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師外出學習心得(精選4篇)

國小數學教師外出學習心得 篇1

20xx年5月10日我們特崗教師在官埠橋鎮中心學校的統一安排領導下開展了以“學習精品課”的聽評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是在安慶市最好的國小高琦國小舉辦的,校領導高度重視這次教研活動,年輕女教師的精彩上課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小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聽了其他三位年輕女老師的課,被她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先用情感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三位老師的數學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靈動性、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繫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脱離軌道,沒有脱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

國小數學教師外出學習心得(精選4篇)

在三節精品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每一節課,每一位老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語言精煉、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十分值的我們學習、在思想教育方面,這些教師都處理的比較好,自然真摯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每一位學生及教師。看到三位年輕女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當我聽着這兩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老師在教學《比一比》這一課時,他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講解,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平均數,中位數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她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彰顯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這幾位老師都聯繫實際生活來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她們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國小數學教師外出學習心得 篇2

12月8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中西部地區國小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培訓的內容豐富多彩,培訓的方式多種多樣,既有專家的報告,又有特級教師的核心理念,還有視頻觀摩研討。為期十天的培訓,我感覺每天都是充實的,因為每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講師,每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在培訓中,我進一步認識了新課程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相信我還是有收穫的。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淺。在千萬教師中,能參加這樣的培訓,我想我是幸運的、是幸福的,在這裏,我很樂意讓各位同行來共同分享此次培訓。

一、教師如何進行知識更新

"知識也有保質期".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地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礎上,強調打破教育霸權,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教育者的頭腦,使之打破其堅冰一樣的由陳舊的知識和經驗累積起來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麼,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必然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兒童,相信兒童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兒童,俯下身子看兒童的生活,平等參與兒童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兒童,兒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的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那麼,怎樣調動兒童的“思維參與”呢?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兒童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兒童處與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大腦,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給他們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兒童充分思考,給兒童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説,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兒童説。這樣,兒童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三、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發展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綜合性學習,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改的實施對於絕大多數教師而言,幾乎很難獨立一人較好的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善於瞭解其它學科,學會與其他教師合作,互助配合,齊心協力培養學生。從而使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有機融合,互助促進。

面對時代的挑戰,骨幹教師的培養途徑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通過骨幹教師培養探索,在我們思想認識中形成了今後學校長遠的培養骨幹教師的基本工作思想;

(1)我們要從長遠的利益出發,把骨幹教學培養納入學校工作計劃。

(2)以學校教學為主,開展骨幹教師培養途徑與研究系列活動。

(3)領導積極參與,合理投資,制定落實好研究工作計劃,抓出成效。

四、教師應善於反思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弗來登塔爾説:“反思是重要的數學活動,它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索行為,是同化,是探索,是發現,是再創造。”因此,教師尤其是數學教師應善於反思,它是成長為一名優秀數學教師的必要條件。

1、在讀書中反思。本次培訓學習,讓我充分領略到專家與名師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這些專家與名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嗜好——讀書,他們充滿智慧和靈氣的課堂正是得益於他們讀書。讀書,可以讓自己從不同層面得到豐厚;讀書,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藴,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幾乎每個專家在講座結束之前都向我們推薦了幾本好書,讓我覺得自身知識的貧乏的可憐。知之而改之,今後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讀書,只要堅持,哪怕讀一點點都是好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學會思考,在思考中進步。

2、在教學中反思。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重要的工作陣地就是課堂。但,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湖北省教研室劉莉老師給我們做了《國小數學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問題》的講座,向我們介紹了“有效教學的路徑與原則”,結合案例生動的介紹瞭如何找到核心問題。上海市教科院博士給我們作了《走進課堂做研究》的講座:讓我懂得了當老師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應該懂數學,懂學生,懂教學。華中師大周東明教授的《同課異構》,讓我明白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五、積極加強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

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培訓,認識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我想只有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新課程改革就會遍地生根、遍地開花、遍地結果。這樣中華民族將會是一個富有創新能力的民族,並會永葆青春、永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六、上課、評課的受訓方式,讓我們受益匪淺

本次培訓的形式除了請專家、教授給我們開展講座,而且還進行了讓我們老師分組合作,上課、評課的培訓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自我認為非常好!對於上課的老師,我發自心底的由衷感謝。因為他們在繁雜的日常工作中還要承擔公開課給我們學習和討論,真是要付出不少心思和精力的。而且,辛辛苦苦上完課,還要接受我們的討論和修改建議,這個過程是需要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上完課馬上評析,給我們趁熱打鐵的機會,互相交流的機會。這種學習方式是最直接的,也最容易被我們一線老師接受和消化的東西。讓我感覺也是最有效率的。

短暫的培訓結束了,但是在培訓過程中我受到的思想振盪將伴隨我以後的教學生涯。相信今後的我定能為教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國小數學教師外出學習心得 篇3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台,讓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數學教學專業素養的機會。在這幾天的時間裏,我有幸前往南京向名校進行學習。我們參觀學習了北京東路國小,石鼓路國小和行知教育基地,使我受益匪淺。

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穫”。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學習活動,都可以獲得不少教學經驗。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精心獨到的課堂設計。

“北京東路國小”的語文繪本課,讓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她的教學看似水到渠成,卻包含着精心的準備,課堂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練習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分層合理得當,課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鑽研教材的能力。

“石鼓路國小”精彩的美術課堂,讓我體會到美術課堂帶給我的驚喜與靈感。教師能夠很好的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美術課更加靈動,使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發揮場地,培養了美感。

“石鼓路國小”的數學課堂也很成功,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新知,更重要的是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新知時,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並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新知時不是急於告訴學生方法,而是通過讓學生去觀察、探索,並重視學生用語言表述。這樣學生在自己探索中發現、掌握年月日的知識。

三、樸實大氣的課堂。

“行知基地“是行知國小依託自己的實驗農場,整合鄉村資源,創立了由南京市教育局掛牌的行知基地,系統開發了“學農”、“學軍”、“學陶”等課程。學生在這樣的自然環境裏體驗自然,是教育方式的創新。楊校長講到的花苞心態,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花苞只是時間未到,也許開放時比那先開的還要美麗,絢爛。”教師要學會“等待”,等待花苞競相開放。

通過參觀學習,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的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我將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努力向高水準看齊,對自己嚴格要求,從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點一點的進步,一點一點的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藴和業務水平,通過努力力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意識實現新的跨越,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國小數學教師外出學習心得 篇4

9月22日,我和我校的劉偉老師一起參加了實驗國小的國小數學聽課評課和研討活動,感覺受益匪淺。在會上,李華老師和於豔文老師分別上了四年級的“口算乘法”和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課後,來自杭州的專家劉鬆老師對兩節課作了詳細的點評,既肯定了有點,也提出了質疑,更給出了建議。下午,劉鬆老師又同老師們進行了互動,就當前老師們的困惑進行了有效地討論,充分顯示出專家的涵養和水平。

一、兩節課各有特色,但都是經過精心準備,向老師們展示了不同的風格。其中,李華老師的課很平實,把計算教學融入一個情景,節奏快,信息量大,有激情,如行雲流水,感覺很紮實。於豔文老師的課環環相扣,教師耐心細緻,思維清晰,充分顯示了數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二、專家點評很細緻,細到去點評老師的每一句話。例如,建議老師把“我來考考大家”改成“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你們”,簡短的一句話,充分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而學生的自信、責任感也被激發出來。

三、專家的水平很高。劉鬆老師的幾句話讓我銘記在心,反覆揣摩,很有感想。

一個好的數學教師一定是思維清晰的人。

一堂數學課一定要有數學味。

以學定教,少講多學:學生能説的,教師不必説;學生不會説的,教師才説。

可以講不完,不可以講錯。

課前交流的最高境界:交流了,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情緒,且活動和學習內容有關。

數學課要簡約,要有核心目標。

四、互動很精彩。

下午,劉鬆老師和我們就老師們的困惑進行了互動,老師們積極參與,專家高屋建瓴,讓我收穫頗豐。

最有價值的問題是有我校劉偉老師提出的關於分數乘法意義的問題。因為老師意見有分歧,一部分老師認為整數乘法中忽略了乘數、被乘數的區別,分數乘法也應如此。也就是説,2/113既可以表示3個2/11相加,又可以表示3的2/11是多少。另一部分老師認為,整數乘法和分數乘法是兩回事,2/113只可以表示3個2/11相加,不可以表示3的2/11是多少。最後劉宋老師通過畫線段圖,提醒大家用動態的觀點去理解,從而統一了意見。還提醒老師們:國小中許多概念是不準確的,老師們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 研討會結束了,但是給我們帶來的理念衝擊和思索並沒有結束。説真的我們教師,今後的教育教學的道路大概是這樣:名師在指點,修行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