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絲綢之路傳奇感想(精選5篇)

觀絲綢之路傳奇感想 篇1

絲綢之路是從中學課本就開始熟知的歷史,漫過茫茫戈壁灘,頂着大漠風沙,自漢唐以來的各族人民硬是用毅力與勇氣踏出這條東西交流的文化路線。作為這條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環節,新疆自古就是各民族交匯地帶,自漢朝的西域三十六國開始,不同民族在這片風塵與綠洲交錯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共同守衞着絲路的安寧與繁榮。

觀絲綢之路傳奇感想(精選5篇)

在很大程度上西域就是中華民族的眼睛,讓我們能看到更遠的風景,而看一個朝代是否強盛只要看看這條關係中華民族對外交流的命脈之路就可見一斑,每當絲綢之路興盛的時候就是中華民族強盛的時刻。從這個意義上説,當下對一帶一路的強調也意味中華民族創造力與生命力的再次迸發,是一次全新的鳳凰涅槃。

傳統的絲綢之路是將中原的絲綢一路輾轉運到西方,然而物產豐饒的新疆本身就有豐富的紡織資源,如何將內地的絲綢技術與當地的紡織業結合起來進而推動絲綢之路的繁榮一直是新疆各民族的心願,這一願望直到解放後才真正由希望變成現實,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成為我國重要的棉花基地,桑蠶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由王文傑、趙立軍執導,阿孜古麗·熱西提、巴哈提亞爾·艾則孜、宋佳倫及任帥共同主演的《絲綢之路傳奇》就是對新疆紡織業解放後的發展歷程的一次全面回顧,細緻的講述了各族人民在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所結下的深厚情誼。

作為貧窮的紡織人家子弟,艾拉提(巴哈提亞爾·艾則孜)與解放軍的緣分是天然形成的,其父親蘇萊曼被國軍與地主強行擄走致死,正是解放軍的到來幫其完成了復仇。艾拉提的愛人衞明霞(阿孜古麗·熱西提)則是漢人知識分子收養的維族孤兒,本身即是兩個民族相互扶持的見證。這是一種血脈相聯的情感,印證了新疆各族人民相濡以沫的歷史。

《絲綢之路傳奇》從一開始就展現了這種團結與互助,解放軍一進崑崙古城就幫助艾拉提一家救火救人,而艾拉提的母親帕夏汗(梅麗古力·艾合買提)也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方凱(宋佳化)的妻子順利生產,並且打破民族禁忌讓其到自己家中生孩子。這種用生命凝結成的親情是新絲綢生產的情感基礎,也是新疆能真正完成絲綢飛躍的前提。

新疆紡織業的騰飛離不開當地人的努力,同樣也離不開內地紡織強省的幫助。艾拉提去內地紡織學校進修固然有尋找戀人衞明霞的因素,他本身對紡織業的熱愛也是重要因素。正是艾拉提、衞明霞以及眾多內地紡織老師的幫助,新疆紡織業才得到實質性的突破,而紮根在新疆的援疆幹部方凱他們更是與艾拉提們一道努力,一步步提升當地的紡織水平。在動盪的歲月裏,也正是憑着他們之間的互相扶持,才得以保住新疆紡織業的薪火不致失傳,共同度過那段艱難時光。

一段紡織史,半紀民族情,正是通過艾拉提、衞明霞、方凱他們的不懈努力才使新疆的紡織業成為新絲綢路上的亮點,而在共同鑄就新疆紡織業輝煌的同時,他們也將民族融合的理念一起織進錦裏,成為全疆人民的共同信念。

觀絲綢之路傳奇感想 篇2

作為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週年的獻禮劇,30集新疆題材電視連續劇《絲綢之路傳奇》目前正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全劇以新疆的色彩、新疆的聲音、新疆的感情講述了中國夢的新疆故事。該劇是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重點電視劇項目中首個播出的劇目。

這部劇首次將維吾爾族傳世瑰寶“艾德萊斯綢”搬上熒屏。艾德萊斯是維吾爾族的傳統手工藝,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有着“21世紀最後的絲綢手工製作工藝”“絲綢之路上的活化石”稱號,20xx年還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扎染技術獨特,質地柔軟,輕盈飄逸,圖案層次分明,組合嚴謹,色彩豔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該劇的主人公艾拉提(巴哈提亞爾・艾則孜飾)在各民族同胞的幫助下,將古老的手工作坊生產艾德萊斯發展成先進的工廠機織艾德萊斯,他本人也從一名貧苦的艾德萊斯紡織傳人,成長為新中國第一代高級紡織專家。他的愛人、女一號梅里古麗(阿孜古麗・熱西提飾)是一個維吾爾族孤兒,從小被從江南來新疆的桑蠶養殖專家衞守仁(王詩槐飾)收養,衞守仁一家與蘇萊曼(吾守爾・賽來飾)一家相知相識,共同生活十多年,結成世代友誼。該劇劇情跨度約40年,從新疆解放初期,國家選送維吾爾族和各民族年輕人去江南紡織學院新疆班學習,再回到新疆中國西北最大的絲綢廠工作,直到改革開放的上世紀90年代後,崑崙絲綢廠成為絲綢之路的一顆明珠。該劇正是通過一個大時代中的民族人物故事,向觀眾呈現了最真摯的民族團結之情。

為了更好地表現在這條歷史悠久的絲綢之路上的故事,劇組萬里大轉景,橫跨東西部取景拍攝。東至江蘇無錫、浙江桐鄉,取景江南美麗山水與人文,全景式地展現了大美新疆。劇組深入崑崙深山,馳騁沙漠,草原、胡楊林等唯美風光通過該劇可以一覽無餘。新疆60年的發展鉅變再現熒屏,古老的絲綢之路也再度被揭開神祕面紗。

觀絲綢之路傳奇感想 篇3

看了絲綢之路的紀錄片後。我感到這條路傳承了無數的駱駝商旅,他們越過崇山峻嶺,將中國的絲綢運往亞歐,將那裏的食品帶回中國,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等由於吸收了西方文化的長處而變得美輪美奐……正是這條路傳播了東西方的古老文化;正是這條路傳承了亞歐的文化與友誼-----它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啊!亞歐各國的人們能這樣友好相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古代中、外人民的智慧和才智;因為他們知道友好相處;因為大家懂得互幫互利! 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紛紛東來。他們把中國的絲和紡織品,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是個形象而且貼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國是最早開始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中國的絲織品迄今仍是中國奉獻給世界人民的最重要產品之一,它流傳廣遠,涵蓋了中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種種貢獻。 中國除出口大量絲綢之外,還輸出鐵器、鎳、貴重金屬、銅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亞、西亞直到羅馬。中國從中亞以西輸入毛織品、玻璃、寶石、瑪瑙、香料和化粧品,特別重要的是從大宛輸入汗血馬、天馬;中亞各國的葡萄、苜蓿、蠶豆、石榴、番紅花、芝麻、胡蘿蔔和黃瓜等植物,都傳到中國。從西域和伊朗傳入中國的,還有箜篌、琵琶、篳篥等樂器及繪畫、雕刻、圖案設計等技藝。安息和羅馬的毛織品、玻璃也源源東來。絲綢之路開通之後,中國與中亞、西亞和南歐各地各民族友好往來綿亙不絕,日益密切。

長安城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的突出貢獻。歷史上,長安城曾經是十三朝古都。我們今天所見長安城,只是一些明清建築,遠不足以説明漢唐長安城昔日的輝煌。唐代長安城還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最大的國際都市。就像今天許多中國人夢想到北京天安門一樣,當年世界各地的許多商人和使者,都把長安之行作為自己人生的夢想。在這些人當中,不僅包括絲綢之路終點東羅馬帝國的拂林商人,中亞撒馬爾幹城的粟特使者,而且包括來自海東日本的留學生——遣唐使。

絲綢之路,從長安到喀什,給我們留下重温絲綢之路的路線,總而言之這部片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讓我對新疆也有了新的認識。

觀絲綢之路傳奇感想 篇4

中央一台正在熱播的《絲綢之路傳奇》,滿懷歷史的厚重感,塑造人物堪稱一絕,本劇由景宜編劇,王文傑導演,將大美新疆的淳樸、各民族的交流,從人性的角度,以紀錄片的水準,完成了絲綢之路歷史傳奇。它刷新了很多觀眾對電視劇的認識,千百古道,情感史詩,真善美的故事。

《絲綢之路傳奇》揭祕主角的性格與感情

先看這部劇的背景:崑崙山下,古代絲綢之路穿過的少數民族村莊,歷史上有種桑養蠶的傳統,維吾爾族傳統紡織艾德萊斯綢有着上千年曆史。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半個多世紀,在黨和國家扶持下,新疆成立西北最大絲綢廠,培養了一批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等少數民族的紡織工人和技術專家到崑崙山下組建絲綢廠。各民族同胞結下愛情、友情、親情,讓歷史的天空閃爍絲綢文化的燦爛,照亮這條生動的絲綢之路。就從這裏,讓我們認識到了劇中幾個人物的感情與命運:

男主角艾拉提:有民族氣節的執着年輕人

男主角有勇有謀,執着直爽,是一個為了目標堅持不懈走下去的小夥子,為保護古艾德萊斯綢王,艾拉提的父親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繼承了父親的遺願,將艾德萊斯傳承併發揚光大。編劇十分擅長拿捏人物的情感,摸準了男主角的心理活動,貴在人物的真實可愛。男主起初為了保護家傳寶物,跟惡霸鬥智鬥勇,最終保護了艾德萊斯綢,絲綢比生命更重要,那份勇氣宛如英雄,亂世之間他的錚錚鐵骨,是家族的榮耀,外人無法理解他們對艾德萊斯的那份捨命的果敢。他有才氣身懷絕技,又善於學習,思想也足夠先進,是解放初期新生代為民族之崛起而讀書的年輕人代表。艾拉提在方政委的支持下來到了江南市;從空有一身本領的年輕人,成長為學識淵博成熟的一個企業家,從男主角身上體會到的是上進心和民族情感,是青年才俊學習科學的紡織技術,最終成長為新中國第一代高級紡織專家的傳奇。

女主角衞明霞:成熟善良温柔美麗,又有主見的姑娘

新疆姑娘阿孜古麗顏值很高真的好美,堪比時下流行的迪麗熱巴、古力娜扎,最愛這個女主角,阿孜古麗和她扮演的衞明霞,如明珠一顆,完美無瑕。她是熱情奔放又不乏含蓄的新疆姑娘的真實寫照,首先這個姑娘顏值高,西域風情,迷倒電視機前的萬千觀眾。她性格里面的東西更令人愛慕,她沉穩,才華橫溢,兼具勤勞能幹,聰穎賢惠,是所有老師和同學眼裏的第一女神,她凝聚了新疆姑娘所有的優點,難怪劇中艾拉提和劉浩都對她痴迷不已。男女主角青梅竹馬的關係隨着劇情演變變得越來越艱難,姑娘對他從一種依賴,變成另外一種隱忍,適可而止。他們遭到家族反對,好容易有希望走到一起,卻因為那個年代的保守只能保持距離,適可而止,很揪心。姑娘披上艾拉提親手織成的絲巾,轉過頭去那一絲回味無窮的笑意,又立馬四下張望生怕被人發現的緊張恐懼,都跳躍式的表現出一份難能可貴的痴情。

男主角的媽媽帕夏汗:勤勞質樸勇敢豁達,性情中夾雜幾分固執的可愛大媽

男主角的媽媽是劇中最令人佩服的女性角色,她將骨子裏的那份堅強和一根筋傳給了兒子,但她雖然固執,雖然有時候很守舊,不允許兒子外出學習,但她是重情重義,知恩圖報,明辨是非的可愛大媽。家中慘遭橫禍,但她用堅強繼續維持家族的尊嚴,對兒子管教有方,對幫助過自己的方政委一家,全心全意的回報,非常仗義的為政委難產的妻子接生,跟他們一家成為生死之交;但兒子為了理想,在方政委支持下去江南紡織學院學習,她又任性的搶走政委的兒子,跟他們公然鬧彆扭,那份母愛,那份一根筋,都讓人慾罷不能。她具備中國傳統婦女的勤勞質樸和對兒女堅定不移的愛,在這種愛的驅使下,她可能會犯一些任性的錯誤,但不影響整個人物身上的光芒。

方政委、劉浩等角色是點睛之筆

方政委如同他的姓氏和身份,為人方正,處世冷靜,在戰場上智勇雙全,解放之後在建國初期又以自身的能力為國家做貢獻。出演這個角色的戲骨宋佳侖,很精準的把握了人物的性格。他明事理,方向感強,在劇中幾乎是指揮軍式的靈魂人物,帶動包括男主角在內的所有人走向一種新的思想和道路,聯絡各個民族間情感的一個突破口一樣的人物;

劉浩則是標準的漢族書生,他暗戀女主角,在他身上的那份成熟,甚至讓人某種程度上感覺他比男主角還要有吸引力,尤其處理情感問題的那種擔當和內斂,這也許就是傳説中的黃金男配,可惜女主角對男主已先入為主,局勢不可扭轉。

追了幾集便一方不可收拾,原因就是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以及出色的人物設置和時代變遷大環境下的人物思想以及那份堅定的民族氣節,讓它成為時下最火的民族偶像劇。

觀絲綢之路傳奇感想 篇5

為慶祝自治區成立60週年,歷時三個月拍攝的大型電視獻禮劇《絲綢之路傳奇》6月23日在阜康天山天池封鏡,擬於今年10月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

《絲綢之路傳奇》講述了維吾爾族青年艾拉提・蘇萊曼從一個窮苦的艾德萊斯紡織傳人,成長為新中國第一代高級紡織專家的勵志故事。該劇通過和田地區艾德萊斯綢的發展變遷,反映了新疆紡織工業從無到有、六十年間的鉅變。同時,新疆的大美風光和民俗文化,也通過劇中人物故事的發展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

《絲綢之路傳奇》由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等多個民族的演員參演。封鏡當天,分別在阜康天山天池、白楊溝景區完成了男女主人公艾拉提和衞明霞愛情故事、矛盾衝突的拍攝。新疆優秀年輕男演員拜合提爾・艾則孜和阿孜古麗・熱西提在阜康天山天池的青山碧水間完美演繹。

電視劇《絲綢之路傳奇》衞明霞扮演者阿孜古麗・熱西提説:“演完這部戲,我覺得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各族人民一定要團結友愛。就像艾特萊斯綢一樣,團結起來才能展現出絢麗的色彩。

《絲綢之路傳奇》由中國民族音像出版社與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攝製,有“當代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金牌導演”之稱的王文傑聯手國內優秀青年導演趙立軍,共同擔綱本劇導演。中國民族音像出版社社長、作家景宜擔任本劇的總編劇、製片人。她長期在天山南北追尋動人故事,歷時20xx年磨礪完成電視劇劇本《絲綢之路傳奇》的寫作。

中國民族音像出版社社長、《絲綢之路傳奇》電視劇總編劇、製片人景宜説:“我寫《絲綢之路傳奇》這個電視劇,是從1999年開始的。當時我瞭解到,在50年代初,有很多的浙江、江蘇等地的紡織工人來到新疆,幫助發展新疆紡織工業,一來就是一輩子。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發展紡織工業,新疆也派出了一大批少數民族年輕人,到浙江、江蘇等地去學習紡織科學技術知識,而且和當地的漢族老師結下了深情厚誼。我覺得這些故事提供的精神元素,對我們今天建設美好新疆,建設我們偉大祖國,是非常有推動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