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精選20篇)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

戰爭時期,他拿起槍桿,在槍林彈雨中穿梭,英勇作戰;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精選20篇)

和平年代,他放下功名,在烈士陵園裏堅守,守護英靈。

在長白山腳下的吉林省通化市,60多年來,軍功赫赫的老兵徐振明,毅然放棄過舒坦日子,主動為楊靖宇將軍守陵,退休後又把崗位交給兒子,父子兩代守護英雄,也守護着中華民族銘記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徐振明經常説:“將軍是民族英雄,為將軍守陵,此生不改!”

初心:為人民保家鄉 浴血奮戰不退縮

深秋時節,楊靖宇烈士陵園內層林盡染,一片片紅葉迎風作響,彷彿在訴説那段血與火的歲月。95歲高齡的徐振明雖然行動不便,但還是喜歡坐着輪椅到陵園看看。

徐振明還記得1942年在山東老家參加八路軍的日子,那時他不到17週歲。新兵培訓時,兩年前犧牲在林海雪原的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楊靖宇將軍,成為他心中的英雄。“我們聽後特別感動,發誓要向楊將軍學習,保家衞國、抗戰到底。”徐振明説。

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深受楊靖宇精神鼓舞的徐振明勇敢作戰,日照、諸城、高密、莒縣等地都留下了他與日寇戰鬥的足跡。在莒縣阻擊日寇突圍的一次戰鬥中,他被炮彈擊中背部,甦醒後堅持參加戰鬥,榮立一等戰功。

日本投降後,徐振明參加瞭解放戰爭。1950年10月,徐振明又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先後參加了鬆骨峯阻擊戰、“394.8”高地戰等戰鬥。戰鬥結束後,徐振明再立一等功。

使命:深藏功與名 為英雄守陵

1958年2月23日,楊靖宇將軍犧牲18年整,通化渾江東岸的山岡白雪皚皚,各界人士隆重舉行公祭安葬大會,抗日英雄長眠在他生前浴血奮戰的地方。這一年,徐振明隨部隊返回通化,隨即以營職幹部轉業。

對於胸前掛着一塊塊勛章的徐振明來説,本可以選擇過舒坦日子,但他卻做了一個令所有人吃驚的決定:為楊靖宇將軍守陵。於是,聽着將軍事蹟成長、從“娃娃八路”到“戰鬥英雄”的徐振明義無反顧來到陵園,成為楊靖宇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面對眾人的不解,徐振明説:“全國那麼多人崇敬楊靖宇將軍,只有我有機會為他守陵。我既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犧牲的戰友為楊將軍守陵。我守在陵園,感覺還跟戰友們在一起……”

初到陵園,工作人員不過三四人,面對艱苦的條件,徐振明事事帶頭幹。當年的同事韓加本還記着,修繕陵園時,徐振明帶大家到陡峭山坡上移植崩鬆,一點點摳土、一棵棵拖下山,辛苦又危險。當時大家不理解:栽什麼樹不行,非得要崩鬆?幾年後,當一棵棵筆挺向上、錐形樹冠的崩鬆整齊成林時,人們才明白徐振明的良苦用心。

韓加本説,徐振明的較真,除了看護陵園外,更體現在他想讓更多人瞭解抗聯歷史和英雄精神。那些年,他帶領工作人員深入長白山原始森林,追尋抗聯戰鬥足跡,豐富館藏內容。懂他的人心裏都明白,這份較真的背後是對英雄的崇敬。

傳承:子承父業 精神永續

説起父親勸自己接班時發生的爭吵,徐永軍還記憶猶新。1980年徐振明離休,但對陵園放不下心,就勸説即將參加工作的兒子。儘管從小跟隨父親在陵園長大,但徐永軍從沒打算接父親的班。經過三次長談,徐振明終於説服了兒子。“我媽也説,為英雄守陵,接革命的班比掙錢光榮。”徐永軍説。

到陵園工作後,徐永軍對楊靖宇的事蹟瞭解越多,就越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這些年,也有工作調動機會,但徐永軍沒答應。他説,為英雄守陵,雖然清苦、寂寞,但安心、踏實。

60多年來,父子接力守護陵園,也見證了陵園變化。20__年政府出資建立東北抗聯紀念館,還建了官方網站。如今,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楊靖宇烈士陵園年接待10餘萬人次。前些年,徐振明經常為學生和部隊官兵上革命傳統教育課,他以親身經歷,為孩子們和官兵們講述那些感動過自己的故事和經歷。

從風華正茂到白髮蒼蒼,從一個人到兩代人,徐振明矢志不渝守護着中華民族銘記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代表着前進奮鬥的方向;一個楷模就是一座豐碑,凝聚着洶湧澎湃的力量。連日來,革命戰爭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的先進事蹟,在全省廣大幹部羣眾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徐振明同志為榜樣,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身到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實踐中。

“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年代,那些為祖國作出犧牲奉獻的人都值得我們銘記。”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新聞宣傳處處長隗公海説,徐振明的先進事蹟在吉林省廣大退役軍人中引發強烈反響。下一步,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將以學習徐振明同志事蹟為契機,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部隊、敬重英雄的良好氛圍,落實好各項優撫保障政策,維護好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讓他們時時處處感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同時,號召全省廣大退役軍人要以徐振明同志為榜樣,退伍不褪色,離軍不離黨,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為吉林振興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徐振明是一名堅守信仰的共產黨員,是一個鐵骨錚錚的革命戰士,是一位默默付出、甘於奉獻的英雄,是我們的榜樣。”吉林省軍區警衞某中隊戰士李文婧由衷地説,“我要在徐老的事蹟中汲取前行力量,不辜負黨和國家的培養,不辜負組織和戰友的信任,珍視崗位,積極工作,用實際行動守初心、擔使命,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軍人。”

長白山管委會民政局綜合科孫聖權説,“徐老轉業後放棄了相對輕鬆的工作,毅然選擇為楊靖宇將軍守陵,用歲月詮釋老兵精神,用守護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要像徐振明那樣,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做黨的忠誠衞士、羣眾的貼心人。”

通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轉業幹部洪立全表示,作為轉業軍人、一名退役軍人事務工作者,他要以徐振明為榜樣,樹牢全心全意為退役軍人服務的宗旨。“我們要把徐振明老人的精神傳承好,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為推進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紅色接力棒’在我們手中代代相傳!”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院18級護理二班姬美同這樣説。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

從風華正茂到白髮蒼蒼;從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到在陵園裏默默守護,徐振明用一生的時間,詮釋了“老兵精神”,更將這種精神傳遞給了後輩。革命戰爭老兵徐振明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楊靖宇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他親歷過抗戰,身上有戰鬥的傷疤,常常給人們講解抗戰的故事。他常常説:“歷史不容忘卻”。受他的影響,兒子也來到陵園工作,繼續為靖宇將軍守陵,在他看來沒有比這份工作更光榮的。而徐永軍,雖然沒上過戰場,卻也把青春奉獻給了陵園。父子二人身上,是不斷傳承下來的“老兵精神”,這精神也會被永遠傳承下去。

烈士陵園是銘刻革命歷史,傳承革命精神的紀念地。在吉林省通化市,老兵徐振明父子兩代人共同守護楊靖宇烈士陵園,用兩輩人的堅守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提醒着和平的來之不易。從徐振明老人身上,我看到了許多老革命軍人身上的優秀品質,值得現代人去學習以及弘揚,這些正能量永遠不會過時。徐振明老人以能為抗日英雄守陵為榮,這是對革命事業的歸屬感,對革命先烈的敬畏感,心有歸屬,就能盡心盡力;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正是這種精神,讓徐老能從一而終,發揮餘熱,用大半輩子守護着這座靖宇陵園,默默奉獻改變陵園環境。

這樣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老革命,為何放棄“招待所所長”“福利院院長”等其他優越選擇,偏偏選擇甘願做一個守陵人?我認為徐振明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在他心裏時時裝有“老革命”,裝有對靖宇精神不變的信仰,裝有濃濃的大愛和戰友深情。除此之外,更難能可貴的當屬其身上的謙遜本色。

事實上,永葆謙遜本色的又豈止抗戰老兵徐振明一人。雖然“抗戰老兵”,是一個無比榮耀的稱呼,他們經歷了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苦難輝煌,但在徐振明他們心靈深處,並沒有以英雄自居,生活和工作中只是視自己是一般的人,認為所走的路只不過是當時年輕人應該走的路,不是英雄的路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3

長白山南麓,渾江東岸,蒼松翠柏間,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陵園巍然矗立。

在這裏,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曾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捨生忘死、立下赫赫戰功;在轉業地方後的60多年,他恪盡職守、默默做着楊靖宇將軍烈士陵園的“守陵人”,用一生點燃信念的火種,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他是95歲高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

兩次榮立一等功

談及往事,老戰士徐振明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1942年初冬的一天,徐振明在參加山東莒縣伏擊日軍的一場戰鬥中,在山坡上向敵人射擊。突然,一發炮彈在他身後爆炸,他的後背瞬間被炸傷,鮮血浸透軍裝,他一下子就暈了過去。

在徐振明被抬去後方醫院的路上,日寇開始了瘋狂突圍。“八路軍常講‘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用叫喚’,面對這種情況,我怎麼能離開戰場?”甦醒後,徐振明忍住鑽心的疼痛,“騰”地一下翻身爬下擔架,撿起槍支和彈藥,返回陣地與敵人展開殊死戰鬥,一直堅持到戰鬥結束。戰友們被徐振明的頑強鬥志深深鼓舞,大家並肩血戰直至勝利。徐振明因此榮立參軍後的第一個一等功。

1950年10月,身為步兵連連長的徐振明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過去父親參加過多少次戰鬥,他也記不太清了,只記得那時停下來就打仗,打完仗就行軍。但那場拉鋸戰,尤為慘烈。”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告訴記者,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徐振明先後參加了鬆骨峯阻擊戰、“394.8”高地戰等著名戰鬥。那時天上敵機狂轟濫炸,地面槍林彈雨,在爭奪394.8高地的拉鋸戰中,父親所在連全體官兵奮勇殺敵,最後僅倖存10來個人。經過這一戰,徐振明第二次榮立一等功。

選擇為楊靖宇將軍守陵

“楊靖宇將軍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萬八路軍將士的鬥志,能為英雄守陵我感到光榮。”雖已離休,可每當被問及“守陵”的初心,徐振明總是這樣回答。

1942年,不滿18週歲的徐振明光榮入伍。新兵培訓時,他曾聽教導員多次講述楊靖宇將軍的英勇事蹟。從那時起,楊靖宇就成了徐振明的精神偶像。

1958年,徐振明轉業到地方,面臨3個職業選項:一個是招待所所長,一個是福利院院長,還有一個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沒有絲毫猶豫,他選擇為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守陵。

為了讓長眠於此的英烈安息,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後,規劃設計綠化方案,帶着陵園職工一起揮鍬掄鎬、栽植松柏、種花種草。“那時候他恨不得天天‘長’在陵園。”徐振明的妻子龔鳳蘭説,遇到颳風下雨,即使是半夜,徐振明也會到陵園巡查,看看屋瓦有無漏雨,看看樹木是否折損,從之前的荒山禿崗到現在的滿嶺翠綠,這裏的每一棵樹木,都見證了他的執着與堅守。

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下去

1980年,徐振明離休時,勸説即將參加工作的兒子徐永軍到革命烈士陵園工作,將守護陵園的“接力棒”交給了他。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凝聚了徐振明大半生心血,是他的精神寄託,他捨不得離開這裏。經過再三申請,已離休的徐振明又回到陵園當起了門衞。如今,身體行動不便的他,仍不時回到陵園看看。

“‘不能忘本’,這是父親過去常跟我説的話。”徐永軍説,父親還經常應邀為學生和部隊官兵上革命傳統教育課,他以親身經歷講述那些感人的事蹟和難忘的經歷。“父親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從小就在心底裏埋下了紅色種子,更加尊重英雄、愛護烈士陵園。父親的願望就是希望年輕人多瞭解歷史,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下去。”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4

“他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10月2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時代楷模”、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的先進事蹟。14日,“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在北京、吉林兩地同時錄製。

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的傑出代表、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徐振明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保家衞國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曾多次榮立戰功。轉業後,他退伍不褪色,居功不自傲,主動申請到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62年,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執着堅守、無私奉獻。

錄製現場,通過視頻短片、訪談、歌曲等形式展現了徐振明先進事蹟,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個個真實、細膩的故事,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畫面,讓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95歲高齡的徐振明老人精神矍鑠,全程參加發佈活動。

2萬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園,一守就是一個甲子,這其中有哪些難忘的故事?發佈儀式現場,曾多次採訪過徐振明的通化市政協文史專員孫豔華為大家講述她眼中的這位老英雄。“徐振明身上那股執着勁兒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大家看我手裏拿的這雙靰鞡鞋,是東北抗聯戰士穿過的,它是陵園的一件收藏品。”孫豔華現場為大家講述鞋子的來歷。有一次,徐振明聽説通化縣大川鄉有個村民家中收藏着東北抗聯戰士穿過的鞋,他不畏天氣嚴寒、道路險阻,頂風踏雪去了三次。

“徐振明剛到陵園時,他最憂心的事,就是陵園裏的藏品有90%都是複製品。他堅持認為,搞教育得用真東西,講真故事。”孫豔華説,徐振明一有空閒,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到處蒐集歷史資料和實物。

隨後,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他和父親守陵的故事。

徐振明即將退休時,將守護陵園的“接力棒”交給了兒子。然而他依然時刻牽掛着傾注了自己大半生心血的地方,每天一大早,都會照舊來陵園走一走、看一看。退休在家休息了半年之後,他再一次回到了陵園,成為了一名門衞。“有一天我去陵園,突然發現我父親在當門衞,一問才知道是他主動向組織申請回來的。我最初很是不解,他以前是這裏的領導,怎麼能去當門衞呢?但是他十分堅持,説只要能在這兒繼續為將軍守陵就很滿足。”

發佈儀式在吉林廣播電視台設立分會場,機關幹部、退役軍人、大學生代表現場聆聽了徐振明的先進事蹟。大家被他的故事所感染,聽到動情處時,不少觀眾眼含熱淚,自發起立鼓掌表達敬意。

“我們吉林省軍休所20名老兵今天有幸來到分會場觀看發佈儀式,大家都被徐振明老人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的英雄氣概以及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品格所感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學習老英雄戰時忘死、平時忘我的崇高精神,把歷史使命擔在肩上。”原16集團軍政治部副主任張義軍在觀看發佈活動後動情地説。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主任高境遠曾和徐振明一起共事,在觀看發佈儀式後,她説:“徐振明老人是我們陵園的老領導、老前輩,也是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我們要學習他忠於事業、不忘初心的精神,更要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永葆初心、永擔使命,幹事創業、不懈奮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柏合暖兵服務隊隊長李桂梅從20__年開始便投身多種形式的關愛老兵活動。“今天現場,我受到徐振明老人先進事蹟的感染,今後將帶領志願者們全心全意關愛老兵。”她説。

發佈儀式即將結束時,主持人剛強與徐振明老人面對面交流。徐老已經不能用言語流暢表達,然而他的眼睛裏卻閃着光芒。“聽説您還會唱歌呢,咱們一起唱一段好不好啊?雄赳赳,氣昂昂……”在主持人的帶動下,老人唱道:“跨過鴨綠江……”話音剛落,掌聲雷動。短短几秒的即興演唱,彷彿讓眼前這位跨過近百年風雨的老人又回到了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生金辰蓉在節目錄制結束後説:“徐振明爺爺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代,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擔當,令我印象深刻。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一定會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崇尚英雄、學習模範,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5

李夏同志生前和我們一樣,是一名鄉鎮紀委書記 ,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紀檢監察幹部,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他在面對險情時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是什麼樣的精神鼓舞着他在災難面前臨危不懼毫不退縮?我想,那就是“初心”。李夏同志用自己年僅33歲的生命,書寫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無悔青春。

初心是什麼?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我認為初心就是圍繞黨風廉政建設履職盡責,提升執紀監督問責能力,做好反腐敗工作。

初心源於信仰,我堅信李夏同志是一個對組織、對人民、對黨有着無限熱愛的人,是一個對初心、對使命有着堅定信仰的人,是一個對人生、對理想有着執着追求的人。李夏同志是基層千千萬萬紀檢監察幹部的一個縮影,更是鄉鎮紀委書記的優秀代表。一個人的優秀絕不是偶然,而是長期的日積月累,歷經打磨後刻在內心深處的烙印,李夏同志正是這樣。他心中有黨,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他心中有羣眾,對貧困幫扶對象問寒問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心中有責,對紀檢工作胸懷熱愛、嚴格執紀,工作業績突出;他心中有界,嚴於律己,對自己要求高人一等。同事對他的評價是對工作踏實盡責、對羣眾耐心細緻,工作交給李夏很放心。我們要向李夏同志學習,做到恪盡職守、勇於擔當,只要有需要,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時的初心和誓言。

初心就是擔當,當組織安排李夏到最偏遠的荊州鄉工作時,他的愛人很心疼,然而李夏只説了一句,工作總要有人幹。正是因為有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和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擔當有為,所以無論在什麼崗位,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牢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不掉鏈子不推諉,關鍵時刻衝上去,危急關頭站出來。

我要向李夏同志學習,把盡職盡責當做是工作標準,把工作崗位當做為羣眾服務的舞台。心中有羣眾,冷暖想羣眾,做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幹部。一要學習他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李夏同志聚焦主責主業,嚴格監督執紀,在紀檢崗位工作業績突出,在紀檢業務中,敢於較真。這就是紀檢工作的標準和規矩,體現了強烈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二要學習他心繫羣眾,舍小家為大家的為民情懷。李夏幫扶的貧困户有6户,他積極地為貧困户發展產業、申請補助而奔波。李夏家在外地,平均每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他愧對家人太多,卻始終把人民羣眾的冷暖安危記在心上;三要學習他恪盡職守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李夏堅定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每一個危難時刻,李夏同志都挺身而出義無反顧衝在第一線,敢於擔當、樂於奉獻、衝鋒在前、無私無畏的精神已成為流淌在李夏血液中的深深烙印。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初心不因來路遙迢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相信很多人都記住了李夏同志的微信簽名,我也相信會有更多的紀檢監察幹部會續寫好李夏同志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名基層紀檢監察幹部,我要學習李夏做到對黨忠誠、自身乾淨、勇於擔當,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困難危險面前敢於衝鋒,在歪風邪氣面前敢於鬥爭,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6

不忘初心,以生命踐行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張超,一位矢志翱翔的“天空鬥士”,一位捨生忘死的“護國衞士”,以29歲的年輕生命踐行了一位優秀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他的犧牲是偉大的、是光榮的,值得人們永世紀念,值得所有黨員矢志學習。

在鮮紅的黨旗下,舉起右手,向黨和人民許下神聖的誓言,這莊嚴的一幕,在華夏大地上無數次上演。8900多萬中國共產黨員,每人都經歷過,不知到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初那憧憬的嚮往、澎湃的激情、上進的決心,還有多少人始終保持入黨之時的初心。不忘初心,首要就要不忘入黨時那份純潔的真心,不忘對黨的崇敬和嚮往,不忘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驕傲和榮耀。

時至今日,新形勢下,各種思潮起伏,各種國外敵對勢力的侵蝕無孔不入,我們黨面臨着“四大危險”“四種挑戰”,為何如此?正因為有部分黨員忘記了自己入黨時的初心,忘記了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對先進性永恆地追求,也忘記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莊嚴承諾。當理想信念出現滑坡、精神之“鈣”不斷散失之時,正需要一批像張超同志這樣的“優秀共產黨員”,來喚醒那些迷失的信仰,來激發深埋於每個黨員內心深處的熊熊火焰、炙熱激情。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7

“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直是我多年來的心願。此時此刻,我懷着無比熱誠的心,在剛剛從火神山醫院奮戰3個月退下來,又迅速奔往武金堤抗洪搶險一線的情況下,寫下了這樣一份值得我終身銘記的入黨申請書……”7月12日,剛從湖北武漢武金堤巡堤一線下來,在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作的退伍老兵夏德勤,跑到附近村裏買來紙筆,鄭重寫下入黨申請書。

今年44歲的夏德勤,1998年參加過抗洪,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7月6日清晨接到守堤任務,他連換洗衣服都沒收拾,便直奔武金堤。七天七夜,他一直堅守崗位,來回巡堤。最忙的一天,他在500米的堤壩上來回走了16公里。

巡堤,就是要儘早發現水面是否出現漩渦、激流、鼓泡等異常情況,從而判斷大壩是否存在塌孔、管湧,以便第一時間處置險情。巡堤時,夏德勤和同事走在坡度約45度的內堤上,要不斷用竹竿檢查堤壩是否有塌孔、裂縫,或鑽進半人高的草叢中查看水面是否有異樣。堤壩上氣温高、濕度大,不一會兒就已汗流浹背。一趟走下來,衣服外側是雨水、內側是汗水,裏外全都濕漉漉的,腳上的套鞋更是越走越重。

密密麻麻的青苔讓堤壩又濕又滑,稍不留神就會滑倒甚至落水。“我們只能拿着竹竿,一步一步慢慢走,感覺像在走鋼索。”夏德勤説。凌晨3點到早上6點是最容易犯困的時候,必須3個人並排或呈“品”字形前進,相互守護,以免跌入水中。“我們打着手電筒,一邊關注堤壩,一邊不斷講話,保持清醒。”

夏德勤清楚地記得,1998年從部隊退伍後,正趕上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他加入中建三局二公司保衞部應急隊,守在江夏區花蓮湖和斧頭湖大堤上,曾駕駛小木船運輸沙土加高堤壩,也曾跳入齊胸的江水扛沙袋……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至,夏德勤大年三十就奔赴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直至醫院休艙才離開崗位。“因為當過兵,內心總有一種軍人使命感。”夏德勤説,“遇到危險,第一反應就是向前衝。”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8

“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故人淚滿襟”。年僅49歲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同志在工作途中突然離去,未留下隻言片語。他卻用最果敢的行動,最無私的付出,最無畏的犧牲,詮釋了公僕情懷,用生命點亮前進的“燈塔”,是踐行“兩學一做”最生動的實踐。

以忠誠為魂,做心中有愛的好乾部。廖俊波同志曾説:“能夠當一個領頭人,讓23萬政和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只有心中有黨、心中有人民的好乾部,才會始終將忠誠擺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將人民的冷暖記在心頭,用最質樸的真心,最果敢的行動,為羣眾盡心盡力盡責,見證着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

以民生為本,做心中有民的好乾部。當地羣眾説:“園區是廖書記用腳步丈量出來的”。面對地處山區,交通閉塞,基礎薄弱,全省倒數第一的“政和”標籤,他集思廣義,召開三天社會發展會議;他帶頭深入基層,與羣眾共商發展大計;他廢寢忘食,天天工作至深夜;通過短短4年,實現了全省倒數第一到全省前十的“飛躍”。而只有心中有黨、心中有民的好乾部,才會如此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為了人民羣眾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全部。

以擔當為要,做心中有責的好乾部。發展等不起,唯有大擔當。廖俊波同志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所主政縣的工業園區從20__年7月破土動工,3個月完成徵地3600畝,半年後首家企業投產,創造了“政和速度”。正是這種敢於創新、敢於突破、敢於擔當的精神,為政和縣的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源動力”,樹起了實幹的豐碑,成為社會發展的“領頭羊”,是人民羣眾當之無愧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9

張桂梅在她收養的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不幸。不少孩子由於父母缺乏文化,從小接受不到應有的教育,家庭也無法擺脱貧困。這使張桂梅悟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解決偏遠山區的貧困問題,要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因此,她一直十分關注偏遠貧困山區女童教育問題。她認為,偏遠貧困地區的落後,主要是教育的落後,而教育的落後又集中體現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女童教育成為提高偏遠貧困山區人口素質,改變貧困面貌的關鍵。基於這樣想法,幾年來,她致力於興辦一所貧困女子高中,併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出席黨的xx大期間,張桂梅不止一次表達了自己的心願。在中央人民廣播網演播室,她接受了9歲小記者吳梓曼採訪。小記者向她提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魔法瓶,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張桂梅飽含深情地説:“我有一個夢想,夢想讓山裏的孩子都有書讀,夢想山裏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看到xx大報告提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這句話,張桂梅激動不已。她説:“國家提出這樣的教育發展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山裏的孩子渴望知識,渴望改變他們的命運,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現在面臨的困難還很大,需要全社會伸出援手,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山裏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高中階段的教育。”

作為黨代表出席黨的xx大歸來以後,張桂梅一邊忙着深入機關、學校、企業宣講xx大精神,一邊為興辦貧困女子高中、新建“兒童之家"奔波。11月7日上午,在給全縣的企業老總宣講xx大精神時,張桂梅用自己親歷xx大的感受和一樁樁具體的事例,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老總們。一位煤礦老闆激動地説:“面對奉獻兩個字,我自愧不如。什麼是奉獻?在張老師身上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不少老闆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張桂梅,幫助她把愛的奉獻延伸下去。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張桂梅一直為之呼籲的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在xx大上已經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關注。她苦苦追求的興辦貧困女子高中,也引起了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10月31日,麗江市已經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正式決定啟動貧困女子高中建項目。現在,張桂梅的計劃是面向麗江市的華坪、永勝、寧蒗、玉龍4個縣的偏遠山區招收4個班200名貧困女生,並於20__年3月,先招九年級預備班,9月正式就讀高中。

與此同時,長期借用華坪縣福利院房子生活的“兒童之家”的孩子們,也即將擁有他們自己的新家。華坪縣已落實3畝土地,並由縣政府安排100萬元,中海房地產開發公司出資100萬元新建“兒童之家”。目前,這個項目已經正式開工建設。據悉,新的“兒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以後,張桂梅收養兒童的規模可以擴大到100人。到那時,可以有更多的兒童分享到她的母愛。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0

黃大發,一位老支書、一個基層黨支部、一羣山村裏的村民,愣是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脱貧攻堅的不屈之路,展現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盞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憑藉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羣眾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輩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層實際、靈活實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主要學習體會如下:

一是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他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二是學習黃大發敢於擔當、實幹巧幹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幹加巧幹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

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項目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持,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羣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三是學習黃大發聯繫羣眾、堅守初心的公僕本色。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着、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作為一個黨員,雖然黃大發“大字不識幾個”,但時刻記着“先進模範帶頭作用、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由此可見,理想信念是鑑別幹部的“試金石”,也是區分“好乾部”與“壞幹部”的“分界線”。

黨員幹部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以黃大發為鏡子,在思想認識、精神境界、理論素養、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一個大的提高,進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打牢轉變作風的思想基礎。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黨員幹部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目標,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加強政治修養;實踐黨的宗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持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修養;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的本色,加強作風修養。這些內容和要求,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明確了任務,是我們做好領導幹部黨性修養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和指南。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1

新型冠狀病毒”有着極強的傳染性,染上這種病毒輕則疾病纏身,重則有生命危險。您臨危受命,被國家任命為這場“戰疫”的統帥。在前往武漢時,您接受記者採訪時懇切地告誡全國百姓:“沒什麼事,別去武漢。”説完就義無反顧地登上高鐵。您在高鐵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讓全國人民動容、淚目。到了武漢後,您多次通過媒體呼籲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離,自己卻不顧個人的安危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去。

如今,被確診的感染人數和一天比一天增多,這對參與這場戰鬥的白衣天使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和威脅。但您沒有退縮,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領和膽魄擔當起保家衞國的重任。您用行動表現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戰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寶劍。您夜以繼日地工作,帶領白衣天使們攻堅克難,為人類的健康而鞠躬盡瘁。在近日的採訪,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淚光説:“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夠過關的。”您懸壺濟世的情懷又一次讓國人淚奔。

鍾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帶領着浩浩蕩蕩的醫護隊伍,一起向禍害人類的“新型冠狀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鋒利的寶劍,為武漢、為祖國、為人類無怨無悔地揮灑着自己的滿腔熱血。

鍾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僅是您,還有像您一樣參與“戰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險戰場的千千萬萬個白衣天使。您們都是最美的中國人,感恩有您們!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2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憂,挺英雄之傲骨,迎凜冽之寒風,集全國之創力,謀中華之復興。舉國上下團結一心,終會築成堅不可摧的長城。

20__年的告別之際,歌舞昇平,在繁榮之下,一場戰爭即將打響。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卻也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從武漢,到長江,再如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地席捲全國。綿延千千萬萬裏的戰線,醫院裏的徹夜燈火通明,無不成為這場戰爭的見證。但是,你看到了嗎?在這裏,在那裏,在每個地方,到處都有逆行的身影。他們是不是無兒無女,他們是不是窮途末路,他們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已經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們只是平凡人,同千千萬萬的大眾一樣,但他們又不平凡,他們是戰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為他們不害怕,而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到底是什麼,支持着他們的精神支柱,是責任,是勇氣,是理想,更是信念。他們前仆後繼,只為對得起心中那份大愛天下的心。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在第一時間趕到抗疫最前線,17年前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轉移到我這裏來”時至今日都是那麼的震懾人心。無數的共產黨員捨生忘死,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政府審時度勢,計劃國家的發展,大到每一個省市,小到每一個家庭,無不發出“武漢加油”的壯語。

中華復興的道路,並不一帆風順,但五千年之悠久歷史,無數次化解的災難,足以給我們信心。我們攜手,共渡這艱難困苦,然後,去奔跑,去擁抱,那20__年最美的春天,祝你們護士節快樂!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3

“請問是小區支部嗎?我發現小區旁邊停了一張湖北武漢牌照的車輛。”“胡書記,我們單元電梯門口發現一灘血跡。”“胡書記,小區門口的網吧好像有人員出入,是不是已經營業啦。”疫情防控期間,胡紹萍幾乎每天都能接到類似的電話。

“好的,我馬上組織黨員和物業保安到現場進行處理!”

胡紹萍今年52歲,是永定區彭家巷社區時代港灣小區黨支部副書記,小區疫情管控小組成員。自從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每天她都在上演“速度與激情”,和疫情賽跑,用實際行動守護小區居民的生命健康。

用初心守護居民健康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有居民反映小區門口停放一輛湖北武漢牌照的車輛,車主疑似已進入到小區居住,她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立即穿衣出門,和社區幹部、物業保安、衞生服務中心值班醫生一起逐幢逐單元逐户進行排查,經過幾個小時的走訪調查,終於在小區某單元內找到了從武漢來張家界女婿家過年的任先生和陳女士,她迅速將情況進行了詳細登記和上報,耐心細緻的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安撫情緒,並要求他們居家隔離,取得支持配合,一下忙碌到深夜才回家。

“她就是這樣,不管再晚再累,不把工作做完,心裏就不踏實,別看她50多歲的人,但是工作起來,跟年輕人一樣有激情。”彭家巷社區居委會書記覃照羣這樣評價胡紹羣。

用真心換取居民信賴

“疫情期間不聚會、不拜年,儘量不外出,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在疫情阻擊戰中,她組織黨員開展“敲門行動”,晚上下班後,由黨員組成的志願小分隊逐户敲門散發防疫知識宣傳單,面對面宣傳,心貼心守護,引導小區居民做好自我防護、科學防疫,並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瞭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和訴求,讓大家在疫情肆虐的寒冬裏感受到了絲絲暖意。

“黨員同志們真的是太貼心了,不僅上門送防疫知識,還送生活用品和口罩,更為我們送來的戰勝疫情的信心!”小區居民楊女士動情的説。

用耐心獲得居民認可

“您好,非常時期,非本小區的車輛禁止進入,謝謝您理解支持。”

“大爺,您別急,請配合我們進行一下出入登記和體温測量好嗎?”下班後,她幾乎每天都要到小區門口看一看,協助小區物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為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她組織黨員開展在小區大門口開展“守門行動”,每天安排黨員志願者到門口值勤、值班,和物業保安一起擔任疫情防控宣傳員、巡察員、聯絡員、信息員、監督員、勸導員,共同構築起防控疫情的鋼鐵防線。小區管控期間,有的居民不適應,有的居民不夠理解,存在焦慮、煩躁、恐慌等不穩定情緒,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穩定情緒,化解矛盾,熱情周到地為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為羣眾送上一副“心靈鎧甲”。

一名黨員一面旗,一個支部一座堡壘。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小區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模範帶動、黨員幹部踴躍參與、積極投身戰“疫”一線,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4

8月15日晚至18日,一場驚心動魄的強降雨突降吉林省,導致該省局部地區出現嚴重災情。柳河縣羅通山鎮等一些城鎮村屯被淹,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災情就是命令。吉林省委、省政府第一時間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16日上午,省委書記王儒林和省長巴音朝魯在全省防汛抗洪緊急調度會議後,分別驅車趕往災情較重的樺甸市和撫松縣,現場指揮抗洪搶險。

吉林省紀委、監察廳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監察幹部要發揮表率作用,主動服務大局,加強監督檢查。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監察幹部,要把抗洪救災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貫徹落實黨的羣眾路線的最好實踐課堂,作為踐行“忠誠履職、依法履職、全面履職,敢於監督、善於監督、接受監督”的重要考場,踐行“做黨的忠誠衞士、當羣眾的貼心人”的錚錚誓言!

現場搶修,有一種忠誠叫衝在前頭

哪裏有災情,哪裏有危險,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紀檢監察幹部的身影。

15日晚,樺甸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馬又生一夜沒閤眼。入汛以來,按照樺甸市委安排,樺甸市紀委、監察局負責常山鎮抗洪工作,機關幹部嚴陣以待,隨時待命。連日的強降雨,讓馬又生繃緊了神經。

16日凌晨5時許,馬又生第一時間趕到常山鎮,指揮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在該鎮險情最重的常興屯,通往北常興屯的路和橋被肆虐的洪水衝開了一個30多米的大口子,切斷了2個村屯對外聯繫的唯一通道。馬又生迅速安排大型設備,組織材料和施工人員搶險。當天下午兩點,洪水撕開的口子被嚴嚴實實地堵住。常興屯村口一根電線杆因雨水沖刷發生倒伏,相鄰的電線杆也發生了傾斜,隨時可能損壞。馬又生當即組織附近村民分成三組投入搶修,一組運石頭、找材料,一組挖土方,一組處理電線,倒下的電線杆迅速“站”了起來。

幾乎同一時間,在樺甸市夾皮溝鎮,鎮紀委書記張念田接到電話,三道岔至四道岔中間的廟嶺屯出現險情,300多户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張念田馬上趕到現場,聯繫駐區企業派出剷車等5台大型設備,與工人、幹部一起奮戰兩個多小時,終於排除了險情。

廟嶺屯險情解除後,臨近下游的夾皮溝中心學校告急,沿河堤壩眼看着就要決堤,洪水就要衝進操場、校舍!張念田迅速帶領幹部趕到學校,組織教師、附近村民30多人搶險。搶時間就是搶安全!“人工搶險速度太慢!”張念田趕緊聯繫附近企業出動大型設備增援。不到2個小時,險情被成功解除。

火速轉移,有一種情感叫同舟共濟

怎樣才是一名黨員幹部對羣眾應有的態度?通化市柳河縣和白山市靖宇縣等地的紀檢監察幹部們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17日零時左右,柳河縣安口鎮五人班村汛情嚴重,五人班大橋橋身受到此次暴雨突襲,橋墩下側部分垮塌。危急關頭,鎮紀委副書記齊孝偉不顧胃疼發作,安全轉移安口村羣眾後,緊急轉戰五人班村,陸續疏散、轉移出267户860多名被困羣眾。五人班大橋兩側垮塌,車輛無法通行,齊孝偉又帶領幹部在五人班蹲守了兩天,直到大橋便道搶修完畢,他才最後一個撤離。

同一時間,白山市靖宇縣赤松鄉小沙河村,雨勢驟然增強。抗災小分隊副組長、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王勇立即帶領部分小組成員到情況最危險的3户居民家中實施轉移任務。村民王玉江家在大雨的沖刷下房屋幾近垮塌,王玉江又患病卧牀在家,需要迅速轉移。王勇讓大夥用粗木頭頂住房屋後,他把王玉江背到自己家裏,安置妥當,又迅速幫助轉移其他羣眾。

履職盡責,有一種擔當叫鐵面執紀

在洪水災害面前,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是不是執行到位,各級領導幹部是不是指揮到位,各項抗洪責任制工作是不是落實到位……吉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政令暢通。

鎮賚縣紀委、監察局制定《防汛工作督查辦法》,建立督查報告、督查通報、督查問責三項制度,由縣紀委、監察局會同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組成防汛工作專項督查組,每天對各地各部門的防汛工作進行跟蹤督查和調度,每天反饋結果,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截至目前,督查已涉及29個部門20__餘人,督促整改問題27個。

大安市紀委、監察局強化監督檢查,確保抗洪人員、物資、履職“三到位”。為確保月亮泡12公里長的6號壩安全,市紀委、監察局抽調21名幹部,每班3人,每天零點至早7點對各單位巡堤查險工作進行現場督查。巡查人員到沒到崗、重點部位巡查時間保證了沒有等全在督查之列。截至目前,該市紀委已向市防汛指揮部提出整改建議11條,現場協調解決問題8個。

洪水過後,救災款物源源不斷地湧向災區。監管好各項救災款物,確保善款善用,是紀檢監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撫松縣紀委、監察局印發《關於加強對抗洪救災資金物資監管的通知》,派出檢查組對防汛、受災羣眾安置、災後重建任務落實、救災款使用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目前,已累計監督280萬元捐款的發放。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5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廖俊波雖因車禍不幸離去,但他在面對各種“誘惑”“橫眉冷對”的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在對待百姓“甘為孺子牛”、“撲下身子,沒有架子”的服務態度,在對待工作“拼、嚴、快、實”的奮鬥精神將被百姓永遠銘記和傳揚。

廖俊波為什麼會如此深受百姓歡迎和愛戴?據採訪手稿報道,“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村主任胡説,“我們村過去多年是空殼村,零村財,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村裏沒錢,你怎麼當村主任,怎麼做事啊?”廖俊波説,“這麼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來。種花收入多也沒污染,你們想幹的話,我全力支持!”土地流轉起來,村民有了新奔頭。20__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村財也入賬10萬多元......”,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廖俊波用一名黨員幹部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句話的真實價值和深刻意義。只要把腳深深紮根於人民羣眾之中,俯下身子,把百姓所需作為自己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急百姓之所急,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親臨親為,就沒有過不了的河,解決不好的“難題”。

在困難面前是否敢於“面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考驗一名黨員幹部黨性是否堅定,能力是否過硬的“試金石”。據採訪手稿報道,“武夷新區用“再造一個新城”的決心做招商、上項目。拆遷,地方幹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難題”,必然繞不開、躲不過。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陣,一怕貽誤發展良機,二怕羣眾利益受損......”,這是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是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形象的“再現”,是人民好乾部的“典範”和“縮影”。正是由於在改革創新和扶貧攻堅的道路上有無數像廖俊波一樣“敢於擔當”的優秀黨員幹部,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才取得一個又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和突破性的進步。就拿20__年四川的脱貧攻堅來説,據資料統計顯示,四川省在去年扶貧攻堅中,就有27名優秀黨員幹部在扶貧攻堅中殉職,有50多名在扶貧攻堅中受傷......

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民族才是優秀而充滿希望的民族。人民的好乾部“廖俊波們”用鮮血乃至生命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築起了一座座通向富足和幸福的“陽光大道”,應懂得“珍惜”,要心存“感恩”。作為黨員幹部應繼承其“優良精神品質”,踏着“他們”沒有走完的“足跡”繼續前進,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積極主動作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事業奮鬥不息!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6

最近,武漢一個順豐小哥汪勇直升三級,從一個快遞員被火線提拔為分公司經理。國家郵政局、《人民日報》、央視對他也是誇讚有加。2月26日,郵政局發出嘉獎通知:授予汪勇“最美快遞員”特別獎,號召全行業向他學習。

汪勇本是生長於武漢的一名普通80後快遞小哥,每天做着平凡的收件派件工作。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這份工作有了最大不同:抗疫最前線收治重症冠狀肺炎病人的武漢金銀潭醫院就在他的服務區。

大年三十晚上10點,他在哄女兒休息時刷到一名來自金銀潭醫院護士在朋友圈的求助:“我們這裏限行了,沒有公交車和地鐵,回不了家,走回去要4個小時。”需求是晚上6點鐘發佈的,一直沒人接單。

他糾結了1個小時,最後下定決心去。他用善意的謊言瞞着父母和老婆,先去超市買了兩隻N95的口罩,清晨6點鐘準時到達金銀潭醫院。護士愣了,她沒想到會有人接這個單。她上車後默默抽泣,直到下車。

第一天,也就是大年七年級,汪勇接送了近三十名醫護人員往返金銀潭醫院。他心裏也很害怕,也想打退堂鼓,但一想到醫生護士在抗疫一線奮戰幾天,連睡個安穩覺的地方都沒有,他乾脆心一橫一直幹了下來。

他很快發現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怎麼也滿足不了全部醫生護士的回家需求。於是,他在朋友圈發動更多的志願者加入。沒過多久,陸續有20多人加入到他的行列。

為了解決更多醫護人員的通勤問題,汪勇聯繫上了摩拜和青桔單車,讓住在醫院附近的人有了保障。住得遠的人,他又找到了滴滴,滴滴被他的執着感動,從技術上解決了這一難題。

解決醫護人員上下班難題後,汪勇又發現很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米飯,只能每天吃泡麪,甚至有時候泡麪都難。

“過來救命的恩人,我必須得讓他們吃上白米飯!”汪勇努力聯繫餐館和便利店,暫時緩解了一陣子。後來餐館和便利店都停業了,他找街道辦事處層層上報,最終使一家大便利店恢復生產,1.5萬份米飯解決了醫護人員的用餐需求。

解決了出行和吃飯兩大難題,汪勇又操心上了醫務人員生活上的其他問題。他為此專門建了一個醫護服務羣,修眼鏡、修手機、指甲鉗、充電寶、秋衣秋褲……只要醫護人員在羣裏喊一聲,汪勇和他的志願隊就會出來搞定。因為醫院裏不能開空調,無袖羽絨服成為最實用的保暖服裝。他發動志願者籌了10萬塊錢,把整個武漢商場買完了,又到廣州定了1000件羽絨服。

在疫情期間,他以一個快遞員的身份,撬動了醫護人員的整條後勤保障線。

汪勇捨身忘死勇挑重擔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大家稱讚他是“生命擺渡人”。

學習汪勇同志先進事蹟,強化宣傳引導,着力見賢思齊,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真抓實幹、勇當先鋒的動力,引導郵政快遞企業積極響應號召,牢記服務宗旨,發揮網絡優勢,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發揚艱苦奮鬥、不畏艱難、負重前行的精神,優化復工復產環境,着力解決服務難題,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復工復產工作,做到兩手抓、兩不誤、雙勝利。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7

3日在中央電視台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時代楷模”張超和張楠的先進事蹟。

張超生前是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入伍20xx年來,他始終懷揣“強軍夢”“飛行夢”“艦載夢”,精飛苦練不停歇,履職盡責不懈怠,超越自我不止步,多次參加重大演習演練和軍事行動,磨礪成長為優秀的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今年4月在執行任務中,他不幸以身殉職,年僅29歲,被批准為革命烈士。張楠生前是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他自覺接受沂蒙精神滋養薰陶,始終恪守“當兵就要當好兵”的錚錚誓言,時刻以衝鋒的姿態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先後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去年7月在擔負我駐索馬里大使館安全警衞任務中,他遭遇恐怖襲擊壯烈犧牲,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近一段時間,張超和張楠的先進事蹟經媒體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和部隊官兵認為,張超和張楠身上生動體現了從軍報國、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矢志強軍、精武強能的使命擔當,不畏犧牲、衝鋒在前的英雄氣概,崇德向善、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不愧為“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優秀代表。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8

三月,蔚藍海岸,威海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然而,為這座城市奮戰了11天的一位白衣戰士,卻在春風中遠去。

3月20日6時45分,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檢測隊隊長、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主任技師白曉卉,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2歲。

回憶起與白曉卉在威海並肩奮戰的日子,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副主任技師吳曉本哽咽了。“事必躬親,責任感極強”,這是她留給吳曉本最深的印象。

3月9日凌晨4時抵達威海後,白曉卉顧不上休息,立即前往威高諾潤檢驗所查看實驗室條件,指揮運抵的儀器設備試劑裝配調試工作。當天14時,白曉卉作為第一組的一員,投入到核酸檢測工作中。

“隊長的工作已經很繁雜了,不僅要參與疫情處置決策,還要佈置分隊的工作,可她還要在實驗室參與一線檢測操作。”吳曉本説白曉卉“一天到頭手和嘴都不閒着”。此外,她多次通過視頻會議,進行樣本採集、運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等相關知識的教學培訓。

身在威海,濟南的工作她也記掛在心。“上次聊天時,她提示我威海採用的實驗記錄表好用,我們可以借鑑一下。”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主管技師邱暘,翻着兩人的一頁頁聊天記錄,那是白曉卉分享的她在威海工作的新發現新想法。

快速準確完成大量核酸樣本的檢測是疫情防控的基礎,但對於檢驗人員來説意味着挑戰。

“檢測時需要穿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服內又悶又熱,有時護目鏡上都是水珠,只能從邊邊角角看過去夾樣。”白曉卉曾這樣描述檢測工作。為此她鑽研如何提高檢驗效率,總結,優化,崗位精細化,操作流水化,日樣本檢測量超過萬管。

為了減少穿脱防護服的次數,每次檢測工作都要持續數小時,加上防護服厚重封閉,一輪檢測下來,往往汗水浸濕了衣服,臉上佈滿了護目鏡的壓痕。許多比她年輕的同事結束一個班次回到房間都感覺累,可從沒有人從她口中聽到過“累”這個字。

3月19日凌晨3點,白曉卉和同事們返回酒店休息。“酒店離海,那麼近。”回程的路上,白曉卉突發感慨:“等解封那天,我們去海邊吧!”然而,白曉卉沒等到那一天。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9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非疫情重災區企業正在有序復工,各地流動人員逐漸增多,部分黨員幹部似乎放鬆警惕。“戰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需知新冠病毒狡猾、詭異,時而佯動,時而蟄伏,切忌掉以輕心。“疫”路漫漫,防控不可掉以輕心,仍需繼續抓實抓細抓落實。

疫情防控工作要戒“虛”務“實”。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了《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講話強調,要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而不是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方式給基層增加負擔,消耗基層幹部的抗疫精力。的確,一些地方為了逃避責任,不合實際地反覆讓基層“填表抗疫”,對企業“一關了之”,對生產“一停了

之”,對外來人員“一堵了之”,看似為羣眾負責、雷厲風行地抗擊疫情,實則是脱離實際、逃避責任的亂作為。這些行為不僅損耗基層一線幹部的抗疫精力,而且損傷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因此,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戒“虛”務“實”,多一些“實”的舉措,少一些“虛”的作秀。必須切實摒棄“一刀切”“一鍋煮”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法,不讓它成為阻礙疫情防控的“大敵”。

疫情防控工作需搶“時”奪“勢”。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防控打的是爭分奪秒的殲滅戰,而不是鬆鬆垮垮的持久戰。當前,疫情拐點逐漸凸顯,正是集中力量、精準出擊的最佳時機。成效來之不易,全國人民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控,繼續打好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各級黨委、政府要搶佔時機,同時間賽跑,既要做到不瞞報、不漏報、不謊報,實事求是,公開透明,又要避免效率低下,缺乏理性、判斷失誤、矯枉過正的防控措施,還要對不作為、亂作為的幹部,對工作不投入、不深入的幹部,對不會幹、不能幹的幹部及時問責、調整,以免貽誤戰機,也要加大對堅守在抗疫一線,甘於奉獻、風雨無阻的黨員幹部的關懷和保障,樹立先進典型,給予他們最大的認可。

疫情防控工作應防“燥”致“靜”。疫情防控工作已經開展近一個月,長時間的高壓工作,部分黨員幹部難免精神懈怠、思想放鬆、心浮氣躁,甚至出現焦慮、恐懼、憤怒、麻木。疫情面前,出現負面情緒在所難免,要及時調整糾偏,做到防“燥”致“靜”。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在佈署疫情防控的同時,要密切關注幹部的工作及心理狀態,給予長時間工作的幹部輪休、調休、補休,為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的幹部提供心理諮詢;對精神懈怠,思想放鬆、心浮氣躁的幹部及時組織談話,提振“精氣神”。作為幹部自身,要理性面對疫情發展,認真學習,積極普及防控知識,科學地做好自身防護,健康飲食,根據工作安排,制定作息時間表,適當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狀態肩負起抗疫使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請相信,“黑夜翻面之後,會是新的白晝”,戰“疫”終將取得勝利!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0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脱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鈎聯繫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羣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這眾多榮譽的背後,是他不忘初心,紮根基層,苦心鑽研的深刻體現。在為羣眾解決實際問題後他曾説“這比拿多大的獎項、給多少錢都更讓我高興。”“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這種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獲得的一切榮譽。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強烈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意識,他深入羣眾、深入基層、深入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汗水灑在田野裏,把幸福種在農民的心坎上。他年過六旬,卻毅然投身脱貧攻堅最前線,用奮鬥精神既扶智又扶志,把愛國情、強國夢、報國行鐫刻在邊疆民族致富路上。

朱有勇是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脱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奮鬥在脱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學習朱有勇科技扶貧的先進事蹟和忠誠擔當的崇高精神,積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的偉大事業,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