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髮展性評價應知應會》學習體會

華陽中心學校 李序文

《學生髮展性評價應知應會》學習體會

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是教師、教育管理者經常進行的一項活動。作為教師,需要經常評價學生學習的進展,評價自己的教學效果;作為教育管理者,需要經常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評價教師的教育質量。學生評價是對學生個體學習進步和發展變化的評價。作為教育評價的基本內容,學生評價隨着教育評價的變革而發展。現代學生評價在評價理念、評價目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下面就以上幾個方面,結合我的自學感受向大家作個彙報。

一、 學生評價理念的轉向

傳統的評價:傳統的評價觀是靜態的、功利的。其目的主要側重於甑別和選拔,並且將這一功能推向了極端。師德:雙重標準,厚班幹部薄後進生;對學生評價有結論性歧視;功能:功利化傾向;過分關注成績、業績和升學率;你這次考了多少分,你看別人……教師以考試分數在學生羣體中分層分等,導致一部分成績不好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沒有獲得過成功的體驗,他們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造成了學生厭學、輟學人數增加。這種評價取向的結果是,只關注了少部分學生的發展,而忽視了大多數學生的發展要求。

現代的評價(學生髮展性評價):現代學生評價的功能已轉向為,通過提供教與學狀況的準確信息,促進教學,並最終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認識:學生髮展性評價與傳統評價理念的主要區別在於:

1、 評價目標多元化

傳統的學生評價,只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而現代的學生評價,既要求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也要求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與變化。

對於學生而言,一方面通過評價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要通過評價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幫助他們補缺補差,謀求進步。

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業成就和進步進行評價,使學生了解自身在學習中的優勢、劣勢,自己在各級學習羣體中的位置和相對錶現。通過這些信息,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併為此調整學習計劃和方法為後繼學習做好準備,以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這裏要單獨指出的是,強調學生自己和自己比,目的在於適應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思考:針對上述學生評價理念的轉變,我們一線教師在設計學生作業評價、學習過程的階段性評價(單元檢測等)時,要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與關係合理設計評價內容,不要安排機械、重複的無意義的內容,那樣的安排,只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

2、 評價主體互動化

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應體現民主、平等、協商的人文精神。

傳統評價的主體是以教師及教育管理者為主,忽略了被評價對象的存在。

現代評價(學生髮展性評價):改變了單一評價主體的現象,加強了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教育管理者、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流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的學生評價“應把教師評價與同伴互評和家長評價相結合”;第二學段,“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方面比第一學段相對加強,應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

我們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麼作為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當然應該把學生視為評價者之一。學生成為評價主體,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功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

3、 評價過程動態化

傳統評價,通常發生在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以此反映學生在接受評價之前這段時間的學習效果。這種評價一般指為靜態評價。它對教學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已經發生的學習過程的信息反饋。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從評價結果中獲得教與學的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學生所具有的學習潛能,但它非常有利於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先前知識背景較好的學生在靜態評價上的成就通常優於知識背景較差的學生,因此,靜態評價的結果對學習潛能的描述就不太準確。

動態評價是一種歷時性評價,通過在不同時間點對學生進行多次評價以此反映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學習潛能。其評價目標從關注學生學到了“什麼”,轉向關注學生“怎樣”學習和解決問題。(如分層評價)

在動態評價過程中,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重視學生的成長髮展過程;既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關注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變化。評價被貫穿於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成為了一種日常化的活動。

二、 新理念下的學生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為依據,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應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恰當呈現併合理利用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過評價得到的信息,可以瞭解學生數學學習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進行總結與反思,調整和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

“命好題”是本學期的教研專題,“命好題”是學生髮展性評價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隨着學生評價理念的轉向,“命好題”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教師在學生的作業設計上有新的標準。

1、 新評價理念下的作業設計

作業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課程理念和課程價值。作業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更是學生完成知識的意義和能力的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

什麼是好的作業

《課程標準》要求: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

好作業的質量標準:

•作業是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和個性特點設計

•作業的數量和難度恰當

•作業的要求清晰

•作業的任務具體

•學生能有效地利用學科知識、能力和方法去完成

•作業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

作業佈置“三要”,“三不要”

三要:要抓住易錯點、易漏點、易混點

三不要:學生已全會的不要佈置、學生一看就會的不要佈置、老師再講學生再做也不會的不要佈置

本學區作業設計、批改方面的不足:

設計方面:機械重複的抄寫、練習形式單一(統計圖表等很少見到),忽視課本習題的練習,盲目選用課外資料……

批改方面:作文缺少眉批與點評,數學缺少錯題的訂正與二次批改,學生批改過多……

作業設計與批改上的要求:本學期課本練習作業語文每課不少於一次,基訓每單元一次;數學每課時一次,基訓每小節一次。

2、 新評價理念下的學生檢測

在新課改背景下,在新的評價理念的引導下,如何命題,如何使試題更好的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是擺在廣大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評價不僅要檢測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要體現學生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的發展程度。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國小數學命題原則

一、依據課標。命題必須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即七性:現實性、應用性、人文性、豐富性、多元性、實踐性、整合性。堅持試題抽樣具有代表性原則。着重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考核,不出偏題、怪題。

二、難易適度。命題必須符合難易適度的原則,試題應避免過難或過分容易,應難度適中,綜合、合理確定試題,否則無法通過考試結果區分學生水平的差別。難易程度同教材中“整理與複習”的程度即可。

三、梯度適當。試題應有適當的梯度。合理確定不同難易程度試題在試卷中的比例。試題的結構分為基本題、中難度(發展)題、高難度(綜合)題三類。它們的比例是7:2:1。

四、覆蓋面大。試題應提倡覆蓋面大的原則。在難度適宜的前提下,應考核該學期所學內容知識點的85%以上。以確保和引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

五、題型多樣。題型採用多樣化的原則。可採用填一填、辨一辨、選一選、算一算、做一做、實踐應用等多種形式。試題的呈現方式也要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六、同步進行。命題與答案及評分標準應同步進行的原則,就是在命題的同時確定試題標準答案及評分標準。不應在考試之後根據學生答卷情況來確定評分標準,也不應對評分標準作隨意更改,否則失去了客觀性,影響考試的信度。

七、清晰準確。試題必須簡明、清晰、準確的原則。克服題意不明、模稜兩可、答案不確切、卷面不清等不利於考試的多種情況。題樣出來後,有條件的話,做一些“調試”工作,並且注意到量度的可行性,要讓大多數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能完成。

幾個注意點:

(1)對於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達成情況的評價,必須準確把握內容標準中的要求。內容標準中的選學內容,不得列入考查(考試)範圍。

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學生對其中所藴含的數學本質的理解,考查學生能否在具體情境中合理應用。因此,在設計試題時,應淡化特殊的解題技巧,不出偏題怪題。

(2)在設計試題時,應該關注並且體現《標準》的設計思路中提出的幾個核心詞: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數據分析觀念。

(3)根據評價的目的合理地設計試題的類型,有效地發揮各種類型題目的功能。例如,為考查學生從具體情境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設計閲讀分析的問題;為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設計探索規律的問題;為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設計具有實際背景的問題;為了考查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設計開放性問題。

(4)在書面測試中,積極探索可以考察學生學習過程的試題,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

那麼,我們在編制試卷命題時,要遵照《課標》所規定的教學目標和基本要求,除考慮到試卷容量、難易度以及試題的覆蓋面、科學性與代表性外,我個人認為,還應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對主幹知識的考查。

如,在編制單元期試題時,應根據課標中的單元知識目標,對基礎知識進行考查,突出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操作技能的必要性,以及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繫的緊密性。既注意覆蓋面,又注意突出重點,有利於從不同層面對數學主幹知識進行考查。如三上的教學重點是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那麼在命題中,應把握這些重點。(反映檢測內容與檢測目標關係的雙向細目表)

2、注意在“知識網絡交匯點”命題 。

期末命題時從學科整體意義的高度考慮問題,注重知識之間的交叉、滲透和綜合,以檢驗學生能否形成一個有序的網絡化知識體系。

某學校三年級學生給山區兒童募捐衣物情況的統計圖,你收集了哪些數學信息(至少寫三條);三年級平均每班募捐衣物多少件?請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解答。”此題綜合考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的知識,要求學生融會貫通這些知識。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第一學段評價重點之一)。

3、注意題材選擇,把握情境性。

傳統命題大多采用純文字、符號來陳述和表示數學問題,學生感到抽象、枯燥、難以接受。命題時可拓展思路,聯繫生活實際,將數學題目滲透具體情境中,要求學生對問題情境中各要素進行觀察、理解、想象和思考。

如:“填一填,我最棒”中“這次考試規定時間用60分鐘完成,從2:00開始考,應該到()點結束。”又如:王爺爺家有一塊長方形菜地(如圖:長靠牆),長12米,寬8米,這塊長方形菜地籬笆長多少米?

“五一”長假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遊覽美麗的天柱山,各旅行社都紛紛亮出了自己的招牌。

青青 揚帆 大自然

天柱山3日遊5人1580元

天柱山3日遊3人1020元

天柱山3日遊4人1320元

如果你要參加天柱山3日遊,你會選擇哪家?説理由。

這些題目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有趣問題,他們在解答時會感到數學的趣味,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4、注重數學知識的基礎性與靈活性。

數學命題既要體現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間和選擇空間,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解題策略或操作形式,這樣可使學生的思維更趨靈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不能僅侷限於能否記住一些概念、公式和法則等。

如□86÷6,□裏最大填()時,商是兩位數,此題較靈活,更多地關注學生對知識本身意義的理解,並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

5、注意數學與現實問題的聯繫,加強應用意識。

加強應用意識的培養和考查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數學科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因此命題時應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注意與生活的聯繫,從學生的角度選擇內容,從畫面設計、語言設計方面引導學生答題。

如填空題,(孫香燕老師提供)小勇在用計算器計算“56×24”時,發現計算器的鍵“5”壞了,請你想出一種用這個計算器計算的方法,用算式表示為( )

再如,學校跑道長約400 ( );一節課40 ( );一壺油重5( )等等

6、重視基礎,關注過程方法。

命題中不僅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而且還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整體把握知識體系及知識之間內在的聯繫,使試題留下思維探索的痕跡。

如:右圖,3個半徑為2釐米的等圓,abc均為圓心,圖中陰影部分面積總和為( )平方米。

7、關注差異,體現個性化與解題空間的開放性與綜合性。

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髮展的前提。命題時應滿足不同需求。

如畫出皮球、乒乓球拍、掛鐘、書包的圖象,分別在下面標上8元、10元、13元、20元。問:(1)選你喜歡的兩種物品需要多少元?列式計算;(2)30元錢可以買哪兩種物品?列式計算。這種以生活中看得見、用得着、有趣味的圖畫和語句描繪出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請任意畫一個鈍角,並測量、標出它的度數;又如在方格內畫一個周長是14釐米的長方形,此題方法多樣,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差異,又留給了學生較自由的解題空間。

實踐表明:數學試卷編制的技術性很強,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掌握命題要點,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命題水平,使命題契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最大限度反映學生學習的現實狀況,為教學雙方進一步發展提供資料積累和技術支持。

為此,紮實開展“命好題”(有效評價)專題研討活動。

設想:開展教師全員“命好題”研討活動

校際間“命好題”研討活動

重點開展期中、期末命好題、評好卷研討活動

成立命題評價研討小組,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進行命好題嘗試。隨後,有關學校學生實際檢測應用。學生應用實踐後,結合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師從教材、課標等方面進行試卷分析,形成書面分析材料,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