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課下鄉心得體會(通用5篇)

送課下鄉心得體會 篇1

聽到教研室送課下鄉的消息,我便從內心裏期待,因為這樣的學習機會畢竟難得。聆聽學科骨幹教師的課堂教學,從中有所啟發,並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進到自己的課堂,這是教師提高的一個捷徑。

送課下鄉心得體會(通用5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認真聆聽了曹小紅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在課的伊始,曹老師便抓住了當前的熱點新聞——獸首的拍賣為切入點,很快讓學生與圓明園拉近了距離,這樣的導入形式是成功的。同時,對於距離學生生活年代較為久遠的歷史題材課文的教學,姜老師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讓抽象的文字變換成一幅幅直觀形象的圖片,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讓學生盡享視覺大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大腦和眼睛,能夠讓學生儘快瞭解圓明園的輝煌過去,激發民族自豪感,這點無疑也是成功的。

課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可是,文中卻用大量的篇幅在講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只有最後一段,聊聊數語談到了圓明園的毀滅。曹老師把這一段的教學提到了前面,我想也有她的道理。曹老師在導入部分出示了目前被拍賣的兩個獸首的圖片,我們都知道,獸首問題是最近一段時間的熱點新聞,孩子們從電視或者家長的口中已經獲得一些關於圓明園的知識,而且對於兩個獸首的拍賣,新聞節目已經做足了渲染,激起了國人強烈的愛國情緒。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特殊新聞背景做鋪墊,把課文最後一段提到前面上,也是未嘗不可的,這樣能夠讓孩子們帶着一種惋惜、憤恨的情緒投入到本課的學習。

但是,我認為,最後一段的教學不應該只是提到前面,挖掘出“掠、搬、毀、燒”就算完成了此段的教學任務。我個人認為應該在學習完“建築宏偉”,孩子們充分領略了圓明園的殿堂、樓閣、名勝等各種建築、各色景觀,他們內心的民族自豪感膨脹到一定程度後。接着再進行“珍貴文物”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課前查閲資料的方式掌握一定的關於圓明園文物的第一手資料,這個時候補充資料會讓學生驚歎於圓明園的價值,確實是不可估量的.,從而對“萬園之園”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孩子們心中的那份驕傲自是不可言説。此時,再拿出最後一段,通過引讀或者教師充滿感情的語言渲染,再次朗讀體會,我想孩子們的小拳頭在此次閲讀中已經攥得緊緊的了,肯定是有話要説,此刻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面對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你有什麼話要説?我想孩子們肯定會表達出他們內心最炙熱的那份情感,侵略者的貪婪,清政府的軟弱,會點燃孩子們心中熊熊燃燒的憤怒之火,要振興民族的願望一定會成為孩子們前進的動力。

通過不同方式的學習,讓同一段課文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每一次的觸摸都能步步深入到孩子們的內心,這樣的重複,不但不會讓孩子們感到厭煩,反而能像爆竹的引子一樣引爆出思維碰撞的火花,引爆孩子們心中那份民族自強意識。

送課下鄉心得體會 篇2

這次有幸參加了我校組織的送課下鄉活動。作為一名承擔送課任務的老師,我的內心充滿了使命感和責任感,短短的一節課,可帶給我的感受卻是很多很多。

心得之一關鍵詞:感謝

首先要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麼一次學習和鍛鍊的寶貴機會。在準備這節送課下鄉的過程中,我得到了他們的熱情幫助,學校領導為我鼓勁,特別是於校長和其他語文教師,當面耐心細緻地幫我分析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我受益匪淺。於校長還打電話指導我如何上好這節課。在這裏,我要真誠地對他們説一聲:謝謝!

心得之二關鍵詞:感動

來到了手拉手的學校——門魯河學校,我明顯感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熱情好客。校舍雖然簡陋,只有平房,暖氣也不熱,生源不多,但是卻整齊潔淨,秩序井然。

在進入課堂的一剎那,我被農村孩子們的淳樸、熱情、可愛而深深地感動着。上課期間,他們那種求知的慾望,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真的讓我從心裏感動。我感覺我比以前任何一次上課都更有熱情和激情,更願意和學生交流。

我上的是八年級的一節語文課《三峽》,由於門魯河學校多媒體教室的電腦內存過低,所以我製作的課件撥不出來,使用不了。於是我甩開課件,努力運用我校“導學互助”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他們評説的能力。剛開始學生因為也是第一次上我的課,多多少少有點緊張,有點放不開,但是隨着我們一些互動和交流,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開始高漲,彷彿我們已經配合了好久,我和孩子們已經完全融在了一起,整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本節課使我更進一步感到教學是教與學的交流、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更令我感動的是那裏的教師。我接觸到十餘人,他們年齡大都50歲,卻還人人快樂的奮戰在農村的教學一線,我尊稱他們為“農村教育的守望者”。無論是聽課還是隨後的評課,他們都那麼謙虛質樸、認真負責,他們和我們有着一樣的理想和抱負,不一樣的只是環境。他們比我們還多一樣東西,那就是艱苦奮鬥,不斷進取,孜孜以求的精神,這些都值得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反覆學習……

心得之三關鍵詞:收穫

這次活動,我首先收穫到了一種精神。在我們到達之前,門魯河學校的領導和老師早早的就在等候了。在聽課時,他們用心地聽着,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着筆記。 “送課下鄉”是一次難得和難忘的經歷,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記憶。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覺得我過得很充實,只要這些事對他人有用,我就很快樂,這就足夠了。這裏的學生都很實在,和他們相比我感受到城裏的孩子能無憂無慮的學習是多麼的幸福。他們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們一樣的可愛,也許更淳樸更像一張白紙,和世界上所有可愛的孩子們一樣,需要優秀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這個隊伍中來。

此次活動使我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感動之情無以言表,最大的感慨還是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此行也學到了一種精神——好學、鑽研、創新。我相信這將使我終身受益。

送課下鄉心得體會 篇3

xx月xx日與學校的幾位老師一起聽了教科所送課下鄉的課。這次一共聽了四節課,一年級音樂(山谷回聲真好聽),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我懂事了),三年級的語文(一面五星紅旗),四年級的數學(植樹問題)。陶行知先生説過:“生活即教育”。的確,只有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才會有最真實的體驗和最深刻的感悟。“品德的教育與養成必須要回歸生活”這已成為品德課教學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今天,我想借此機會,以我曾在“學科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個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執教過的(我懂事了)一課為例,談談我對品德課程生活化的思考、感悟與收穫。

這堂課是x國小x老師上的,在沒上課之前李老師就與學生打成一片,彼此相互問好,像是早已經認識得朋友,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之間得距離。

李老師先出示了一些圖片,如洗碗,刷鞋,帶弟弟,看了這些圖片有什麼要説得,馬上就有孩子説,自己得事情自己做,幫家裏做一些小事,聽爸爸媽媽的話 ,李老師又問既然圖片中得孩子能做這麼多得事情,那麼請在坐得小朋友也説説,你在家裏都做了那些事情,有得孩子説;洗衣服,掃地,疊被子等等。

光説不行啊,所以老師還準備了一個穿衣服比賽,請了十個小朋友來比,所 有得學生都當評委,看誰穿的又快有好,並且説明理由,在後面還讓學生自己表演了小品,並且討論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出示書中的圖片,當媽媽生病了你會怎麼做? 當鄰居家寶寶睡覺了你會怎麼做?孩子們都談了自己得一些做法,從他們得言語中能明顯得感覺出來,這些孩子的確長大了。最後在朗讀書中得一首兒歌,(別説我小)優美的童聲,再加上可愛得動作把這堂課推向了高潮。

最後李老師還聯繫到此次發生得地震,讓每個孩子都把要對災區的祝福寫下來,有的寫到“希望能給災區得小朋友送一些鉛筆和本子讓他們能繼續好好學習”,“有的則希望他們能快點勇敢得站起來”,還有許多的孩子都捐了自己的零花錢,通過這件事激發孩子們愛心,同情心,並學會關心他人。

我認為這堂課有三個亮點: 觀察生活,針對問題,確定主題。2再現生活,引發孩子用心體驗。3迴歸生活,讓教育落到實處。我認為:教師要做課程的開發和設計者,能找準生活中學生存在的問題,確定、調整教育的主題,篩選教育內容,這教育更有針對性,具有衝擊力。

我覺得從事品德教育決不能把眼光僅僅聚焦在一堂課上。短短的40分鐘時間,再高明的老師也無法讓學生將一種認知內化為一種品行。我們要將教育融入到生活之中去,讓課堂延展開來,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去嘗試、去實踐,讓他們在生活中受到最好的教育。我們要幫助孩子們將一次次有意的言行演變成一種習慣、一種自覺。到那時,我們就可以驕傲地説:我們的孩子已經擁有了這一美好的品德!

送課下鄉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10月23日“國培教育,送教下鄉”活動在我縣展開,我有幸聽了洪洞縣東街國小趙小娟老師執教的Happy Thanks giving!這節課,感觸頗多。趙老師講究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教態自然,口語清晰流利,基本上是全英文教學。整個課堂注重學生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學生也始終處在高度興奮、積極思考的狀態。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第一感覺就是一個實力派。事實上的確如此,自己感覺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

(一)教師素質高,教態大方,和藹可親,始終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在和學生進行交流。

例如課前老師和同學進行了談話,老師先進行了自我介紹,然後又讓同學們進行了自我介紹。這短短几分鐘的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讓學生們喜歡上了老師,從而有興趣,有信心和老師一起來完成這節課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知之必求之,求之必學之,學之必樂之”説明了興趣教學的重要性。

(二)課堂教學環節清晰。

1、以複習單詞導入新課,Can you tell me the fistival?接着放有關感恩節的錄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師生交流討論,鼓勵學生自己動腦解決問題,體現英語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的交流。

3、What do you do on Flag Day?大膽質疑,加入自己的理解。給學生以更寬廣的視野。

4、運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思路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聯繫生活實際,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和目的。

(三)注重對學生聽説能力的指導,緊緊圍繞語言交際,以學生為中心。

通過體驗、參與合作和交流等學習方式來學習和運用語言,注意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促進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做到了新課標所要求的英語教學的總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

(四)精緻的課件,包括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和有聲的對話,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感覺,也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真正實現了寓教於樂,提高了課堂的實效。

在此次觀摩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以及英語教學時效性等教學理念。讓我對這些教學理論在實踐中的合理應用有了進一步的體會與理解。從而真正開始理解教與學相互扶持,相互促進的重要意義。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更加努力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多動腦,多反思,大膽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指導實踐。讓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送課下鄉心得體會 篇5

來自海口市四中的黃靖老師作為省級骨幹教師代表參加了省級骨幹教師的送教下鄉活動,黃老師對高一必修1 Unit 5 Reading一課進行了精彩的演繹,她為澄邁縣第二中學的同學送來了一堂精品課,為聽課老師就“提高閲讀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展示了模本。黃老師就事先設計的“課堂45分鐘觀察”有序分工,認真記錄。課後,省教研院的卓俊斌老師從英語閲讀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對這堂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並與在座的一線英語老師們就如何提高英語閲讀教學有效性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大家暢所欲言,受益匪淺。

一堂好的閲讀課,往往給人感悟和啟迪。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在一起交流時,幾乎異口同聲稱讚這堂課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我們教師往往花很大精力備文本,卻易忽視學生與文本,以及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交流;在挖掘文本時更不能忽視語言,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後續的無限閲讀能力的延伸。其實這席話是很對症下藥的。

因為課堂45分鐘效益的有無,優劣直接影響學生語言習得,感悟與內化吸收。

這堂課中,黃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觸比較深,尤其是其中的兩點。第一點,閲讀課前做了大量的閲讀準備,為閲讀文章作了鋪墊,掃清了閲讀障礙,一目瞭然,上課指令很清晰,我印象很深。第二點難忘的是:賞讀文本。課堂上,用啟發式提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加以概括和提煉,尤其在最後都選取了原文本中精華的片段,打到PPT上,讓學生劃分“句子意羣”,把握朗讀的停頓與節奏,然後再要求學生在配了音樂背景的情況下把它有感情的朗讀出來。這一幕,讓我感懷良久。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在梳理文脈,解釋語言點,句子聯展翻譯,短文填空中“糾結”和“悲摧”,一節課幾乎沒怎麼留給學生有獨自朗讀,進入文本語境的時間。但文本的語言首先是可讀可背誦的。

語言教學在高中階段閲讀課裏往往被我們給護忽視了;而高中階段的閲讀文章,是介紹地震也好,保護野生動物也好,介紹人物曼德拉也好,較之國中Go for it教材文本而言,語言是很地道很流暢的,跟其同樣具有美感的文本語言還有就是近幾年大學聯考的閲讀理解篇目考題,有些為經典英文原著的節選——語言行文是很流暢一氣呵成的,具有磅礴的氣勢和音韻美。像詩歌單元,像馬丁路德的I have a dream,完全可以在高級句式的成分被劃分後,找到節奏感,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文本,領悟文本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讓他們自信滿滿,於抑揚頓挫中實現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融入和交流。黃老師的授課理念和新課程要求不謀而合,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不斷反思,挑戰自我,與學生共同進步。以往教師的授課僅僅是單向的知識傳輸,而學生只能是被動的接受器。新課程改革精神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師生互動中學習,以達共同進步之目的。在黃老師與學生的接觸交談中我也發現課堂互動性對學生語言學習幫助較大,互動性強的課堂,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最濃,這樣的老師學生也很喜歡。

英語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練意志、發展思維、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驗、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作為社會生活最基本的交際工具,語言隨着人際之間的社會交往得以使用、傳播和發展,它是文化的基本表現形式和重要載體,可以説,生活是語言的來源,語言跟生活一樣豐富多彩。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如果把英語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僅僅侷限於課堂教學,那是有違語言學習的規律的。生活化的英語教學使得英語教學從偏離生活的軌道上得以迴歸,讓學生直接接觸更為豐富更為貼近生活的英語語言學習材料,在大量的英語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英語的技能,掌握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提高他們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在生活化英語教學中,教師敢於留出一定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去研讀,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英語語言實踐,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讓他們學會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生活化英語教學由於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因而能夠觸及到學生的`思想和靈魂,更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審美體驗。就比如我講授的這節閲讀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關於抽煙,學生整天耳濡目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個現象,因而這個話題的討論能夠觸及到學生的思想和靈魂,更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