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成長心得體會 篇1

我曾經問過妹妹,成長的感覺是怎樣的。她略有思索後,回答我説:“應該是人長高了,衣服變小了吧!”我笑了,沒有回答。

成長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出生了,“嗚嗚,嗚哇嗚嗚……”隨着陣陣哭聲,我降臨到人間,註定要經歷一切。我的人生路途便從此開始了。

一歲。“哎喲,嗚嗚……”我會走路了,雖然總會摔倒,可我總要離開了父母那温暖的懷抱,接觸了世界上的一切生靈。

三歲。“不要嘛,不要,我不去幼兒園。”我上了幼兒園了,雖然很不情願,但我認數了,識字了,會唱歌,會跳舞了……

六歲。“a、o、e……”我上了一年級了,我學會了拼音、算數和古詩,當然,我還學會了不再哭泣……

九歲。“快跑啊!加油!”我參加了運動會,每天訓練自己跑步,總是大汗淋漓。運動了,隨着一陣響亮的槍聲,我向着終點衝刺,雖然沒有取得好成績,但我知道,我已經盡力了。

總而言之,我認為成長的感覺就是這樣。時而,筆在紙上飛舞;時而停止不前;時而飛速前行;時而跌落谷底;時而徘徊在人生的地平線……

成長心得體會 篇2

每一個人都在不斷成長,成長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可能會雜草叢生,荊棘密佈,但只要我們勇往直前,奮勇前進,勇敢邁出第一步,那麼成功就會不斷向你招手。

在學習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難題。語文的生詞難字不認識,數學題不會解,英語單詞記不住,作文不知從何下手,彷彿有千難萬險擋在我們面前。你想繞開它,但他總是揮之不去。你想躲避,但他不時出現在你的面前。這時你該怎麼辦,是放棄,是躲開,還是勇敢面對。不同的選擇,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記得四年級時的一次期會考試,我就嚐到了敗走麥城的滋味。在語文考試前,我勁頭十足,信心滿滿,已做好了戰鬥準備。可是沒料到這次語文考試題非常難,我們班考得都不好。在髮捲紙時,看到旁邊的同學成績都不高,我心裏暗自打鼓。但轉念一想,憑我平時的水平,還不至於差得很遠。可最終的成績卻偏偏和我過意不去,居然考了62分。這可以説是我上國小以來最差的一次。不,不可能。對我這個優等生來説,這個成績太不可思議了,絕對不可能。我始終否認着,心裏很不是滋味。儘管早有預感,但沒想到會這麼差,我的心彷彿一下子從天上掉到了地下,掉進了萬丈深淵。這次沉重的打擊,使我一蹶不振。後來在老師和父母的幫助下,我認真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很快從困境中走了出來。這次失利,使我學會了如何去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也使我更加堅強,更加增強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我堅信,也許現在我只是一棵沒有發芽的種子,但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有一天我會開花結果,長成參天大樹。我就這樣鼓勵着自己,在五年級期末考試中,數學、英語都考了100分,語文也考了92分,遠遠超過了其他同學。面對成績,我沒有驕傲,而是暗暗給自己定了一個更高目標,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小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創造新的奇蹟。

成長的過程中就是這樣,有歡笑也有淚水,有失敗也有成功。當成功時不驕傲,不自滿,因為成績只能代表過去;當失敗時不氣餒,不放棄,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面對困難時不自卑,不懈怠,始終充滿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正如毛澤東爺爺所説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要時刻銘記這句話,因為這是成功的祕訣。

成長是一個遊戲,是一個迷宮,你不知道前面的路會遇到什麼,是機遇,還是困難,是成功,還是失敗。但不管怎樣,只要我們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決心,掃除各種困難,就能不斷取得成功。只要我們充滿自信,堅持不懈,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難題,就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成長道路艱辛,成功來之不易。只有不斷勇敢面對,堅持不懈努力,才能攀上勝利之巔,才能到達成功彼岸。( 文

成長心得體會 篇3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是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他們説,成長的感覺是懂得了生活不是盲目模仿,青春需要充實度過。

曾因與朋友吵得不可開交而不知所措,如今能微笑着面對一切,主動消除誤解,還自己一片藍天;曾因考試沒進前三名哭得泣不成聲,如今卻能戰勝自我、超越痛苦,用飽滿的熱情繪製七彩藍圖;曾因一點小倔強固執的認為某件事肯定是正確的,如今卻懂得了適當的變通。回想起自己變化的一點一滴,説不上開心,也説不上失落,只是成長的感覺,僅此而已。再往後,我學會了“三思而後行”。多為他人着想,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漸漸融入我的思維,成為我最基本的做事原則之一。

從每天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到一本本作業,我有一些長大的感覺;從犯錯是簡簡單單的幾句安慰到一聲聲憤怒的斥責,我有一些長大的感覺(更多的是委屈);從媽媽温暖的懷抱掙脱出來時,我有一些長大的感覺。

我努力地走着,終於離12歲的標誌不遠,模模糊糊地看到時間老人站在小的可憐的一塊石頭上舉着“長大了”的牌子。 我淡淡一笑,來到這真不容易。驀然回首,走過的路,有曲折的一段,更多的是平坦。那條路,好漫長。路上,有我苦澀的淚水,由我清脆的笑聲,11歲,跌跌撞撞才學會成長的一年……終究長大了。

坐在電腦前靜靜地聆聽着《不想長大》這首歌,突然覺得有些可笑。當歷史的車輪碾過,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揮霍?我不想長大,可這是荒.唐的想法。誰能控制歲月的流逝?最多隻是讓它成為不朽的歷史。

成長了,並不意味着失去了純真。成長的感覺雖然有點澀,不過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自信,一份成熟,也多了一份智慧和勇氣!

成長的感覺真好!

成長心得體會 篇4

一、多給寶寶喝水。

一般寶寶在純母乳餵養的情況下,是不需要喝水的。但是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就要用奶粉混合餵養了,這個時候最好在寶寶喝完奶粉1到2小時的時候給寶寶喝水,平時最好也要多喝水。因為奶粉非常容易上火,而寶寶也是容易上火的體質,喝水有一定降火的作用。

二、選擇奶粉很重要。

奶粉是寶寶的主要食糧,所以選奶粉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盲目選擇外國牌子的進口奶粉,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奶粉最重要的是適合寶寶,容易消化吸收,適合不同階段的寶寶就可以了。另外,羊奶奶粉其實比牛奶奶粉好,羊奶奶粉相對温和,不上火,容易消化吸收。

三、尿不濕和尿布混用。

其實可以混合使用尿不濕和尿布。尿布可以白天在家使用,隨尿隨換,保持清潔舒適。尿不濕可以再外出或晚上睡覺時使用,主要是為了方便。這樣寶寶也不容易得尿布性皮疹或引發紅屁屁。

四、解決寶寶偏食問題。

6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添加輔食了,但寶寶偏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對於寶寶偏食問題,不能遷就不能放任,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然偏食智慧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難糾正,甚至會造成營養不良。

另外,寶寶一定要多吃新鮮果蔬,肉類雖然蛋白質豐富有營養,但營養不全面,且容易造成肥胖。所以,營養均衡很重要,主食、蔬果和肉的比例最好為5:3:2。而多吃魚蝦也是有很大好處的,尤其是對智力。在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耐心培養,細心糾正,這都是育兒方面要重視的。每個寶寶都是需要呵護的,所以多瞭解一些育兒心得是好的。

成長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大學畢業的我,參加了唯一的一場招聘考試——特崗教師考試。通過招聘考試,我有幸成為了勐海縣打洛鎮中心國小的一名教師。 九月份,我以一名新教師的身份向教育領域窺探,剛從一名學生轉變成了一名教師,新的角色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還記得我剛踏入打洛國小時,看着一個個孩子純真的笑臉,聽着他們稚嫩的一聲聲“老師好”。我才猛然意識到我已經成為了一名教師,心情不由得緊張起來,不知道今後該如何教學,該如何教育好這些可愛的孩子。

幸運的是我們遇到了一位懂教育的好校長,她瞭解我們這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我們雖然經歷了四年的大學教育,但剛剛踏出大學校門,對新的生活、新的責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對國小的教學也是一知半解的,尤其是我們大部分並非專業。“磨刀不誤砍柴工”,校長並未讓我們直接走上講台,而是為我們量身訂製了為期一週的崗前培訓,為我們每人選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擔任我們的指導教師。在這一週裏,我們跟班聽課,學習課堂管理方法、日常管理方式,熟悉我們即將奮鬥、生活的地方。一週後,我們登上講台,上了一堂公開課,雖然不精彩,雖然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這一週的培訓,卻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更有信心走進教室,走上那三尺講台。

一週的崗前培訓結束了,但學校並未停止培訓我們的腳步。每個學年,我們都會有新的任務,講課、聽課、評課。在不斷的講課、聽課、評課中,我們逐漸積累了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提升了我們課堂教學和管理的能力。今年,我們又迎來了新的挑戰——課題研究,從未參與過課題研究的我們,將在這個嶄新的舞台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針對課題面臨的問題大膽探索研究,積極實踐。

在國小教育這一領域,我還是一名新生兒,在這一過程中也免不了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學校是老師與學生組成的一個和睦的大家庭,在學校裏,我把我的學生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關心和照顧。雖然如此,但在管理上仍有不當的地方,仍有看不到,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因為自己是新教師,也是初次走上教育崗位的教師,很怕上不好課,也怕教不好、管不好學生。遇到這些問題時,我虛心向學校裏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學習管理方法。現在,我漸漸明確了方向,不再茫然。

在講每一堂課之前,我都會用心去備課,不想,不敢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播下錯誤的種子。雖然如此,但難免還是會有出錯的時候,也會把字寫錯,把句子唸錯。我深知我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工作的過程中,我處於學習的位置,很多問題都需要自己動手去解決,然後傳授給學生,從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教師這個職業,需要我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改進的過程。從最初走向講台的不知所措,到現在在講台上的正常授課,我都一步步地走過來了。我要為自己肩上的擔子,付出我的努力,實踐我的行動。

來到打洛鎮中心國小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充實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每一天也都是充滿挑戰的。汗水,堅持,努力終究會成就一個人的理想。時間如黃駒過隙,特崗教師的生活已經過去兩年多了,漸漸地習慣了作為教師這個新角色的校園生活,喜歡上我們班裏的那羣可愛的學生。在學校裏,關心他們的生活,督促他們的學習,和他們一起開心地成長。

成長心得體會 篇6

一、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一條做人的準則。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言行一致,不輕易許諾,答應的事就一定要辦到,如辦不到就不要答應。我記得兒子小時,他提出過幾件事,我與愛人也答應過,有的兑現了,有的未辦。未辦的,孩子就很失望。答應孩子的事未辦,孩子就會説我們大人説話不算數,不講信用。時間久了,父母答應孩子的事不辦,找這個理由那個理由,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説,父母是孩子的表率,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面前,父母表現得如何?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父母要言行一致,講誠信,説到做到,答應孩子的事要辦好。如遇到特殊情況,確實不能辦成的,要與孩子解釋清楚。道理講清楚了,孩子會理解的。

二、優良品格。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一行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作為父母有義務也有責任,在孩子成長的人生道路上,培養孩子的優良品格和如何做人的道理,這一點尤其關鍵。作為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有出息、有作為。在孩子成長中,作為第一責任老師的父母要積極培養孩子,使孩子不僅有學識,富有愛心,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尊敬他人、善待他人的優良品格。在這方面,父母可將生活中那些好的文學作品、優秀的故事書籍、科學文化知識介紹給孩子,使之潛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成為朋友。在生活中,父母要與孩子搞好溝通,與孩子平等地相處,把孩子當成生活中的朋友,如這樣那是不過的了。孩子也會把自己的想法與父母説出,父母瞭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在生活中無論是從孩子的行為培養上,還是生活上的關心等方面都會有針對性地去做一些工作。

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以及思維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記得自己小時,在父母面前老是畢恭畢敬,家裏來了客人,也都是客人吃完了飯才能吃,這是過去的傳統。隨着時代發展,改變一些過去的傳統方式也是應該的,應務實,畢竟時代發展了。

成長心得體會 篇7

為了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法及業務素質,學校根據中心校的要求,讓我與本校的老教師楊朝義結成了互幫互助的幫扶對子。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我學到了不少知識與經驗。楊老師對教育的理解、對知識的渴求,對學生的關愛,將永遠激勵着我。現結合自己數的教學實踐,談談對上好國小數學的一點淺識。

人們常説,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學要想真正成為一門科學,或者一門藝術,其基礎在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正如鄭毓信教授所説:“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僅是我們搞好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也是數學課程改革能否真正取得成功的關鍵。”那如何搞好基本功呢?楊老師讓我知道了: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與教訓,從而防止再次重複別人所已犯過的錯誤。其次,應當更加強調對於教學實踐工作的實踐與反思,因為教育本來就是一種感染和潛移默化。最後,要促進思維的優化:一要加強比較。二要使優化成為學生的自覺需要。數學是自己思考的產物。用自己的見解和別人的見解交換,會有很好的效果。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要與時俱進。教學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隨着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教學基本功也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地變化。二十年前,人們不可能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作為一項基本功提出來,而今天伴隨着現代教育的進步,它已成為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總之,教學中的語言、課件的製作、表情、動作、提問、板書、導入、結束等,而這些無不是教學基本功,這是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具體做法如下:

1. 要備課程標準。

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加強教學,首先要加強備課。課程標準是備課的依據,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備課必須準確體現課標的理念,符合課標的要求。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及價值取向是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予以體現的。關於目標,課標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方面作出了闡述;關於學習的內容,課標在每個學段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心中有標”。

2. 要備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師備課首先要吃透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教材的知識點、能力點、重點和難點。哪些內容要求理解,哪些知識要聯繫舊知識,哪些知識要靈活運用,培養哪些能力,真正達到對教材懂、透、化。要做到“心中有書”。

3. 要備學生。

“知人才能善教,”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備課必須備學生。要從過去圍繞教師如何教而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而備,內容必須是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要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從多維的角度思考學生。從“三維”目標上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一切為了學生學習,一切為了學生髮展。

4. 要備教學設計。

教師是課前教學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設計教學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是創造性的工作。要在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在新的教學思想指導下,精心設計每節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過程,靈活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等。教學設計完成後,要進一步熟練,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在教學時,才能做到既受教學設計的“約束”,又不受其“束縛”。

總之,要教好國小數學,是要多方思考的。在內容上應該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使數學成為生活數學和社會數學;在功能上應該重視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使數學成為人文數學;在教法上應該加強學生的操作與實踐活動,使數學成為做的數學和實踐數學。簡言之,國小數學應該是學生自己的數學。

成長心得體會 篇8

當我走出家門,離開父母時,踏進陌生校門是時,我發現自己長大了。當我與同學們辯論上上網利弊談時,我發現自己長大了,每天我穿着雪白的運動鞋,踏着自信的步子在人羣中,我成熟了。成長的感覺,就這樣在心頭漸漸萌發。不再凝視故作深沉,不再置身雨中輕聲吟雨,以示浪漫,成長的感覺,我懂得了生活不是盲目模仿,青春需要充實度過。曾經因為與朋友發生誤解而不知所措,現在終能主動消除誤解,還自己一片明朗的天,曾因一次考砸,心中有如烏雲爬上湛藍湛藍的天,現在卻能戰勝自我超越痛苦。用飽滿的熱情繪製七材藍圖。心目中的偶像曾打破心湖中的寧靜,現在終於能清醒的掌握人生方向,理智的架取思想和行動,曾因社會的陰陽面而惆悵,如今卻能用政治的觸角,道德的眼光來感知世界,成長的感覺,是開始認真的打量世界,品味人生,開始樹立雄心壯志,並且付諸努力。撇下明星們的彩色畫像,輕輕的將毛澤東,林肯的專輯擺在面前。扔掉電子遊戲,言情小説,鑽進書堆中發掘。魯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意境。成長的感覺,是不必再和女生説話結結巴巴,心有餘悸。不再為過年穿啥吃啥大傷腦筋,成長並不意味着失去純真,只是多了一份自信一份成熟,也多了一份智慧和勇氣。成長的感覺真好。

成長心得體會 篇9

如果人生的豐富可以用色彩來比喻,書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廣闊可以用無垠來形容,書就是普照大地萬物的陽光。教育就是一本書,它用有聲的文字印證了文明的進程,以不斷生成的理念彰顯着精神的昇華;教師就是一支筆,只有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藴,才能描畫出知識的浩瀚,只有擁有深沉的人文積澱,才會勾勒出事物複雜的關係。因此,教育是知識的教育,教育是創造的教育,教育是教師與書籍共同譜寫的教育!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愛讀書,喜歡與書相伴,在文字中享受温暖的陽光,在陽光中收穫人生的真諦。回首幾年來的從教之路,讀書,使我單調孤寂的生活變得豐富生動,在書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書的底氣。讀名師的書,看他們成長的足跡,奮鬥的艱辛,追求的快樂,可以激勵自己奮發有為。讀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可以讓自己始終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教育規律,始終牢記:教育的根本在於人格的塑造。讀書促我自省,讓我時時捫心自問:今天上的課有哪些新氣象?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新的收穫?今天處理問題時是否有了新的方式?讀《論語》,我懂得了處人事、求學問的原則。讀《簡愛》,我感受到了善良、質樸和堅韌的品格。讀《窗邊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長的耐心、智慧所感動。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會學着他那樣微笑着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驚奇。

讀書,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為師之道,在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我從一個剛走上講台、縮手縮腳的新教師成長為一個有教學自信、樂於與學生一起分享成長快樂的教師。雖然不能説,讀書學習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樂,但我可以説,讀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帶給了我成長的喜悦!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學更需要激情。惟有對教學、對學生滿懷熱愛,才能保持一以貫之的激情,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教師要教書,更要育人。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文化積澱為人格。她還説: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回首走過的歲月,是書籍伴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華秋實的美好歲月;是書籍給我帶來了智慧和力量,在我教師成長的路上不斷為我“加油”。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讀書在一個人特別是教師的生命中是多麼的不可或缺,如果要把它比之為水,比之為空氣,我想一點也不為過,如果要用身體裏的某種元素來打比方,就乾脆稱之為血液吧!

成長心得體會 篇10

從事客服工作已接近七年,在七個春秋冬夏的輪迴交替中寫了好多次總結了吧,感覺總結就象是一個驛站,可以靜下心來梳理疲憊的心情,燃燒美好的希望,為下一段行程養精畜鋭。不管客服工作是多麼的平凡,但是總能不斷地接受各種挑戰,不斷地去尋找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而且總在不斷地告誡自己:做自己值得去做的事情,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以下是我的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對於一個客服代表來説,做客服工作的感受就象是一個學會了吃辣椒的人,整個過程感受最多的只有一個字:辣。如果到有一天你已經習慣了這種味道,不再被這種味道嗆得咳嗽或是摸鼻涕流眼淚的時候就説明你已經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老員工了。我是從一線員工上來的,所以深諳這種味道。作為一個班長,在接近兩年的班長工作中,我就一直在不斷地探索,企圖能夠找到另外一種味道,能夠化解和消融前台因用户所產生的這種“辣”味,這就是話務員情緒管理。畢竟大多數的人需要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控制和調節。

在每一個新員工上線之前,我會告訴她們,一個優秀的客服代表,僅有熟練的業務知識和高超的服務技巧還不夠,要嘗試着在以下兩點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作為一個客服代表的職業心理素質,要學會把枯燥和單調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學會把工作當成是一種享受。首先,對於用户要以誠相待,當成親人或是朋友,真心為用户提供切實有效地諮詢和幫助,這是愉快工作的前提之一。然後,在為用户提供諮詢時要認真傾聽用户的問題而不是去關注用户的態度,這樣才會保持冷靜,細細為之分析引導,熄滅用户情緒上的怒火,防止因服務態度問題火上燒油引起用户更大的投訴。

另外,在平常的話務管理中,我一直在人性化管理與制度化管理這兩種管理模式之間尋找一種平衡。為了防止員工因違反規章制度而受到處罰時情緒波動,影響服務態度,一種比較有效的處理方式是在處罰前找員工溝通,最好的方式是推己及人,感覺自己就是在錯誤中不斷成長起來的,一個人只要用一定的心胸和氣魄勇敢面對和承擔自己因錯誤而帶來的後果,就沒有過不去的關。俗語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沒有必要為自己所範下的錯誤長久的消沉和逃避,“風物長宜放眼量”,於工作於生活,這都是最理性的選擇,同時這也是處理與員工關係最好的一種潤滑劑,唯有這樣,才會消除與前台的隔閡,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穩定員工情緒及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

當然,在不斷地將自己以上的經驗和想法得以實施並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我們在這個舉足輕重的位置上,更象是一顆螺絲釘,同本部門的前台、後台、組長、質檢及部門經理之間作着有效的配合,同時也與其它各組或各部門之間作着較為和諧的溝通和交流,將話務管理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在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份內事情的過程當中,對團隊二字體會特別深刻。曾經被這樣一個故事感動:

在洪水暴虐的時候,聚在堤壩上的人們凝望着兇猛的波濤。突然有人驚呼;“看,那是什麼?”一個好象人頭的黑點順着波浪漂過來,大家正準備再靠近些時營救。“那是蟻球。”一位老者説;“螞蟻這東西,很有靈性。有一年發大水,我也見過一個蟻球,有籃球那麼大。洪水到來時,螞蟻迅速抱成團,隨波漂流。蟻球外層的螞蟻,有些會被波浪打入水中。但只要蟻球能上岸,或能碰到一個大的漂流物,螞蟻就得救了。”不長時間,蟻球靠岸了,蟻羣像靠岸登陸艇上的戰士,一層一層地打開,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衝上堤岸。岸邊的水中留下了一團不小的蟻球。那是蟻球裏層的英勇犧牲者。他們再也爬不上岸了,但他們的屍體仍然緊緊地抱在一起。那麼平靜,那麼悲壯——於是,我開始為此而努力: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應該象在遇險境時能迅速抱成一團產生出驚人的力量而最終脱離險境的“蟻球”,在我們呼叫中心全體員工的互幫互助與精誠團結下,不懼用户的無理糾纏,不驚投訴者的古怪刁鑽,嗬,一大堆騷擾用户又何防!

很幸運的是,我們呼叫中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激情和活力的團隊,而且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動力支持中積極地參予着這個團隊的建設。在與另外一位班長良好而默契的配合下,我們彼此取長補短,查漏補缺,再加上部門經理的大力支持和富有親和力的微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能團結一心,尋求到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渡過難關,將話務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地進行下去。眾所周知,公話業務歷來是用户爭議和投訴的焦點,公話及卡類用户每月因業務上的原因在呼叫中心的投訴率是最高的,班長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壓力就是來源於此,所以在處理此類投訴時總是如履薄冰,小心謹慎,唯恐因處理不好而引起越級投訴。而每每遇到難以決定或影響較大的投訴時總少不了上級領導的幫忙和引導,這在很大程度上為班長的工作減輕了壓力,那是一種“天塌下來有人一起扛着”的踏實感。記憶中有好幾起這樣的投訴,但都有驚無險,最終成為鍛造我們能力的經歷而不斷豐富着我們的客服生涯。

成長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聽了兩位名師教育教學經驗介紹,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動着我,讓我的心潮起潮伏,讓我的心靈震撼。讓我從全新的視覺角度審視“我”、“教師”這個職業,好多以前處於朦朧狀態的問題迎刃而解,眼前豁然開朗。 我收穫最大的是體會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豐富自身的底藴,傾情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積澱方法,摸索經驗,在活動中歷練,才能促成自身的專業成長。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現,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人,教學素質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樹立現代教學思想,掌握淵博的知識,具有較強的信息素質和學習能力。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學工作,必須腳踏實地地學習研究,才能在自己的專業素養上成長起來。

讚賞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讚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讚賞每一個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讚賞每一個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讓孩子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一種榮譽。

愛,可以給孩子以心靈的温暖,愛,可以讓孩子更自信。願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獻出一點愛,時時、事事呵護孩子的自尊心,與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麗。高爾基説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這句話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個“愛”字。我想,我們做為一名教師要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還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不照搬書上的東西,要勇於創新、敢於標新立異。最關鍵的是要保持寬容的心境,在今後的工作中遇到困難要不斷的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與同事要互相關心、和睦相處。

通過交流,教會我作為人師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與奉獻,在生活中如何投入與面對,如何使自己的觀念不斷地體現於自己的教學行為中,也讓我學會自省,學會了反思,學會了回過頭來看過去。我願意做“教師成長”中的一名成長教師。我想,不只是我,我們全校許多同事都將在這次學習中逐漸成長起來。

以前我常忽略這樣或那樣的事情,通過學習後,讓我瞭解到了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斷的學習、實踐與反思,讓我在教學過程中日益成長。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態對待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不斷求知,善於實踐,積極反思,就會成為一名符合現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的教師!

成長心得體會 篇12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也是校本教研的標誌和靈魂。在以往的教研活動中,教師常常各自為戰,處於孤立無助的境地。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如今新課程實施中的校本教研倡導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要求加強教師間的交往、互動和合作,讓教師在專業爭論中暢談自己的思想觀點,在理念碰撞中發現別人的真知灼見,在深度會談中找出阻礙團隊進步的消極因素,最終依靠集體智慧來加以解決。為此,我們應積極探討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指引教師平等對話,精誠協作,相互促進,在團隊中共同成長。除了大家熟知的集體備課、以優帶新、課例引領等形式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反思互動、案例評析、定向研討、臨牀診斷和沙龍會談等來加強教師間的同伴互助。

一、反思互動:指引教師共同改進教學實踐

經驗+反思=成長,這是波斯納提出的一個教師成長公式。通過反思教學,教師能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回憶、思考、評價,做出新的計劃和行動,從而改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素質。但教師個體的經驗反思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是有限的,而讓教師羣體共同反思教學實踐,就有可能整合智慧,拓寬思維,觸及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那麼,如何讓教師在反思中互動、在互動中成長呢?

首先,建立組織,明確分工。我們可以將全體教師按年級、學科劃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以6~8人為宜,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職責。在每次教研活動中,各小組都設組長1人,負責小組教研、討論的組織調控;記錄員1人,負責對小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的記錄;發言人1人,負責將本組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向全體組員做介紹;時間控制員1人,掌握每人發言時間不要超時;問題員1人,將本組成員某個方面的問題向學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動中,角色分工可以調換。

其次,建立規則,明確程序。在教研討論中,每個組員都有機會發言。為了按照科學程序開展反思互動教研活動,我們要制定行為規則和活動規劃。在行為規則方面,要求小組成員依次輪流發言,並且做好個人學習筆記,其內容包括本人的觀點、本組其他人觀點的不同之處、小組間交流的結果等。在活動規則方面,要求各小組在組長組織下開展教研討論活動,針對每個教研專題向全體組員介紹本組討論結果,可以相互辯論。問題員在每輪討論後將本組的問題向學校提出。

第三,專題教研,反思互動。學校要定期確立教學研究專題,要求每個小組進行研究,制訂改進措施,完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具體説,要加強教學前反思,重點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每個成員都要精心設計教案,與其他成員一起研究討論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訂教案。要加強教學中反思,重點研究教學過程與效果,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問題的調控措施及效果進行分析,總結自己滿意的教學技藝和教學機智。每個成員都要做教學行為記錄,組員之間可以相互聽課、評課。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給教師拍教學錄像,讓教師與同事一起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集體反思教學行為。要加強教學後反思,重點對教學得失原因進行分析,制訂教學策略改進方案。教師可以寫教學後記,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完善教學策略改進方案。當然,每次專題教研活動都要有記錄和總結,以便於檢查和評價。

二、案例評析:指引教師共同把握教學規律

新課程倡導教師成為研究者。但從實際情況看,教師擁有大量生動、鮮活的事例,卻並不擅長於理論探討。教師通過教學案例描述教學實踐,可以把行動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有效地探究教學規律。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通過案例學習、研討、評析和撰寫可以促進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分享經驗。為此,我們應通過案例評析促進教研活動的發展,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

第一,學習案例,加強剖析。在學習案例過程中,教師可以快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我們要精選教學案例,組織教師專門學習,由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組織者進行剖析。組織者要結合新課程教學實際提出思考題供教師討論,最後由組織者作深刻點評;要靈活調控學習進程,通過案例解讀、課件演示、角色轉換、情景模擬等方法激發教師參與案例學習討論的積極性;要讓優秀教師“現身説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典型教學事件,在講述中進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角色定位,由組織者點評,研究疑難與困惑的解決辦法。

第二,撰寫案例,加強點評。撰寫案例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反思教學行為,與同事加強溝通。為此,教師要收集和整理實踐素材,對實踐素材進行研究,從中提煉有價值的東西,撰寫教學案例;和同事一起修改、完善教學案例,使之成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優秀案例、精品案例;在學科帶頭人的指導下,對教學案例進行具體點評,評析核心問題,總結教學規律,提出應注意的事項等。

第三,評選案例,加強宣傳。評選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學習、研究和撰寫教學案例,深入研究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提高專業化水平。為此,學校或教研部門應每年組織一次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按學段、分學科進行徵集。對評選出來的優秀案例,要組織專門力量加工、整理,編輯成案例集,加強優秀案例的宣傳和推廣,在更大範圍內實現教師經驗的共享。

三、定向研討:指引教師共同探究教學策略

定向式研討是一種教師羣體教研活動。通過定向研討,可以促使教師直觀體驗和感受新理念與教學組織形式,鼓勵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平等討論,在專家指導下品味、體驗課例所藴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為此,我們應通過定向研討促進教師共同探索科學的教學策略。

第一,明確步驟,規範操作。定向研討大致按照集體聽課、分組討論、會議交流、專家分析、總結評估等環節進行。為此,每一次定向研討活動的開展都要精心設計,嚴密組織。①集體聽課。要求聽課教師明確所應思考的重點問題,帶着問題聽課。②分組討論。要求教師圍繞課例進行討論,把自己的收穫感悟與困惑提出來,並且不斷反思和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③會議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在會議上交流本組的討論意見。④專家分析。專家要對課例進行剖析,使教師潛移默化地接受新觀念。⑤總結評估要科學評價課例和各小組的討論情況,總結、提煉本次互動研討所體現的價值觀與方法論。

第二,優化形式,靈活組織。各學校應採取多種形式組織定向研討活動,提高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同時豐富校本教研的策略和方法。例如,開展實戰性研討,將教學研究的場所設在課堂,邊教邊研,由專家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即席指導;開展對話式研討,根據主題開展教研活動,讓專家和教師進行對話、研討,教師把教學中的困惑提出來,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甚至可以走上講台,執講示範課;開展質疑性研討,根據預先確定的研討方向進行質疑性專業辯論、爭論,讓教師在辯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觀點的交鋒,在爭論中辨明真理,認清新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向和可行途徑。

第三,突出重點,共同研討。定向研討的重點是為教師提供“教什麼”和“怎麼教”的模式,是為了解決問題。為此,我們應首先明確出研討的重點問題,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調動教師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深入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一要對課例進行深層次剖析。重點研討課例所體現的新課程理念,存在的缺陷和改進措施;研討課例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技術運用;研討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二要結合課例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和缺陷。通過各種手段深化研究的層次,挖掘個體潛能和整合羣體智慧,從而實現思維共振、經驗共享、情感共鳴,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三要通過共同研討,使教師明確現階段新課程教學的重點和應注意的問題,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和科學的教學策略。

四、臨牀診斷:指引教師共同矯治教學行為

教學診斷是教師之間相互合作,有目的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嚴謹的、理性的觀察和麪對面的分析討論,並提出改進策略的方法。在校本教研中,我們應要求由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牽頭組織教師一起進行教學臨牀診斷,指導教師改進教學實踐。

一是臨牀診斷,科學評議。通過臨牀診斷,可以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指導下矯治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能力。為此,各學校要經常開展公開課、探索課、研究課、嘗試課等觀摩活動,組織教師進行學習、評議,共同分析執講人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共同研究矯正對策。在臨牀教學診斷中,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要對執講人的教學按照新課程理念和新課程標準進行科學評議,分析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指導性意見,和教師們一起制定改進措施。

二是深入研究,正確指導。教學診斷的目的是完善和改進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學校教務處的研究人員要針對教學診斷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制訂改進措施,指導教師加強教學研究與改革,促進新課程教學向縱深發展。具體説,要研究教學的前瞻性問題,和廣大教師一起分析新課程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突出問題,共同制訂預防措施,正確指導教師開展教學、教研活動;要將研究重心下移,深入課堂,深入學生中間,指導教師解決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要既研究教又研究學,指導教師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知基礎和學習方式,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是及時矯治,不斷完善。在校本教研中,我們要加強有效性教學研究,制定教學評價標準,按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診斷,彙總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導致教學存在缺陷的根本原因,研究矯治措施,出台改進教學工作的意見;要加強矯治措施的落實,通過印發文件、召開會議、現場指導等形式,落實矯治措施,學校對教學矯治措施的落實要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要加強教學矯治的督導,組織人員檢查基層學校教學工作改進情況,把檢查結果納入對基層學校的教學評估中。

五、沙龍會談:指引教師共同分享教學經驗

通過組織教學沙龍活動能夠促使教師深度會談,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同事進行深層次研討,實現教研經驗的共享。為了促進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應要求學校設置教學沙龍的固定場所,讓教師暢談自己教學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穫、體會和經驗。

第一,營造氛圍,創設環境。要加強教研組建設,制訂教研計劃,組織教研活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為教學沙龍活動開展創設支持性環境。教師自願結合,組成教研小組,確定教研任務,合理分工,共同研究,整理成果,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進行交流。教師可以撰寫教學反思札記,總結教學經驗,歸納教學方法,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交流。學校要為教師開展教學沙龍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每次教學沙龍活動都要有學校領導幹部參與。

第二,精心組織,加強管理。各學校都結合實際對教學沙龍活動的開展作出詳細明確的規定。例如,每週組織一次教學沙龍活動,在每週一確定教學沙龍活動主題,讓教師精心準備;教師每學期必須參加一定數量教學沙龍活動,每次參與教學沙龍活動都必須提出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參與改進措施的研討;學校開展教學沙龍活動要有記錄,教師參與教學沙龍活動要有總結,以便於檢查評估。

第三,專家引領,科學指導。教師獲得專家的專業引領,可以加快自身的專業成長。學校應該邀注重校際交流,邀請其他學校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蔘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相互交流經驗,開闊教研視野;邀請專業教研人員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就教學研究的主要問題進行研討,在專業教研人員的指導下修改教研工作管理措施;邀請科研人員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研究,提高教師教學的科學性。

成長心得體會 篇13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

而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素質教育的薄弱環節。學生普遍存在“聽説作文,如見猛獸”的心態。每一位語文教師也是談起習作教學有太多的疑惑和心酸。我們明明一心想要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最後結果往往不能得償所願。是方法不得當?是平時閲讀活動沒有開展好?還是沒有上好一節節習作指導課?

基於所有語文教師同樣的教學困惑,今年下半年在進修學校趙雲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全縣開展了以“習作指導課”為主題的磨課班培訓。我們趙營鄉全體青年語文教師也在在楊詠志老師和姚金勇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以“習作指導課”為主題的專業培訓。目前緊張而充實的習作培訓已經結束,可我們對於習作教學的研磨學習才真正開始。

這期培訓楊老師和姚老師先是組織大家花費將近半個月的時間去研讀教材、教師用書和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然後針對自己所教年級的八個單元的習作進行概括和總結,這個過程是重新解讀教材的過程。我們整日與教材做伴,卻從未深入解讀過,裏面很多的知識結構我們沒有很好的領會到。

接着我們針對楊老師選定的一個單元設計自己的習作教學過程。我們五年級要求設計的第八單元的習作。説實話,我一直想要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一直忽略了習作指導課上40分鐘所帶來的巨大效益。然後是觀課議課,教學反思,課堂實錄,培訓總結。

培訓過程緊張忙碌,有條不紊,也收穫頗豐。每一次習作設計修改的過程就是自己用心去完善課堂的過程,每次錄完課堂實錄靜下來觀看的過程也是剖析問題的過程,每次總結反思的過程也是將零碎收穫上升為經驗總結的過程。

通過這次以“習作”為主題的青年教師培訓,我從心底重視習作指導課堂40分鐘。本着尊重課堂、尊重學生的角度,我們如果願意在40分鐘裏與孩子們一起徜徉在讀、説、寫的文學海洋裏,那麼學生也會在精心澆灌中茁壯成長。

同時,教師在習作指導課上應讓學生充分重視習作提示,認真閲讀習作要求。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學生在平時的考試寫作中也會認真閲讀卷子上的作文要求,不至於出現偏題、跑題、審題不清的情況。

在習作選材時,儘量引導學生多留意觀察生活,善於發現和表達,讓生活中每一件事、物、人經過文字的打磨都能成為我們作文中熠熠發亮的珍珠。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方法,善思考,還需要有閲讀的積累。閲讀本身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每一位語文教師自己首先要做一個愛閲讀、善閲讀的人,引導着孩子們在閲讀寫作的詩意長廊中盡情徜徉。

培訓雖已結束,思考從未停歇。成長,一直在路上。

成長心得體會 篇14

在成長過程中,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會有所感悟。在七歲的那年,我深刻感悟到了成功的喜悦。

從六歲起我就開始學習彈鋼琴。每天媽媽接我放學的時候,我總要吵着鬧着要進琴房裏看哥哥姐姐們彈鋼琴,就這樣,媽媽給我在琴行報了名。

那天,媽媽和以往一樣來接我,陪我去練琴。我悶悶不樂的走進琴房,嘟着嘴對媽媽説:“媽媽,每天都來學琴,真是煩死了!”媽媽嚴肅起來,語重心長的對我説:“當初你不是很喜歡彈鋼琴的嗎?既然你決定要學,就不能半途而廢啊!”聽了媽媽的話,我只好乖乖地去練琴了。就是樣,我每天都來練琴,一直堅持不懈。一年過去了,我的水平也提高了,老師開心地跑來對我説:“琴行選我去參加鋼琴比賽”,聽後,我十分開心,但同時更是緊張,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練習,取得好成績。

時間慢慢過去了,我比賽的時期也到了,老師和爸爸媽媽陪我來到了武漢,找到比賽的場地,我換好漂亮的裙子,穿上媽媽給我精心挑選擇的鞋子,老師給我化好粧,我就進了等候室。我格外緊張,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看着一個又一個人走下台。“下一個,陳子夷。”我整理好衣服,慢慢放輕鬆,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不慌不忙地上了台。我向評委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就開始演奏了,隨着音樂,我的身體和手腕的起伏也越來越大,我陶醉在音樂中,一分鐘過去了,我也演奏完了。我心裏的石頭落地了,向評委們深深地鞠了一躬,就慢慢地走下了台。

過了不久,宣佈成績了,總評委大聲地説:“少兒組一等獎,陳子夷!“我高興的跳了起來。

是呀,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怎麼能半途而廢呢?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有堅定的信念,總會成功的。

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忘不了我第一次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