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正氣樹新風”系列評論:一戒“浮躁”

市委書記黃興維在部署全市機關思想作風教育整頓活動時,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在少數幹部身上存在着“浮躁、懶散、官僚、爭利、貪玩”等五種不良作風。破除這五種不良作風,是我市開展思想作風教育整頓年的基本內容,也是落實全省“講正氣、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保證。不破不立,不塞不流。只有破除五種不良作風,才能正黨風、清政風、帶民風,樹立求真務實、高效廉潔的新風尚。 破除五種不良作風,首破浮躁。浮躁,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頑症。

講正氣樹新風”系列評論:一戒“浮躁”

其症狀如下:

一是“浮”。正所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安不下心,靜不下氣,學習膚淺,工作馬虎,對上級部署不認真把握,對本地本部門情況不認真研究,下基層搞調研浮光掠影,工作抓而不實,推而不動。二是“跑”。熱衷於跑官位、跑關係。這山望着那山高,在一個位置上屁股沒坐熱,又匆忙撥拉新的如意算盤,考慮下一步如何晉級升職。三是“急”。急於求成,急功近利。不在打基礎、謀長遠上下功夫,總想一口吃個大胖子,奢望明天就有天翻地覆的大變化。有的為了任期內的“政績”,不惜以犧牲環境、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殺雞取卵,拔苗助長,搞“路邊工程”、“面子工程”,等等。 浮躁,是一種心態和情緒,一種十分不可取的工作和生活態度。浮躁對一般工作人員來説,危害的僅是一個人及其分管的工作。對一個領導者來説,危害的就會是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區域的整體工作。一旦浮躁,領導的戰略判斷力會缺失,員工的目標執行力會打折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會弱化。近年來,一些人走上層不走基層,搞形式不幹實事,躲的是“難點”,繞的是“矛盾”,得的是私利,失的是民心。少數幹部的浮躁,很容易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比如:有的領導幹部好大喜功,那麼,就有部屬投其所好,虛誇冒領。長此以往,就會助長浮躁之風在這些地方蔓延,乃至貽誤整個事業。 造成浮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是不能順應潮流。改革發展,萬馬奔騰,求新、求變、求好、求快。一些人在新形勢下不能緊跟潮頭、自強不息,顯得落伍,不能適應環境,於是惶惶不可終日。

二是由於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片面認為,勤奮工作不一定意味豐厚的回報,腳踏實地也未必能夠得到認可。他們相信的,只是左道旁門,只想“曲徑通幽”,只想投機取巧,產生了價值迷失,以致在價值取向上出了問題。三是自身修養差,瞭解真實情況少,偏聽偏信,盲目決策,欲速則不達。一言以蔽之,“公僕”意識淡化了,使命感沒有了,熙熙攘攘,只為名利往。浮躁誤人、誤事、誤國,浮躁不除,新風難立! 要戒除“浮躁症”,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美國作家諾里斯曾用“鍍金鳥籠”,來形容美國商業文化一種心浮氣躁的主體心理模式,即人們所有的慾望、情感、行為等,總是封鎖在這種物質化的囚牢———“鳥籠”之中,難以逃脱其束縛。作為我們各級幹部,必須要淡化“官念”,強化自己的公僕意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千萬不能被金錢名利所束縛了。毛澤東曾經説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我們務必要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務必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

其實,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在勸誡戒驕戒躁。《論語》説,“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還有“三思而後行”,等等。可見,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就是沉穩、含蓄,淡泊以明志,心靜而致遠。如今,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物質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心態和處世態度更應該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沉穩大氣。其次,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調整、完善和落實對政績的一套科學評估機制,堅持從實際出發,做到不“唯上”,不“弄虛”,只“唯實”。三是要強化監督,尤其是輿論監督,對那些搞形式主義、好大喜功的弄虛作假者及時曝光,認真查處。從而有效醫治浮躁之風,使我們的工作沿着務實、健康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