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7篇)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這次培訓讓我難忘,不僅使我更系統的把握新課程,讓我彷彿身臨其境,專題學習,互相評論,互相討論,集眾師之見,使我的眼界得以開闊,並且對於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認識,當然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更是不...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7篇)

通過緊張有序的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對這次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時也“被迫”對自己的心態和角色進行了調整——原先想既然是遠程培訓,也不會很緊張,可是從培訓的第一天起,就體會到了——放鬆一下的想法都讓這每天的聽、想、寫等無形的壓力趕的無影無蹤。培訓真的是既太緊張太辛苦!

在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和視頻學習中: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後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可以説,在研修學習的這些日子。每一天對於我來説都有觸動,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也有一些感悟.

經過這一個階段的高中化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説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着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優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着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2.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

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3.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化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化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化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

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化學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化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化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4.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化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大學聯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

從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説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培訓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善於積累、善於觀察和學習;善於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於控制自身的情緒;善於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同時我還懂得了化學的興趣性、啟發性等教學原則的重要性。

這次培訓讓我難忘,不僅使我更系統的把握新課程,讓我彷彿身臨其境,專題學習,互相評論,互相討論,集眾師之見,使我的眼界得以開闊,並且對於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認識,當然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勝於言”的作風,體會到老師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團隊合作的力量。……通過這次培訓,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人的潛力真的是可以不斷挖掘的。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也讓我見到了許多教學上的創意。在教學技能的學習上,我的收穫很大。規範的教學流程,巧妙的課程設置,讓我感覺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腦裏模糊不清的概念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學技能的學習,更讓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種嚴謹的作風。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2

通過12天的視頻錄象的學習,使我真正認識到高中課改勢在必行,通過幾位專家的講解和分析,也使我對以後的化學教學更增長信心,現行的教材的確己經不能適應現在學生的需要,也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甚至使有些學生產生厭學的思想,我們教師也早盼望教材的改革,國家這次下大力氣進行高中課改,就象一聲春雷帶給大地的是震撼與活力,新課改就是一聲春雷,隨着這隆隆雷聲的震響,教育面臨一場自上而下全國範圍的全員參與的課堂教學變革實踐,也為我們教師的教學注入一股新的春風,我們可以在新教材的指引下,再次挖掘個人潛能,發揮個人特質,展示個人魅力空間,真使人歡必鼓舞.

21世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新一輪課改正是從適應時代的需要出發,對化學教材大幅地進行改編,12天的遠程培訓學習,最深的感觸是新教材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都提出了一個新挑戰,要求教師必須以一個全新的觀念去審視新教材,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要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學習,通過實踐和研究,加深了對新教材的認識和理解,現在就學習情況談點認識和體會。

一、教師的觀念從化學教學向化學教育轉化。新教材難度明顯下降,知識面和新科技的介紹有大幅度的增加,課時大幅下降。新大綱所賦予化學教學的任務明確指出:化學教學的第一任務,就是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為此承擔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要從注重具體的化學學科知識點的嚴謹性、深刻性轉變為進行化學教育的大教育。不能只注重化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結構,而要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使學生可以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中的有關問題,瞭解化學制品對人類的貢獻,學會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使化學教學更清醒,充分體現化學教育的功能。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具體的化學知識點,而更是可以與具體化學背景聯繫的實際問題或思考方法。以化學教學為載體,讓學生成為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二、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的不斷更新。課堂形式多樣化,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新穎,達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效果。檢測方法多樣化,除了傳統傳統方法外還可採取課前五分鐘小測驗、分組競賽、小論文、化學實驗競賽、化學通訊等增長知識面,同時又自覺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使之學得愉快,學得輕鬆。化學實驗功能的多樣性,實驗可在激起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應當充分發揮其優勢。學習內容的豐富性,教學中不但要完成基本化學知識的教學,還要儘量使化學知識存在於生活的背景中,使之成為為人類服務的手段和方法,為此要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引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三、完善教學手段,時代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賦予化學課堂教學更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教學的直觀性,如 模擬微觀世界中分子、原子、電子的運動已成為可能,從而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也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像講述有關環境污染、人工降雨等與生產生活聯繫的內容,放映一些相應的影視資料,帶領學生拍攝一些相關內容,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重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隨着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日益完善,應用於課堂教學已成為可能,同時也是當今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

總之,新形勢下的化學教學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思路,使教師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行動上趕上時代教育新發展的步伐,這就要求我們中學化學教師轉變觀念,拓寬思路,改變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學新課程改革中,使化學課堂成為學生喜聞樂見、增長知識才能的所在。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一、 正確樹立高中化學課程理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有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的學習方式,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啟迪,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建立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充分發掘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方式。使學生在進行接受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導 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學習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力求培養出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有創造能力的時代性人才.

二、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避免隨意擴展內容

教師頭腦中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整合核心知識,提高教學時效:清楚學生在國中階段的學習的內容和程度,知道學習在必修模塊中要掌握的程度,瞭解在選修模塊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延伸。

2、分析欄目功能,合理運用教材中各種欄目

教材中欄目的設置,藴含着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瞭解、借鑑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有助於教師駕馭教學過程。

3、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

多樣化活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絡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十天的培訓,即將過去,有那麼多的經驗供我們借鑑,有那麼多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連同這次新課程改革培訓本身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我們不僅還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新換代。讓我們每位一線的化學教師都在化學新課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

儘管改革之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是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新讓我們大膽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堅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強了改革的信心,無論困難多大,我們都將堅持不懈,為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廣作出應有的貢獻。知識日新月異,歷史已經進入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事業成就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階段性的學習和培訓即將結束,但新的更繁重的任務等待着我們,讓我們以嶄新的姿態和全新的教學理念投入新一輪課改中,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的人民教師。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新的一輪以課程和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中化學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課程標準作為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階段教育之後的結果所作的具體描述,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它具有法定的性質,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依據。我們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標準推進教學改革。今年暑假與開學前期,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澄邁縣20xx年化學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學習後,我覺得新課程標準更加具體化,明確化,方法化,也更符號學生的實際。

從價值取向上看,改版後的課程標準,其價值取向上出現了些許的變化。

(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部分精英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個學生都提高科學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

(二)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各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發展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加強評價改革指導。新課標從過去單一的期會考,期末考分數的高低評價學生,轉變為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

學習後,我們今後教學應該怎麼做?

(一)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

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和接受美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一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構建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便是這個道理。化學教學不應該過多求同,儘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能力,感受體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一條,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這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課程標準提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閲讀教學中文本的內容意義上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在科學探究教學中學會觀察、試驗、分類、比較等基本方法。

(三)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科學素養上

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化學課程越來越多地關注社會生產、生活實際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化學教學評價正經歷從知識取向、能力取向、實際應用取向向科學素養的多元取向的轉變。

總之, 我認為首先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也體現出了教學內容、知識傳授、技能訓練、智力開發和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力爭與時代進步。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中化學新課程已走進學校、走入課堂。新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新教材強調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教材讓學生主動地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繫、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取科學實驗的方法。即國中化學新教材已注重從書本走向生活;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從注重知識走向注重活動。

一、從書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謂學習,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離開了生活,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觀念是:學習就是讀書,提高能力就是會解難題,對教師來説,“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內容講給學生聽;對學生來説,讀書就是讀課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學會解難題。可以看出,傳統的教育把學生固定在“書本世界”裏,把教育與人的“生活世界”分離開來,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義失落中艱難前進,不能為學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義和生活價值。

國中化學新教材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科學過程的感受,不過分強調書本知識的邏輯關係。新教材改變了學科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加強了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

新教材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課題,生活是課題資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編入了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實際聯繫密切的內容。如空氣和水、燃燒和滅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屬材料和金屬資源保護,化學與生活等。在具體內容中編入瞭如何防止空氣和水體污染、如何滅火、如何防護鋼鐵鏽蝕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使學生通過化學學習,能夠初步解決一些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實際問題,能從切身感受中體驗化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化學學習價值觀。

新教材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有位教育家曾經説過: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用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新教材編入了怎樣正確使用煤氣爐具,用鐵鍋燒菜更好等生活中經常碰到卻並不太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學好化學,就一定要關注生活。

當然,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並不是完全對立的,相反,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新教材要求教師“依據書本”,但不“依賴書本”。要從生產、生活實際中尋求教學素材,形成由單一的書本學習延伸到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

二、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

傳統的教學活動,認為只要教師教得好,學生自然會學得好。因而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教”的自由,而沒有學生“學”的自由,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從教師主觀願望出發,“我講你聽、我寫你記、我問你答”,“我要你怎麼學,你就得怎麼學”,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着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這顯然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

國中化學新教材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傾向,按照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建立起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教材模式,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教本”變成“學本”,變簡單傳播為互動的教學,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探究、物質的製取和性質探究、元素質量計算的探究等等。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使從教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轉變到教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從教師帶着問題提問學生轉變到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有人説,教師的教學好比“修橋”,目的是為了“過河”,離開了“過河”這一目的,“修橋”也就失去了意義,至於如何“過河”,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師不必把學生都一一背過河去。常言説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

當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也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師是教學計劃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另一方面,教師又是教學實踐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不能認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多了,探究活動多了,教師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而放棄了教師的責任性和指導性。恰恰相反,從學生髮展出發的教學設計與組織的難度更大了,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的組織更費力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需要教師更多的培養、誘導和訓練。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得越快,二者是互動的關係,也是因果的關係。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6

高中新課程在我省實施近一年,其間給高中教師帶來了新的理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對於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説,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順應新課程理念下,經過新課程的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1.教育價值的界定

1.1 價值的含義。作為哲學術語的價值,在時空領域裏,它表示物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供求關係,或人賦予物有用性的社會存在。人類生活在今天的社會裏不僅是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價值。教育是達到人生最高目標,實現人生最高價值的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教育問題受哲學價值論的支配與價值問題密切相關。

1.2 化學教育價值。(1)化學教育中的內藴價值,它討論社會對化學教育的需要或藍圖規劃問題,化學教育應該在學生身上實現哪些價值,即化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教什麼"。(2)化學教育的功能價值,它討論怎樣的教學活動才具有教育上的價值,即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獲得化學教育中的內藴價值。從化學教育的整體過程看,化學教育實踐有活動目標和活動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和價值目標實現的基本策略這兩個價值子系統。

2.高中化學新教材特點

2.1 許多學習小"模塊"。如:學與問、資料卡片、思考與交流、科學史話、科學視野、實踐活動、科學探究等。這些學習小"模塊"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學習理念,內容新穎活潑。有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探討、科技前沿、社會熱點、生活生產實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史、科學實驗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富有"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學習模式,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創設了新穎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突出了基礎性和探究性學習,有利於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展創新思維;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十分有利。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中有一個"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問題是"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員之一,對這一問題有什麼看法?請查閲資料並做準備,然後選擇角色,進行活動。可能扮演的角色:(1)開採鋁礦的工人;(2)生產鋁質飲料罐的工人;(3)飲料公司的老闆;(4)售貨員;(5)消費者;(6)環保局的官員;(7)回收公司的人員。學生對這樣的實踐活動積極性很高,它不但關注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而且還關注了學生終身發展的願望和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規劃人生的意識及能力,重視與人交流與合作,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意義。

2.2 大量的彩色插圖。這些插圖印刷精美、形象、直觀,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並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和美的享受。如課本中的甲烷、乙烷、苯、溴乙烷、乙醇等分子比例模型圖。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這些有機物的空間架構;一些實驗現象插圖,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演示實驗中現象不明顯的問題,同時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實驗現象;通過飛機、自行車、硅太陽能電池、計算機芯片等許多實物圖片,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瞭解合金、晶體硅等物質的廣泛應用情況。

2.3 從實驗中學習化學。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選修6是實驗化學,不論必修還是選修課中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通過實驗學化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新的化學知識,為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只有親自動手實驗,才能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技能,真實地體驗實驗探究的艱辛,真正感受發現的樂趣和科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 時代性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內容更具備"淺、寬、新"的特點。

2.4.1 跟蹤新科技、新發展。 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奧祕、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發展。舊教材中也曾經介紹了一些科學家的某些發明和發現,大部分是經典原理知識,有些是同學們早已聽説或已有所瞭解的。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現代內容。通過對新科技、新發展的學習和了解,同學們不僅學到了有關化學知識,而且學習了科學家們從身邊小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思維習慣,培養了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品質。

2.4.2 關注環保問題。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不斷產生一些新的影響環境的有害物質。我們可以通過化學知識找到破壞環境的因素,從而研究出減少破壞環境的方案,甚至杜絕污染源或變廢為寶的策略。保護環境已成為人類共同的呼聲。

2.5 體現學科融合性。

2.5.1 與理科間的融合 。 隨着考試製度的改革,新教材更加註意與生物和物理之間的交交匯和滲透。在講述氧化-還原反應時補充了食物在人體中被消化及釀酒的實例;在NaHCO3的性質後,補充了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講元素週期表時插有"元素在人體組織、體液中富集情況示意圖",還有碘的化合物對人體的作用,有毒物質的中毒原理等體現了與生物學的緊密聯繫。在講鈉的用途時講鉀鈉合金用於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在講述摩爾時提到千米、克、秒等物理單位,及氣體摩爾體積中相聯繫的氣體狀態方程,原子結構中的原子、電子、α、β、γ三種射線等的發現,硅在電子工業中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光導纖維等,以及研究某物質性質時討論的狀態、熔沸點、導電性等方面,無不體現了化學與物理學的緊密聯繫。

2.5.2 與文科間的融合。 新教材中增添了許多閲讀材料,為了幫助理解相關化學知識離不開語文知識的指導作用;化學用語部分離不開外語知識的幫助;閲讀材中的歷史知識使學生輕鬆瞭解化學的發展史;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日報及地質變遷、天體成分分析、彩頁中的"南極上空臭氧層的變化"也體現了化學與地理知識密不可分。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文科方面的閲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科學文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興趣、愛好、個人情趣和精神生活。強調學生關心世界,關注社會,樹立責任感,真正實施科學知識的普及,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對這些教材的學習,不僅能夠獲得相對系統完整的化學科學知識,同時也為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鞏固,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事實和堅實的理論基礎。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7

通過12天的視頻錄象的學習,使我真正認識到高中課改勢在必行,通過幾位專家的講解和分析,也使我對以後的化學教學更增長信心,現行的教材的確己經不能適應現在學生的需要,也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甚至使有些學生產生厭學的思想,我們教師也早盼望教材的改革,國家這次下大力氣進行高中課改,就象一聲春雷帶給大地的是震撼與活力,新課改就是一聲春雷,隨着這隆隆雷聲的震響,教育面臨一場自上而下全國範圍的全員參與的課堂教學變革實踐,也為我們教師的教學注入一股新的春風,我們可以在新教材的指引下,再次挖掘個人潛能,發揮個人特質,展示個人魅力空間,真使人歡必鼓舞.

21世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新一輪課改正是從適應時代的需要出發,對化學教材大幅地進行改編,12天的遠程培訓學習,最深的感觸是新教材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都提出了一個新挑戰,要求教師必須以一個全新的觀念去審視新教材,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要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學習,通過實踐和研究,加深了對新教材的認識和理解,現在就學習情況談點認識和體會。

一、教師的觀念從化學教學向化學教育轉化。新教材難度明顯下降,知識面和新科技的介紹有大幅度的增加,課時大幅下降。新大綱所賦予化學教學的任務明確指出:化學教學的第一任務,就是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為此承擔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要從注重具體的化學學科知識點的嚴謹性、深刻性轉變為進行化學教育的大教育。不能只注重化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結構,而要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使學生可以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中的有關問題,瞭解化學制品對人類的貢獻,學會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使化學教學更清醒,充分體現化學教育的功能。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具體的化學知識點,而更是可以與具體化學背景聯繫的實際問題或思考方法。以化學教學為載體,讓學生成為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二、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的不斷更新。課堂形式多樣化,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新穎,達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效果。檢測方法多樣化,除了傳統傳統方法外還可採取課前五分鐘小測驗、分組競賽、小論文、化學實驗競賽、化學通訊等增長知識面,同時又自覺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使之學得愉快,學得輕鬆。化學實驗功能的多樣性,實驗可在激起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應當充分發揮其優勢。學習內容的豐富性,教學中不但要完成基本化學知識的教學,還要儘量使化學知識存在於生活的背景中,使之成為為人類服務的手段和方法,為此要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引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三、完善教學手段,時代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賦予化學課堂教學更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教學的直觀性,如 模擬微觀世界中分子、原子、電子的運動已成為可能,從而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也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像講述有關環境污染、人工降雨等與生產生活聯繫的內容,放映一些相應的影視資料,帶領學生拍攝一些相關內容,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重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隨着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日益完善,應用於課堂教學已成為可能,同時也是當今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

總之,新形勢下的化學教學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思路,使教師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行動上趕上時代教育新發展的步伐,這就要求我們中學化學教師轉變觀念,拓寬思路,改變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學新課程改革中,使化學課堂成為學生喜聞樂見、增長知識才能的所在。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8

化學學科將成為21世紀的“中心學科”,是許多重要學科(如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的基礎,也是現代技術進步的重要支撐學科。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化學,現代公民與化學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化學新課程以一種全新的教學目標來指導化學教學,以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來指引每一位教師,在今後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必須學會用新的思想去解決遇到的問題,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完成從教會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轉變。20xx年09月02日拿到了新教材,進行比較,得出以下看法。

一、新舊教材的對比

1、新舊教材的不同之處

傳統教材:(1)過分強調化學學科的學術性、嚴密性、系統性和獨立性;

(2)知識內容相對陳舊,不能及時反映科學技術的最新內容,某些方面遠離現實生活實際、遠離社會生產實踐以及遠離學生個人實際;

(3)重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忽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忽視發展學生的個性,忽視對學生進行交往、合作、主動參與、探究等自主學習方式和習慣的養成,導致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的欠缺;

(4)對實驗的要求是死板的,要求學生只掌握某些死記硬背的實驗,對實驗的設計、觀察、實驗過程的探究要求不到位;

(5)要求對知識的掌握一步到位,忽視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年齡特徵,沒有一個從淺到深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新教材:(1)尊重學生髮展的需要,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多樣化需要,更好地實現課程的選擇性,設置具有不同特點的選修課程模塊,為學生提供適合於自己發展的化學課程;

(2)精選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密切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聯繫實際和現代社會以及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使學生切身感受現代化學和科技的魅力;

(3)突出化學學科特徵,以實驗為基礎,強調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化學實驗設計的內容,介紹了現代化學實驗技術,綠色化學的基本思想,並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4)重視探究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積極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內容標準的“活動與探究建議”欄目中設置了大量的探究課題,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交流討論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結合有關的線索做出假設和猜想,自主設計實驗和其他實踐活動方案,藉助模型、圖表、反應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學變化過程,使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

(5)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廣度大大超過,難點相對分散而知識點相對集中,特別強調知識的學習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從必修到選修實際上是一個從知識儲備到知識深化、從能力培養到能力生成的過程。

2、新教材對教師教學的要求

(1)從精英教學轉向到大眾教學:舊教材的教學目的是選拔性的,繁、難、偏、深、決定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灌輸為主,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目標高,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過早表現厭學情緒,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新教材的課標是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的,為每一個學生的可能發展提供和創造機會,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權利,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完成從精英教學到大眾教學的轉化;

經過這次培訓,我收穫很多,感觸很多,教材在改變,課程標準在變,教學理念也在變 ,教師的角色也在變,我有信心教好學生。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9

國中化學課程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學生能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瞭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學生在面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決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對話”的新型師生關係。

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是《化學課標》提倡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注重知識的生活性和實踐性。化學課題生活化,問題引入)情景化是化學新課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設置一些問題情景,要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化學活動,經歷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進行科學探究與合作學習時,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有秩序地發表意見,要控制音量,不影響他人的討論。分小組活動,人員的組合要採取輪換制,使每個人接觸面廣泛。

《化學課標》中指出:“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可採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表現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識目標外,還要對學生的化學思考方法,學生在參與化學學習活動時所表現的好奇心、求知慾、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習慣評價。

化學素質是公民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深刻領會《化學課標》中的教學基本理念,改革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作者董崇麗,寧晉縣東汪三村人。化學教師。曾榮獲邢台市探究性實驗課三等獎、寧晉縣“巾幗建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20xx年8月,我有幸參加了XX國小新課程國小常識骨幹教師培訓。在培訓學習中,我聆聽了縣教研室鍾老師的報告,認真學習了教研員朱老師、袁老師和王老師的報告,仔細觀摩了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開闊了眼界,結交了一羣優秀的同行朋友,共同探討了網絡教研、品德與生活(社會)和科學的教學,這是我備感興奮,對於我的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示意義。愉悦的學習讓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讓我對我們的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現將我的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深深體會到專家、領導、老師的熱情,感受到學員集體大家庭的親切。在這裏,四處瀰漫着一股濃濃的友情。為我們進行講座的專家鍾老師兢兢業業、嚴謹治學的敬業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熱情開明、平易近人的態度使人倍感温暖。同時,這些教研員老師自身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藴,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理解透徹,並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引領我縣的教育教學,促進了我縣常識課教學的發展。今後我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

本次學習聆聽了教研員朱老師、袁老師和王老師的報告的講座,他們講得十分精彩,且通俗易懂,我想這和他們高深的文化修養是分不開的,讓我受益匪淺。懂得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各種知識及素養,為今後的常識教學指明瞭方向。教研員老師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他們的講座折射出一種責任:國家昌盛,繫於教育;教育昌盛,繫於我身。在這裏,我的心靈得以淨化,人格得以昇華。

通過學習,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認識到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係是基礎,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搞好小組文化合作探究,讓每一位學生都在教學情境中開展活動,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我常想參加這樣的培訓學習,是領導和老師們對自己前階段工作的一個肯定和認定,大家對我寄予了厚望。每當想到這些就有些汗顏,因為自己的教學研究確實有限。於是我一定要加強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抓緊一切有利時機來完善和提升自己,加強專業文化學習,做一專多能的教師。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否積極有效地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關係到品德與生活(社會)和科學課程性質、目標的實現,制約着課程實施的質量。有效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創造性的重要標誌和促進教師自身成長的重要途徑。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互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新的課程標準力求使學習過程成為完整生命投入的過程,成為完整心理結構參與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不僅要經受認知的挑戰,從中獲得理智上的滿足,同樣在情感、心靈的充盈中獲得精神的體驗。學習的結果不僅是知識的獲得,認知水平的提高,就兩門課程的性質而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行為規範的養成,使他們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關照下做事。

8月2日至4日,短短的培訓學習活動不知不覺就結束了,而我用“受益匪淺”難以言盡培訓學習的體會,以“感受頗深”無法描述內心的充實。我想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應潛心學習原汁原味的課程理論,結合自身實踐紮紮實實地探索,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在短短的培訓時間裏,來自各位專家教研員老師的諄諄教誨,來自同行們的傾情相助匯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匯成了一聲聲催人奮進的號角,支持、激勵着我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來的工作、學習之路,將是永無止境的,而我卻願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追求中去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這學期我參加了對新教師的新課程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新課改有了一定的認識。新課程改革對於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這次培訓我有了一下幾點認識。首先,新課程理念標準認為,課程不是教材,教學也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或是“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這種教學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的、尊重學生個性的、參與教學環境中的教學。要想有效的實施英語課堂課程資源的開發,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 明確目標  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説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 改變英語教學方法  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現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處於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

合作學習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沒有獨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於形式,質量不高。有準備的討論交流,才可能是高質量的交流。

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於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後,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雖然我們的教學條件有限,但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運用實物、自制教具來使課堂形象生動。

3、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

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整齊劃一,束縛了學生創新潛能的發揮。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僅表現在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異,還表現在獨特的精神世界和興趣特長,這種獨特性是人的個性完善的內在資源。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讓課堂成為學生髮揮個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

4、創造性運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從獨立學習轉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怎樣能使學生動起來:

(1)激發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鑽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我們在備課時,不僅僅侷限於我們老師自己備,同時也可要求學生參與。如我們在準備教具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儘可能做到自己手裏有什麼,學生手中有什麼。比如在教26個字母時,可以讓學生在上課之前自己製作一些字母卡片;在教 0--10的數字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些電話號碼、門牌號、郵編等卡片。

(2)引導學生在導入新課階段動起來。是否成功地導入新課直接關係到這堂課的順利進行。我通常都是都是通過值日報告來導入,一方面鍛鍊學生的口語,一方面訓練其他學生的聽力。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如果教師能增加一些新花樣,變換一下方式的話,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競賽、講故事、做遊戲等等。

(3)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動起來。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在操練中我們不但要學生動口,而且還應讓學生動腦、動手、動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當作舞台讓學生去表演。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的情景下輕鬆、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英語作為一門與漢語完全不同的語言學科,它有它自己的詞彙、語音和語法規則。只有對這些知識掌握牢固,並達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練程度,才能比較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口頭或筆頭交流。英語有大量的詞彙、複雜的語言規則和時態變化,如果我們沒有弄懂這些東西,要想説一口流利的英語,寫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新課程改革強調能力,但更應注重基礎。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國中英語教育,可謂是英語學習基礎的基礎。雖然現在從國小三年級開設英語課,但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國小英語課在許多學校可能根本是形同虛設,名不符實;所以説國中英語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區英語教育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應是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培養一些基本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不應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這個階段,過分的強調學生聽説能力,則違背了英語外語學習的規律,只能是欲速則不達。那種完全以聽説能力代替所謂的語言能力的説法我覺得是不太合理的。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紮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

現在很時髦的提法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對於有些連英語的皮毛都尚未鬧懂且情緒極易波動的國中學生來説,他們很少有人知道教學的重難點,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所以我個人覺得課堂的主動權還是應該屬於老師的,老師來安排和調節課堂教學活動,監控教學過程。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按照省教育廳關於加強中國小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的有關規定,根據《煙台市教育局關於印發20xx年全市教師教育工作意見》(煙教〔20xx〕13號)要求,我們萊陽市共21位校長參加了煙台市第二十九期國中校長任職資格培訓,並順利結業。現將有關培訓學習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學習態度:我們21位學員每天都是嚴格按照培訓班規定的作息時間,按時參加培訓學習,課後自己認真對照老師講解內容,聯繫自己工作實踐進行思考分析,找準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培訓六天來沒有遲到早退,從不請假。老師講課的時候認真聽講,專心作好學習筆記。二、學習感受:通過參加培訓學習,在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工作方面受益匪淺。特別是作為學校黨支部書記,作為學校校長,如何加強學校管理新理念,如何加強學校常規管理與制度建設,如何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如何引導新課程與學校內涵發展、校本研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有了極大的提高。

聽了幾位中學的名校長報告後,對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目前我市教育的發展方向認識更深刻了。聽了幾位教授專家對新課程與學校內涵發展、校本研修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報告後,更加深了對我市學校發展規劃的前景充滿了新的希望,對我們學校的當前工作更明確了發展動力。聽了學校安全管理的報告後,我們對學校安全與穩定工作的認識更科學了,能夠全面思考學校突發事件的管理與預案設置。聽郭秀雲、王賢民兩位校長如何當好校長的專題報告,使我們更能夠理性地分析過去的校長工作的問題,給我們作校長工作提出了理論思考的方向。聽了魯東大學蘇春景院長的學校管理新理念專題後,對學校創新教育不是那麼陌生與神祕了,只要按照教育教學自身規律進行工作,將當前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進行認真研究,科學地聯繫學校實際情況,培養出更多合格人才就是創新。 我們將按照這次培訓學習的模式,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

三、努力方向:1、堅持終身學習:社會的發展寄託於教育,教育的發展關鍵看學校,學校看校長。校長要善於學習,有獨特的辦學理念,學校才有生機和活力。要當好一名校長,首先必須勤於學習,學習是進步的先導,不學習是落後的象徵。作為一名合格的校長要認真學習黨的大政方針和相關的教育法規,做刻苦學習的典範,才能做到工作有思路、有創新。2、堅持為學校服務:一名好的校長首先必須要有良好的服務意識,當好師生的公僕,站起來能當傘,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貧,忍得住寂寞,鎮守住自己的學校,正確處理好班子間的工作、生活關係。當好主管而不主觀,處事果斷而不武斷,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做到互相支持不拆台,做到思想同心,事業同幹,做到層層分工,層層把關,層層負責。從各方面關心好每一位同志,建立好友誼。

3、狠抓教育質量:校長工作的核心是務必狠抓教育質量,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的立足之本,是師生的榮譽。一所學校質量的高低,是否有競爭力,關鍵看這所學校校長的管理能力。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提高校長的管理水平。

4、樹立意識,創新改革:校長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課程觀、人才觀、價值觀,樹立現代教學觀、學生觀。以科研為先導,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倡導教師改革創新出效益,教師必須不斷認真學習、領會。特別在現有的教育管理體制下,農村教育可以説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做為農村校長必須心繫農村,立足實際,不怕困難,敢於奮鬥,以“質量立校”,以“科研強校”,在自己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汲取名校長的理論指導,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使學校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為學校的發展贏得一片廣闊的發展空間,從而帶動學校整體水平有較大的提高,真正把學校辦成“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學校。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自20xx年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更多。除了各級教師培訓中接觸最新觀念和了解學科前沿,觀摩其他老師研究成果外,學校組織的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也為我們的常規教學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指導着我們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我們也因此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和收穫,希望能夠引起老師們共鳴。

一、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開發自身潛力,發揮自己能力的機遇。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進自己的教學。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求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是學英語的,擔任地理教學,在知識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學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過每週的教研活動以及自已的不斷學習,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覺已經能基本勝任地理教學了。

二、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是一項古老的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深入地瞭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和課外活動,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基本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是學生適應教師的過程。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麼學而不是老師怎麼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雲裏霧裏,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意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係

師生關係的和諧,首先在於教師對學生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於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裏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裏,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輕鬆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四、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歎,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悦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我們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責任感。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我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這樣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有的是課前的,也有課後的。我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後的路還長,我的教學經驗還是很不夠的,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我會繼續探索、繼續努力。著名教師李鎮西曾經説過,教師“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鑑的。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其次,教學要有新方法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説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3、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因為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一線數學老師,就必須對數學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對於學生來説,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在這一輪國小數學遠程培訓中,通過學習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着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着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我是一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很高興參加了這次的課改培訓,為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整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新教師,對我來説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畢竟無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能力的培養,都需要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才能熟練掌握。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有經驗的老師的講解,一線教師的經驗的傳授,使我心裏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説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整體把握中體現着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直在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是“主演加導演”。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羣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説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複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6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係和情感關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係。師生倫理關係是師生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係,真正使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係,從整體上説,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係,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係,重建温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係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係。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7

有幸於4月13號參加了鳳陽縣國小新課程培訓。短短一天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回味無窮。培訓會在縣教研室的組織下,首先觀看了兩節分別由鳳陽實小王慶江老師和江蘇省銅山縣驛城國小的李爭執教的六下《天遊峯的掃路人》,兩位老師不謀而合同課異構。他們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在聽説讀寫,不知不覺中達成了教學目標。最突出的特色是教師本人專業水平高,對教材的把握,對文本的解讀,對學生的點撥,對思維的訓練,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滲透幾乎達到了恰到好處。他們課堂上運籌帷幄,幽默的教學風格,説明教師的功底深厚。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教學,即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課後由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編委,語文特級教師張敬義做了點評,他結合兩位老師的教學就目前課堂存在的問題,詮釋了閲讀教學要“力求簡單,但不能更簡單”。

下午是張敬義老師的專題講座《突出“語文味”,練就語文功——對文本細讀,優化教學的思考》為我們獻上了一場生動、感人的講座。張主任的講座雖然沒能完整地呈現給我們,但僅僅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卻已經讓我們體會到了語文究竟該怎樣教。張主任從課前的備課指導到課中的上課指導,講得都非常詳細,讓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真正學到了原來備課是這樣的。尤其是他在如何進行文本細讀上所支的招更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第一是從宏觀上“三問”,(即寫什麼?怎麼寫?為什麼這樣寫?)使文本解讀走向全面。第二,從微觀上聚焦關鍵詞句,使文本的解讀走向深刻。(談到此處,張老師還特意結合《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一具體課例對大家進行細緻地指導。針對文本內容,可以聚焦以下幾處關鍵點,繼而使文本解讀走向深入。首先,成語背後含故事。對於課後的成語,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先讀出成語的內涵,而後再講述談遷的故事;其次,數字背後知艱辛;而後是丟失《國榷》解心痛;再者,從頭再寫明痴心;最後是作者感言明思想。)第三,是要充分挖掘、尋覓文本的質性特徵。第四,積累遷移,揭示文本的質性規律。可以説,每講一處,張主任都會列舉相關課例,使所講所説均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這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説,既解決了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疑惑,又對今後的語文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我想,這也許正是講座為什麼深受大家歡迎的原因所在吧。

講座雖已暫告一段落,但我們的思考卻仍需繼續。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對新教材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對具體實施有了一定的思考。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真的應該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如何從張主任的講座中汲取教學的方法,如何讓自己的語文課充滿語文味,又如何更好地提高我們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