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

雲南一位縣級領導在教育局工作的時候,有幸和張老師有了面對面的接觸。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__年香港教育工會組織了“向張桂梅老師學習分享活動”,一行30多人到了兒童福利院看望張桂梅老師。

香港教育工會的副理事長李副祕書長臨行前,特意遞了個信封給這位領導,説“張老師身體虛弱需要加強營養,建議每天喝袋牛奶,但沒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儲,上半年我給了她3000元囑咐她買個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沒有買,這筆錢都用孩子們身上了!這裏面有2600元,請你在張老師搬到新的兒童福利院時,幫忙用這筆錢給她買個冰箱,拜託了!”這位領導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祕書長的用心良苦,接受了這個重託。

可還沒等到張老師搬新家,組織安排這位領導到了新的崗位,臨行前他到兒童福利院看望張老師,一是辭行,二是把李副祕書長的心意告知張老師。他誠懇地對張老師説,“請您不要辜負李副祕書長的心意,一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筆錢只能用來買冰箱……”再三囑託後便離開了。

半年之後,這位領導到新福利院看望張老師,發現宿舍裏除了原有的書和物件外,沒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們卻沒得喝,我怎麼能喝呢?”張老師説到。

後來知道張老師把錢用在購買孩子們的生活用品上了。這位領導深深地自責,覺得辜負了李副祕書長的重託!耳邊迴響起祕書長的話“張桂梅老師的身體太弱了,她的工資不用在自己身上,連我們寄給她買藥的錢,她也用在孩子們身上了,請你給她買個冰箱,華坪天氣熱,鮮奶必須放冰箱保鮮,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鮮奶。”

萬般懊悔之後,這位領導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於常人不過是平常之事無可厚非,況且身體健康需要,張老師卻視為奢侈,孩子們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説張老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真誠贊同。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2

細微之處見精神,艱難之時顯品格——_同志抗擊疫情事蹟實錄(公司)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形勢十分嚴峻,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全力防控疫情。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無數醫護人員主動請纓奔赴一線,無數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守護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他們不計報酬、無謂生死。同樣,為保護公司職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企業的穩健發展,有一羣羣的共產黨員和先進人物在接續奮鬥,他們的事蹟平凡而又熠熠生輝。公司綜合管理部的_,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在_同志20__年度考核表中,主管領導對其評語的是:“盡心盡力服好務,勤勤懇懇老黃牛”。在後勤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幾十年的他,一直堅持“後勤無小事”的信條,用心做好每一件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瑣事。

這次疫情防控,正值春節長假,他雖不是值班人員,但他幾乎每天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忙碌,胸懷大局,不計得失。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時的初心和信念。

一、認真安排好每一個細節

為有效應對和防控疫情,公司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公司領導帶班值班。他雖不直接參與值班,但是為推進值班工作有序開展全力做好保障:排值班表、製作值班記錄表、佈置專門值班室、架設臨時值班牀鋪、安排值班餐、向上級報送值班情況,事無鉅細,認認真真安排好每一個細節。放假期間,大樓中央空調不供暖,他為值班室添置了電暖風機;值班室沒有牀鋪,他將自己家的簡易牀鋪貢獻出來;為防止漏接值班電話,他找來無繩電話,並進行反覆調試,保證值班員在一定的活動範圍內都能可靠接到電話。從防護用品到吃喝拉撒,值班值守需要的每一樣東西,他都準備得十分周到。每日消毒、防護、測温,他關心每一位值班人員的狀態,在幕後默默守護每一位值班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二、細緻統計每一個數據

為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建立了“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為保障信息報送的及時性、準確性,作為公司平安工作羣的信息收集員,他堅守網絡陣地,仔細收集、核實各部門、各分(子)公司上報的每一份數據報表,每日仔細核對彙總,及時上報公司領導和省國資委等上級單位。對於公司_個部門(含電力事業部)、_家分子公司每日上報的數據,他都認真核實,每一個數字的變動,他都要問明原因,精確到人。全面細緻地摸清了公司有哪些人是從疫區(武漢)過來的、哪些人與來自武漢人員有關接觸、怎麼接觸的、是否隔離、醫學觀察情況等等。為公司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數據。

三、全力完成每一件交辦任務

為保障假日期間司務信息上傳下達的渠道暢通,除了認真收集、報告信息外,他還認真完成了公司領導或者部門負責人交辦的每一次公文印發任務,排版、打印、下發,他都“包打包唱”。為確保公文質量,雖不是文祕人員,他也會對排版的文件逐字逐句地閲讀,戴着老花鏡、吃力地盯着電腦屏幕,認真地核稿,並發現了個別增、漏字的情況。

疫情防控工作事情多,春節期間上班人手少,對待領導交辦的購置防疫物資、統計各下屬單位防疫物資情況、收集下屬單位疫情防控報告和節後復工方案等臨時任務,每一件他都認真仔細完成。

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當值班領導和同志們表揚他時,他總是謙遜地説:“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比起各位領導日夜操勞,比起那些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黨員幹部們,這些都不足為道。”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3

20__年9月7日,是袁隆平90歲陽曆生日。他在家中許下生日願望,希望自己領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 3000斤早日實現。去年,第三代雜交水稻單季畝產取得 2092.6 斤的成績。袁老的生日願望透露出無盡的家國情懷,我們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願望早日實現!

袁老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師”“最酷的 90 後”“90後梗王”等等。這些標籤或大氣、或詼諧、或酷炫,反映的是這位“90後”老爺子熱愛田野、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本真。而這些品質,是需要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

基層黨員幹部要永遠熱愛田野。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袁老深愛着祖國,他把論文寫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貢獻給了鄉間,為的是實現“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兩個夢想。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大都來自田野鄉間,要時刻想着紮根祖國大地,將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負韶華、不負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風景,

也有荊棘坎坷的泥路,但是隻要我們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濘小路變成康莊大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層黨員幹部要永遠熱愛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為人民服務是偉大而光榮的事業,袁隆平強調,不能搞犧牲產量來求優質,為了國家糧食安全,滿足人民羣眾不斷提高的消費需求,“應該要搞既高產又優質的 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熱愛人民、不斷奮鬥,才讓我們解決了吃飽和吃好的問題,從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廣大基層黨員幹部也應如此,對於人民要心存熱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謀福祉、謀利益,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層黨員幹部要永遠熱愛生活。海德格爾説過:“人生的本質是一首詩,人是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90後”袁隆平曾經稱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興,喜好自在,專長鬆懈。袁老就是這樣熱愛着生活,一不小心還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詩的田野”,廣大基層黨員幹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花費心血去適應、去提高、去改變。在工作之外,也要顧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但是

我們依然要熱愛生活,“以苦為樂”,開心過好每一天。唯有此,我們才能不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奮鬥終身!

我們廣大基層黨員幹部也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奮鬥和努力,以另一種方式去守護袁老深愛的偉大祖國!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4

袁隆平,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世界公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國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為名的績優股。然而,我們第一眼看見我們的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這個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點兒像從某個山村裏走出來的一個農民!你看他膚色是那麼的黝黑,身材是那麼的精瘦,皺紋是那麼的深刻。

記得有一次,一家畫報刊登他的照片,編輯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給誤配了“農民獲得豐收後的喜悦”的文字。這雖然是出版界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説明:袁隆平,他太像一個農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確是屬於很快會被淹沒在人海中的那種人。

“談雜交水稻”,這是袁隆平來母校為我們所作報告的題目。這個題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沒有什麼修辭的運用,更沒有任何學術的賣弄。但我們深深地知道,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題目的背後,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擠在兩間用木板從澡堂隔出的潮濕發黴的小屋裏,還要不時承受“不安心教學,專想歪門邪道”的冷嘲熱諷。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他的雜交水稻研究終於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嗎?

我們手捧着鮮花簇擁着袁隆平,並一齊湧向他主講的報告廳,我們如此熱情,一點也不比我們追逐心目中最紅的明星差。我們知道,我們也許並不能完全聽懂他所要講的“雜交水稻”,但我們會用我們的心去感悟大師所説的每一句話。

他開場的第一句話是:“我只是個普通人……”

夠了,我們哪怕聽懂的只有這一句話,就已經夠了!我們從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與偉大的關係。

這也是校友袁隆平給我們的最主要感受,的確這就夠了。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5

“大發渠”通水後,黃大發馬不停蹄地帶領村民“坡改梯”。村民徐國樹記得,自家“坡改梯”後有了4畝梯田,全部種上了水稻。1996年,畝產達到1000多斤。和徐國樹一樣,草王壩的村民從此吃飯不愁。

接下來,是修路、通電。黃大發每天帶領100多名村民上工,大家齊心協力,4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鋪通。1996年,村裏通電工程啟動。黃大發帶頭拿出100元,村民湊錢1萬元。一圈上百斤重的電線,村民挽在肩頭往前拉……草王壩村,終於亮起了電燈。

黃大發又商量着修學校。沒有老師怎麼辦?黃大發要求村裏幾個上過中學的年輕人回來當代課老師,其中就包括他在外打工的小兒子黃彬權。拗不過父親的黃彬權回村裏教書,一干就是十幾年。迄今,草王壩走出30多個大學生。

昔日的草王壩,如今已更名為團結村。近年來,在黃大發的精神感召下,團結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起中藥材、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精品水果,養起了肉牛、生態豬和蜜蜂,解決就業1100多人,人均年收入突破萬元大關。20__年底,團結村順利脱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

在團結村,民宿、露營、農旅基地等旅遊項目陸續入駐。預計20__年7月通車的仁遵高速在團結村設了下道口。屆時,從遵義城區到團結村只需半小時車程,團結村的致富路將越走越寬。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6

根據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1月25日,某街道迅速設立集中觀察點,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面對疫情迅速反應,精準施策,街道黨工委決定成立集中觀察點臨時黨支部。支部黨員挺身而出帶領工作人員同心協力、守望相助,共築聯防聯控紅色防線,有序有力推進疫情防控工作。

“組織有號召,我們就有行動”

“爸爸,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大年七年級,在孩子們的送別聲中,社區幹部王亞軍早早結束了春節假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街道黨工委根據區防疫工作部署要求,第一時間建立了集中隔離觀察點,併成立了由張志平擔任書記的錦江之星臨時黨支部,支部共有4名黨員。黨支部積極響應街道黨工委號召,明確職責分工,將任務精確到人,認真落實隔離點值守巡查,定時查看隔離點人員生活起居和身體健康狀況,密切關注思想動態,確保隔離觀察點運行平穩有序。

“組織如果有需要,我願意前往一線”,入黨積極分子王亞軍得知消息後主動向黨組織表明了想法,請纓到最危險、最辛苦的一線參與防控工作。與王亞軍一道加入的還有來自疾控中心、服務辦、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酒店工作人員、志願者等23人。春節以來,他們放棄休息時間,捨棄與家人團圓的機會,24小時值守隔離點,每日做好隔離人員的排摸與服務工作,在隔離別人的同時也隔離了自己。

“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黨支部書記張志平經常激勵大家“戰役打響,絕不退縮”,並根據觀察點實際情況,結合當前形勢,支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貼牆立誓,確保落實好安保、送餐、保潔、疾控、人員安置心理疏導等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由於集中隔離點承擔了區級隔離任務,這裏安置的人員來自全國各地,人數眾多、情況複雜。大年初四(1月28日)深夜,寒風凜冽,正當人們都宅在家中歡聲笑語時,在某街道防疫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外,一名輾轉三地、漂泊了三天四晚的某妹子小娜悄然來到這裏,因為自己去過某,希望政府能夠收留她,這就給王亞軍出難題了,按照有關規定,由於她的身份情況不明,為了確保集中隔離觀察點內人員的安全,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讓她進來。但是,如果把她推出門外,不但有違人道主義救助精神,而且還存在疫情擴散的風險。為此,王亞軍迅速向街道指揮部報告,經過街道防控疫情辦連夜開展多方面核查,終於初步核實其身份情況,經慎重研究,決定對其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並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備。凌晨時分,某妹子小娜經過駐守醫生的檢測消毒,終於踏入了暖暖的客房,終結了多日的驚恐和彷徨。王亞軍的心也終於放下了。

1月30日,一位美籍隔離人員被送到了集中隔離點。在得知需要被集中隔離的消息後,他情緒激動,工作人員無法與其正常溝通。王亞軍第一時間報告指揮部,協調安排翻譯志願者參與溝通,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勸説和解釋,終於穩定了外國友人的情緒。

“我們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

每一次面對棘手問題時,王亞軍總能想盡辦法,竭盡全力,幫助隔離人員解決困難。在集中隔離點的第一天,他就建立了隔離人員微信羣,及時將政府發佈的各類信息轉發在羣裏,並時不時地在羣裏為大家加油鼓勁。“其實這裏的人更需要我們的關心與支持,在這裏,我們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王亞軍這樣説道。同時他也積極鼓勵大家發揮作用,對那些不理解、不配合的隔離人員開展勸説與安撫工作。42歲的王亞軍是2個孩子的父親,連日來的工作也隔離了他和家中的孩子。困難時期,他的妻子承擔起了照顧家人的重任,成為了他最為堅強的後盾。

2月3日,是王亞軍與“戰友們”在集中隔離觀察點一起奮戰的第十天。一股來自組織的力量,一股團結的力量,一股信賴的力量支撐着他們攻堅克難,未來形勢或許會更嚴峻,但他們堅信終會贏下這場艱難的戰“疫”。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堅實的戰鬥堡壘,激發基層黨組織自生動力,激發黨員幹部的戰鬥力,才能更好地防控疫情,在隔離觀察點黨員羣眾羣策羣力,努力展現某人的風采與擔當,凝聚疫情防控強大合力。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7

自從南丁格爾那盞小馬燈照亮無數傷殘戰士生命的那一刻起,便有無數巾幗志士受到那生命光輝的感召,紛紛放棄優越的生活來到各個需要幫助的人們身邊,承擔起守護健康守護生命的神聖使命。她們用勤勞的雙手和博大的愛心,將人類的至真、至善、至美髮揮到了極至,一如春風吹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我們的職業是被人尊稱的“白衣天使”,也許只有同行們才清楚這天使背後的苦和累。工作對我們的要求是苛刻的。白大褂一穿,什麼情緒和煩惱都得拋得遠遠的。在醫院消毒水的氣味中,我們走過了清純的少女時代;從血淋淋的傷口邊我們走過了炙熱的青春年華;在白色的氛圍中送走了無數個寧靜的夜晚;在愛人的期待和孩子的埋怨中把自己奉獻給了一個個傷痛病人。我們科的護士還需要跟傳染病患者打交道。我們默默無聞的付出了很多。然而我們卻經常遇到委屈和誤解。但我們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深知服務對象是一個個需要人幫助和同情、在病痛中苦苦掙扎的病人。

“醫生的嘴護士的腿”,不説別的,感染科是個小二層樓,一天班下來,護士全部走下來的就有四五十里路。腿都跑腫了。白班人員多些還好,夜班就一個護士,每小時巡視一遍整棟樓的辛苦就更不用説了。平凡的工作中時時都有感人事件發生。

潘麗娟,感染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她對自己的職業始終充滿了熱情,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勤奮的態度。在工作中她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默默奉獻在臨牀工作的第一線,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感受最深的就是她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服務態

度,在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時,從來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為了使自己的專業理論基礎更紮實,更好的指導實踐,時常利用工作之餘堅持專業理論學習,孜孜不倦。每一個她護理過的病人都能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對病人的真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着南丁格爾的諄諄教導,用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對待每一個病人。她全心全意為病人着想,從細節中體貼和關心病人,她就是這樣一位辛勤的天使,她用實實在在的工作,美好的心靈,精湛的技術呵護着每一位患者,為病人及家屬帶來了希望,譜寫了一曲白衣天使的美麗詩篇。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護士,因為職業的關係,長年累月的接觸藥物,雙手都有藥物性皮炎藥物疹,每到發作,都奇癢難忍,濕疹佈滿了她纖細秀美的手。在不斷地加藥過程中,好了又發發了又好,皮褪了一層又一層,手指都細了。在感染科,有很多血液體液傳播的疾病,我們都會特別注意自己不要有皮膚黏膜破潰,否則被這些疾病感染的風險很高。但是她從來幹事不推脱,加藥輸液打針抽血,一樣不落。她在為病人服務的時候,可能沒幾個人會關注這雙有濕疹的手,但是科裏的護士、領導是注意到的,常常提醒她要去找醫生看看,用點藥什麼的。但是她只會説,在用藥了,帶個手套一樣幹活,沒事。就這樣與濕疹為伴了很多年,只要職業不變,有接觸藥物,也許後面還有更多年……

平凡的工作中也有很多和潘麗娟老師一樣,非常感人的同事。《勞動法》規定“懷孕七個月以上(含七個月)的女職工,一般不得安排其從

事夜班勞動”。而工作了六年多的劉遠芳老師,在科內護理工作繁重,護理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作為一名孕婦護士,主動提出繼續堅持上夜班,一直上到孕34周,孕後期的種.種不適,提醒她實在不能上了,領導也很擔心她的身體不停勸説,才停上夜班。她平時也是把科室當家,一有時間就收拾、整理治療室辦公室值班室。在工作之餘,大家時時都能看到她忙碌快樂的身影。

還有蔡景景老師,因為科室年底很忙,懷孕了都沒注意到,直到見紅了去看醫生。醫生建議她休息,但是很不湊巧的是,她當天大夜班,為了不影響別人正常班次和科室工作秩序,她對醫生説,值完這個夜班再休息。

和其她的護理工作者一樣,她們三個都是愛的使者。她們用愛的力量照亮病人的心靈,給他們希望,讓他們鼓起生活的勇氣,重新勾畫和憧憬美好的未來!她們用自己平凡的工作詮釋自身的價值。她們用最無私的愛在護理崗位上默默地奉獻。對於她們來説,患者的滿意就是對她們最大的回報。為了病人的康復,她們甘做一片綠葉,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青春,閃出自己的光芒。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8

“小朋友,等一下,你認識我不?不認識我就不準從這裏過去哦。”

“曉得嘞,你是徐支書嘛,你天天在村裏竄來竄去,我咋個會不曉得呢。”

在某鎮茅草村的疫情防控卡點上,一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正在詢問一名小男孩,他叫某,是貴州省清鎮市某鎮茅草村黨支部書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村黨支部書記,肩上責任更是重大,在抗疫“集結號”吹響後,某充分發揮“領頭雁”的作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精心組織,靠前指揮,羣策羣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嚴防死守 阻斷疫情

“現在全村只有我一個人能夠自由進出村子,這是大家給我的‘特權’,也是我的責任。”某開着玩笑卻又認真地説。

某鎮茅草村與平壩區齊佰鎮相鄰,人員流動較為頻繁,為減少人員流動,在交界路段,茅草村設置了疫情防控卡點,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嚴格按照“三個一律”輪流值守,即:凡不是本村人,一律不準進入;凡本村車輛外出採購生活物資,三天內一律只能進出一次;凡外出購買物資羣眾,一户一律只能一人外出。值守人員在值守過程中必須對進出村的車輛及人員進行詳細登記,須經仔細核實方可放行,為落實好這“三個一律”,村支“兩委”商定除某外的兩委成員率先帶頭,均不出村,村支“兩委”工作對接、羣眾所需物資採購均由某統籌負責。

物資代購 温暖到家

“這是盧啟勇、陳杰家要買的洗衣粉,這是老張家需要的紙……”某對着採購單,一一點數。

“這是你家雞蛋,小票在上面,你看一下。”某對委託他買雞蛋的周安有説。

為避免人員聚集,取消趕鄉場後,有的羣眾因出行不便而在購買生活物資上有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某搖身一變成了不收取一分跑腿費的代購員。羣眾可通過微信、電話或直接告知等方式將需要購買的生活物資告訴某,由他到集鎮採買後再逐一送到羣眾手中或放在集中的地點,由羣眾自取。“村代購”既減少了人員流動又温暖了村民的心。

“有的羣眾要得急,有時候每天要跑3、4次,至少每天是要跑一次的。”某説。

疫情不滅 喇叭不停

“廣大村民不要到處逛,能在家中就是驕傲,沒事刷刷抖音,累了就睡覺,既給國家省口罩,又能給自己省鈔票……”走進某鎮茅草村,便聽見這一趣味疫情防控宣傳。

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後,茅草村就把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作為重要任務並長期堅持,村第一書記、村支“兩委”成員、聯繫站(所)幹部逐户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外來人員排查登記。茅草村委會主任楊畑、副主任陳古德還用私家車裝上了“小喇叭”,每天走村串寨滾動播放。此外,各村民小組長手持“小喇叭”以簡單易懂、易於接受的方式時時進行宣傳,提醒並督促村民多居家、不聚會,還將宣傳內容錄製成視頻通過抖音進行宣傳,讓疫情防控知識入腦入心並能落在行動上。

“疫‘情’不滅,我們的喇叭不會停。”楊畑堅定地説。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9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只要一提到春節,人們就會興奮不已,而且腦海裏肯定會浮現出煙花、春晚之類的喜慶景象。可今年的春節對我來説卻是非常的不一樣。

除夕夜裏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上,爸爸在廚房做着美味的菜餚,沒過多久爸爸就把一盤盤菜端上餐桌,香氣撲面而來,我光聞香氣就感覺會很好吃。我看見了我最愛吃的炸春捲,就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夾了一個素菜餡的春捲,放到嘴裏咬了一口,脆脆的外皮加上酥酥的菜餡,簡直是人間美味啊,可惜遺憾的是,今年的年夜飯,媽媽因為工作原因第一次沒有和我們在一起。

我的媽媽是一名護士。今年春節不能跟我們一起回老家了,我看她那麼辛苦又那麼努力,就問她:“過年您還要工作,要不是因為這可惡的病毒你也不用工作的,難道您不抱怨嗎?”她堅定的回答我:“不會抱怨,因為我是護士,我要對這個崗位負責,更要對病人負責。”我聽了非常感動,並豎起大拇指為我的母親點贊。

今年的春節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讓人們手足無措。因為這場病毒讓我們不能拜年、不能串門、不能聚會,節日氣氛變得十分冷清。此刻全國人民都在為醫務人員加油,希望他們能早日拯救那些已感染病毒的病人們。

這真是一次不一樣的春節啊!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女學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着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裏拿着鐮刀,身邊放着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裏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着勸返,説:“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為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為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裏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為這些大山裏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為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__年,張桂梅當選黨的xx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__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大學聯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__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説他會有這天的成就是偶然!下面我們一齊來看看關於他的故事吧!

曾有不少人問過袁隆平:此刻大家稱您為“雜交水稻之父”,當初,您為什麼學農,為什麼走上研究雜交水稻這條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於一次偶然:國小一年級時一次郊遊,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裏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麼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後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髒,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其率真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袁隆平因為兒時的.這個願望,高中畢業後,袁隆平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後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為這個偶然的選取,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了。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當看到一個個身影奔赴一線,你是否潸然淚下?當知道一個個身影知難而進,你是否鼓掌讚美?每當見到這一個個身影堅毅倔犟,你是否説真美啊!

這不僅是視察,還是一種關切。春節,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武漢人民打響了“戰疫”第一槍。雖然這次“戰疫”非常困難,但是國家對我們的安撫也是無處不在。在醫院、超市等地方皆留下他的身影,總理一舉手一投足,我彷彿感到了一股暖流貫通血液,那一句“你們辛苦了!”讓多少醫務人員淚流滿面,讓他們有信心與病毒抗爭。讓人民有了信心和力量。給了人民羣眾打贏這場“戰疫”的決心。這身影,真美!

這不僅是責任,還是一種情懷。鍾南山爺爺告誡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他自己為防控疫情踏上了去武漢的路。高鐵上,84歲的老人忍不住身心強烈的疲憊,靠在餐車旁小憩,那一剎那被拍成照片,深深的印在我腦海中,讓我回想起“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的勇士精神和“重症病人到我這來”的英雄氣魄。再看現在,戰疫情,鍾南山爺爺威風不減,“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他帶着專家組第一時間逆流而上,給了武漢人民莫大的鼓舞。如今鍾南山爺爺年事已高,是什麼讓他如此剛強,我想是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愛國情。這身影,真美!

這不僅是祝福,還是一種大愛。他的妻子就要前往武漢救死扶傷,他在她臨走時説:“趙英明,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的家務。”多麼樸實的話語,多麼深厚的感情,很可能趙醫生一去不復返,但他作為趙英明的丈夫,懂得掂量夫妻私情和國家大愛的分量,這看似玩笑的一句俏皮話,濃縮了多少不捨,表達了多少恩愛。他們深知,“國有難,召必回”是醫護人員的天職。趙英明是投身戰疫一線的千千萬萬個醫生護士的縮影,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正因為有像他們這樣的一個個“小家”,才讓我們生活在中國這個美麗的“大家”。夫妻分離的身影和話語在空中飄蕩,久久難以忘懷。這身影,真美!

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個美麗的身影!是這些平凡又偉大的“逆行者”身影,在人民心中築起了寶塔,無論任何災難,都會變得更加堅強。向最美身影致敬!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今年猶如當年的非典防治戰,這場敵人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爭,所挑戰的不只是醫療機構,也是對全民共同體,乃至每個人的考驗。

不少時候,碰到災難等突發狀事故,但就關聯度而言,恐怕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人傳人”的傳染病疫情,能讓我們更真切的感受到——“我們都是防疫人”。

鍾南山院士就建議,“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此類忠告和防控應對,需要每個人的配合,也必然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不少人一時的便利、打亂原有的春節計劃。像一些人原本約好的同學、親友聚會,可能就得注意場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業行為也難免受影響。

必須承認,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監測、檢查等,都是以削減民眾的便利程度、犧牲局部利益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過構建合理的機制來實現社會共擔,但有一些可能註定需要個體的承擔,這是必須接受的事實,也是非常時期的不得已而為之。

本質上,這次疫情也是對民眾科學素養與公民精神的“拉練”。多相信科學,遵循那些科學的“自我保護指南”,別被那些蹭疫情夾帶私貨的“鞭炮防傳染,吸煙能消毒”、兜售陰謀論的“生物戰”話語所矇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從防疫的管制安排,儘量避免成為交叉感染的一環……這些都是個體應有的“價值自覺”。

當無數的個體能真正依據科學精神、秉持公民素養,合理調整防疫期的個體行為,全社會戰勝疫情的砝碼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終帶來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將回饋給每個人更多的安全感。

病毒所挑戰的是整個社會的應對系統。這個應對系統裏面,沒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傳播和疫情發展,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個體還是相關部門、機構,在應對上多一些“打提前量”和宂餘準備,少一些盲目樂觀和僥倖,多一些配合、公開,少一些自行其是,這樣人們的從容就多一份,戰勝病毒也能愈發可期。説到底,就是科學精神和公民素養越充沛,越能給戰勝疫情增加砝碼。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國電集團和國電科環集團黨委號召廣大黨員幹部開展向偉大的科學家袁隆平同志學習的活動,並下發了《袁隆平傳》一書,我懷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開始翻看了這本以政治教育讀本身份出現的書籍,但是,它傳奇的色彩,豐富的內涵和感人的事蹟立即吸引了我,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氣將它讀完。袁隆平同志的傳記,他代表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鍥而不捨的民族精神和高貴品質。

學習袁隆平,首先要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基層幹部的黨員,身處環保工程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國電集團的環保事業及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的環保產業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興國的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立身本職,從做實、做大、做強着眼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第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説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瞭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捨。並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甘於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鄉鎮是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線,切斷病毒在農村的傳染途徑,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__鎮黨委迅速行動,啟動應急機制,充分發揮各村黨支部的堅強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參與全區聯防聯控,大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迅速部署落實領導責任。針對疫情形勢變化,__鎮黨委第一時間作出部署,迅速成立了__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堅決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具體。各村(居)、各部門樹立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以擔當精神和過硬作風,扛起疫情防控責任,做到人人領任務、人人有責任。成立專門督導組,強化督促指導,發現問題立即抓整改落實,絕不允許疫情防控工作出現紕漏,確保防控工作高效有序。

黨旗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__鎮各基層黨組織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實踐考場,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自覺履行黨員義務,爭當志願服務者,帶領廣大羣眾認真落實防治疫病的各項措施,積極進村入户宣傳,主動要求站崗輪班,勇當抗擊新型肺炎戰役的戰鬥前鋒,始終堅守在“戰疫”的第一線。

築起“戰疫”最強防線。__鎮結合實際,針對疫情形勢變化,從“摸底數、防輸入、篩存量、強協調”等多方面發力,多措並舉,壓實責任,確保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最終勝利。一是掛圖作戰,上牆上心。成立指揮部,將職責任務、監管工作上牆,並每日統計更新,以實現疫情防控動態監管、追蹤疫情形勢變化。專項工作明確到組,細化到人,確保工作有方向、行動有目標,切實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二是網格化管理,責任到人。形成全鎮網格化模式,制定鎮領導幹部包村、村幹部包小組、小組長包户的責任人制度,實現區、鎮、村、小組四級聯動,每村配備“公安+醫護+鎮村幹部”三人小組,做到摸排監測全覆蓋,有序穩定開展防疫工作。三是重點排查,不留死角。集中力量對圍繞轄區內出租屋、娛樂場所、人員密集場所和重點人羣進行排查防控,全面排查造冊登記,分類處理,確保如有情況能及時發現、有效處置,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處理”。

依靠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家長會就是動員令,常態化宣傳就是不間斷動員。__鎮各黨支部密切聯繫羣眾,發放倡議書、張貼宣傳標語、循環播放村內廣播、開好家長會,增強羣眾自我防疫意識和社會信心,引導羣眾力量參與抗擊疫情,做到羣防羣治。在全鎮動員號召下,羣眾紛紛積極響應,自發採取防控措施:小組村民紛紛自主在村道設卡排查,在村莊構築起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鄰里鄰舍間相互監督,自覺上報疫情發生地相關人員流入信息;全面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村村户户搞衞生,加大公共場所清潔消毒力度,堵塞病毒傳播渠道。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眾志成城,沒有越不過的坎。__鎮黨員幹部勠力同心、嚴防死守,全鎮上下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安全和全鎮社會大局穩定,展現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風貌。

2022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梳子上的關懷

--健康的守護天使-姜月秋

我是腫瘤醫院的一名一線護士,每天都與癌魔打交道,見過很多的生離死別,有時不禁在想,生命就像浮萍,脆弱又不堪一擊,但是恰巧我就是守護生命的人,在我的身邊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們,我們非親非故,卻因為共同選擇了醫療事業而成為了一家人,我們努力與癌魔抗爭,盡最大努力為每個人解除病痛,給他們生的希望。

在我的身邊有這樣一個人,她是一名在護理崗位工作了幾十年的護士,做事勤勤懇懇,工作兢兢業業,將滿腔的熱情都投入到自己深愛的護理工作中。隨着時間的推移,她對這份職業有了更寬泛更深刻的感悟。堅持以高度的責任心,熱情體貼的服務態度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把愛心獻給每一位患者。她就是我的護士長,牡丹江市腫瘤醫院腹外二科護士長-姜月秋。

“月是中秋明”,姜月秋護士長人如其名,用自己的行動温暖每一位病人,就像月光照射貧瘠的大地,為身處生命邊緣的人們帶去一絲美好與安寧。 有一天中午,我像平時一樣在一間間病房間忙碌,回到護士站時我看見了驚人的一幕:護士長拿着一把木質的木梳,認真的在為一位病人梳頭。由於是正午,陽光非常充足,洋洋灑灑的潑滿一地,可能是冬天難得有這樣的好天氣,窗台邊還站了兩隻懶洋洋曬太陽的小鳥,“小軒窗,正梳粧”原來是這樣平靜祥和的景象。

坐在護士長對面的是一名40多歲患有胃癌的女病人,得了癌症需要接受化療,但是她一直非常愛護自己的一頭長髮,化療脱髮讓她無法接受,但是化療又勢在必行,可見她的情緒非常低落。我仔細的看了看她的長髮,非常濃密順滑,陽光打在上面烏黑油亮,真是每個女人都想要擁有的一頭長髮,換做是我我也會非常捨不得。

只見護士長認真的為她梳理,把打結的頭髮小心地解開,就像愛護一個嬰兒一般,梳理之後又仔細的為她編好盤在腦後。整個過程她們沒有説一句話,但是護士長對病人的關懷卻在一次次的梳洗之間展露無疑。梳好之後病人起身對護士長説:“姜姐謝謝你,我想好了,我要好好治病,好好的活着。”的二天她剪了清爽的短髮,雖然沒有了往日的長髮飄飄但卻顯得清爽幹練。

雖然護士長什麼都沒有説過,但是她卻用自己的行動感化着身邊的人們。 記得那是20__年的冬天,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但是當時的畫面卻深深地印在腦中無法拂去。

當時已經晚上四點多了,夜班護士已經開始查房接班,白班的護士也拖着疲憊的身體在做最後的收尾工作,一切都與平常的每一天沒什麼兩樣。就在這時走廊有人大喊:“醫生,醫生,快來啊,我爸吐血啦...”,瞬間每個人都驚了一下,定神一看,是今天由於晚期胃癌剛剛入院的病人的兒子。這個病人的情況非常差,由於長期控制飲食身體消瘦無力,又有嚴重的貧血,加上藥物治療白細胞和血小板也是少得可憐,出血對於他來説無意是致命的。一下子我們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心提到了嗓子眼,由於平時工作積累了很多經驗,加上醫院也為我們做過很多搶救的訓練,所以此時我們並沒有慌亂。採血、建立靜脈通路、上監護儀、吸氧、記錄醫囑、搶救... 一切都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進行,忙亂中透露着秩序。

由於病人失血過多所以需要緊急輸血,但是血液非常粘稠,紅細胞懸液又無法加壓,輸血速度根本不夠,只見護士長順速站在了牀邊的凳子上將血袋高高舉起,她的這一舉動讓我們為之震驚,因為她剛剛做完盆腔手術不到兩週,這麼大幅度的運動她怎麼受得了,我們幾次勸她下來可是她就是不聽,説:“我現在走路慢,搶救病人就是搶時間,我就在上面舉着,你們繼續,不用管我。”她這麼一舉就是兩個多小時,她從凳子上下來時胳膊都已經青紫了。

突然,又是幾口鮮血噴湧而出,病人的血壓持續降低,心律升快,呼吸也變的微弱了。嘔血時最怕的就是發生嗆咳,由於病人的身體素質差,很難將血液從氣管咳出,我們看着都非常着急,此時護士長一個箭步衝上前,帶着手套將手伸進病人口中將血塊不停的往外扣,她白服的袖口、胸口、下襬瞬間就被鮮血染紅了,我們不禁肅然起敬,這不就一個白衣天使正在守護着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嗎。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臨牀一線醫護人員的身邊,看着已經康復的病人們一張張笑臉,就覺得自己受點累吃點苦都是值得的。

窗外下着小雨,突然,一縷陽光射進來,讓人倍感温暖……讓我不禁想到了冰心的一句話““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