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經驗材料

近年來,我區農村社區建設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品質社區、和諧家園”的目標,加強組織領導,科學規劃佈局,完善服務功能,落實經費保障,嚴格督導檢查,有力地推動了全區農村社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受到了市、區領導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社區建設經驗材料

一、我區農村社區建設推進情況

目前,我區正在建設的農村社區試點村有靳莊、何莊、劉莊、王堂、小趙等12個,正在規劃建設的新型農村住宅社區有4個,分別是商橋鎮中心社區(大閆社區)、商橋鎮和諧社區(小楊社區)、裴城鎮三丁社區、裴城鎮中心社區(蘇侯社區)。

其中,商橋鎮中心社區,規劃佔地面積500畝,建設居民住房800户,社區內文化廣場、學校、超市、衞生室、敬老院、垃圾中轉站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社區建成後,可容納周邊建制村800户羣眾入住,可置換復耕土地1000畝。目前,一期100套住宅的房屋主體工程已建至第二層;商橋鎮和諧社區,輻射周邊五個建制村,涉及總人口11050人、總户數2280户,建成區佔地面積294畝,可置換出土地3606畝,計劃分五期建設,五年內將建成57棟居民樓。目前,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年底前即可完工。同時,該村對建成後入住社區並及時拆遷舊宅基地的羣眾,按每分宅基地1000元進行獎勵,直接抵頂社區購房款,激發了羣眾入住社區的積極性;裴城鎮三丁社區,規劃佔地260畝,全部建成後可吸納本村及周邊建制村1000餘户、5000多人入住。規劃設計以商業街為中心,向街道兩側延伸發展的整體佈局,形成居住、經營社區服務為一體的商住小區。目前,350米長的主商業街兩側門面房正在建設,年底前可全部建成;裴城鎮中心社區,規劃佔地314畝,可供一萬餘人入住,社區總體規劃已設計完畢,正與土地部門協調做土地規劃設計。

二、做法成效

(一)合理規劃,健全組織,增強農村社區建設動力

1、健全組織,加強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領導。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將農村社區建設納入重點工作台帳,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日程。今年9月份,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區委副書記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組織、宣傳、民政、財政、建設、國土、農業等部門為成員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抓好落實,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的良好格局。

2、開展調研,明確農村社區建設定位。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新課題,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工作貴在實踐、貴在創新。由民政部門牽頭的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小組,深入到各鄉鎮、村進行調研,以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瞭解羣眾所思所想,徵求各方的建議和意見。同時,還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研討,共同研究制定相關規定,初步形成了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今年9月份,區委、區政府出台了《關於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通過農村開展社區建設,將城市社區管理理念向農村延伸,城市社區服務方式向農村拓展,城市社區文明向農村傳播,使廣大農村羣眾通過農村社區建設共建共享和諧品質生活。

3、抓好試點,形成農村社區建設經驗。為積累農村社區建設經驗,我們選擇了12個不同類型的村開展試點,根據滿足“個體”需求的思路,確定了“一村一社區”的模式,把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切入點。從試點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同步推進。同時,我們又根據各鄉鎮實際及羣眾意願,選定商橋鎮、裴城鎮作為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設試點鄉鎮,規劃建設商橋鎮中心社區、和諧社區、裴城鎮三丁社區、中心社區等4個新型農村住宅社區。目前,商橋鎮中心社區、和諧社區、裴城三丁社區一期已初具規模,裴城鎮中心社區已完成社區規劃、土地等手續審批,年底前可動工建設;靳莊、何莊等農村社區試點村,新建或通過改造村委會辦公大樓建成的社區服務中心建築面積都在300平方米以上,村級組織辦公室、黨建辦公室、警務室(綜治室)、圖書室、文體活動室等社區服務設施完善,為社區開展管理和服務提供了一個多功能、全方位的平台,初步形成了“敞開式辦公、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受理”的社區公共服務平台,極大地方便了農村羣眾的生產、生活。

4、部門參與,形成農村社區建設合力。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工程。自XX年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區直有關部門積極參與,從各自職能出發,爭取資金政策,開展對口指導,服務基層,服務農村,為農村社區建設添磚加瓦。今年,區委、區政府出台了《關於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建立了區直部門與試點村結對機制,結對單位每年至少要為結對村辦一件實事。目前,全區初步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同、村級組織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羣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創新思路,加大投入,激發農村社區建設活力

1、“一村一品”,提升凝聚力。今年,我們還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思路,在農村社區建設中引入城市社區建設和服務理念,通過完善社區陣地建設,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按需設置項目,有效提升了農村羣眾生活品質。

2、滿足需要,提升向心力。服務羣眾是農村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圍繞農村羣眾“建設農村社區,過城裏人生活”的願景,開展聽民聲、辦實事活動,全面推行以察民意、解民憂為主要內容的“民情懇談會”、“説事會”,暢通農村社區居民的民意表達渠道,夯實羣眾基礎。通過此舉措,村級組織的思想作風建設得到有效加強,幹羣關係進一步融洽、和諧,村級班子的向心力不斷增強。

3、加大投入,確保農村社區建設穩步推進。近年來,區財政先後投入近5億元(含上級財政投入),用於扶持農村義務教育、公共文體事業、公共衞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今年,區委、區政府又將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列出專項資金,進行經費補助,促使農村社區建設深入推進。

4、抓好服務,提升農村羣眾生活品質。社區服務是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區在新建的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及試點村普遍設立了圖書或科技閲覽室、文體活動室、老年人活動室,民政和社會保障站、衞生或計生服務站、農業綜合服務站,村務公開欄、宣傳欄,便民服務大廳,社區學校,室外健身休閒廣場等,同時,指導村老年協會、殘疾人協會、計劃生育協會、紅白理事會、文體活動團隊、社區志願服務等各類組織積極開展活動,豐富了農民羣眾的生活。

(三)加強管理,完善機制,永葆農村社區建設生命力

1、加強考核力度,保證有效運行。區委、區政府將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到新農村建設考核體系,區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創建考核標準,定期進行考核評估,不斷加大對農村社區建設的組織領導、推進力度和長效管理。

2、抓好隊伍建設,強化服務質量。一是嚴把用人關口。以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的契機,通過推行“自薦海選”,依法選舉出了300多名新一屆的村委會成員,真正把一批思想好、作風正、有文化、有本領、真心實意為羣眾辦事,深受羣眾擁護的人員充實到農村工作班子中,有效提高了農村社區幹部統籌管理、服務羣眾、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時,我區還積極拓寬村委會幹部培養、選拔的路子,面向社會廣泛招聘大學生“村官”,基本實現“一村一大學生”,有效改善了農村幹部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二是先後多次舉辦由農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參加的村級組織負責人培訓班,邀請市、區有關領導、黨校教授系統地輔導新農村建設、農村社區建設的相關知識,增強了他們建設農村社區的信心和水平。

3、深化村民自治,提升治理水平。積極開展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示範村、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目前,全區達到區級以上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的佔70%以上,區級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佔75%以上;深入推廣“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會、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幹部等制度,創新民主決策新機制,村民代表議事會在全區163個村全部建立,進一步完善和強化了村民自治。

三、存在問題及意見建議

我區農村社區建設仍處於探索階段,政策體系還沒有全面形成,試點村和鄉鎮範圍小,輻射面不夠廣。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及制約因素。

一是體制障礙。各涉農部門都有部分農村社區建設管理職責,《意見》出台前,各部門按照職能開展了一些工作,但由於前期缺少統一管理,對農村社區建設重點定位不明,存在着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同時,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客觀存在,如户籍制度改革、“村改居”等情況複雜,使農村社區處於“亦農亦居、非農非居”的特殊狀態,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定位、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阻礙了資源的城鄉流動和優化配置。

二是政策制約。重點是土地制約,如用地指標緊缺、不能跨村建房等因素,造成農村社區建設的困難;還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特別是一些政策“瓶頸”的突破及財政的扶持力度,與現實需求距離較大。

三是資金不足。社區建設及管理需要大量資金,可大部分農村社區經濟基礎薄弱,資源短缺,影響了工作開展。也影響着建設的推進,特別是集體經濟缺乏的村,公共資源難覆蓋,服務功能難發揮,社區建設難起步。

四是觀念滯後。部分幹部羣眾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認為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不全,居民綜合素質偏低,基層幹部能力欠強,農村社區建立條件還不成熟等。更有農村幹部習慣於傳統方法“管理”農村,村民也習慣於接受行政權力的“保護”,安於現狀。

五是管理薄弱。社區建設對農村幹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工作方法、管理內容發生改變,他們個人事業忙與社區工作多的矛盾也更突出。我區至今還沒有專職農村社區工作者,影響了社區管理的正常運行。

六是活動難搞。組織活動是社區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凝聚力所在。但目前農村社區活動還比較單一,主要是社區服務功能有待完善,人們的參與熱情有待提高,民間組織介入農村社區服務也不足。特別是一些規模少、人才缺、基礎弱的社區,活動開展更難,如社會志願者、義工、慈善活動等。

上述問題,不同程度地制約了我區農村社區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今後工作中,建議要具體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多宣並舉,深化認識。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幹羣社區意識,營造農村社區建設的濃厚氛圍。一是動員發動。要適時召開全區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對前一階段工作進行總結點評,對下步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動員,明確當前工作任務、工作要求和落實措施;二是深化認識。採取召開現場會、經驗推廣會、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進一步拓寬視野,加深對農村社區建設的理解,提高對農村社區建設的全面深入認識;三是強化宣傳。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對農村社區建設進行專題宣傳報道,通過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在顯著位置設置標誌牌、書寫宣傳標語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充分發動羣眾、調動廣大幹羣參與農村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營造氛圍。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社區建設情況彙報,通過開通熱線電話、座談會、調查問卷等形式,主動向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各階層廣泛徵求意見,尋求建設農村社區的良策。組織有關部門深入農村社區及羣眾中間,進行專題調研,聽取基層幹部羣眾意見、建議,進一步營造社會各界人人關注、積極參與農村社區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領導,完善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狠抓落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區、鄉兩級成立農村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各相關涉農部門做好配合,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建立農村社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農村社區建設形勢,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加強工作指導;二是加大經費投入。加大社區建設經費的投入。捆綁使用涉農資金,支持農村社區建設。探索建立以財政投入、村集體積累為主,涉農資金、單位幫扶為輔,社會捐贈等為補充的農村社區建設投入機制;三是做好建設規劃。民政部門牽頭,組織建設、國土、農業等部門按照民政部農村社區建設實驗標準,科學制定適合我區實際的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及考核驗收標準;四是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對農村社區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訓,認真落實政治、生活待遇,營造一個拴心留人的環境。探索建立以各級黨委、政府為推動者,“兩委”成員為主要組織者,以社區工作者為骨幹,以社會廣泛參與為基礎,以單位幫扶為補充的參與機制,充分發揮志願作用,形成“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良好氛圍。探索建立政府部門組織實施、羣眾參與評議相結合的農村社區建設評估機制。將農村社區建設列入對各級績效責任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大對農村社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推進力度。

(三)突出重點,量力而行。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全新工作,要贏得羣眾支持,打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新局面,必須從羣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入手,突出重點、量力而行。一是着眼於農民羣眾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需要,大力加強農村社區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實施“科技支農”戰略,扶持農民專業經濟協會的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提高廣大農民發展生產、建設農村社區的本領;二是着眼於農民羣眾社會化服務的需要,加強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建設。建立為民服務代理制,將羣眾跑腿變成幹部服務,方便羣眾的生產生活。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完善農村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失地農民保障、五保老人生活保障以及教育救助、殘疾人救助、災害救助、老人救助、困難羣眾住房救助等體系;三是着眼於農民羣眾文化生活的需要,大力加強農村社區文化和平安建設。深入推進文明家庭、文明社區創建等活動,加強農民羣眾道德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大力加強社區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民羣眾的文化生活。實現“村村有圖書室,鎮鎮有文化中心站”。開展“捐贈圖書下鄉、共建農村書屋”活動,為培育新型農民提供智力支持。大力推進農村社區平安建設。廣泛開展平安村莊創建活動,實現村村有警務室的目標;四是着眼於農民羣眾改善居住環境的需要,加強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圍繞人居環境整潔景觀生態的要求,快速推進以路通、水通、電通、信息通,改水、改廁、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和綠化的“四通四改一化”為重點的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五是着眼於農民羣眾的民主訴求,大力加強農村社區民主政治建設。充分發揮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建以農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功能健全、運轉有序的農村社區組織體系。提高農村社區“兩委”交叉任職比例和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人兼”比例,社區內具備條件的新型經濟組織、各類民間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都要建立黨組織,以開展“三級聯創”為載體,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同時,加大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力度,建立農村經濟合同和資產管理制度,不斷擴大基層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