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精選18篇)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可惜沒能吃到家裏的粽子,只能在學校超市買幾個回來煮,也就算過節了。看着身邊的同學都陸陸續續回家陪家人過端午節了,不禁輕輕歎了一口氣,有羨慕,有無奈,其中滋味,該是孤單一人在外求學,感覺無依無靠的人都明白的。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精選18篇)

來廣州讀書這一年多,深深感受到自己對傳統節日變得冷漠了。像中秋節、清明節和端午節這些傳統節日同學都會回家陪家人一起過,只有情人節、聖誕節和女生節這些我認為不痛不癢的節日才會全班同學一起過。像我這種不能回家又在廣州感覺沒有任何歸屬感的,只能宅在宿舍看看書、上上網,看着QQ空間上同學炫回家後家人的各種關愛,默默地點一個“贊”。

據我在中大讀書的同學説,他們學院今年給每個學生發了2個粽子,這就是中大學子的福利吧,住在中大附近的廣外學子的只能當作沒看見。中大孩子們你們就別得瑟了,廣外校友在外有所作為,將來衣錦還校之時也是廣外騰飛之時!

不過我也很享受這僅有的3天假期,《紅樓夢》看了幾遍,還是愛不釋手,剛好放假有時間,今天又拿出來看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最後那兩句“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子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再次引發我的感慨,突然好想哭,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從心裏承認了自己是一個不孝順的女兒。我突然又想起不久前在圖書館舉辦的空巢老人展上看到的那些老人,其中有一張照片的文字寫到:我知道把老人放在這邊不好,可是我城裏的2個孩子要上學,我們夫妻倆要拼命賺錢,都是照顧得了老的照顧不了小的。那一刻,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我羨慕那些能夠每逢有節日就回家的同學,我也好想回家,幫忙料理做粽子的材料,然後美滋滋地跟老爸老媽老弟一起包粽子。家裏的粽子裏面的餡都是非常多的,豈是學校的粽子所能比的?去年我所在的社團也組織我們在一起包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很好吃,大家也玩得很開心,可是那種感覺跟回家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因為家人有一種血緣情懷,那意味着至少這輩子我們是彼此在這個世上的依靠。

真感恩中國的這些傳統節日都能流傳下來,讓那一顆顆在外奔波勞累的心可以在節日期間找到一個“藉口”回家。是啊,家永遠是温馨的港灣。像我這種因為求學和路途太遠而不能回家的人,雖然心裏有些失落,不過也沒關係啦。

我從今年2月22號來廣州就沒有回過家,暑期打算在這邊實習也不回家了,覺得自己好“狠心”,怎麼就不回趟家呢?我也説不清其中緣由,這樣糊里糊塗的過日子,也挺好的。

大大的端午節,小小的一點個人感想,還有小小的一個願望:明年端午節回家。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2

與現在的端午節相比,總覺得孩提時過得有滋有味。

在艱難度日的那個年代,小孩子們總盼着節日的到來,睡夢裏也會編織出節日裏的那份豐盛和歡樂,因為,大人們平常都會一分錢掰兩分用,只有節日裏,才會捨得花錢扯布請人做衣,弄上平時吃不上的好飯好菜。

走在鄉間的路上,你只要看到婦女的頭上戴着一朵梔子花,馬上就會明白,端午到了。梔子醇厚的香氣是上蒼賜予端午節特有的香味,山野裏到處都是,瀰漫了整個天空,裊裊襲來,直浸心脾,全身都被這香氣盤活,身上的悶與沉消的無影無蹤。

聞到梔子花的香味,人們便開始按照風俗與程序幹起屬於端午的那份活。於是,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插上了菖蒲和艾蒿,為了驅蛇,農夫還沿着屋牆撒下生石灰,……。女人們便開始浸糯米,等糯米完全濕透水浸脹後,加上臘肉或綠豆、豇豆等料理,用箬葉包出不同口味的粽子。箬葉的香味從鍋裏的溢出,爬上樹梢,站在屋頂,向正在歡天喜地的小孩們招手,把要快點回家嚐鮮吃粽的信息傳遞給他們。在各處玩耍的小孩們聞到香味,垂涎欲滴,趕忙回家,在吵着要吃粽子的同時,順勢纏着母親給他們穿早已備好的新衣新鞋子,節日要新求美的想法得到滿足,孩子們又趕忙出户湊到一塊,熱熱鬧鬧裏把把端午的節日氣氛慢慢推向高潮。

早晨,由於是梅雨季節的原故,三天兩頭地下雨,田間小路和山路十分泥濘,路邊的草都是濕漉漉。節日那天,為了放神仙牛,讓牛在這天能吃到肥美的草,天邊剛泛魚白,父親便早早地起牀,趕着牛到遠山的山坳裏,把牛繩繞在牛的脖子上,不讓牛繩被山上的樹絆住,任牛在山裏盡情地吃草。接着,父親便迴轉到地裏,撥出新鮮的大蒜,特別是獨子大蒜,回家與母親一起洗好,放進鍋裏,與雞蛋、鹹鴨蛋一起煮。早起的一干兒女穿着新衣,早就盼着吃上難得吃到的珍饈,圍着鍋灶,任新鮮大蒜的味刺激味蕾,站在旁邊,等着蛋熟。

這時,父親從樓上瓢了半碗蔗糖,靜靜地坐在桌旁,吃起粽子,細品箬葉粽子的香味,像是感悟自己一生的得失,讓不經意的時間消失在年輪的罅隙裏,留下那模糊但還能辨出輪廓的時光背影,些許的悵惘,些許的蜜意,盡在脣齒盈滿開來。而我們卻沒有那麼多的顧慮和人生的蹉跎,全然不顧大人們為了生活而艱難的景狀,只知圍着桌子,過節就要有好吃的,在雞蛋、大蒜、粽子之間找尋那份屬於兒趣的樂子。

節日是屬於男人和孩子們的,農家的女人在節日裏比平時更忙,端午最隆重的就是早餐,一起牀,家務就會讓她累的喘不過氣來。母親沒有時間去理會我們,煮蛋和大蒜、煮掛麪、煮粽子……一個勁地按照端午早餐的程序去做,在家務裏進行生命的跋涉,廝守與飄香搖曳的約定,做出屬於端午節裏那份獨特的韻味。而後才是到地裏割薯藤、切薯藤、餵豬等之類的活,一直忙過中午,才有歇腳的工夫。

端午送節是下聘了男女表年是否結婚的關鍵。對於談婚論嫁的女子來説,端午可一個重要的日子,不像現在,隨隨便便地折成錢找包一起付給女方家裏了事。男方送端午節的東西多不多,隆重不隆重,關係女方家的面子問題,因為本房的至親當日都會端點心到女方家裏,看一看瞧一瞧,議論一翻,女方家拿男方家裏送來的桌子做酒席,擺開桌子,中午大吃一頓,一直到下半響,男方家送禮的人才會客套而去。女方家開始向本家至親派送兩提粽子和一把摺子扇,告知他們女兒的婚事已基本定局,現在等的就是男方家拿八字看日子迎娶過門了。

……過去的端午有回不盡的味道,成了兒時要長大過好日子的一個方向和標杆!

現在的端午,節日的元素正在悄無聲息地快速失去,再也找不到昔日的味道。隨着大都市生活的仿製和年青人的惰性,也許N年之後,鄉村的老人們逝去後,最後的堅守也會被沒有傳統元素的節味所代替,留給後輩的將是不名狀的節日。

傳統的節日,拯救還來得及嗎?不要因為都市而喪失傳統,也不要因生活的改善而失去真實,保持原味的中國節味那才是真。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3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開始包粽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粽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粽子。

我對爸爸説:“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爸爸説:“傳説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裏,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説完了。我説:“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粽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説:“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裏面,很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那麼,為什麼要吃粽子呢?不再別的天吃呢?吃粽子要幹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這裏我要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戰爭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屈原像魏王提供了許多計謀,魏王覺得好笑,沒被採用。屈原覺得很傷心,心想自己幫不上國家,就跳河而死。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古時候愛國的屈原,在這一天,大家都將粽子投進河裏,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去吃粽子。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

那端午節為什麼掛香包呢?這又是什麼原因。這有牽扯到一個傳説,以前的現在,不冷不熱,小孩經常鬧病,那時科學不好。大家以為鬧鬼,去求娘娘,娘娘見這麼多人來求,心軟了,就去找玉帝説:“你不許傷害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玉帝説行。但是哪個是你的孩子。娘娘説我的孩子很多。玉帝説要他説出來。娘娘就説:我的孩子身上有雞蛋網或香包。玉帝説行。應為娘娘法力無邊,玉帝也懼怕三分。娘娘回去告訴大家做好準備。玉帝下來一看,全都是娘娘的孩子,嚇了一大跳,都不敢碰,只好迴天庭。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粽子。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4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採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採來包粽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裏住着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粽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後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粽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後,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採艾葉,學着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説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後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1_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1_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説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着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後,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屍體。為了紀念屈原,食粽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着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5

星期天的早上,我就看見媽媽坐在客廳邊哼着小曲邊在包粽子,我想端午節還沒到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頓時我嘴巴了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肚子也情不自禁地敲起鼓來了。媽媽笑着説:“肚子餓了吧!”我狼狽地説:“嗯,是的。”看着媽媽包粽子,我趕忙動手幫忙,先把粽子的粗莖剪掉,再把剪好的葉子一片一片整齊地疊放在一邊。媽媽把總也捲成個圓錐形,往裏面抓上一把米,用筷子捅了兩下,往裏面放了一顆紅棗,在抓些米,用手按緊,合上“蓋子”後用粽繩把它紮了起來。就這樣一個青綠色的粽子大功告成了,包好了一個挨一個,就像一串綠色的爆竹,又像一串綠色的辣椒,真是惹人喜愛呀!

我也拿起一片葉子開始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怎麼也包不好,媽媽不耐煩地吼道:“別幫倒忙了,這可是吃的東西呀,弄髒了還吃得了嗎,快回房間看書去。”我放下做不好的粽子,噘起嘴巴,小聲説:“哼,真小氣,別人包一個也不行。”

媽媽包的粽子又好看又好吃,翠綠的“外套”裏面包藏着健康米和幸運棗加愛心。讓我吃了一個又一個,吃了還想吃!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6

學校放假了,回到家中,媽媽問我:“明天是什麼節?”我冥思苦想了許久回答道:“明天是端午節!”媽媽又問:“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我又回答説:“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叫屈原。有一次,楚國和其他的國家打仗了,屈原見自己的祖國即將要被毀滅而自己又只能乾瞪眼,於是就抱着一顆大石頭跳河了,楚人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就用糯米做了許多粽子,扔到河裏讓魚吃。後來人們還做了許多木船,去尋找屈原的屍體,沒找到。為了紀念屈原,後人把屈原跳河這天叫做端午,又正巧是五月五日。每逢五月五日人民大都會做許多粽子扔到河裏,時間長了,變成今天的端午節了”。

媽媽聽了,滿意的點了點頭,説:“明天帶你去外婆家玩。”我聽了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心想又可以去外婆家玩了,真好!第二天,爸爸開車帶我們來到外婆家,外婆見了高興地叫:“快進來,快進來!”媽媽提着幾個串粽子給了外婆,並説:“祝您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外婆笑得合不攏嘴。外公一如既往,一團和氣地笑,

中午到了,外婆撇了好幾個粽子,我和弟弟見了饞得快不行了,忽然姐姐拿着一瓶可樂進來了,我見了再也忍不住了,口水直唾流三千尺,一把奪過粽子和可樂,弟弟見沒吃的了,就使出獅子吼功出來,“哇哇大哭”眼淚直流三百丈,我的耳朵都快聾了,我佩服的説:“哇!不愧是獅子吼功。”弟弟説:“算你識貨”便一把奪過粽子。

忽然,外婆説:開飯了!其實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計”了,一聽吃飯了,箭一般衝了過去,棹子上擺滿了好我最喜歡吃的菜,由其是肯德雞肉,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弟弟見了也過來了,大人們都也吃飯了。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7

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我國最早的愛國詩人,他的代表作是《離騷》。屈原因為愛國的偉大報負得不到實現,鬱悶中跳汨羅江自殺了。人們怕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了,就包粽子扔到江裏給魚蝦吃。於是有了現在吃粽子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我也學會了包粽子,包粽子的過程可真夠複雜呀!先把粽葉子煮一下,再把粽葉放在清水裏泡,然後淘米,把餡拌進去,就開始包了。把粽葉放在手心裏,折成一個三角形,這時候用米把三角形填滿,把多餘的地方一折,然後用草紮緊,這個粽子就包完了。現在放進鍋裏,放滿水,煮二小時就可以吃了,包粽子的過程總算好了。

我們的粽子總算能給江底的魚蝦吃了,它們再也不會吃屈原的身體了。

為了永遠記住屈原的偉大,我們會把這一習俗沿襲下去。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8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9

還記得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前一天,老師讓我們明天每人用小盒帶幾個粽子以及跟端午節有關的物品,因為,明天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但東吳一帶的端午節來歷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而吳越 地區以龍舟競賽,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

上午第二節課,老師帶領我們去二樓的科學實驗室去過今天的端午節。

首先,老師讓我們全體排成一路縱隊,來領取端午節的小禮品,獎品是手鍊。我們每人領完獎品之後,都開心地對老師説了聲“謝謝老師”。之後,老師又組織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物品開始吃粽子,頓時,整個屋子裏面飄滿了粽子的香味兒。

為什麼這麼香呢?我環顧了一下四周,原來同學們帶的粽子有大棗味兒的、有帶肉味的、還有帶蜜棗餡的,還有的帶全糯米的……總之,我估計一定數不勝數,很美味。

有的時候,同學們還搶着給老師品嚐好吃的粽子,讓老師也加入到了節日的氣氛中來。

我們快吃完的時候,同學們還一起分享了自己帶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然後老師又讓我們把帶來的雞蛋、鴨蛋、鵝蛋拿出來,在小組內磕一磕,最後再把幾個獲勝的互相磕一磕,最終的勝利者就是今天 的雞蛋王、鴨蛋王和鵝蛋王。

最後,我們全班在第四節課下課的時候,離開了二樓的科學實驗室。

今天的端午節過得可真好啊!真讓人難忘!真是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0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曆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湧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着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綵船、劃過的龍船……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着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軍隊一樣威風。

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後了,在觀眾的的支持下,撓手們更沉着了,拼命地划着,下二村龍船,迎着洶湧澎湃的浪花,“踏着”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湧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衝上了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羣眾。

據説,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併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併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

最後,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曆五月初五胸中抱着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舊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後難以置信,紛紛划着小船去救他,又害怕舊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屍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決定回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

一大清早,媽媽就帶着我和妹妹上街購物。大街上真熱鬧呀!到處是車鳴聲,叫賣聲。真個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將節日的氣氛推向高潮。我們來到超市,超市裏也是熙熙攘攘,人們在忙 着選購物品。一個多小時後,我們選好帶給爺爺奶奶的禮物,媽媽還買了新鮮的粽子。出了超市,媽媽又給我和妹妹賣了花花線、生肖香包,還給我們買了烤魚棒,我和妹妹高興得不得了。

帶着買好的禮物,我們趕回老家。一路上行人絡繹不絕,我和妹妹也嘰嘰喳喳個不停。到了老家奶奶一見我們臉上就樂開了花,還準備了豐盛的午飯,有雞肉鴨肉……還有我最喜歡的香腸 。我們一家人開心的吃着、説着、笑着,享受着團圓的喜悦。

這真是快樂的一天,既記念了屈原,又讓忙碌的人們有機會問候親人朋友。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2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清明節、中秋節、國慶節、春節……。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據説屈原自投汨羅江後,人們哀悼他,怕他的屍體給魚龍吃掉,每當這天都用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投雞蛋、粽子讓小魚小蝦吃。到了後來就演變成快到端午節時家家都買糯米,包粽子,插艾葉,小孩都戴荷包、系五彩線。

這一天我們家人都早早的起來,去外邊踏青,到河邊走走,往臉上撩一捧河水,順便採些艾蒿有時也帶回一兩枝柳樹的枝條回家,插在門框邊,窗台上,出發前奶奶會把五種顏色的線混合搭配在一起,系在我的脖子上、手和腳上。大街上有好多人,還有賣東西的,媽媽也給我買很多好看的荷包戴。説是要到節後下第一場雨時摘下來,扔到外面,把晦氣,還有身體的毛病隨着雨水一起沖走,這一年就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

回來之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前包粽子,有時也會提前幾天就包好,到過節時就省事了。我和奶奶學着包粽子,可怎麼也包不好,奶奶説要包結實了粽子才會好吃,水不會浸到裏面。過了好一會,我才把粽子完全弄好了一個,用馬蓮草使勁捆了一圈又一圈,扎的很結實,呵呵,我終於放鬆了。包粽子是需要有耐心的,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包好的,就像學習一樣,要認真,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粽子煮好了,早餐開始了,同時都端上來的還有煮雞蛋,我挑一個大的雞蛋讓媽媽也拿一個和媽媽頂,媽媽的雞蛋被我的頂破了…。就在歡聲笑語中我們結束了端午的早餐,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們那裏是怎樣的呢,是不是也很有特色呀,我很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3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説一説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4

端午節是吃粽子的日子,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更是懷念屈原投江的日子。那次經歷讓我愛上了這個節日。

去年過端午恰逢週末,我百無聊奈,嘴裏唸叨的滿是諺語,當讀到“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這一句時,我停了下來,不禁思忖:為什麼呢?這也太假了吧!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媽媽微笑着説:“走,逛街去!”聽到這句話,好像把我從無盡深淵中拉了出來,讓心靈的幼苗漸漸舒展。是啊,逛街總比宅在家好,説時遲那時快,我胡亂地收拾好書桌就開啟了一次快樂之旅。

老媽帶着我在人海中穿梭,好不容易擠進了一家商場。嗬,商場裏好吃的好玩的商品琳琅滿目、數不勝數!媽媽告訴我,端午節臨近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都是端午節的習俗。不錯,那貨架上擺放的幾乎都與端午有關:端午粽、雄黃酒、菖蒲我還真沒見過這些東西呢。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串粽子,絲絲粽香沁人心脾,早已忘記是哪家店鋪散發出來的。東邊食品西邊謎,逛完端午食品專賣區,我們又玩起了猜謎語。第一則“小米二字有變化(捲簾格?商品名)”我絞盡腦汁,自言自語“這也太太太”媽媽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提醒我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哦,粽子!這也太簡單了吧!”説出答案得到獎品,我的興致不減。再接再厲,第二則“舉杯盡飲添歸心(節日?紀念日)”“這不是‘端午’嗎?”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脱口而出。結果,我又答對了,拿着兩份獎品,高興得像掉進了蜜罐子。我在心底默唸道:“端午端午,我愛你,因為猜謎好運氣。”

走出商場,我們又來到了街上,一路望去,那條街大大小小的鋪面簡直是在開粽子盛會:北平粽子、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州的中山蘆兜粽、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撲面而來,讓人目不暇接。看在眼裏,饞在嘴裏,另有一番滋味湧心頭。

回到家,我居然沒有一絲倦意,電視里正現場直播“賽龍舟”,每一艘船都奮勇向前,水花激盪,野鴨歡飛,那激烈歡快的場景至今清晰地出現在我眼前。

端午節,我是徹底愛上它了,那你呢?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5

“吃粽子,吃粽子嘍!”終於盼到奶奶這清脆甜美的聲音了。我告別了親愛的小夥伴,一個箭步跑回家,筆直地站在奶奶身邊喊道:“報告,我回來了。”媽媽在邊上點着我的鼻子説:“你這速度都快趕上火箭了。”笑聲在院子裏迴盪着。

我特別喜歡吃奶奶包的紅棗粽子,香香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極了。當一層一層的葦葉攤開來,江米的醇香也越來越濃的撲到鼻子,流進了我心田。看着手裏的粽子,白得透明,鮮得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着粽子,不一會兒,粽子就只剩一個角了。“慢慢兒吃,細細兒嚼,聽爺爺給你講講端午節吧。”

爺爺蒲扇一搖,故事就開始了:“你知道我們為什麼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當年的五月五日,楚國被秦國打敗,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

端午節就是因此得來。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聽到消息,馬上把船划進茫茫的洞庭湖進行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我使勁地點頭。是啊!端午節吃粽時不能忘了我們紀念的是一個人,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沒有國,哪有家。沒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哪有豐衣足食的百姓。屈原愛國就像愛自己的家,愛百姓就像愛自己的親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值得世世代代崇尚。

吃着手中香甜的粽子,聽着屈原愛國的感人故事,真是個幸福的時刻呀。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6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使我受益匪淺!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7

五彩的彩蘇垂在古老的木門上,隨着清風舞動,飄揚——這是端午節的標誌。

恍然間,從記憶深處傳來了陣陣歡笑,如銀鈴般“叮鐺——叮鐺——”

“奶奶,奶奶!我今年要彩色的蛋兜!”我邊説邊用手比劃着,聲音中是滿滿的笑意。“哦?什麼才叫彩色的?”奶奶看着我手舞足蹈,不答反問。“就是要很多很多顏色的。”姐姐搶答道。“那你們先把顏色選出來……”“好好……”我與姐姐邊應着邊跑開了。

我們直奔目標——奶奶房間櫃子中的一大籃線團。“我要這個!”説着,我早已“鎖定”的目標被我拿起。噢!這顏色多美麗啊!嗯——對,是青色。青出於藍勝於藍嘛!……經過一早上的抉擇,我們終於決定了。到底是小孩子單純,看着手中的線團就這麼笑了……

接下來的,就是交給時間與奶奶了。奶奶是個心靈手巧的女人——這打我記事起就知道了。奶奶善於織毛衣,織毛線鞋甚至做襪子……對於編蛋兜更是不在話下。奶奶通常將繩子的一頭套在牀的一根杆上,接着便手指輕巧,快如飛燕地開始打結、編織。同時穿插進我們喜歡的顏色……

按照老矩規,蛋兜是在端午節當天由奶奶親手交給我們的。一轉眼端午節到了,拿到蛋兜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看呆了,原來,蛋兜褪去了紅與黃的傳統搭配,由五彩斑斕組成,竟是這樣的美。

二話不説,裝上蛋,掛上兜,我們就出去“炫耀”了!若真要説去炫耀,那隻能是與田野炫去了。我們漫步于田梗上,這採一朵花,那拔一束草……彩色的流蘇在我們胸前起伏,隨着歌聲、笑聲,帶着花香,從這一山頭傳向那個山頭。

那七彩的蛋兜裏一定藴藏着童年一個七彩的夢。

不由地,我又開始期特今年端午的到來……

是不是也會人這樣兩個孩子:右手拿粽,左手拿蛋,一邊啃着,一邊觀察螞蟻的蹤跡,在清風裏,在青草地上,睡着了……

端午節習俗心得體會 篇18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卻非常喜歡,不僅因為它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還因為在這一天裏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每年端午節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樂的。

一大早,村子裏的人就起牀為過節作準備。大人們都趕着去集市上買油條、糖糕——它們是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沒得買了。小孩們是為什麼起早呢?他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割艾草。過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門上插幾株艾草,用來辟邪。可是孩子們割艾草不僅僅為了這個,艾草在他們手裏還有一個重要作用——縫荷包。

吃過早餐,大家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忙些什麼呢?當然是包粽子啦!粽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食物。我家每年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這樣才有意義。我跟大人們學過,知道大概怎麼做——先到河邊摘些葦葉,放在鍋裏煮軟;然後用幾片煮過的葦葉包些糯米(有的還添些葡萄乾、紅棗、豬肉等)。包好以後,便可以放在鍋裏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們就開始忙着準備豐盛的午飯了,什麼雞啊魚啊肉啊都有。我們小孩則拿上自家的粽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換。換完就一頓猛吃,然後評論誰家的好吃、誰家的不好吃。那場面絕不亞於一場辯論賽,因為誰也不承認自家的粽子不好吃。當然,我們每次去主要還是為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至於誰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趁着大人們還沒喊開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便給小不點兒講從老師那裏聽到的關於屈原的故事。

終於開飯了,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飯菜,其樂融融,這時候,我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龍舟競賽。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我們邊看邊打賭,賭哪條龍舟會贏,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在我家有個特殊規定,誰贏了就可以滿足一個心願,但是不能花錢。當比賽結束時,不管輸贏,我們都很開心。

吃完飯,我通常會和小夥伴們一起縫荷包。把艾草的葉子摘下來,用布包好,然後按自己的`想法縫好就可以了。有的還在荷包上縫一根帶子。荷包縫好後,和以往一樣,大家互相贈送。每一個荷包裏都裝滿了祝福和祈盼。

每一次,我們都盡情享受着這個快樂的節日。真想永遠留住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