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親和力

總能聽到人説“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理論。而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應該是:“不管你想做成什麼樣的事情,都必須依靠一種支持力量來支撐,而這種支撐結構的內部就必須具備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擰成一股繩,合併成一種力量,只有這樣才能做成想做的事”。換句話説,也就是依靠羣體的核心力!但如何才能建立起這種羣體的核心力—凝聚力呢?自然,必不可少的便是這個羣體組織的親和力了。

如何培養親和力

縱觀歷史,人們能得出如“得民心者的天下”的感言,這“民心”二字其實就是依靠羣體的親和力彙集而成的,也就是一種異常強大的凝聚力。可以説,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羣體組織是可以擊敗任何對手,從而做成大事的。

成大事者聚人心,説的就是凝聚力。那麼,這“親和力”又是什麼呢?我翻閲了漢語詞典,解釋是:“親和力是比喻使人親近、願意接觸的一種力量”。“親和力”最早是屬於化學領域的一個概念,是特指一種原子與另外一種原子的關聯特性,是兩個分子在單一部位的結合力。但後來越來越多地被用於人際關係領域和組織管理領域,很顯然,親和力是產生凝聚力的基礎。一個充滿親和力的羣體,它中間就藴藏着一股強大的使人親近、願意接觸的力量,這樣的羣體必定能產生一種眾心一致、團結協作的強大的凝聚力。

這裏説到的親和力,我認為至少應該不單指羣體內的成員們見面時面帶“微笑”(也許這笑臉燦爛的像太陽)的互打招呼,抑或是“您辛苦”“您受累”之類的假意客套,最重要的是這笑容是否真實?這笑意是否由衷??這笑臉的背後是否還隱藏着什麼怕見陽光的東西???(本人申明個人喜好,並不追捧那種虛假的“官場笑臉”)我倒是認為,要形成這種親和力,是取決於這個羣體的成員之間是否具備能尊重他人、樂於助人、光明磊落的做事品格。

這裏首先是羣體成員之間的一種相互尊重。俗話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處處尊重別人,得到的回報就是別人對你的處處尊重。“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會落在他的臉上”。如果一個羣體中有“持才傲物”,輕視他人或靠“阿諛奉承”排擠他人的存在,這個羣體中自然很難形成一種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相反的,只會將他們個個培養成“野心家”和“陰謀家”。

其次,就是羣體成員之間的互助精神。也就是“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人都是需要關懷和幫助的,同時也會很看重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得的到幫助,並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視幫助者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當然,這種幫助並不是物質上的,其實有時只是一個簡單的舉手之勞,就能讓別人產生久久的激動。而最重要的是,這種互助精神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而產生一股可以親近的力量。

再有就是做事光明磊落。説到做事光明磊落,這可能就要提升到做人的人品高度了。因為,在這社會上確實有那麼一些人做不來光明磊落的事。也許這是和遺傳基因、生長環境或所受的教育有關吧?反正我也説不清楚。但我相信,在每個羣體組織中總會有那麼幾個不喜歡光明磊落做事的人。因為在他們看來,依靠投機取巧、排擠他人所獲得的收益會更大,於是乎,他們編就樂此不疲總拿着別人的肩膀當梯子。試想,這怎麼能讓人放心接近?相反的,如果人們能直面自己的不足,坦言自己的錯誤或過失,我相信同樣也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能把問題擺在桌面上的人,是不失為光明磊落的人,至少本人是很敬重具有此類品格的人。魯迅先生有句名言,叫做“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同樣願為我敬之人充當孺子牛。

最後我還是相信,任何一個羣體中的人,只要具備了上述幾種做事品格,那麼這個羣體中就必定能產生一種親和力,從而成為一股羣體的強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