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心得優質(通用5篇)

王昭君心得優質 篇1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宮女,沉寂的粉蝶,慵懶的梳粧,猶如宮廷的車輪在昭君心裏緩緩碾過。不禁,又響起了琵琶的聲音。

王昭君心得優質(通用5篇)

獨倚在銅鏡前,銅鏡裏,那個美人兒的眸子已不如先前進宮時的明麗。從進宮到現在,只有這偌大的院子和我(這手中琵琶)相伴。於是,細長的手指又拔弄起我的弦。忽然,燭火裏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撲朔,細看,原來是隻撲火的飛蛾在火海中掙扎着,停下手中的弦,拔下頭上的簪子,想幫飛蛾脱離火海,卻不料窗外竟傳來了匈奴和親的消息,手中的玉簪即刻滑落在地上,摔成兩段……再回過神來,燭火中的飛蛾竟撲閃着翅膀,掙脱了火海,在眼前優雅的畫了幾個圈之後,飛出了窗外。

看着這眼前的景象,這一夜,昭君無眠,她輕輕的拔動我的弦,把所有的思緒都奏成曲兒,彈着只有我倆才懂的曲兒。

次日,昭君入朝拜見皇帝,向所有人道出了這個決定,元帝想盡力説服昭君,勸昭君打消這個念頭,告訴昭君異國他鄉有多寂寞孤單,思念親人有多麼痛苦,但我知道,昭君既然決定了,就不會回頭。大家看到的,是昭君眼中那堅定的目光,就像當初,昭君回不肯向畫師恭維獻媚,畫師為了報復昭君,而故意把昭君的畫像醜化,還在她的臉上點上一顆痣。眾人皆嘲笑昭君,而她面對這些興災樂禍的人,只是輕蔑的看了一眼,隨後,繼續撫弄我的弦。我只是默默的看着她,她的心思我都懂,皇帝沒有辦法,只能封昭君為公主,然後迅速舉辦婚事。

我知道,昨晚,昭君想了很多很多。

她想到了宮廷的陰森,和親的艱險;她想到了異域的冷清,兩國永遠的安寧;她還想到了宮廷的猜忌、冷落,然而思鄉之情又像寒流時時侵襲她的心,讓她驚駭。若是和親失敗,那將會帶來更多的災難……她彷彿看到了國家戰火連天,民不聊生,壯士戰死沙場,婦女對月垂淚……忽然間,昭君又想到了飛蛾撲火的景象,這偌大的皇宮,就像明亮的燭火;這深深的庭院,就像那散發着金光的燭火……昭君眼中的明麗重新點燃。

清晨,昭君邁開步伐,踏上了去遠方的路。但她依舊帶着我。昭君的眼中煥發着明麗。

黃沙莽莽,昭君的眼中又泛起無盡的思鄉之情,思鄉之情就像毒針,深深的刺痛了昭君的心。可是,路已經選好了,就不能回頭。想到這,昭君又拔動起我的弦,彈着思念的曲兒,思念如苦汁一樣,連路過的飛雁聽見了這思念的曲兒,都肝腸寸斷,墜落在地,可是,如果能夠換來兩國永遠的和平,她願意。昭君的眼中忽然浮現出笑意……

匈奴的單于見到昭君如此年輕美麗,多才多藝,心裏很開心,很是感激漢元帝,兩國的和平得到維護。在此期間,人民安居樂業,昭君,她依舊彈着琵琶,把她所有的感情都傾注在我身上,直到“花兒凋謝,日落西山”。她帶着微笑,看了我一眼,然後又看向遠處的東邊……

昭君出塞,留給後人一座青冢和無盡的遐思……

可是,詩人們都錯了,“分明怨恨曲中論”、“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詩人憐惜隻身出塞的少女,卻錯解了昭君當年心靈的選擇。

生命,不一定要瀕臨死亡才顯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選擇,譜一曲美麗的生命之歌。

王昭君心得優質 篇2

從小,讀過一個個關於王昭君的故事,每一本書都將王昭君遠嫁匈奴後,與單于呼韓邪的生活描寫的和睦美滿。我不知道作者這樣斷言的依據是什麼,但當時天真的我還是極願相信這樣一個嬌弱、可愛的絕代美人是應該生活的高貴、舒適、甚至奢華一些的。

現在,我不禁對這個説法產生了懷疑。

公元前33年,年近60的南匈奴呼韓邪來到長安求婚,因小人毛延壽算計,“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的王昭君淡淡地掃視後宮成百上千如她一般造冷遇的佳人美姬後,竟毅然決然地表示願意遠嫁匈奴。在我看來,昭君的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厭倦了被人忽視的生活,渴望面見龍顏而做出的無悔抉擇。也許她原先所想象的結果是贏得皇帝的青睞,至此擺脱宮女的身份,掙脱出這種不見天日的生活,但事與願違。當漢元帝見到這位“娥眉絕世不可尋”的絕代佳人時,卻能忍下無限的驚異、傷感、懊悔,甘願將她讓於這位足以當昭君父親的單于。可以想象,昭君此時的心情是多麼羞憤,她對漢元帝象玻璃城堡般的愛粉碎了。

在前往匈奴的途中,昭君與御前侍衞宇文成產生了愛情。雖然他們的心裏都明白,這種愛是違反禮教,違反道德的。當這些都阻止不了這對青年男女,直到呼韓邪察覺了此事,將宇文成處死。我相信,至此以後,昭君是不會愛任何人的,至於那些書上所描繪的“愛情故事”,我認為這全是現代人的主觀臆想,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試想,一個女人在經歷過兩次重大的愛情變革後,她還會鼓起勇氣再去愛嗎?更何況面對的是比自己大兩倍的男人。

昭君是無奈的,是上天造就了她的美麗容貌卻又是上天安排了她的不幸命運。在塞外的風雨四十年中,她象個無生命的娃娃似的被人擺弄。當現在銀幕上的昭君以一個“和平大使”出現在我眼前時,我麻木了。歷史的幕布太厚太重,背後女兒們無奈的哭泣聲是飄不出來的。現代人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聽,給這些遠嫁的女兒們一些安慰。

王昭君心得優質 篇3

剛才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 名為 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對於歷史我還頗有些瞭解,但是王昭君這個人物 只知道他為了和親 遠嫁匈奴 僅此而已

很早就聽過一條謎語:姐姐要回來(打一地名),謎底是“秭(姊)歸”。秭歸,水土養人,出過大詩人屈原,西漢時歸屬南郡。秭歸有座寶坪村,林木豐美,香溪環繞。公元前52年,一聲響亮的嬰啼使村裏那户王姓人家笑逐顏開。女孩兒落地了,取名王嬙,字“昭君”。(出自王昭君傳記)

文章中我最佩服的王昭君的地方有2點:

1、不懼權貴: 當時有個畫家叫毛延壽,凡是皇帝點的美女都經過毛延壽"雕刻"出來,由於當時的王昭君性情剛烈所以沒有給毛延壽報酬。結果埋沒了一代才女。

2、精忠報國:雖然王昭君沒有身披戎裝 縱橫沙場。但是僅餘這一顆報國心 就足以和西漢名將霍去病相比擬(出自王昭君傳記)。但還有王昭君的命運是坎坷的,試想一下有誰願意告別自己的故土背井離鄉的來到這空曠的草原生活,當時王昭君可以説是連一碗"大米粥"都是奢望。先後嫁給了2個單于。這就是一個女人的命運嗎?書中代言昭君改嫁了。朝廷似乎早把她忘了,長安沒再發布新的指令。讓人不僅一陣寒意湧上心頭。

對於朝廷來説 王昭君 僅僅只是一個政治籌碼而已。

在復株單于 (第二任丈夫)死後

昭君又寡居了一年,也撒手西去。那年,她只有33歲。這個美貌絕倫而又多災多難的奇女子,曾大膽地選擇了自己的命運,她紮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壯的野草,頑強地活了下來。她一嫁再嫁,生兒育女。20-年,無邊歲月,遠比人們的想像更悲慘、更淒涼。

王昭君心得優質 篇4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

一盤渾圓的落日貼着沙漠的稜線,大地被襯得暗沉沉的,透出一層深紅,託着落日的沙漠浪頭凝固了,像是一片睡着了的海,寂靜無聲,猶如她現在的心情。沙漠上的寒風一陣一陣像一雙無形的手鞭打這她的面龐,落下的淚,隨着這風飄散了。她只是一介女流,身上卻揹負着國家命運;她只是一介女流,卻有勇氣遠嫁匈奴;她只是一介女流,為了和平犧牲了自己。

她把一切都留在了塞外,在金色的沙漠上,在廣闊的草原上,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她那絕世的容顏深深的印在了人們的心上。她有過淚,有過恨,有過彷徨,但最終是堅貞不渝的,她撐起了歷史,改變了國家的命運。

那一夜,匈奴和親的消息傳遍長安。

她深處禁宮深處,空對明月,在無盡的時光中徘徊,要麼出塞和親,要麼深待空宮,前者飛出牢籠,順應自由,後者囚禁等待,只能在無聲無息中默默死亡。

為了自由,出塞又何妨!

匈奴使者已奉旨進宮選妃,後宮三千佳麗個個雙眉緊鎖,只有她面對這一切,淡淡笑着接過了聖旨,也接過了國家的安危。琳琅滿目的嫁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皇帝的賞賜,她都不在乎;她只知道邊疆無休止盡的戰爭,戰士每天都在生死間掙扎,生死未卜。兩個國家的恩怨竟由一個纖弱的女子承擔。

為了國家的存亡,出塞又何妨!

長安城前,與父老鄉親揮淚告別,他們不捨這個女子的離別,但是他們知道這個女子出塞是為了國家的安定和全長安城百姓的安危,所以,他們不得不犧牲她。他們沒有辦法,只能祈禱她在異國可以過得好

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大沙漠浩浩渺渺,起伏不斷,一列迎親隊伍在漫天的黃沙中緩慢前進,天空中的單飛的孤雁一陣一陣淒涼的號鳴彷彿在為她的命運抱不平。只是邊關告急,長安城內一片狼藉,邊疆的戰士們天天死傷無數,也許只是天意讓她選擇了這條坎坷的路。

為了長安百姓和邊關戰士的安危,出塞又何妨!

塞外風沙中柔弱的身影,堅定地前行着,為了自由,為了和平,為了安定,她一步一個腳印,幻化成戰爭結束的一個標點。

為了這片土地,她,是偉大的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詩人大多把昭君出塞當做一種悲劇,紛紛寫詩做詞抒發對昭君境遇的悲歎。雖然王昭君可能是悲傷的,但是不管怎麼樣,王昭君她是堅強的。她為了祖國,嫁給了一個她從來沒有見過的人,甚至連他叫什麼都不知道,一路上她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她無怨無悔。所以,昭君出塞未必是一場悲劇。如果王昭君當年沒有選擇和親,而是繼續留在深宮,可能最終老死在皇宮中,孤獨一生。和親是她不甘被埋沒的決定。這個決定不但改變了王昭君的命運,也在歷史上畫下了濃重的一筆,使漢匈的烽火熄滅了半個世紀。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無疑,王昭君就是其中之一,她既擁有絕世的美貌,又擁有一顆美麗的心

不僅在千年以前,當今社會也湧現出了眾多美女,她們不但容貌美,更是心靈美。最美女老師張麗麗在危急時刻捨己搶救學生的壯舉中綻放出她的美;最美媽媽吳菊萍用雙手托起一個墜落的生命;最美雙胞胎孕婦彭偉平,為救鄰家落水女童,夭折一子。她們的美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她們的美也是最動人的。

琵琶幽幽深入人心。

聽,千年前的琵琶聲又在耳邊迴盪。

王昭君心得優質 篇5

黯黃的沙漠中,響起馬蹄聲陣陣,給這個原本荒涼的土地添了幾絲慘淡。忽然,一位身着紅色氈衣的女子撥出一曲佳音妙曲。似乎在細細地訴説她的愁苦。天上的大雁發出哀鳴,如箭一般掉落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

那個女子叫昭君,而我,是她的一把琵琶。

幾年前,我依偎在她的身旁,走進了那個原本不屬於她的地方。從此,家鄉的藍天碧水與她無緣,宮外的花朵蝶羣與她隔絕,她冰冷的面孔時常留下淚痕。

當一個畫師讓她拿出錢時,她沉默着,不吭一聲。

“哼。”畫師冷笑一聲,臉一沉,寥寥幾下粗糙的筆墨,便掩住了她的美麗。她不説話,只是緊緊地咬住下脣。

從此,她開始了漫長的孤寂生活,這不是她想要的。而我,也只能靜靜地陪着她,一起分擔內心的憂愁。

光陰荏苒,一去就是幾年。邊關的烽火熊熊燃起,戰爭來了,災難來了,可這次,朝廷的文武百官竟束手無策,情況十分緊急。這時,太監拿着皇帝的旨意來到後宮,大肆宣揚邊疆的危急,皇帝的封賞,而宮女們一個個避之不及。她們心裏清楚,邊境的風沙有多麼猛,光是千里迢迢的路程也會讓人膽寒。

這時,她抱起我,從角落裏毅然走了出來,撥動一根琴絃,奏起一段樂章。

當皇帝見到她的那一刻,已經明白了一切,他馬上下令處斬那位畫師,並答應另外派一名女子去和親。

她又沉默了。

“不。”良久,她緩緩地吐出這個字,垂下了頭,看着我,輕輕地撫摸着我。

“留下吧!”我在心裏呼喊。

但,沒人能改變她的主意,我知道,她願意用自己柔弱的肩來挑起這份重擔。

她一步步走上了車,一聲“走了”雖説得很輕,卻少不得戀戀不捨,閉上眼,晶瑩的淚珠從臉頰滑過。一滴,又是一滴。

一切都恢復原樣。

只是宮中少了一位平凡的女子。

世間卻多了一位美麗的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