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2月20日,我參加了寶鼎重工領導力提升研修班的學習,課程的題目是"精益生產現場管理之6S實戰".張毅教授運用了大量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案例講述了精益生產管理的發展史,同時表達了精益生產管理對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以下結合課程的內容,聯繫自己所在部門的工作,談談存在的浪費現象,並分析具體的改進措施。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所在部門為技術部,主要從事日常的產品工藝編制,技術圖紙的發放及歸檔。因生產需要,圖紙一般一式兩份,一份發放至生產部門用於生產,另一份用於留底歸檔,方便下次重複使用。技術工藝在編制完成後,一般先打印兩份,由部門內部人員進行校對、審核圖紙的正確性,一旦發現圖紙有錯誤,就進行更改後再次打印兩份,原先的工藝圖紙只能作廢或當草稿紙使用。如此一來,對紙張的消耗造成了不小的浪費,雖然説紙張不是一件太貴的物品,但是積少成多,一年下來,造成紙張浪費的錢也不會是一筆小數目。舉一反三的説,其他部門的打印量也很大,像錯誤打印的情況也會時常發生,這就需要想辦法杜絕這一浪費現象的發生或者儘量少發生。

看到這一現象的發生就需要找辦法改進,提出改進措施。就自己部門上述問題而言,首先開始階段,我們可以嘗試先打印一份圖紙進行校對、審核,如果圖紙錯誤,就再打印一份,這樣做至少可以減少一半的浪費現象。其次,我們可以嘗試進行電子版校對、審核,即不打印工藝圖紙,將編制好的工藝文件通過共享文件在計算機上進行校對、審核,一旦有錯誤信息立即反饋給編制人員,進行及時更正,無錯誤信息後,打印紙質版工藝文件兩份。通過以上舉措,達到徹底杜絕這一浪費現象的發生。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我很榮幸參加了本次的精益培訓課程,這使我意識到無論在工作和生活的價值取向以及班組管理的理解上都有了進一步的體會。企業培訓不光是一個交互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對於一個參與班組長管理工作的我來説,無疑是旱地裏下了一場“及時雨”。

此次班組精益課程授課形式新奇、生動、有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認真聽老師講解的同時,我們也聯繫自己崗位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與老師做進一步的交流。通過實踐應用三表一票、山積表等測量方法,使我們擁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學習精益生產管理模式不能照搬照做,不能套公式,而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運用精益生產管理精神塑造自身。通過我們不斷的改善,最終形成適合我們自己的文化理念。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生產計劃的不合理和生產過多、過早的產品,導致生產現場混亂、生產的合格品和不良品混雜、不同規格的產品混雜、原料在製品到處搬運等等。這些都在無形之中造成了很大的浪費。我們只要按照精益生產的理念進行持續改善,不斷改進,定會取得更大的時效。

在精益管理培訓以後,大家進一步認識到精益管理這種思想和方法的核心實質所在,即: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持續改善、提升滿意度。精益管理不同於績效管理、目標管理、精細管理等其它的管理理論和方式,它以識別管理中的浪費並持續地減少浪費為核心思想,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來定義管理中的精益。

通過學習,我們不僅瞭解瞭如何查找目前我們工作中存在的“管理不精益”的浪費,同時也掌握瞭解決浪費和問題的方法,對我們持續推進精益管理、減少浪費、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我將不斷提高自己,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將精益的理念滲透到工作中,為發展儘自己最大努力。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3

為期10天的能源中心精益管理第二期培訓活動已落下帷幕,緊湊且內容豐富的專業培訓,讓我感觸頗深。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讓我享受了高端專家們的精神食糧,聆聽了專家們的教誨,感悟着專家們的管理思想,傾聽與領悟使我終身受益,在這裏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心得。

一、朱建農老師講授精細化管理的實質

通過學習,懂得了精益生產管理的核心就是去除一切不增值的過程,消除一切過程中的浪費,以精細化、準時化、少人化、自動化的生產方式,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出質量最優的產品,實現客户利益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企業中最大的浪費是人力資源方面的浪費,其它的浪費,如:庫存、等待、生產過剩、不合理的動作、製造不良品等,不管其如何巨大,都必須依靠人去解決。

這裏的人不僅僅指企業的管理人員,而是包括全體員工。因為,一方面,員工的經驗和智慧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瞭解企業生產流程的每個細節,他們也知道企業問題的癥結,另一方面,企業中的大部分人是具體操作人員,領導層所佔的比例較小。

領導的智慧,不管其如何完美,都不足以解決企業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只有使全體員工的智慧得到利用,才能使企業在新的挑戰中獲得生存。就我們公司而言,如何找出這些浪費及改善是關鍵,要找出我們身邊的浪費,只有全員參與才能將工作做的更好更全面。要真正能達到杜絕各種浪費必須做大量的工作,所以我們要

做好宣傳工作,動員全體員工積極參與,杜絕各種浪費,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二、吳羣學老師講授溝通的藝術

此次邀請的海軒商學院吳羣學院長的講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有效有趣的互動闡述了“管理=流程+表格”、“163法則”等實戰管理方法,並教會大家對上級、平級、下級的有效溝通技巧,他針對我們基層管理者最關心的角色管理、目標管理、團隊管理、自我管理管理問題着手,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掌握關鍵有效的方法,使大家受益匪淺。

三、胡健老師組織“7S”現場打造實踐活動

秉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宗旨,海軒商學院的胡健老師講授了“7S”推行的18個工具,並指導我們開展了為期兩天的現場庫房打造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莫讓“7S”只是看起來很美,不論是“學”還是“做”,都更加強調篤行實幹,要取得“進一步整改、深一步落實”的效果。若還與以往一般,為了應付上級要求而搭台子、擺場子、做樣子,即使看起來再美,恐怕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不僅犯了形式主義的老毛病,給督導檢查的效果打折不説,更會與“7S”的初衷背道而馳。這讓我們認識到“7S”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實打實的持久戰,越是進入到後期,越要有求真的精神和篤實的定力,把“7S”管理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大美無言,貴在真實。“7S”的實施過程,本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興利除弊、重塑信仰的過程。不怕它暫時存在不到位、不足夠的地方,就怕為了面子而弄虛作假。只有拋開那些“看起來很美”的空殼,真正學到深處、行到實處,學習培訓的作用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用。

四、蔣巍巍老師講授高效的問題分析解決

通過參訓人員提出的我們身邊發生的實際問題與管理過程中的困惑,蔣老師結合生動的實例給大家進行了一一解答,並結合課程講授了成功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六步法。重點對90後員工管理展開深入細緻的分析講解。

五、我的反思總結

我們學習精益生產管理模式不能去照搬照做,不能套公式,而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運用精益生產管理精神塑造自身,用精益生產管理的理念對待我們自己的工作。通過我們自己不斷的去改善,最終形成適合我們自己的文化理念,指導我們自己的工作,從我自身而言,學習精益生產管理使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自己的工作安排有了一個新的概念。我將不斷提高自己,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改起,將精益的理念逐漸地滲透於日常的生產中,把工作做的更好!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我是技術部的,在接到精益辦的通知時,我比較詫異,因為平時雖然也對精益生產有所耳聞,這些年的工作經驗也就是知道了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對這個系統化的學科並不是很瞭解。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就開始這次的精益學習之旅。

作為第二期精益種子選手,領導安排參加每月3天的學習,剛好今年又是一個最熱的夏天,每次跑下來都是頭髮和工作服被汗水淋濕,但是一直跟在精益老師身後,老師沒有半點怨言,我也是深受鼓勵。老師都能堅持,作為年輕人的我就更加需要堅持。組內的其他同事都是一樣,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以及分享他的工作經驗。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跟蹤學習,我對精益生產加深了理解,説倒底就是減少浪費,提高工作效率。精益老師不是簡單的説理論知識,而是具體的現場指導,從現場製作流程中尋找問題,找出改善點,做到實踐與理論的互相結合,這一點非常厲害。也看出了老師的知識面之廣,工作經驗之豐富。尤其是講到精益生產中流程節拍控制,目的就是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動作,每個動作都要有其明確性,一擊而中,通過各個環節的控制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減少單件產品耗用的人力成本。其中老師還講到一個BACKUP計劃工序(備案),俗稱胎位,目的就是防止不可測的因素導致流程卡住,工件無法正常流轉。這個胎位的條件就是花較少的錢用最簡易的設備,保證工件可以正常流轉製作,同時要對員工進行教育培訓,定期運轉。這個概念是第一次聽説,不得不佩服老師的未雨綢繆,將生產中出現的極端情況也考慮到了。

目前已經跟老師學習了5個月,不僅僅是理論的學習,更多的是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從一個事不關己只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到處處關心處處留意,現場製作有沒有改進空間的員工,真是應了老師的一句話:怎麼把工作做好?就是要有責任心,不管你在哪個公司哪個崗位,你有了這份責任心,精益生產絕對可以搞好,精益培訓只要你有了這種思想覺悟,這次的培訓就是成功的,後期的各種方法和技巧都可以自我學習提高,唯有這種思想覺悟是無法強行灌入的。

精益生產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人人都有提高的機會與潛力,只要集團全員參與,那麼就能將公司推行精益化項目起到強大動力。讓我們從細節出發,從自身做起,人人堅守精益生產的理念,將身邊的一點一滴滲透到日常工作中,為公司的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在沒有學習精益生產相關知識之前,我對精益生產的瞭解很少,雖然也聽説過精益生產的內容,但是對其內涵卻不瞭解。通過學習,我對精益生產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户需求不斷變化,並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餘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

精益生產方式的實質是管理過程,包括人事組織管理的優化,大力精簡中間管理層,進行組織扁平化改革,減少非直接生產人員;推行生產均衡化同步化,實現零庫存與柔性生產;推行全生產過程(包括整個供應鏈)的質量保證體系,實現零不良;減少和降低任何環節上的浪費,實現零浪費;最終實現拉動式準時化生產方式。

它與傳統生產方式的區別主要表現為:改變了品質控制手段;消滅(減少)了各種緩衝區;增加了職工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培訓職工並與職工交流;僅在需要的地方採用自動化;精益組織結構。

精益生產方式既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所佔用的資源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又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實施精益生產方式就是決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為實現七個零的終極目標而不斷努力。它是支撐個人與企業生命的一種精神力量,也是在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的一種境界。

目前,有很多中國企業也在推行精益生產,但是效果卻不理想,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管理者的觀點沒有及時轉變或是轉變不徹底,沒有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在很多時候還保留着得過且過的思想,用原來的管理方式來處理問題;

2、“急功近利”思想作祟,遇到困難時容易放棄,每一種新的管理方式推行的時候,都會有一些適應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不管是管理者還是生產工人都會感覺不舒服,容易出現一些問題,甚至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益,這時,高管如果不能痛下決心的話,就會導致精益生產很難推行;

3、部門工作不協調,互相推諉,缺乏整體配合,這是在很多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精益生產是一種全過程的管理方式,在很多時候需要的是團隊合作、跨部門統一協調,只靠一個人、一個部門是很難實現精益生產的;

4、推行方式不合理,沒有找準切入點,導致員工和管理人員的反感,甚至是叛逆,做事情陽奉陰違,不按標準做事,最終導致人員離心,甚至是離職,從而影響精益生產的推廣。

因此,企業在推行精益生產時,高層決策必須以長期理念為基礎,即使必須因此犧牲短期財務目標也在所不惜;培養徹底瞭解並擁抱公司理念的員工成為領導者,並使他們能教導其它員工,發展信奉公司理念的傑出人才與團隊;推動全體人員不斷地省思與持續改善,以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

當然,前途是光明的,開始是痛苦的,讓痛苦最小的方法,就是縮短痛苦的時間,這就要求企業在推行精益生產時,要安排專職人員進行推廣,並且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最終,堅持用精益生產的管理方式來解決遇到的一切問題,所有人樹立精益生產的理念。

首先,人員需要專職的。生產現場永遠不會完美,總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果一個人能夠全職推進精益生產和持續改善,更專心、更全面地關注這些改善,那麼推進效果會比較好。

其次,環境需要專職的。設備、人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組成的類似生物圈的工廠環境,也會對精益生產的推進產生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安排的每名員工及其崗位都必須是增值的,設備正常運轉,現場佈局是最優的,現場管理是先進的、人性的,實現生產環節最優化,將浪費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保證精益生產工作的推動使得生產環境變得沒有浪費。

最後,理念也需要專職的。精益生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管理思想,其自身是一個自治的系統,人員、環境、理念都是該系統的一個體系,只有堅定這個理念,才能確保全部體系的正常運轉,系統才能發揮最大優勢。推行精益生產,僅僅是高層領導的支持是不夠的,還需要培訓、實踐、交流、學習等,更需要全體參與人員增強理論水平、參與精益生產的改善、取長補短,樹立節約型意識。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6

面對日益嚴峻的銀行安保形勢,我行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從上至下,組織全行員工學習銀行安全防範知識,開展“根治安全隱患屢查屢犯”專項活動。在學習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感觸頗多。

縱觀安全事故和金融案件的發生,儘管形式各異,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缺失,管理缺位。主要反映在以幾個方面:

一是防患意識不強,忽視管理。大部分銀行注重業務發展,忽視了安全防範,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較為普遍,尤其在基層銀行,效益第一,任務至上,僅注重主要業務指標的考核,不重視內部管理,忽視安全教育,淡化責任意識,為數不多的安全警示教育也往往流於形式,甚至欺上瞞下或走過場式的敷衍學習。

二是稽核力度較弱,監督不足。銀行稽核力量相對較輕,對於銀行點多、面廣、線長的特點,客觀上難以全面實施有效的'監督,有些事情雖然發現了,也下達了整改通知,但對落實情況沒做進一步的督促檢查,使問題越積越大,最後導致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通過學習,特別是對案件的深入剖析,我認為,要在銀行系統減少案件的發生,使防控機制行之有效,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要加強安防意識教育,進一步提高安防意識。要加大學習教育力度,通過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學習內容來增強學習效果,讓制度規定等合規文化在員工中熟記於腦,爛記於心,不斷提高防控意識。要讓員工在教育中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居安思危,善於從平靜中發現暗潮潛流,將案件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起始階段,做到自我警覺,自我防範,自我保護,自我提高。進一步提高內控執行力。要從案例教育、制度學習、業務操作、檢查和被檢查及問題的發現、整改等過程中,全面加強內控執行力建設,進一步提高全員內控執行能力。

第二,落實到人,分清責任。建立“誰主管,誰負責”和“一把手”負總責的機制,將各項安防任務進行全員學習,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上落實到人,分工明確,使“根治安全隱患屢查屢犯”專項活動得到具體落實,不流於形式。 第三,強化督查和考核,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現場安全檢查,形成良好的監督與整改局面,使網點疏漏的安防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和妥善解決,將各種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在檢查的過程中也應獎懲結合,對各個網點實行打分機制,獎優懲劣,促進網點安防健康發展。

第四,整個安防過程中,應將“人防”“物防”和“技防”完美結合起來,促進安防工作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人防”是核心,“物防”是重點,“技防”是關鍵。只有人人具有安防意識,才不會使“物防”和“技防”流於形式;只有使營業網點的各項設施處於正常的運轉軌道上,“人防”和“技防”在安全事故發生時才能實現;只有以現代化的高科技完善網點各項安全保衞設施,才能更快更好地服務於“物防”和“技防”。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只有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預防理念,切實做好防範,才能根治安全問題屢查屢犯,打造“平安中行”,為實現我行持續、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7

7月5日至7日,我有幸參加了公司舉辦的《精益生產管理》培訓,通過培訓,對“精益生產管理”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同時為企業創造利潤。為達到這一目的,企業必須投入人員、材料、設備、資金等資源,並通過對它們的有效使用和優化組合製造出社會所需要的產品。通過學習,懂得了精益生產管理的核心就是去除一切不增值的過程,消除一切過程中的浪費,以精細化、準時化、少人化、自動化的生產方式,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出質量最優的產品,實現客户利益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下面結合我們灌溉設備公司的生產實際,談一談我對“精益生產管理”的一些感想。

一、關於消除浪費

精益生產的核心是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從而不斷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生產靈活性、實現無廢品和零庫存,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因此,必須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費及時地消滅在每一個崗位。企業中最大的浪費是人力資源方面的浪費,其它的浪費,如:庫存、等待、生產過剩、不合理的動作、製造不良品等,不管其如何巨大,都必須依靠人去解決。這裏的人不僅僅指企業的管理人員,而是包括全體員工。因為,一方面,員工的經驗和智慧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瞭解企業生產流程的每個細節,他們也知道企業問題的癥結,另一方面,企業中的大部分人是具體操作人員,領導層所佔的比例較小。領導的智慧,不管其如何完美,都不足以解決企業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只有使全體員工的智慧得到利用,才能使企業在新的挑戰中獲得生存。就我們灌溉設備公司而言,操作的浪費在我們的工作中時刻存在,如可找出這些浪費及改善是關鍵,要找出我們身邊的浪費,只有全員參與才能將工作做的更好更全面。要真正能達到杜絕各種浪費必須做大量的工作,所以我們要做好宣傳工作,動員全體員工積極參與,杜絕各種浪費,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二、關於準時化生產

準時化生產方式是精益生產方式的核心和支柱,是有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的綜合管理體系,它通過對生產過程中人、設備、材料等投入要素的有效使用,消除各種無效勞動和浪費,確保在必要的時間和地點生產出必要數量和質量的必要產品,從而實現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產出的目的。準時化生產就是非常準時的按需要生產,它要求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銜接的準時化,沒有不必要的物流停頓和庫存,按用户的質量、數量和交貨期要求進行生產。而它必須通過對生產流程的物流和信息流進行持續不斷的改善才能夠實現。

三、關於少人化和自動化

要實現少人化,就必須要提高員工的操作技能,使員工達到多能化,培養多能工是實現少人化的必要手段。少人化是柔性生產和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但是在傳統的一人操作一台機器或一人負責一道工序的情況下無法通過工序合併來達到少人化的目的,因此必須要將員工培養成多能工。而培養多能工還能減少員工職業倦怠的情況出現。一人不斷重複一項工作很容易導致職業倦怠,導致效率下降、次品率上升、士氣低落、離職率高等情況的出現。假如採取“一人多崗”,使員工工作內容得到了豐富,職責範圍得到了擴大,使員工工作積極性、滿足感、和責任感均能得到提高,減少職業倦怠的情況出現。而自動化除了設備自動化外,我覺得作為生產部門,人的“自動化”由其重要,人的“自動化”指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自動去做事,自動去尋找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出一個人的潛力,使得在少人的情況下能完成預期的工作任務。作為管理者,我們在人員的思想教育方面要多下功夫,使員工的意識上提高,做到發自內心的自願去做,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自動化。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生產計劃的不合理和生產過多、過早的產品,導致生產現場混亂;生產的不良品與合格品混雜;不同規格品種的產品混雜;原料、在製品到處搬運;庫存的零配件年久鏽蝕、報廢等等,這些都在無形之中造成了很大的浪費。我們只要按照精益生產管理的理念進行持續改善、不斷改進,一定能取得更大實效。

我們學習精益生產管理模式不能去照搬照做,不能套公式,而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運用精益生產管理精神塑造自身,用精益生產管理的理念對待我們自己的工作。通過我們自己不斷的去改善,最終形成適合我們自己的文化理念,指導我們自己的工作,從我自身而言,學習精益生產管理使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自己的工作安排有了一個新的概念。我將不斷提高自己,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改起,將精益的理念逐漸地滲透於日常的生產中,把工作做的更好!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9月3日——4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我公司舉行的為期兩天的精益生產培訓。此次培訓,是南方水泥人力資源部楊紅莉老師為我們主講。通過這兩天對精益生產理論的學習,使我對精益生產的理解更加深入,受益匪淺。

精益生產是從豐田生產方式中總結提煉的先進管理理念,是管理方法革新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是一種思想體系、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文化。

精益生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精益求精的過程,它致力於改進生產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盡最大可能消除價值鏈中的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勞動利用率,消滅浪費,按照顧客訂單生產(就是現在提倡的拉式生產)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

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消除企業所有環節上的不增值活動,達到降低成本、縮短生產週期和改善質量的目的,實現精益生產的基礎是穩定的生產運作,及時供貨和穩定的質量保證是實現滿足精益生產的兩大推動力。

精益生產是企業不斷前行的源頭,是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得以滿足發展的基石。湖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作為製造型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們需要通過精益管理的方法、技術理念來推動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收入,優化流程,提高效率。

環境在變,世界在變,如果企業還是一成不變的話,那麼企業的發展就會停步不前,而我們在經濟文化的巨大變革中企業停步不前就意味着退步,因此企業必須進行變革,而我們也要將精益生產概念轉變成為具有特色的生產管理理念,使我們企業從平庸走向成功,從成功走向卓越,從卓越走向輝煌。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9

公司一直注重學習,培養人材,我很榮幸被公司安排到汕頭兩天視聽周雲老師演講的<<精益生產管理>>課程,雖然之前也有參加過幾次精益生產及相關課程培訓,都有不同的收穫,受益匪淺,此次通過周老師對精益生產的理論及實踐的詳細講解.我對精益生產的理解更深入,也讓我認識到作為玩具動漫製造行業,想在經濟競爭力強大的市場上領先,必須着力推行精益方式生產,通過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消除企業一切的無效勞動和浪費,達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縮短生產週期,滿足客户的需求及改善質量的目的,經過兩天視聽周老師的培訓講解,結合本公司的精益生產推行,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首先了解生產的六大要素(生產, 交貨, 質量, 成本, 安全,士氣)

其中生產就有五件必要做的事,產量計劃(有大計劃,小計劃,預測,細分到每天,每班);生產效率進度的控制,人機優化提升效率;現場5S(現在已有6S-7S-8S)要做好5S,可視化暴露問題才能解,還要營氛圍);報告可判斷當天是否達標,要持續改善.通過這幾件事達到低成本,高質量,準時交貨.另外安全管理可設置崗位危險性分析卡,如温度,濕度,光照,煙,噪音,化學品等等,要有一個管理標準.再有多能工的技能培養,要形成個體及團隊的工作士氣,做到一專多能,一人多崗,一崗多人.

二、堅持以 5S 運動為基礎去開展工作。

很多工廠在推行5S時都是“一緊,二鬆,三垮,四重來”,我們公司在推行5S已有很大的成效,5S 活動不僅能夠改善生產環境,還能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員工士氣等,是減少浪費、提高生產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管理活動有效展開的基礎。無論是部門管理還是車間管理,5S 都可以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大力培養多技能員工。

實施精益生產,企業內部要注重多能工的培養。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企業有必要給各級員工提供多種崗位鍛鍊學習的機會,使員工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潛能、才智發揮的工作崗位,這對於改善人際關係、擴大和積累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作業人員參與改善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數推行精益生產方式的企業內部,特別是以生產為主的製造業,相當缺乏熟悉本企業內部運作的作業分析技術人員,直接從外面引進成本很高,而多能工的培養可以彌補這一空缺,也為企業儲備更多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後備人才。

四、目視化管理。

為了在生產現場中所發生產的問題,異常,浪費等等,體現出一目瞭然的狀態,塑造一目瞭然的工作場所,有關品質,成本,交期,安全及有關品管圈活動等狀況,透過目視管理的工具,比如利用圖表,看板,顏色,放置所的區域規劃等,使人都一目瞭然,目的是以便訊速而容易地採取對策,防止錯誤的發生,提醒當事人及相關人員,並掀起競爭意識,容易獲得改善的建議與協助。

五、快速換型或換線。

大多數製造企業生產的產品不會僅是一二種而已,少則數十種,多則數千種也有。不同類別的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必定有其不同的製造條件。比如説:啤塑膠件温度不同,工具、模具、胎具的不同,材料、零部作的不同甚至工作方法也有不同,產品的生產製程及工藝要求不同。因此,在不同類別的產品更換時,生產線必須暫時停止生產活動,以便更換並設定新的工作條作,這種更換設定的動作就稱為“切換”。“切換”時,因生產停頓所耗費的時間就稱為“切換時間”。“切換”的次數會因生產線產品種類的增多,或生產批量減少而相應增多。每次“切換”耗費的時間,對工廠而言是損失。為了減少這種損失,許多人想到的解決方式就是加大每一種產品的生產批量,以及減少產品的種類,這樣每一個產品所分攤的平均切換損失就會減少。換句話説,生產的批量越大,分攤的切換成本就越低。但是如果批量超過了市場的需要量,多餘的產品就必須儲存起來保管。儲存時必然使用到倉庫以及相關的防護保管及管理,所以每次生產的批量越大,“保管”的成本也就越高。就“保管”成本而言,希望每次生產的批量越少越好。到底該怎麼辦呢.

如上所述為了避免“切換時間”的損失,許多人傾向於加大生產的批量數,以減少切換次數。但是這種做法,僅僅考慮到切換本身成本的減少,卻忽略工廠的整體效率。例如:製造過多的浪費、等待的浪費、不良品的浪費、生產交付時間過長、物流混濁等等,尤其目前

市場的趨勢是走向少批量多品種、高品質、短交付期的新競爭的優勢,就必須儘量縮短“切換時間”,這就是“快速換模(線)”的意義,具體如何實施,觀看了F1方程賽車更換車胎及加油的全過程就基本明白了。

六、對八大浪費再認識

之前有學習過無數次七大浪費:1、製造過多過早浪費.2、等待浪費.3、搬運浪費.4、庫存浪費.5、製造不良品浪費.6、多餘加工作業浪費.7、多餘動作浪費.8、管理的浪費。現在增加了第八個浪費,通過周老師對八大浪費的祥細講角,我對八大浪費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1)製造過多/過早浪費直接產生對流動資金佔用,預測生產和提早生產以及過量生產帶來的弊端:多做了無用,變成庫存從而資金積壓以及貶值。過早生產只是提早地用掉了材料費以及人工費,並把“等待的浪費”隱藏起來——因進度提前,主管放心,漠視等待的浪費,同樣也造成在製品的積壓即庫存的浪費,還有搬運的浪費等。

(2)等待浪費指企業資源彼此等來等去而產生等待因素則有很多,一般包括設備佈置離散、生產計劃變來變去、生產不均衡、質量波動、物流配送不暢、內部失調、排程不當、待料、修機……等諸多因素。

(3)搬運浪費,搬運的動作分解開來,包含放置、堆積、移動、整理等動作,是傳統的機能水平式的佈置造成的。若使用輸送帶、無人搬運車不是搬運的合理化。增加搬運批量、以及減少搬運頻率、也不是合理化的搬運。

(4)庫存浪費是因傳統以來的許多錯誤生產觀念所造成的。分三種:

1)材料庫存:大量採購成本低。

2)在製品庫存:不良重修機器故障。

3)成品庫存:預測生產與實際需求量不同。

庫存所帶來的弊端:

1)產生不必要的搬運、堆積、放置、防護處理找尋等浪費;

2)使先進先出作業困難;

3)損失利息及管理費用;

4)物品貶值的風險以及佔用空間而引起的投資浪費等。

(5)製造不良品浪費,何的不良品產生,皆造成材料、機器、人工等的浪費。造成原因為製程能力不足的技術層有問題及生產現物管理方式或管理觀念錯誤所造成。

(6)多餘加工作業浪費指技術部門浪費而言例如:零部件數量設計過多、增加不必要加工工序、加嚴要求、技術要求不足等。

(7)多餘動作浪費是指作業過程中不佳的浪費。常見的浪費動作有:轉向、反轉、距離、尋找、堆疊、移動。將產品重複從箱子裏拿出來加工、加工後再放回箱子排列整齊、這是取放動作堆疊、移動的無馱。

(8)管理浪費指的是問題發生以後,管理人員才採取相應的對策來進行補救而產生的額外浪費。管理浪費是由於事先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問題,科學的管理應該是具有相當 的預見性,有合理的規劃,並在事情的推進過程中加強管理、控制和反饋,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管理浪費現象的發生。

通過此次的視聽學習,結合公司在推行精益生產實施,總結了以上幾個重點,同時也體會到學習是不可少,重複的學習更不可少,因為每次都有着不同的發現和收穫,這樣會積累更多的理論知識,見識到了更多優秀工廠推行精益生產的成果案例,讓我更深的去了解精益生產的思想及精髓。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精益生產,指建立在力求消除一切浪費和不斷提高生產率基礎上的一種生產理念,它覆蓋了從產品設計直到產成品發送一整套的生產活動,只要這些活動是出產一件最終產品所需要的,包括從原材料開始到產成品生產各個階段,都必須向消除一切浪費、不斷提高生產率的目標看齊。概括地講精益生產就是指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要的產品。精益生產是一種減少浪費的經營哲學。

有幸參加為諮詢公司組織的精益生產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中層管理者,應該如何更好、更合理掌控整個部門的生產運作;如何以管理促創新,以創新促生產,以“精益生產”理念為公司又好又快地發展保駕護航。下面就“精益生產”談一談我的一些感想。

1、設立有關整頓浪費的制度,降低工人提出改進、創新的門檻。工人只要提出合理、且對生產有益的改進就算一項成果,到年底的時候評比出優秀的成果,給予獎勵和公佈。這樣才能激發工人的創造熱情,將員工的智慧充分加以利用,也就是先將第八大浪費減到最小。

2、生產計劃要儘可能的細緻和科學。因為粗放的計劃,肯定會造成庫存和搬運的浪費,但是科學的計劃還需要在下達計劃的先期進行細緻的工作,將各項零部件的生產節拍掌握清楚,然後再製訂出科學的計劃,避免不需要的零件堆滿現場的弊端。

3、讓現場管理真正地為生產服務。現場管理應是生產管理的基石,而不應是障礙。xx公司的“5s管理”就是為整頓現場的浪費而服務的,只有建立起現場管理為生產服務的理念,才能將現場管理真正地做好。

4、工藝人員在編制工藝時,對加工餘量的大小應科學、適當,避免不必要的加工和多餘的加工,並且在審圖時,對圖中尺寸,粗糙度等嚴格要求的地方應與設計及時溝通,不必要的嚴格要求應放鬆,以減少加工難度和加工時間。

5、對產品質量問題的處理不能僅停留在事後管理的層面上。應制定改善問題的制度,為持續改善創造條件,嚴格管控生產過程,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創造出勇於和樂於面對問題的氛圍,並提供對員工的方法培訓,以加強對問題的追溯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做到全員抓質量的目的。

最後,我覺得,只要能夠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改起,將精益的理念逐漸地滲透於日常的生產中,精益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我相信總有一天,當我們面臨生產計劃跟不上變化的時候,不是改變計劃,而是學會控制變化。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6月下旬,我在北京參加了國航工程技術分公司舉辦的精益管理交流研討會,參加本次會議,也是我第一次接觸精益管理,收穫頗豐。

首先是讓我知道了精益生成模型是如何搭建的:企業基層員工使用精益工具,立足於點的改善;中層幹部的作用在於建立精益流程,比如生產流程、維修體系、管理方式等,立足於線的改善;高層重在構建符合本企業的融合了精益理念的戰略和文化,擬在從面上建立精益未來,建立企業的方法論。精益管理必須是三位一體的,各層級人員各司其職,才能有效推進企業的精益管理工作。

精益管理使豐田生產方式上升到了更高一個層次,讓我們知道了這種生產方式是屬於世界科學發展進程中的必經之路。那麼如何運用好的管理方法及流程提高企業競爭力呢?就要改變陳舊思想、運用創新方法、採取有效實踐,最終實現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標。記得韓國三星電子集團公司全球革新負責人李永奎先生所説的一句話:tps是一種哲學,簡單模仿豐田公司會失敗,要採用吸收原則並加以思考,量身定做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才能使企業獲得成功。

面對推進精益化管理以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未來的路還很漫長,關於如何開展下一步的工作,我有一些想法:

一、培訓非常重要。這次在分公司的培訓,讓我看到各基地同事對精益管理的認同,以及普及精益生產知識的重要性。今年我們推行精益化管理,着眼點首先是生產現場的改善以及廣大員工的學習,讓他們瞭解精益管理的益處。如何讓其他員工理解、認同精益管理,我想培訓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培訓讓大家瞭解精益、學好精益、用好精益,把精益管理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正常生產經營中,這才是做好精益工作的基礎。

二、成立精益變革的核心團隊。精益成功推進的動力源泉來自於企業領導的堅定決心,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核心領導團隊,包括企業的管理監控層、協調推進層、項目實施層。比如以設備設施的工具庫房管理來説,庫房的佈局如何有效,以便生產者借用工具時以最快的速度發出工具,節約等待時間,管理員又如何減少不必要的來回,尋找工具所在架位的時間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庫房管理這個團隊來考慮及實施的。

三、要樹立階段性的目標。目前推行精益化工作雖然形成了良好的氛圍,但各自為政的“孤島現象”還有的,精益工作不是幾個人來實施就能做好的。現在偶爾也會聽到一些同事説“感到迷茫”,有必要這樣來做麼。精益是企業行為,而不是幾個人的責任,如何進行大流程改善、專業化系統性推進,如何將精益理念上升到更高高度,如何結合分公司的3-5年規劃,把生產方式制定出精益計劃等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值得我們去思考和研究。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首期《全省紡織企業基層管理人員培訓》裏得以充分的體現,來自全省不同的地區和崗位、年齡跨度30餘歲的七十八名紡織學員,帶着共同的追求,相同的理念,一起渡過緊張而充實的十天。每一天裏看到的都是聚精會神如飢似渴的學習場面,聽到的都是相互溝通與交流的聲音,體現的是對本單位領導給予學習機會的珍惜,以及積極向上、與時俱進,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時間的緊張短暫,課程的緊湊,內容的豐實,學院領導及教授的精彩講演,是全體學員的共同感受,使我們對當前紡織形勢以及基層管理人員所應具備的能力素質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紡織行業是市場化高、競爭激烈的行業,西方貿易保護主義對紡織品的出口構成了威脅,國際貿易環境更為嚴峻,國內低水平重複建設造成整體資源緊張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面對多方面的挑戰,紡織企業必須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建立和維持競爭優勢,追求最佳的生產效率,提高產品檔次,開發人力資源,提高管理素質,。才能得以生存並求得發展。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力資源管理變得更加複雜,基層管理人員要成為連接上層領導和員工的紐帶,並通過基層管理者鼓舞 員工士氣,提高產量,保證產量,降低消耗降低成本,使公司領導的意圖和公司利益得以實現和保障,必須充分發揮和具備組織、指揮、控制、協調的能力和素質。

管理是設計並維持一種良好環境,讓人在羣體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基層管理人員既是導演也是演員,必須具備理解上級指令、分解工作任務、指導他人活動、解決問題、專業技術、良好的溝通協調、激勵下屬的能力,其行為規範和道德修養要求格外高。這些能力和素養需要不斷地學習、積累和實踐,具備了個人影響力,就能用人格的力量產生號召力、凝聚力,讓員工發揮最大潛力,各使己長,羣策羣力,以競事功。

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計劃經濟下的公有制思維定勢下的勞動方式,崗位定員方式,正在不斷的變革,員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所帶來的思想波動造成的生產作業隱患,無時不在考驗着我們基層管理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和採取怎樣的激勵應對措施的能力。XX年9月份我們公司在進行結構調整中,進行人性化操作,對年齡偏大、身體狀況較差的員工讓其自願辦理內部退養,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對退養範圍內的待遇比例不滿意,範圍外的由於生產車間勞動強度大和考慮以後不確定因素的顧慮也採取集體行動爭取退養,一段時間內人心浮動。此時此刻,溝通發揮了作用,對政策宣傳,對形勢的教育,對員工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環環相扣,溝通到位,退與留的員工人心穩定,即達以了到了公司要求的預期目的,又確保了生產秩序的正常。

管理基本定義是通過他人來完成任務。激勵是研究一個人完成一項工作的內在心理意願,員工能否高效率本地完成工作,已確保工序目標的實現是基層管理着最關心的,如何激發員工的潛力,使其努力投入,除建立健全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合理的制度外,還應在具體操作中給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起公平競爭的平台,激勵得當,員工工作效率倍增。XX年10份,公司實行切塊管理,化核算單位,生產車間與市場貼得更近,由於受“非典”影響,紡織市場萎靡不振,接單困難,品種定位不穩定,改機相當頻繁,且支數偏低,充分體現了“不變的是變化”。為此,作為基層管理人員,適時適度地激勵措施才能確保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為了能解決支數偏低所帶來的運轉操作人員緊張,採取了在設備條件、品種條件、操作工技術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擴大工作定額,並同時按超定額付報酬,即緩解了人員緊張給生產管理帶來的不利因素,也促進了勞動組織有了實質性的改變,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一個優秀的球隊之所以不同於普通球隊,就在於球員是否相互關切、配合默契,這就是“團隊精神”,如果球隊裏充滿了這種精神,這個球隊一定可以穩操勝券,海爾集團更是彰顯了團隊的精神所帶來的收穫。作為人員密集型產業的紡織行業更需要員工與員工、工序與工序之間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和節奏性,才能夠提高設備利用率,縮短 生產週期,加速資金週轉、降低成本。XX年元月份,公司決策,進一步化小核算單位,成立分廠,將原來三個生產車間合併為一個紡紗分廠,進行成本效益獨立核算,雖然現在才剛剛走過了三個月,從制度的執行、落實、前後工序的生產默契配合,從員工到各級管理人員圍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舟共濟的願望,證實了一種良好的新型團隊精神正在形成。

設備、運轉、工藝基礎管理是管理的重點,是質量效益的保證,如何在現有的裝備下,通過技術支撐發揮設備的最佳敵對行動狀態,需要對人和物的狀態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是永恆的主題,作為基層管理人員,要把所學到的新知識新觀念,在生產管理過程中去應用去實踐,全力以赴履行崗位職責,努力營造一支無往而不勝的團隊,以優質高產低消耗,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做出自己的貢獻。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透過此次管理培訓,從中得出一些心得體會,身為企業領導者對不良品是如此的痛恨至極,又有哪位企業員工敢無視產品品質?企業領導者對於執行不折不扣的表率,如同榜樣的力量,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導組織內部各階層的員工對執行力的理解與踐行。

執行力,對於企業、組織、團隊而言意味着什麼呢?換言之,如果一個企業或組織、團隊沒有執行力或執行力不強,對企業、組織、團隊而言將會產生何程度的影響?眾所周知,執行力實則是一種操作潛力,而這種操作潛力是貫徹企業戰略,完成預定目標的潛力。試想一個企業或組織或團隊沒有執行力抑或是執行力不強,勢必意味着企業擬訂的戰略規劃無法落地開花,自然就無從談起結果乃至收穫成功的喜悦,分享投資回報的利潤;抑或試想一個執行力不強或者缺乏的企業、組織、團隊,勢必對所執行的任務會打折扣;北京奧組委之所能全世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沒有發生重大違規違法事件,關鍵在於具備了很強的執行力”。因此,一個企業、組織、團隊沒有了執行力抑或執行力不強,即便是再完美的戰略,再周密的規劃,最終都將形同虛設甚至會給企業、組織、團隊帶來毀滅向貫穿“WBS工作分解”讓我們明確項目中關鍵所在。

通過學習項目管理的實物我深信未來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項目管理是企業的行為過程,是企業發展的載體。營銷管理是企業的成果,也是企業發展的命脈。

通過系統的培訓與學習我發現“項目經理”在整個項目處於的'角色非常重要,項目經理是整個項目團隊的引導至和溝通者。一個成功的項目經理的能力直接決定着整個項目的成功。團隊溝通能力異常重要,只有Leader能力帶領團隊的溝通力越強那麼整個項目的成功率越高。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經過七天的培訓以及三家企業參觀,對精益生產系統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和認知。結合公司現狀,發現有許多地方存有改善提升的空間。以下為此次培訓的感想總結:

一、消除浪費。作為精益生產的目的,消除浪費是企業所必須要做的。浪費不僅僅是指物資的浪費,還包含了時間、搬運、動作、生產過剩等的浪費。消除浪費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所有資源,減少資金佔用,提高生產效率。

二、準時化與自働化。後拉式生產方式可以將人員、設備、物料最合理的利用,使生產效率最大化。但是針對公司現有的生產、銷售條件,後拉式生產方式不能夠完全施行,某些方面可以借鑑應用。自働化可以達到一人多機的效果,從而減少人員配置。相對應的,要想達到此效果,設備本身需要有防呆防錯設施、員工要多技能化,同時在設備維護與維修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

三、5S與目視化管理。5S要針對所有區域內所有事物。物品擺放要有相應的目視化要求。參觀的企業中,現場5S做的很到位,營造出了愉悦的工作氛圍。目視化管理有助於人員的理解和查找的方便。目視化要做到即使新人也能根據看板知道該怎麼做。

四、TPM.推行TPM要改變現有的管理方式,對設備點檢及保養方面的要求要更加的細化,同時要有相應的目視化管理以便於操作者對設備進行維護。此外,培訓、教育不可缺少。

五、品質管理。問題處理要現場、現地、現物,按照PDCA四階段、八步驟進行,並持續改進,以零缺陷為最終目標。解決問題時要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再解決。

六、標準作業。標準作業包含生產節拍、作業順序和標準手持量三個要素。進行標準作業有相應的前提條件:設備穩定、品質穩定、人員多能工、動作可循環。理想狀態下的標準作業可以將人員效率、設備使用發揮到極致,最大限度的提高生產效率。現有的工藝要求考慮到了單件產品的生產效率,但並沒有將連續生產的效率最大化。標準作業是工序所有細節(包括人員行動距離、設備擺放位置等)的綜合體現,可以使工序生產狀態做到一致,對於不同的人員也可以使其生產狀態具有可重複性,使產品質量更加趨於穩定。標準作業時可以使出現的問題明顯化,便於持續改善。在京西重工參觀時看到的工作平台處將產品使用到的量具放在了一個特製的盒子上,量具數量是否缺少一目瞭然,既方便量具的使用管理,也提高了效率。

就公司現狀而言,機加工屬於離散型製造業,適合精益生產的廣泛推廣。而鑄造屬於流程性製造業,豐田精益生產模式並不完全適用,但是可以依據精益生產的理念和原理來進行改善。參觀的三家企業在生產環境、人員管理、作業要求、看板管理、>物流管理等諸多方面都有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生產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精益生產方式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所佔用的資源和降低企業管理和營運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精益生產方式的理論框架包含“一個目標”、“兩大支柱”和“一大基礎”。“一個目標”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生產,最大限度地使顧客滿意。“兩大支柱”是準時化與人員自主化。“一大基礎”是指改善。改善是精益生產的基礎,可以説沒有改善就沒有精益生產。

據麻省理工學院汽車研究小組沃麥克和瓊斯統計,在初步實施精益生產方式的企業,通過用户的逆向拉動,把典型的“批量”生產系統轉化為連續流動,可使整個系統的勞動生產率翻一番,同時減少完成生產時間的90%,減少整個系統庫存量的90%;在用户手中發現錯誤、生產過程中的廢品率下降一半;新產品面市的時間縮短一半;用户只需再增加極少的費用,就可以獲得產品系列範圍內更多的變型品種。當“精益”生產方式在企業實施兩、三年後還能夠通過持續的改進將“生產率再翻一番,同時庫存量、失誤率和供貨時間再減少一半”。

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不斷髮展,給企業現場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按精益生產方式的要求,生產現場管理必須合理地組織現場的各種生產要素,做到人流、物流運轉有序,信息流及時準確,使生產現場始終處於正常、有序、可控的狀態。具體地講,就是生產上精心組織,管理上精雕細刻,工藝上精益求精,成本上精打細算,操作上精耕細作,精神上精誠團結。

一、“八個零”是企業現場管理的終極目標

按照精益生產方式的要求,企業現場管理的目標是達到“八個零”,即合理定置物品,工作需用時尋找時間為零;合理佈局生產現場,物流走向損耗為零;合理安排生產,產品浪費及庫存積壓為零;嚴格工藝紀律和工藝操作規程,操作失誤和產品質量不合格現象為零;加強現場巡檢和設備維護保養,裝置“跑、冒、滴、漏”現象為零;準確及時填寫各種現場原始記錄,規範現場各類信息標識,裝置系統程控儀表、電訊、計算機保持有效運轉,信息顯示、傳遞誤差現象為零;嚴格安全生產規程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隱患、事故為零;不斷提高現場人員的職業素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風氣,現場人員不良行為為零。管理上的精雕細刻,實際上是確保現場各類問題的發生為零。比如對生產現場的定置管理,就是使各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實現生產過程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經濟效益和現場文明生產水平的目的。

二、全員努力,精心組織生產是關鍵

精益生產方式的一個主要原則是以社會需求、市場需求為依據,以充分發揮人的作用為根本,運用多種現代管理手段和方法,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業資源,力求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為了適應當前激烈競爭的市場,企業應把精心組織好生產作為搞好生產現場管理的首要任務,同時以市場需求指導現場管理,根據市場行情和產品效益狀況,調度生產現場的運作。對盈利的產品滿產高產,微利或市場不好的產品限產,沒有邊際利潤的產品停產。本着精簡、合理、優化、高效的原則,根據市場需要,重新核定生產現場崗位的定員定編。對生產能力過剩的生產裝置,可通過對生產工藝線的整體分配和生產負荷的系統測算,反覆平衡、調整,實行崗位優化組合、人員競爭上崗,把人力消耗和人工成本降到最低點。加強對生產現場的規範管理,優化生產現場,對不利於生產有效運行、影響生產現場整體形象的現場問題,比如“髒、亂、差”和“跑、冒、滴、漏”現象,下大力氣治理整改,為安全、穩定、有效生產,創造良好的現場環境。

三、精益求精是工藝管理的基本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企業面臨着市場的嚴峻挑戰。“一切為了用户,一切滿足用户”,始終是企業的生產經營宗旨。鑑於目前用户對產品的工藝要求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挑剔,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户需要,企業有必要制訂一系列優化生產工藝方案,不斷改進產品工藝配方,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比如根據ISO9000質量認證標準,加強對產品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對人、機、料、法、環等環節中影響質量的因素進行系統分析,並把着重點放在對工藝方法的改進上。在工藝改進方面,企業應堅持精益求精的原則,提倡“擰乾的毛巾再擰一把”,深入開展工藝攻關活動。嚴格工藝技術規程和崗位操作法,根據市場要求,對企業生產崗位的工藝卡片內容重新進行修訂。對工藝上有嚴格要求,對下道工序的工作有嚴重影響的關鍵生產部位,設立關鍵工序控制點,明確關鍵工序操作人員和檢驗分析人員的職責。嚴格按工藝卡片要求進行工藝指標的控制,杜絕違反工藝紀律的現象。

四、成本上必須精打細算

生產現場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以班組經濟核算為主。為了進一步落實企業內部的經濟責任制和貫徹勤儉辦企業的方針,充分調動現場人員當家理財、自主管理的積極性,真正做到節能降耗、節支增效,企業可根據生產現場的實際需要,本着幹什麼、管什麼、就算什麼的原則,要求生產現場成本核算要能夠直接反映生產一線班組的工作成果,要符合實際,算而有用。通過預測、記錄、比較、分析和控制,核算現場的消耗與取得的生產成果,找出和堵塞漏洞,挖潛增效,同時向現場人員進一步明確今後班組提高經濟效益的方向。現場成本核算內容包括生產成果和生產消耗兩個方面,具體經濟指標有產量、質量、設備利用率、原材料、動力、能耗、工時利用、安全生產等。目前,企業現場生產成本核算大多數是採取“三比、兩找、一落實”的方法。所謂“三比”,就是本班組本期實際同計劃指標(或承包指標)、定額相比,本期實際同上期完成情況比,本期實際情況同兄弟班組相比。所謂“兩找”,就是找原因,找經驗教訓。所謂“一落實”,就是把改進的有關工作措施逐一落實到現場人員和各個崗位上,並做到“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

五、操作上精耕細作

為了提高現場人員的操作水平,規範操作行為,確保操作無誤,企業可在生產一線操作崗位開展優秀操作員評選和操作無差錯競賽活動,定期舉辦操作工培訓班,推廣生產一線勞動模範創造的先進操作法,進行操作失誤反思,適應不同的操作崗位和專業要求,制訂不同的操作規程(比如工藝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設備操作規程等)。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廣大操作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能,同時也能鍛鍊和培養一支具有高度敬業精神、操作經驗豐富、臨場應變能力和處理事故能力比較強的操作隊伍。在上崗操作方面,上崗操作人員必須持有上崗合格證,熟練掌握本崗位的生產特點及工藝、設備和物料狀況,學徒、學員等無證人員必須有專人監護,嚴禁獨立上崗。在崗位練兵方面,操作人員不但要熟悉本崗位工藝流程、工藝原理、技術指標,對崗位所管轄設備,也要做到“四懂三會”,即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從嚴、從難、從實際出發,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做到“四過硬”,即操作技術過硬,維護保養設備過硬,產品質量過硬,複雜情況下處理問題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