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心得七年級600字(精選5篇)

元宵節心得七年級600字 篇1

爆竹聲中,迎來了我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心得七年級600字(精選5篇)

元宵節,元宵節,早晨起牀當然該吃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元宵用黏黏的面搓成,有大有小,放在籠裏,毛巾蓋着,鋪着紅紙。煮好的元宵,活像一個個胖娃娃。咬一口,燙燙的黑芝麻滾入心脾,舌頭上留着那種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

元宵節又稱“花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看花燈,花燈的品種很多,有的是加菲貓形的,尖尖的耳朵,粉紅色的小鼻子,櫻桃似的小嘴。一打開開關,加菲貓中的風車“呼”的一聲,風車旋轉起來。泡沫球也上蹦下跳的,站在中間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還唱着歌:“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有的是蜻蜓形的,大大的眼睛,小黑點般的眼珠,薄紗似的飛翼,一節一節的尾巴,只要推一下開頭,蜻蜓綠色的飛翼就有節奏地跳起舞來。我買了一個蓮花形的燈,小巧精緻的蓮花,葉子上白裏透紅,閃着明亮的光。

亞細亞超市的門口有兩條龍,龍頭上戴一顆珠子,兩邊頂着白色的龍角,黑亮的大眼睛,鋒利的牙齒,一副威風凜凜的模樣。今年是虎年,龍身上站着幾隻神氣十足的老鼠,大大的耳朵,在向我們招手呢……

元宵節猜燈謎也是一個重要的活動,走在南峯服飾廣場裏,到處都是燈謎。“飄雪下雨(打一成語)”,“落花流水”,爸爸興奮地説。“回答正確”售貨員小姐説。“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繫(打一字)”,會是什麼呢?我苦思冥想,找到了答案:孫。

這個元宵節過得真有趣!

元宵節心得七年級600字 篇2

元宵節的晚上,媽媽和我一起去看煙花。

我們上了大路,人非常多,大路上擠得水泄不通。孩子們的頭上戴着亮光的牛犄角,臉上掛着笑容。在路上,有許多賣玩具的,各種各樣的玩具都發出亮光。碰碰涼門口還有一個“大怪物”,引得許多人來觀看。小朋友和“它”握手、照相。大街上那噼噼啪啪的聲音連綿不斷,好不熱鬧!

我們來到了三中附近,那些煙花形狀各異,它們有的爆炸後像大球,有的像瀑布飛流直下,有的像柳條,有的像大蘑菇,有的像星星一樣飛上天空,又像流星一樣落下來;有的還要在空中閃一會兒才能落下來;有的在空中停留一會兒,它們像許多個紅色的小燈籠……那些煙花絢麗多彩,一個能變換好幾種顏色呢!比如説,剛放出來的是黃色,然後變成了綠色,最後成了紫色。每次放完一個煙花,天空中就留下白色的柳樹形的印跡,銀裝素裹,美極了。

等三中的煙花不放了,媽媽往天上一瞅,看見許多像小星星似的東西。媽媽指着那些東西問我:“那些東西是什麼呀?”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星星。”過了一會兒,一盞燈籠升上了天空,媽媽看見了,連忙叫我:“你瞧!那些燈籠有的高,有的低。高的不太亮,低燈籠的紅紙也能看到,並且它很亮。這時,從人羣中又飛起一個燈籠,它是孔明燈,代表人們平安、幸福、快樂。這時,我和媽媽就過去看那些人點燈籠了,飛起來的燈籠越來越多。它們升入高空,就像星星一樣。

元宵節真熱鬧啊,我真高興。

元宵節心得七年級600字 篇3

歲歲元宵,今又元宵。轉眼大年過去了,不過也沒什麼值得惋惜,誰讓元宵節這麼熱鬧呢!

按照傳統習俗,元宵節晚上家家要吃湯圓。放學回家,媽媽正忙着在廚房煮湯圓呢。只見一隻只色彩鮮豔,又大又飽滿的湯圓在鍋裏來回滾動,像一羣頑皮的小魚,在鍋裏嬉戲打鬧。開鍋了,煮熟的湯圓又變成了熟睡的嬰兒,渾身肉肉的,嫩嫩的,範着晶瑩的光澤,好像輕輕一碰就會破一樣。

吃完湯圓,媽媽建議去大統華廣場逛逛。太好了!正好我有機會炫耀一下春節在南京湖南路買的“手工金紗飛機燈”了。今晚,路上的行人一般都是三口之家,他們幸福地手挽着手順着人流走向市中心——大統華廣場。

今日的大統華廣場非比尋常,人山人海,用摩肩接踵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我點燃了我的飛機燈,在擁擠的人羣裏穿梭,爸媽快步跟了上來,因為稍有疏忽就有走丟的“危險”(好在我已長大)。我提着金壇獨一無二的燈,可是賺足了眼球。不時有行人駐足觀看,我趁勢自由地在穿梭在人羣中。耳邊不時有人議論:“簡直太漂亮了!”“走,到前面看看,也買個飛機燈!”賣燈的小販也追問在我哪買的燈。有些任性的小孩開始哭鬧:“我要飛機燈!”看着這個架勢我不自在起來,趁人不備滅了燈鑽入人羣中。

這時我才發現馬路兩邊各種各樣的燈還不少呢!有電子燈,有手工燈,有花卉燈,有人物燈,有的燈會唱歌,有的會轉呼啦圈,有的還會吹泡泡呢!再看看小販和顧客的交易,搞得像開辯論會似的。不過在這方面還是女人有一套,在小販堅持價格時,她們開始挑毛病:聲音太響容易壞了,有瑕疵了——實在不行就使出殺手鐗——不買了,這種情況下,小販只要賺了,也就做成交易了。

我們轉出人羣,發現天色已經不早了,是該回去了的時候了,但是那種只有節日才有的熱鬧卻永遠留在了我心裏。

元宵節心得七年級600字 篇4

正月十五的晚上,媽媽帶我去看焰火晚會,在去俱樂部廣場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羣把我和媽媽淹沒了。大路兩邊高高地掛起一串串的紅燈籠,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廣場上真是人山人海,主席台上鑼鼓聲陣陣,俱樂部正門上方是“開泰三羊留吉去,鬧春靈猴送福來”的春聯,正中掛着金猴託“福”。廣場東半邊是小朋友們表演的歌舞,西半邊老年人正在扭秧歌,小朋友們的精彩表演贏得片片掌聲,老爺爺老奶奶誇張幽默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看得正入迷,忽然一道雪亮的瀑布從天而降,原來是廣場上空倒掛的煙花被點燃了,接着地上的火樹也開出了五彩奪目的花。半空中是“銀河落九天”,地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真好比人間仙境一樣!忽然不遠處又傳來“咚”的一聲巨響,一個禮花騰空而起,在空中綻放開一大朵五顏六色的花,哇,真是太美了!禮花彈一個接一個地飛上天,又在天空中變幻成各種形狀:有的是楊柳垂下萬絲絛,有的是蝴蝶振翅翩翩舞,更奇妙的是有的禮花彈在空中變出了一串串紅燈籠,然後隨風飄飄悠悠飛向遠方。

禮花在空中綻放,地上是歡樂的海洋,又是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我望着天空中又大又圓的月亮,想起我的爸爸卻遠在千里之外的大西北,為公司去開發新的市場。我知道還有許多的叔叔阿姨都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能與家人團圓。我默默地祈禱:希望這些禮花能給爸爸捎去我的祝福,給那些叔叔阿姨帶去親人們的美好祝願!

元宵節心得七年級600字 篇5

春節剛過,不知不覺元宵節已到。腦海裏時常回憶起童年過元宵節的情景。兒時的元宵節,過得有滋有味,那時候,雖説沒有現在城市裏多彩的煙花,卻有着鄉村裏的明月當空。小時候的觀燈、猜燈謎,更是有着濃郁的節日氣息,不時地揮灑着不盡的童稚情趣。

元宵夜晚又是一番光景。那時候,小孩子都會買小煙花和小鞭炮,成羣結隊的一起到空地上放煙花,放鞭炮,可以一根根的放,也可以一把把的放,放起來一點、一點地發着金星、金光,煞是熱鬧。

燈和月似乎也是元宵不可或缺的景色。“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這是唐代才子唐伯虎寫的元宵詩。沒有月亮的元宵,少了燈月輝映的情致,也少了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纏綿。元宵賞燈其實賞的就是一種情調,這種情調,是很難從經過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民族情感中淡去的。

記憶中的元宵節,紅火總是多的眼花繚亂讓人目不暇接。正月十五的當天,母親都會煮元宵,我也會在旁邊幫忙。晚上當地會舉辦燈會,看燈祈福的人摩肩接踵,祭拜的煙火薰得人直流眼淚,小孩子的要求大多在這個夜晚長輩也總會滿足,希望新一年家庭和睦,紅紅火火。可現在都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如今我們長大了,年味卻淡了,好多人一過完春節就要匆匆回到工作崗位,元宵節再難團圓。望着高懸的明月,心裏會有那麼一絲酸楚。但是,即使不能和家人一起過元宵節,只要互相惦念,就是的團圓,不是嗎?一縷淡淡的月光,寄託着對親人的思念。“青山一道共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但不論在何地,我們都共賞一輪上元的明月,照耀着我們,也照耀着遠方的親人。“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也願我們的生活,猶如元宵禮花,光輝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