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2篇)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在我國進行的以發展社區衞生服務和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為重點的初級衞生保健體制改革中,要發展初級衞生保健就必須推行全科醫療,要推行全科醫療就要依靠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是全科醫療的主要執行者,全科醫生的“守門人”作用是開展初級衞生保健工作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在初級衞生保健服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國必須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努力提高初級衞生保健工作。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2篇)

一、全科醫學和全科醫生的定義

1、全科醫學的定義。當前比較適合我國國情的全科醫學的定義是:全科醫學是一門整合臨牀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社會行為科學相關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臨牀二級學科,其範圍涵蓋了不同性別和各種年齡的各種健康問題,其宗旨是強調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範圍的長期負責式照顧。

2、全科醫生的定義。全科醫生又稱家庭醫生,是一種專業化程度很高的職業,是一種在通科醫生的基礎上接受全科醫學專門訓練的高素質的新型醫學人才,是全科醫療的主要執行者,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一體化的基層醫療保健服務,進行生命與健康的全過程、全方位負責式管理。

二、大力培養全科醫生的意義

據世界各地的調查結果統計,所有病人中,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專科醫生診治,而人羣中90%以上的健康問題可以通過訓練有素的全科醫生來解決。由於我國社區的全科醫生數目少、水平低,不能全面有效地開展社區衞生服務,從而造成老百姓大病小病都湧向大醫院,大醫院人滿為患,而社區診所門前冷落。長期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大力培養全科醫生,逐步做到“大病在醫院治療,小病在社區就診”。

三、培養全科醫生的措施

1、在高等醫學院校設立全科醫學專業,大力培養全科醫生。我國目前全科醫生的培養制度主要是“五加三”模式,即5年的本科臨牀醫學教育加3年的全科醫學規範化培訓[7]。在5年的本科臨牀醫學教育中,教學培訓課程設置應包括:

(1)醫德醫風;

(2)人文學科課程,如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人際溝通課程;

(3)臨牀醫學課程,內容上要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滿足社區衞生服務要求;

(4)應用課程:為適應全科醫生基層服務的需要,開設全科醫學概念、全科醫生臨牀策略、衞生事業管理和社會健康保險等方面的課程。

2、在崗醫生通過轉崗培訓“轉型”為全科醫生。近十年來,我國的全科醫生培養主要是通過轉崗培訓來解決的。對從事社區衞生服務的執業醫生,採取脱產、半脱產或業餘學習方式進行全科醫生崗位培訓,一共600學時左右,其中理論教學500學時,實踐教學約100學時,使學員掌握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區常見疾病和解決社區健康問題的能力,向個人、家庭、社區提供融預防、醫療、保健等為一體的基層衞生服務,達到全科醫生的崗位要求。經過考核,合格者獲得全科醫生上崗證。 3、從大醫院分流一部分醫生到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工作,擴大和加強基層的全科醫生隊伍。

4、全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對具有中級及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全科醫生,按衞生部有關規定,通過各種形式,開展以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為內容的繼續醫學教育,使其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5、政府應當改革現有的全科醫生管理體制,制定一系列的激勵和優惠政策,提高全科醫生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才能吸引大量優秀人才加入到全科醫生隊伍,從而加強社區的衞生服務質量。

6、培養和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培養和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全科醫學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高質量全科醫學專門人才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對推動全科醫學向深層次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一直以來注重全科醫師的師資培訓,先後選派多人到美國、英國學習全科醫學;自中美合作項目開展以來,邵逸夫醫院專門安排高年資醫師和外籍教授一起上課、門診帶教等,確保學到原汁原味的美國全科醫學教學與臨牀實踐,經過近兩年的培訓,這些陪診的高年資醫師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獨立帶教及開展全科醫學科研工作。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從中國時間20xx年7月1號凌晨十二點半在白雲國際機場起飛後,經過七個多小時的飛行,終於在迪拜機場降落了。在迪拜機場逗留了三個小時,當地時間早上八點,可以上飛機了,十分鐘之後,飛機起飛了,因為時差的關係吧,飛了七個小時後,到倫敦上空的時候,時間才走到十二點,看到Embassy CES來接我們的老師後,我們與高中班的同學分開了,上高速了。沿途感受最深的是到處都是綠色的樹林,農場,英國風格的房子隱約的在樹叢中一閃而過,。五點多到了學校,安頓下來,八點半,外面的天空還是亮的。(八點半等於是國內凌晨二點半)我們在布萊頓開始了為期十週的學習,最後的二週我們安排在不同的北倫敦國小實習。這次的外出學習讓我大開眼界,增長了不少見識。下面從三方面來進行分享:

Embassy CES是一間語言學習機構下的一個學院,學校佔地面積不大,交通方便,布萊頓的這間學院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學習英語,學生當中有大學生,高中生,也有象我們已經工作的成人,我上課的國際班裏還有一個是四十多歲的意大利女士,她的大女兒已經出來工作了,但她還來英國學習英語,這是她第二次過來學習了。請看幻燈片,這就是我們學習了十週的地方。

第一週到第四周,我們國中班和國小班混合分成兩個班上課,上午從八點半上到十二點,中途十點左右下課休息二十五分鐘左右,下午十二點五十分又開始上課,一直上到二點十分。下午有時會集中兩個班一起上大課。這四周上午上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課堂的教學法,如何開展英語教學,其中包括聽力、詞彙、閲讀、口語、語法等教學方法,下午是上文化課,老師讓我們選擇想了解的風俗文化或政治,教育體制等來制訂上課內容,有時還會佈置作業,作業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以Presentation為主,第一天我們進行了一次口語考試,學習到第三週的時候再進行了一次口語考試,沒有公佈成績,完全沒有考試的壓力。到了第四周,我們進行了第一次試教,繼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mini teaching。老師根據我們上課的表現總結出要注意的地方,然後佈置第九周的任務,再上第二次試教。因為第五週開始,我們根據各人的學習水平分到國際班上課了。我和另外兩個同學分到了ROSIE的國際班上課,國際班的學生大概是十五人左右一個班,每週都會有同學畢業離開,也會有新同學加入。國際班上課的模式與之前的教學班上課完全不同。我上的是中等水平的國際班,每週一上午第一節課進行測驗,如果完成試卷的可以離開課室休息,到指定的時間回教室做聽力就可以了。做完聽力後會交換批改試卷,老師評講答案。休息二十分鐘後,一般會外出做調查訪問。就象實踐活動一樣,先下發調查問卷,二人一組,老師帶着我們外出,我們到過的地方有博物館,購物街,碼頭,圖書館,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多與實際生活聯繫,多用口語去採訪居民。老師上的課非常生動,真的體現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我記得有一個星期上的是有關食物的內容,五天的課程裏,有三天老師都帶食物回來讓我們品嚐,親身感受那些食物的味道,做法及區別。(不過在課堂上我遇到了尷尬的場面,老師有時提到的英語表達,我記得教科書裏是另一種表達,就向老師提出可以這樣表達嗎,老師説的一句話讓我不好意思,因為她説,這樣也可以,但是這是美國英語,英國英語一般不這樣表達。當我第三次問過老師還是得到這個答案後,我也不好意思再問這些問題了。)通過四周的國際班學習,我認識了幾個外國的朋友,俄羅斯的,泰國的,意大利的,巴西的,土耳其的,還有一個是通過中國同學介紹認識的科威特女孩,這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經歷,我很珍惜這些朋友。

到了第九周,我們又回到原來的班級上教學法的課程了,這次的試教,老師要求我們用上在英國的課堂上學到的教學來進行教學。經過緊張的準備,每個小組都出色地完成任務,我負責的部分也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在課堂上老師介紹了不少遊戲,我只整理了一部份,其中我覺得有幾個遊戲可以向語文科組推薦一下。第十週的課程比較輕鬆,因為要準備畢業party的表演,我們同學校商量過,只上上午的課,下午用來排練,因為我們都分散住在不同的住宿家庭,要集中一起訓練比較困難。週五,我們在學校進行了一場中國學生的畢業會,並邀請了其它國際班的老師和同學來參加,有一個韓國的同學還以此為題材製作了一張電子海報。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摘要:本次上海閔行區衞生局組織英國全科醫生培訓二週,有十六位醫護及管理人員參加,筆者作為一位中醫全科醫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雖然培訓時間不算長,但由於培訓方精心安排課程,邀請布萊頓大學有名教授授課,我們感覺受益匪淺,在GP工作醫患關係方面和居家養老、遠程醫療方面很受啟發,在此與大家分享交流。

關鍵詞:全科醫生;GP站;醫患關係;居家養老;遠程醫療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xx)08-0536-01

應上一屆培訓人員要求,英方培訓機構今年特地增設了帶我們參觀GP站點,親臨GP醫生及站點護士工作現場,並可以隨意提問,他們都會給以熱情解答,我們可以更直觀地對比中國現狀,尋找更適合中國GP團隊的工作模式。

英國GP醫生分全職醫生和兼職醫生,全職醫生固定在一個GP站點工作,如果有事不能來或想去休假旅遊,可以僱傭兼職醫生,兼職醫生可以在數個GP站點工作。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用這種模式,使我們的工作更加靈活機動,有更多的空間安排GP工作人員的培訓和休息。

在英國,GP醫生稱作這個站點的老闆,此外他們還會僱傭非醫療專業的管理經理,負責人員工作安排,經費運轉,站點的維護,水電等各項事宜。這樣,GP醫生可以更有效地救治患者。一個GP醫生每週看病人數大致是170人,每位病人看病時間10-15分鐘,GP醫生不穿工作服,傾身細聽患者陳述病情,適當做些詢問,體檢,幫助患者分析病情,解釋,他們就像朋友的關係,一方面看病,一方面給患者普及這類疾病的醫療常識,讓患者瞭解這種疾病的大致病程,轉歸及治療方案。比如很多疾病有一定自愈性,需要一個過程,他就告訴患者耐心等待這個病程結束,並告知飲食起居方面的注意事項,什麼情況不用服藥,不用來醫院,什麼情況下需要來醫院尋求醫生幫助,讓患者主動去管理自己的健康,而不是被動地聽醫生擺佈。

筆者認為,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給醫生,是對自己健康很不負責的一種行為,容易產生“病急濫投醫”及“不信任醫生,增加醫患關係緊張”等弊端。要相信“自己對健康的瞭解和關注遠比最好的醫生來的有效”。這是我們中國很多人需要轉變的觀點,現在醫患關係緊張,很大程度是因為醫生太忙,看病人多,從而給患者解釋的時間過短,患者對自己疾病不瞭解,自己看資料或道聽途説又容易片章取義,於是不信任醫生,反覆到處尋醫取方,醫生為了保護自己,有時會檢查過度,連機率很小甚至可以忽略的可能也去檢查,以防萬一就是這種情況,患者會因為沒做檢查來打官司。於是醫療費用上升,醫療資源浪費,醫患關係更加緊張。這方面我們應該向英國GP醫生學習,多給病人一些時間,多做些解釋和宣教工作,久而久之,患者來醫院的次數會減少,醫患關係也會更和諧。

我所看到的那個GP醫生上午看了9個預約病人(他給我們留了提問時間),只開了2張處方,其他人做些交代就回去了,醫患關係很和諧,患者很相信醫生的判斷。同時患者作為健康自我管理的主體,自己也承擔一部分責任,他知道什麼情況再來看他的GP醫生,什麼情況要到醫院急診,什麼情況只要在家等病程結束就行了,而不是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給醫生管理。並且,英國有明確的醫療規範,從一定程度規範了醫患之間的行為準則,也保護了醫生的醫療行為,如果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要符合醫療規範,都是合法的。而不是一小部分中國患者所想,只要我付錢給醫院,醫院就得給我看好病,否則就是醫療事故。這種想法也是不瞭解醫療行為的一種表現,需要醫療知識的普及來糾正這種想法。

上課期間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説中國醫患關係緊張,互相不信任,他們有什麼辦法教教我們,老師就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我覺得很受啟發,他説這好比二個人的關係,如果你把自己當成家長,對方就會表現的像個孩子,如果你把對方當成成人,對方也會表現的像個成人,對自己負起責任。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

另一個深受啟發的地方是對居家養老的思考。隨着老齡化社會的進展,養老院的設置及居家養老是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英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這方面做的已經比較成熟,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鑑。

英方帶我們參觀了那裏的養老院,臨終關懷機構,以及遠程關懷和遠程醫療公司,還有幸上了當地的BBC電台。這些方面英國做的很棒,不過由於英國人工費很貴,(中國人工費估計也會越來越貴),住進養老院費用也很貴,平均800英鎊每週,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好在困難家庭政府會補貼相當大一部分。但是對於困難家庭的劃分英國一直存在爭議。

相對而言,中國老齡人口眾多,如果住在醫院或養老機構,費用對政府,對家庭都會非常大,筆者認為,居家養老和遠程醫療可能是上海的發展方向,居家費用較低,可以安排GP團隊對所管轄區域的老齡人進行健康管理,必要時安排家庭病牀。同時政府部門可以支援和鼓勵在居家養老的家庭裏安裝遠程關懷和遠程醫療的設備,居民在家中或外面遇到特殊情況比如摔跤、頭暈不適、失火、漏電等情況,他們可以通過身邊的小設備如按鈕、類似手錶的報警器等通知到與他們簽約的遠程公司,遠程公司反映迅速,馬上聯繫老人家屬 、附近鄰居、或救護車進行及時處理,排解老人在家養老的後顧之憂。在這些設備上還可以安裝一些特殊指令,比如指導老人幾點吃藥,飯前還是飯後,指導自測血壓、血糖、心率並記錄,檢測結果可以直接傳輸到自己的GP醫生那裏,GP醫生或GP護士就可以及時發現老人在家的身體狀況,並做相應處理,從而減少老人去醫院的次數,很多情況可以在家解決。

英國是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在這種體制下沒有人會因為沒錢而不去看病,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尋求解決的方法。比如醫療經費支出的日益攀升和英國經濟近期的下滑產生矛盾,英國當局也在想辦法縮減財政支出。我們是社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結合,而且處於GP工作的開始階段,相信可以通過吸取先進國家的GP工作經驗,並結合中國的國情,制定出更適合中國國情的GP團隊工作模式。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4

201*年10月8日,在省教育廳的組織與安排下,我們有幸參加了赴英國學習交流會,在為期21天的參觀、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兩國教育的差距與不同,當然很多是由於兩國的教育體制與國情決定的,但我從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去觀摩與體會時,卻也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

一、 對比與發現

首先,兩國的教育目標不同,英國教育不以“應試”為目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它評價一個學校不是看最後的升學成績,而是主要看學生在這個學校提高的幅度。

英國的基礎教育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因為英式教育相當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的喜好,支持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獨立成長。他們讓所有的孩子感受學習中的快樂,他們給予學生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平台,並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

英國教育更注重培養在校學生的責任心,並以實踐為主,保證個人能力達到最高水平。而中國則在於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由於中國的教育目標過高,因此很少有學生能夠達到。

其次,兩國教育理念不同。英國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知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孩子的獨立完整性,重視學生投入參與,體驗與進步的過程,他們的情感教學體現地很成熟,在課堂中,英國的老師從來不對學生説You are wrong(你錯了),他們特別擅長在學生回答問題後問why或how,在教育評價過程中更注重表揚進步,鼓勵進步,大膽與創新。在生活中老師會更多瞭解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喜好,支持他們自己做出的選擇,鼓勵他們獨立成長,給予他們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英國中國小,教室裏,走廊牆壁上貼滿了學生五花八門的作品。有畫畫,寫作,信件,建議??有時看起來甚至有點亂,但師生們都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很得意看到自己的傑作。對比之下,我們的教育似乎更重視結果,得了多少分,考了什麼大學。重視傳授學生知識和考試技能,更多的只在乎關於what的答案。值得我們注意以及需要改進的是,有時我們總想用標準答案限制學生,捆綁學生,這樣恰恰限制了學生能力與思維發展。我們需要更新一種觀念,那就是,沒有差生,只有暫時的學習速度快慢的差異,只有不同年齡階段興趣發展不同的差異。

再次,兩國的教材和課堂教育有所不同。大多數英國學校無全國統一教材,只有教學大綱的老師會在教學中及時更新知識信息。在授課方式上,英國採用小班型授課與個人輔導式,他們一個班最多學生數不會超過24人,少的只有4名學生,老師可以充分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他們非常尊重學生,認為每個學生都重要。即使是那些身體或智力等有殘疾的孩子,一樣都在普通的學校與其他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英國政府花巨資為每個班級都配備專門的輔助教師,這些老師在課餘時間輔導一些需要特殊照顧的學生。對於學生個體心理健康成長而言,個人輔導顯得益處多多。

而在教學上,他們習慣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發揮團隊精神的小組作業或團隊作業,也就是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分別承擔其中的一部分工作來合作完成一個項目。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和調動每個小組成員的優勢和力量,強化了成員個體對小組整體負責的責任感,又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每一個成員的合作意識,並且為每個成員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和體驗成功的喜悦。

小組一般由四個人組成,每隔一段時間,小組要重新組合,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討論話題和各種輔助教學的課堂活動,然後讓討論成熟組代表發言,其他成員和小組給予補充説明。這種教學法,不僅能使每位學員都能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交換意見,還培養了他們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自學、分析、判斷、及推理等多種思維能力。而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一個組織者,在活動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另外,教師與學生的關係與中國教育相比,在具有更強互動性同時,師生關係相對更為輕鬆愉悦。在平等的教學關係中更為強調的主動性,在課餘時間師生更近於一種朋友關係。

而我們的教材是全國統一的或是全省統一的,課堂更像是在教師管理下導演的,學生跟着固定模式的思維進行的一種作業流程。我們的班級容量大,但老師只有一位,或許老師的權威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形成,誰挑戰了權威,誰就有可能成為老師心目中課堂的破壞者。插嘴或打斷老師的話提出疑問在英國課堂時刻發生,而這種情況在我們的課堂中不多見,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室裏的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學生更習慣於只聽老師講授,聽從老師的安排。我們總是講得多,讓學生記憶背誦多,給出標準答案多。因此在很多時候,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以及在後來的生活中的大家,總是想等待權威給出的標準答案,因為我們已經很習慣於依賴標準答案來加以判斷,而取代更進一步的獨立思考,求異。我們在課標要求下努力讓學生達到應有的知識水平,這一點被體現在考試的成績當中。這些成績顯示,我們的基礎教育非常紮實,經常能有學生在各種國際競賽中輕易獲得獎項,這是無可非議的事實。但想想一些高科技發明創造為什麼沒有發芽在中國,就可知誰的教育效應更長遠,更能為科技強國扮演其重要角色了。

最後是考試和評價體系不同。英國注重考試能力和操作能力,沒有全國統一的大學聯考,每個學校會根據學生條件進行自主招生,而學生可以選擇不錯的學校(牛津、劍橋、LSE、IC等名校在此外),但有一定考核標準。英國的檢測方式,考查內容,考試題目更加靈活,更多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進一步挖掘學生潛能。比如閲讀了一篇課文,考試題目往往不會是提煉中心思想,而是問問學生的感受。他們不以考試打多少分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能力以及是否聰明,因此,他們的學生不僅作業少,而且時間充裕,所以在英國有很多孩子5歲就會使用電腦蒐集信息,11歲的孩子就會製作網頁。而中國則是大學聯考分數決定學生的命運,學生都在為考試而學習。

二、思考與學習

首先,我們的定位要面向國際,面向未來。在參觀的學校中,有很多學校的校長在向我們介紹時提到辦學的宗旨就是定位於把學生培養成全球性的世紀人才,能面對多種挑戰,擔當多種角色,這讓我不得不回顧一段歷史:1476年,哥倫布深入研究了航海學和數學,掌握了航海工具和閲讀了《馬可波羅遊記》後,對東方的富饒遐想和西班牙王室一樣,出於對黃金的共同追求,在1492年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西航,至1502年,他進行了四次遠航。而在1405—1433年的28年期間,明朝的鄭和7次下西洋,傳播文化,擴大貿易,船隻噸位之大,航海人員之眾,組織配備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都是哥倫布等人的航海活動所望塵莫及的。可以説我們在航海領域領先了西方半個多世紀,而鄭和下西洋與西方人開闢新航路的結局卻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國,鄭和下西洋只是作為國家的政治任務,對於中國的經濟刺激作用微乎其微;而在西方,東方的商品和航海貿易的利潤直接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這對西方國家的迅速崛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後來他們成為世界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段歷史使我們感悟到:教師作為培育下一代的靈魂工程師,必須具有超前的眼光,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必須具有創新的理念,那就是在全球一體化的大潮中,我們要勇立頭,要面向世界,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世界公民,讓他們在世界一體化的大潮中有立足之地。

其次,追求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從活動中學的教育理念。

在參觀The North School及其他學校時發現,英國學校都有自己的實驗地和農場,那都是供學生平時實踐用的,他們的活動課堂就像工廠一樣,學生都能自己動手,從實踐中體會學習,從具體的活動中懂得生活知識及價值觀。其實學習論和心理學的發展早已經進入新的時期,從早先的刺激反應原理,到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再到構建主義,教與學的方式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如今,現代的學習論認為:學生的真正知識不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個體在自身情感、態度支配下通過各項活動學習得到和主動構建的,這就意味着,我們的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與信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知識、掌握技能。從參觀交流中,我們知道英國的中國小的課堂教學就充分體現了這種以學生為中心,從做中學的現代教學理念。不可否認,由於教育體制的限制以及沉重的課程負擔,我們灌輸式的課堂能讓學生獲得知識,但我們對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重視不夠,而我們現在所要求的人才不僅要具備紮實的知識基礎,更重要的是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我們能適當減少學生的負擔,更多的注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活動中學,我想我們的學生將會是世界一流的。

最後,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如何去培養孩子那種健全、積極的獨立意識,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和工作,而不是總是依賴父母或其他人,教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懂得健康快樂的生活!

總之,此次英國之行將會成為我教育生涯新的起點,感謝湖北省教育廳給我這次難能可貴的機會,我會在今後的教育戰線上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大膽嘗試,努力地當好一名人民教師!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在我國進行的以發展社區衞生服務和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為重點的初級衞生保健體制改革中,要發展初級衞生保健就必須推行全科醫療,要推行全科醫療就要依靠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是全科醫療的主要執行者,全科醫生的“守門人”作用是開展初級衞生保健工作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1]。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在初級衞生保健服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國必須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努力提高初級衞生保健工作。

一、全科醫學和全科醫生的定義

1.全科醫學的定義。當前比較適合我國國情的全科醫學的定義是:全科醫學是一門整合臨牀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社會行為科學相關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臨牀二級學科,其範圍涵蓋了不同性別和各種年齡的各種健康問題,其宗旨是強調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範圍的長期負責式照顧[2]。

2.全科醫生的`定義。全科醫生又稱家庭醫生,是一種專業化程度很高的職業,是一種在通科醫生的基礎上接受全科醫學專門訓練的高素質的新型醫學人才,是全科醫療的主要執行者,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一體化的基層醫療保健服務,進行生命與健康的全過程、全方位負責式管理[3]。

二、大力培養全科醫生的意義

據世界各地的調查結果統計,所有病人中,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專科醫生診治,而人羣中90%以上的健康問題可以通過訓練有素的全科醫生來解決[4]。由於我國社區的全科醫生數目少、水平低,不能全面有效地開展社區衞生服務,從而造成老百姓大病小病都湧向大醫院,大醫院人滿為患,而社區診所門前冷落。長期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大力培養全科醫生,逐步做到“大病在醫院治療,小病在社區就診”。

三、我國全科醫生現狀

受歷史的影響,我國專科醫生與全科醫生的比例嚴重失調,按照國際標準,每名全科醫生應服務20xx~3000人,按最低標準計算,我國5億城市人口至少需要16萬多名全科醫生,而目前全國真正的全科醫生不到3000人[5]。除了人數不足外,還存在着學歷和職稱偏低,衞生執業資格分佈不平衡,以及收入偏低等情況。20xx年,浙江省衞生廳科教處組織了“鄉村衞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中期檢查,共走訪全省11個市,13個縣(市),實地考察19家市、縣培訓機構,14家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7家社區衞生服務站,回收有效問卷303份,其中基層全科醫生填寫76份[6]。該調查發現:(1)學歷層次偏低。全科醫生以專科學歷為主體,佔44.7%,中專佔22.4%,本科生僅佔30.3%。(2)職稱偏低。高級職稱的全科醫生只佔1.3%,中級、助理佔了84.2%,顯現基層難以留住高水平人才。(3)衞技執業資格分佈不平衡。從統計來看,中醫醫師(3.9%)、公共衞生醫師(2.7%)所佔的比例遠遠低於臨牀醫師(88.2%)。而根據國家有關對基層社區衞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合理配備中醫藥或民族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在社區衞生服務中的優勢與作用,要求6名以上從事全科醫學工作的執業醫師中,至少有1名以上任職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從目前的比例來看,距此要求相差甚遠。(4)收入偏低。全科醫生税後年收入2.1~3.5萬的佔55.3%,2.0萬以下的佔14.5%,3.5萬以上的僅佔30.2%,相比於浙江省專科醫生的年收入來説,還是比較低的[6]。

四、培養全科醫生的措施

1.在高等醫學院校設立全科醫學專業,大力培養全科醫生。我國目前全科醫生的培養制度主要是“五加三”模式,即5年的本科臨牀醫學教育加3年的全科醫學規範化培訓[7]。在5年的本科臨牀醫學教育中,教學培訓課程設置應包括:(1)醫德醫風;(2)人文學科課程,如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人際溝通課程;(3)臨牀醫學課程,內容上要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滿足社區衞生服務要求;(4)應用課程:為適應全科醫生基層服務的需要,開設全科醫學概念、全科醫生臨牀策略、衞生事業管理和社會健康保險等方面的課程[8]。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全科醫生掌握全科理論,並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在3年的全科醫學規範化培訓中,27個月在國家認定的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基地輪轉學習,6個月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或者鄉鎮衞生院實踐學習[7]。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基地一般在綜合性醫院,全科醫生必須在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醫學科等13個臨牀科室輪轉27個月。通過臨牀輪轉,系統學習臨牀常見病、多發病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病史採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常見病相關輔助檢查及基本操作技能;培養正確的臨牀思維,掌握臨牀常見病的診斷、處理原則及轉診(雙向)指徵;培養職業素養及溝通能力[9]。最後6個月,全科醫生將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或者鄉鎮衞生院實踐學習。社區實踐階段是全科醫生執業上崗的實戰階段,此階段將所學的全科醫學基本理論、臨牀各類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慢性病管理技能與技巧、行為科學與人文、社會學等相關學科基本知識運用於全科醫生的日常工作中;通過社區實踐階段各科室帶教老師“一對一”的指導,掌握全科醫療與公共衞生服務基本技能,熟悉社區衞生機構中管理的基本技能,為今後從事社區衞生服務工作積累實際經驗[9]。

2.在崗醫生通過轉崗培訓“轉型”為全科醫生。近十年來,我國的全科醫生培養主要是通過轉崗培訓來解決的。對從事社區衞生服務的執業醫生,採取脱產、半脱產或業餘學習方式進行全科醫生崗位培訓,一共600學時左右,其中理論教學500學時,實踐教學約100學時,使學員掌握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區常見疾病和解決社區健康問題的能力,向個人、家庭、社區提供融預防、醫療、保健等為一體的基層衞生服務,達到全科醫生的崗位要求[10]。經過考核,合格者獲得全科醫生上崗證。 3.從大醫院分流一部分醫生到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工作,擴大和加強基層的全科醫生隊伍。

4.全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對具有中級及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全科醫生,按衞生部有關規定,通過各種形式,開展以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為內容的繼續醫學教育,使其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11]。

5.政府應當改革現有的全科醫生管理體制,制定一系列的激勵和優惠政策,提高全科醫生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才能吸引大量優秀人才加入到全科醫生隊伍,從而加強社區的衞生服務質量。

6.培養和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培養和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全科醫學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高質量全科醫學專門人才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對推動全科醫學向深層次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12]。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一直以來注重全科醫師的師資培訓,先後選派多人到美國、英國學習全科醫學;自中美合作項目開展以來,邵逸夫醫院專門安排高年資醫師和外籍教授一起上課、門診帶教等,確保學到原汁原味的美國全科醫學教學與臨牀實踐,經過近兩年的培訓,這些陪診的高年資醫師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獨立帶教及開展全科醫學科研工作[13]。

參考文獻:

[1]張俊權,裴麗昆.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xx,8(17):1399-1401.

[2]樑萬年.全科醫學、全科醫療和全科醫生[J].中國學校衞生,20xx,25(2):252-256.

[3]蔣己蘭,周啟良,任四蘭.論全科醫生的職業教育與培養[J].中華全科醫學,20xx,6(11):1101-1102.

[4]Dupuit S,Collins E,Shergill S,et al. Computer-based assistance in family medicine [J]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1998,55(1):201-203.

[5]賴小玫,劉朝傑,裴麗昆,許豔子,劉雁翔.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培養使用方法對中國人才隊伍建設的啟示[J].衞生軟科學,20xx,23(4):470-473.

[6]李振華,温馨,楊再峯,沈傑.對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xx,(2):139-140.

[7]楊政雄.全科醫生培養面臨的問題分析[J].當代醫學,20xx,19(5):25-26.

[8]郭清,王勤榮,杜亞平.中國全科醫生培養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中國全科醫學,20xx,7(5):291-295.

[9]線福華,路孝琴,呂兆豐.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及其實施中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xx,15(8):2498-2501.

[10]肖純怡,程曉明.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與全科醫學教育現狀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xx,6(8):642-644.

[11]陳天輝,李魯,施衞星,杜亞平,王紅妹,葉旭軍,姜敏敏.全科醫生培養模式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xx,(1):28-31.

[12]施盛威,謝根甫.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全科醫學教育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xx,6(4):453-455.

[13]魯建華,陳融,王青青.美國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對綜合性醫院全科醫生培養的啟迪[J].全科醫學臨牀與教育,20xx,11(1):50-51,55.

第一作者簡介:韋思明(1971-),男,博士後,副教授,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高等醫學教育及研究工作。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6

1、讓人敬仰的精神

每天的培訓完畢後,小組代表去向她們反饋當天的學習情況以及學員的要求,以便她們隨時調培訓內容。第一天,我們的學員們實實在在地反饋了我們的要求。第二天,教授們的授課內容就有了很大的調整,所講根本不是提前發給我們的講義,通過翻譯我們知道,當天下午四點半培訓結束後,兩位教授簡單進餐,晚上兩人集體備課直至深夜兩點,第二天竟然又精神抖擻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不知道要是我們自己組織的培訓,如果培訓內容臨時改變後,培訓者會不會臨時調整?或者説,面對被培訓者提出的培訓要求,培訓者有沒有水平在那麼短的時間裏準備完畢。

2、 無縫對接的合作

培訓的內容由兩位教授輪流進行,一個人大概講授的時間是45分鐘左右,我很驚訝的是,每一次她們都能做到無縫對接,簡直像是一個人在講,思路是那麼連貫。一個專題兩個人輪流講,如不是兩人共同地認真地做了準備,很難做到這麼默契。我們聽這樣的講座很多,但從來就是一人講到底。

3、百變莫測的教學方式

四天的培訓安排每天都是滿滿的,如果硬生生地聽講座,純英語聽不懂,翻譯的又不是十分的通俗,那種疲勞和效率是可想而知的。但這四天我就是感到時間過得很快,每當有所疲倦的時候,兩位教授就會適時恰當地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圍繞着她們的講述內容,我們每個人都動起來了,説的,寫的,出主意的,一點睏倦都沒有了。這些課堂的教學方式不斷被更新,每一個都讓我耳目一新,而且十分容易操作,移植過來就可以用。

4、充沛精力每一刻

兩位女教授都是五十出頭的人,連續授課是八天的時間,每天超過六小時,每天都有學員反饋的新問題需要解決,還要克服時差、氣候、飲食等的不同。如此多的困難,我們在她們臉上看不到疲倦,也不見課堂上的無趣,相反,她們每堂課都是笑容滿面,精神抖數,用我們的時尚語言就是不斷傳遞正能量。

學員印象:

學員來自武昌區各個學校的書記或者校長,培訓時間四天,其中包括週六週日。四天的學習強度還是很大的,每天都安排得十分緊湊,中午也沒有辦法休息,但學員們都做到了按時到,認真學,積極參與,這四天裏,看不出誰是書記,誰是校長,都像學生一樣 ,尤其是小組學習的時候,都主動得很。特別是發言的時候,我才真的感到,校長們都不簡單,能説會道的,很有思想,有見地。難能可貴的是,首義路的李校長、曬湖中學的宋校長和東亭學校的周書記用英文答問和發言,佩服得很。

通過培訓也結識了一些書記校長,從他們身上,我也學到了很多。

翻譯團隊印象

這次的培訓是全英文的,為了讓學員們能很好地學習,就專門請了翻譯,這些翻譯都是我們武昌區的.英語老師們,主要來自華師一附中、實驗中學、武大外校、武珞路中學。特級教師鮑老師是翻譯領隊,八位翻譯,就一位是男老師。四天的時間,我對翻譯們真是崇拜極了,大段大段的英文,虧他們翻譯成漢語,就是那一長段漢語,讓我複述一遍都很難,還別説是要翻譯了。

其實我在此之前,還做了一點準備,希望自己能聽懂一些。所以聽的時候,就特別認真,大段大段的聽不懂,連聽帶猜帶蒙,還能聽一些,和翻譯們翻譯的有時候還很對路,心裏有些暗自高興。

翻譯領隊鮑老師點子很多,每次課前都教我們幾個單詞,詞組或者句子。説來也怪,鮑老師教的這些我就記得,這麼幾天過去了,我還能脱口而出。

培訓就是學習,正如kay所説,我們每個人不可能觸及到各個領域的知識,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減少學習環節,接觸到到更多的知識,培訓是個最佳的途徑。

一次學習,就是一次進步,一次涉獵,就是一次收穫。多學習,往前行!

這次培訓,我還有一個任務是為大家課間服務。 同時,我們的宣傳委員還請我幫忙編輯簡報,我把這項任務當成是歷練,還請我的好友徐老師幫忙。總算是比較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看着大家的點評和一些讚揚,我還是挺開心的,能為大家做點事情,是我的榮幸。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7

為了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理清思路,開闊視野,樹立世界眼光,培養戰略思維,加強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提升幹部領導力、創造力、執行力,以達到提高税收徵管水平,促進全省地方税收工作進一步向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轉變,以科學發展的觀念進一步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貴州省地税局“税收徵管與監控”培訓團於12月1日至22日對英國進行了學習和參觀考察,我有幸作為工作人員,隨團進行了參觀學習和考察。

一、學習考察的基本情況

學習考察的基本情況按照事先的安排,我們的學習考察分為集中學習和公務拜訪兩種形式。到了倫敦以後先期由劍橋國際管理學院集中授課,先後聽取了英國國家審計局的妮基女士、華裔教授王勝明博士、前國會議員尼克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英國的政治制度,税收法律體系、税種的構成及優惠政策等課程。學習期間大家認真聽講,作好筆記,積極與老師進行了互動交流,學習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英國税制現狀及特點

英國是實行中央集權的國家,税收收入和權限高度集中於中央。全國税收立法權由中央掌握,地方只對屬於本級政府的地方税才享有徵收權及適當的税率調整權和減免權等。但這些權限也受到中央的限制。

英國税收分為國税和地方税。國税由中央政府掌握,佔全國税收收入的90%左右,是中央財政最主要的來源。地方税由地方政府負責,佔全國税收收入的10%左右,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但不是主要來源。構成地方財政主要裁員的是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補助。

英國現行的主要税種有:個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增值税、國民保險税、石油收入税、遺產和贈與税等。所得税在其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佔全部税收收入的60%以上。

在英國,1%的人繳納了四分之一的税,其中折射出一個變化:英國,尤其是倫敦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富人前來。這同適宜的投資環境不無關係。整體而言,英國的税收體系相對公正和有效。尤其是在税務減免體系的作用下,低收入羣體的税收負擔大大減輕。目前的税收政策對於大多數英國納税者是合理的,並能保證英國政府得到持續可靠的財政收入。

三、英國感受

在英國所到之處,優美自然的環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環境保護得很好,到處是藍天碧水,綠樹成萌。印入眼簾的絕大多數建築物在五層以下,沒有豪華的裝飾,道路也不很寬闊,連倫敦也不例外,很多建築物都保存了幾百年。在參觀和拜訪期間,我們除了在唐寧街首相府看到警察以外,幾乎沒看到警察在街上執勤和巡邏,社會秩序和交通秩序井然,住宅沒有防護網,大家碰面相互禮讓,遵守交通規則,汽車禮讓三先。公共設施的規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特別是為殘疾人安排的設施非常健全和周到。

但對待工作的態度,英國人是懶散的,每天大致上班時間是上午8:30,到9:00,下午下班時間一般是到4:00左右,再晚可能對他們來説就是加班了,每天上班有好幾次茶休(coffee break),上午是10:30左右,下午是3:00左右,茶休期間主要是喝茶,喝咖啡,聊天。英國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休閒和娛樂上面,很多人下班以後就是去酒吧,據説英國人一年中多部分化花費是花在喝酒上,酒吧是他們會友,聊天和娛樂的場所。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就開始走下坡路,英國人的一生在生下來的那一刻政府已經安排好了,不是很發愁。所以一般英國人工作的機會還是比較多,沒有什麼緊迫感,不知道奮鬥為何物。相對英國來説,中國人總體來説還是向上,也許也就是中國人都在爬坡的緣故,英國社會已經爬過了山的頂端,正在下山,所以一切都靠慣性往前走,不用有什麼特別的動力。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8

兩位英國教授的印象掃描:

1.讓人敬仰的精神

每天的培訓完畢後,小組代表去向她們反饋當天的學習情況以及學員的要求,以便她們隨時調培訓內容。第一天,我們的學員們實實在在地反饋了我們的要求。第二天,教授們的授課內容就有了很大的調整,所講根本不是提前發給我們的講義,通過翻譯我們知道,當天下午四點半培訓結束後,兩位教授簡單進餐,晚上兩人集體備課直至深夜兩點,第二天竟然又精神抖擻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不知道要是我們自己組織的培訓,如果培訓內容臨時改變後,培訓者會不會臨時調整?或者説,面對被培訓者提出的培訓要求,培訓者有沒有水平在那麼短的時間裏準備完畢。

2. 無縫對接的合作

培訓的內容由兩位教授輪流進行,一個人大概講授的時間是45分鐘左右,我很驚訝的是,每一次她們都能做到無縫對接,簡直像是一個人在講,思路是那麼連貫。一個專題兩個人輪流講,如不是兩人共同地認真地做了準備,很難做到這麼默契。我們聽這樣的講座很多,但從來就是一人講到底。

3.百變莫測的教學方式

四天的培訓安排每天都是滿滿的,如果硬生生地聽講座,純英語聽不懂,翻譯的又不是十分的通俗,那種疲勞和效率是可想而知的。但這四天我就是感到時間過得很快,每當有所疲倦的時候,兩位教授就會適時恰當地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圍繞着她們的講述內容,我們每個人都動起來了,説的,寫的,出主意的,一點睏倦都沒有了。這些課堂的教學方式不斷被更新,每一個都讓我耳目一新,而且十分容易操作,移植過來就可以用。

4.充沛精力每一刻

兩位女教授都是五十出頭的人,連續授課是八天的時間,每天超過六小時,每天都有學員反饋的新問題需要解決,還要克服時差、氣候、飲食等的不同。如此多的困難,我們在她們臉上看不到疲倦,也不見課堂上的無趣,相反,她們每堂課都是笑容滿面,精神抖數,用我們的時尚語言就是不斷傳遞正能量。

學員印象:

學員來自武昌區各個學校的書記或者校長,培訓時間四天,其中包括週六週日。四天的學習強度還是很大的,每天都安排得十分緊湊,中午也沒有辦法休息,但學員們都做到了按時到,認真學,積極參與,這四天裏,看不出誰是書記,誰是校長,都像學生一樣 ,尤其是小組學習的時候,都主動得很。特別是發言的時候,我才真的感到,校長們都不簡單,能説會道的,很有思想,有見地。難能可貴的是,首義路的李校長、曬湖中學的宋校長和東亭學校的周書記用英文答問和發言,佩服得很。

通過培訓也結識了一些書記校長,從他們身上,我也學到了很多。

翻譯團隊印象

這次的培訓是全英文的,為了讓學員們能很好地學習,就專門請了翻譯,這些翻譯都是我們武昌區的英語老師們,主要來自華師一附中、實驗中學、武大外校、武珞路中學。特級教師鮑老師是翻譯領隊,八位翻譯,就一位是男老師。四天的時間,我對翻譯們真是崇拜極了,大段大段的英文,虧他們翻譯成漢語,就是那一長段漢語,讓我複述一遍都很難,還別説是要翻譯了。

其實我在此之前,還做了一點準備,希望自己能聽懂一些。所以聽的時候,就特別認真,大段大段的聽不懂,連聽帶猜帶蒙,還能聽一些,和翻譯們翻譯的有時候還很對路,心裏有些暗自高興。

翻譯領隊鮑老師點子很多,每次課前都教我們幾個單詞,詞組或者句子。説來也怪,鮑老師教的這些我就記得,這麼幾天過去了,我還能脱口而出。

培訓就是學習,正如kay所説,我們每個人不可能觸及到各個領域的知識,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減少學習環節,接觸到到更多的知識,培訓是個最佳的途徑。

一次學習,就是一次進步,一次涉獵,就是一次收穫。多學習,往前行!

這次培訓,我還有一個任務是為大家課間服務。 同時,我們的宣傳委員還請我幫忙編輯簡報,我把這項任務當成是歷練,還請我的好友徐老師幫忙。總算是比較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看着大家的點評和一些讚揚,我還是挺開心的,能為大家做點事情,是我的榮幸。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我校“學、展、練、清”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已全面展開,通過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在各學科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與進步。當然,我在英語課中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成績也有了顯著進步,具體如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用。

新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要能學,會學,堅持學。這一切都離不開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英語學習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興趣是國小生學習積極性中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根據新的課堂教學改的要求,我們每個班都進行了分組,形成了合作小組,每次佈置任務時,我都根據每個小組的特點,進行不同的分工。比如,在學習星期的單詞時,我就進行了不同的分工:一組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於是我要求他們準備教具:日曆,音樂課圖片,單詞卡片等:第二組,學習成績好,就負責學習新單詞,第三組,語言能力強就負責擬定談論的話題等等,通過不同的任務分工,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特長,節約了時間,同時也使學生都積極踴躍的加入到教學活動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另外,以小組為單位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們好強,喜歡贏的特點,課堂上組織形式各異的競賽或比賽看哪一組的任務完成得最好,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這樣,每節課都有不同的內

容,不同的活動,學生熱情特別高漲,每次任務都會認真積極的完成,同時也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保持。

二、營造平等、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同時關注情感、多給予激勵性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出平等、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如果學生喜歡一個老師,就會特別關注他(她)所教的那門課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課堂氣氛融洽,教師不批評、諷刺、譏諷不會的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大膽地開口説英語,上課時能夠創設獎勵機制,以一個微笑、一個眼神或是一朵小紅花鼓勵學生;課後多和學生交流談心,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能夠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為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評價學生也是如此,教師要改變以往依靠成績評價學生的習慣。一個孩子,除了學習成績外,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現。比如,我們班有個孩子,因為家庭原因,學習成績老是上不去。但是,他積極樂觀,團結同學,對老師有禮貌,也積極參加學校各種活動。所以,教師在注重學習能力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統一結合。

三、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面向全體學生。

首先,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以人為本",遵循發展性原則,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學生的學習目標處於必須經歷過努力才能達到的狀態。為此,我們應課前認真備課,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採取形式多樣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善於充當"指揮"和"導演"

的角色,讓學生成為每堂課的主要角色,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體會到主動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悦。其次,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內容。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學習機會,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在其天賦答應的範圍內有所發展和提高。

四、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之處

令人欣喜的是,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英語學習的氛圍漸濃,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學習能力有所增強,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團隊意識也有所提高。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雖能理解英語基礎知識,但由於自身素質的限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離預定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如在營造英語氛圍上和運用創新上,在師生互動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上還需要解放思想、大膽嘗試,而且也需要教師的不斷學習。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迎着夏日的陽光,伴着經典的芳香,我有幸參加了XX市校園長國學培訓活動,學習培訓班期間,我跟百餘名同仁一起在聆聽、感悟、震撼中盡情享受了巍巍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教育的盛宴。

我從本次培訓班精選的講座、報告,在聆聽中感悟經典;親歷幾天的學習培訓,我享受到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因為在這裏,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徹底的洗滌,找到了開啟幸福人生的鑰匙,獲得了可終身相伴的財富。通過此次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我願將收穫與大家一起分享。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接觸國學方面的知識不廣,只知道是儒家學問,認為學這些也沒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學國學已成為當今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我們都應以《弟子規》為準則規範自身的言行,讓所有的人都體會到聖賢教育帶給社會與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6月份的昌樂二中之行給處於教學瓶頸期的我帶來了一股巨大的視覺和思想的衝擊力,讓我找到了突破的方向。但在這種衝擊力下,也有些困惑:教學本教無定法,倘若各學科都背裝進這模子裏,學科特性、教師個性、學生個性該如何體現?那課堂教學不成了裝在套子裏的教學嗎?一邊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一邊琢磨着這些疑惑。有幸參加了本月攀枝花東區“學導練”教學模式培訓,感覺這些困惑逐漸被消滅。

如,通過聆聽教研室幹大紅主任的《東區“學導練”模式的內涵、特點、影響》的專題講座,我明白了課堂教學需要模式化,“一個學校有統一的教學模式是學校成熟的標誌,一個教師有成功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技能成熟的標誌”。同時對於其講座中提到的“東區‘學導練’教學模式”力求解決的問題,也深有同感:教師講得太多;學生被動聽課,練得太少;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不夠;教師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

其實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也有着這樣的思慮,但就是沒有毅力、魄力去完全改變,只是試着局部嘗試採取一些措施去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性,轉變教師主體角色等;而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合課堂上的練習的確兼顧得比較少。因此,課堂效果往往不及教學預設的效果。面臨一週五課時的語文教學時間,我也對教學方式作出調整,想辦法改進;但總覺有所欠缺。東區“學導練”教學模式本着“通過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調整,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減輕學生負擔”為目的,讓我看到了希望。再有,曾經以為固定的教學模式會使教學過程僵化,但這次培訓使我明白這“學導練”的教學模式並不影響教學的靈活性。譬如,“學”、“導”、“練”既可以是相對獨立三個教學板塊,也可以把這“學”、“導”、“練”貫穿在三個板塊的實施過程中。這個理念的確立,徹底打消了我對教學模式的排斥,而明白了教學模式並不等於模式化教學。

具體的“學導練”教學模式觀摩課,也讓我堅定了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落實“學導練”模式的信心。熊甫軍老師一堂“學導練”作文教學課,在“學”、“導”、“練”三環節中都落實了“學”、“導”、“練”的三個步驟,使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有“大“獲”!反思自己的語文課教學,其實也常常有這樣的措施,但沒有提煉,沒有模式化。這也再次提醒我一定要邊教學,邊反思,邊總結,邊提煉。這樣,才會有效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唯物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內因起決定作用”。因此,要切實落實“學導練”教學模式,鑄造高效課堂,必須從改變我們教師的思想觀念着手。這次培訓,確實轉變了我教學理念,曾經認為教學不能有模式,而現在認為教學模式可以更好的促進有效教學。通過這次培訓,我也更堅信了要做一個真正的負責的老師,不能夠緊靠時間的付出、精力的付出,還更需要智慧的付出,讓學生不再成為被動學習者。我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導練”模式,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才是與時俱進的合格“師者”!這何樂而不為呢?!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滋潤着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培育着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內容也許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卻超越時空的界限而恆古常青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應該更好地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榮幸地參加了騰衝縣中國小骨幹教師國學培訓通過3天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切身感受到國學中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品味一下確實受益匪淺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做到積極借鑑汲取前人經驗與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強教師自身品德修養給學生樹立良好形象

變化氣質涵養德性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

二、堅持培養激發孩子學習國學的興趣

《國學》裏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並非一定要知其意德音老師説過校園裏每天聽一段國樂讀一段聖賢書做一段國學保健操慢慢薰陶慢慢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間久了就能熟讀成誦了她還推薦了《菜根譚》一書

三、熟讀成誦在誦讀中感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國小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四、加強學習提高國學認知水平

我原以為國學就是《老子》、《孔子》這一次培訓聽了羅藝峯教授的《在聽中領悟世界中國人的聽道》的講座讓我知道原來聽也是國學再聽到羅守誠老師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並且連續不斷的吹奏了兩個多小時讓我震驚國學裏居然藴含着那麼多動聽的國樂我真的是太淺薄了這讓我深深感到我作為教師國學知識的匱乏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沉澱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既定的教學任務我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閲讀水平、增加閲讀量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的國學認知水平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這幾天的國學培訓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為他們打開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吸取營養構築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

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穫頗多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於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着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通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鬆而灑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