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精選17篇)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1

近日,湖北來鳳縣95歲老黨員、戰鬥英雄張富清,入黨71年來,不忘初心,對黨絕對忠誠,在艱苦山區奉獻了畢生精力的故事廣為人知,感動了無數人。張富清轟轟烈烈戰鬥,平平淡淡生活,盡顯淡泊名利、無我無私的英雄境界。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精選17篇)

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戰爭年代,他英勇無畏,槍林彈雨中立下赫赫戰功;建設時期,他主動紮根偏遠山區一心為民;離休之後,他從不居功,不向組織提任何條件……他把老百姓對黨和國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灑下的汗水。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是張富清始終如一的堅守。他用紮根山鄉的選擇和兢兢業業的付出,交出了一名老兵、一名黨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赤誠答卷。

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立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標杆。張富清的一生,從沒有一刻躺在功勞簿上。在部隊,張富清保家衞國;到地方,張富清為民造福。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從轉業到離休,數十年如一日,張富清就像一塊磚,哪裏需要就往哪裏搬。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誇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的選擇,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名利觀、榮譽觀與責任觀。

“無私,然後能至公;至公,然後以天下為心矣。”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是張富清始終如一的堅守。英雄無言,他的光輝經歷卻擲地有聲。張富清平凡而偉大、普通又崇高的人生故事,一輩子初心不改、本色不變的感人事蹟,猶如一座樸實巍峨的精神豐碑,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2

“我是從廣西的貧困山區出來的,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一句樸實的話語,透露出的卻是“準90後”女孩黃文秀對青春的無悔選擇。興許,在偌大的體制當中,身為第一書記的她僅僅是為基層默默奉獻的“路人甲”之一,甘於放棄更優厚的待遇,把本屬於獨自內心深處的“鄉愁”變為為當地羣眾解憂濟困的實招,這是黃文秀最為質樸的“初心”。

紮根一線撕下女孩“文弱”的標籤,不懼怕入户連吃“閉門羹”,實地勘察跑項目、做方案,在職責範圍內為農户申請產業獎補,看似一樁樁不起眼的“小事”,卻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解決了心頭的“大事”,一年“駐村期”,她用心用情書寫下了平凡卻偉大的“實績”:實現88户418人脱貧,完成屯內1.5公里道路硬化,新建4個蓄水池,安裝17盞路燈,集體經濟增收6萬多元。為實現心中的“小目標”,黃文秀秉承的是共產黨人艱苦奮鬥、踏實做事的優良傳統,堅持用“土”辦法挨家挨户進行遍訪,帶領羣眾學習別村的種植經驗發展特色產業,在積“跬步”中把理論轉化為實踐,用篤定的意志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鍍金”只“打鐵”。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沒有書生氣的黃文秀,用實際行動走到了羣眾“心裏”,用心幫扶、用情交流、用智突圍,在革命老區的她,堅信“山溝溝”也能有“好兆頭”。拿起書本可以出謀劃策,撲下身子可以兩腿沾泥,作為一名具備高學歷的“第一書記”,黃文秀從沒有“高高在上”的驕傲感,更沒有把一線作為仕途的跳板,而是像體温計一樣,實時監測着各個貧困村、貧困户的動態情況,掌握貧困羣眾的第一手信息,為實施精準扶貧創造了可操作條件。打鐵需要鐵打的人,在城鄉間奔忙,在村屯間穿梭,把脱貧作為奮鬥事業的她牽住了百坭村發展的“牛鼻子”,把常人眼中的“艱苦”化作幹事的熱情,堅信只有帶領村民們一起衝破交通、產業和教育的屏障,才能真正拔掉“窮根子”,如今步入百坭村,道路平坦了,用水清潔了,產業興旺了,晚上也亮堂了……往昔破舊的村貌換了個模樣。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3

“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這是西南邊陲深度貧困地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駐村期間寫下的一段文字。如今,她因為遭遇山洪不幸犧牲,但她躬身扶貧一線,盡職盡責的精神猶如一盞明燈,指引着青年幹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復興夢的道路上前進。“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這句膾炙人口的歌詞一直鼓舞着一代代人,成為不少人的精神食糧和前進動力。當前,已是和平年代,雖沒有戰爭年代中的戰火紛飛,硝煙瀰漫,但也充斥着各種各樣的時代矛盾。對於年輕幹部,尤其是奮戰在基層一線幹部而言,工作千頭萬緒,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辛苦與繁忙、不解與衝突等不可言喻。然而,作為國家幹部,即使在基層最普通的崗位,都必須不忘黨的建設大業,端正心態,積極做好基層的“繡花針”。“繡花針”精神代表着堅韌與細緻,執着與忠誠。在扶貧攻堅事業中,千頭萬緒的工作需要基層幹部腳踏實地深入基層一線,與百姓同甘共苦,幫助百姓脱貧致富。雖然全國都在為基層減負,但服務扶貧一線的過程依然充滿挑戰與誘惑,挑戰來自基層一線貧苦的作業環境、複雜多變的工作對象、困難重重的脱貧項目和紛繁複雜的基層工作,誘惑來至於基層一線的低待遇與繁華都市的高薪資形成的巨大反差,它們時刻影響着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奮鬥方向。此時,我們就要學習黃文秀高學歷高資質卻甘於躬身扶貧一線,任勞任怨的精神。因為,扶貧工作如長征之路,漫漫而修遠,需要我們腳踏實地朝着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苦幹實幹,以“繡花”的精神基層建功立業,不負青春昭華,繡出基層的美麗畫卷。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4

2月18日晚,在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3位來自四川的候選人入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他們是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和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2月19日四川日報)

在“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的現場,來自四川的3位候選人無疑是惹人注目的,相較於英雄機長劉傳健和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而言,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卻更讓人側目。

在扶貧的路上,如同張渠偉一樣的扶貧幹部非常多,可以説這一份殊榮的獲得不僅僅是他自己,更是為更多堅守一線、奮鬥在一線的扶貧幹部獲得,這是對他們在基層一線扶貧攻堅工作的肯定,是對他們在自己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而點贊。

其實,不管是英雄機長劉傳健還是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亦或者是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始終把服務羣眾、造福羣眾當成自己的首要工作,能夠讓自己紮根在“羣眾之中”,才能夠接地氣,通民氣,順民意。

世界上不是缺少偉大,而是缺乏發現偉大的眼睛。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他們的工作很普通,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但是當那些點滴匯聚成河,匯聚成海的時候,我們才感歎“繡花功夫”的精湛和偉大,正是平時功夫的積累,才能在關鍵的時候讓人意外,讓人感動。

事實上,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只是基層幹部的一個“縮影”,也是眾多行業中的一個“縮影”,在這個“縮影”裏我們看到的是“心繫於民”的真誠,看到的是“一心為民”的真心,正是有了這種愛民至深,為民至誠的情懷,才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地“深耕”。

感動我們的不是一剎那的芳華,而是那些點滴沁入人心的温暖,感動我們的不是他們嘴上説着多麼“漂亮”的話,而是他們在羣眾需要的時候幹着多麼“漂亮”的事,在“感動中國”中我們被觸及的是淚點,更是觸動我們心絃的為民之心。

“感動中國”給了我們更多感動的瞬間,也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在未來的路上,期盼有更多的“扶貧式幹部”能夠繼續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讓奮鬥成為幸福生活最美的聲音。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5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它講述了9個人,兩個團隊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各自利於祖國,利於人民,感動中國的光榮事蹟。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援非醫療隊”、“隴海大院”和好心人“炎黃。”

先來説説“炎黃”吧!我覺得張紀清爺爺(‘炎黃’)是一位非常善良,樸素,無私奉獻的人,還有,雖然張紀清爺爺一個月的收入只有500多元,但是他卻以堅強的毅力堅持捐款,更可貴的是這個“炎黃”,張紀清爺爺捐款時從不留名,總是匿名為“炎黃”,曾經全城動員尋找“炎黃”,但始終沒有找到。張紀清爺爺的品質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再來説説“援非醫療隊”吧,提到這個,不得不提的就是年新“登場”的害人病毒——埃博拉。它使人聞之色變,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發,許多人染上此病,不治身亡。其他國家可能為了自己國民的生命安全,把駐紮在那裏的醫生都調回了。有人退縮,自然有人衝鋒,中國派遣的“援非醫療隊”便是衝鋒陣營之一,即使設備不算精良,但他們全力以赴,把許許多多的人從死神那裏搶了回來,他們在別的領域上展開白衣天使的翅膀,救死扶傷。我認為他們能夠與其他人不一樣,這是非常值得讚揚的一點,別人正在往回撤,遠離死亡線,而他們則不同,就像與死神抗爭的勇士,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死亡線里拉了回來,自己就算受到死亡的威脅也全然不顧,這種捨己救人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最後,“隴海大院”這個500多人的集體成為了焦點,是啊,一人高位截癱(高新海),全院照顧他,這真像一個温暖的小社會,處處充滿真善美,處處都有歡笑,高新海是不行的,但是他還是感到幸福,因為在他的背後,有着隴海大院五百多人的堅守與支持……“隴海大院”應該是我看過《感動中國》最感動的一次了,我都巴不得搬到隴海大院去,感受那裏的幸福,因為它告訴我們世界總有真善美,世界總有這樣的人……

總而言之,感動中國每次都能給我新的感動,給我新的道理,重要的不是這個節目,而是這些感動中國的人怎麼想,怎麼做。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6

感動中國20__年代人物揭曉,在這個獲獎名單當中,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在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和場論四個領域擁有13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人學術實力的天花板,被公認為理論物理學史上的頂級大師。

他為中國科學事業默默奉獻五十餘載,他説,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華人世界裏最高科學成就的楊振寧。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一些無良的媒體對他的科學成就,和對中國的貢獻選擇性失明,卻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隱私。這就使得不少人不瞭解這位科學家的科學成就以及對國家的貢獻。實際上,楊振寧所做出的科學成就以及對於中國的貢獻已經遠遠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學家顏寧曾説過這樣一段話:

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1956年,楊振寧和另外一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恆質疑》的論文,正式提出了“宇稱不守恆”,這是一個什麼級別的科學成就呢?

當時兩人找到有着“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華人物理學家吳健雄,希望她用實驗驗證了這個發現。吳健雄等物理學家還真的成功證明了“宇稱不守恆”。於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宇稱不守恆”的成就對於99%以上的物理學家來説是無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説能拿一次諾獎都夠一個科學家吹一輩子的,畢竟一共不到1000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可是你不知道,“宇稱不守恆”對於楊振寧來説,不算是頂級的科學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學成果排一個順序,在四大領域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而“宇稱不守恆”頂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麼呢?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7

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紮根麗江市華坪縣的63歲女校長、黨員張桂梅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位人民教師讓1645名山區姑娘走進大學,引領她們改變人生的命運,用信仰與奮鬥,書寫了“初心”深山“耀”,“雲嶺”紅梅“開”的感人事蹟。

“雲嶺”開“紅梅”,她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雲嶺楷模”張桂梅憑着共產黨人的信念與忠誠,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走進大學。更令人感動的是,她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敬業奉獻,長期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在與時間賽跑和病魔的抗爭中,以實際行動兑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尤其為解決貧困山區女孩教育問題,克服種種困難,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踐行了共產黨人的擔當與奉獻。

以奮鬥踐信仰,她把奉獻譜寫為“初心”的讚歌,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在貧困山區,託舉起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艱苦的條件,簡陋的學校讓很多教師打起了退堂鼓,17名教師中就有9名提出辭職,只剩下8個老師。學校教學工作近乎癱瘓,原本心灰意冷的張桂梅忽然發現剩下的8個人裏有6名黨員。這讓張桂梅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堅信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陣地,於是她帶領黨員重温入黨誓詞,以信仰之力凝聚起奮鬥的動力,以黨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踐行至誠報國的崇高信念,通過以德施教、無私奉獻,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最終展現了奮鬥的最美姿態。

雲嶺梅香依舊,她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更讓共產黨人的精神代代相傳。“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一個根本性原則問題。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憑着共產黨人的信念和忠誠,張桂梅用堅定的信仰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使命,用深沉的愛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本色,用無私的奉獻詮釋了一位追夢人的擔當。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精神,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揚奮鬥精神,強化使命擔當,讓共產黨人的精神代代相傳,同時要以只爭朝夕,鋭意進取,保持好奮鬥者的姿態,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好自己的力量。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8

周秀芳老師在我們的期盼中來到了七善軒,她原本在別的地方定好了餐的,聽説我們這裏是對留守兒童及青少年兒童進行國學教育的,就欣然答應過來了。她説不是為了來吃這口飯,因為吃飯來回九溪江跑,沒有任何必要,關鍵是來看看這個國學教育,來看看這裏的學生的,而且她本次帶了一個也在進行國學推廣的愛心企業家。

她來到七善軒大門口,被這裏的文化感染了,看到一個小女孩,叫我“園長媽媽”,她不顧疲勞,忍不住一把把孩子抱了起來,跟我們一起合影留念。走進七善軒,聽我介紹屹立在門口的孔子銅像,表示無比地敬仰。

隨着我的介紹,看望了430課堂的孩子,看了我們的課程表,還謙虛地問,可不可以照像,走進我們的閲覽室,問了我們書籍的來源,都是愛心捐贈和自己掏錢購買的,連聲説“不容易呀,不容易”,還説,在這裏的學生有我們在這裏教育很幸福,她支教的山區的孩子很苦,基本是事實孤兒,想讓他們去浙江讀書,很多老人捨不得,把孩子耽誤了,自己年紀大了,來這裏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她堅持給民政局張局長打電話,要他過來看看,我笑着説,張局前天還在這裏跟我們一起開展關愛孤兒活動呢。她聽説我們業務主管單位是文化局,連忙給金局打電話,讓金局過來,金局因為有事過不來,民政局張局急急忙忙趕過來了,張局一見面就説“您是我們漵浦的慈善大使,我哪怕再忙,必須過來見您”。

他們倆個一見面,顧不上喝茶,甚至顧不上坐下來,一直聊縣慈善總會及民政局去寧波對接慈善活動的事情,由於張局馬上有一個會,急急忙忙離開,握手道別時,周奶奶説,“我不僅想幫助這裏的孩子,更想幫助這裏跟我們浙江進行產業扶貧結對子,我們寧波的宣傳部長已經給杜家毫書記打電話了,歡迎蒙書記去那裏開展政府為主導的產業扶貧”。來了僅一個小時,她不顧疲憊地一直在打電話,在跟很多人交代,為她準備的素食美食早已經涼了,我催促她先吃飯,後談工作,她看着我為她準備的滿滿一桌純素食,非常高興,説“吃素好,吃素好,吃素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我媽媽堅持吃了七十多年的素”。在飯桌上,諮詢着我們七善軒的教育及經費運作,聽着沒有愛心企業,基本沒有政府扶持,她特別着急,不停地説,“你們做教育慈善很不容易,我自己是老師,知道孩子不僅僅只是缺衣物,如今條件好多了,他們更缺少的就是關心和陪伴,更缺感恩教育,國學教育我們必須支持!”。

隨即又一次拿出手機,給我們教育局的關工委鍾主任打電話,在電話那頭,我也聽到了鍾主任對七善軒的讚美。她一再強調,她捐贈過來的校服和電腦一定要先滿足七善軒,讓七善軒先挑選出來!飯後,我們回到辦公室,我把一些資料送給她,她拿着資料説“我要把你們的教育理念帶回去,我要帶團隊來參加你們的活動,更希望能帶愛心企業過來幫助你們長期發展!你們這樣付出,沒有任何休息時間,很讓我感動,暑假你們做夏令營時一定通知我來參加!”由於明天早上還有一個學校動工儀式需要參加,她在與孩子道別,與我們文化志願者合影留念後,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在離開時看到我們430課堂的孩子對她鞠躬行禮問好時,她非常高興,連聲説“孩子們真有禮貌,你們辛苦了!”。她加了我微信,揮手告別,我們相互擁抱,彼此都不約而同地説“好好休息,保重自己的身體!”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9

成為在押人員的“毛老師”“毛爸爸”

零歧視、被人愛、有温暖

在涉艾在押人員監區,記者看到毛卓雲時,他正彎身利落地收拾工具盒,説剛才帶着涉艾在押人員刮鬍子、剪指甲。記者注意到,涉艾在押人員除了身上的病號識別背心,與普通監室的在押人員看起來沒有什麼兩樣,監室設置也一般無二。

毛卓雲笑容平和,説之前監室裏有人被巡控民警發現違規,他剛剛還進行了批評教育,與3名在押人員進行談話。距離涉艾在押人員監區不到10米處有間特殊監室,是談話室。毛卓雲説,涉艾在押人員監區離自己的辦公室比較遠,帶在押人員談話來回時間長,影響工作效率,也擔心他們路上遭遇異樣的目光,心理上出現波動。

艾滋病患者楊某告訴記者,他是入所經體檢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當時完全蒙掉了,整天渾渾噩噩的。毛警官經常找我談話開導,講講治療方法。他還很注意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這位警官很不一樣。”

意志的崩潰,使得很多涉艾在押人員或企圖自殘輕生,或性情愈加蠻橫,帶給管教民警職業暴露風險。毛卓雲回憶20xx年前第一次打開涉艾在押人員監室的情景:“當時,有人用身體撞擊鋼化玻璃發泄情緒。我不敢進去,但又不得不去做情緒疏導工作。”於是他寫下情真意切的公開信,貼在監室門板上,勸導他們遵守規定、好好治療。這個辦法很有效果,很快,鬧事在押病患都認定了毛卓雲是個好人。細心的毛卓雲每次與涉艾在押人員談話前都要做大量準備工作,針對不同的人實施不同的教育計劃,穩定在押人員情緒。

20xx年9月,寧波市看守所收押了一名神情恍惚的年輕人阿明。長得五大三粗的阿明因吸毒產生幻覺,捅傷女友後,又用匕首刺中了巡邏民警的胸口。在看守所期間,阿明多次吵鬧甚至自殘,老毛一遍又一遍地與他談話,才讓他稍稍安靜下來。然而,接到法院的一審判決後,阿明像徹底瘋了一樣,試圖攻擊管教民警和獄醫。

“我準備豁出去了,進去跟他談一談。”向領導報告後,毛卓雲進入監室,還沒向阿明開口,背上卻突然重重地捱了一下。面對近乎癲狂的阿明,老毛張開雙臂抱住了他,用手輕拍他的背,阿明遲疑了一下便趴在老毛的肩頭哭得像個孩子。原來庭審時阿明的父母沒有來,他覺得自己被拋棄了。過了幾天,阿明意外收到了幾張老毛抄寫下來的短信,分別來自他的父母以及其他親友,家人都言辭懇切地勸他好好改造。原來,老毛輾轉聯繫上阿明的家人,説服他們寫下了那些鼓勵的話。

阿明流着眼淚給毛卓雲深深鞠躬,如釋重負的老毛卻患上了重感冒。為了不讓家裏人擔心,他又一次悄悄去醫院做了體檢,結果沒有大礙,這才放下心養病。

20xx年,寧波市看守所先後收押了十幾名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其中5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毛卓雲買來紙筆,自制識字卡片,把監室變成了教室,手把手教導他們學習。他們被送監獄服刑時已識字六七百個了,至今仍時常給他們的毛老師寫信匯報服刑情況。

“作為一名管教民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麼都管,但要像父母對待子女、老師對待學生、醫生對待病人一樣,有愛心、耐心、真心。”毛卓雲説,所裏給配備的防護服,他一次都沒穿過,“我戴過一兩次口罩,感覺很彆扭。我要是穿的像宇航員,誰還願意跟我聊天?”

涉艾在押人員陳某擦牀板時不小心將木屑扎進手指,哭了起來。同監室人員立即報告,毛卓雲費盡周折終於幫着將木刺拔出來了。看着毛卓雲用酒精棉球幫自己止住了血,陳某大聲説:“謝謝,毛爸爸!”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10

北京時間20__年2月3日,中國女排 美女隊長惠若琪(小惠)正式宣告退役。原因還是心臟問題。

27歲的她,到現在為止已經有過兩次心臟手術經歷。記得第一手術後,躺在病房的他,看着窗外的飛鳥,內心難掩淒涼,以後恐怕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奔跑在賽場了。

“等你們打到前四名,我就回來了”,面對來看望、安慰她的教練和夥伴,她不露弱態。吹個牛,鼓舞別人,也鼓舞自己。

然而吹牛和勵志有一種不同,那就是前者主要的姿態是吹,而後者通常會有行動。手術效果、恢復訓練都很不錯,但是,心臟問題,在20__年即將出戰女排世界盃的前夕,再度爆發。

她哭着對郎平説,“追求夢想的道路可能要到此為止了” 。郎平説,別放棄希望,一定要爭取,我們需要你。

希望,爭取,需要,温暖強大了那顆受傷的心。惠若琪第二次要進入手術室之前,還面帶微笑安慰着其他人。

等到看到隊友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的時候,她心裏有喜悦也有失落。正如20__年的她,心裏有忐忑也有感動。兩次手術讓她自己都覺得有些邊緣,感動的是教練和夥伴仍然信任她。

等到20__的巴西奧運會賽場,女排打的很不順利,在小組賽以0:3不敵塞爾維亞,1:3不敵美國形成逆風局,而任由這個勢態發展下去,真的要洗洗睡睡了。遠在巴西客場作戰,光是賽場周圍密密麻麻的吶喊聲,就能讓逆風的形式兇險一倍!

女排開會時,惠若琪跟大家説,如果大家還不提起精神用盡全力去拼,明天那場比賽可能就是我們最後一次能給彼此保護了。

第二天的賽場,“最後一次”,“彼此”,“保護”,“在一起”,這些字眼兒展現出了神奇的魔力,大家的狀態跟之前不一樣了。不僅是場上的,場下的隊員也是如此。接受採訪的袁心玥説,她們想憑自己的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賽場觀眾席上的,巴西兩萬人。她們當時大聲助威的時候,在旁邊擦地都以白眼迴應,意思是你們能不能不喊了。

正是在這種互相激勵的狀態下,我們認為,那個被稱為女排精神的東西,被喚醒了。“勵人”所理解的女排精神是,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拼盡全力!有了這種精神,什麼事做不好?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11

蘇炳添的成績舉世矚目:20_年8月26日的雅加達亞運會田徑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打破亞運會紀錄;20_年2月21日凌晨舉行的20_國際田聯室內巡迴賽中跑出6秒49的成績奪得冠軍……那賽場上像離弦之箭一樣飛奔向前的他也因此獲得了“亞洲飛人”的稱號。

當我們驚羨蘇炳添這些驚人成績的時候,是否想過:這些成績的背後浸透了蘇炳添奮鬥的淚泉,灑遍了蘇炳添犧牲的血雨?

蘇炳添每天都堅持進行訓練。每一次訓練時,他總是先慢跑熱身,接着做小步跑,踢腿等準備活動。一切都準備就緒後,蘇炳添換上了釘鞋,細心地用捲尺進行起跑器的調試,隨後蹦跳了幾下,深吸幾口氣,便來到了起跑器的前方,單膝跪地,做好準備。他兩隻手的大拇指與其他四指呈八字,緊緊地壓在起跑的白線後。大約過了幾秒,蘇炳添後腳猛地一蹬,頓時像一支離弦的箭般衝了出去,步頻越來越快,直到衝過終點才慢慢減速,整個跑步過程令人歎為觀止。跑步結束後,蘇炳添拿出一個小型攝像頭,上面記錄着他跑步時的視頻,只見他在觀看過程中不斷歎氣,不斷搖頭,嘴巴還不時嘀咕幾句,並且要反反覆覆看很多遍,訓練才結束。

蘇炳添專注訓練,不受干擾,是一種智慧;努力拼搏,科學追求,是一種能力;永不放棄,是一種寶貴的品質。這幾點,恰好是我沒有的,是我需要的。他永遠是我的榜樣,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説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這完美地詮釋了蘇炳添的一生,保持專注、努力拼搏,永不放棄,是打開成功之門的三把鑰匙,也是永遠指引着我們前進的動力與信念!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12

今天晚上含着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

63歲的她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張桂梅説,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裏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學習張老師先進事蹟,讀懂她的遺憾、害怕和欣慰,更增忘我拼搏的進取力量。

有一種遺憾,叫經久難忘——若無刻骨銘心的遺憾,又怎會有無所畏懼的勇敢?

13歲女孩哭着説,“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這是20__年以來張桂梅心中抹不去的遺憾,因為這份遺憾,她立下最堅定的志向,選擇走一條最為艱難的路——作為一名普通老師要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裏的女孩們都能讀書。因為這份遺憾,她不在意被人誤會成騙子,一次次利用假期到昆明街頭募捐。因為這份遺憾,她不停地奔走、呼籲,尋求支持,終於夢想亮出了曙光,20__年,作為黨的xx大代表的她,贏得了媒體的關注,最終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20__年9月,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開學,一個個不可能終於在奔走、呼籲、奮鬥中成為如夢一樣的現實。對張老師來説,20年來,這份遺憾長居在心,取得多好的成績,獲得多大的榮譽,也忘不掉這份“疤痕”一樣刻骨銘心的遺憾。我想,這份或許在一些人看來是追求完美的執念,何嘗不是一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高尚,在這美好人間恆久散發着人性中最聖潔的光輝。

有一種害怕,叫我等不及——若無時不我待的擔當,又怎會有平地起高樓的決心?

那一年,校園沒有圍牆,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杆,還有滿院子的雜草。可是,她還是堅持把學校開起來,哪怕學生底子弱、成績差,哪怕全是“線下生”,她説,“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孩子們耽擱不起,沒有條件,那麼創造條件也要幹下去。“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張老師“傻丫頭,快點”的小喇叭督促下,20__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一炮打響,大學聯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因為這份怕,張老師等不及學校“軍馬炮”配齊到位;因為這份怕,多年來,她不敢有絲毫懈怠。她説,“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着。”這份怕讓人心生敬意,這份怕讓人心頭一熱:何為愛生如子,何為人間大愛,何為擔當奉獻,何為無私無畏?張桂梅老師就是!

有一種欣慰,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若不去吃奮鬥的苦,又怎會有收穫的甜?

“沒有女高,就沒有現在的我”,愛在愛之間傳遞,畢業的學生反哺學校,畢業的學生心懷家國,畢業的學生回報社會,“這都是張老師教育我們的,自己強大了,也要記得去幫助別人。”孩子們的成長是對張老師最好的肯定。今天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配套設施完善,學校共有3個年級9個班,在校生464人。至今,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考入大學,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大學聯考成績綜合排名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張老師的身體更瘦了,已經從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雖飽受病痛折磨,卻依舊是那個有點倔犟,非常認真,能吃苦,肯奉獻,孩子們眼中的“張媽媽”。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美好生活都是幹出來的——她依舊是那個微笑着、拼搏着、奮鬥着的張老師,依舊是那個不停奔跑着的時代“打工人”;她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學習的楷模,無愧於新時代共產黨人學習的榜樣:為張桂梅老師點贊!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13

報告會上,葉連平先進事蹟宣講團成員居平樹以“手捧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為主題講述了葉連平退休後開辦關愛留守兒童之家,免費為留守兒童補課,自費組織留守兒童外出參觀學習,成立“葉連平獎學金”等感人事蹟;胡玲玲以“葉老師,您是天上的星星”為主題講述了葉連平幾十年來將自己的一切時間、精力、金錢、愛心都奉獻給教育,奉獻給孩子的故事;王康以一個曾經在葉連平家“白吃白住”三年的學生角度敍述了葉連平對他的無私關愛。

“榮譽是什麼?對我是鞭策,是繼續前進的動力”葉連平老師以這樣一問一答開始了報告。他説要珍惜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給孩子們上課上。他介紹了在留守兒童之家為三、五、六、八年級四個年級學生免費補課,並分類備課、分時上課的情況;他堅信教師能讓學生記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會場上他激動地讀起學生寄來的教師節祝福語。葉連平老師談了參加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表彰大會的心得體會,並介紹了其他全國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蹟,他謙虛地認為自己與其他全國道德模範還有差距,要努力學習,繼續奮鬥。葉連平老師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並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和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陳為根主持會議,他希望全縣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葉連平同志堅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美好品質,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要以葉連平同志為標尺,尋找差距,強化意識,規範行為,轉變作風,為和縣教育事業持續和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14

雖然珠峯高程測量項目野外工作已接近尾聲,國測一大隊第一批隊員已於日前凱旋,但是還有極少量的珠峯東側地區基礎測量工作還在繼續。目前,還有不少交會測量組的隊員在珠峯地區默默堅守,他們從3月2日至今,已在高原上連續奮戰3個多月。

程璐,交會測量組西絨交會點組長,三上西絨,被其他隊員戲稱為新一代的“高原犛牛”。據國測一大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介紹,相對來説,西絨點是所有交會測量點中難度的點。當時,二本營指揮韓超斌正為分配任務作難時,程璐主動要求到最困難的西絨測量點,每天擠在簡陋的帳篷裏,化雪飲水,重複吃着方便食品。雖然條件艱苦,但他毫無怨言,一絲不苟完成了測繪任務。

李科,本次珠峯高程測量中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III7點的交會測量工作。他五次前往海拔5700米的III7點,幫助重力測量組運送儀器設備到達東絨5800米營地,曾多次前往中絨、西絨,被隊友親切地稱為“嚮導”。“嚮導”這個詞在高海拔地區是一個非常高的稱謂,意味着有他在,保命的概率就大得多。

李飛戰,東絨2交會測量組組長、天文測量組組長,他帶領年輕隊員孫文亮,晝夜堅守,只為測量珠峯天空上的星星。由於珠峯地區氣候變化極快,往往架設儀器時還是漫天繁星,等他們冒着夜間零下幾十度的嚴寒架好儀器時,星空卻被雲霧遮擋。就算是運氣好,遇到漫天繁星時,他們也要堅持觀測星空整整一夜。

謝敏,東絨3交會測量組組長,本次珠峯測量項目中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東絨3點的交會測量工作。他的父親謝忠華是國測一大隊退休的一名駕駛員,在珠峯測量期間過世,因為測區工作繁忙,謝敏沒能回到西安送老爺子最後一程。他強忍着失去父親的悲傷,堅持在測區努力工作。苦活、累活他總是搶着幹,希望通過繁忙的工作使自己沒有閒暇時間來想父親過世的事。身邊的隊友都知道他心裏難受,但又不知如何疏導,只能看着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調整。

史志剛,重力測量組組長,除完成珠峯地區加密重力測量之外,還完成了海拔5200米至6000米所有六個交會點的重力測量,在帶領其他隊員完成海拔6500米的重力測量返回途中時,他們經歷了能見度只有幾米的暴風雪,所幸平安無事。據瞭解,他是本次珠峯高程測量項目中,一個走遍所有交會測量點的人。

劉澤旭,是一名“測三代”,他的爺爺、父親都是國測一大隊的老隊員。此前,他由測繪隊員轉崗為一名駕駛員,本次珠峯高程測量項目中,他又從駕駛員轉崗到了後勤保障,負責二本營隊員的飲食和所有物資的調配管理,“珠峯肉夾饃”就是出自他手。在珠峯高程測量報名時,他主動請纓説:“我既可以開車,也可以參加具體測繪,最不濟我還是一個二級廚師,可以把隊員們的飲食搞好,吃好了才能有力氣幹活。”説到做到,他實現了參與珠峯測量的夢想,也做好了隊員們的飲食保障,更是把二本營的物資管理得井井有條。

如今,這些國測一大隊交會測量組的隊友還在珠峯東側進行基礎性測量的掃尾工作,並未返回西安。除了上述的幾位,還有很多默默奉獻的隊員,同樣堅守在珠峯地區。當我們在慶祝珠峯登頂測量勝利的同時,也請記住那些還在堅守的人們,等勇士凱旋,盼你們歸來。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15

吳天一院士在青藏高原工作和生活60多年,從他身上折射出來的就是堅定和堅守。吳院士是我們新中國第一代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學畢業之後到現在60多年,一直工作在青藏高原,推動了我國高原醫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_世紀50年代末,吳院士和他的妻子響應黨的號召,來到高原建設青海,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各地五湖四海建設大軍來到青海建設青海,吳院士發現這些建設者都不同程度的有高原不適症,特別是心慌、頭疼、胸悶等高原反應而痛苦不堪,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作為一名醫生的他,當時他下了一個決心,説我要攻克高原病,我要守護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設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個決定他矢志不渝,正如他個人所言:“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高原醫學研究。”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一生的價值追求。

當時高原病在我國醫學研究領域還尚屬空白,在超過半個世紀的高原醫學研究的生涯中,吳院士常年與高山、冰川、雪地、草地為伴,遭遇過多次的車禍,他本人也有14處骨折,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剛才短片裏他也説到,耳朵鼓膜曾經被擊穿,40多歲的時候就罹患白內障,這60年來他不僅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還在安第斯山、洛磯山、天山、帕米爾和喜馬拉雅等地進行了長期的綜合考察和探索,不畏艱險、嚴謹治學的求學精神,使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高原人。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吳院士的民族是塔吉克族,所以他大學畢業後回到了新疆,又來到了青海。20世紀80年代,吳院士父母、妹妹都去了美國,而且定居在美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玻利維亞高原所都曾邀請他去那裏工作,但他毅然放棄了美國綠卡。他説我的一生要奉獻於青藏高原。20__年,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的強烈地震,年逾古稀的吳院士,不顧同事和家人的勸阻,帶領醫療隊連夜奔赴災區。他説,這是世界最高海拔地區的地震,我們要以共產黨員的精神戰勝高原地震災害,在災區他往返救治點,指導搶救高原病患者,輾轉醫療點講解高原病防治救援知識,深入臨時居住點宣傳防病科普知識,並在震後全面總結面向國際介紹高原醫學救援的經驗。吳院士就高原醫學知識宣傳、防治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吳院士為什麼要紮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醫學研究?

我想正是因為他為民服務的初心,矢志報國的理想,求實進取的追求和甘於奉獻的品格。在漫長艱辛的奮鬥歷程中,他用腳丈量大地,用心服務人民,用科學報答祖國,用最真實的經歷和最昂揚的精神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展現了一名高級知識分子赤誠的家國情懷,詮釋了一名醫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的職業精神。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16

業,放棄更好的選擇回到家鄉百色支援建設,成為廣西百色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的第一書記。之後,她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埋頭苦幹、不為名利,與羣眾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為基層羣眾做實事、辦好事,為百坭村的脱貧攻堅傾注了心血和汗水。

在黃文秀的駐村日記裏,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她對工作的認真投入,對駐村百姓脱貧致富的期盼。她幫助村子發展電商,讓砂糖橘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為百坭村申請到通屯的路燈項目,在村裏走夜路不再需要手電筒;她挨家挨户走訪全村195建檔立卡户,記錄本上清晰標註着每一户的致貧原因......駐村滿一年的她,汽車儀表上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跑完了長征,卻因意外戛然而止。“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是扶貧幹部們不忘的初心,黃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懷燃燒出信仰的火光。

黃文秀用短暫而優秀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年輕幹部的擔當和作為,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和追求,是新時代以實際行動堅守共產黨員初心的典範,是新時代牢記使命為民服務的榜樣。黃文秀是一朵“小紅花”,她用信仰、信念、信心詮釋了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靠擔當和奮鬥始終忠誠於黨的事業,將“紅色基因”展現得淋漓盡致。“小紅花”雖然倒下了,但她內心的堅定和執着,卻能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對未來長征之路的堅持,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

黃文秀就是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奮鬥的一員,這種甘於下基層、樂於與羣眾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的幹部人才,是一大批基層幹部的縮影。送別這位倒在扶貧路上的年輕生命,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紮根基層、心繫羣眾,胸懷大愛、無私奉獻,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品質,方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凝聚拼搏奮進的力量。

有關感動中國2022的觀後感作文800字 篇17

“周奶奶來了!”

“周奶奶好!周奶奶好!”

8月9日上午10時許,當週秀芳出現在漵浦縣北斗溪鎮桐林國小校門口,10多位小朋友立即把她團團圍住,有的牽着她的手,有的拉着她的衣服。這所平靜的山村國小因為她的到來瞬間熱鬧起來了。

她個子不高,身穿一件墨綠色上衣,戴着一副黑框眼鏡,一頭銀色的捲髮,臉上掛滿了慈祥的笑容。

周秀芳説,她與漵浦的相遇雖是偶然,但一踏入這片土地,就感覺到離不開這裏了,她和漵浦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20__年春節,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聽一位朋友無意中講起漵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不少老師都被嚇跑了。

説者無心,聽者有意。周秀芳默默地記下了這件事,並決心要去看看山裏的情況和那些孩子。過完年後,3月中旬的一天,周秀芳和她的好友孫紹富來到千里之外的北斗溪鎮進行考察。

當時,她看到一個小山包上的學校,教室是茅草棚搭建的,四面透風。那天正下着雪,30多個孩子擠在教室裏,小臉凍得發紅。孩子們蜷縮在火盆旁,聽一位拄着枴杖、鄉音濃厚的老先生講課,他是桐林國小唯一的老師。

看到眼前的桐林國小,周秀芳當即決定,留下來在這裏支教。

周秀芳説:“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桐林國小的情景。”

這條支教之路比周秀芳想象的要困難得多。周秀芳的腿有關節炎,山裏的學生住得分散,路上坑坑窪窪,走訪一個學生家都要走半天,每次家訪回來,都累得倒頭就睡。但她還是堅持下來了,每個學生家裏她都要去了解情況。她説,只要看到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圍在她身邊,甜甜地喊着“周老師”“周奶奶”,她就覺得很幸福!她還高興地告訴記者,這些年下來,沒想到自己的關節炎比剛來的時候好多了。

為了照顧周秀芳,兒媳婦今年一直陪在她身邊。她兒媳對記者説:“婆婆的胃不好,血糖高,每天要吃幾種藥。剛開始到桐林國小時,家裏人很擔心她的身體,每天都要打幾次電話。因為信號不好,婆婆曾經配了3個手機,哪個有信號就打哪一個。”

在桐林國小支教的時候,周秀芳偶爾在朋友圈發一些在村裏的情況和感受,沒料到在朋友圈引起了廣泛關注。

當時,有一位遠在美國洽談業務的學生張剛,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昔日恩師在桐林國小支教的事情之後,一回國就直奔湖南漵浦,專程到北斗溪看望周老師。

當張剛看到破爛的校舍、簡陋的辦學條件,看到年邁卻毅然選擇在貧困地區支教的周老師時,他被深深地打動了,當即決定捐資30餘萬元重建桐林國小,並配齊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20__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國小開始動工了。周老師一邊教書,一邊監督學校的建設進展。

張剛回到寧波之後,把周老師的事蹟告訴了身邊的朋友和大學同學,他們有感於周老師的無私奉獻,大家決定在當地再捐建一所希望國小。就這樣,你出5萬元,我出10萬元,一共湊了35萬元。與當地政府和學校聯繫後,決定修建前進希望國小。20__年9月,這2所2層樓高的希望國小全部建成,學生們都搬進了新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