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通用5篇)

鄉鎮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 篇1

《知之深 愛之切》一書收錄了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章、書信等共37篇,大多數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鄉鎮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通用5篇)

該書還附錄了同志離開正定後撰寫的三篇回憶文章,以及當年《人民日報》等報刊刊登的三篇新聞通訊,全書約14萬字。

縣委副書記馮素偉,縣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崔慶朝帶領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把《知之深愛之切》一書送到部分企業員工手中,與企業員工一起座談,回顧親民、愛民作風,共同謀劃企業美好藍圖。

保定市委召開學習《知之深 愛之切》座談會。市委書記聶瑞平出席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好、領會好《知之深 愛之切》這部著作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自覺看齊,鋭意進取,以最佳狀態奮力開創保定各項工作新局面。市委副書記、市長馬譽峯主持會議。

《知之深 愛之切》這部著作收錄了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間的37篇講話、文章、書信,附錄了他離開正定後的3篇回憶文章,以及當年《人民日報》等報刊的3篇新聞通訊。該書出版發行後,深受廣大讀者歡迎和喜愛。座談會上,蠡縣縣委、市委組織部、市社會發展研究院、市委黨校、河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的主要負責同志交流了學習體會。

聶瑞平在座談交流時説,此次座談會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在“十三五”開局重要時期,《知之深 愛之切》一書出版發行,為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學習教材和豐富的精神食糧。這部著作充分體現了同志堅定忠誠的政治品格、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勇於擔當的改革精神、強烈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從嚴管黨治黨的堅定態度。反覆學習中可以清晰感受到,這部著作的重要論述和思想內涵,與黨的以來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一脈相承的。認真學習、領會《知之深 愛之切》的思想精髓,對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把握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四個全面”重大戰略佈局具有重要的輔導和推動作用;對於加快京畿強市、善美保定建設,確保“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圓滿完成,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聶瑞平強調,全市各級黨員幹部要通過對《知之深 愛之切》的深學細照篤行,像同志那樣,堅定忠誠,勤學善思,勇於擔當,實幹為民。一要養成學習思考的自覺。同志在正定時提出 “人貴有志,學貴有恆,奮發圖強,必能成功”。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有本領恐慌、危機意識,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拓寬學習範圍,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把學到的知識和理念充分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去。二要提升調查研究的本領。同志在正定時要求,“要一下到底,親自摸情況,直接聽反映,尋找‘源頭活水’”。各級幹部要把調查研究作為必修課,主動接地氣,堅持問題導向,在調研中及時發現問題,有效解決問題;要通過調研發現好的經驗做法,認真總結完善、加以推廣。三要砥礪改革創新的膽識。同志在正定時指出,“不講效率,改革就是一句空話”。要牢固樹立改革意識和創新理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全力打好改革創新的攻堅戰,以改革提效能,以創新增動力。四要錘鍊擔當實幹的作風。要大力弘揚同志在正定時所倡導的“真刀真槍幹一場”的實幹作風,持續煥發最佳的思想狀態、精神狀態、能力狀態、效能狀態、紀律狀態,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勁和韌勁,把責任擔好,把工作幹好。

聶瑞平強調,《知之深 愛之切》是一部光輝著作,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好《知之深 愛之切》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紮實推進,務求實效。要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原原本本地學,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討論結合起來,奮力開創保定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鄉鎮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 篇2

“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因何而愛?因為知之深,所以愛之切。詩人艾青面對滿目瘡痍、生靈塗炭的祖國,詠出了“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詩句;魯迅先生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熱血,也是出於對祖國真摯的赤誠。而這種情感越是熾熱,越是來源於對祖國深徹的瞭解。習在正定的三年,便是知的三年,更是愛的三年。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怎樣學習習的《知之深 愛之切》?怎樣實踐《知之深 愛之切》的精神?

愛國,也是。詩人艾青面對滿目瘡痍、生靈塗炭的祖國,詠出了“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詩句;魯迅先生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熱血,也是出於對祖國真摯的赤誠。而這種情感越是熾熱,越是來源於對祖國的深徹的瞭解。所謂“知之深方能愛之切”,就像愛一個人,一見鍾情的情感很少能夠地老天荒,只有隨着相處時間的增加,對彼此的瞭解逐漸加深,兩個人在彼此的心裏的分量越來越重,彼此間的情感才有可能日漸深厚。這種情感從來就不是上級領導或者長輩説“你必須愛他”,就能夠毫無保留地愛上他的。

七零後的一代是看着革命烈士的影視劇長大的,小時候的潛移默化讓這一代的人心裏還有“英雄情結”,還有對祖國的熱誠,更有天生的壯志豪情,這一代的人很容易義憤填膺,很容易羣情激奮。那麼,是不是説八零後、九零後甚至是零零後的年輕人就沒有意氣風發的時候了呢?事實絕對不是如此。現在我們的國家一旦遇上什麼大事,志願者中佔多數的還是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人,他們的身影就像我們的鮮紅的五星紅旗,青春和熱血震撼着千千萬萬國人的心。那是因為他們埋首書桌之時,依然抬頭仰望世界,俯首注視大地,他們深知我們這片大地上的榮光和痛苦。我們中國申奧成功,他們歡呼雀躍,20xx年北京奧運,最辛苦最熱情的是他們;衝在支教最艱苦的第一線的更是他們。他們就像夜空中最耀眼的星光,點綴了我們偉大中國最浩瀚的蒼穹。

瞭解,是愛的基點。瞭解最真實的國情,而不是道聽途説,不是刻意美化矯飾。如果可以,請到農村去,請到我們中國廣闊的天地中去歷練一番,用自己的眼睛看我們這片大地上的日升月落,去聆聽我們這片大地上的呼吸和心跳,用心感受我們這片大地上的歡欣和痛苦。因為現在有些媒體不夠負責任,要麼一片怨大仇深,讓人倍感絕望;要麼全是報喜不報憂,麻痺我們的神經,形勢一片大好。這種失實,是對我們的愚弄。而且,媒體,畢竟呈現的是別人的觀點,別人的觀點只可作參考,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中央台的《面對面》真實勇敢,《新聞週刊》客觀理性,浙江經視的《新聞深呼吸》睿智犀利,我們學校可以好好利用“兩體一藝”的時間,組織學生和老師觀看。學習從來都不是關起門的事情,“兩耳不聞窗外事”,聖賢書肯定是讀不好的。現在的我們不知道我們的身邊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不知道自己與我們這個家鄉到底有什麼關係,與我們這個國家有什麼關係,我們能為我們這個家鄉和我們的祖國做點什麼。20xx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學校組織全校師生捐款,在捐出錢的那一刻,我的心裏滿是虔誠和快樂。因為我捐出了自己的一片真心,我獻出了自己的一點點力。所以,我們不是缺少愛心,而是我們對我們周圍的世界還不夠了解。平時的我們更多的是處在一個混沌的狀態中。組織學生和老師看看玉環新聞,台州新聞,就更有必要了。經典音樂欣賞,電視散文,紀錄頻道的經典紀錄片,《動物世界》,《百家講壇》,《子午書簡》,

都可以嘗試。不要讓“兩體一藝”的時間又一次地被作業填滿,真正地發揮它的作用吧,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儘量讓學生在校的每一分鐘過得精彩一些更精彩一些。

愛,若流於形式,很快會流失。愛,若只停留於嘴上的口號,總會讓人厭惡,最終遭唾棄。愛國,從來就不是喊喊口號的事。愛國,也從來不是誰説“你必須怎麼做”就能做到的。讓年輕的心找到肆意馳騁的舞台,讓豪情壯志有個釋放的天空,讓追逐夢想的腳印有個延伸的理由。愛國,必須是在深徹地瞭解國情之後,自然產生的情感。因為只有這樣的情感才能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才能刻骨銘心,感人肺腑。w

鄉鎮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 篇3

《知之深愛之切》收錄了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章、書信等共37篇,還附錄了同志離開正定後撰寫的三篇回憶文章,以及當年《人民日報》等報刊刊登的三篇新聞通訊。時隔30多年,現在讀來仍感受到的拳拳愛民之心。

讀着這一篇篇樸實無華而又生動深刻的文章,不由得為其真摯的為民情懷所感動,為其深刻的思想觀點所折服。同志30多年前的講話、文章,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從諸如“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要鮮明”、“帶着感情和責任做好老幹部工作”、“縣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項規定”、“不講效率,改革就是一句空話”、“改革戲必須大家唱”、“剎住新的不正之風沒有氣勢不行”等等文章和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今天一系列講話的思想淵源和實踐根基。

在書中有這麼一個小故事:同志主張簡化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並以身作則,全身心、高效率的投入到人民的事業中去。當他到某鄉搞調查時,發現鄉黨委書記和鄉長正忙得團團裝。原來是縣直一機關一個上午就往這個鄉里派了三批人馬,調查瞭解同一個問題,還都點名書記鄉長接待。看着滿天飛的欽差大臣,臉上露出愠色。在辦公室,他又看見縣直某局一週之內發了兩期簡報。這一下,他火了:“給局長打電話,先把打字機封了,再讓他們重學縣委有關規定!”為人民服務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當年遠見和作為,到如今仍然時刻警醒着我們,“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中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便是當時的寫照。

“惟知之深,故愛之切”,在撰寫的《我愛自己的第二故鄉》一文中,他寫到,正定是我的第二故鄉,正定人民是可愛的人民,正定人民具有剛強智慧的素質,勤勞樸實的傳統,更有不甘現狀、勇於開拓、發憤圖強的雄心。 從正定期間的愛民之心到20xx年新年賀詞中“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有一根紅線緊緊相連,在時光流逝中,永不褪色,這根紅線就是“知民愛民”。

細讀此書,深受啟發:愛,若流於形式,很快會流失。知,若只停留於書本上,總會讓人厭惡,最終遭唾棄。作為人民公僕,從來就不是喊喊口號的事;為人民辦實事,也從來不是發發文件就能完成的。為民情深,必須是在深徹地瞭解國情之後,才能以“三嚴三實”標準,辦好事辦實事,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因為只有這樣的情感才能因地制宜,知行合一,才能刻骨銘心,感人肺腑。

我們一定要把學習領會《知之深愛之切》這部著作與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於內心深處真正知曉、明瞭,並融入真感情。與此同時,要將此與學習落實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結合起來,帶着感情,帶着責任,帶着問題,不斷增強對講話精神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成為“四鐵幹部”。

鄉鎮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 篇4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正如喬叟所説,“真誠是人生最高的美德”。的確,無論你高低貴賤,也無論你是任何人,都必須遵守信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建設誠信的校園》這一章節中的故事:“0分成績”。

故事是這樣的:美國一所中學的多名學生在完成一項生物作業時從互聯網上抄襲了一些現成的材料,被任課老師發覺,判定為剽竊,並毫不客氣地判這些同學生物課的成績為0分。這位老師説,她在第一天上課時就和學生定下協議並由家長簽字認可,要求佈置的作業都必須由學生獨立完成,欺騙或剽竊將導致作業失敗。支持他的人説:“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比通過一門功課更重要”。

這位老師果真給學生判了個“0分成績”,她深刻地詮釋了“不自欺,不欺人”的含義,這值得我們去深思。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就應該從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有一次,班裏做了一次模擬考試,結果我得了100分,心裏美滋滋的。

回到家後,我我自豪地拿給爸爸看,起初爸爸的臉上似乎有種掩蓋不住的喜悦。可漸漸地,爸爸的臉色沉了下來“媛媛,你過來一下”“嗯?”“你看,這道題目算錯了,按理説,應該扣掉一分的……”“我不要嘛,萬一扣掉一分的話,那我就不是全班第一名了!再説,反正老師也不知道……”

這天晚上,我躺在牀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那兩個“紅圈圈”就像一雙尖鋭的眼睛嘲笑着我,諷刺着我……

第二天,儘管我很不情願把試卷交給老師重新打分,但還是硬着頭皮向老師説明了情況,並重新打了分數。老師誇我是個誠實的孩子,我笑了。爸爸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後,都很高興,豎起大拇指表揚了我。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照亮整個天空;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濺起整片海洋;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樹葉,可以傾倒整個季節……

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中行走,每一步都會留下一個腳印,這腳印不可能深淺一致,也不可能紋絲不亂,因為人總是難免犯錯,一旦犯錯,我們需要做的是努力改正錯誤而不是隱瞞,只有以利益實際行動來彌補過失,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誠實正直,有責任心而又能博得別人信任和喜愛的人。只有一路真誠,才能一路陽光。

鄉鎮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 篇5

在書中有這麼一個小故事:習近平同志主張簡化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並以身作則,全身心、高效率的投入到人民的事業中去。當他到某鄉搞調查時,發現鄉黨委書記和鄉長正忙得團團裝。原來是縣直一機關一個上午就往這個鄉里派了三批人馬,調查瞭解同一個問題,還都點名書記鄉長接待。看着滿天飛的欽差大臣,習近平臉上露出愠色。在辦公室,他又看見縣直某局一週之內發了兩期簡報。這一下,他火了:“給局長打電話,先把打字機封了,再讓他們重學縣委有關規定!”為人民服務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習近平當年遠見和作為,到如今仍然時刻警醒着我們,“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中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便是當時的寫照。

“惟知之深,故愛之切”,在習近平撰寫的《我愛自己的第二故鄉》一文中,他寫到,正定是我的第二故鄉,正定人民是可愛的人民,正定人民具有剛強智慧的素質,勤勞樸實的傳統,更有不甘現狀、勇於開拓、發憤圖強的雄心。從正定期間的愛民之心到20xx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有一根紅線緊緊相連,在時光流逝中,永不褪色,這根紅線就是“知民愛民”。

從正定時期的知民愛民到現在的“三嚴三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國人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知之深,愛之切,行之堅,細細回味,唯有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寶貴精神財富真正繼承好,用真摯誠樸的工作熱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久久為功的實幹精神,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交出一份滿意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