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影評觀後感心得範文精選5篇

《烈火英雄》根據鮑爾吉·原野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最深的水是淚水》改編,故事源於“大連7·16大火”真實事件,講述了沿海油罐區發生火災,消防隊伍上下級團結一致,誓死抵抗,以生命維護國家及人民財產安全的故事。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烈火英雄》影評觀後感心得範文精選5篇

20xx《烈火英雄》觀後感

暑期檔首部“又淚又燃”的消防題材電影《烈火英雄》正式上映第5天,由深圳開啟至哈爾濱長達17天的路演也正式結束,路演途中導演和主創紛紛收到大批觀眾稱讚。《烈火英雄》自上映以來各地觀眾受影片感動,出現觀影后自發慰問當地消防員熱潮,為辛苦的消防員送去藿香正氣水、西瓜、奶茶等解暑物品。《烈火英雄》憑藉震撼的視效與細膩的情感,在貓眼、淘票票分別斬獲9.6、9.3的好口碑,同時在8月5日上演逆襲好戲,成為當日上座率最高影片,同時票房累計突破6億。

17天“無畏前行”路演收官

《烈火英雄》“無畏前行”路演開始7月19日從深圳站開啟至8月4日哈爾濱站結束,途經數十個城市,收穫無數感動,“棒!”“向消防員致敬!”“感動!”“眼淚停不下來!”等聲音頻繁出現在路演途中。作為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真實還原消防員生活與工作的電影,成功地彌補了內地電影在消防員題材上的空白,同時電影中角色所具備的消防員精神也深深的感動了觀眾,有觀眾表示“看的時候一直在流淚,但也變得更有勇氣,對於即將到來的消防考試更加有信心”。

在路演途中,導演陳國輝、主演黃曉明、杜江、譚卓、張哲瀚、谷嘉誠、高戈等也收穫了觀眾的肯定。許多觀眾對黃曉明演技點贊:“看着江立偉轉閥門時被燙破的手,那一刻我總感覺‘燙手’是真的,很細節卻更讓人心疼。”杜江則憑藉其出色的感情戲,在影片中用一個敬禮和一個含淚吃雞腿的鏡頭獲得了觀眾的掌聲。譚卓作為片中唯一的“普通”消防員家屬,完美地還原了日常生活中的消防員家屬,將對消防員的擔心,對孩子的關心展現得淋漓盡致。張哲瀚、谷嘉誠、高戈也憑藉在戲中優秀的表現收穫了大批觀眾稱讚,甚至還有粉絲為張哲瀚送上具有特殊含義的雞腿,以褒揚他的表演。觀眾對導演的評價則是意想不到,導演陳國輝一改過往觀眾心中愛情片導演形象,真實還原了消防員的工作生活,呈現他們的真實故事,呈現他們的真情實感。

全國現自發慰問消防員熱潮

自從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以來,在貓眼、淘票票等購票平台分別收穫9.6和9.3的高口碑,票房方面則是節節攀升,在上映第五日上演逆襲好戲,成為當日上座率最高影片。《烈火英雄》在收穫口碑與票房的同時也收割了觀眾的眼淚,“明明是硬核直男大片,卻讓我淚流不停”是觀眾對電影的真實感受。《烈火英雄》不僅擁有震撼的視效場面,同時也包含着細膩的情感,電影真實還原了消防員的偉大,他們用血肉之軀,為我們和危險之間築起了一道堅實的牆,他們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在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之後,觀眾紛紛被電影裏這羣最可愛的消防員的無私和熱血所感動,不僅表示會防微杜漸,從自己做起,提高消防安全意識,更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消防員的致敬。在全國各地出現了自發慰問消防員的熱潮,觀眾紛紛為當地消防員送上飲料、水果、蛋糕、藿香正氣水等解暑物品,在安徽的大學生悄悄給消防員送上了幾大箱雪糕,留下了“希望你們知道有很多人在愛着你們”的紙條;在杭州某水果店在外賣平台收到大量網友送給消防員的水果外賣,網友在留言上稱“感謝消防員們的付出”;在海口一少年因為看《烈火英雄》深受感動,買蛋糕送給消防員,同時也有中學生看完電影之後給消防員送禮物的同時送上了一封非常令人感動的信,帶動觀影的影響不只是送温暖,還送去了消防的未來,有小觀眾在看完電影后表示將來要成為消防員去保護大家,看到影片帶來的映後影響,導演陳國輝表示:“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一切的努力都沒有白費。電影能夠感染到觀眾,並能夠帶給社會正面積極的能量是我拍這部電影的最終目的,我為自己能從事這份職業而感到自豪,未來將更加努力拍攝更好的作品來回饋觀眾。”

20xx《烈火英雄》觀看有感

“這羣最該被關注的人,終於被拍成了電影。”這是影片上映前,人們的普遍感慨。

“請忘了我們,記住他們。”這是片方在各地路演時,演員們重複最多的話。

改編自真實事件、填補內地相關題材空白的電影《烈火英雄》上映四天,票房5.5億元。有學者認為,影片不盡完美。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與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的觀點很相似:這部“120分鐘裏可以哭110分鐘”的影片在節奏上缺了點張弛有度,抒情時又少了點剋制內斂;無論從災難類型片的角度抑或英雄敍事的方面,都欠了分火候。

但瑕不掩瑜。觀眾們紅着雙眼走出影廳並表態“無條件支持”時,這部謳歌當代消防員的電影,已抵達了現實主義的一重理想——從作品到現實,拋開藝術的創造,記住真實的英雄。

大銀幕上只是真相的一部分,讀懂他們是觀影最大的意義

濱海市石油碼頭管道爆炸,牽連了整個原油儲存區,火災不斷升級,爆炸接連發生。火場不遠處佇立的危險化學品儲藏區,如同虎視眈眈的魔鬼等待被點燃……危情逼近,他們以血肉之軀在烈火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間築起防線。他們就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的消防英雄。

《烈火英雄》是從這起火災切入的。作為內地第一部銀幕上的火場營救,“貴”是電影製作中的關鍵字。九成以上用實景搭建的鏡頭,75%的火情為真實爆破。以至於有些觀眾審慎提出:過多密集的爆炸,過於殘酷的畫面,是否闡釋過度了?

對此,導演陳國輝説:“相反,大銀幕上只是真相的一部分。我們甚至做了美化、理想化。”影片改編自鮑爾吉·原野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真實的火情遠遠超乎想象。有兩個數據作證。其一,鏡頭外,那個真實的猶如煉獄般的火場裏,整個港口的TNT當量大概為200萬噸以上,是影片表達的十倍。其二,片中為解除化學品爆炸危險,消防員需要手動關閉閥門,按故事的描述,每個閥門8000轉,而事實是80000轉。

在監製劉偉強看來,如是“美化”,其實內核是搭一座橋,引觀眾去了解真實的消防員。“片中的場景觀眾已經難以置信。一旦瞭解真相,他們會更加震撼。這就是我們做電影最大的意義。”

例如歐豪所飾徐小斌犧牲的鏡頭,如果沒有影片,觀眾根本意想不到,消防員不是犧牲在火海,而是葬身水下。徐小斌的角色原型是當年大連支隊戰勤保障大隊遠程供水編隊分隊長張良,由於原油泄漏,比重大的原油與海水攪到一起變成了泥潭,一個海浪劈頭打過來,他再也沒鑽出水面,年僅25歲。

又如影片裏,消防員們不捨晝夜地操練,他們負重奔跑,他們讀秒登樓,他們24小時、365天,時刻待命。有個場景在影片上映後廣為流傳,被視為電影最好的宣傳之一。某地,影片正式開場前三分鐘,11名觀眾集體離場。原來,他們是組織來看電影的消防員。場燈未暗,指揮中心的警報傳來,任務即命令。他們的消防車,就停在影院門口。

與中國觀眾共情,是國產電影獨一無二的有效武器

縱觀世界影史,火災類的佳片並不少。韓國的《摩天樓》、美國的《勇往直前》、日本的《等救火的日子》等,都是“最美逆行者”的篇章。為何觀眾為《烈火英雄》灑下最不吝嗇的眼淚?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説:“有些淚水,或許是電影的升格鏡頭、背景音樂帶出的情緒,但有些不完全是。”他一直推崇“共同體美學”的概念,認為這種貼近中國觀眾的現實感、真實感是國產電影讓人認同、滿足觀眾深層次感情需求、心理需求、價值觀需求的最有效最有利的武器。“並且,這樣的武器,永遠是好萊塢大片拿不走的。他們的影片再酷炫,一定程度上也是‘於我如浮雲’,無法打動內心深處的情感,無法與我們建構起基於價值觀層面、思想層面的共同體美學。”

《烈火英雄》裏,細摳了幾對父子。江立偉因過失造成隊友犧牲,連自己的兒子都對他心存芥蒂;馬衞國處處優秀,卻始終難以等到當軍人的父親一句誇讚。這兩種父子關係,濃縮了東方式父親的含蓄、深沉、嚴苛。再以人羣的奔逃為例,江淼的母親四下尋找孩子,遇上孤立無援的孕婦,母親決定暫緩找孩子,救人第一。意外並幸福的是,她在送孕婦到達醫院時,見到了她的孩子。那一刻,“與人為善,天地自寬”的美德既是中國人世代信奉的,又具有如此真實樸素的催淚力量。

一則採訪視頻裏,消防員們被問及最深的牽掛,他們所有人都低下了頭:“我最怕孩子長得太快,我來不及陪他。我最怕父母老了。”

家國情懷於中國觀眾,是這樣長久生效的情感磁場。多了幾分家國情懷,暑期檔可以像烈火一樣燃起來、旺起來,中國電影同樣可以。

20xx《烈火英雄》觀看影評

面對無形的死神,每一秒、每一步都有被烈火焚身的風險,電影《烈火英雄》讓更多人瞭解到了消防員這個職業。該片8月1日上映,目前票房已超過5億。主創人員們曾表示,不要僅僅把《烈火英雄》當做一部娛樂電影,“希望大家看到電影忘掉我們演員,記住消防員”。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這部電影看哭了不少影迷,那麼,這部電影究竟“真”在哪?

真事件

根據7·16救援改編

根據鮑爾吉·原野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改編,故事原型是20xx年的大連7·16油爆火災。

20xx年7月16日,大連新港一艘30萬噸級外籍油輪在卸油的過程當中,由於操作不當引發輸油管線爆炸,引燃了10萬噸的油罐,這個級別的油罐周圍還有幾十個。遼寧公安20xx多名消防官兵用15個小時成功撲滅大火,創造了世界火災撲救史奇蹟。現場一共出動200多輛消防車,救援一共消耗了500多萬噸的泡沫,消防戰士1人犧牲、1人重傷,大連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

導演陳國輝表示,電影中90%的淚點都是他在籌備期間從真實消防員口中聽來,有觀眾評價道:“電影還原尚且如此震撼,真實事件簡直不敢想象。”

真情節

摘掉手套去關閥門

由於大火斷電,平時電子裝置控制的閥門必須要手動去關,負責去手動關閥的是黃曉明扮演的江立偉和同伴,在現實中關閉一個油罐的閥門根本不是8000轉,而是80000轉,有觀眾質疑電影中他們摘掉手套不真實。

實際上,當時現場的三位消防員為了加快速度,真的摘掉了手套。值得慶幸的是,現實“7·16救援”中參與關閉閥門的三位消防員戰士沒有傷亡。

真人物

歐豪角色原型犧牲了

歐豪扮演的角色也是有原型的,他是大連支隊戰勤保障大隊遠程供水編隊分隊長張良,事實上,他也是此次救火行動中唯一犧牲的消防戰士,年僅25歲。原本,張良是計劃過幾天去拍婚紗照的。

水中本有海藻、垃圾等,更可怕的是,由於原油泄漏,和海水攪到一起變成了泥潭,因油污侵染水面無法呼吸,導致體力不支而溺水,搶救他的隊友因為油太滑了,撈不起隊友,也差點犧牲。

真畫面

錄視頻的是真消防員

杜江飾演的馬衞國帶領的特勤一中隊在沒有水、沒有泡沫的情形下死守化學罐區時,整個小隊的消防員心中都有一個擔憂,就是“或許這次真的出不去了”。作為隊長的馬衞國提議,用手機視頻給家人留下最後的話,“就是死也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做了什麼!”

事實上,這場戲也有原型故事,在7·16火災現場,大連電視台記者想拍下火場第一線的真實畫面,卻無意中看到一位消防戰士流着淚給妻子打電話説“你善待我媽,對孩子好一點”。而出現在電影鏡頭前的一位消防員,在現實裏也是一位真實的退役消防員,他有一位夥伴就是曾經犧牲在火場裏面,臨別前也錄了視頻向母親告別,所以在拍的時候他就哭得控制不了自己。

真感情

就想活着去見老婆孩子

在得知整座城市遭遇罕見的巨大火災時,江立偉主動請命作為“敢死隊”進入火場中心,在沒有任何設備輔助的情況下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面對馬衞國問他“你想什麼呢”,他淡淡地回答:“我就想活着出去見我老婆孩子。”

導演陳國輝透露,這場戲是他們採訪的消防員講給他們的,在真實事件中進入火場的消防員表示,當時支撐着自己去完成任務的唯一動力,就是“我只有趕緊關上閥門,才能活着出來見老婆孩子”。陳國輝坦言自己當時也忍不住落淚,並在之後果斷地將這場戲放入了電影中。

真對話

消防戰鬥早晚會有犧牲

馬衞國在火場中那句台詞:“消防戰鬥,早晚會有犧牲!”也是有真實出處的,説這句話的原型人物在《烈火英雄》的片尾彩蛋中現身,他就是來自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的原副總隊長李進。在之前影片舉行的首映禮上,他現場講述了這句話的出處,是來自一場大火的救援現場。在那場滅火戰鬥中,有兩名指揮員失聯,當大家找到他們時,發現他們相擁而抱犧牲了。現場所有消防員集體痛哭。為了鼓舞大家投入到接下來的救援工作,李進隊長在現場高喊:“中隊長犧牲了,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消防戰鬥早晚會有犧牲!我們要繼承中隊長的遺志,把工作做好!”

這個真實的片段也被陳國輝導演放到了片尾,他表示,作為一部獻給消防員的電影,一定要把片尾留給真正的消防員,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為我們做了什麼。

真場景

等比例還原油罐、建築

導演陳國輝表示,影片中絕大部分的台詞和情節,都來自於採訪時消防員親口所説的素材。“這些消防員跟我説,他們不怕犧牲,怕的是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幹什麼。而我拍這部電影,就是想把當年他們幹了什麼,都告訴給觀眾,讓大家能記住這些平凡英雄。”

也因此,電影採用了實景拍攝,巨大的油罐和被大火灼燒過的建築都是按照1:1的比例真實還原的,陳國輝介紹建油罐用的都是工程師,有些人還是真正修建油罐的工人。劇組每天都會有幾名退役的消防員在現場擔任顧問,遇到有問題的地方也會立刻調整。

實景實拍,爆破戲、火災現場加上動作場面,《烈火英雄》的拍攝難度和危險程度可想而知。導演陳國輝表示,這樣的場景設置每天都很貴,但不能依賴後期特效,“火災的場面必須很真實”。這種“必須”是導演對於電影效果的執著,同時也是全劇組人的堅持。

真英雄

希望觀眾記住消防員

導演陳國輝對所有的主創和演員都表示了感謝:“感謝於冬讓我拍這部電影,感謝劉偉強讓我用最安全的方法拍完了這部最危險的電影,更要感謝所有的演員,因為現場真的很危險,謝謝他們為這部電影拼命。”

主演杜江表示:“為這部電影拼命是應該的,因為我們的消防員都在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拼命,我們作為演員,也應該把自己的生命拿出來奉獻給這部電影。”歐豪也表示:“消防員就是離我們最近的超級英雄,因為有他們在我們才會安心。”

《烈火英雄》讓觀眾落淚,主創卻異口同聲地表示,希望觀眾意識到,影片雖然精彩,但是,關注點不應僅僅停留在影片本身:“作為演員,在出演了這部電影后,我們還活着,但是真正的消防員卻可能已經犧牲了。所以,請大家忘了我們這些演員,記住我們所演的角色,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20xx《烈火英雄》觀看心得

如今,電影《烈火英雄》正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主題曲《逆行者》,這首扣人心絃的歌曲是由日照消防志願者、音樂人張文匯作詞作曲。在悠長動人的旋律聲中,我們感受到消防員們不畏生死、逆火前行的不屈精神。

“最初寫這首歌是因為看到了涼州火災的報道。我是消防志願者,早把自己當做消防人,看到新聞報道的時候心裏很難受,就像自己身邊的人遇到危險一樣。”張文匯説。

“報道的最後播放了一段小戰士吹的口琴,聽到口琴的旋律,一剎那,嘴裏就哼出了一段旋律,緊接着就是兩句歌詞‘你説習慣了遮天蔽日的煙波,你説聽慣了警鈴呼喚的脈搏’。”張文匯抓住了轉瞬即逝的靈感,半夜在家裏的閣樓上開始了創作。“《逆行者》這首歌的詞曲創作只用了兩個半小時,幾乎是一氣呵成。”張文匯説。

《逆行者》創作時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於張文匯與消防員們的“親密接觸”。“我的消防志願者之路開啟於20xx年的一場消防志願者晚會。20xx年,我與消防員們一起拍攝消防宣傳短片《劉科學話消防》,這讓我們的距離更近了。”張文匯介紹:“那一段時間我到隊體驗生活,實地參觀消防裝備器材和官兵技能展示,讓我全面的瞭解消防這支隊伍,也成了《逆行者》這首歌最好的素材。”

“創作過程中靈感不斷迸發得益於對消防員的瞭解,腦海裏浮現的都是和消防員們在一起的畫面,他們就像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一樣,有家庭、愛情、親情的羈絆,平凡而又真實。但面對烈火,他們仍義無反顧地履行自己職責和使命。”張文匯説。

藝術來源於生活,好的歌曲是需要一個有深厚生活體驗的人,從心底裏昇華,流出的文字。張文匯説:“滅火救援任務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和危險性,消防員們聊到出任務的時候,不約而同地説,‘我們不怕火,最怕煙。’濃煙密佈,幾乎伸手不見五指,給救援造成很大阻礙。”正是這件事才有了歌詞“每次驚心動魄,每一次被濃煙吞沒,其實我知道你也平凡如我。”

烈火無情,英雄無畏,消防員們爭分奪秒,只為了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一張張年輕面龐的背後,是一個城市的安危,和一顆顆牽掛着他們的心。在採訪過程中,張文匯隨口清唱了幾句《逆行者》,沒有音樂,沒有設備,全憑真情實感,還是感動了現場所有人。他眼眶泛淚,用歌聲傳遞出對消防指戰員的敬意。

“每一次唱《逆行者》,我都很難從情感中走出來,每一句歌詞都感同身受,每個字都充滿感情。”張文匯説:“創作這樣一首公益歌曲不是為了什麼,只是想為消防戰士唱一首屬於他們的歌,也希望通過這首歌讓更多人關注和了解消防員,一起傳遞英雄事蹟。”

在歌曲小樣出來的當天晚上,正如日照市消防支隊徐夢溪所説:“經過和張文匯對詞曲的幾番交流修正後,當第一次聽到《逆行者》小樣時就被感動了,歌詞直擊心靈,寫出了我們消防指戰員們最真實的生活。”

沒有什麼比音樂更能打動人心、抒寫人心、撫慰人心了。《逆行者》發表之後,好評如潮,人民日報、中國消防、學習強國等接連轉發,點擊量突破千萬。

5月份,負責製作電影《烈火英雄》音樂的公司希望把《逆行者》搬上熒幕。“他們聯繫我的時候我都‘傻’了,烈火英雄的導演陳國輝及片方對歌曲非常滿意,當時就有一種夢想成真的感覺。”張文匯笑着説,“我一直有演員夢,沒想到我的音樂先進了電影院。我也期待為消防寫出更多好歌。”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張文匯看來,消防員們既是“鐵漢”,又不乏柔情。他們身懷絕技,危急時刻總能現身,但他們也是一個個最普通的小夥子,他們可能一臉樸實、不擅言談,但是他們卻用感人肺腑的力量、挺身而出的選擇,書寫了屬於當下、屬於我們的英雄史詩。“他們是這個時代最感人的平凡英雄,也是最真實的超級英雄。”張文匯説。

這是消防人最好的時代。一支支英雄輩出的隊伍,他們在一次次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詮釋着消防人“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兩敢”精神。一場場生死考驗,是新時代消防指戰員用生命兑現的錚錚誓言!

20xx《烈火英雄》觀看體會

這個夏天,最燃、最催淚的電影非《烈火英雄》莫屬。影片以一場濱海城市石油碼頭的管道起火爆炸事故為背景,真實還原了消防戰士穿梭在濃煙火海無懼前行的故事。《烈火英雄》改編自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鮑爾吉·原野的長篇紀實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如今,這篇紀實文學更名為《烈火英雄》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近日,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創作生涯中最艱難的任務,“因為他們經歷了我無法想象的痛苦,我要為他們建立一座血淚文字的紀念碑。”

採訪本被淚水浸濕:“我承擔了那份痛苦、絕望和拼爭”

長篇紀實文學《烈火英雄》以“7·16”大連保税區輸油管道起火爆炸事故為背景,表現了當代消防英雄的集體羣像以及中國消防戰線的鐵軍精神。書中以人物事例串聯情節,塑造了面對火災險情時的消防孤膽英雄,以及數位被譽為“開在黑油紅焰間的青春花朵”的80後、90後等青年消防員的英雄形象。

影片中,黃曉明飾演特勤中隊隊長江立偉,他徒手轉動8000圈關閉閥門被烈火燒灼時所展現的無畏,和在妻子兒子的合照被大火燒着時表現出的柔情眷戀,引無數影迷落淚。現實中,當時與火災對峙的是來自遼寧公安消防總隊的2380名消防官兵。鮑爾吉·原野表示,這是自己從事文學創作以來第一次接到如此艱難的寫作任務,“4個多月,我採訪了188人,每天都在和消防官兵談那場火,厚厚的採訪本正反面記錄着滿滿的字跡,上面有些字被洇模糊了,那是我的淚水。”那段時間,鮑爾吉·原野經歷了極大的痛苦,“我重複傾聽消防戰士講述這場災難,我承擔了他們的苦痛、絕望和拼爭。有一次,一位女作家出於好奇跟我去採訪,她聽了一小時就受不了了,太慘烈了。”

曾無數次打退堂鼓:“消防員永不屈服的精神支撐我寫作”

如今回想那次創作,鮑爾吉·原野坦言自己無數次打過退堂鼓,“4個月可以寫一部長篇小説,而我僅僅完成了這本書的前期採訪。採訪和寫作使我停止了專欄寫作、講課和採風活動,但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它讓我知道,人在死神、生理極限面前的每一個細節,讓我知道在這個時代人的高貴性。”

鮑爾吉·原野表示,在採訪和寫作中逐漸清晰了一個觀念——撲救“7·16”大火,是一部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史詩,“它是人類在災難面前放射的意志光芒,是永不屈服,是拯救,是愛,這些精神支撐我把這本書寫完。還有,我堅持下來是為了這些戰士,他們經歷了我無法想象的痛苦取得了勝利,我要為他們建立一座血淚文字的紀念碑。”

鮑爾吉·原野出版過《流水似的走馬》《掌心化雪》等作品集,獲得過魯迅文學獎、百花文學獎等獎項。《烈火英雄》是他用文字表達對“7·16”勇士的敬意,“遼寧公安消防鐵軍不僅是英雄,還是中華民族值得讚頌的偉大人物。他們的經歷,是當代中國最值得記錄的記憶之一,我為認識過他們,寫下他們的故事而感到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