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1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獲得協調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説,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通俗地説,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認識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有以下幾方面。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通用16篇)

一、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發主動探究慾望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一種具有一定難度,而經過自身努力又能夠解決的問題。恰當的問題情境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接觸到的不是現實的條件,而是一種情境。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在此情況下,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它的內容應設計科學。必須能引發學生進行層層深入,津津有味的認真思考,能促進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引起廣泛的聯想,從而得出規律性認識。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出示一個圓,然後以圓半徑作為正方形的邊長,以圓心為頂點畫一個小正方形,讓學生猜測一下,圓的面積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積的幾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學生眾説紛紜。然後組織學生討論:你能不能想個辦法來説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學生把這個小正方形來量已知圓,得不到結果失敗了。有的學生把圓平均剪成4塊,再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還是不行,有的學生想出剪的份數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就更接近,減少了重合與空隙部分。教師給學生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創設這樣一個質疑猜想的教學情景,可使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創新的樂趣。

二、從學生的學習方式談有效

記得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為孩子算題目很快。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的,那些以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麼理想的。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並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通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後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2

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着“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的畸形現象。通過我參加工作這兩年,我的感觸很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恰當運用教學策略,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探討有效教學策略對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有重要意義。

一、備課策略

1.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開放思想,拓寬自己的備課視野,讓學生有一個開放的成長空間。

具體體現在:從傳統的自我個體備課轉變為教師之間的協作備課,集體備課,這樣教師可以取長補短,優化備課;

先讓學生通過預習提出一些問題,例如:不懂得單詞短語,怎樣讀、在什麼時候運用這些詞彙等,然後教師從這些問題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設計到教案中,讓學生更能明白。

2.教師將某一知識點、重。難點放在整個知識結構體系中來備課,這樣就能更好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繫,從而便於學生有效地進行知識的建構。

3.將備好的課進行實踐,把在實踐中所獲得的反饋信息滲透到教案中,進行二次增刪、調整、修改,使其不斷地優化。

總之:教師的備課是讓學生更快,更順利,更方便的學習,最終把知識學會,所以一切都為學生能夠聽懂學會知識。

二、差異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只有立足於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同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教學,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和認識結構的不同實施差異的教學,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運用“上中下”理論,實施分層遞進的教學。這裏,“分層”是為了確保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發展相適應,“遞進”則是不斷地把“上中下”變成現有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動。分層遞進教學是班級授課制中實施個別化教學的新探索。

2.根據多元智能的特點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個人至少有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等八項智能。這八項智能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繫、相互補充。

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於合理運用與學生多元智能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儘可能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方案。

三、教學優化策略

優化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教學只有改變少、慢、費、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創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學體系,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1.提高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簡單説:“重實際,少廢話”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有效知識量。教學中有效的知識指對學生實際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識。如果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為零,則教學的效果也為零。當前,課堂教學的問題不是內容不科學,數量太少或時間不夠,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由知識為本的教學向以發展為本的教學轉化。

2.促進學生的有意義的學習,加強知識結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教學的結構性原則,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只有掌握了知識結構,才能鞏固和運用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組織教材,不僅要考慮新知識內容的講解,還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只有科學組織材料,教科書,教參書等才能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理解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另外,教師還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即教師可通過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求知慾,還可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創造和主體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既要傳授知識,也要生成學生的創造能力和主體精神。實施創造和主體教學策略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合理運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教學法具體體現在:

1.即通過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教師預設的具有足夠知識性、能激發和滿足學生求知慾望的某種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學習活動。教師不斷總結反思得出結論。

2.即指那些尚處於孕育中的屬於“教學胚胎”的科學。科學教學法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自己探討疑難問題或尚未定論問題的方式,讓他們目睹教師創造性思維和想象活動的實際過程。

3.發展問題教學法。當學生解答了某一問題之後,教師要求學生把原問題的某一部分變化一下,編寫出與原問題相關而又有所區別的問題並加以解答。

以上就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思索和做法,今天拿過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多提高貴意見,我相信你們的意見一定是我成長的最寶貴的財富。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多地是多種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結合體,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很喜歡一段話,也把它作為我的結束語吧:既然已經選擇了做教師,那就做一名讀書人,奮鬥着,鑽研着,不斷厚實文化底藴,培植教育智慧,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吧!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3

通過學習《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專題,為了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優質教學,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學”要勤。

美術教學中要廣泛閲讀美術教育雜誌,研究美術教育最新成果,最新動態。學習先進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以提高自己駕馭教學的能力。

二、“思”要勤

學會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問題能及時反思,研究,在思考中提高,最後達到解決問題之目的。

三、“看”要勤

勤看有關的美術材料,才能做到知識豐富,視野開闊 ,並勤參與有關學術活動和有關美術知識講座。

四、“談”要勤

勤與各科教師交談,把各科教學較好的方法用於美術教學中,並把各科知識滲透到美術教學中,大力提倡學科整合。

五、“記”要勤

養成讀書做筆記的好習慣,收集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成功課例等

六、“畫”要勤

勤動筆畫,只要勤動筆、勤修改、多請教、就會越畫越有經驗,越畫越熟練。

我相信只要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實踐,不斷的創新,我的課堂教學質量會有更大的提高,我的課堂教學會達到優質教學的。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4

“有效教學”是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伴隨着課堂低效、無效問題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題。空閒時間我認真學習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書中關於課堂有效教學,餘教授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為老師們進行剖析和策

略指導,感受頗多。可以説,當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如何構建有效課堂?如何打造“有效課堂”?有效課堂教師應該關注什麼?結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

每一堂教學效果良好的課都來緣教師的認真備課。在實施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較多的關注了教學方式方法等課堂形式上的改進,而相應的忽視了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我明白了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備課。要提高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改進現行備課形式,着力提高備課的實效性。

首先是緊抓落實課前預習。我在學生預習的時候,有嚴格的規定,設計了預習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組詞,辨析形近字等)。

②詞語(抄寫,理解,成語的收集等)。

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點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辭句,含義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寫等)。

④初讀感悟。

⑤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幾個問題)。

這些內容看似繁雜,可是,它可以迫使學生去靜心讀書,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預習。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業,每天一課。這樣學生學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在為《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設計教學目標時,可以這樣定位:

①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

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課文中讀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教給大家,學習課文還未掌握的大自然文字,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意識。

③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通過拓展瞭解更多大自然的文字。

目標的表達準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得就比較人性化。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5

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範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並將教師資格信息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顯著位置公佈;不得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定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和標準,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全面使用《中國小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進一步健全常態化排查機制,及時掌握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單”制度。

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積極完善基於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依據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會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逐步提高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參照本意見有關規定執行。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6

我十分榮幸地參加了**市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培訓,培訓學習的每一天都讓人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給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啟迪。

1、教師應讀懂學生

一個教師倘若不研究兒童,就像一個醫生不研究病人一樣,是荒唐可笑的。教師要回到教育的起點,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夠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教師要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同時我們還應明白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渴望被關注、被賞識、被重視、被認可。我們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2、教師應改變教學方式

一位巴西教育家説:“尤為糟糕的是,講解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可任由教師‘灌輸’的‘存儲器’。”教學的“高效”,不能錯誤的理解為類似於養殖場“短平快”的高效,知識的內化過程需要足夠的時間。你把答案告訴了學生,你以為拓展了他的視野,可恰恰扼制了學生自我解讀的可能性,阻礙了他們心靈的生長。如果讓他自己生長,也許會慢點兒,也許會彎曲一點兒,但他的根會扎的深一點兒。

3、教師應允許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學習《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時,學生們説出了五花八門的方法來救人,老師要接受孩子荒唐的想法,鼓勵孩子思考,使其成為獨立思考、自主發展的人。

這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學術水平高,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石,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7

今年,參加了EEPO有效教育培訓。帶着激動、困惑我參與了培訓,經過學習、理解,我對有效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使我受益匪淺,為什麼這樣説呢?這是因為在學習他的方法的同時,更多接收的是一種教育理念,我覺得EEPO是理念與方法的美妙融合。下面我談談自己對EEPO有效教學的理解。

EEPO有效教學這一操作系統是對學生學的方式和教師教的方式進行開發的一個平台,學生怎麼學,教師怎麼教,學生學得怎麼樣,教師教得怎麼樣,都不能簡單單一化地進行評價。譬如要素組合方式的教學與評價模式當中,是通過學生看、聽、想、説、做、動、靜七要素的有機組合來開展教學活動的,評價體系中光經典性評價就包括了知識性、個性、創造性、互動、主動、能動,就是所謂的三性三動評價,還有流程性評價方式,包含的內容更為豐富,這樣就避免了評價的漏洞或者片面性。這是我對EEPO一個總的感受。單一的方面來説,我對其團隊式的學習組織形式和評課方式印象比較深刻,學習組織形式有小組合作和團隊合作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是EEPO學習方式之一,它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形式,充分利用教室與人力資源,在互相關注、互相關照、互相傾聽、有親和力的氛圍中,為了完成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一般2-6人為一組。

組內有明確的分工,有組長、監督員、記錄員、操作員、綜合發言員、助理員、聲控員和協調員。只有明確的分工,學生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分工角色可以轉換,以便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鍛鍊。教師團隊評課方式與學生的學習組織形式一樣,教師的評課方式也是以團隊組織形式開展活動。教研組的老師分為若干個團隊,每一個團隊都有自己的團隊名稱、隊標。這種模式使課堂無論從知識的層面還是從學生能力的層面都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學生在做中學,動中學。在課堂上人人有事做,在小卡大卡的製作中學習,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學生沒有表演,只有認真的參與,而且都在享受着學習的快樂,享受着知識的薰陶,吸收着合作的能量。

教學的成敗不在於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於對學生的信任、鼓勵、堅持。讓學生思維擴展,學會快樂的參與,在學習中感受快樂。我將在今後教學中不斷鑽研,實踐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8

《化學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讓他們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學學習的重要性。[1]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認識逐漸得到發展。作為新時代的老師,要學會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講教材中的知識點融入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運用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目的,實現有效教學。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化學課堂教學過程應是採用問題驅動的過程。通過問題引起學生認知的衝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恰當地進行化學課堂探究教學呢?

一、化學教學中實施“情境探究”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1、情境探究式教學符合化學學科知識的建構特點:大多數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的研究和發現,都是從“探索”開始的。在化學教學中,若能利用類似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進行學習,通過創設合理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探究學習。這樣既符合人們認識自然的規律,更能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尤其是今年暑假聽了連城一中黃一文老師的《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的講座後,讓我對問題情境驅動探究有了更深的認識。

2、高中教材的編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的每一個單元都提供了“可供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以幫助教師利用這些情境素材創設與所學主題內容相關的學習情境。教學參考書上都有相應的知識背景,提供給老師教學時選用。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探究教學,可操作性強,更能體現自主性、合作性、體驗性。

二、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幾種方法

良好的情境能吸引學生進入充滿探索、充滿思考的化學課堂。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合理的、恰當的、有效的化學問題情境,下面從四個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1、利用化學實驗來創設教學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充滿着新鮮和好奇的心理情景中完成教學,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絕大多數的學生對化學實驗都有着濃厚的興趣。新教材中實驗比較多,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實驗資源演示,或者讓學生配合完成實驗來引發思考和討論,也可以利用化學實驗對同學們提出的猜想和假設進行驗證,這樣通過實驗創設一種很好的化學教學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學習了鈉與水的反應後,再提出鈉與硫酸銅溶液又是怎樣反應的呢?能置換出銅來嗎?並補充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不僅鞏固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同時又加深了對鈉的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教學情境

化學來源於生活,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化學情境,貼近生活,學生更易接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講“鐵和鐵的化合物”可以從你有貧血的小測試入手,結合常見補鐵劑——硫酸亞鐵,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預測性質,展開對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探究,進而設計探究實驗,同時服用補鐵劑硫酸亞鐵時為何服用Vc輔助治療,切開的蘋果放置一會切面變色等情境來引導學生思考Fe2+和Fe3+轉變。從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來創設情境,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又有助於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利用化學史來創設教學情境

比如在化學必修2講元素週期表時,可以巧妙的把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各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覆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週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週期表故事穿插到課堂中創設情境。不但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的教育,更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科學家追求知識的鍥而不捨的精神。

(4)利用熱點新聞、事件來創設教學情境

在新聞報道中經常會涉及到化學方面的知識情景。如果我們能夠及時的抓住社會的熱點新聞或者曾經發生過的事件,適時的引入課堂,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會對知識的認識更加的深入,還可以更好的學以致用。

在學習必修1中“金屬鈉的性質”時,引用網絡報道,設計了以下的問題情境:在廣州市珠江河段曾經出現過驚險神祕的“水雷”,若干個裝滿金屬鈉的鐵皮桶浮在水面上,漂在水面上的一個鐵桶內躥出亮紅色的火苗,緊接着一聲巨響,蘑菇狀的水柱沖天而起。當船員把蓋子打開後,桶內馬上冒起濃濃的白煙,而且一旦接觸了桶內物質,雙手立刻感到劇烈地疼痛,於是他們又將桶推到江裏。一遇到水,這個桶就爆炸了。??又找來一個較大的白色塑料桶,準備將打撈上來的鐵桶放在裏面,再用煤油浸泡,因為金屬鈉在煤油裏是不會燃燒的。

問題:

1、為什麼裝滿金屬鈉的鐵皮水桶不下沉?為什麼“水裏的東西也能着火爆炸”?

2、人們接觸了桶內的物質,為什麼雙手立刻感到劇烈的疼痛?

3、為什麼消防隊員將打撈上來的鐵桶用煤油浸泡?感受此情境,學生的好奇、議論、猜測油然而生,求知的迫切性得到了強化,探究氛圍逐步形成。此時再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探究以及三個問題的設置,使得學生的探究意識得到了強化,知識得到了昇華,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同時,要引導學生對問題要一分為二的辨析。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能夠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再是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化學藥品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質,化學變化不是都是“爆炸”“腐蝕”等那麼可怕,充分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強化持續學習的動力。

三、創設教學情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情境要本真意藴[3]

教學情境在使用的過程中要走出一些誤區,不能生搬硬套,牽強附會。所使用的情境的價值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素材和知識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髮現問題。曾經聽過一位老師上氧化還原反應的公開課,在剛上課時播放的歌曲,然後在突出“月有陰晴圓缺”,引出對立統一的關係,讓聽課老師和學生都雲裏霧裏,偏離了教學的目標和設置情境的初衷。

2、教學情境要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

一個良好的情境,不僅應該包含着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建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而且應該藴涵着促進學生非智力品質發展的情感內容和實踐內容,能營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心理環境、羣體環境和實踐環境,富有思想內涵。現在很多學生一問現象是“爆炸”,對化學實驗有點樂熱於嘗試探究,但又心懷恐懼。這恐怕也就是化學老師平常渲染的負面因素有關。

3、情境要有真實性,最好貼近生活。

學生學習知識,不是隻為了能夠對知識進行準確表述和客觀再現,而是要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原有的知識進行重新構建和進一步解釋,並且還要使知識發生遷移和生長。因此,課堂中創設的教學情境越真實、越接近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經驗,就越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建構和內化。事實情境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實性而往往易於被學生接受,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情境要貼近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在學習中,如果從情感到行為都能夠滲透和融化到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真實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中所體現的知識和技能,也很容易領悟和挖掘具體教學情境中所藴涵的觀點和價值。因此,課堂教學中創設的情境越貼近學生的情感體驗,就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地探究問題。

教學情境應該具有促進學生產生繼續學習的願望、有利於激發和增加學生潛能的功能。由於知識和技能的遷移總是受到個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選擇和設計,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裏,使之能適合於學生,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創設問題情境中藴含的知識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因為,在這種教學情境的引領下,學生可通過探究等活動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和不斷的自我發展。否則,創設情境的教學素材所涉及的知識若遠離了學生實際,只會損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實施“情景探究教學”的體會

1、應該明確教學思路。在情境探究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行為重在“主動探索”,教師的行為重在創設教學情境和“引導探究”。對學生來説,問題情境是引發認知衝突的條件;對教師來説,問題情境是引發學生認知衝突的手段,使學生達到“憤而啟,悱而發”的教學目標。[4]學生要注意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在探究中提出假設,在驗證中檢驗假設,在歸納中遷移創新。此外,教師還要善於調節課堂探究的氛圍,把握好探究程度和時間。並相機啟發點撥,使問題迎刃而解。

2、應該把握好創設教學情境的最佳時機。理論上來説,創設的教學情境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通常,問題情境的創設大都在教學的導入、過渡階段,但也可以在教學的結束階段。一堂課的開始可以通過實驗、知識的邏輯順序導入,聯繫生活與生產現象提出問題情境;一堂課結束後,可以提出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形成懸念式問題情境。教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努力向名師和同行學習,借鑑他們的教學藝術。

3、創造性的開發和使用教材。新課程倡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內容背後藴藏的教學思想,觀點和科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9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着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如何整體落實三維目標,我認為,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閲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説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了“酸鹼鹽”的內容後,組織學生開展“我看酸鹼鹽”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課餘時間瞭解生活中的酸鹼鹽;並對了解到的生活中酸鹼鹽信息進行整理、對比、分析,能將部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廚房中的洗潔精、廁所中的潔廁淨、生活中的醋等應用。這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研究之趣、實踐之意,體會到成功之樂。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應用,化學應用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為學生未來走上社會大舞台、為學生這一生命主體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着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敍説是教師的道德責任。” 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10

本學期我認真研讀了《國中物理有效教學》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從中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髮展的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對於有效教學,通過對本書的閲讀,按我的理解,物理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理解。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藴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三,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國中物理學科幾乎所有的概念和規律都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搞好實驗教學,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

1、確保所做的實驗成功,提高成功率。課本要求的每一個實驗,在課前我都要反覆地做幾遍,認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例如:在“摩擦起電”一節的實驗中空氣的濕度,器材的乾燥程度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碰到陰天、雨天,早上的前兩節或是下午的後面兩節課(此時的空氣濕度較大),實驗的現象很不明顯甚至很可能失敗。排除了這些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實驗的現象非常明顯,給學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鮮明。容易使學生信服,對於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改進實驗。在“導體的電阻”一節中,我先是讓學生思考設計一個電路來檢測哪些物質是導體哪些物質是絕緣體,當檢測到水、人體、鉛筆芯(較長的)時,小燈泡不發光,於是先把它們歸為絕緣體。之後,我指着那堆導體問:這些物體一定都是導體嗎?(是)又指着那堆絕緣體問:這裏面一定都不能導電嗎?馬上就有學生説:不一定,有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小燈泡不會發光而已。此時我就給學生介紹了我自己去買的發光二極管的特點,發光二極管被作為各種用電器的指示燈,學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電流就可以使它發光。於是我又用發光二極管檢測了一遍,學生自己得出了人體、水、石墨是導體。也體會到了導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

3、利用課件把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展現給學生看。例如: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由於發生彈性形變和恢復形變的時間非常短,學生不易觀察,課件就能夠讓學生較好地觀察這一過程。再比如:分子的運動,導體容易導電與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等都可以通過課件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注重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導入學習新知識。

多采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複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壓強的定義時時,我先讓學生去思考速度、功率和密度的定義,接着讓他們與壓強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比較講解清楚壓強、速度、功率和密度的概念,物理含義。這樣就會使學生對幾個物理量有了較清楚的認識。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信息反饋”。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信息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是我近幾年物理教學工作心得,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在課堂內外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對於學習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學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質的培養,對學生來説要達到的目的是:自覺·果斷·堅韌·自制。對於教師來説,必須把所要達到的目的始終貫穿在教學過程中。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11

為迎接9月23日全區生物教師觀摩在我校進行的課題組青年教師張顯俞老師與巷口中學房莎莎老師的“全區同課異構活動”,我們全體生物教研組成員在活動之前,針對張老師的課堂進行課前的“磨課”,作為實驗課題“課堂觀察”的課題組老師,我和塗雲彥運用課堂觀察的“專業觀課”的四個維度量表帶領生物組全體成員進行觀課議課過程中,我們在觀察點“教師教學維度”中教師“提問”,從課堂觀察專業的角度觀察到張老師:課堂提問方法這一環節上,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重複多次出現很多“口頭禪”,以及許多無效提問。例如:“懂沒懂、聽沒聽、看沒看”等等(這也是部分老師課堂中比較容易出現的共同問題)——課堂中沒有價值的提問。於是,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查找了相關資料,並進行了相應的'調查研究,發現情況如下:

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而“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從提問的效率上來看:可以分為高效提問、有效提問和無效提問三個層次,根據觀察教師的“無效提問”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問過於簡單,沒有思考價值。“口頭禪”:“懂沒懂、聽沒聽”

(2)提出的問題空泛、難度大,讓學生不易理解。

(3)提問過於急於求成,未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要求立刻作答。(年輕老師或趕課時)。

(4)提問沒有新意,每節課、每章都是雷同的提問:上節課“學習那些內容”“介紹了什麼問題”等引入。

(5)提問對象過於集中,只顧優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傷差生的積極性。

於是我們課題實驗組就以“如何有效提問”這個點,針對如何“改進提問技巧,設置有效問題,減少無效提問”等“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運用每一堂觀察課,細緻的在教師課堂教學中觀察教師是否在教學設計中進行了的“有效性提問”、“有效性提問”是否由“問題”驅動,後面的教學內容、問題鏈與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等是否關聯,學生針對問題的不同反應是什麼等等,進行詳細觀察和記錄,課後議課每位老師小結列舉出自己所觀察到的:任課教師課中提出的高效提問、有效提問、及無效提問,並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的提問方式和內容。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每一堂課都認真觀察分析,進行了一學期專門觀察和訓練後,在本學期期末結束時實驗教師進行了認真總結反思,提出如下改進意見: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提問應遵循如下原理:

(1)課堂教學中提問設計具有目的性,抓住本節課重點、難點,開展提問,注意提問的有的放矢。

(2)課堂提問注意啟發性原則,應該對教材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運用,利用提問來引導啟迪學生的思維。

(3)課堂提問注意全體性原則,我們要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活動中設計提問問題時,應讓全體學生參與思考,把回答問題的機會讓給每一個同學。

(4)科學性原則,課堂上提問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認知特點。並提出具體改進措施:

1、精簡提問、精心準備;

2、對問題提出後,教師儘量做到心中有數;

3、注意新舊知識銜接過渡處提問;

4、儘量激發學生“自主提問”。

我相信我們每一位老師經過有效的關注和訓練後,課堂的提問會變得精練而高效!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12

國小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新課標要求教師應以生為本,不斷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生學”,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處於被動學習地位,課堂教學比較低效。只有做到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國小語文教學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下面筆者就國小語文教學有效性問題談談心得體會。

一、結合語文特點,科學確定教學目標

國小語文是基礎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漢字、漢語的規律及相關知識,並學會應用語文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教會學生做人,提高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國小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首先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圍繞教學目標的核心,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採取多元教學手段,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獲得最大教學效益。

二、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為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針對學生情況,做了如下工作:

(一)教師要加強教學設計,課前要下功夫

在開始上課之前,要做好課堂導入,以趣激學,吸引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引趣有很多方式,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來進行精心設計,如採用問題驅動、故事引趣、猜謎語等,也可以應用本地風俗習慣進行導入。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時,我先對富有民族特色的苗族姊妹節進行了介紹,讓學生自由表達,講講姊妹節的特色,描述一下節日的熱鬧景象,在此基礎上,再引入傣族潑水節。由此消除了學生對潑水節的陌生感,並激發其濃厚興趣,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討論。

(二)要通過興趣引導,促進學生實現深入學習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指導者,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都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態。教師要微笑面對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暢所欲言。這樣可以增進師生情感,使教學預定目標順利達成。

(三)強調自主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但自主探究學習並非是幾個人討論、研究一下就行了,而是需要教師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科學組織學生開展高效、高質的學習。教師要加強引導,創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指導學生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畫家與牧童》一課時,我就是根據課堂教學設計,從如下三方面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

(1)通過互動交流,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首先我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將“畫家”兩個字寫得很大,將“牧童”兩個字寫得很小,並追問學生為什麼?學生紛紛主動發表看法,從而激發起學生讀課文的主動性。我還舉行了“當小教師領讀”的活動,通過民主方式選出小教師,由其帶領學生進行朗讀。我在朗讀過程中,充分進行指導,使學生通過讀、説、評、演,來深入地體驗角色,達到入情入境,獲得深刻的感悟,體會到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

(2)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學生通過朗讀,禁不住為戴嵩虛心請教牧童的行為而深感敬佩,同時,也為牧童敢於向權威進行挑戰精神所震撼。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和擁有的。結合插圖,我讓學生想象人們是如何稱讚和驚歎的,最後,我問學生:牧童的話對嗎?通過常規思考與求異對比,使得文本的人文與社會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促進寫、説、看有機結合。在寫的方面,我重點指導學生仔細進行觀察和體會,理解字的結構特點與規律,指導學生如何寫出正確、美觀的字,最後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師評和展示,來培養學生寫字的興趣與自信。寫話訓練方面,主要是通過鑑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來進行看畫説話,這樣可以使學生寫話的興趣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加強作業設計,促進知識內化鞏固

科學的課堂作業設計,對於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作用,能有效開發學生創造創新能力,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國小語文作業是一種載體,通過作業學生可積累、感悟和應用語文知識。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作業,以達到温故知新、培養能力、夯實基礎的目的`。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的核心,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多個維度來設計語文作業。作業類型可分為鞏固性作業、討論探究性作業、自主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等。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同時,還要增強作業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作業練習,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四、注重教學過程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評價

國小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不能以分數來評價學生,應綜合考慮語文人文性特徵,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評價。

法國寓言家拉封丹寫過一篇寓言:北風和南風進行比試,看誰能輕鬆地吹掉行路人的大衣,於是北風鉚足了勁呼呼猛刮,但行路人不僅不脱掉大衣,反而裹得更緊了。而南風則不緊不慢地徐徐吹動,行路人情不自禁地解開衣釦,將大衣脱掉。這則寓言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柔能勝剛。國小生心思單純,教師在評價時,要多加鼓勵,一句讚美的話語,可能比嚴厲的説教更具有效果。課堂是學生成長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要以和煦有愛的態度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

在完成解答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自己思考和解答的過程進行評價,看在此過程中,有哪些值得表揚,有哪些還不足,通過自我檢查和反省,學生就會更深刻地認知到不足,並主動進行改進和完善。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小心地呵護其心理健康,不斷地給予其成功的快樂和喜悦,使其不斷產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從而獲得進步和發展。

綜上所述,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愛”貫穿始終,根據教學與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採用創新策略,來使國小語文教學有效性持續提升。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13

很榮幸來到河北師大進行為期10天的美術培訓,聽了張麗霞老師的《有效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

對於剛剛接觸美術教學的我來説,沒有教學經驗,對課堂不能很好的把握其內容,“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做老師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上好每一節課。美術課堂離不開老師的提問,提問要有鋪墊,要將問題引出來,不能讓孩子覺得問題很茫然,不知道問的是什麼,不知從何答起。教師要培養學生給你對這堂課的興趣,適時適當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同時更是一門藝術。

首先,課堂提問不是一種隨意遷就而問,不應是無計劃的的提問,為使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起到最優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適時設疑,巧妙發問,這樣既防治打擊後進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激發先進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質量,

其次,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積極思考,讓學生學習起來充滿活力。提問是鞏固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制服學生的法寶,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成功而提問,真正為學生的成長髮展而提問。

第三,問題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可接受性、有啟發性、有趣味性、有開放性,問題要層層遞進,層層加深,並且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設計問題。老師也要注意説話語氣,語速、表情、動作,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給小朋友一定的感染力。

美術課本身需要創新,能有效地提問問題,可以加強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我會在今後的學生的教學對話中廣泛應用有效提問,並不斷地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努力探究課堂的有效提問的方法來跟好的引導孩子們的學習。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14

一直以來,人們衡量一個學校的好壞主要的依據便是“升學率”,家長們普遍對學生的期望值較高,學生和教師面臨的升學壓力很大。在這種環境下,學校的教學氣氛普遍十分沉悶,教師默默講,學生默默聽,大打題海戰,升學率也有所成效,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過重,事倍而功半。針對教學出現的問題,如何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為我們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教師的每個教學策略,不僅要考慮自己怎樣教,更重要的是考慮學生怎樣學。

1、課堂教學:一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着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二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把思維訓練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三是以教師指導為基礎,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誘導、疏導等作用。

2、教與學的定位:一是教師角色由“主宰”變為“主導”,成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構建的幫助者、促進者;二是學生的地位由“他主”變為“自主”,學生有學習的參與權、選擇權、評價權,從被動接受知識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等於教學活動失去控制。教師正確的發揮主導作用,是充分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條件。

3、教學形式多樣化。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為學生創造參與探究的空間

(1)培養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興趣是的老師,一旦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方法產生認同,他們會把探究方法應用到各門學科的學習,改進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將對他們學會自我學習、終生學習打好基礎。

(2)在集體教學中增加個別教學形式。一是讓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展開充分、自由的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一種必不可少的形式。討論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指導式討論,就是教師結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問題,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圍坐在一起,就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教師則不時地參與討論,或作一些提示、釋疑;也有自主式討論,就是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後,讓學生自學教材,自己發現問題,並進行自由式的討論,尋找答案。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討論題。一道好的討論題,既要緊扣教材的重難點,又能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精心設計討論題,是一節討論課成功的前提。二是組織學習“互助組”。

就是讓同座或鄰座的二至四位同學組成學習“互助組”,讓這些學生在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討論時交頭接耳,商量答案,然後答問或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不僅能使學生之間增加參與學習的機會,而且可以使學生互相幫助,特別是對學習困難生提供有效的幫助。討論中,教師要隨時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和調整溉要保持課堂的活躍氣氛,又不能使討論偏離主題,要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恰當的誘導。適時的點撥,使“誘”和“思”不斷地轉化和昇華,以利教學目標的實現。

(3)進行師生易位,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師就教材中的某個內容或某個問題,讓學生嘗試着上講台教授給其他同學,聽課的同學可以向授課的“老師”提出問題,進行質疑,教師則適時進行點撥、指導。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機會説的平台,或把講台分一半給他們,在一定的形式上保障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凸顯。這樣做有利於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有利於興趣的提高,有利於科學素養的形成。同時也對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訓練嚴謹的思維方式,培養細緻耐心的實驗操作技能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講台,傳統意義上是老師“傳經佈道”的地方,通過這一講台把大量的信息向學生髮送,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説,講台是神聖的,權威的,讓人景仰;但從學生主體參與積極學習的角度看,講台又不是老師一人獨享的,講台應該是師生這個學習共同體共有的舞台,誰都有權利在這個舞台上展示自己,發展自己。讓學生上講台來介紹對人有啟發的好題,做到精品共享;讓同學當小老師執教預習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夥伴式互教互助,互相激勵;創設質疑釋疑氛圍,不斷進行思辯,感悟科學真諦;最後由老師總結,畫龍點睛,提綱挈領掌握所學知識;還有佈置作業環節,以每課一謎來拓展思維)等。這自然就涉及到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除讓學生做小老師上課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出試卷,進行自測。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15

有效教學,不是看教師是否教得認真或是否講完了課時教學內容,而是看課堂三維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看學生有沒有真正學懂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

下面我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以及課後反思、佈置作業四方面來着手。談一下教師如何提高教學實效。

(一)有效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的充分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有效性與否。備教材要備教材的編寫思路、教材的呈現思路、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備課程標準,要充分利用教學參考書,將本節課的考點抓出來。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從而以標靠本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確定要教什麼內容,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訓練什麼技能,教給什麼學習方式,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節節有所教學生堂堂有所得。另外課堂要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知識與生活相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有效課堂教學

1、有效講授。

講授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一上課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我們要般把學習目標告訴學生,在他們頭腦中提供可以掛靠要點的鈎子。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上課開始時就要引導學生了解本節課的“關鍵”部份。在課堂教學的進行中,結束時強調相應的關鍵部份,以免學生關注形式的多樣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採用易於學生喜歡的語言,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其次,上課時少講,扮演好引導的角色而不是主演的角色,我們在上面眉飛色舞了一通我們是很條理了也明白了,但學生究竟會的並不多。通過問題情境環環相扣將本節知識以學生的學為主要過程進行而不是老師的講,多用啟發式教學進行。另外,要考慮的是在講授中要提供鼓勵性的即時評價。課堂上善於發現和,及時地作出有效評價;同時要“師出必有名”,評價必須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即表揚確有值得表揚之處。

2、有效提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説明我們要充分重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所提問題的內容應包括學習的重點、難點。一節課就這些問題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針對班內的全體學生進行反覆提問。

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聽到教師這樣引導學生髮言的,“你把剛才的回答再説一遍!”“你再來説一遍,”“誰的想法與他的不一樣?”類似這樣的問話,幾乎沒有一句引導學生相互溝通的話,更沒有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整理,這種交流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中,教師是這樣引導學生的,用“能説説你的想法嗎?”來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用“誰聽懂他講的意思了?”來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用“你能解釋一下嗎?”來引導學生彼此的溝通和相互的理解,用“你有新的想法嗎?”來引導學生與同伴比較異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優化的意識,用“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來引導學生再次提出問題,把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難點反饋出來,再次引起學生的質疑。這樣引導學生相互間的學習,啟發和取長補短的交流過程就是有效交流的過程。

(三)有效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不在多,貴在精。可以記錄這些內容:

(1)記課堂生成。在課堂學生表現如何,學生的討論有哪些精彩的成果,課堂上生成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這些都能夠為教師的下次備課提供可借鑑的素材,使備課中的“備學生”有據可以。

(2)記下規律。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會有所感悟,應該及時地將這些感悟記下來,從中發現點滴的教學規律,並思考提煉出實用而有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

(3)記下精彩。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之處應該在備課中有批註或勾畫。這些記號可以用固定的色彩做上醒目的標記,並在旁批上做上點評,這樣不但可以為下次備課提供捷徑,還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進行資源共享。

(4)記下敗筆。有成功,就有失敗。失敗並不可怕,但須及時發現並總結,避免下次重蹈覆撤。對課堂教學中的敗筆進行回顧、梳理,並探究剖析其根源,有利於教師自身快速成長、迅速成熟。

(5)記下靈感。在課堂教學中,隨着師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有時教師會從那裏得到靈感,甚至產生頓悟。這是一定要將這些“智慧的火花”記錄下來。

(四)有效佈置作業

作業不在多在精,一天十個選擇或者五六個選擇一個大題認真做完,有希望做完。太多了他就一二一一點也不做了或者胡弄你。“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髮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新課程下的教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教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心得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心得體會 篇16

“有效教學”是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伴隨着課堂低效、無效問題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題。空閒時間我認真學習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書中關於課堂有效教學,餘教授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為老師們進行剖析和策略指導,感受頗多。可以説,當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如何構建有效課堂?如何打造“有效課堂”?有效課堂教師應該關注什麼?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悟:

一、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每一堂教學效果良好的課都來緣教師的認真備課。在實施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較多的關注了教學方式方法等課堂形式上的改進,而相應的忽視了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我明白了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備課。要提高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改進現行備課形式,着力提高備課的實效性。

首先是緊抓落實課前預習。我在學生預習的時候,有嚴格的規定,設計了預習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組詞,辨析形近字等),②詞語(抄寫,理解,成語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點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辭句,含義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寫等),④初讀感悟,⑤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幾個問題)。這些內容看似繁雜,可是,它可以迫使學生去靜心讀書,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預習。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業,每天一課。這樣學生學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想使課堂真正有效,設計精益求精的課堂練習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因此,對於教師來説,就必須要精心設計預習作業,而且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來設計。通常第一課時,老師在課堂上都要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然後再進行整體感知。那麼,我們在佈置預習作業的時候就可以將以上兩項內容佈置下去。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利用課件來進行獨立作業。以這樣的方式來落實生字詞,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於我們已經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作為預習作業佈置下去了,那麼我們在課堂上講課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還可以把它們設計成課堂練習,讓學生在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鞏固。對此,我覺得在第二課時前,還是要採取獨立作業的方式去進行必要的檢查。這樣,我們可以讓學生預習有目標,複習有目標。而不至於讓作業僅僅成為一種習慣,流於形式。這樣,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明確,學生的課後學習有目標,檢查又環環相扣,教學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學生為本,用真愛構築課堂

新一輪課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要在教學全過程中真正貫徹“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能夠不斷的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引用餘教授的話:“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明白了我今後更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為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堂有效教學應深入優化教學環節,加強有序課堂的有效教學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鐘內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教學設計付諸實施,從而獲得的教學成效。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環節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課堂環節的密度過大,有的前鬆後緊,沒有較好地把握學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因此在時間管理上,我們應堅持時間效益觀,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優化教學過程,保持適度信息,講在該講時,放在該放時,綜合考慮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各種因素,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專注率。

優化教學情境,激發興趣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鋒。興趣是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智力發展狀態”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所以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熱情,帶着興趣學習是教學的一個最簡單的有效法則。在教學實際中,可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地組織一些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注課堂生成,及時調整預設。

(1)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增加,改換。即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

(2)將教學環節提前或者移後。

(3)給學生搭橋引路,讓學生順利的説下去。在學生髮言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想辦法給予幫助,引導,讓其順利的達成目標,生成精彩。另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及時調整了預設,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協調了,就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明顯,課堂教學就變得有效。

四、課堂有效教學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行家裏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因此我們就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看完《有效教學十講》後我明白了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好的教學?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我們要像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一樣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我國傳統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師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樣,為了自己的事業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恆課題。在教學的過程,我一定要好好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時我還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把我們的教學過程用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要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學習,爭取在學科教研方面有所發展,在備課、上課、作業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在專業發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