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精選24篇)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

在物理新課準中指出,物理課程要注重學生的發展,以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興趣及良好習慣。新課標強化實驗探究,注重發展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新課標重視豐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知道物理學是對相關自然現象的描述與解釋,物理學研究需要觀察、實驗和推理,體會物理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精選24篇)

新課標要求合理制訂跨學科實踐方案,科學引導、循序漸進實施跨學科實踐。佈置適當的預習任務,引導學生提前瞭解活動的流程和要求,以及所需知識、方法和設備等;進行合理分組,使學生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完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大膽設計、敢於創新,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新課標以學生髮展為本,強化素養導向,着力推進評價觀念、評價方式和評價方法的改革發揮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在不同階段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更要關注如何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收集證據時,既要重視學生在特定任務情境下生成的結果,又要重視在結果形成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認識、反思和調整。可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重複性、持續性的測量和證據收集,記錄學生成長軌跡,反映學生不斷髮展的狀況。以評導學,以評促學,激勵學生進步。

因此,新的物理教學方法,應強調以物理知識為載體,讓學生經歷其研究過程,逐漸培養出科學精神,使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發展。

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對教師教學也有要求,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很多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還並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因此,這是教師們應該先解決的主要問題。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

國中物理成績差怎麼辦?先別急,有問題,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要找出自己成績差的原因,是不用功學習,還是學習方法不對。其次,看自己到底差在哪裏?是哪部分的知識點薄弱,是力學太難掌握?還是質量守恆不容易理解?還是實驗題不會做?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有眾多的概念和規律。首先課本應是我們的立足點。每個知識點都有各自的位置,它們背後有相互聯繫。歸納和總結的工作,對於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完整而和諧的知識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議同學能有一個總結本,用於知識的歸納和整理。

一方面要立足課本,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進一步的提高,適量的習題是不可缺的。做題,要把握住兩個字:一個“精”,一是“思”。“精”,主要對題目的選擇而言,最好是請教一下老師或往屆的學生,參考他們的意見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適宜的選擇。像我們國中的時候物理老師推薦給我們物理化學都是用VCM仿真實驗,是做實驗的軟件,裏面每個實驗都有針對的會考考點訓練,做完實驗再做題,我覺得效果很好。而且我覺得最主要這套資料綜合性很強,適合大多數同學。

再就是,做題要注意“思”,“思”是 “題後思”,每道題都對應着一個或幾個知識點,一種或幾種解題方法,解完題後要想一想,如果這些知識點或解題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麼在這個題上做一個記號,同時把這個知識點或方法總結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如果這道題自己沒能解出來,看過答案之後,自己最好再獨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領會和掌握這種方法,若能把握住這點,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3

在認真學習了20__版物理新課標後,我有了新的認識,受益匪淺。

以培養有目標、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目標導向,新課標定義了物理核心素養,包含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新課標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落實物理課程的育人價值。注重教學評一致性,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課程內容增加了跨學科實踐,旨在培養學生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樂於實踐、敢於創新的精神。

因此,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領悟到“知行合一”的價值,做有心人記錄生活現象,積累生活經驗,將課堂中的物理知識學以致用。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4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市教委組織的新課標培訓,以下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國中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生習慣是物理新課標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比掌握知識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教會學生物理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要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觀察和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認真觀察實驗中物理現象,注意觀察引起變化的原因和條件。在學生自己做實驗時,應要求他們弄清實驗原理、目的,理清實驗步驟,嚴格按實驗規則操作,但不是對知識的複製,更應該創造性的解決實驗問題,得出實驗結果。物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和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並聯系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現象、事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規律,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注重知識的應用,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教師除了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外,還應該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增強創造意識、創新能力。

課標規定的“必學”知識是物理學最核心、最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不但是物理學本身的基礎,而且也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狠抓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對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要不厭其煩地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理解和應用。課標對“必學”知識提出的教學要求是用國家教育部對我們教學提出最基本的要求,這是在教學中所必須讓學生掌握的。當然,我們在完成“必學”知識教學後,還可根據需要完成“選學”知識教學,讓學生閲讀“閲讀材料”,動手做“小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同時,我們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對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高於課標規定的內容和要求:既可在規定的內容的知識廣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識的深度上下功夫。

新教材對物 理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更高,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沒有創造性的教師,就很難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我認為為適應新教材的需要,應具備以下一些基本素質:①有敬業、樂業、勤業的精神;②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在整體把握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同時,能居高臨下地分析和處理教材;③掌握教學藝術水 平。因為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⑷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開拓自身的視野,對教學進行研究,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物理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課本中不僅有豐富的物理知識,而且滲透了大量的物理學思維方法,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從通電在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發現 了電流的磁場等。學習物理,應該學習物理敏鋭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維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學習物理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宏觀到微觀是思維方法。同時還應該學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虛擬假定法等。並自覺地運用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儘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與眾不同新觀念,新思維,然後歸納總結,從中篩選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樂於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之,學生在校學習,不僅是學習科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好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為了將來更好的學習,在物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拓展和深化知識,同時提出一些拓展知識的思考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後搶先回答,對課堂上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課後共同討論,甚至爭辯,知識不斷拓展,能力不斷提高的好羣體。學生的自學拓展能力增強了,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發揮獨特見解,顯現創造才能。因此: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在學習科學基礎知識同時,滲透科學物理方法教育不僅是物理學科培 養目標的需要,而且也是學生思維素質發展的主觀需要。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5

這一學期我對照國中數學新課程標準認真學習,對於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現具體彙報如下.

國中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國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我在實施國中數學新課程實驗的實踐中,經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索,開展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專題研究和卓有成效的活動,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初步的成效,使我學到了許多!

一、授課過程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處理好大餐與味精的關係。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並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併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藴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授課結果有時會與備課時預想的結果相差很大,這就説明我們在平時備課時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的必要性。對教材要深鑽細研,對學生要全面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及現在的學習狀態,要明白教學過程中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既要照顧到差生,又要想到優生。可見備課是個極其複雜的過程,是上好課的前提與關鍵。

四、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繫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五、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 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六、國中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相應的高中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則為:學習--研究--實踐--反思--合作。我們可通過在汲取學生時代的經驗的同時,通過在職培訓、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參與有組織的專業活動來促進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

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設計一堂課時,新課的引入,題目的選取及安排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總之,通過本專題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課堂上要求必須放下“架子”,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6

新課程標準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需求為培養目的,現代課程目標,都是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提出來的,三個維度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立體感,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一、“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當今的課堂教學應當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較強的主體作用,能夠自我定向,自我選題,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藉助小組和團隊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採用探究的方式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內外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感覺,激發其對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物理的興趣,使他們覺得物理不再那麼高高在上,不再那麼枯燥、乏味,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繫實際,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生活離不開物理 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二、“學物理”轉變為“用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物理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物理知識的意識。但物理課程的教學卻常常重解題輕應用,重理論輕實踐,不太注重物理知識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而讓物理脱節於生活,沒有實用性。在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物理的強烈慾望,變“學物理”為“用物理”。

三、“向老師學”轉變“共同探討”。新課程標準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將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轉變為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將一言堂多言堂轉變為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在教學中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在物理教學中,不僅僅是直接灌輸給學生某些知識,而是給學生一個話題,調動他們自己去看書、查資料、甚至寫論文,這樣可以逐步培養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從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開闊思路,利於創新。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習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物理、理解物理和應用物理,使物理課堂真正成為現實生活與科學知識的聯繫樞紐。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7

國中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生習慣是物理新課程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比掌握知識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教會學生物理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要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觀察和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認真觀察實驗中物理現象,注意觀察引起變化的原因和條件。 新大綱規定的“必學”知識是物理學核心、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不但是物理學本身的基礎,而且也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狠抓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對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要不厭其煩地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理解和應用。新大綱對“必學”知識提出的教學要求是用國家教育部對我們教學提出最基本的要求,這是在教學中所必須讓學生掌握的。當然,我們在完成“必學”知識教學後,還可根據需要完成“選學”知識教學,讓學生閲讀“閲讀材料”,動手做“小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同時,我們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對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高於新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要求:既可在規定的內容的知識廣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識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學理念。

新教材對物理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更高,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沒有創造性的教師,就很難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我認為為適應新教材的需要,應具備以下一些基本素質:①有敬業、樂業、勤業的精神;②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在整體把握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同時,能居高臨下地分析和處理教材;③掌握教學藝術水平。因為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⑷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開拓自身的視野,對教學進行研究,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堅持以學生為本

物理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課本中不僅有豐富的物理知識,而且滲透了大量的物理學思維方法,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從通電在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發現了電流的磁場等。學習物理,應該學習物理敏鋭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維能力,推理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學習物理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宏觀到微觀是思維方法。同時還應該學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虛擬假定法等。並自覺地運用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儘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與眾不同新觀念,新思維,然後歸納總結,從中篩選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樂於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8

通過這次學習,深有體會.國中物理課程新課改最大的困難是:第一,教師的觀念要改變;第二,現有的教學資源要改變;第三,教學制度要改變。

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性,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隨着創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經由宏觀的理論建構、機制探索轉向微觀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而我們的大部分學生,卻沒有這種思想。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應用,測定機械效律,教師應打破以往的教學方法,採用新課改的三維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實驗的原理.改變以往呆板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 尊重學生的需求發展特點,重視基礎,為學生有個性發展提供空間。

課程標準提出“國中教育仍屬於基礎教育,應注重全體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應針對學生的興趣、發展潛能和今後的職業需求,設計供學生選擇的物理課程模塊,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其中一個很重突出的特點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

我們現在國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僅僅侷限再聽老師講課這樣的基礎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動手實驗,才能再這一過程中學到知識,更能應用知識。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學習慾望;體現時代性強調學科滲透。

通過以上的心得體會,我覺得在課堂探究性教學設計中,應以學生的推知規律,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9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有體會,在國中物理課程新課改最大的困難是:第一,教師的觀念要改變;第二,現有的教學資源要改變;第三,教學制度要改變。

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性,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隨着創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經由宏觀的理論建構、機制探索轉向微觀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而我們的大部分學生,卻沒有這種思想。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應用,測定機械效律,教師應打破以往的教學方法,採用新課改的三維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實驗的原理.改變以往呆板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 尊重學生的需求發展特點,重視基礎,為學生有個性發展提供空間。

課程標準提出“國中教育仍屬於基礎教育,應注重全體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應針對學生的興趣、發展潛能和今後的職業需求,設計供學生選擇的物理課程模塊,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其中一個很重突出的特點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

我們現在國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僅僅侷限再聽老師講課這樣的基礎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動手實驗,才能再這一過程中學到知識,更能應用知識。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學習慾望;體現時代性強調學科滲透。

通過以上的心得體會,我覺得在課堂探究性教學設計中,應以學生的推知規律,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0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它與社會生活聯繫緊密,以物質的結構、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其運動變化規律為研究對象,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等特點。這裏,我想從實驗教學方面談談:

1、利用物理趣味實驗激發學生求知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中學生對生動形象的物理實驗普遍懷有好奇心和神祕感,合適的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且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啟迪其思維定向探究。

可以是利用驚奇實驗導入新課。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實驗導入方法。利用學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現象,喚起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思考,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而導入。

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驗引發新的問題,使教學信息具有新奇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動機和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

國中物理實驗是學生將來從事科學實驗的起點。因此,在物理實驗課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獨立工作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每次作實驗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弄懂實驗原理,學會正確使用物理儀器,掌握計數、讀數和處理實驗結果的技巧,能夠通過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結論。這樣通過實驗,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有效利用學校實驗資源並積極開發課外資源

我校現已完成標準化實驗室建設,各種實驗器材充足,能有效地滿足教學的需要。教學中我們必須有效地將這些實驗室資源用於教學中,努力創造“學中做”“做中學”的學習氛圍。一方面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一方面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探索的慾望。促進其主動學習。

同時也不侷限於實驗器材,就我們使用的物理實驗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隨堂實驗器材就達百餘種,這還不包括延伸至課外的學生自主開發的探究內容,實驗室的設備也不能完全滿足,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大力倡導教師和學生自己動手自制教具學具。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一種特殊的、直觀的實踐,學生在動手完成各種小實驗、小製作過程中,思維特別活躍,學習慾望高漲,參與意識增強,都迫切地希望進一步探索問題。通過實驗,學生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就比較深刻、牢固。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好這些課外小實驗、小製作,這樣激發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興趣,同時也推動物理教學向前發展,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

總之,物理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與科學精神的塑造。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我們必須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維、活的方法、活的語言來面對一個個活的課堂,做到教學相長。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1

通過線上學習,聽了專家的講座,收穫滿滿。首先明白了教師要通過研讀課程標準,認識物理課程性質,理解課程理念,明確課程目標,領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教學設計時,要明確“內容標準”部分的一、二級主題,理解三級主題中內容要求的行為動詞含義,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目標。根據每個主題的“學業要求”,合理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根據“教學提示”可從教學策略建議、情境素材建議兩個方面靈活選用教學式。充分利用“活動建議”列舉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注重物理與生活、生產的聯繫,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跨學科實踐”是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緊密結合日常生活、工程實踐或社會熱點問題設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

其次要重視教材。教材是教學內容最主要的呈現方式,通過精研教材,理解教材編寫意圖。從總體把握每節課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各知識板塊的呈現順序和邏輯體系,挖掘教材隱含的科學思想與方法。充分重視並認識教材中各個欄目的功能,使其真正發揮作用。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進行教學設計時,可根據課程標準與教學實際適當增減內容或調整教學順序,也可根據教師教學用書中的課時劃分、教學建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適當豐富或創新實驗教學。難點是指學生學習的困難所在,一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二是學生易錯或者易混淆的內容。在確定教學難點時,應將學生的學習情況放在首位,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困難點、困惑點,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條件、評價方式等要素,科學預測教學難點。教學設計中應明確重點,難點的區別和聯繫。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尋找最佳途徑和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和學生的發展階段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教學方法。既要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的課堂教學,也要重視傳授式、討論式、自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中,應注重有效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注重物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學效率。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2

美術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想有一個好的教學教學效果,那麼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理論進行支撐。因此我們就必須在閒暇之餘不斷研究《美術課程標準》。自從研究課題以來我就不斷潛心研讀《美術課程標準》,從中也是受益匪淺,讓我的課堂教學有了一個質的飛越。

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成都的發展。美術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並通過有效地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因地適宜、因材施教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活動建議,但是同時也明確地指出“不同地區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採納這些活動建議,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其他學習活動建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們在實施美術教育的時候就應該實實在在地站在學生和教師自身的角度精心地去分析、設計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根據情況來採納或者重新設計課堂作業,從而達到學生髮展的目的。

三、美術學習從學生興趣入手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將過程與結果等同對待

在美術各個領域的學習過程中,《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不僅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重參與和探究的過程”。因此,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時也應該把血生的“學”考慮進去,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地體現出學生在本節課中將如何學習本節課的知識,要從以前的教師“滿堂灌”的模式中走出來,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學習、快樂學習。

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新課標緊密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標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過程中學習、理解、發展。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發展。

總之,要想上好一堂美術課,我們就必須勤下功夫多做研究,手機版不僅要研究學生,還要研究自身,只有這樣我們的美術課才能讓大多數孩子喜愛,我們的美術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美術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2通過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到我們要隨時成為學生們需要的美術教師。如今的美術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訓練為主,以提高繪畫能力為教學目的,這早已成為美術教育的傳統模式。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忽視了美術在人成長過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將美術教育過分學科化、科學化,過分強調學習過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這隻能稱作是單純的技術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識的。

新課標在前言中就明確了美術課程的性質:“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新課標中人文性的確立,是對美術學科特點的一個重要認識,是對美術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的教學目標的反思,它將使我們改變以往對美術教育的認識,為美術教育明確了方向。

為了充分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新課標將為學科知識溶於人文主題之中,在每個學習領域中都對教學內容的編排,作品的選擇,文字的闡述以及思考題的設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點點滴滴都滲透濃郁的人文精神,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力。

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動之一,既針對人的理性,又針對人的情感,決不能以統一的審美標準來代替學生的認識、體驗和情感;用千篇一律的規律去扼殺學生探究的願望,應努力引導學生自己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激發起學生獨特的審美體驗,力求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呈現個人的情感傾向,開發學生的視覺創造潛能。“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在這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中,學生在參與各種美術活動的同時,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對教育的發展方向,新課標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改變以往以學科知識劃分課業的形式,而從學習方式入手,特別設置了:“綜合、探索”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綜合、探索”領域主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需要,融美術的各個學習領域為一體,同時與其他學科相綜合,設計出一系列綜合性的美術活動,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體驗空間。“綜合、探索”領域是圍繞人的發展目標確的,關注的是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力求在豐富多彩的時間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交流合作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慾望,開發創造潛能,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服務。

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是開發性、自主性和自我實踐性,它的課程內容不是由專家預先規劃設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以學生為主,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習內容的選擇,組織與發展,探索新知識的過程。結合實踐活動,在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將會大大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融入社會,增強對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為開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由於新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從檢查、反饋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而轉變為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對知識的探究,即從關注結果到關注過程和方法,評價不在僅僅為了要甄別與選拔,而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評定的應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這種全新評價理念的指向下,新的課程標準從以往評價學生學到什麼,而轉變為評價學生是否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等諸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合作、個性與情感等幾個方面。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賦予了我們教師更大的操作空間,同時指導教師從人文角度出發,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並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分別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學生消除了膽怯,人人蔘與其中,真正體現了美術教育始終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價值。

美術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3每次學習美術新課標準,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美術課是素質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藝術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美術教育以形象性,操作性,非語言的物質造型性和形象表達的感情性,對學生的觀察力,形象感受力,記憶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發揮重大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嘗試藝術衝動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要上好美術課,教師首先要對《美術新課程標準》有深入的瞭解,《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

新課程的重大舉措就是該以往的授之於魚為授之於漁。轉換課堂角色,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導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針對上述對《美術新課標》的掌握,現將個人感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美術課首先要有正確教學思想和理念做指導。要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究獲得知識,通過實踐恰當的繪畫方式。學生也會覺得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是有成就感,同時也鍛鍊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對教材的使用更加靈活和富有創造性,同時注重美術學科和其它學科知識的聯繫,更要貼近學生生活。如七年級上冊《熟悉的物品》一課,教師可以準備相關的攝影圖片和世界名畫,欣賞完後引導學生談談日常生活中的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利用身邊的物品(如:粉筆盒、文具盒、杯子)講述透視原理,從數學幾何中去對比區別美術中的幾何體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豐富的教學手段、合理多樣的作業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都應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理念,老師們也要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感愛和實踐在探索中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氣氛一定是輕鬆,愉悦高效、和諧的。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關係首先是人與人的關係,要遵循人際關係的原則。新課改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斯學生學習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在以往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由於學校,家長過於重視文化課,導致對美術課的忽視,使得有些美術教師在自身修養方面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新課改之後,美術教師地位提高,給教師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作為當代的美術教師,我們因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的去為美術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美術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4今天我們學習了《上海市中國小美術課程標準》。通過這次學習,我對美術課程標準有了一定的認識。課程標準,為我上好美術課指明瞭方向,現把這次學習的體會和感受總結如下:

1、新的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正確的審美觀念。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陶冶情感,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

2、課程標準強調注重選擇,多元發展。教師教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內容。如果條件不允許,學生不需要,可以不採納。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對象來滿足,同一的內容標準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這樣,充分考慮了教師、學生的美術需求心理,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打開了空間,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課程標準注重體驗感悟,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美術學習要建立新的現代學習觀。以前教學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頭腦被書本或老師框死,只會模仿,不會思考,現在必需向指導學生自學為主轉變,樹立“學生學會學習”的學習觀,讓學生人人學習。如:《有小鳥的樹》一課,可以採用直觀、啟發教學,讓學生通過錄像,去觀察瞭解各種樹形,然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你喜歡什麼樹?樹形怎麼畫?然後交流。學生充分交流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畫,老師只引導學生,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觀察、想象、探究、學生也就不覺得難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會學生學”。因此,教師教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美術學科學習創新的主要任務。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和強化創新意識。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3

國小美術新課標帶來了很多新的理念,它改變了傳統美術教學模式,更加註重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興趣。在此,説説我對美術新課標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成都的發展。美術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並通過有效地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自信。

新課標註重讓學生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

三、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注重文化和生活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通過美術課程,讓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並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

五、注重創新精神培養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新課標緊密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標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過程中學習、理解、發展。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發展。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4

推薦讀《新課標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為“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應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我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當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一樣。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一樣的可人之處。所以便更需要我們用不一樣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常讀書和常思考,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

當然讀書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堅決的毅力。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能夠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有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

我深深地明白,僅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僅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所以,我首先得讓自我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高爾基的名言流傳至今,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它給予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更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我喜歡讀書,讓我們一齊來分享讀書的歡樂和喜悦吧,在書的世界裏,我們都是最完美的自我!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5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於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因此,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

新課改的重點之一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以往的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此次課程改革則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標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英語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為主體,首先,要始終使學生髮揮主體作用,要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路,要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要根據學生生理特點、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教育教學材料。其次,在英語課程的每個決策環節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學校、教師、課程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因此,每個決策環節應該以學生的需求為依據,而不能一味滿足學校或教師的願望。

、以往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一做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傳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在開展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決不否定接受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具有實踐性,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關注知識的聯繫和運用。傳統的教育過於依賴教科書的作用,對教科書的理解也是十分狹隘的。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更加廣泛的課程資源。英語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大量接觸真實、地道的英語,而且要求學生具有使用英語的機會和條件。所以,開發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拓展學生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渠道,是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

三、新課改注重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強調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在英語課程中,應努力倡導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建構知識、提高語言能力,而且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等活動方式,完成任務和實現目標。在學習過程中調控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挑戰,教師必須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引導者轉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的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主動在於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的主動在於與教師協調配合,積極思考,充分吸納信息。這種互動式教學能達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效果。

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但對於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方式。對英語課程而言,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在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教學過程應儘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瞭解知識的產生過程,掌握知識的重點與難點;教師應該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往的英語教學大綱都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課程任務或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課標則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放在了首位。從現實狀況來看,在英語學習方面困難較大的學生,其主要困難還是興趣、信心等方面的問題造成的。如果學生一開始沒有培養足夠的興趣和信心,就不會有一個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自然就會有困難。教師要注重啟發與誘導,善於運用新穎的教學法,通過先進的教學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努力建立一個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多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求真理,而且還要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在教學的互動中,學生不斷的改造、進化和發展,教師不斷得到充實、豐富和提高,雙方共處於一個和諧、共進的活動統一體中。

以上就是本人學習新課標後的一點心得體會。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6

我教的是國小五和六年級英語,通過讀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師必須學習英語新課標才能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適應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英語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

新一輪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個出發點,就是把學生從單純的死記硬背單詞和語法規則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學習真正的英語。章兼中教授在《外語教育學》中指出,英語學習的實質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學生是外語學習的主人翁觀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耳聽、眼看、動腦、動手的學習活動,掌握自辨、自治、自理、自學能力以及運用知識的技能,發展智力,情意,從而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勞和個性全面發展的.目的。其實,英語來源於生活實際,又應用於生活實踐。因此,《課程標準》確立了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策略、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在總體構建上,特別體現了語言的實踐性特徵。語言呈現形式不以語言知識體系的描述為主線,而是以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運用作為主線,力求通過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為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基本學習策略到具體化的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四個方面。向學生明確地提出新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顯然,這種新的觀念已經徹底擺脱了應試教育的陰影,它倡導的是英語,是活生生的語言,他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和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

二、國小英語教學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

國小英語屬於英語啟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説、讀、演、唱、玩等方式獲得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進而獲得初步的聽説能力和一定的語感。由於國小生天性愛玩的特點,課堂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到英語很好學,也很樂學,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反觀現在,為什麼越到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不是增高,反而是減弱。學生的學習困難還反映了不少學校和老師在學習觀念上存在着一些嚴重的問題,盲目趕進度,講得多,練得多,思考少,交流少。可以説相當多的學生都是在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語,相當多的老師也是為了在各種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煎熬,師生共同浸泡於苦海難以自拔。現在,新的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三、創設情景,讓英語教學真正的活起來。

《標準》改變了過去以接受性學習為主以及以模仿為主、以書本為主和以間接經驗為主的現象,融學習於有趣的活動情境之中。《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這就要求教師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設情景,相互交流,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直觀情景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遊、問路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以上是我學習新課標後的粗淺體會,我想更多的還需要我在實際工作中深入基層,深入課堂,認真踏實的學習和實踐,一點一滴地積累經驗,更好的幫助自己提升專業素養,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做好好本職工作。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7

《內科學》課程標準是落實臨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是推進醫學院校課程建設與改革、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內科學》課程標準的制訂,對於明確臨牀《內科學》課程教學目標、整合序化課程內容、編寫教材和講義、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準在課程設計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意見和建議等方面闡述得更為明確、具體,由強調“教師教的效果”改為強調“學生學的效果”,突出了學生“學”的基本要求。

一、課程設置

1.課程設置依據

要做好一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必須明確課程設置的依據,這需要通過開展專業調研來實現。我們到村衞生室、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所(門診)、綜合醫院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開展專業調研,明確了《內科學》課程設置依據:根據臨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針對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機構對內科醫生崗位(羣)的能力需求,兼顧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及學生可持續發展需要設置《內科學》課程。

2.課程設計思路

我們在進行課程設計時,着重達到以下幾點要求:

①學習內容即為工作內容:通過對崗位工作任務的調研、分析,總結典型工作任務,同時參考《臨牀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臨牀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兼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選取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情境,確定學習任務;

②學習過程即為工作過程:充分利用臨牀實際案例、現代信息技術,通過臨牀見習和頂崗實習,實現校內學習過程與臨牀工作過程的部分融合對接;

③綜合評價教學、學習效果:採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關注學生課堂討論、發言及病例分析等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同時結合期末筆試結果和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體現全面考核、知識與能力並重原則。

二、課程目標

根據學生未來工作崗位對職業能力的要求,結合調研結論,我們將《內科學》的課程目標歸納如下:

①知識目標:掌握臨牀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主要臨牀表現、診斷治療要點以及急危重症表現、應急處理方法;熟悉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相關輔助檢查、轉診指徵及轉診知識;瞭解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指導知識。

②技能目標:具備運用內科基本診療技術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初步診治的能力;具備對內科急、危、重症進行應急處理及正確轉診的能力;具備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進行一般預防、保健指導、簡單康復治療、健康指導的能力。

③素質目標: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醫德醫風;具備通過良好的人際溝通建立和諧醫患關係的能力;具備對新知識技能的持續學習能力。

三、課程內容

根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人才定位需求,涵蓋臨牀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內容,參考社區醫生工作職責,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可持續發展,對《內科學》課程內容進行選取、整合、序化,設計了循環系統疾病的診治等12個學習情境,並將其進一步分解成急性心衰的診治等52個學習任務,共計118學時。

四、課程實施建議

1.教學方法與手段

主要採用任務引領、行動導向為主的教學模式。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示範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為主,結合講授法、分組討論法、啟發式等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藉助多媒體課件、臨牀實例、實訓室、內科學網站、圖書館醫學考試培訓系統、附屬醫院病房(門診)等資源,使學生掌握《內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教學團隊

《內科學》的教學團隊是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校內專任教師要定期參加臨牀實踐,豐富臨牀經驗;校外兼職教師應由具備高學歷、高職稱、教學能力強的行業一線內科專家擔任,參與校內實驗(訓)教學的同時承擔學生見習、實習的帶教工作。

3.實踐教學條件

校內實訓室設備能模擬患者病理(正常)體徵,滿足學生在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結果判讀方面的實踐需要;具有資料豐富的病案(情境)庫,輔助學生進行情境模擬練習;在附屬醫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衞生院(所)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4.教材編寫與選用

由於教材建設總是落後於當前醫療技術的發展,因此選擇近三年出版的專供臨牀醫學專業用的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且只能作為教學參考用書。應由專任教師和臨牀一線的高職稱內科醫生組建教材編寫團隊,在聽取基層社區醫生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參考臨牀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內科部分知識點,引入國際先進醫療衞生技術,編寫教材、講義、臨牀實(驗)訓指導及實習指導。

五、考核與評價

《內科學》課程採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強調綜合能力的評價。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生在日常課堂提問、討論發言中的表現,佔學期總成績的10%,病案分析成績佔學期總成績的25%。終結性評價指期末筆試和技能考核,考試形式、題型及考試內容與臨牀執業(助理)醫師考試類似,佔學期總成績的65%。

《內科學》作為臨牀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標準的研究與開發須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時效性。《內科學》課程標準的制訂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適應校情、學情的課程標準不僅對我校的課程改革起到重要推動作用,而且為全面增強學校辦學活力、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校整體發展奠定基礎。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8

國培計劃中,我對國小數學課程標準進行了複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明白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應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頭就根據自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本事、獲取新知識的本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事以及交流與合作的本事”。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同教材供給了很多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經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説:“當知識與進取的活動緊密聯繫在一齊的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經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構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歡樂、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課改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二、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

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不僅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所以我要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經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進取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本事。

三、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新課程對國小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供給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進取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所以一套教材所供給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資料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總之,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出發點應當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而去教學,真正做到知識與育人相結合,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提高學生綜合本事,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9

高中生物新課程學習心得

通過對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和有關專業書籍的學習,聽取名師的新課改經驗傳授,以及和課任老師的交流,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課程,談幾點看法:

一、內容體系上的改變

根據改革的要求,新的課程內容拋棄了以往追求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它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為出發點,綜合考慮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根據生命科學的本質,重新組合內容,構建全新的體系。

二、行為動詞的改變

生物課程中對以往表示不同認知層次的瞭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和使用等也已約定俗成的慣用術語,並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並蓄,以及通用過重新界定,來提高其可測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變

高中生物的《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第二,能夠運用多媒體蒐集生物學信息,學會鑑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第三,發展探究能力。

四、教學觀念上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

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依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評價方式上的改變

在傳統教學中,人們關於評價的理念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表現在:把評價的過程和學習過程割裂開來,將評價看作是學生學習的終結;把評價的方法簡單等同於考試和測驗;把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簡化為選拔和等級評定;把評價的主體窄化為教師或行政部門肥學生排除在評價主體之外。

評價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只是達到目標的一種手段。大多數的教學評價並不是要學生一比高低,顯示優劣,它只是為教學決策蒐集信息依據的過程。成功的評價工作應該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評價是要讓學生感覺到成功,而不是證明他的失敗。傳統的評價理念過分強調評價的選拔甄別功能,而新的評價理念特別關注學生的實際發展。因此,要通過評價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學習生物學的機會,提供可共享的學習資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供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相互評價的機會。通過自我評價,學生可分析自己學習有關生物學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優、缺點與需要。學生相互評價則可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資源共享。

在新課陳培訓後,深深感到在我的教學知識範圍中存在着諸多不足與遺缺。課標所述“評價”包含着許許多多方面,有課程、 學生、學生在完成實際任務時的表現以及考試的評價等等諸門別類。這對我生物教學中如何來評價學生的幫助很深。往往在教學中只是重視學生考試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期望老師對於自己的行為、成績作出的評價。這樣以來學生久而久之便對教師對他作出的評價失去了在意的投入,也就將在生物學習過程加以淡忘,只是重視畢業、升學時檔案中生物那一欄中的成績了。

記得我國小時對學習沒有興趣,自然就考不出理想的成績。 但是在一次考試中,偶然的機會,我考得很好,老師給了我極高的評價,當時的我心潮澎湃,滿心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也就是那次考試將我的自信、靈感頓時統統載頃刻間激發出來,也就在那以後我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我也變得愛讀書了。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由此看來,老師的評價是那樣的舉足輕重啊!教師在對學生學習的過程、結果、表現這三方面的評價,都起着關鍵的作用,那評價不單單是一個分數、一句簡單平實的評語,而是教師對學生的每一舉動、行為、 思想等細微觀察後作出的綜合性、全面性、鼓舞性較強的評價。這樣以來學生會更清楚、深入的瞭解自己近期的一系列表現是否在某一水平線上 。從而有效的激勵學生那種積極向上、可以勇於面對擺在自己面前的挑戰和困難。

結合我在平時生物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仔細反思和體會後,感到好的評價對於教學工作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在評價學生時不能再只是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應該結合學生平時在練習中、學習中、與同學交流討論中的表現,在來給他們作出合理全面的評價。這樣以來學生的積極性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自然學習興趣便又會回到學生的身邊!

在上課時,多給學生一些學習生物的方法比直接讓學生記憶生物學知識來的重要。很多時候,我們為了上課進度,抹殺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忽略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性;我們為了講究效率,很多探究活動沒有讓學生真正開展;我們為了一個統一標準,把學生的創造性的答案都認定為錯誤答案„„

面對新課改,我們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將面對的困難和壓力仍舊很大,如何處理好大學聯考的指揮棒和學生的綜合發展的關係,是我們將不斷探索的問題,我們滿懷信心,明天的教育會更美好。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0

建始縣實驗國小 李永冬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教師,教學理念必須與時俱進,新課標的學習和教學實施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種挑戰,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要進行各種嘗試,在探索中成長。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地學習。

通過學習20xx年頒佈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深刻的認識。原大綱中要求的“聽話説話”改為了“口語交際”,在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裏,也採用了“口語交際”這一提法。這不僅是提法上的改變,更是觀念上的改變;不僅是對口語交際內涵的理解變化,更會引起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體制的變革。把口語交際作為語文學習評價的內容之一,這是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學生髮展的需要。學生的知識能力是在實踐中增長的,態度情感是在實踐中發展健全的。對學生的評價,只有在學習活動中進行,才是最切實、最有價值的。為此,我就談談在本學期開始着手對國小低段語文口語交際評價進行研究的體會。

一、語文口語交際的內涵

所謂語文學習評價,是指師生利用科學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及效果進行測量與評定,在此基礎上比較、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所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的過程。口語交際評價是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整個評價體系(包括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中的一個環節。相對於聽説能力而言,口語交際更強調雙向互動的特點,是信息的交流與人文關懷的統一體。因此,它不僅要求聽説技巧,還要求具有待人處世、舉止談吐、臨場應變以及傳情達意等方面的能力與素質。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在解讀新課標時説:“口語交際能力是以聽説能力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內的一種綜合能力。”他還提出中國小口語交際教學的任務是“在學生已有的聽説能力的基礎上規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包括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態度和良好的語言習慣新課程標準中低段語文口語交際的目標: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口語評價根據評價的目的、作用及時間,可把口語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是在期末集中組織、師生面對面快速進行形式單一的口語測試。它屬於學業測試,”鑑定“是口試的主要功能。測試內容帶有一定的片面性,測試結果也是偶然的。由於這樣的口試並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實際的口語能力和有效地促進學習,所以,我們重點研究的是以形成性為主的口語評價。從評價時間來看,口語評價貫穿於學習的全過程;從評價內容來看,包括對學生用祖國文字進行聽、説、讀、演的技能和綜合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進行檢測;從評價方式來看,是由師評、生評 、家長評,自評與互評有機組合進行:從評價性質來看,包含進步測試、診斷性測試、學業成就測試等多元性質的測試;從評價的功能來看,”形成“和”改進“是口語評價的主要功能。

二、國小低段開展語文口語交際評價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實事求是,以評促教。

評價既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做檢測,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情況的觀察、記錄與週期性的檢測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反思教學和輔導學習困難學生提供第一手材料,從而能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和有效地修正完善教學行為。實事求是能保證這兩方面工作的真實性。

(二)、鼓勵性、以評導學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學生排隊或區分好壞,而是為了增進對學生的瞭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評價要堅持鼓勵性原則。評價目標能統領整個教與學的過程,因此,平時可以讓學生了解要評價的內容、形式和難易程度,給他們指明學習與複習的方向。譬如:在一年級學習拼音時跟小朋友明確課後兒歌的朗誦是一個評價的內容。那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就會自主、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拼音的拼讀能力,從而達到以評導學的效果。

(三)、尊重個性,促進發展評價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立足學生,促進發展。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客觀存在差異。因此,評價的內容要全面,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充分考慮、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展需要。在出題時,考慮學生水平具有差異性,分層次命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題目,使學生在每一次的評價中均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四)、科學性和趣味性相結合評價是一件嚴謹的事,在制定評價原則、實施方法,確定評價內容,做評價分析時都要有科學性。而在評價形式和組織方式上又可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使評價也是師生樂與參與的活動。所有評價活動本身要生動、有趣,如可用遊戲、搶答、表演、比賽等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使學生對活動形式產生直接的興趣。其次,要創設民主、輕鬆的測試氛圍。測試往往都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焦慮感,適當的焦慮能使其保持學習的熱情,但是,過分的焦慮則會阻礙學習的成功。進行口語評價要求學生即時發揮,而且要與評價者進行面對面的接觸,給學生造成的焦慮情緒通常會比筆試的大,所以在設計和組織口語評價時,要儘可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五)、評價主體多元化由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參與學習成績的評價,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較好地起到激勵的作用。

三、低段語文口語交際評價的類型及操作方法

根據評價的目的、作用及時間,可把口語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平時參與課堂活動表現的評價和階段性口語測試。平時可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記錄他們在各種類型的口語評價中的表現。

在課堂上如學生能積極參與某項活動,教師可即時獎給學生一個笑臉;在階段性測試中學生獲得幾星級,就獎勵學生幾顆笑臉,進步顯著的學生可另外再獎勵一顆笑臉。當學生收集到10顆笑臉時和老師換一個他喜歡的小寵物,讓學生把這些寵物貼在其學習檔案中,形成一個座標動態曲線圖(縱座標為所獲得的寵物以及對應等級,橫座標為不同的時間段,如兩週等,詳見圖1),再結合評語的形式定期向學生本人和家長報告,向學生反饋其學習表現,對於有進步的或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研究表明,學生在追求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如果能及時得到反饋,即讓他們及時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並適當進行表揚和獎勵,能明顯地激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1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牢記: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對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課程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且是傳承和培育優良文化傳統、正確思想意識、良好道德品質和科學價值觀念的過程。思想品德課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思想品德課教學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還必須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規律,根據思想品德形成規律的客觀要求來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加強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種新思想、新思潮得到廣泛的傳播,如何教育青少年學生去認識和辨別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必然成為我們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的思想教育轉變老師成為關鍵,老師一定要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提升自己,跟上時代潮流,否則無法駕馭課堂,無法與學生溝通交流。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例如通過繼續教育培訓學習,能夠有效提升老師的能力,無論是知識上,還是方法上更有使老師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至於落伍與學生無法溝通。總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武裝自己,用最新的教育理念來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教師也要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構建豐富元多化課堂,使自己不僅會教書,而且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使學生喜歡自己的思想品德科目,喜歡思想品德的課堂。

二、新課改下的課堂課程設計思路以指導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為目標,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來提取、組織知識模塊,把國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國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要標準。這要求師生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要求教師要建立起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願意走近老師,接受老師的引導,讓老師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生活,這樣教師才能完成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道德觀的任務。

三、新的課程標準改變了舊課標“知識——能力——情感”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這一過程所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求學生記住某個結論或知識點,更應關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道德觀的形成和人格塑造。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去影響學生,是每位學生能夠成為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的合法公民。

四、新課改下教師怎樣駕馭課堂。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要求學生討論時,教師不能清閒的站着,而是要去看、去聽,隨時掌握課堂的動態情況,以便及時調整課堂步伐,隨時考慮下一步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要隨時注意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教學過程中,教師學會尊重每一位學生,尤其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學會激勵和讚賞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展示自我,做到最好的自己,做到每節課都有所收穫。對於課堂上有不同意見的學生,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去討論、探究,讓學生學會品嚐艱辛後的成果,這樣課堂才是成功的。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2

每次學習美術新課標準,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美術課是素質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藝術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美術教育以形象性,操作性,非語言的物質造型性和形象表達的感情性,對學生的觀察力,形象感受力,記憶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發揮重大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嘗試藝術衝動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要上好美術課,教師首先要對《美術新課程標準》有深入的瞭解,《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

新課程的重大舉措就是該以往的授之於魚為授之於漁。轉換課堂角色,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導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針對上述對《美術新課標》的掌握,現將個人感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美術課首先要有正確教學思想和理念做指導。要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究獲得知識,通過實踐恰當的繪畫方式。學生也會覺得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是有成就感,同時也鍛鍊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對教材的使用更加靈活和富有創造性,同時注重美術學科和其它學科知識的聯繫,更要貼近學生生活。如七年級上冊《熟悉的物品》一課,教師可以準備相關的攝影圖片和世界名畫,欣賞完後引導學生談談日常生活中的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利用身邊的物品(如:粉筆盒、文具盒、杯子)講述透視原理,從數學幾何中去對比區別美術中的幾何體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豐富的教學手段、合理多樣的作業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都應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理念,老師們也要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感愛和實踐在探索中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氣氛一定是輕鬆,愉悦高效、和諧的。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關係首先是人與人的關係,要遵循人際關係的原則。新課改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斯學生學習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在以往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由於學校,家長過於重視文化課,導致對美術課的忽視,使得有些美術教師在自身修養方面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新課改之後,美術教師地位提高,給教師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作為當代的美術教師,我們因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的去為美術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3

自教育部正式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觀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逐漸深入人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動了教育觀念、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管理、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的巨大變革。細讀新《課標》,總結了以下幾方面的變化和感受:

一、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新課標相比之下最大的變化應該是教師對教材的解讀,以往的英語教學都是基於現有國本教材基礎之上的文本挖掘,但新課標強調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有用資源,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因此教師要具備教材解讀和重構的能力,這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培養教學敏感度。

二、要創設以人為本的情境教學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興趣、情境、活動是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動力,活動是提高國小生英語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要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必須精神設計教學活動,並使活動情境化。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有了情境,各種活動就有了依託,活動就會生活化、趣味化和真實化。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創造性,為學生帶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要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學習的平台,那該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呢?《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教學目標,感受成功。”它所強調的是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互動過程。教師在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合作中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並使其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教師傳授英語的過程,是學生增長知識、掌握技能、學習文化、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也是他們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展開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因此在課堂上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抓好語言技能訓練,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及想象力;注重營造生動的理念,活潑的課堂。

五、要有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

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習風格的差異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評價中,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或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如果學生對自己某次課堂測驗成績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在經過更充分的準備之後,可再次參加評價。同時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教師要時刻關注評價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反饋作用。因為反饋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成就、教師教學中的成功之處與不足、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或不足等,幫助我們根據評價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英語課程的學習在國小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要做好國小英語教學工作就要了解新課程對國小英語的要求,以指導教學實踐。新課標的解讀關係到了教與學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反覆不斷地解讀和思考才能內化成指導教學的理論主導。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4

高中新課程改革已拉開帷幕,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也已經出台。看完之後既興奮又擔憂,興奮的是面對新時期的各種新變化、新問題、新成果,新課標都有了明確的解答與對策,讓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擔憂的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能高效地將這些變化反映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認真落實核心素養這一關鍵任務。為此我們認為課堂教學必須緊緊圍繞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主線展開。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通過諸素養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解決的問題。矚慫潤厲釤瘞睞櫪廡賴賃軔。

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設計教學目標——培養核心素養的出發點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而教學目標的設計則直接關係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深刻領會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仔細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把握好歷史核心素養的具體目標及其之間的內在聯繫,並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養目標都能在一節課中完成的。衡量教學目標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貼切,即目標是否準確,與實際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相契合,具有可檢測性;二看它是否具體,即目標闡述是否細化、多層,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適度,即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適合學生已有的`思維結構與能力層次;四看它是否落實到位,即目標是否落到了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去。聞創溝燴鐺險愛氌譴淨禍測。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核心素養的切入點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在具體目標指引下,能夠通過分析、理解、歸納等策略達成目標的空間學習環境,它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互動性。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真正促進學生變被動學習為 主動學習,由“學會”向“會學”的學習方式轉變,是實現培養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 在教學中,教師要找準“問題情境”這個切入點,創設形式多樣的問題情境,挖掘學生的潛能,以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究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教師可用懸 念創設問題 情境以培養 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和歷史解釋的能力。 殘騖樓諍錈瀨濟漵塹籟婭騍

.倡導合作探究——培養核心素養的着力點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生重要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抓牢“合作探究”這個着力點。所謂“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探究的情境,通過學生分工、合作、閲讀、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形式,獲得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這種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的專題探究活動,一方面,通過自己動手蒐集史料,促進學生帶着證據意識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既培養了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和技能,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了 史料實證的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小組的分工與合作,尤其是對研究成果的不斷研磨,不僅提高了學生理解歷史與解釋歷史的素養,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釅錒極額閉鎮檜豬訣錐顧葒。

.實現情感體驗——培養核心素養的立足點

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僅需要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更需要習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並內化為優秀的品格,外化為崇高的行為。可見,歷史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與情感相互交織的學習和體驗過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間便可速成,而是一種“情動—體驗—理解—內化”的過程。 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無痕地滲透到歷史課堂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在感知、體驗和思考歷史的過程中, 深化對史事的認識與判斷,進而生成鮮明的歷史價值觀。此外,還可以編演歷史劇,通過扮演歷史角色,讓學生穿越時空,與歷史人物“對話”,進行心靈的碰撞,進而對歷史做出價值評判;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觀“景”生“情”,讓學生在體驗歷史的基礎上,生成鮮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彈貿攝爾霽斃攬磚滷廡詒爾。

.構建多元評價——培養核心素養的支撐點

教學評價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難點,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支撐點。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建構一種多元的評價模式: 評價目標 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評價目標的多元化,是指在對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評價時,既要重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歷史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視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的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指要充分 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應該有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甚至家長參評等;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是指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既要看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的結果,更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感悟歷史, 進而體驗到一種歷史情懷。評價的手段也要靈活、多樣,除了紙筆測試外,還可以採用歷史劇表演、歷史小論文撰寫、歷史調查活動、歷史檔案等方式;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是指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針對不同學生的優劣勢與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對於缺乏信心學生的評價更要鼓勵和支持,以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發展性作用。謀蕎摶篋飆鐸懟類蔣薔點鉍。

總之,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靠我們歷史教師在觀念上更新,在專業上提升,在教學中滲透,在日常中積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與創新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廈礴懇蹣駢時盡繼價騷巹癩。

以下是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