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學習心得(精選5篇)

留學學習心得 篇1

一、感於街道

留學學習心得(精選5篇)

守規則的汽車

中國人早已熟悉了收費站的“卡”,所謂的“卡”只是一根橫槓,只要它放下來車輛就必須停下繳費,這是眾所周知的規則。但是中國收費站的“衝卡事件”卻屢見不鮮,屢禁不止,令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們頭疼不已。然而美國的收費站沒有卡!不要説卡了,快速收費道連工作人員都沒有。儘管沒有卡,車輛也不敢衝過去,因為一旦衝過去被抓住了,司機要承擔的是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他們心裏連一點點僥倖的想法也不敢有。

相同的例子在道路上隨處可見。早在去美國之前我就聽説美國的汽車在很遠的地方見到要過馬路的行人就會無條件立即停車。聽到這種説法時我持懷疑態度:不可能每個司機都做到這點吧!但是在美國出國留學,我還沒見過一個不停車的司機。我的美國老師Jackie告訴我,美國司機停車的標準是行人的腳,只要行人的腳觸到馬路而司機沒有停車,司機將會面臨非常嚴厲的處罰,所以幾乎沒有司機敢在過馬路的行人面前不停車。

我們經常感歎美國人有許多良好習慣。其實在美國許多良好習慣的養成有賴於嚴厲的懲罰尺度。以上只是兩個簡單的例子。我相信如果中國也能建立一套成熟的懲罰制度,中國人也會養成許多現在看來可望而不可及的良好習慣。

跟陌生人説話

“不要跟陌生人説話”是中國家長及中國老師經常教導中國小孩的一句話,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但是這也是中國社會的悲哀,因為這樣,人與人之間無形中樹立起了一堵冰冷的牆。來到美國我才親身體會到,當人與人之間熱情相待時,社會的氣氛才會融洽,和諧。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也會感到很放鬆、自在。

先説説問路。在美國我問過好幾次路。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每當我小心翼翼地對路人説出Excuse me時,面對我的無一例外都是熱情洋溢的笑臉。更令我驚訝的還在後頭,問路時遇到“不知道”的路人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通常在中國,被問的人説一聲不知道就走了,可是在美國有許多被我問到的“不知道”的路人卻很熱心地幫我找來了“知道”的人指路。更有一些散步的路人直接把我帶到了目的地。這種熱心令我不知不覺間放鬆了對人的戒備。

美國人的熱心還體現在很多方面。一次我跟同學去星巴克咖啡屋,想着給愛喝咖啡的媽媽帶一包咖啡粉回去。因為揹包太重,我就把它放在同學們圍坐的咖啡桌上,然後轉身去挑咖啡粉。也不知道挑了多久,偶然回頭卻讓我吃了一驚:咖啡桌旁早已沒有了同學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對正在尋找揹包主人的老夫婦。看見我走過去,那對老夫婦對我説“你的包吧?忘了拿了?”我趕緊跟他們説“謝謝”。雖然在美國隨處可見這種熱心,但我仍然一次又一次被感動。

美國人的熱心不知不覺中讓我們對周圍的美國人充滿信任,來到美國,同學們都不由自主放鬆了對周圍人的戒備,去到哪兒揹包隨處放,甚至還有同學喊出了“住在美國賓館,東西隨便扔。”因為如果客人不慎漏了東西在賓館,只要客人來信要求寄,賓館就會寄回去。因為不會認硬幣的面值,許多同學買東西時乾脆把自己帶的所有硬幣全部倒出來讓售貨員拿。這些事情在國內我們是不敢想的。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融洽,變得信任,這是我們大家的願望。美國這個世界超級大國在這方面讓我們體會到了:一個成熟的社會不應該是一個“不跟陌生人説話”的社會。

女士優先

女士優先是美國人的一個習慣,也是美國社會的一個規則。這個習慣讓沒有女士優先觀念的我們非常地不習慣。

先説女生。每當Jackie向男生們強調在美國要做到禮讓女士時女生們總是會很開心地笑,但是笑過就算了,並沒有往心裏去。真正走在路上遇見紳士禮讓時我們都不禁一愣,有反應快的女生説一聲“謝謝”就先行了,而有些不好意思或者反應慢一些的女生則會搖搖頭對紳士説“你先(You first)”,這時候紳士會保持筆直立正的姿勢微笑着搖搖頭出國留學心得體會6篇_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出國留學心得體會6篇_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女生們才恍然大悟:美國的社會是女士優先的。於是趕緊説聲謝謝走人。雖然有時候會覺得這種反應不過來的情況很尷尬,但是這就是一種對美國社會適應與融入的過程。

對比起女生,男生對女士優先這個習慣適應的過程就艱難多了。男生們的性格本來就大大咧咧,什麼都不往心裏去,再加上風風火火,到哪都一擁而上,全然不顧後頭的女生。這是男生們在國內的習慣,女生們也都習慣了。但是周圍的美國人不習慣,有的會用奇怪的眼神看上幾眼,有的甚至會上前提醒:男士們,在美國要女士優先。雖然很多男生直到離開美國也沒有養成女士優先的習慣,但是他們至少親身體會了這個女士優先的社會。

在中國也有很多提倡女士優先的人。但是至少在目前這個願望的實現有很大的難度。畢竟中國人太多,素質也偏低,目前的社會現實也不允許有紳士精神的中國男士到哪裏都做到女士優先。但是隨着中國社會的發展,女士優先應該也會慢慢成為我們的習慣。

二、感於家庭

做客

英語課上我們都學過“Make yourself at home”這個詞組,意思是不要客氣。我的host mother Cady帶我去她的朋友家做客讓我親身體會到了美國人做客的方式。

其實剛到Jackie家我就發現很多時候美國人做事情很隨意,比如他們的飲食。很多美國家庭並沒有固定的用餐時間,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餓了就吃。去美國家庭做客也是如此,除非是聚餐,否則也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誰餓了主人就會拿東西給誰吃,吃飽了就算了,並不會要求客人再多吃點。客人想要吃什麼就跟主人説,一般主人都會拿給客人,或者告訴客人放在哪裏讓客人自己去拿。客人從始至終都處於主動的地位,這也是美國人重視人權的體現,但是因為這種客人主動的習慣是跟中國完全相反的,所以這次做客讓我也有了一次適應過程。

因為下午跟Jackie去了史密斯大學,我回家稍微晚了些。Cady已經在朋友家吃完晚餐了,知道我還沒吃晚餐就把我也接到她朋友家。一進門她朋友就問我“肚子餓嗎”?我想也不想張口就説“不餓”。聽到我説“不餓”Cady和主人都很驚訝地看着我,Cady還再三問我“你確定嗎?”我説是。令我沒想到的是接下來我費了很多口舌跟面前兩位無法理解我不餓的人解釋為什麼我不餓。解釋完了,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接下來主人又問我要不要吃冰淇淋,要不要喝咖啡,我都很客氣地説不要。可是我很快發現如果我一直説不要我會什麼都沒得吃,於是我強迫自己開口要了一杯冰茶和一塊比薩餅。這種主動開口的方式讓我感覺很不適應,但是同時我也很欣賞這種方式。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很多客人説“不要”是出於客氣,但是也有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不要,所以有時主人熱情添上的食物會讓客人勉為其難。當然了,客人主動與被動是兩個國家不同的傳統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差異,應該是各有所長。這次的做客經歷讓我有了一次寶貴的體驗。

母親的管轄範圍

我早已經習慣了中國父母對孩子一管到底的方式。雖然早在去美國之前就對美國父母對孩子民主的管理方式有所耳聞,但是在親眼見到Jackie對她的孩子們的管理時,我不禁感到驚訝與不適應。

Jackie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Jarred才15歲,但是已經開始在麥當勞掙自己的零用錢了。我最喜歡跟Jarred在一起玩。有一次我跟Jarred玩捉人遊戲時他跑進了自己的房間,我想進去捉他,他説不行。他告訴我Jackie曾經告訴過他,任何人沒有他的允許都不能進入他的房間,當然這個“任何人”也包括他的母親。至於房間的清潔工作如果他有需要可以請他母親幫忙,不過一般都是自己動手。聽了這話我感覺非常驚訝,同樣是15歲,Jarred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領地,而多數中國孩子早已習慣了父母隨意進入他們的房間檢查。

還有一次,我問Jackie能不能找誰借一輛單車,我想騎着單車到周圍轉一下。Jackie告訴我Jarred有一輛單車,可以問他借。剛好Jarred就在旁邊,但是他説他不能把單車借給我。這時Jackie開口了。我以為Jackie會要求她兒子把單車借給我,卻沒想到Jackie只是幫我請求而已,我以為有Jarred的母親出面我一定可以借到單車,Jarred不會連他媽媽的面子也不給吧?可是沒想到Jarred説不行就是不行,因為他從來不把他的單車借給別人。見兒子如此“頑固”,Jackie對他並沒有半點責怪,只是一個勁地向我道歉,説她也沒有辦法。

雖然借不到單車會讓我覺得有些失望,但是這種母子關係卻讓我羨慕。母親不是高高在上,孩子也不必對母親惟命是聽。這樣子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會使母子關係更加融洽。許多家長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叛逆,實際上適當給孩子一點他們自己的空間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育方式。

我在美國留學的一個月裏親身感受着中美文化之間的衝擊,其中的感受還有許多,這只是其中感受比較深的幾點。一個月的時間用來感受一個國家的文化確實太短太匆忙。我想,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會願意再次前往美國探尋它的文化底藴,感受中美文化之間的衝擊與融合。

留學學習心得 篇2

在國外生活兩年有餘,回望留學路,雖然艱辛但我並沒有後悔!

記得當年申請學校也沒有什麼中介可以諮詢,完全憑自己一手之力,找資料、遞材料……飛赴加拿大的時候,還好有一個同伴,是父母好友的女兒,兩個人去同一所學校。説起學校來,當時我還是有些心理波動,雖然是去國外讀書,剛開始讀的卻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學校,在人們眼裏就相當於美國的社區大學。她心想自己怎麼着也好歹是個重點高中的尖子生,考個重本沒啥問題,甚至有希望去清華北大之類的名校。而且當時人們的收入沒有現在這麼高,家裏雖然條件不錯,但還是一筆蠻大的支出。這樣的決定多少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覺。現在回憶起來覺得自己並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

落地才知要租房

在申請學校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時我的簽證實際上已經下來了,但是負責的簽證官休假了還沒有寄出,而到四月份我就必須要出去了,弄得我很着急。還好,我趕得巧,在出發前拿到了簽證。因為當時申請加拿大留學雖然比美國容易,但是拒籤率仍然接近一半。

回憶當初的懵懂無知,我並不覺得害怕,反而有些新奇。當我們兩個人下了飛機,負責接我們的華人朋友問她要住什麼地方的時候,我們兩個都傻眼了。原來她們以為申請好了學校,來到學校就會有人給安排宿舍,殊不知在加拿大都是自己租房子。不過事情比想象中的簡單,我很快找到了一家華人家庭並住了兩個月,後來搬到學校附近跟人合租房子。

現在回憶起來,我覺得不怕的原因是,在那邊其實什麼事情都挺簡單的,只要你肯問,總有人告訴你該怎麼做,一套辦事的程序就在那裏。這是加拿大給我印象裏的好處之一出國留學心得體會6篇_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心得體會。學校的名字叫做Seneca College,現在已經是加拿大最大的社區學院,而我所讀的專業是會計。我們四月份到了加拿大,等到九月份才正式開學,我們便多學習了一些語言課程。

在加拿大沒有受過歧視

來到加國,在生活方面我適應得還算比較快,租房、買菜做飯等等,沒有難倒這個從小就獨立自主的小姑娘,而且有一個好朋友形影不離。剛到加拿大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感覺一個貴字,比如坐公交車雖然一塊多加幣,但換算成人民幣也要十來塊,在國內是打的的價錢。而且,那個時候國內往加拿大打個電話一分鐘就要20多元,感覺很奢侈,通常一週才打一次電話

那時大陸的留學生不像現在這麼多,所以也很少聚成一個小圈子,與當地人和其他國家來的學生交朋友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在加拿大,不像在一些歐洲國家,當地人會有一種明顯的優越感。加拿大是一個移民的國度,來自各個國家的人都有,所以文化上比較多元,大家會互相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生活方式,沒有人因為你來自哪裏而歧視你。反倒是當時的港台生面對大陸來的學生會有少少的優越感。那個時候香港剛剛回歸不久,大陸的經濟也沒有像現在一樣崛起,許多香港人對前途都感覺比較迷茫,所以留學生之間的看法也會有少少的不自然,不管怎樣,在加國的生活已經開始了―――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都與這個國家密不可分了。

留學學習心得 篇3

20xx年,我還在申請國家公派留學的資格,而現在已經在美國度過了半年的時間。在曾經擁有菲茨傑拉德、約翰納什、阿蘭圖靈、馮諾依曼等巨匠的普林斯頓大學裏,感受着一股純粹與優雅氛圍,一種對科學的嚮往。

在出國之前,我無意中看到了沈誕琦的一本書《自由的老虎》,作者從菲茨傑拉德説起,挖掘出一個又一個關於普林斯頓大學校友的精彩故事,講述着一個又一個關於自由的老虎的故事(普林斯頓大學的吉祥物是老虎)。這座古老的大學一直在用其自由、包容的態度鼓勵着一代一代的普林人奔跑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我這裏的導師是建築學院的Forrest教授,他年輕、幽默,有時會邀請我們去他家裏,但是對於科學問題則極其嚴苛。目前,在Forrest課題組中研究輻射傳感器的主要負責人並不是他的博士生,而是一名從哥倫比亞大學過來訪問的本科生,而且還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這位説着一口純正倫敦口音的學生叫做Nicholas。他從哥倫比亞大學來到這,從計算機專業跳到建築學院,追求一切讓他感興趣的事情。

我剛進入Forrest課題組的時候有一種茫然,“我在哪,我是誰,我要做什麼”,Forrest説要我找到適合自己興趣和專長的課題。隨後,我進入地熱換熱器的研究,雖然在國內沒有涉及過這方面,但是在傳熱學方面的研究經驗幫助我很快找到了切入點。隨後3個月時間,我不斷推進研究工作,閲讀大量相關文獻,對模型進行詳細推導與計算,最終在課題組另一位博士的協助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了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撰寫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當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導師的許可將論文進行投稿的時候,Forrest告訴我質量比數量更重要。這時我才發現,一篇高質量的論文除了內容本身以外,也要注重邏輯表達與連接,以及文章結構清晰度,在細節處更要注重每一個標點符號,這都讓我感到受益匪淺。

在我來普林斯頓之前我以為我的課餘活動會被這裏的中國學生聯合會承包,但是來了之後,普林斯頓大學的戴維斯國際中心卻吸引了我。每週三在劉易斯樓舉行的TeaTalk活動,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學生,坐在一起,一邊吃着國際中心免費提供的午餐,一邊討論着很多有意思的話題,這一次一次的互動中感受着不同國家文化的碰撞,在這裏文化的多元性被充分發揮。而當夜幕降臨,寧靜的普林斯頓校園裏,也許在某個實驗室,正在進行着改變世界的科學研究。

留學學習心得 篇4

倫敦大學學院是英國“G5超級精英大學之一”,20__年QS排名世界第7,是享有盛譽的大學之一。碩士期間,我主要從事新能源、光催化方向,而倫敦大學學院化學系擁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多位校友、教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很幸運,我能成為同屆一個到UCL求學的國家公派學生。説實在話,我心中特別珍視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當坐上飛往英國的飛機時,夢想隨之一起起飛。在到達英國上空時,俯瞰美麗的英格蘭島,是一片鬱鬱葱葱的美景。這是記憶中永遠不會磨滅的畫面。

我在UCL理學院學習化學專業,導師是一名華人,課題組大部分都是中國各大名校的留學生。求學之路是艱辛的。我第一個學期只有一門英語課程,日常主要在實驗室做實驗、看文獻、寫文章等。這裏一般上班比較晚,上午9點,學生和老師才來到實驗室,不過一來實驗室,他們就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之中。有些學生一邊做實驗一邊看文獻,學習效率之高令我佩服。

談談這半年我對於UCL科研模式的感想。國內做研究選課題,主要依據實驗室的項目,向研究生分配任務,從而進行課題的研究。在UCL學習期間,我會不定期跟導師、師兄師姐進行課題討論,學術氛圍比較自由。每次跟導師見面,他闡述自己想法後,總會問一句:“你是怎麼想的?你覺得這個有意思嗎?可以做嗎?”導師的出發點是“我”,即我是否覺得該課題有趣,我是否認為這方向值得研究。作為學生,能深刻體會到這個課題的自主性,很容易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這對科研有很大的幫助。

來倫敦前,我聯繫課題組師姐租好了房子。住處離學校很近,走路到實驗室大約五分鐘。倫敦的伙食令我實在不太習慣,而且價格太貴。後來,我像這裏大部分留學生一樣,一日三餐全由自己解決,省了很大一筆開銷。

在平時學習之餘,我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加入UCL的社團。UCL一共有200多個社團,數量多、質量高,每個社團必須每年達到30個成員才可以成立。在開學的前兩個月,UCL會舉辦一次社團迎新會。各類社團會佈置展台和宣傳海報,開展有趣的活動來吸引學生加入。UCL有很多跟藝術相關的社團,比如聲樂舞蹈等,非藝術類專業的同學在課餘時間用心排練,完成極具欣賞價值的演出。我加入的舞蹈社團每星期都會組織活動,既方便大家的交流,也豐富了課餘生活。在週末放假時,我們一些玩得好的留學生會在中國餐廳聚餐交流學習經驗,分享學習過程中的苦與甜。記得新年時,導師還特意叫上實驗室全體中國人去他家跨年,包餃子、貼對聯、看新春晚會,這些都令我們在外的留學生倍感温暖。

留學學習心得 篇5

清華大學文學院本科畢業後工作一年半,20__年考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信息系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20__年初回國,目前有一家作留學人員人力資源開發的公司。

留學感受:

我認為在英國的留學生涯除了學到了諸多先進的IT方面的管理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留學平台得到了一個國際化的視野、一個極富結構化特點的商業性思維方式,還有就是在多文化背景下的溝通能力。學術知識是軟性的,名校並不一定是集中了各種特別不一樣的知識,更多地提供的是一種優越的國際環境,這也是在國內很難有機會體驗到的。留學是一筆相當大的長期投資,回報和收益也是巨大的。

留學建議: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還是提倡有留學意向的學子們最好先選名校後挑專業,並不僅僅是追求國際名校的名牌效應,而是因為名校確實可以提供一個比普通學校更為廣闊的國際平台,使你有機會接觸到全世界各種最前沿的思想文化;同時名校一般都地處政治經濟交流彙集的中心地帶,使你能夠站在世界發展的前沿,及時捕捉各種信息與機遇。

如果是搞科研工作應屆畢業直接出國深造是最合適的,如果選擇投身商業領域,還是先積累兩年工作經驗再出國比較好,在自身的目標性和經驗性都很強的基礎上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不過留學畢竟是一項長遠投資,如條件不成熟選擇時最好要慎重。

英國名校擷英

牛津大學很古老,擁有800年的歷史;同時又很現代,它有世界上最年輕的商學院,有英國大陸最完美的硅谷式創業園區。劍橋大學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它和牛津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被合稱為“Oxbridge”,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這所大學。劍橋大學也是誕生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學府,大約有8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在此執教或學習,70多人是劍橋大學的學生。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是唯一將教學與科研集中在社會、政治、經濟科學領域的頂尖學校,擁有一個龐大的海外學生團體,校友包括國會議員、貴族議會議員、26位世界各國政府現任或歷屆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