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推進文化名城建設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建設,通過文化建設宣傳、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設列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大省建設作為富民強省的一項戰略任務,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應充分發揮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比較優勢,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繼承中求發展,在創新中求突破,努力加快文化名城建設步伐。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推進文化名城建設

把提升文化軟實力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我們黨歷來重視文化建設,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使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這也使文化建設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承擔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文化與政治結合,政治就會更加開明;文化與經濟結合,經濟就會更具活力;文化與城市結合,城市就會更具魅力;文化與社會結合,社會就會更加和諧。不難看到,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文化的有力支撐。保定文化源遠流長,匯聚涵養,沉實厚重,歷史文化、革命文化、現代文化資源豐富,享有“戲曲之鄉”、“學生城”、“冠軍的搖籃”等許多美譽。現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項。多種文化在此交融沉澱,形成了獨特的保定文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文化制勝”的今天,保定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還沒有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在深入研究、廣泛宣傳、轉化利用、創新發展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看過去,保定影響很大、光環很大;看現在,危機很大、壓力很大;看未來,希望很大、責任很大。鑑於此,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明確,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名城,是政治責任、歷史責任,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儘管經濟發展的壓力很大,維護穩定的壓力也很大,但絕不能等經濟發展之後再抓文化;抓文化產業本身就是抓經濟發展、抓社會進步。當前,保定正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的中心任務,立足當前,謀劃長遠,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文化繁榮,加速文化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更好地推動城市現代化進程和社會全面進步。

以科學務實的態度推進文化名城建設

建設文化名城是一個在積累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漸進過程。這裏面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統籌兼顧的工作方法,防止和警惕急功近利的思想,充分考慮市情,以科學務實的態度紮實推進。從目前來看,如何弘揚保定主流人文精神,如何打造保定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如何在保定培育一批大師級文化人才,如何打破機制體制對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等問題,篇篇都是大文章,需要鍥而不捨地長期抓下去。但在謀劃長遠的同時,關鍵要立足當前,儘可能辦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從一件件具體事抓起。今年以來,保定從強化項目入手,謀劃和實施了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文化品牌、文化精品創作、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利用等幾個方面的20個文化建設項目,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再創文化發展新優勢,提升綜合競爭力。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建設“保定歷史文化名人苑”、“關漢卿大劇院”、“文化體育中心”等一批標誌性文化設施,提高保定文化的吸引力和承載力。採取市場運作、企業認建的方法,計劃投資近4000萬元的保定歷史文化名人苑已完成選址、前期規劃設計等工作,並初步遴選出近40位入苑名人。

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重點是通過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在媒體開設文化專欄等形式,打造一批展示保定形象的靚麗名片。保定是河北梆子的發源地,我們計劃每年舉辦一屆河北梆子藝術節,邀請市內外名家表演、研討,使其成為保定的文藝名片、河北的文化品牌。目前已成功舉辦中國·保定空竹藝術節、中國·保定XX年首屆籃球文化節等,既展示了保定形象,又掀起全民健身熱潮。國家動漫產業發展(保定)基地正式掛牌,佔地466畝、投資10億元的河北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奠基,標誌着一個動漫產業羣體即將在保定迅速崛起。

同時,進一步整合演藝資源,深化院團體制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打造符合旅遊文化市場需要的新的演藝團體,走“以景區景觀為依託、與旅遊相結合”的演出發展之路。前不久保定市藝術團與野三坡景區聯合組建了“保定古城飛歌藝術團”,努力在文化精品創作方面,打造一台旅遊文化精品戲,彰顯保定濃厚的歷史和文化。像雲南打造《麗水金沙》、西安大唐芙蓉園打造《夢迴大唐》那樣,形成有影響力、競爭力的靚麗文藝名片。

在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利用方面,已着手實施保護、修繕淮軍公所、光園等知名文物古蹟的工作;直隸總督署西路的恢復已經動工,爭取儘早使其原貌再現;古蓮池“十二景”中的蕊幢精舍、鶴柴、繹堂“三景”正在原址復建。考慮到蓮池書院曾與嶽麓書院齊名,準備仿照嶽麓書院的模式,在旅遊開發、文化產業開發、出版等方面進行研究探索。目前蓮池書院研究會、蓮池書院出版社正在緊張籌劃之中。

總之,文化名城建設要從小事做起,能幹什麼就幹什麼,對一些古建築,當下沒條件恢復,就要先把它保護起來。在保定工作和生活,有責任、有義務把文化名城保護好、建設好,對得起歷史,對得起前人和後人。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文化名城建設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説是人的建設,關鍵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發展先進文化,需要不斷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全面發揮人的創造才能,激發人的進取精神,最大限度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真正使人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量。建設文化名城就要體現這一要求,在全面提高市民素質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文化人才建設。不僅要建“大樓”,更要育“大師”。一個地方的文化發展,必須有大師級人物來引領。有了大師才會有大作,有了名家才會有名品,有了名品才會有名城。從保定的實際情況看,建設高素質的文化人才隊伍必須堅持以培養為主的方針,在想盡一切辦法把現有人才培養好、使用好的同時,爭取引進更多人才。對那些在全省有位置、有名氣的人才,採取措施把他們推向全國;對那些在保定有位置、有名氣的人才,採取措施把他們推向全省;對那些具備一定潛力的人才,採取措施促使其早日成才。近年來,保定已有多人獲得國家、省級“小梅花”獎,體現了戲曲藝術教育的高水平。從今年開始,保定市陸續選拔一批基礎紮實、有發展潛力的青年人才,送到藝術院校或研究機構進行重點培養,使他們儘快成長為各個文化門類的領頭人。同時,選派一批有培養前途的文化藝術人才,到基層掛職鍛鍊。

堅持以創新機制保障文化名城建設

推進文化名城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一套科學規範的機制非常必要。一是創新領導機制。成立由相關成員單位參加的、高規格的市文化名城建設指導委員會,改過去的分散管理、各自為戰為統一部署、協調聯動。對文化名城建設項目進行分解,確定一名市級領導牽頭負責,為各項工作紮實推進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二是創新投入和激勵機制。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和文化獎勵基金,制定文化建設突出貢獻人才獎勵制度,加大對文化發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創新管理機制。把政府職能由主要辦文化轉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促使各文化單位“調頭轉向”,變面向政府、面向獎台為面向羣眾、面向市場。四是創新投融資機制。確定公益性文化事業項目由政府主導,經營性文化產業由市場主導,逐步建立多元投融資機制,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等社會資本及外資進入法律允許的文化領域,充分調動各方面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建設,通過文化建設宣傳、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設列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大省建設作為富民強省的一項戰略任務,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保定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應充分發揮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比較優勢,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繼承中求發展,在創新中求突破,努力加快文化名城建設步伐。

把提升文化軟實力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我們黨歷來重視文化建設,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使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這也使文化建設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承擔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文化與政治結合,政治就會更加開明;文化與經濟結合,經濟就會更具活力;文化與城市結合,城市就會更具魅力;文化與社會結合,社會就會更加和諧。不難看到,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文化的有力支撐。保定文化源遠流長,匯聚涵養,沉實厚重,歷史文化、革命文化、現代文化資源豐富,享有“戲曲之鄉”、“學生城”、“冠軍的搖籃”等許多美譽。現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項。多種文化在此交融沉澱,形成了獨特的保定文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文化制勝”的今天,保定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還沒有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在深入研究、廣泛宣傳、轉化利用、創新發展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看過去,保定影響很大、光環很大;看現在,危機很大、壓力很大;看未來,希望很大、責任很大。鑑於此,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明確,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名城,是政治責任、歷史責任,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儘管經濟發展的壓力很大,維護穩定的壓力也很大,但絕不能等經濟發展之後再抓文化;抓文化產業本身就是抓經濟發展、抓社會進步。當前,保定正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的中心任務,立足當前,謀劃長遠,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文化繁榮,加速文化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更好地推動城市現代化進程和社會全面進步。

以科學務實的態度推進文化名城建設

建設文化名城是一個在積累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漸進過程。這裏面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統籌兼顧的工作方法,防止和警惕急功近利的思想,充分考慮市情,以科學務實的態度紮實推進。從目前來看,如何弘揚保定主流人文精神,如何打造保定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如何在保定培育一批大師級文化人才,如何打破機制體制對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等問題,篇篇都是大文章,需要鍥而不捨地長期抓下去。但在謀劃長遠的同時,關鍵要立足當前,儘可能辦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從一件件具體事抓起。今年以來,保定從強化項目入手,謀劃和實施了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文化品牌、文化精品創作、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利用等幾個方面的20個文化建設項目,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再創文化發展新優勢,提升綜合競爭力。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建設“保定歷史文化名人苑”、“關漢卿大劇院”、“文化體育中心”等一批標誌性文化設施,提高保定文化的吸引力和承載力。採取市場運作、企業認建的方法,計劃投資近4000萬元的保定歷史文化名人苑已完成選址、前期規劃設計等工作,並初步遴選出近40位入苑名人。

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重點是通過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在媒體開設文化專欄等形式,打造一批展示保定形象的靚麗名片。保定是河北梆子的發源地,我們計劃每年舉辦一屆河北梆子藝術節,邀請市內外名家表演、研討,使其成為保定的文藝名片、河北的文化品牌。目前已成功舉辦中國·保定空竹藝術節、中國·保定XX年首屆籃球文化節等,既展示了保定形象,又掀起全民健身熱潮。國家動漫產業發展(保定)基地正式掛牌,佔地466畝、投資10億元的河北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奠基,標誌着一個動漫產業羣體即將在保定迅速崛起。

同時,進一步整合演藝資源,深化院團體制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打造符合旅遊文化市場需要的新的演藝團體,走“以景區景觀為依託、與旅遊相結合”的演出發展之路。前不久保定市藝術團與野三坡景區聯合組建了“保定古城飛歌藝術團”,努力在文化精品創作方面,打造一台旅遊文化精品戲,彰顯保定濃厚的歷史和文化。像雲南打造《麗水金沙》、西安大唐芙蓉園打造《夢迴大唐》那樣,形成有影響力、競爭力的靚麗文藝名片。

在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利用方面,已着手實施保護、修繕淮軍公所、光園等知名文物古蹟的工作;直隸總督署西路的恢復已經動工,爭取儘早使其原貌再現;古蓮池“十二景”中的蕊幢精舍、鶴柴、繹堂“三景”正在原址復建。考慮到蓮池書院曾與嶽麓書院齊名,準備仿照嶽麓書院的模式,在旅遊開發、文化產業開發、出版等方面進行研究探索。目前蓮池書院研究會、蓮池書院出版社正在緊張籌劃之中。

總之,文化名城建設要從小事做起,能幹什麼就幹什麼,對一些古建築,當下沒條件恢復,就要先把它保護起來。在保定工作和生活,有責任、有義務把文化名城保護好、建設好,對得起歷史,對得起前人和後人。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文化名城建設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説是人的建設,關鍵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發展先進文化,需要不斷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全面發揮人的創造才能,激發人的進取精神,最大限度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真正使人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量。建設文化名城就要體現這一要求,在全面提高市民素質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文化人才建設。不僅要建“大樓”,更要育“大師”。一個地方的文化發展,必須有大師級人物來引領。有了大師才會有大作,有了名家才會有名品,有了名品才會有名城。從保定的實際情況看,建設高素質的文化人才隊伍必須堅持以培養為主的方針,在想盡一切辦法把現有人才培養好、使用好的同時,爭取引進更多人才。對那些在全省有位置、有名氣的人才,採取措施把他們推向全國;對那些在保定有位置、有名氣的人才,採取措施把他們推向全省;對那些具備一定潛力的人才,採取措施促使其早日成才。近年來,保定已有多人獲得國家、省級“小梅花”獎,體現了戲曲藝術教育的高水平。從今年開始,保定市陸續選拔一批基礎紮實、有發展潛力的青年人才,送到藝術院校或研究機構進行重點培養,使他們儘快成長為各個文化門類的領頭人。同時,選派一批有培養前途的文化藝術人才,到基層掛職鍛鍊。

堅持以創新機制保障文化名城建設

推進文化名城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一套科學規範的機制非常必要。一是創新領導機制。成立由相關成員單位參加的、高規格的市文化名城建設指導委員會,改過去的分散管理、各自為戰為統一部署、協調聯動。對文化名城建設項目進行分解,確定一名市級領導牽頭負責,為各項工作紮實推進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二是創新投入和激勵機制。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和文化獎勵基金,制定文化建設突出貢獻人才獎勵制度,加大對文化發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創新管理機制。把政府職能由主要辦文化轉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促使各文化單位“調頭轉向”,變面向政府、面向獎台為面向羣眾、面向市場。四是創新投融資機制。確定公益性文化事業項目由政府主導,經營性文化產業由市場主導,逐步建立多元投融資機制,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等社會資本及外資進入法律允許的文化領域,充分調動各方面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