中國》裏面的人物學習,幫助、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9

看了《感動中國》這本書,我認識了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他們這些人物是民族的脊樑、時代的楷模,是我們心中的道德榜樣。

張海迪嗎,她雖然癱瘓,可她並沒有埋怨老天爺對她的不公平,而是選擇了堅強,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她讓我明白: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王順友,一位普普通通的馬班郵遞員,可他為人民做出的貢獻卻不普通。王順友在高山峽谷間送郵行程達26萬公里,相當於走了21趟二萬五千里長徵;二十四年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達百分之百。為了保護郵包,他曾縱身跳入齊腰深的江水,也曾與歹徒搏鬥。為了這個簡單又崇高的使命,王順友在大山深谷之中窮盡青春年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王順友用他的馬背上的郵局傳遞着萬金家書,他的執着讓我感受到了這位綠衣天使的忠誠。平凡不等於平庸,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我想:這句話應該是為王順友寫的吧!

雖然書中人物都是平凡的人,但他們有不平凡的人生。他們是當代兒童和青少年一生的道德榜樣。指引學生自我規劃,讓我們健康成長。他們的事蹟感人至深,教育着我們。

"雙百"人物的人生軌跡和高尚行為,啟發、引領、照亮我們的人生道路。我們要以"雙百"人物的典型來點燃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我們的終身發展之路。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10

伴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一場重大疫情從我國的湖北武漢蔓延至全國,人們陷入了緊張和恐慌之中,這場災難威脅着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面對着步步緊逼的病毒,我們的白衣天使臨危不懼,化身為堅不可摧的白衣戰士,戰鬥在前線,打響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我本以為會在短暫的時間內打贏這場戰爭,然而事實上,疫情每天都在加重。不斷增長的數字觸目驚心,以至於全國幾乎進入了封鎖狀態。在被封城的這段時間,我的內心思緒萬千,我在思考:病毒為什麼這麼猖狂?我們在武漢的同胞們能否戰勝這場疫情?我親愛的祖國能否挺過這場難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全國各地的人們向武漢送去物資時,我為中國人的團結一心而激動萬分;當鍾南山老先生挺身而出加入抗擊疫情的戰鬥時,我為他的無私奉獻而心潮澎湃;當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和專家與病毒奮戰時,我為他們的忠於職守而熱淚盈眶。

我始終堅信,暴風雨越猛烈,雨後的彩虹就越美麗!可怖的寒冬已經被温暖的春風吹散,萬物正在復甦。待春暖花開之時,山河會無恙,國泰且民安。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11

近日,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揭曉。當主持人念出一個個名字時,無數觀眾都紅了眼圈,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太好哭了”“感動到不行”。36歲的陳陸生前是一名基層消防員,20__年夏天,安徽廬江縣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災。危急時分,他帶領消防員輾轉5個鄉鎮,連續奮戰,成功轉移羣眾2665人,在營救過程中不慎英勇犧牲。“放心,我會守好廬江”是陳陸對父親的,更是用生命兑現的對國家和人民的。

陳陸的事蹟很好地詮釋了“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的內涵,這是一種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守護,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身患絕症,卻顧不上照顧感染新冠病毒的妻子,而是在醫院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這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心中的責任;八方統籌百般服務,以凡人之力發動朋友圈,解決醫護人員出行難題,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熱飯。這是快遞員汪勇認為應該具備的擔當……他們的先進事蹟雖然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國家的需要、羣眾的呼聲和時代的呼喚作為行動的出發點,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一段段傳奇故事。

擔當來自一股力量,那就是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魯迅先生説:“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面對波濤洶湧的洪水、面對隨時有可能吞噬生命的疫情、面對一天只睡4個小時的煎熬,他們克服常人無法克服的困難,在困難和風險面前不退縮、不放棄,無私無畏、義無反顧地擔起肩頭的擔子。正是有這麼多堅強的脊樑,為我們遮風擋雨、負重前行,我們才能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擔當源於一種信念,那就是肯付出、能奉獻、發光發熱的奉獻精神。感動中國的很多人物就生活在你我身邊,他們平時在生活、工作中總是默默地付出,堅守崗位,努力將自己的工作做到。在危難關頭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利害得失,而是黨的事業、人民的利益,在關鍵時刻綻放出人性的光輝。可以説,正是有了平時生活中的奉獻精神,在危急時刻,他們依舊保持着優良的品質,有一點光就發一點光,有一分力便出一分力。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進入新的一年,還有新的困難需要面對、新的高山等待翻越,需要我們心中有責任、肩上有擔當,為美好明天奮力前行。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12

在黑板擦和粉筆的共同飛舞中,在老師的聲聲叮嚀,無微呵護中,多少老師深深地印在學生心中!

同學們,你們可曾想過,因為有了老師,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麗,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燈;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恆的北斗。老師肩負着神聖的使命,老師肩負着祖國的未來,老師也肩負着民族的昌盛與歷史的重任。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老師的關心下健康成長,在老師的凝望中,奔向美好的未來。

同學們,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去感恩為我們辛勤付出的老師嗎?

沒有陽光,就沒有萬物的生長;沒有雨露,就沒有百花的芳香;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生命;但如果沒有老師的教誨,就沒有我們的前進與成長。所以,我們應該心懷感恩之情去面對老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老師們誨人不倦,無私奉獻的精神體現。這種無私,偉大的愛給我們温暖和力量,促使每一個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到達勝利的彼岸。

“學春蠶吐絲絲絲不斷,做蠟燭照亮路路通明。”千百年來,多少人把老師比作春蠶,比作蠟燭。他們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使多少祖國的花朵成為華夏的棟樑之才!誰又能知道,這其中包含着多少汗水與心血,也許老師們那絲絲白髮,斑斑皺紋就是的見證。

但,就算把老師比作綠葉,比作紅燭,也頌不盡他們的奉獻和成果啊!老師不是綠葉,卻在滋養綠葉;不是紅燭,卻能照徹心靈,因為在我們的眼睛裏映出的永遠是他們的身影。是老師把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音符都譜成了世界上最美的旋律。我真想取出串串爆竹,燃放聲聲祝福,用絢麗的焰火為老師唱支世間最美的歌。

同學們,請記住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師恩吧,讓感恩的心在我們心底默默湧動,直到永遠……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13

一株樹苗,因為得到太陽温暖的照耀,從而發誓要努力生長……

——題記

自古以來,人們都説要以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別人的幫助。感恩,如風雨過後的那道彩虹,是那麼光彩絢麗;感恩,似憂鬱之中看到的一片花海,是那麼沁人心脾;感恩,像茫然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是那麼給予人希望。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沒錯,面對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應該予以回報,感恩,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品德,也是我們中華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管是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還是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之恩,或者朋友對我們的幫助之恩,我們都應該去感謝他們,感謝他們這麼無私的付出。

讓思緒帶着感恩走遠。

請帶給父母。

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初的老師。他們從小為我們排憂解難,讓我們用於面對挑戰,甚至挫折。父母從小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少了他們,這個世界就不會再有人對我們這麼無私地付出了。所以,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父母,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説説而已,讓他們放心,快樂,幸福的生活着,對於他們,我們要盡的力量去感恩。

請送給老師。

老師是我們的第二位父母,我們如一顆小樹,老師就是那位園丁,為我們修剪去節外的枝,讓我們向上生長。為了我們的成長,老師嘔心瀝血,夜以繼日的辛苦工作。所以,對於老師,我們能感恩的,就是以一個好的成績,一個優秀的工作,一個燦爛的人生,來感恩老師對我們的奉獻,那偉大的愛。

請留給朋友。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堅信這句話,朋友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朋友分享我們的快樂,從而讓我更加快樂,朋友分擔我們的痛苦,從而讓我減輕痛苦,朋友讓我們從低谷中爬起,從驕傲中走來。感恩的是朋友的信任,是朋友的鼓勵,是朋友的支持!

讓感恩的思緒走遠,輕輕的落在每個人的心中吧……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14

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士,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榮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鬥英雄”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我們所有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忠於黨、忠於人民”精神。天安門前,94歲老兵李安甫對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無聲告白。在中國共產黨98歲華誕前夕,94歲高齡的李安甫走進天安門,用手摸一摸城牆,看一看樓裏風景,講一講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當他走

進天安門的那一刻,他的心裏該有多麼辛酸,又有多麼欣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他不斷地看着他的戰友為新中國成立而犧牲,那時他心裏的苦楚,應該無人體會。可是,他又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這幾十年的改變,見證了中國如今的輝煌,他又是多麼的欣慰。“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要記住老兵李安甫對黨絕對忠誠的這種精神。我們應當像向日葵一樣一直以“太陽”為中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黨做到絕對的忠誠。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戰鬥英雄”張富清,他隱藏功名60多年,他經歷過殘酷的解放戰爭,在那種槍林彈雨的日子裏獲得過多次獎勵。他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毅然不忘黨的初心,在貧困山區奉獻他的一生。對於張富清同志來説,他是一名退役軍人,是為新中國成立做過貢獻的人,他退役後有許多選擇,可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待在貧困地區,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將質樸節儉、知足常樂作為他堅守的人生信條。張富清將一生都奉獻給黨、國家及人民,他獲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時代楷模”稱號,還獲得總書記對他先進事蹟作出的重要強調,呼籲廣大黨員幹部要向張富清同志學習。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我們應當向“戰鬥英雄”張富清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黨員幹部只有專心致志地工作,心態平和地享受生活,不為蠅頭小利而蠅營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結果,才能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及人民作出貢獻。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北師大碩士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她畢業之後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到貧困村居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羣眾脱貧勞心勞累,為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6月16日晚,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別她病重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羣眾,面對危險,她毅然前進,在她返回鄉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發山洪,30歲的青春年華就此消逝。在危險來臨之際,她首先想到的是村裏的羣眾,不聽同事們的勸阻,拒絕病重父親的挽留,前往受災現場,不幸遇難。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不忘黃文秀同志為羣眾事業犧牲,向她學習。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勇於站在革命前線,遇到困難,不要退縮,敢於面對。面對困難問題,要及時改革創新,鋭意進取,敢於擔當,樂於奉獻。“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要做中國共產黨裏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樣,在寒冷的冬天,獨自盛開,我們黨員幹部要敢於説出他人不敢説的話,敢於嘗試他人不願做的事,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15

滿含熱淚看完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那一個個使人熱淚盈眶的畫面,讓我掩面深思,他們那種愛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深深打動着我。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閃閃發光的是一羣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__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他開始了助學之路。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裏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了很多,我們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動的時光裏,我們應該讓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多一抹亮麗的色彩。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幫助弱者、專心工作等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雖然是一些微薄的行為,但是隻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還是可以感動世界的。

能感動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動的`人,是幸福的。學習他人的無私,傳遞愛的宣言,踐行愛的承諾,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愛充滿人間,讓感動長存人間!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看心得體會 篇16

五千年春夏秋冬,季節輪迴,五千年文明鑄造了一個偉大的靈魂,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是雄鷹就要翱翔,是巨龍就要騰飛。

中國大地舉起了改革開放的旗幟,也舉起了我們的自尊與我們的地位,樓羣像春筍在大地上拔地而起,萬里河山在春風中變得更加嫵媚。

祖國,我親愛的母親,我生長在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家庭裏,在大的困難除以十三億就不再是困難,再小的愛心乘以十三億就變成了巨大的幸福,我慶幸我生長在這個大家庭之中。

祖國,我引以為傲的祖國,您像長江奔騰向前,威名仙鶴,哺育這勤勞勇敢的人民,建四化您又把宏圖展拓。萬花叢中,百鳥爭鳴盡情唱,歌唱親愛的祖國,祝您繁榮與富饒。

遇到困難,因為有你堅實的肩膀,而不再孤獨難熬,難忘5。12汶川大地震,難忘8。8中國台灣水災,難忘暴風狂雪中,有您的温暖,因為您的温度,我們不再懼怕,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就請讓我們去順應他們吧,讓我們在磨練中學會了成長,成長的過程中因為一直有你,我們不再恐懼,揮灑掉淚水,迎接新的挑戰。

謝謝你,我親愛的祖國,在這裏我多麼想為你高歌,演唱那首世紀不變的頌歌,“您凝重而深邃,寬廣而博大,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沸騰的海洋是您的血液,您是世界的主題,是我的一切!”

祖國,我親愛的祖國,請接受我最真摯的讚美,像春天的花朵一樣使人陶醉,像夏天的殷實一樣令人迷戀,祖國,我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