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精選21篇)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

這本書是一個想象式文章,表達的也是想象力有多麼的重要。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精選21篇)

主人公乘着想象的小船來到了奇妙的世界。想象一個多麼夢幻的詞啊!生活中需要想象,如果沒有想象你不會期待明天的到來,因為你不會去想象明天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有什麼樣的驚喜,想象是藝術的靈魂。它會牽着你飛象藍天。想象永遠是美好的;想象也是一種力量,化為走向成功的力量。我就是喜歡想象,有一次我玩開寶箱,當我選擇寶箱的那段時間裏,我不停想象着我會拿到一個怎樣的東西。所以想象一直在你我的生活中,讓你的生活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2

我讀了《寫作業不用靠媽媽》這本書中的“思考巧克力”一文,短短的五頁紙,不但豐富了我的想象力,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它主要講了:宙思一遇到要動腦筋的作業就頭痛,每次都只能向媽媽求助幫忙。有一天,他需要交出創意大賽的作品。媽媽拒絕幫忙後,宙思去找發明家叔叔,結果發明家叔叔和他媽媽的態度一樣,讓他先想好一個主題,再寫一張計劃表。宙思對他大失所望,不耐煩地説:“難道就沒有一種吃了讓人馬上想到好點子的藥嗎?”那一剎那,讓發明家叔叔眼前一亮,想到了一種能讓人想到好點子的藥。最後,他給了宙思一盒能思考的巧克力,並告訴宙斯吃的時候不能嚼碎。然後,宙思離開了。我想:那盒巧克力會讓宙思變成愛思考的人的。

這讓我明白了多思考,多試幾次,你就能想出好點子的。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3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寫作業不用靠媽媽)的書。其中講述了小綺、英才、以及和希臘神話裏的眾神之王‘宙斯’同音的宙思,有一天他們覺得點子都不翼而飛了而他們也開始找點子。可是,他們還不知道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等着他們。

這本書就像一塊入口即化的巧克力一樣,在我閲讀的時候自然的理解什麼是創造,同時也能瞭解到為什麼造創力對我們而言那麼重要。希望故事中的主角小綺、英才、宙思,以及以後閲讀這本書的所有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持之以恆地培養自己的造創力,朝着夢想不斷的努力!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4

暑假期間,我讀了《寫作業不用靠媽媽》這本書。

這本書講了宙思、小綺、英才三個小朋友。有一天,他們突然發現自己腦子的創意點子被一個叫泰利的小朋友偷去了,於是他們一起去追泰利。中間分成了兩路,宙思和小綺一路,英才自己一路,他們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後,他們戰勝了困難,找到了泰利,要回了點子。

書裏有一個叫思考巧克力的東西,這是發明家叔叔給宙思的,每吃一顆就能讓人想出好的點子,但思考巧克力是不存在的。要思考必須要充滿自信,集中精神!

以後我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多思考、認真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5

假期裏媽媽給我買了一套校園小説,其中一本名叫《寫作業不用靠媽媽》,書中描寫了幾個小朋友是如何找回偷了他們智商的人。看完後讓我體會到,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如果我們全靠別人幫我們做事,事情是做不好的。平時我總讓媽媽陪我做作業,遇到不會做的題就讓媽媽給我答案,這樣是不對的,我根本學習不了知識。

所以以後遇到問題時,我必須自己慢慢思考,想出解決的辦法,這樣我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6

讀這本書是因一位繪畫老師的介紹,也是因這本書的名字看起來很有趣,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主人公恩特里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喜愛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按理説,他應該滿足於這種人世的快樂才對,儘管這種生活未免太過平淡。但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出去去了巴黎,拋棄了令外人羨慕的事業和生活。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原因時,人們發現的事實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這時的恩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也沒有任何人教過他這些,他也不打算向任何人學習什麼。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開始變得生活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進行破壞,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拒絕了愛情和家庭,拒絕物質和慾望,一心追求個人精神的自由和藝術上的美,孤獨地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裏,艱難地跋涉着。他不需要錢,但有時金錢會束縛他,他不停地流浪,最後來到了塔西提島上與土著人生活在了一起。這時的他看起來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個土著人作妻子,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裏作畫。在他因麻風病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但卻在他的住所的地方畫的壁畫前整整面壁坐了一年,直到死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這一切,甚至沒有留下一根木頭。

這本書看着可能會讓人覺得糾結,與以前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習慣於用自己是常人的標準去衡量那些有個性的人,覺得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自身夢想的追求有些傻,但那些精神層面的東西本就不能用任何物質來衡量。我們並不必非要去理解那些為了夢想而放棄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但至少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必竟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力。

作者始終對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人事抱有了解的慾望,並千方百計地接近他們,研究他們,最終有所體悟。

主人公在已不年輕的時候,放棄了體面的工作和温馨舒適的家庭生活,踏上艱辛的學畫作畫之路。

從此衣冠楚楚的證券經紀人開始流浪,而當現在的生活越背離原來安逸的生活環境他離自己的理想就越近,靈感也不斷湧現,當他徹底拋棄自己的肉身的時候,他精神中最具有藝術氣質的一面終於通過他留在塔希提小島上的畫凸現出來。主人公在塔希提島上貧病交加悲慘死去的一幕令人震驚,這和其留下的驚世名作被毀一樣讓人惋惜卻又無耐。主人公的行為真的是讓人不知道該怎樣評價,從來沒想到有人會為了自己的理想進而做到這種程度,不管對誰來説應該都是不容易的,但他做到了。很神奇。

藝術家貧病交加的死去的故事很多,這本書的作都通過主人公的悲劇探討了該如何對待天才、個性這個嚴肅的話題,在常人眼中,天才,藝術家總是特立獨行、行為怪異,讓人們覺得不管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無法達成共識,進而難以讓人接近。但正是因為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世界才會如此多彩有趣。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7

“為什麼叫它野風車?”二疤眼於問。父親説:“曠野上,沒遮攔,大風來了像野馬,弄得風車瘋轉。這種車就叫野風車。”

——題記

這是一本我百讀不厭的書。書中共有短篇小説15片,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第十一根紅布條》。文中講述了一個老爺爺和他的獨角牛的故事

麻子爺爺是一個讓村裏的孩子們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的老頭。他從不讓任何人碰他的獨角牛。為什麼這頭牛隻有一隻角呢?因為它買回來不久,就被麻子爺爺鋸掉了一隻角。麻子爺爺性情古怪,一個人住在林子中,久而久之,人們便把他遺忘了。直到有一天,村裏的一個孩子落水了,醫生也不在,這時有人才想起了他,準確地説,是想起了他的獨角牛。

麻子爺爺年紀大了,跑不快,踉踉蹌蹌的。但他顧不得這些,因為他明白,有一個孩子等着他去救!

不知為什麼,這裏的人都説,只要孩子有救,牛就會走動,要是沒救了,就是用鞭子抽,牛也絕不肯跨前一步。牛終於走動了,漸漸地,越走越快。至於麻子爺爺怎麼樣了,可想而知。他牽着獨角牛拼命地跑,臉色發灰,尖尖的下頦不停地滴着汗珠。終於,牛背上的亮仔活過來了!“拴根紅布條吧!”一位大爺説。這裏的風俗,凡是在牛救活孩子以後,這個孩子家都要在牛角上拴根紅布條。人們都不吱聲,莊重地看着這根紅布條拴到了獨角牛的那根長長的獨角上。這時人們突然想起了麻子爺爺,有人便走過去,叫他:“麻子爺爺?”可是沒有迴應。是的,他睡着了,永遠地睡着了!

忽的許多人哭起來,悲痛裏含着悔恨和歉疚。

再給他換衣服下葬時,從他懷裏落下一個布包,裏面有十根紅布條,也就是説,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獨角牛救活過是一條小生命!

一個不受人們喜歡,不受人們重視的老人,每當關鍵時刻,他總會牽着他的獨角牛出現,帶給大家一個又一個奇蹟,最後,他離去了。在救完第十一條小生命後,躺在草垛上,安詳的離去了。

這是一本感動人心,讓人潸然淚下的書。我落淚了,不光是因為麻子爺爺,更是為了他這種捨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8

今天,我讀了《最想要的禮物》這本書。讀後,我頗有感受。

這是一本充滿奇思妙想的一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綽號叫伊大碗的女孩有本事把每一次生日辦成家人的受難日。又臭又倔又怪的大碗成了家裏的反面分子。她幻想出一個精靈古怪的筷子弟弟,來做自己的同盟軍和玩伴、她處處和家人作對,狀況不斷,衝突不斷。最後當禮物揭曉時,每一樣都出乎意料,烤番薯一樣外焦裏嫩的大碗忽然意識到家的温暖沒有離開過她,而原諒和被原諒就是大家最想要的禮物。

大碗被父母送到了一所離家千里的學校,遇見一羣像小鬼一樣古怪鬧騰的學生。不過任小鬼們再厲害,再鬧騰,在這個學校都會被乖乖砸高砸軟變的可口又好吃。因為裏面有的是魔鬼老師。經過時間的推移,大碗日漸成熟。她明白人應該有兩個生日,一個真正出生的日子,一個真正意識到自己一直被愛着的日子。 生活中的我不也是嗎?不明白父母對自己的苦心,我行我素。我也會慢慢長大,總會有體諒父母的一天,父母永遠愛我們。只是各有愛子女的方式,我也會從一隻不起眼的麪糰,有朝一日脱胎換骨變成一直很想很有嚼勁的麪包。

當我讀到大碗13歲生日回家時。看到媽媽抱出一大堆禮物,像個雜貨攤時,我不禁感慨萬千,想起我的生日。爸媽何嘗不是滿足我的各種願望,讓自己幸福的像個小公主。可我又何嘗不是有很多時候不理解他們。抱怨他們對自己不夠關心,對自己的無理要求不滿意。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明白原諒和被原諒是大家最想要的禮物。時刻做到相親相愛,彼此真誠,誠實也是最好的禮物。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9

暑假時閒來無聊,突然想起老師之前推薦過基本不錯的書,因為平時挺喜歡看蔡康永和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所以就挑了蔡康永的這本書來讀。本來讀之前並沒有抱太大的興趣,因為覺得這大概是本教人説話的書,應該有點無聊,但是讀了幾頁卻是讓人愛不釋手。有點感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本書讓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生活中要有意識地留心自己所説的話和別人所説的話給人的感受,然後不斷完善,説讓人感到舒服的話、説妥當的話。這種能力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溝通更高效。每天我們説那麼多話,如果我們能自己找個空當,把我們説的話放在心頭玩味一番的?“我為什麼説出這句話?”“我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説?”沒事就想想這些,就會發現,我們心裏其實藏了很多我們自己都沒搞清楚的東西。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裏,從我們的嘴巴説出去了,變成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如果我們稍加玩味我們的説話內容和説話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我們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們人生中所佔的比重。如果,我們練習,把我們相信的事和我們説的話儘量變成一體,那我們比較可能因為説話謹慎,而成為一個謹慎的人;或者因為注意説話的品位,而成為有品位的人;或者,因為訓練自己好好傾聽,而終於變成一個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的人。

“把説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是蔡康永在序中的第一句話。他認為從我們嘴巴説出去的話,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不可小看,如果稍加玩味自己説話的內容和説話的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自己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人的心中該佔的比重。不同於其他的口才類書籍,這本書沒有説教分明的模式,不過多強調語言的藝術性技巧性,而是把注意力放到給別人的感受上。通過一個個虛構卻又貼近生活的小故事讓人明白不用能説會道,不用假裝深度,只需懂得傾聽,懂得欣賞,已經是與人交流的一種美德。而與人交流,也無所謂“良心”、“靈魂”這類高貴字眼,太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推心置腹的“感覺”,而不是生死之交!懂得説話不僅可以交到好友,也有可能化干戈為玉帛,化敵人為朋友,如此有利的投資,又何樂而不為呢?讀起來簡單親切。

當然,説話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不是單憑學人家的就能完全掌握,通過這本書可以學到一些對説話之道的捷徑,但更多的是要我們在生活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中多方面去學習和體會。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同什麼人説話,講什麼話,要真正做到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還要好好揣摩和學習蔡康永所謂的説話之道的真意。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0

《再見了,拖拉》這一本書寫了要計劃性的合理安排時間。

小姑娘叫馬明月,在向天國小五年級三班,她是一個遲到大王,還是一個太平公主。她幾乎每天都遲到,明月還真是太平公主。她遲到了,班主任在説她的時候,她也不害怕。還沒開始上課,馬明月就已經犯了六項錯誤,罰掃一個月的廁所。安娜和娜娜要去廣播台面試,準備去當主持人。明月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開心起來,也要去面試,當主持人……她們三人都考上了,明月也不用掃廁所了。明月本來就是遲到大王,去廣播台早上七點多就要到校,在媽媽的建議下,明月做了一張計劃表,但是,裏面的內容和明月以前做的事完全不一樣。三天下來,她已經心力交瘁,魂不守舍,又遲到了,當她撿到師兄的日記本時,她對計劃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就是計劃要有可實施性,並且要堅持下去“。 她這樣做了,她真的成功 了。

一張小小的計劃表,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我們一定要把計劃堅持下 去並把它實施。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1

“少年人如朝陽,少年人如乳虎,少年人如俠,少年人如春前之草。” 它選自《今日中國少年説》一文。只要是讀過“今日中國少年説”的同學會感到很親切的。文章把我們少年人比喻成朝陽.乳虎.俠.春草。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漢字是人們智慧的結晶,而詩詞則是漢字文化的精髓所在。走進詩詞就如同暢遊在了無窮的知識的海洋。今天我有幸觀看到了經典誦讀比賽節目《國學小名士》,它好像帶我推開了扇神奇的大門,讓我盡情遨遊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

比賽的流程很簡單,分為三大環節,“我愛記詩詞”“名家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選手們都不甘落後,大顯身手,發揚了中華五千年的經典文化,為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短短四十分鐘的比賽,卻讓我思考了許多許多。在最後一個環節中,孫榮憶選手説的一句話而引發了我的深思“我左邊坐着大哥哥,右邊坐着大姐姐,我果斷的把蝦夾給了他們,這是應該的”是啊,這是應該的。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講究禮讓,禮讓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我們作為中華兒女來説更應該把它傳承下去。可是現在世上的一些人,他們卻不這麼想,我們身邊的小事就有許多,平時在校園裏上下樓梯時,如果可以做到高年級禮讓低年級,那我們的校園是不是可以變得更安全?汽車在路上行駛時,如果可以做到大家都讓一步,那我們的道路是不是可以變得更暢通?當今社會還有許多因人們沒有遵循禮儀而產生的問題,家庭財產的分配,難道就真的可以因為幾個錢的問題就可以拋棄親情嗎?如果大家都可以做到“禮讓”二字,正如孫榮憶説的那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好的東西讓給朋友;餐桌上的食物讓長輩先吃;乘公交的時候讓老人,孩子先上。

最後一環節中,還有另一位選手所做的一件事,令我深思。任家豪選手主動承認了自己在禮儀方面的不足,並改正了它。誠信二字雖然簡單,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中華五千年自古是教育我們要講誠信,可是卻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這兩個字呢?現在的街道上走到那裏都可以看到衣衫襤路的乞討的人們,而他們大都是利用人們的同情心騙取錢財的騙子。還有些商家圖省錢,圖省力,就在食品中商品中加些危害人體的東西。還有身邊的一些小事,例如,借東西不還的,約好了時間遲到或不到的人。誠信是每一箇中國人應該做到的事情,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更是每一箇中華兒女要做到的事情。我們國小生作為新一代的棟樑,中華兒女新一代的希望,更應該以身作則,把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精髓,和傳統美德的精神傳承下去。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藴。美德,是中國的傳統,它記載着中國曆歷代代的品行。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讓傳統美德的大舞台照耀自己未來人生的道路;希望能有更多人繼承並國學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自己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2

英雄是什麼?有人説:“英雄,就是百戰不殆的人。”有人説:“英雄,就是無比完美的人。”而我要説:“英雄,是永遠都在奮鬥的人!”

沒錯,英雄,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但卻是願意為他人鼓掌的人;英雄,不一定是成功的人,但卻是永遠懷抱着熱情去追求的人;英雄,不一定是勝利的人,但卻是永遠在同命運搏擊的人!

“偉大的悲劇”一文,主要講了斯科特海軍上校和其他一些人去南極點探險的故事。在這篇文章中,這幾個探險家並不是第一個到達者。在許多時候,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然而,雖然只是遲到了一個月,卻顯的太晚太晚了,這五個人懷抱着悲哀,悲壯的犧牲了。

“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是因為他接受了自己的失敗,併為別人證明了勝利!在一般人面前,想要用自己的失敗去證明別人的勝利,簡直是要比登天還難。然而英雄,卻不是這樣!英雄,知道自己失敗,就承認,即使別人的成功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仍然願意證明別人的勝利。

“在前往極點的途中只要遵循羅盤的指引,而他們現在還必須順着自己原來的足跡走去,在幾個星期的行程中必須小心翼翼,絕對不能偏離自己原來的腳印,以免錯過事先設置的貯藏點。”回去的路,讓人感到恐懼了。“現在他們真是驚慌到了極點,從日記中,人們可以覺察到斯科特如何儘量掩飾着自己的恐懼,但從強制的鎮靜中還是一再迸發出絕望的厲叫。”“於是病人只好用凍傷了的雙腳踉踉蹌蹌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營地。”文中的每一句話,都無不滲透着那股勇氣,那種與命運的搏擊!

然而,最後一次的搏鬥,是在斯科特。“斯科特海軍上校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記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比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他希望以後會有人在他的屍體旁發現這些能證明他和英國人民勇氣的日記,正是這種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記記到最後一刻。”

困難,是一個陪伴我們最久的朋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面對困難,我們要的不是逃避,而是學會戰鬥,像是那句話:“一個真正的人,他對困難的回答是戰鬥,對戰鬥的回答是勝利,對勝利的回答是謙遜。”或許,我們做不到後面所説的勝利和謙遜,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是“對困難的回答是戰鬥”!面對困難,我們更要堅毅不屈,即使結果已經註定了,也許結果註定是失敗,但是,也不能放棄任何希望!

其實,只要人肯奮鬥,是不是第一又有什麼關係?是不是註定了的結局又有什麼關係?只要你肯奮鬥,肯同命運鬥爭,那麼,正如結尾所説的:“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3

這個暑假,我閲讀了一套金庸先生寫的《鹿鼎記》。韋小寶是這套書的主角。

韋小寶,這一人物性格十分複雜。你説他是壞人吧,他也不算很壞。你説他是個好人吧,他又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他有市井小民所有的缺點:好賭啦,好色啦,膽小怕事啦,愛惡搞啦……他既不識字,也不虛心學習,他可能是老師們認定的不良少年吧!雖然他的缺點那麼那麼的多,但是,他有兩點讓我非常佩服。

首先,他懂得隨機應變。當初,因為他想保護康熙小皇帝而頂撞了鰲拜,後來被鰲拜抓進鰲拜府。要不是韋小寶機智應變,一邊對鰲拜溜鬚拍馬,一邊想辦法逃脱。那麼就沒有後續的精彩故事了。我就是因為不懂得隨機應變而吃過不少啞巴虧呢。就在幾天前,我和哥哥一起去游泳,我們決定要比賽誰遊得快。比賽一開始,我就使出渾身解數賣力地遊動着,把哥哥“甩”在身後好多。正當得意時,“砰”地一聲,和一個陌生人撞到了一起。我便停下來,和他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執起來。才沒説幾句,就發現哥哥得意地朝我招手哩!不用説,他準是早就游到終點了。當時要是先把爭執一事先放一放,那麼,我絕不會輸掉比賽。或者道個歉,繼續比賽,那麼也不一定會輸。

其次,韋小寶還很講義氣。當初,茅十八在韋小寶危難時挺身而出救了他一命。後來,當茅十八要被砍頭的時候,韋小寶想盡辦法營救。他悄悄把茅十八換成了仇敵馮錫範。一來救了朋友,二來又報了仇,三來還保護了自己。要是我的話,一定想不到這樣的辦法,一舉多得。

我很佩服韋小寶,他不但聰明機智,懂得隨機應;還很講義氣,知道“點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再説説反清復明的天地會,為什麼會慘敗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變通,如瞎牛砰草堆——碰撞就吃。事情往往不是簡單的“一刀切”能解決的。

老師、家長們常説要讀書,讀好書。我便從書本中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生存自求的方法。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4

我喜歡各種動物,尤其喜歡狗,可從來沒想過狗可以像人一樣的生活和做事情。沈石溪的動物小説,讓我認識了好多勇猛、忠誠的獵犬,它們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狗來了》這本書讓我認識一個寬容、樂觀、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狗先生,從它的身上我也學到了很多,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本精彩的童話故事吧:

狗先生老了,孩子們長大了離開了家,老伴也去世了,可是它一點也不悲觀、失落,而是要去看看外面廣闊的世界。狗先遇到了作弊的豬,正因為它有着豁達的性格,當大家都對作弊的豬人人喊打的時候,它不但原諒了騙錢的豬,而且和豬成為了好朋友,並盡力幫助豬當上了明星,這是多麼寬容、博大的胸懷啊!與豬分手後,狗誤入了一所學校,被熊校長當成新來的代課老師,狗只能將計就計。它教學非常靈活,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成為最受歡迎的老師。可好景不長,狗冒充老師的事被教育局發現了,警察也來追捕它,幸好有大家的幫助,才得以逃脱。因為這件事,熊校長也被開除了,它和狗開始了逃亡生涯。

狗是一個非常享受當下的人,就算在逃亡的日子,它也會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躺在草地上看雲彩,用大腦給一片一片羽絨般的潔白雲朵拍照,直到太陽消失,我彷彿也感受到了狗愜意的心情。狗住進了醫院,可它不為自己的身體病痛擔心,在自己餓得要命的情況下,還把食物讓給別人,當了解老公貓的病情後,主動承擔起了撫養老公貓孩子們的義務,當起了小貓咪們的養父,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一共有三十隻小貓啊!它們個個調皮搗蛋、古靈精怪。可是狗和好朋友熊先生給予了小貓們親人般的温暖與呵護,小貓們生活的快樂而幸福。

《狗來了》,它帶給我們很多的驚喜,它不但是個合格的木匠師傅,還能出色地用口哨吹出九首歌曲,還是位有證書的救生員和消防員,還有豐富的做飯、編織、航海和天文學知識,即使這樣,它還非常的謙虛,覺得自己懂得還太少,這説明狗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不但要活出精彩,而且還要珍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多一份寬容和理解,故事中的狗,在如何對待朋友的問題上給我們上了精彩的一課。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在給別人帶來快樂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快樂,樂於助人的人更快樂。看了這本書,我一下子覺得自己會的、懂得太少,要多向身邊的優秀同學學習才行。讓我們閲讀經典,走進經典,閲讀優秀,走進優秀。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5

寒假,我讀完了《山居歲月》這本書,它講述了一個男孩子學習在野外獨自生活的故事。

紐約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離開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尋找曾祖父留下來的葛博禮農場,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一些打火石好鋼片,是他為這次出走準備的所有東西。對山姆而言,這不是一次短暫的旅行或露營,他是要像樹一樣在森林中長久地、獨立的生存。跟隨山姆深入森林的腳步,“野外生存”這四個字漸漸地不再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和虛幻的想象,它的真實、艱辛好迷人,如同磁鐵一樣吸引着沒有勇氣好沒有機會深入森林的我。

山姆是一個勇敢、智慧、有耐心……合為一體的人。他智慧,在山林中有了一個樹屋,穿着兔皮內衣褲,鹿皮做的夾克,温暖、寬鬆、帥氣。他有耐心,在釣魚時,魚鈎斷了,他堅持了,又做了一個魚鈎,一連釣了五條鱒魚才罷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勇氣,他居然敢爬到鷹巢中,不顧母鷹的追趕,抓起一隻小鷹跑了。後來,他還教會小鷹學會了飛行、捕食,讓它成為一隻聰明的有素質的獵鷹,真是太大膽了。

對照山姆,我感到有些慚愧。每當到了電閃雷鳴的夜晚,我都會衝到媽媽的被子裏,或讓奶奶一起睡。在睡覺的時候,做了噩夢就哇哇大哭,再也睡不着了。現在一比較,我可真膽小呀!看了這本書以後,我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我看完了這本書,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生存方法。以後我在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像山姆一樣,勇敢面對,有信心戰勝它。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6

今天,我讀了一篇名字叫法老的詛咒的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考古隊去沙漠裏尋找王谷陵墓,找到後他們聽見了法老的詛咒:“死神將長大翅膀扼殺敢於擾亂法老安寧的人!”之後,考古隊除馬隊長以外全部背一個豹頭人身的怪物殺死了。馬隊長又去陵墓,他把陵墓裝上照相機,走進了陵墓,中了法老的毒以後,從照相機才知道是法老陵墓裏面的聲音使自己穿上了怪物的衣服,殺死了所有人,最後他自己也沒逃過法老的毒咒。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魔法並不存在,那只是古人創造出來的一種保護陵墓的方法,就像現在的迷魂藥一樣,只不過他們是用聲音來迷惑人的。

雖然,世界上還有很多現象人們還不能解釋,但是總有一天人們會把各個謎團解開的,只要我們相信科學,就一定能成功。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7

《論語心得》主要講述的,就是于丹對於孔子的《論語》的感悟。內容分別有: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與“智”。然而,快樂也悄悄地隱藏在這三個字中。

“恕”,寬恕他人的錯誤行為,機能體現出自己博大的胸懷,又能感受到在寬恕了別人之後,心中的那份愉悦和清爽。孔子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對夫婦的兒子因車禍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機撞人後立刻駕車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婦倆悲痛欲絕,有人問:“你們恨那個撞死你們兒子的司機嗎?”夫婦倆説:“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兒子命不好。”這一信息傳到了司機的耳中,司機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見,寬恕的力量多麼強大!

“仁”,愛一個人能夠使那個人的心中充滿。孔子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人之方也已。”能夠從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關愛別人,就是仁,所以,我們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一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智”,瞭解別人叫做“智”。我們應該做一個充分了解他人的人,孔子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雖然這句話是關於道德修養的,但是也讓我們知道,瞭解他人是很重要的。當我們認識了他人,且能夠知道他(她)需要的是什麼,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感受到快樂。

“恕”、“仁”和“智”,三個字集中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美好的人了。“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和快樂。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知識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其實,快樂就生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覺得快樂,那麼我們就快樂;心不覺得快樂,那麼我們就不快樂。快樂是一種信念,我們要相信快樂一直在我們身邊,讓快樂永遠生活在我們的心中。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8

動物也有感情,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兒女,它們懂得喜,懂得悲。

一隻藏羚羊落入虎穴,似乎知道逃不掉,可憐巴巴的望着老獵人,“撲通”一聲跪下,心早已變得冷冰冰的老獵人始終還是扣動了扳機,鹿倒下時仍保持着跪姿。這是老獵人捕獵幾十年來未見的現象。第二天,他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剝開藏羚羊的腹腔,裏頭竟躺着已成型的小藏羚羊。老獵人懊悔不已,從此消失在草原上了......

這是一隻羊母親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的故事,讀起來令人心酸,都是飽含動物情感。將心比心,我猜想,老獵人發覺自己的過錯,便離開了草原,這件事也一定在老獵人腦海中留下不滅的印象,是什麼使藏羚羊這麼大的動力呢?毫無疑問是它對孩子無私的愛啊!動物除了不會説話,他也有人一般的感情,他是我們的朋友,只有保護好動物,才能與動物共享一片藍天。

動物對我們有極大幫助,保護好動物,善待動物,也免遭多種生態不平衡的現象,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19

前段時間,《亮劍》在央視熱播,吸引了大家高度關注的目光。許多人不禁要問,一部軍事題材電視劇,何以引起如此大的轟動?何以能創造近年來央視電視劇的最高收視率?

《亮劍》是一部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主旋律作品。劇中,愛國精神與英雄主義、鐵血丹心與人世常情、鬥智與鬥勇、友情與愛情交相輝映。故事內容是講述我軍優秀將領李雲龍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從他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直到他在1955年被授予將軍為止。可以説,在時下觀眾批評軍事題材創作缺失英雄的背景下,主人公李雲龍身上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觀眾。

李雲龍的性格非常鮮明,他身經百戰,性情暴烈,在渴望嗜血的拼殺中,在為戰友之死的復仇中,表現出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要壓倒一切的霸氣;在“文革”中面對“造反派”的挑釁,亦表現出一位將軍不怒而威、咄咄逼人的氣勢;面對“專政”鐵拳的淫威,為捍衞軍人的尊嚴,錚錚鐵骨寧折不彎。但李雲龍又絕非一介武夫,他大智大勇,時而還流露出中國農民式的狡猾與狹隘,例如大鬧“聚仙樓”、腰纏炸藥赴“鴻門”以及“文革”中吃憶苦飯。

近些年來,軍事題材影視劇創作,其成就是顯而易見的,這不僅表現在軍事題材影視劇的播出大多在央視的黃金時間,也表現在諸如石光榮(《激情燃燒的歲月》)、姜必達(《歷史的天空》)等一批典型形象的推出。但這樣的作品,畢竟還是太少,熒屏上出現的更多的軍事人物,是俊男靚女,是奶油小生;更多的場所,是別墅小樓,是奢華賓館;更多的故事,是像“樣板戲”裏的正面人物一樣,時時都英明神武,處處都佔上風,由他們演繹的戰爭故事又多是程式化的表演。觀眾批評説,看今天的影視作品,總覺得我們的軍人缺少那麼一股勁,一種軍人應有的陽剛之氣。其實,説穿了,缺少的恰恰是文學創作不可或缺的生活真實。所以,與以往一臉正氣的正面人物不同,當掛着一臉硝煙,穿着破舊軍裝,作戰勇武,不拘一格,且具有逆向思維,缺少正規的文化教育,對戰爭卻有自己的獨特理解,甚或有時會耍點賴皮的李雲龍向我們走來時,我們突然覺得,這個人物是那樣陌生又那樣熟悉,是那樣觸手可及,他彷彿就是我們隊伍中的“這一個”,是我們期待已久的一個指揮員形象。我們不能不説,這才是中國軍人真正的英雄形象。有人説,作為軍事題材的《亮劍》誇張了戰爭,編造了細節,甚至虛構了人物。也有人説,李雲龍身上“匪氣”多了些,不像我們共產黨軍隊的指揮員。對李雲龍的性格更是眾説紛紜,褒貶不一。但無論怎樣,有一點是無可否認的,那就是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他只有一種姿態:明知衝上去就是血濺七步,卻依舊寶劍出鞘,氣勢如虹,這就是所謂的“亮劍”精神。這種精神,之所以能引起觀眾如此強烈的共鳴,那就是《亮劍》以其獨特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當今社會常被一些人所遺忘的道理:愛國主義是民族之魂,英雄氣概乃中華男兒立身之本。

“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中,有那麼一個將軍,他就像那隻傳説中的荊棘鳥,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他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只是放開那可媲美夜鶯的歌喉,直到生命之終點,但是,當他撲向那棘刺時,他是知道的,他是明明白白的,然而,他卻依然要這樣做,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不!他並沒有死,涅槃後的那隻荊棘鳥終修得正果,成為中華民族永恆的火鳳凰!”這是小説《亮劍》的內容簡介,也是我們看完這部電視劇後的最大感觸。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20

我輕輕合上《橡樹上的逃亡》這本書,慢慢地閉上眼睛,太有想象力了!太有震撼力了!這是一部歷險小説,也是一部幻想曲,更是一篇保護環境的宣言……

你能想象一棵橡樹上的世界嗎,從樹梢到樹根,每個樹枝都是一條街道,街上有很多小房子和數不清的人,橡樹對他們來説就是一切。他們生活、工作在自己附近的樹枝上,樹枝間的距離簡直就像從中國到美國旅行那麼遙遠。託比的爸爸桑,一個發明家,因為拒絕把自己的發明應用於開發大樹而被逮捕,他只是不想讓大樹太早走向滅亡。託比是一個十二歲的男孩,身高1。5毫米—你能想象那是個怎樣的生命嗎?就這樣的一個孩子,開始了逃亡生涯,開始了拯救大樹的行動。託比勇敢、孝順,儘管已經傷痕累累也不停下奔跑的步伐,儘管連自己最好的朋友都背叛他們的友誼,儘管知道前面很危險也絕不放棄自己最深愛的父母。

樹上的世界,就是一個微型的現實世界,這裏有掠奪,也有保護,有醜惡,也有善良,有貴族,也有流浪者。其實,這大樹難道不就是我們的地球?我們開發,我們創造,我們讓地球千瘡百孔。大樹是有生命的,地球何嘗不是有生命的?如果有一天它真的承受不起人們的傷害了,我們將要去哪裏呢?

保護地球,就是在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自己!去看看吧,你把它當做一個男孩的歷險記也好,把它當童話也好,看了,你就會走進那個世界,會收穫更多的東西!

《寫作業不用靠媽媽》讀後感 篇21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治中國近20xx年。《論語》當然也就穩坐了20xx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遙文-化-大-革-命時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

《論語》究竟是什麼內容?為什麼他被古人視為經典,而後又成為所謂“封建統治者的工具”呢?懷着這些疑問,我漫步於《論語》的花園,嘗試着去感受其中的奧祕。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沒什麼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裏行間。《論語》裏最常見的詞彙,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裏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説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鬥”,都體現了君子的優良品質。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並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説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見君子的物質生活是那麼的悲慘!

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致力於維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於庭”時,孔子憤怒地説:“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後來發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裏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説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説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着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現。”

縱然,《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總之,《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