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已故退休職工王婭用生命做慈善,畢生捐資助學,事蹟質樸無華,傳遞了無私忘我、奉獻社會的價值追求,是國家電網公司系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榜樣,是新時代“普通人慈善”的典型代表,是“用生命之光點亮寒門學子求學之路”的最美國網人,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德向善、大愛無聲的傳統美德,生動反映了國家電網員工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她的先進事蹟在中央及地方新聞媒體、網站、微博微信、新聞客户端、自媒體平台廣泛傳播,傳遍大江南北,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產生強烈反響,被譽為“中國最温暖的樣子”。在20__年第一期“中國好人榜”中,王婭名列榜首;今年5月,王婭當選天津市第六屆道德模範;9月,王婭獲評天津市“慈善之星”。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我們與王婭告別。

她走了,得知遺體捐贈批准後,她閉上了眼睛。哀樂低迴,她靜靜地躺在鮮花中間,睡得安詳。被病魔席捲的身體已經只剩骨頭,然而她的嘴角始終含着心願已了的笑容。

20__年1月,西青區公證處為她辦理了身後事的公證,將她的全部遺產都用於公益事業,圓了她最後的一個願望。

今天, 她在笑。愛她的人,在哭。

今天,一座城為她送別。

莊嚴肅穆的告別儀式上,陌生或熟悉她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聚在一起,再聽一聽她的故事,再看一看她的容顏,送她最後一程。

單身的王婭,從來不孤單!

她守護別人的同時,也有無數人默默守護着她。

曾經負責她日常健康檢查的西青區中北鎮社區醫院的醫護工作者們,安靜地站在告別的人羣中。今天,除去在崗人員,他們幾乎全員到場。其中,一位短髮女性眼淚一直不斷。她是王紅梅,王婭的家庭醫生負責人。在王婭與病魔抗爭的日子中,她是醫生,也是朋友。“每次幫她輸液後,總要跟她聊上幾句,幫她澆花,陪她看電影。她走了,讓我幫她下載好的電影還沒來得及看呢……”王紅梅説到這裏,再次哽咽。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大大的“玩笑”

王婭特別喜歡養花養貓,熱愛生活。 “用我的話説,不光大家説的這個熱愛生活,我跟我周圍的人一直説享受生活。”王婭笑着説。讓誰也沒想到的是,命運和這個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人,開了個大大的玩笑。

本打算出國旅遊的王婭,立即放棄了原來的計劃,開始住院治療。四個週期的化療,半年的時間過去了,王婭逐漸產生了耐藥。就在醫生為她會診,考慮下一步治療方案的時候,王婭卻萌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這並不是因為拮据,而是想要用生命裏最後的時間,幹更多自己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捐資助學

20__年8月,就在被告知生命還有半年的時候,王婭選擇跟隨資助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的基金會到甘肅家訪,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裏,她想聽從內心的聲音,乾點不一樣的事。捐資助學,就是王婭現在最掛念、最想做的事情。

一直沒結婚的王婭,最擔心的是,一輩子的積攢,不能在自己去世後發揮更大的作用。她想要把房子捐贈出去,幫助更多貧困孩子上學。她辦理了遺囑公證,去世後要把自己最大的資產——70多平方米的這套商品房捐贈給助學基金會,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上學。王婭希望在她生命最後的時間裏,自己的每一分錢都不浪費。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堅決落實道德模範幫扶政策,讓好人得實惠,讓好人有好報。”得知好人王婭身患重病後,西青區區委書記李清就幫扶王婭女士有關工作作出專門指示。區裏在醫療救治方面為王婭開啟了全程免費服務的“綠色通道”,成立了醫護救助組24小時隨時待命並定期為王婭作全面體檢。同時,區裏特聘請外院專家共同制定診療方案,購進了專用藥物及器械。王紅梅主動請纓,參與到對王婭的救助中。

王紅梅告訴記者,最初王婭是拒絕的,在她看來,這些每天奔走在住户間為患者治療的家庭醫生們太辛苦了,她不願意給醫生們添麻煩。為了打消疑慮,王紅梅以朋友的身份慢慢走近王婭,最後使她同意接受治療。每隔兩天,醫護人員就會來家中幫王婭輸液,有時看到王婭強忍病痛,他們還會幫助王婭按摩舒緩。因為長時間輸液,王婭手上的血管已經非常敏感,稍不留神就會鼓包。為此,王紅梅和同事們幫王婭削好土豆片,壓在針眼處止疼。細心的呵護讓王婭很感謝他們,她對王紅梅説:“你們對我太好啦,我特別不好意思麻煩你們。”然而在王紅梅和同事們看來,這是職責所在。身為醫生,他們堅守着病人健康。身為普通人,他們無時無刻不被王婭的樂觀堅強感染着。面對王婭,他們願意全力以赴陪她同病魔抗爭。

好人王婭的事蹟被報道後,許多人想通過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認識王婭,為她捐款、贈物。出於醫生的職業道德和對王婭本人的尊重,他們婉拒了這些要求。但在為患者診療時,他們也會把王婭的堅強和勇敢講給諮詢王婭情況的熱心人。

醫之大者,在醫術,更在仁心。在無數個病痛纏身的灰濛濛的日子,家庭醫生的悉心照料似一縷和煦的陽光,為王婭帶來温暖。“作為醫生,我們用盡職盡責守護好患者健康的方式,把王婭大愛無疆的精神傳遞下去。”王紅梅動情地説。

是的,在西青,傳遞關愛為道德模範及時排憂,是從區委區政府到基層幹部的擔當。無數輕車簡從的慰問,定期詢問生活情況的工作安排,及時為道德模範雪中送炭的呵護從未間斷。他們心懷使命,滿載温暖,他們以盡職盡責的形式,為這些曾為他人送上温暖的人,送上温暖。愛的能量,在西青生生不息地循環。

這一刻,他們都是王婭。

這一刻,王婭的名字,是擔當。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在8月1日,東京奧運會的男子百米半決賽上一個紅色的身影,在跑道上飛馳而過,這就是“亞洲飛人”蘇炳添,曾創造了九秒八八的亞洲記錄。

昨天,在半決賽跑道上站着膚色不同的各國百米選手,聽着一聲槍響,蘇炳添脱穎而出,依據着超強的反應力一下子佔據了第一的寶座,跟別人拉開了一定的距離,雖然一秒一秒的過去,蘇炳添的速度一直非常穩定,腿之間出現了重影,有兩位外國選手同時開始衝刺,看着他倆與蘇炳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我也是十分緊張。在最後時刻宿命天他人一分米左右衝過終點,成為小組賽第一,晉級決賽。

令我驚喜的並不是蘇炳添成為第一,而且他打破了自己的記錄,9秒83雖然只比9秒88快0.05秒,但能提高這0。05秒也是十分不容易。蘇炳添的起跑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之前有專家推測人類百米的極限是9.6秒,但不知為什麼非人般的博爾特跑了9.58秒,當初蘇炳添的快速起跑可是把“世界飛人”博爾特都嚇了一跳,要不是博爾特依靠着中途的超快衝刺還真不一定跑的過蘇炳添。在跑步過程中蘇炳添的面部表情很嚇人,全身的肌肉凸顯的十分清晰,跑完之後蘇炳添跪在地上,用怒吼來表示行動的高興,身披國旗。打破記錄的喜悦是無與倫比的,我也體驗過,等我1000米從3分41秒一下子進不到3分33秒時,那一週都沉醉在喜悦之中,但面對那些選手,我的成績他們面前不值得一提,他們的2分20多秒比我快了一分多。但在100米決賽中,蘇炳添跑了九秒八 九獲得第六名,這已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

相信蘇炳添在退役之前定能再創輝煌,突破9.8秒這道大坎,跑贏“世界飛人”博爾特。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朱麗華是我的摯友,更是我尊重的大姐。她失去了光明,卻用她的愛與温暖照亮了許多人前行的路,生動詮釋了紅船旁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

不幸的意外,使她雙目失明,甚至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偶像張海迪的一次報告使她受到了啟發,增強了樂觀生活的勇氣。她潛心學習推拿技術,獲得中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嘉興首個盲人中醫師;她白手起家辦診所,解決了十幾名殘疾人就業問題,並免費傳授推拿技術,讓100多名殘疾人找到了工作;300多名腦癱患兒經過她的治療,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復……

“有生之年多回報社會,多幫助別人。”朱麗華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創辦的推拿診所成為第一批96345社區服務求助中心加盟企業。除了基本的生活支出外,她每年把大部分收入捐贈給社會,貧困學生、殘疾人家庭更是她資助的對象。

朱麗華還是一名優秀的殘疾人工作者,擔任着省盲協副主席、市殘聯主席團副主席、市盲協主席等職務。她協調起草制定了《盲協內部管理條例》及《盲協組織機構工作規範》,使盲協組織工作有了更具體的章程;組織視力殘疾人蔘與業餘交流慰問活動、學習盲文等。

她還連續五屆當選嘉興市政協委員,為殘疾人事業積極建言獻策。朱麗華始終認為,愛心是需要傳遞的,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盡多少義務,儘可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搖曳的樹枝、被高樓遮擋的樓角、玻璃折射下灰藍色的天空……不與朋友聊天時,躺在天津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科病牀上的王婭,喜歡仰頭望向窗外。主管醫生呂宏程曾經俯下身子,順着王婭目光的方向望去,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幅畫面。有一次,好奇的他忍不住問道:“王姨,您在看什麼?”收回目光的王婭笑着説:“我在看太陽,每天能夠看到太陽的升起,我就覺得特別温暖。”

看到太陽就會覺得温暖嗎?呂宏程有些疑惑。昨天,當手捧鮮花來到“奉獻着生命禮讚──王婭緬懷告別儀式”的現場,聽到大家講述着一個個有關王婭和愛的故事時,年輕的他突然明白了:一切的温暖都源於愛。只要心中有愛,這世界就會温暖如春。

67歲的王婭走了……昨天,為助學傾盡所有的她,完成了人生最後的“給予”──捐出的遺體被送往天津醫科大學用於醫學研究。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回憶着她的點滴,帶着哀思送她最後一程。

含着淚水的回憶,懷着哀慟的温暖……

温暖是什麼?

趙穎:“温暖是吃着白水煮菜的師傅,説起又有一個孩子的學費有了着落時的滿足。”

“你能想象得到我師傅每個月的伙食費只有200元嗎?”告別儀式上,王婭的徒弟趙穎哽咽着問站在她身邊的記者。

1976年,王婭成為一名電力工人。20xx年後,前來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報到的趙穎,當上了王婭的徒弟。在趙穎的眼中,師傅是個對工作要求極其嚴格的人,“她常説,我們做一件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但一件小事的發生卻讓趙穎看到了師傅的另一面。“那年年底,公司有位同事的家被盜了,年貨都丟了。大家就商量每人拿出點年貨幫幫她。”那天,晚歸的趙穎路過值班室時,看見師傅王婭偷偷把整整一箱的年貨放進了大家準備第二天送給同事的年貨筐裏。可當向師傅問起這事時,王婭卻一直沒有承認。“從那時開始,我就認定了我師傅,覺得她就是個做了好事還不願説的好人。這樣的人,值得相交一生。”

相差20歲的王婭和趙穎不僅是親密的師徒,還是一對兒“忘年交”。即使是在王婭退休後,趙穎也一直與師傅保持着密切的聯繫。“我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三年前的那天,我去師傅家看她,一開門她便滿臉笑容。她拉着我的手説,‘小穎,我今天聯繫上了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以後我要盡我所能地幫幫西部的孩子們。’”之所以對那一天印象深刻,趙穎説,不僅是因為那天的師傅説起這些時笑得像個孩子,更是因為從那天開始,師傅的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差。“她最喜歡吃的是白水煮菜,因為不用放油,幾乎不太吃肉,一個雞架便是一頓奢侈飯,一個月的伙食費只有200元。她説,錢要用到有用的地方。”説這些時,趙穎哭紅了眼睛。

身邊的人,其實都看不慣王婭對自己如此“吝嗇”。走進王婭位於西青區中北鎮華亭麗園的家,70平方米的一居室單元裏,只擺放了沙發、餐桌椅、電視櫃、書櫃和牀幾樣簡單傢俱。打開她的衣櫃,更是簡單得令人吃驚。幾件薄厚不同、款式普通的衣褲,是她一年四季的服飾。“師傅都是自己買布做衣服,50塊錢就能做一身,她説這樣的衣服質量好還便宜。”趙穎説。

在卧室的書桌上,散落着王婭手寫的每月收支情況。每一筆收入與支出都詳細記錄。話費支出100元、生活支出566元、捐款20xx元……除了必要的醫藥費,捐給貧困學生的錢,佔據了王婭資金支出的最大比重。“買菜挑便宜的,生活上能省則省。”高桂芬和王婭相識多年,談起自己的這位老姐妹,高桂芬紅着眼睛説:“我們看不慣她這樣,希望她過得好一點,可是她説自己過得很幸福。唯一讓她煩心的就是,每次看到孩子們的資料,都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真的是哪個都想幫。”

温暖是什麼?

陳章武:“温暖是平凡的王婭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着有需要的人。”

王婭的家,沒有講究的裝飾、華麗的擺設,卻有她心中千金不換的“寶貝”──那一厚沓捐款證書和受資助孩子們寄來的封封書信。攤開一張張證書,看到的是王婭30年來捐資助學的心路歷程。

早在1989年,希望工程設立之初。當時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婭,毅然捐出了100元善款。自此,一份“初心”成為了一生的堅守。100元、500元、4000元、30000元……數字在疊加,愛越延越深。一生獨身的王婭雖無子女,但她把自己母親般的温暖獻給了千里之外的孩子。

3年前,王婭從媒體上了解到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捐資助學的故事。趙教授一生節儉,攢下千萬家產全部奉獻給了貧困學生。王婭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雖沒有千萬家財,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女工,但她知道世間有很多和她懷揣同樣“初心”的人。她要找到這些人……不久後,王婭給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發去了郵件。理事長陳章武親自回覆了她。“她説自己是工薪族,但第一筆捐款就匯了6000元。”陳章武記住了王婭。

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晚期,王婭加快了捐資助學的腳步。放棄了昂貴的醫療、拒絕價格高的進口藥,王婭在病中又向基金會匯去3萬元。她説,自己的機會不多了,要抓緊每一分鐘,做想做的事。

生命有多長久?從呱呱墜地到心跳停止,生命可以是一個確切的數字,也可以擁有超越數字的深度和廣度。

去年8月,醫生告知王婭還有半年時間。經過深思熟慮,她決定停止化療、放棄手術,接受保守治療。她從容地背起旅行包,踏上了飛往西部山區的飛機。看到孩子們艱苦的生活,她幾次潸然淚下。回機場的路上,王婭沉默良久。她對興華基金會愛心人士楊志明説:“我想把房子捐了。等我死後,房子變賣的錢可以繼續用來幫助困難孩子。”短短一句話,舉重若輕。楊志明望着眼前這位身型消瘦、已被病魔纏身的老人,驚訝於她身體內藴含的巨大力量,敬佩她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依舊為素不相識的寒門學子奔走。

回到天津,楊志明協助王婭辦理了房產公正、過户等手續。辦好了身後捐贈遺囑公證,王婭又放心不下,最後決定將身後捐贈變為生前贈予,並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

了卻後顧之憂,事無鉅細的王婭還想到將去世後醫藥費的二次報銷、單位發放的喪葬撫卹等錢款,都提前做公正,全部捐出去。

温暖是什麼?

王海龍:“温暖是王婭忍着病痛,還在努力地逗我們開心。”

對於天津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王海龍來説,王婭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位特殊的病人,“當了這麼多年的醫生,幾乎天天都會遇到有病人來找我要‘單間’,王婭卻是個例外。”剛住院時,由於牀位緊張,王婭住進了一個4人間病房。在腫瘤科,4人間是最擠的病房。在她入院的30多天裏,王海龍曾3次找到王婭,想幫忙安排“單間”,但都被謝絕了。擔心王婭是因為費用的問題,王海龍特意寬慰她説“錢的事不用操心”,當時已經很是虛弱的王婭卻擺擺手説:“我就想花自己的錢,我的錢有限,不用去單間了。我在這裏住得很舒服。”

腫瘤晚期患者一般要承受着來自身體與精神上的疼痛與壓力。王婭的特殊,還在於每一次當醫生對其進行治療時,拖着病體的她卻總是反過來安慰醫生,“有一次給她做腹腔引流,看見她皮膚裹着骨頭,擔心她疼,我們猶豫着遲遲沒有下手。沒想到虛弱的她竟笑着説‘沒關係醫生,你們做吧,從我這個角度看過去,你們真是帥氣的白衣天使’,那一刻,突然鼻子就酸了。”回憶起這一幕,王海龍的眼睛紅紅的。

“王姨,您今天心情真好!”這是腫瘤科的護士們,每天跟王婭打招呼的習慣用語。“從住進來的那天開始,王姨給我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愛笑,無論是什麼時候,只要看見有人走進她的病房,她會馬上露出微笑。”在護士長魏靜的眼中,瘦弱的王婭有着一種特殊的力量,她的笑容讓人倍感温暖。正是因為這份笑容與温暖,每當路過王婭的病房,魏靜和護士們總願意向裏多看幾眼,並喜歡叫她王姨。“我們真的沒想到王姨的背後還有那麼多感人的故事。”

同樣沒想到的,還有王婭同屋病友的家屬韓大哥,“當時就覺得她是個很樂觀的大姐,也是個很會替別人着想的人。在她走了兩天後,我在網上看到了她的報道,特別震驚,對她真是特別佩服。我這人沒上過多少學,不會講話,我就是覺得如果咱們的國家能多點像她一樣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好!”

温暖是什麼?

周玉峯:“温暖是無論您在哪裏,我和孩子們都會永遠愛着您。”

“王姨,我來看您了……”告別儀式上,周玉峯的一句話,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這位從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一路“站”過來的老師,剛説了這幾個字,便已潸然淚下。17日凌晨接到王婭去世的消息後,周玉峯買了最早一趟來津的火車票。當時車票難買,“即使站着我也要站到天津,我一定要去送送王姨。”

周玉峯在靈台一中負責學生捐助的對接工作,而靈台一中正是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的對口援助學校。周玉峯與王婭的第一次見面是兩年前,在央視《朗讀者》節目紀念趙家和教授的錄製現場。那天,坐在台下觀眾席上的二人聊了很多。“王姨很關心娃娃,聊到娃娃家裏困難,她聽着就眼圈泛紅。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王婭問起當時她資助的學生白雲的情況,當她得知坐在不遠處的男孩正是白雲時,她卻拉住了想要介紹二人相認的周玉峯。“別告訴孩子,別讓他知道我就是資助他的王奶奶,我就這麼看看他就好。”

那期節目錄完回老家的路上,白雲曾問起周玉峯,坐在他身邊的奶奶是誰,“我看她在現場總是滿臉微笑地盯着我看”,當得知那就是王婭時,男孩有些失落,“周老師,您應該在現場告訴我,我想當面跟奶奶説聲謝謝。”“你好好學習,爭取考到天津去,以後有的是機會。”周玉峯安慰白雲説。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一次的“擦肩而過”,竟成了白雲和王婭永遠的遺憾。“王姨在靈台一中一共捐助了7名貧困學生,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孩子們都哭了。就在那天夜裏,靈台下起了大雪,所有出山的路都被雪給封住了,要不然,我一定帶孩子們一起來送送王奶奶。”

在周玉峯的上衣口袋裏,揣着孩子們託他帶給王奶奶的信,他小心翼翼地打開,想念給王姨聽。“王奶奶,我們不僅在物質上有了您的資助,更重要的是您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無限的温暖,我們將會把這根大愛的接力棒傳遞下去……”“王奶奶,您為我們做了那麼多,您把所有的温暖都給了別人,我很想對您説,來生您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

昨天,送別王婭最後一程後,周玉峯在自己的朋友圈裏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無論您在哪裏,我和孩子們都會永遠愛着您!”

生如夏花般燦爛,死若秋葉般靜美。

輕輕地你走了,沒帶走一片雲彩,但留下的卻是滿天繁星:

在國網天津電力公司,那些深受感動的同事們,正在籌劃着組織一系列愛心捐助活動,“王婭是我們國網天津電力人的驕傲,也是我們的榜樣。她走了,她未完成的事業,我們來。”

在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科,護士長魏靜拿起手機撥通了孩子的電話:“寶貝,媽媽想跟你商量件事,我想捐獻眼角膜。”

……

萬物復甦,春天來了。王婭,你看到了嗎?

這世界正因為有你而變得温暖如春!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葉連平最近有些“小情緒”,他抱怨説:“這段時間活動多了,耽誤我給孩子上課。”葉連平説的“活動”,是指今年9月,他先後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和“新中國最美奮鬥者”稱號。他認為,兩次赴京領獎,撂下了不少課。他不能讓那些留守兒童等他,只有和孩子在一起,他才踏實心安。

“我92歲了,必須和時間賽跑,才能多教些孩子。”這是葉連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正因為這樣的初心,年過九旬的葉連平才以奔跑者的姿態出現在烏江邊上,成為鄉村留守兒童的“擺渡人”。

1928年出生于山東青島的葉連平前半生顛沛流離,因為父親在南京美國大使館做勤雜工,他得以在那裏學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也因此,他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被懷疑為“美蔣特務”,被強令離開南京,輾轉流落到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的卜陳鎮。“這裏的農民收留了我,到任何時候,我都忘不了這份情誼。”

197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葉連平成了和縣卜陳中學的一名老師,這距他1955年從南京的夜校被“掃地出門”過去了整整23年。“我年富力強的23年浪費了,我得玩命找補回來。”

退休後,他心依然牽掛着學生,他發現,農村的孩子因為學不好英語,往往產生厭學情緒。20__年,葉連平在自己家裏開設英語課堂,義務給留守兒童補習英語。從那以後,那間30平方米的舊屋子,每天一放學,就擠滿了孩子。

葉連平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但為了村裏的留守兒童,葉連平先後花光了自己的30萬元積蓄。葉連平無兒無女,和老伴過着清貧的生活,至今還住在30多年前的平房裏。然而就在這所不大的老房子裏,在葉連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沒有間斷。有的學生離家比較遠,每天來回上下學不方便,葉連平就讓這些孩子住在家裏,免費包吃包住。

楊鴻雁是葉連平早期資助過的學生。國中三年,她一直在葉連平家居住,直到高中住校。後來,楊鴻雁考上了大學。因為父母在外打工,開學那天,是葉連平把她送到大學報到。送完楊鴻雁,因為沒有趕上回去的車,又捨不得花錢住宿,葉連平在大橋洞下貓了一夜。

葉連平把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孩子們身上,對自己卻非常苛刻。一件60年前的棉襖,已經打了多處補丁,他至今還在穿。

“我希望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這是葉連平自我鼓勵的話,也是一個老黨員對留守兒童作出的承諾。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直到現在,葉連平還住在三十年前的舊平房裏,身上穿的也是打着補丁的衣服。他的家中,很難找到一件像樣的傢俱,基本上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在留守兒童之家的圖書室裏,還放着老式的菜櫥,菜櫥裏擺放着有些陳舊的中國小必讀書本。

葉連平的節儉樸素眾所周知。為了省路費他常常騎車去7公里外的鎮上買菜,去周邊的南京、蕪湖等地,他也是騎着自行車。葉連平在講台書寫板書時,抬起的胳膊露出了他穿了多年打補丁的衣服一角。記者問他為什麼不穿一件新衣服,他説:“衣服不過是用來遮體的,沒必要太講究,錢應該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這些吃喝穿着上。”他指着教室後面桌子上的一台複印機,“你看花錢買這個就值,好幾千呢。”那一刻,葉連平竟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除了義務輔導學生,免費為貧困留守兒童提供吃住,十幾年來葉連平還經常自費帶學生到南京、合肥,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每年春秋各一次,每次外出經費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都是葉連平自己掏錢。開始連老伴都不理解,葉連平説:“都是我的孩子,他們家庭困難,我能不幫一把?”

5年前,葉連平不慎被電動車撞傷,從那以後葉連平經常摔倒,最後被查出腦溢血加腦膜炎。手術後住了四天院,他就要求出院,一週後到醫院拆線,不光是心疼住院費,“孩子們還等着我呢!”因為傷勢未痊癒,腰根本直不起來,他就坐在板凳上給孩子們講課、批作業。

20xx年,葉連平拿出2萬多元積蓄,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基金,用於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成立至今,獎學金已連續發放了7次,累計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

在葉連平精神的感召下,社會各界和他的部分學生,也紛紛加入到基金會。

葉連平告訴記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後事。百年之後,他會把積蓄全部捐給葉連平獎學金基金,把遺體捐獻給醫學院,供學生學習解剖。

“我希望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葉連平説。

結束對葉連平的採訪,抬頭看天,繁星閃爍。

葉連平,一束螢火蟲般的亮光,照亮了烏江邊上小村莊,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鄉村的希望。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中國女排堅定“為國爭光”的信念,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她們對發球、攔網等技術動作幾乎每天都要練習成百上千次,對訓練比賽造成的肩、腰等傷痛從不叫苦叫累。憑着堅韌的毅力,她們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形成了以快速多變為主體、兼備高打強攻的獨特風格。

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賽上,中國女排以7戰全勝的戰績首次奪得世界冠軍,開創了中國女排的新紀元。之後,中國女排再接再厲,不屈不撓,克服重重困難,相繼蟬聯1982年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世界盃賽和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完美地詮釋了頑強拼搏、團結奮鬥、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中華體育精神。

中國女排奪冠後,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的場景,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一時間,各行各業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發揚女排精神的熱潮。“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中國女排五連冠羣體為我國體育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勵着中華各族兒女不斷奮發向上,追求卓越。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朱麗華雙目失明,卻為他人帶來光明未來。28年來,她捐款373萬元,資助了寒門學子480人次,還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先後獲得了“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道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30多項榮譽。

9月21日,初心榜樣朱麗華的事蹟見諸報端,朱麗華用初心書寫的大愛故事震撼了嘉興人。“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讓幫助過的人活得有尊嚴,是我最大的快樂。”“我的財產、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將捐獻給社會。”她的肺腑之言,濕潤了讀者的眼眶,也映照了紅船旁一名六旬黨員的信仰之光。

9月29日下午,市委書記張兵專程來到南湖區麗華推拿診所,看望慰問盲人黨員朱麗華,並向她送上了鮮花。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作出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活動。嘉興全市掀起了一股向朱麗華學習的熱潮。

從報紙到電視、新媒體,朱麗華這個名字被印刻在人們眼中、耳中、心中。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她,成了全社會的榜樣。張兵先後兩次就朱麗華的報道作出重要批示,倡導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6日開始,朱麗華一次又一次走上宣講台,將她的初心和夢想娓娓道來。從市區到縣(市),從機關到學校,從部門到街道……人們一次又一次被她感動,熱淚盈眶。

被她的事蹟吸引而來的,還有新華社、央視、中新社、浙江日報等省級以上主流媒體,她的事蹟也從嘉興傳播到全省,乃至全國。

10月27日,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全國殘疾人展能節在嘉興開幕。朱麗華的事蹟在殘疾人之間口口相傳,國務院和中殘聯、人社部等國家相關部委的領導接見了朱麗華。

褪去榜樣的光環,朱麗華依然是殘疾員工的好所長,是貧困學子的好媽媽。有人想來診所看望她,都被她一一回絕,“如果聽了我的故事有感觸,不妨將愛心傳遞,多關注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幾天前,朱麗華在前期捐款333萬元的基礎上,向嘉興市民政局發起的“暖巢行動”匯去了一筆40萬元的善款。40萬元,相當於她為顧客推拿6600多次。她要為低保家庭改善生活環境,給他們一個温暖的家。而她對於自己,依然苛刻,不論走到哪裏都穿着同一件紅色外套。

愛心使者,是她對自己的定位,也是她給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前天,朱麗華獲評第六屆“浙江慈善獎”。手握愛心形狀的獎盃,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將堅守初心,繼續傳遞温暖和愛。”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王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時隔兩個月,伍淑清在接受採訪時,批評了香港特區政府部分公務員,並認為香港經濟已進入下行週期。她認為,香港商界深受香港風波之害,可惜現在敢站出來講話的人還太少!

在香港,伍淑清被人稱為“美心大小姐”,因為她是美心集團創始人伍沾德的長女。而在內地,特別是在首都北京,她往往被人暱稱為“001小姐”。原因是1979年6月到9月,伍淑清從香港到北京,去了7次,只為謀求到內地做航空食品的機會。1980年4月,“外資審字(1980)中外合資企業第一號”終於出爐,亦即美心集團和中國民航總局成立的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在商言商而言,“001小姐”也好,“美心大小姐”也罷,從這家航空食品公司的成立來看,伍淑清確實有過人的政治嗅覺和商業嗅覺。

那麼,如今她怎麼看香港風波和香港的商業前景呢?海叔從採訪稿中,似乎感受到她並不樂觀。她認為,香港經濟的下行週期恐怕至少要持續三年。“經濟壞到底的時候,不可能一下子再上來的。”她説,“就算中央有政策,香港本身還有底氣麼?”不過,她也並非完全看衰香港經濟。她還表示:“內地的企業來香港,用香港的平台融資還行。要是內地企業不再來香港融資,你香港錢從哪裏來?”

海叔覺得,伍淑清看到的無非香港經濟的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香港本地的民生經濟,包括旅遊、餐飲、零售等等,短期前景有些不太樂觀。由於風波所及,香港的這些行業確實受到了打擊。出租車司機們敢怒敢言,卻屢屢被打壞車輛;在日內瓦發聲後,伍淑清父親伍沾德創辦的美心集團旗下多個西餅店、餐館與咖啡館屢遭香港破壞,儘管伍淑清後來多次聲明她不是美心的股東,也不在美心工作,但對美心的打砸攻擊至今仍未停止;至於零售業,包括知名的銅鑼灣崇光百貨等,一旦遇到鬧事,總得提前打烊甚至索性一天不開門。

第二個方面,則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包括最大的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這一地位仍在,這方面的前景“還行”。換言之,在她看來,未來內地企業來香港融資,保證了香港經濟的活力。這無疑是香港仍有光明未來的一個方面,但單靠這方面顯然不足以確保香港經濟行穩致遠。

她感歎説,深受其害的香港商界其實應該站出來做些事情,可惜現在敢站出來講的人還太少。如此説來,在她眼裏,香港商界不是沒有明白人,只是怕公開説了什麼,被搞事者起底、與己有關甚至無關的商鋪被破壞……

對於香港特區政府的部分公務員的抨擊,在於一些人以保持“政治中立”為由無所作為,更有甚者,有人認不清自己的身份,去參加反對香港特區政府的遊行。最近的案例,就是10月31日,西方“鬼節”那一天,有人在非法示威現場戴有面罩,襲擊在場警員。警察扯下面罩,發現此人是香港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助理文書主任。伍淑清也説:“前幾天抓了幾個人,有的是海關出來的,有的是律政司的……這些公務員到底是該為政府工作還是上街?這暴露出什麼問題?”伍淑清反問稱,“這説明他們的腦袋是不清楚的,既不清楚自己是什麼人,也不清楚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不合法的,一窩蜂。”海叔注意到,在伍淑清提出這一觀點之際,《人民日報》也於差不多時間發表了一篇評論,提出“香港一部分公務員不能一邊享高薪厚職,一邊胡作非為”。無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帶領特區政府,恪盡職守,努力穩控局面,改善社會氣氛,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態度是堅定不移的。但內部個別公務員,包括公營的香港電台的一些人的一些歪風,確實該殺一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