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巴交龍布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習巴交龍布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幫助6000多人脱貧致富,讓他們的小康夢提速;經手5000多萬元現金乾淨清白,無差錯、無爛賬、無呆賬;紮根大山深處的信用社20xx年,不辭辛勞,不避艱險,一個人堅守一個“銀行”……

學習巴交龍布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5篇)

他叫巴交龍布納西族人,四川省農村信用系統一名基層信貸員——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藏族自治縣俄亞鄉信用社主任。

“借你一根火柴,點燃一團火焰”

俄亞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聚落,有6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寨,距離木裏縣城300多公里。陡峭的大山、閉塞的交通,延緩了俄亞的經濟文化發展。

巴交龍布就出生在俄亞鄉耿龍山上五村的卡瓦村寨。1985年,22歲的巴交龍布,在木裏縣信用社的一次招聘考試中入選。從此,他自願返鄉投身到最為基層的農村信貸事業。

俄亞鄉不通公路,去一趟縣城要走7天。長期以來,鹽、茶葉、香煙等生活必需品,都是“馬腳子”趕着騾馬馱進山裏的。

巴交龍布回到俄亞,每天辦理的幾乎都是村民們10元、20元買補貼口糧的貸款,這讓他心裏生出説不出的痛楚。要讓鄉親們擺脱沉重的苦日子,首先要改變俄亞靠貸款吃糧的現狀。他首先想到的是最原始的致富門路——貸款給村民們買騾馬,讓他們當“馬腳子”。

龍佈滿懷激情,背上現金、賬本、乾糧等,翻山越嶺,在散落山嶺的古老村寨一走就是十多天。灑下一路汗水,換來卻是失望——既沒有人存款,也無人貸款。

龍布沒有泄氣,他想到一個辦法。他去雲南買了一匹馬,牽上馬再上大山,説馬言貸,現身説法。村民一看到馬就眼熱,很快,有三五户聯名申請小額貸款買馬,接着就有獨家貸款買馬的了。不到半年時間,沉悶的大山裏,出現了人歡馬叫的生機……

巴交龍布最初的願望實現了,但他並不滿足……他要引導村民們發展產業。村民們習慣飼養小黑毛豬,兩三年才長100多斤,龍布決定引進優良生豬品種。20xx年,他在雲南永寧鄉的集市上看到一個攤位在銷售河南豬仔,就花去160元買下一公一母一對子豬。如今,河南豬與小黑毛豬雜交的後代,已成為大山深處第一代優良生豬品種。

“借你一根火柴,點燃一團火焰”。這句話,巴交龍布不知在村民中重複了多少次。

他為山民們推廣引進小型發電機,取代了世代靠松枝照明的暗夜;他為山民們推廣引進家用小型粉碎機,把一生困在石磨旁的婦女解救了出來……龍布就像一根火柴,走到哪裏,就在哪裏點燃一團光焰。

學習巴交龍布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巴交龍布是一位典型的納西漢子,年近50的他從1985年到農村信用社工作起,整整20xx年來他一直紮根在俄亞信用社。從普通的信合員工到信用社主任,他一直默默無聞地奮鬥在一線,他徒步穿越雪嶺峽谷為納西族人民提供金融服務的行程長達20餘萬公里,相當於徒步繞地球赤道5圈多,他被當地人親切的稱為“銀行舅舅”。

巴交龍布工作的俄亞鄉居住着800户人家5800多人,這一帶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無量河、龍達河環繞,與外界相連的唯一小路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寧朗山脈,且只能步行通過,單程就要行走十幾天,而這條服務當地“三農”的命脈路,巴交龍布一走就是20xx年,從青年走到中年,無怨無悔地付出了大半生。

我們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跟隨巴交龍布和他的馬行走穿梭在他下鄉必經的雪嶺峽谷中,踩着他的腳印,我們依然行走艱難,稍不留神就會滾下萬丈深淵。這條道路除了艱險以外,還能在一天以內體驗到氣候的四季交替,然而行走在這條路上的我們卻絲毫沒有體驗一天曆四季的驚喜,有的只是對前行道路的恐懼和對冷暖驟變的焦慮。我們喘着粗氣從低谷往上攀爬時,滿身汗水濕透了衣衫,當到達海拔4000米,接近雪線的地方時,來不及揮發的汗水被瞬間冷卻,濕冷冰涼的貼在背上,冷風吹過,帶來刺骨的寒意。當穿越海拔1500米的河谷地帶時,氣温又會高達30多攝氏度,濕悶中衣服會再被汗水浸透,稍有不慎就會中暑感冒。

當我們已被這惡劣的自然環境所嚇退時,巴交龍布卻説,這還算好,最麻煩的是要熬過寂靜與孤獨,他經常走一天都遇不到一個人,經過荒涼的山野時還常常會遇到熊、狼等動物,每當此時,真想有個人能一起走,但無奈卻只能看着馬兒做個伴,哼着山歌壯壯膽。有時走了一整天,好不容易進入納西族村子,看見人煙了,卻又會經常被忠實的看家狗追趕,有時還會遇到兇狠的藏獒,光是聽到那低沉的怒吼就心驚膽顫了。有一次,他剛進村子就被幾十條狗圍着,沒辦法只能沒命的跑,幸而狗的主人及時出現,才得以倖免於難,就是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後怕萬分。

學習巴交龍布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巴交龍布,木裏縣俄亞納西族鄉信用社主任,20xx年來揹着算盤、賬本穿梭於崇山峻嶺與羊腸小道間,行程長達20餘萬公里。一路上,他被飛石砸傷,與死神較量,卻始終以真誠和擔當為納西族人民架起致富橋樑。

3月6日,木裏縣俄亞納西族鄉信用社主任巴交龍布開始上班了。兩天前,他花了一天時間去縣城,另外一天時間從縣城提取現金回來。

通向縣城的路沒有水泥,是最普通的通鄉公路,雖然一去一回還是要兩天時間,但巴交龍布已經覺得非常方便,因為在去年11月之前,巴交龍布要去縣城單邊就得需要6天,那6天時間只有他的馬匹和他作伴。這樣的日子,他過了20xx年。

巴交龍布工作的俄亞地區居住着800户人家5800餘人,這一帶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無量河、龍達河環繞,與外界相連的唯一小路需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寧朗山脈,且只能步行通過。

就這樣,巴交龍布穿梭在他下鄉所必經的雪嶺峽谷中。踩着他走過的腳印,依然舉步為艱,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萬丈深崖。這條道路除了艱險以外,還能讓人在一天內體驗到四季氣候的交替。這絲毫沒有讓人體驗一天曆四季的驚喜,有的只是對前行道路的恐懼和對冷暖驟變的焦慮。喘着粗氣從低谷往上攀爬時,已是滿身汗水濕透了衣衫。當到達海拔4000米,接近雪線的地方時,來不及揮發的汗水卻又似乎被瞬間冷卻,濕冷冰涼的貼在背上,陣風吹過,刺骨的寒意頓時浸入心間。當穿越海拔1500米的河谷地帶時,氣温又突然升至30多度,濕悶中的衣服又再次被汗水浸透,這樣“循環”的冷熱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中暑或感冒。

面對如此惡劣環境,巴交龍布卻説“這還算好”,最麻煩的是下鄉路上要熬過寂靜與孤獨。那樣的大山,他經常走一天也遇不上一個村民,經過荒涼的山野時還常常會遇到熊、狼等動物出沒。

20xx年5月6日傍晚,一羣巖壁嬉戲的頑猴突然踩落一堆鬆散的亂石,巴交龍布躲閃不及,被一塊臉盆大小的石頭狠狠砸中右大腿,摔至兩三米高的崖路邊當場昏倒。在確認錢款無恙後,再看看被砸中的右腿。此時已是鮮血直流,褲子也緊緊貼在了肉上!他趕緊用雙手捏住大腿,鑽心的疼痛讓他忍不住流出了痛苦的眼淚!當時,沒有藥也沒有繃帶,他只能順手抓起一把細灰撒在傷口上算是止血。幸運的是此時的他被兩位在河邊打漁的農民發現,並伸出援手揹他到了河邊的一個山洞裏休息。就那樣,他硬是忍着疼痛在山洞裏度過了難眠的一夜。

第二天,在與魯司村取得聯繫之後,村裏才派人來接應他。疼痛減輕了一些,巴交龍布咬緊牙關又站了起來繼續上路。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實在疼得堅持不住了,就躺在地上或靠在樹旁歇一歇。就這樣堅持着,終於把貸款逐一送到了農户家中。幾天後,他終於蹣跚地回到信用社,此時的他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那時信用社業務異常繁忙,他在鄉衞生院進行簡單包紮後毅然又返回工作崗位繼續自己的工作。直到二十多天後,信用社工作基本完成,他才請假到西昌去檢查傷情。醫院檢查診斷為右側大腿“脛骨骨折”。

由於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他終落下了後遺症,給步行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每逢天氣變化傷口便會鑽心的疼痛,後經木裏縣殘聯評定為三等乙級傷殘。

20xx年來,巴交龍布也有很多次選擇離開俄亞鄉的機會,但為了遠在山區的村民們,為了“流動銀行”的馬蹄聲能夠繼續在山間迴響,他毅然又選擇了做那個穿梭於崇山峻嶺和羊腸小道上的“銀行舅舅”。

學習巴交龍布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1991年,朱麗華開始多了一個身份——師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還免收學費。28年來,已經有100餘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就業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醫師,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樹立一個競爭對手。何苦呢?”

聽到這樣的感歎,朱麗華很淡然:“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着,有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再説,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過歲月的風塵,朱麗華面對苦難時所展現的豁達與堅毅,感染並帶動了許多人。47歲的陳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陳永明在麗華推拿診所已經幹了16年。同樣,如果不是朱麗華,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活法。

清瘦的陳永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惡化,他輾轉於各個醫院之間,醫生們都説治癒無望。

朱麗華的診所接收了他。朱麗華一有空就給他推拿。一個月,人能起來了;兩個月,腳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枴杖走路了……“20__年我們診所搬家,我跟永明説,搬家枴杖不要忘記了,他説,我早就不用了。我一驚,什麼時候不用的,我哪裏曉得啊,我又看不見……”朱麗華説這句話的時候,特別開心。陳永明病情好轉後,也學習推拿按摩,現在在麗華推拿診所做着管理工作,每個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裏工資最高的“頂樑柱”。

正是朱麗華的愛,給了吳阿姨、陳永明等經歷磨難的人們一雙“眼睛”、一縷陽光、一種希望。朱麗華用行動告訴他們,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一個人即便身處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拯救靈魂於黑暗之中!

當發光者:

“我要當好新時代的光明使者”

命運以痛吻了朱麗華,而朱麗華報之以歌。

如今的朱麗華已不滿足自己是一個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當一個發光者,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陰鬱中賜予別人光亮。

學習巴交龍布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近日,我們學習了於海河同志的先進事蹟,聽完先進事蹟後,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於海河同志是用生命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的好乾部,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他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感人篇章。

於海河同志從事農業20多年,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忠誠黨的事業,忠於黨和人民,把身心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為農村農業謀發展、為農民羣眾謀利益上,幹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處處顯示出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高尚情操,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我們要以他為榜樣,學習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於海河同志工作以來,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把隨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犧牲一切作為自己的錚錚誓言,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他的離開讓眾多送他的人如喪手足般地悲痛,雖然他沒有多麼豪邁的誓言,也沒有多麼驚天的壯舉,可他卻贏得了如此鋪天蓋地的緬懷,正是因為他那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堅定的信念,所以他擔得起這厚重的哀榮!向於海河同志學習,就要像他一樣,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以及利益觀。

黨員幹部的人生厚度,在於他為羣眾服務的深度。黨員幹部的人生價值,在於他為羣眾創造的價值。黨員幹部的人生分量,在於他在羣眾心中的分量。

通過學習我瞭解了於海河同志的生平簡歷,於海河同志的感人事蹟。於海河工作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平凡又感人,令人潸然淚下。於海河同志對工作認真,對羣眾友善,對父母孝順,對自己要求嚴格,真正做到了心繫百姓,敬業奉獻,燃燒自己,温暖百姓。於海河同志參加工作以來,他愛崗敬業、鋭意進取、忘我工作,為寶清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曾先後被評為市第二xx屆勞動模範、市第八屆十佳公僕、市農村工作先進個人,市優秀共產黨員。

於海河同志是用生命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的好乾部,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他視黨和人民事業為生命,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事農業農村工作20xx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為農民羣眾謀發展上。為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他起早貪黑跑項目,帶領羣眾建基地、辦講座、做示範、抓指導,力推良種科學種植,足跡遍及全縣145個行政村,建起大豆、水稻、甜菜等產業基地、園區,引導農民走致富路。他實心實意為羣眾辦好事做實事,寧讓身體透支,不誤農民利益,拖着患有嚴重關節炎的病腿,歷時8個月、行程5000多公里,為42家農户挽回因種植假種子造成的損失120多萬元。他愛崗敬業,視責任如泰山,堅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駐村逐户瞭解農户訴求,多次及時幫助農民解決土地糾紛,每年幫助農民羣眾解決各類難題近百個。他淡泊名利,嚴格自律,清正廉潔,勤儉樸素,家庭生活拮据卻無私接濟過多名貧困羣眾。

他患有嚴重的關節疾病多年,主治醫師和家人曾多次勸他卧牀休息養病,但是他一直拖着病腿堅持工作在一線,忍着病痛深入百姓家中訪貧問苦、解決困難,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和愛戴,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得知他不幸離世的消息,數千名幹部羣眾自發參加告別儀式,痛哭着為他送行。他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體現出黨員領導幹部一心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本色。

作為我是一名教師,要按時完成學校交給我的各項工作,要堅持講實話、鼓實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堅持實事求是分析問題、提出建議,不做表面文章,努力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力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對待工作高標準、嚴要求,認真負責,注重細節,追求卓越。堅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甘於付出和奉獻。

我們應該自覺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努力做到理論、思路、服務的“三創新”,不斷地思索,改進工作方法,繼承和發揚“戰鬥、團結、奉獻”的精神。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結合當前工作,我們要更加鞭策自己加強學習、愛崗敬業、廉潔奉公,努力在本職工作中做出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