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的範文,歡迎閲讀!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篇一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各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取得的偉大成果,它挽救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保存了紅軍隊伍和革命力量,讓革命的火種傳至各大神州,而且在這場遠征中產生出來的偉大精神—這也許就是長征精神吧。

做為西部地區教師,我們更應該以紅軍精神為指導,不斷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爭做人民的好老師。下面是我羅列的一些關於學習長征精神的要點:

一、 學習發揚長征精神。就是樂於奉獻

紅軍老戰士陸力行説“提起長征,我們世代難忘。在最為艱難的時刻,我們靠什麼支撐?靠信念!靠一切為祖國、為人民的堅定革命信念!”正是這種奉獻精神,讓我們紅軍戰士堅持到最後,取得最後的勝利。古往今來,湧現出無數無私奉獻的人,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甘於奉獻是青年應有的精神境界。如果每個人都自私自利,只為自己打算,會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奉獻精神雖然很高尚,但做起來也不是高不可攀,奉獻就在身邊,奉獻就在眼前,人人都可以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奉獻,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多講些奉獻,少講些索取,多為他人着想,少考慮個人得失,才能成為品德高尚精神充實的人。邊緣地區教師更應該如此,現在教師緊缺,在鄉村學校的教師每個人至少有着20節以上的課,因此我們更應該具有奉獻精神,不為一時得失而計較,也不為多幹一點工作而抱怨,張雲泉説得好,“做人必須像人,不求驚天動地,但求問心無愧”。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就要有胸懷大局,恪盡職守,愛崗敬業的責任心,艱苦奮鬥,埋頭苦幹,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

二、 現如今,在第30個教師節前夕訪

問北師大時提出了“四有好老師”: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紅軍,一支靠着小米加步槍走出來的隊伍,他們在武器短缺、物資稀少的情況下翻雪山、過草地、嘗毒草、啃樹皮。十萬人的隊伍,在急行軍過程中面對的不只有數十倍於己方的敵人,還有飢餓、寒冷、傷病和死亡的威脅,我還記得那位被冰雪矗立的軍需處長,當週發現他時向旁邊的同志説:“把軍需處長叫過來。”而回答他的只有一句他就是軍需處長。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能夠讓那位軍需處長如此從容的為革命事業奉獻一生,原來是信念,是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念支撐着中國紅軍,讓他們無懼艱難險阻,即使在陝北勝利會師時只剩1萬人,也將革命的火種傳播開至全國大地,最終實現中國革命的勝利。作為一名祖國西部地區的教師,我們更要學習紅軍的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克服困難,利用有限資源創造條件。同時,我們更應該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即使在最艱苦的地區,依然為教育事業奮鬥不止,不因為條件艱苦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不因為生活清苦而失去追求。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終身讀書,只有擁有紮實的知識,才能為成為學生所熱愛的領路人,才能有更高的眼界為學生指引方向,為自己探索夢想。我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業務能力、奉獻精神,將教書育人與中國夢聯繫在一起,為實現祖國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三、 學習紅軍精神,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特別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從思想上建黨則體現在堅持使用馬克思哲學教育和武裝自己。對事物的發展要用辯證和統一的目光來看待。做為一名教師,馬克思哲學亦是指路的方向,通過學習,對於我們的學生,我們要發現他們好的地方,引導他們改正不良行為習慣,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經驗,不斷實現教學實踐創新與教學理論創新的良性互動。

四、學習紅軍精神,終身學習

紅軍長征經歷了無數次的勝與敗,在勝利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在失敗中總結下次能勝利的經驗,他們在8年的抗戰中沒有絲毫的放鬆與懈怠。正是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讓我們的長征精神得以極大的豐富,即使在抗戰勝利也依然指引着我們前進。教師是人類永恆的職業,但社會對教師條件的選擇並不永恆,時代是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必須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隨着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從中總結更多經驗,發揚優點,改進缺點,不斷探索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成績。同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上進,也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

五、學習長征精神,就要嚴守紀律

軍紀嚴明,才能打勝仗。長征中,紅軍能殺出重重包圍,闖過道道險關,與鐵的紀律密不可分。正是因為紅軍官兵嚴守紀律聽指揮,才保證了政令軍令的暢通。紅軍嚴守紀律,表現在對黨忠誠、行軍打仗、內部管理、軍民關係等諸多方面,具體而鮮活。比如,一些老紅軍回憶,過草地時,糧食奇缺,為共渡難關,有的部隊規定個人隨身攜帶的糧食屬於集體,沒有命令不得私自動用。官兵對此都能嚴格遵守,不少人就是餓得發暈,也不向自己身上的糧袋子伸手。這種恪守紀律的自覺,源於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同時也閃耀着團結、友愛、無私、互助的人性光芒。穿越時空,看似冰冷的紀律,讓我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感受到紅軍內部關係的和諧,感受到革命隊伍的温暖。20xx年3月9,習的“三嚴三實”講話以及更是讓我們感受更加紀律的魅力。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應該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作為基層人員,我們更應該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客觀規律、科學精神。認真工作,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我們要把實作為一種品質去追求、作為一種境界去修養、作為一種責任去承擔,始終堅持埋頭苦幹、踏實肯幹。

六、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就是堅持黨的領導

毛澤東曾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可見,黨的堅強而正確的領導,是奪取紅軍長征偉大勝利的根本保證。

紅軍長征初期,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實行消極避戰,退卻中逃跑,把戰略轉移變為大搬家,致使中央紅軍在通過國民黨軍設置的四道封鎖線後,折損過半,引起了黨和紅軍廣大指戰員的強烈不滿,堅決要求恢復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加強黨的正確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泱泱大國,已於歷史中佇立5000多年,素有古文明之國,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男有三綱五常,女有三從四德,自古是一文明之邦,惠於中華文明薰陶的華夏兒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學説等為基礎的民族精神,除了作為修齊治平的政治理念外,還作為一種傳統、一種信念存在於每一個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況下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表現出這種精神的力量。介於這種情況,我們更應該大力發展生產力,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努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篇二

光陰荏苒,一晃80年過去了。80年前的長征,紅軍表現的英勇是史無前例的。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副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是人類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蹟,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茫茫長征路,途中艱辛誰能體會?寒風刺骨,風如刀一般割在臉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巨龍在雲霧中蜿蜒盤旋,慢慢地蠕動……夜,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窪窪,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堅強的紅軍戰士硬是咬牙挺過來了,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7天內走過了600多裏的黑草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澤東的《長征》讀起來總是那麼令人振奮,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敵人的圍剿算得了什麼?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麼?只剩幾根鐵索,令人毛骨悚然的瀘定橋又能算得了什麼?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和杳無人煙的黑草地,這些被人們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險”,不是都被我們這些堅強的紅軍戰士征服了嗎?

雖然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戰士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但紅軍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豐碩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他們在那種艱難困苦中對革命理想和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追求和無比忠誠。英勇頑強,勇於拼搏,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憧憬未來,充滿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歷史使命。他們高尚的品格永遠是一劑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永遠激勵着我們。

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語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沒錯,長征是宣言書,它不僅宣告了共產黨的勝利,更是宣告了我們建設祖國的決心。長征是宣傳隊,它既向人民宣佈共產黨是解放他們的隊伍,還向我們宣傳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長征是播種機,它播下了無數革命的火種,也播下了我們這些還未發芽的種子,總有一天我們會結出累累碩果報答祖國。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在這莊嚴的歷史時刻,老一輩革命家點燃的革命火炬,無疑要靠我們擎起,祖國燦爛的明天也都要靠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創。如今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應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要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讓我們發揚長征精神,好好學習,努力奮鬥,迎接新的長征。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篇三

一、長征勝利的政治意義

1、長征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紅軍長征,是震驚中外的偉大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粉碎了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跨越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縱橫十四省,轉戰數萬裏,終於相繼在陝甘地區會師,勝利完成了戰略大轉移。從此,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中國共產黨以陝北作為根據地,將中國革命的勝利推向全國。

2、紅軍長征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總方針。長征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把黨中央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奠基在西北、紅軍主力轉移到抗日前沿陣地的戰略任務,為黨和紅軍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在陝北,中國共產黨召開一系列有歷史意義的、關係抗日全局的會議,如洛川會議、瓦窯堡會議,發出全民族抗日的偉大號召,妥善地解決了西安事變,積極聯合國民黨抗日,最終取得了全民族抗日的偉大勝利。

3、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毛澤東同志在總結長征經驗時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沒有照抄照搬國外理論,而是立足本國實際制度、政策、方針、路線,並與盲目照抄、照搬國外理論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堅決而持久的鬥爭,最終將中國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革命路線和鬥爭路線的勝利,證明了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正確性。

4、通過長征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在革命危急關頭,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是我們黨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正因為有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我們黨才能堅持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道路。

5、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穩固的後方。中國共產黨在陝北建立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以陝甘寧抗日根據地為基點,將革命輻射到全國。紅軍到達陝北後,與陝北紅軍一道致力於根據地的建設鞏固,最終將延安建設成中國的"紅色之都"。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建設經驗,對全國有着積極的指導意義,在全國範圍內有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綏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開創了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在解放戰爭期間,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建設和鞏固"三三制"原則的確立、土地改革地進行,一方面團結了最廣大的中間力量共同革命,另一方面,邊區政府的建設也為我黨後來取得政權、進行政權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二、長征勝利的軍事意義

1、長征的勝利説明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也是我軍優良傳統的核心和靈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戰無不勝的法寶。三灣改編確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對軍隊的領導為軍隊的建設提供了明確 的政治思想路線,為軍隊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精神保障,在長征的艱難歲月中,政治工作始終深入到部隊行動的每一個環節,深入到每一個戰士的心中。在條件最艱苦、戰鬥最危急的時刻,各級領導、共產黨員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模範行動鼓舞和帶動官兵前進。正是這種持續不斷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強有力的革命精神的灌輸,使廣大紅軍官兵能夠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始終保持着鋼鐵般的意志,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歷史的豐碑。

2、長征的勝利説明,只有思想、路線上的團結,才能取得軍事鬥爭的勝利。長征的各路紅軍,儘管處在敵人的分隔包圍之中,條件極為艱苦,但是大家緊密地團結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維護黨和革命隊伍的團結,堅定地朝着黨指引的方向前進,廣大紅軍官兵懷着共同的革命理想、生死與共,患難相扶,英勇奮鬥。他們模範地執行黨的羣眾紀律和民族宗教政策,所到之處贏得人民羣眾的真誠擁護和支持,這種廣泛而又堅強的團結,使紅軍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戰鬥力,是長征途中克敵制勝的基本保證。

3、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井岡山時期,中國紅軍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下,取得了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隨着"左傾"思想佔領主導地位,紅軍在軍事鬥爭中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進行戰略大轉移,開始了長征。在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召開了偉大的遵義會議,徹底清算了"左傾"思想,會議集中地解決了最迫切的軍事路線和組織領導問題。會議認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是戰略指導的錯誤,特別是單純防禦路線的錯誤,重新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及其一整套作戰原則,做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同時,遵義會議改組了黨的中央領導,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確定由張聞天接替博古負總責,主持黨中央日常工作,並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指揮紅軍的行動。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變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因而在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一個偉大轉折點。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4、長征的勝利同樣凝聚着軍隊建設和發展的豐富經驗。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思想在全軍確立了指導地位,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正因為有了正確的建軍原則、軍事路線、戰略戰術、政治工作原則等,共產黨的軍隊才能夠在幾十年的南征北戰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才能夠在保衞和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中奮發進取、再立新功,成為黨和人民高度信賴的鋼鐵長城。

5、長征血與火的鬥爭保存、錘鍊了中國革命的骨幹力量。經過長征洗禮的黨員和紅軍,許多人後來成為治黨治國治軍的棟樑。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紅軍進行長征,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意志與險惡環境和兇惡敵人的一次殘酷較量。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官兵表現了頑強奮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在艱難困苦磨礪下,使紅軍官兵有了堅強的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才使中國革命從失敗中奮起,並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三、長征的精神意義

1、實事求是的精神。長征是實事求是精神的典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這項原則的魅力在長征的實踐中得以充分體現。長征之初,紅軍則面臨覆沒之險,是在飽嘗王明為代表的"左"傾中央領導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苦果,那麼,後來紅軍擺脱險境,爭得主動,獲得生存,贏得勝利,則是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領導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勝利。縱觀整個長征的全過程:棄湘西,轉貴州;否定博古、李德的錯誤領導,確認毛澤東為首的正確路線;捨棄川西,北上陝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智取婁山關,突破臘子口……。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套戰略戰術的實施,每一次戰鬥勝利的取得,都無不與共產黨人的探索和求實精神息息相關。

2、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鬥精神的楷模。無論是拿破崙從莫斯科的大撤退,還是色諾芬率領一萬名陷入困境的希臘僱傭軍撤出波斯,其面臨的艱險、蒙受的犧牲、創造的業績,都無法與中國的長征相提並論。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臨一條條波濤洶湧的江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茫無際的草地,前有荷槍實彈的堵軍,後有鋪天蓋地的追兵,上有狂轟濫炸的飛機……就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中國工農紅軍忍受了酷暑嚴寒、乾渴飢餓,爬雪山,過草地,涉沼澤,眠雪野,食草根,艱難跋涉25000裏,翻越18座高山,度過24條江河,轉戰10多個省,終於同總兵力多達100萬的敵人苦戰殺出了一條生路。長征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只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

3、長征的紅軍將士心繫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彪炳千古。長征是充滿着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長征是最嚴峻的生死考驗,死亡的陰影時刻籠罩在紅軍將士的頭頂上。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乾渴飢餓……隨時都有可能吞沒他們的生命。就是在這樣恐怖的環境中,紅軍將士懷着對共產黨的堅定信念和對革命事業的無比赤誠,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4、紅軍將士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品質光耀歷史。長征是一首團結協作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風雨同舟,生死相依,湧現了許多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感人事蹟。首先表現了紅軍將士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維護黨中央的集體統一,與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行為作針鋒相對的鬥爭。再次表現在紅軍將士同甘共苦、患難與共。行軍途中,紅軍將領朱德、周恩來把自己的馬讓給傷病員騎,自己則踏着泥濘道路艱難前進構築了一道牢不可破的禦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