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觀課議課》心得(精選22篇)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

這些年來,我校一直組織學校教師參與課堂演講活動,並多次進行了聽課評課,我的思維一直停留在傳統的聽課與評課中。而在本次培訓活動中我受益匪淺,什麼有效觀課議課,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謂的聽課與評課吧,使我對有效觀課議課有了新的認識。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精選22篇)

1、有效議課以平等對話為基礎

議課的本質是參與者圍繞課堂上的教學信息進行對話交流,通過對話理解對方,理解教學,並探討教學實踐的種種可能性。有效議課重在參與,重在引起參與者對話交流,在參與中促進參與者思想。

有效議課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礎。我認為,教學活動具有無限豐富性和多種選擇性,在複雜的課堂教學活動面前,教師都必須抱有“我們未必瞭解別人”、“我們未必正確”、“即使我們正確,正確的方法也未必一種”的謙遜。

在平等交流的議課過程中,既要克服參與者消極接受評判和批判的“小媳婦心態”,唯唯諾諾,防止自我省略與自我刪除。又要防止採取高傲的、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態度,惟我獨尊。自信而不封閉,虛心而不盲從。

2、有效議課是基於教學案例的討論

議課是對案例中的困惑和問題進行討論,並商議解決辦法。

對於運用教學案例進行案例討論的程序,我覺得應該有這樣的建議:第一步,觀課教師描述藴涵困惑的教學故事,使討論建立在課堂現象和事實的基礎上;第二步,觀課老師在不説出自己結論的前提下,提出困惑聽取授課教師的解釋,給授課老師以陳述機會,從而更好地理解授課教師;第三步,授課教師徵詢案例提供者的意見,讓觀課者的思考得以表達;第四步,參與者對彼此的意見進行思考和討論。

3、有效議課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場和方式

對於議課中的立場,我覺得參與者必須有“同在共行”的立場、思維和表達方式。議課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當成局外人,而是設身處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場將心比心地同情對方,理解對方。“共行”就是把授課教師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共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共同進步。

4、有效議課要致力推進有效教學

鍾啟泉先生認為:“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的效益在於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觀課議課追求有效教學,主要有這樣三個方面的設計和實踐:

首先,在思想上堅持以學論教。以學論教,就是以學考察教,以學改進教。它強調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方式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和質量,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和觀察教師的教,通過以學論教,實現有效教學。

其次,在路線上從學習效果入手。與“教師的教育假設→教學設計→課堂上教師教的行為→學生學的行為→學生學的效果”教學路線不同,觀課議課的“以學論教”採用一條逆向路線:從學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學生應有的學習行為;再從如何引起學生學習行為思考教師應有的教的行為;從此反思原有教學設計和教育觀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設計。它強調議課要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緊扣教學效果,探討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

再次,在方式上要求到學生身邊去。“到同學身邊去”是觀課議課的一個基本要求。“到同學身邊去”的主要作用當然是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附帶的作用則是幫助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對授課教師的教學實施配合、進行幫助。這種參與,有利於培養參與者彼此的合作精神。瞭解學生另外的方法是請學生提供課堂教學的信息,提出改進課堂教學的建議。

5、有效議課要致力發現教學中的關係和可能

杜威曾經説:“一個孩子僅僅把手指伸進火焰,這還不是經驗;當這個行動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聯繫起來的時候,這才是經驗。從此以後,他知道手指伸進火焰意味着燙傷。”就是説:僅僅有“手伸進火裏”的行動,和“手被火燙傷”這些嘗試和經歷,還算不上經驗;只有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行動和行動結果的聯繫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2

教研是教學中必要的活動,教研的目的就是通過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可是,很多時候,教研活動都流於了形式,對老師的幫助不大。那麼,怎樣才能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益呢?

我們每週都要進行聽課評課活動,這屬於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時的聽課評課中,像陳老師所言的“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只聽不評”、“你好我好”的現象屢見不鮮。很多時候,我都在想:“這有什麼意思呢?有這會時間,還不如自己有問題到電腦上查一查來得快。”可是,當面臨真正意義上的聽課評課的時候,比如評課分等級、評課找問題,我又覺得教學壓力實在太大了,沒有了安定感,更沒有了自豪感。以前總覺得當老師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現在,越來越覺得老師難當,特別是課堂教學,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教了,一旦遇到講課出現問題,被領導批評指責,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緒很消極,自信心都沒有了。和同事們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

不可否認,教育的發展對教師來説是個永久的壓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這樣的壓力下,教師的生活、工作負擔明顯加重,身心疲憊的教師們很少有靜下心來專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的行為。那麼,如何減輕壓力,讓教師們願意研究教學呢?陳老師提出了“觀課議課”的方法。

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不同,它主張充分發揮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進的功能,以發展性的取向做課,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獻課,主張直面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讓老師背有被批判得一無是處的包袱。

這是我非常贊成的。我想,每一位老師或許都曾有課堂教學失敗的經歷,甚至還有被評判得體無完膚的經歷,其實,作為評課教師,第一要做的就是呵護授課教師的自尊心,每一堂課都不會是完全失敗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課都有授課教師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處。我們教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將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沒有教學的勇氣和熱情。對於其中的失誤,我們要委婉地説出來。而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好課”,我們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討“好在哪裏”,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設計就好”。

觀課議課的教研活動就是研討課堂事實和現象,不針對授課教師,只針對課堂,探討原因,研究發展變化的可能性和實現條件。從這一點來看,就大大降低了評課評人的的利害關係,從而減輕教師的壓力。我們都希望教師們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傷害和打擊,大家能夠共同觀察、收集、探討、研究和改進教學,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那麼,如何做好觀課議課呢?

觀課議課的首要前提是仔細觀察課堂教學情況,收集課堂教學信息(事實和現象),“坐在學生身邊”觀察學習效果,這樣在議課中才能根據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

觀課時,不僅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心靈感悟和體驗,用頭腦思考和判斷;“觀”對觀課的老師來説只是形式,而實質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議課與評課不同,有着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大家一起探討問題,研究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而評課是簡單的下結論,多數情況下僅只是一方的結論。所以,簡單來説,議課是寫問號,評課是寫句號,二者的內涵和外延,前者更豐富深刻和有效。

不論哪種形式的教研,都要有自己的主題,不能泛泛而談,要針對一個問題或者現象,做到透徹而細緻地分析好和解決。正確的方法都未必是一種,但是追求民主、平等和鼓勵的人文性教研是當前教研的總趨勢。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3

今天,我學習了《有效觀課議課》之後,深受啟發,使我對觀課議課有了明確的認識。

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有着本質的區別,對於我來説這是一個意識上的轉變,轉變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極的思想。從教多年來關於聽課評課,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定勢。聽課者認真聽認真記就完成了任務,在多人蔘與的集中評課時沒有人願意第一個發言。即使發言了,也是對問題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評課者的收穫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對於如何解決問題的探究較少。觀課議課所倡導的前提基礎是授課者和觀課議課者是平等的地位,觀課時我們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可以坐在學生的旁邊,學生自主探索階段,在小組內合作交流之時,在學生做課內練習之時,我們可以站起來,看看學生們在做什麼?瞭解學生的認知策略,合作意識,性格特徵,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觀課的老師,可以不必再那麼規矩。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看老師的教學策略是否是正確,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不是有效,看學生是不是有興趣,老師教得是不是有效。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而是帶着共同研究課堂、改進教學,提高自身課堂實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參與的。觀課議課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被別人指手畫腳”。也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教學”這種“私下默契”的狀態,它致力於讓所有教師互相觀摩教學,直面現有問題,相互坦誠批評,共同商議辦法,謀求教學創新,實現共同成長。

觀課議課摒棄了傳統評課的概括式評價,議課者要作為參與者帶着問題和研究方向全程參與授課的全過程。研究的`是點而不是面,有很強的針對性。觀課議課的人不僅僅是在幫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並通過集體的智慧解決自身在教學上存在的困惑。觀課議課者在提出問題的同時,要闡明如果我是授課人,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會怎麼做,拿出自己的意見。這種思考使觀課者不做旁觀者,而是置身其中。對“假如我來教,我該怎麼教”進行思考,一方面能夠讓自己在觀課中真正有收穫,有改變,使觀察和研究一節課的過程成為自己學習這節課、準備這節課的過程,從而使議課能夠真實地對教學實踐產生影響。

我們常説做研究型教師、建立學習型團隊、提高有效教學等。這些都可以通過觀課議課的形式來體現,觀課議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上的有效途徑,因此,我要自覺地積極參與到觀課議課的活動中去,使自己在觀課議課的同時得到發展。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4

抱着學習的態度有幸聆聽了一完小李俊平校長和我校潘雙雙老師多媒體教學線段、射線和直線這節課。讓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資料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使我對教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對學案的編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潘雙雙老師教態親切自然,利用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把直線形象的比作孫悟空的金箍棒,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講到線段時,一個學生説出不可以測量出線段長度時,雙雙老師並沒有直接告訴正確答案,而是利用小組合作給出結論。這點以學生為主體去探究的做法很好。

二節是李俊平老師的課,她是借班上課。首先李老師利用帶大家免費去北京旅遊觀察鳥巢、水立方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出今天要學習的知識點線段。值得讚賞的是李老師在教課中用三個詞語有始有終、有始無終、無始無終;不但形象的表示出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徵,還滲透了做人的道理;教學經驗豐富的李老師,教學教法生動,給人印象深刻。

在上課中兩位教師都注重學生小組討論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值得我借鑑學習。

在議課交流與研討中,教師之間互相啟發,智慧共享。使我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體會到需要在平時多方面去學習各種教育理念,從而使自己能更好地成長。

總之,去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在實踐中探索,不斷反思總結,不斷改善課堂教學。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5

今天,全市數學教師匯聚一堂,一起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獨學”環節研討課。

從今天的兩節課,我們不難發現以下亮點:

一、 注意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尹老師課前和學生一起玩做相反的遊戲,師生臉上掛着開心的笑容,真正做到學生溝通,拉近師生距離,做好“高效課堂”的前奏。

二、 選擇恰當的閲讀時機

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學本,自主學習首先應從“我能讀”教材做起。尹教師從生活中的圖形去掉花外衣引出數學中的三角形,讓學生動手畫和用自己的話説“你認為什麼是三角形?”學生看着自己畫的三角形試着總結,“我們概括的和書上的一樣嗎?”讓學生在想説出來卻説不出或説的不完全正確的時候,老師讓學生第一次讀書。李老師讓學生獨立解放程,並找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同學進行板演,學生的書寫格式肯定是有對有錯,是在學生想做卻做不出或者不能判斷做的是否完全正確的時候,李老師抓住這個閲讀時機讓學生二讀課本,會解方程——這就是學生真正需要“讀”。

三、 精心設計練習,體會學習快樂

練習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兩位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題由淺入深,形式多樣,讓每個學生練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感悟數學的魅力,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等在編織精巧的練習過程中得到培養,讓學生能夠自主—快樂地學習數學。

聽完這兩節課,使我想到這樣一句話:你講給我聽,我是要忘記的,你做給我,我説不定記住了,你若讓我參與,我肯定能夠學會。讓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中自主起來,靈動起來吧!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6

有幸參加靈寶市高效課堂之“獨學”研討會,兩位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至今仍歷歷在目,為我們的課堂教學起了示範引領作用,領導的講話精神更是發人深思——師生共讀,促進“獨學”出成效。現就本次活動我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 師生共讀,為“獨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教師的讀

教師首先應是一位樂讀的人,讀教育理論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讀經典美文豐富自己的內涵;研讀課程標準及教材,準確把握每節課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教師還應是一位善讀的人,能讀出文章的內涵與外延,更要善於將讀書的方法經驗梳理概括以便授之於學生。

2、 學生的讀

讀是“獨學”的最基本的途徑,李智民老師對學生“我能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書時,要不斷提高要求,培養學生會讀書、善讀書,進而愛讀書,形成終身受用的自學能力。

二、 學生主體,促進“獨學”出成效

學生不是產品,不可以用模具來進行規模生產,他們是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個體,只有讓他們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自己的閲讀、觀察、思考、操作、表達等一系列活動,才能形成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尹娜老師的課堂思路清晰,一步一步的隨着學生的認知需求通過觀察、抽象出三角形的數學圖形,再畫三角形、進而去讀一讀知曉定義,深刻理解,明晰特徵,輔以及時恰當的檢測活動,一直把學生放在構建知識的主體位置,很值得我們學習。

總之,每參加一次教研活動,都會帶來心靈的觸動,都有沉甸甸的收穫,教學的方向越來越明,思路越來越清,真誠地感謝領導組織的教研活動讓我們更快的成長,希望這樣的活動能經常開展,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聆聽專家的引領,實地感受精彩紛呈的課堂。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7

肅寧鎮數學教師等級授課活動結束了,我有幸全程參與了這次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小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聽了各位們的課,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先用情感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特別是滑村張雲琴老師的數學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靈動性、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繫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脱離軌道,沒有脱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

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每一節課,每一位老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精煉、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十分值的我們學習、在思想教育方面,這些教師都處理的比較好,自然真摯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每一位學生及教師。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數學課更能體現語言的嚴密性和嚴謹性,要儘量的簡練,例如東澤城國小李坤麗老師的課,她講的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節,她的語言樸實無華,但恰到好處,一步步引領着學生去探索知識。

以前我也參加過很多聽評課活動,很多老師都不願意或者不敢發言的現象,整個氣氛比較沉悶。但這次議課大不相同,老師們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做課老師大方得體,説着自己的困惑或成功之處,議課老師或直接或委婉的發表者看法,大家一起探討着所出現的問題,是那麼的和諧快樂。

通過這次觀課議課活動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會把這次吸取的經驗應用到教學中,另外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讓自己有更多的進步。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8

學習了陳老師的《有效觀課議課》,我對觀課議課有了新的認識:

拿到書就以為觀課議課就是聽課評課,其實,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是不同的。觀課議課,它主張充分發揮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進的功能,以發展性的取向做課,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獻課,主張直面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讓老師背有被批判得一無是處的包袱。每一位老師或許都曾有課堂教學失敗的經歷,甚至還有被評判得體無完膚的經歷,其實,作為評課教師,第一要做的就是呵護授課教師的自尊心,每一堂課都不會是完全失敗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課都有授課教師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處。我們教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將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沒有教學的勇氣和熱情。對於其中的失誤,我們要委婉地説出來。而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好課”,我們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討“好在哪裏”,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設計就好”。

我認為觀課議課的首要前提是仔細觀察課堂教學情況,收集課堂教學信息,“坐在學生身邊”觀察學習效果,這樣在議課中才能根據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觀課時,不僅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心靈感悟和體驗,用頭腦思考和判斷;“觀”對觀課的老師來説只是形式,而實質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如今,我們是否真正做到正確的觀課議課呢?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9

前段時間,有幸在璩工作室線上學習中接觸了各位大家,他們為埋頭於教學一線,受制於成績、制卷、開會、交表、評比各項事務中的我,推開了一扇扇的大門。詩歌教學內容的設計、校本研訓的專業指導、信息時代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論文寫作……內容豐富,專業性強,令我受益匪淺。聽了他們的講座,只覺自己如井底之蛙,教書近20年,專業學習意識不強,很多時候憑經驗做事,缺乏理論支持,不科學不高效,應當思變。

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我對成都大學陳教授講授的“觀課議課的相關問題與策略”感受最為深刻。實際工作中,作為教研組長,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評課,可偏偏這樣的場合又特別多。理論上來説,作為語文老師,公眾場合説兩句話不是難事,可為什麼最怕這樣的説話呢?暗自思忖,有三個方面。

一是怕自己評得不對。每一堂公開課來到我眼前,其實授課老師都做了精心的準備,甚至有些時候是團隊在背後共同打磨,比起他們的精心探究,匆匆上陣聽課的我,恐怕還沒他們事先收集的資料多,瞭解的背景多,看過的課例多,就憑個人經驗,怎麼能夠一定看出問題呢?個人的看法難道不會以偏概全嗎?對於這一節課,無實踐的假想一定會是最適用的嗎?理論或者經驗只能指導實踐,而不能代替實踐。更何況參與這節課的教師個人風格、學情狀況等各種因素都不能夠獲得足夠公允的信息,於這堂課而言,置身事外的聽課者個人角度的評價是否妥當?

二是怕自己説得不中聽。評課,以往都是大家圍着授課老師七嘴八舌,授課的老師便頻頻點頭。這種感覺不是很好。上課的老師三五次的磨課最為辛苦,課上得不錯(怎麼界定?)固然是好;但如果發揮失誤,或者確實出了問題呢?實話實説會讓人尷尬。很多時候評課,為了不挫傷老師的積極性,我都會斟酌一下自己的用詞,所有聽課的老師估計也是一樣的心理。於是就出現了陳大偉教授所説:先説優點一二三,再説不足一點點,而且不足還要往那些無關痛癢的方面去説。總之,結果就是,大家都完成了任務,長舒一口氣,但收穫甚微。

三是怕自己評得不高端。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一次聽評課,實則是兩次學習的機會:授課教師給一次觀摩學習的機會,評課專家給一次研修提升的機會。所以評課專業精當,更有助於青年教師成長。我本人也是在多次大咖的評課中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用之於課堂,頗有感悟。多年以後被代入“專家”的角色,卻只覺修為不夠。想要很誠懇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給年輕教師一些幫助,奈何眼界有限,愧矣!

聽了陳教授的課,我有頓悟之感。從源頭上,我就應該改變:這不叫聽課評課,而應該是觀課議課。聽課用耳朵,觀課則是調動各感官,除了教師的授課內容及策略,還有學生的聽説讀寫反應,還有整個課堂狀態。另,評課是自上而下的審視,議課則是共同參與的研討。觀課者亦是當事人,他和授課老師一樣,在有計劃有目的的觀課議課活動中擔任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思想上一轉變,問題便迎刃而解。既是團隊探究,直言無妨,意見相悖無妨,課不成功亦無妨,思維只有碰撞才能產生火花,事物只有處於矛盾中才能發展變化。探討更好的教法學法,成功固然可喜,失誤同樣富有價值。

除此之外,陳教授還特別指出,缺乏課前溝通協商是傳統聽評課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的確如此,接到通知去聽課,授課內容課堂上才知曉,40分鐘聽下來立馬評課,聽什麼?評什麼?聽的評的恐怕都只是一個大概的印象。每次聽評課都是這樣的程序,聽課目的不明確,評課重點不集中,大家的對話失去共同的基礎,研修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改變現狀,陳教授特別指出,課前要確定議課主題,確定議課團隊人選,分解議課主題觀察與研究的方向,還要根據各自方向挖掘經驗,收集信息。換言之,要讓散漫的聽評課變成有主題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主題”是我在陳教授講座中聽到最多的詞。這個詞讓我意識到,教學教研,是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每做一個活動都力求探討或解決一個問題,只有這樣逐步推進,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通達千里。陳教授説,觀課議課提倡以發展性取向“獻課”。我想,着眼於發展,就要有一個方向的指引,“主題”就是我們前行的方向。什麼是主題?陳教授指明瞭兩處來源:一是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問題。二是教師在教學中有超越有創新的地方。即這堂課,我們嘗試用某種方式解決教學活動中的困惑或問題,大家都來看一看,説一説,這麼做可以嗎?或者這堂課,大家來看一看,我的創新之處是否有價值?確定好主題,再圍繞主題,思考討論,反覆嘗試,有的放矢地解決教學問題,當然事半功倍。

學習之後,很想要把這樣的理念帶到工作中。剛好,有一個青年教師同課異構的活動,有幸作為評委之一參與。這堂課來自七年級下冊綜合性活動“我的語文生活”。因通知倉促,沒有時間組建議課團隊,便自行閲讀教材教參,在網上查找相關課例資料,最終給自己確立了觀課議課的主題——如何合理設置任務情境,並據此細分觀察方向: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任務情境設置,學生參與的熱情度和表現力的區別。為此,我製作了簡易的表格,想要嘗試一下該種方式的觀課議課。

活動結束,回顧這兩堂課。老師功底都不錯,信息技術運用純熟,也依次完成了教材規定內容,作為活動課課型,有學生的成果展示,有教師的要點歸納,但在新的觀課議課理念下,通過實時記錄,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課堂學生表現力的高下除了班級的差異外,還深受教師創設情境的影響,動畫指引、生活實景、虛擬故事、時事背景……各種情境細細比對,讓人覺得這裏很有研討的價值。

走在求知的路上,也許所思所行還很不成熟,但我願意勤勉奮進,實幹篤行,永遠做一個樸實沉毅的教育追夢人。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0

在我工作的這幾年中,聽課,無非就是校領導跟教研組長坐在教室的後邊,觀察教師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課,如何設計教學環節,如何引導學生,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思路是否清晰,語言是否簡煉,教態是否自然,多媒體運用是否恰當等等。內容太具體、呆板,反成了泛泛空談。導致教師往往是點到為止,沒有重點,缺少深層次的剖析,可想而知,教師到底能有多少收穫?能促進教師的多少發展?《有效觀課議課》是一本讓我讀完而無枯燥厭煩之感的教育理論書籍。書中提倡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師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觀課議課”理論,通過書中一個個生動案例的詮釋,讓人讀完不禁眼前一亮、為之震撼。

通過學習觀課議課讓我真正明白觀課的真正意義。首先,聽課者必須對課堂認真觀察,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出現。觀課時我們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可以坐在學生的旁邊,瞭解學生的認知策略,合作意識,性格特徵,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點,教學意圖可以闡述,我們的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而不全是觀看老師的表演。

其次要轉變評課的着眼點,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關鍵點,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從授課教師的教學活動轉向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看教師是否想盡辦法、合理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否主動探究、能否提出有價值問題、還要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發併產生持續的學習慾望。真正站在上課者的立場上,跳出講課人的思維框框,最大限度地維持原執教者意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則是對被評者最大的幫助。我們的議課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證這個,這樣的課就可以認為是一堂很好的課。

《有效觀課議課》也使我們從活動中收穫經驗得到成長:通過上課,聽課教師瞭解為什麼這樣上;通過觀課議課,使聽課教師明確這堂課好在哪裏,哪裏需要完善等;觀課老師也從活動中得到啟示,給出自己中肯的意見和建議,豐富自己的閲歷。我想在今後的觀課議課中,有以下幾方面是要注意加強的:

1、 加強交流。

常常我們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聽課的內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課題也不會事先做些瞭解準備,這樣對於不熟悉教材的人來説,聽課的效率就會很低。通常上課者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及意圖聽課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聽課的過程中自己慢慢揣測體會。而如果課前上課者有所説明、聽課者有所瞭解,那麼聽課過程中目的性就會更明確,效率也會更高。在議課的過程中,平等的交流更為重要。陳大偉教授指出:觀課議課不是為了展示教師自己多麼出色優秀,而是為了發現和解決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課者和觀課者消除隔閡、直面問題、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議課的成功。

2、明確主題。

通常的聽課評課活動往往面面俱到,這種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隱含着聽課者對課的思考不夠深入,泛泛而談,在有限的研討時間內不能使議課達到一定的深度,對上課者的幫助不大。陳大偉教授提倡觀課議課要有相對集中的問題和主題。看看書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這一點。比如:一節課超時,探討是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語文課觀察教師在指導學生閲讀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題才能有重點,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 以學論教。

我們習慣在聽課時關注教師是怎樣教的。有時甚至過分注重教師的語調、體態、形象等帶有表演特質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學效果不理想歸罪於學生,常常我們會説:你這樣設計是好的,就是學生不配合。加涅認為:教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重點,以學的方式、效果來思考教學方式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4.加強反思。

教學反思是當下大力提倡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觀課議課的目的是改進課堂教學,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無論是上課者還是觀課者,不能滿足於這一課的順利結束。應該立足於一課而放眼於將來,要通過眼前這一課的研究與思考,對自己教學行為背後的觀念進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學行為長效的改進。

總之,值的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還有很多,通過這次學習,我比較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認識到觀課議課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處,更有深度的參與到觀課議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1

繼續學習的目的就是通過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從教二十餘載,經歷較多。很多次培訓都是流於形式,對老師的幫助不大。8月28日聽取了進修學校王長麗主任的學術報告後,我對觀課議課有了新的認識:

聽課評課不要再流於形式了,不要再“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只聽不評”、“你好我好”了。這樣的教研有什麼意思呢?這樣,還不如自己有問題到電腦上查一查來得快。”可是,當面臨真正意義上的聽課評課的時候,比如評課分等級、評課找問題,我又覺得教學壓力實在太大了,沒有了安定感,更沒有了自豪感。以前總覺得當老師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現在,越來越覺得老師難當,特別是課堂教學,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教了,一旦遇到講課出現問題,被領導批評指責,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緒很消極,自信心都沒有了。和同事們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不可否認,教育的發展對教師來説是個永久的壓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這樣的壓力下,教師的生活、工作負擔明顯加重,身心疲憊的教師們很少有靜下心來專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的行為。那麼,如何減輕壓力,讓教師們願意研究教學呢?陳老師提出了“觀課議課”的方法。

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不同,它主張充分發揮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進的功能,以發展性的取向做課,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獻課,主張直面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讓老師背有被批判得一無是處的包袱。每一位老師或許都曾有課堂教學失敗的經歷,甚至還有被評判得體無完膚的經歷,其實,作為評課教師,第一要做的就是呵護授課教師的自尊心,每一堂課都不會是完全失敗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課都有授課教師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處。我們教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將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沒有教學的勇氣和熱情。對於其中的失誤,我們要委婉地説出來。而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好課”,我們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討“好在哪裏”,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設計就好”。

觀課議課的教研活動就是研討課堂事實和現象,不針對授課教師,只針對課堂,探討原因,研究發展變化的可能性和實現條件。從這一點來看,就大大降低了評課評人的的利害關係,從而減輕教師的壓力。我們都希望教師們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傷害和打擊,大家能夠共同觀察、收集、探討、研究和改進教學,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認為觀課議課的首要前提是仔細觀察課堂教學情況,收集課堂教學信息,“坐在學生身邊”觀察學習效果,這樣在議課中才能根據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觀課時,不僅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心靈感悟和體驗,用頭腦思考和判斷;“觀”對觀課的老師來説只是形式,而實質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總之,觀課議課的教研活動需要改進和學習,在新的理論和方法指導下,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2

李老師的《清澈的湖水》後,我深深地思考:閲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教師以讀為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閲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閲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認為不應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教師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説:“湖水很美麗”,教師反問:“假如你去遊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裏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嗎?對。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 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 讀後互評,評後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地讀嗎?”教師指名學生讀,後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羣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3

觀課議課頭次聽説,沒有培訓如籠中之鴿,聽x局長一説,真是大有收穫。以往評課婆婆太多,獻課者苦累不説,評課時只能聽喝,一肚子委屈向誰訴説。聽聽網上同行怎麼嘮嗑:“‘我工作時就怕領導聽課評課——就跟挑刺似的。’、‘我看你不順眼就聽你的課’、‘我們這裏聽課一般就是要整人’、‘就是找你的碴’、‘在很多學校,領導就是天,她説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一輩子都翻不了身。’”這樣的教研氛圍,教育改革怎能高奏凱歌?相信所有教師都作過公開課,無論是作為有待提高的年輕教師,還是具有示範意義的資深教師,公開課似乎就是盡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

為此,歷經幾輪試講,反覆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聽課老師呢,事先對該課一無所知,臨時坐進課堂。一堂課觀摩下來,首先要對該老師的教學情況依項打分。若有評課的要求,則聚集老師來評論一番,視該老師情況而定,或者給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譭譽參半,或者以“僅供參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評意見。上課的老師一律是謙虛的,謙虛之後,心裏暗暗下定決心,不是萬不得已,就決不再開課了。

觀課議課的春風來啦,“觀”是選取案例,“議”是對選取案例的討論和分析。“觀課議課”的主題可以預先研究和準備。在觀課的過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選擇地,把該觀察的東西觀察得仔細一點。為了避免預定的問題和現象在課堂觀察時撲空,預先確定的主題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為課堂教學發展變化具有不確定性,所以還應該承認主題生成,鼓勵老師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堂,研究課堂,並把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議課”和以往“評課”的最大區別有兩點:一是“議課”者並不完全是從旁觀者的立場來評論上課教師,而是把自己融入課堂教學中去,以執教教師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二是“議課”者與執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流,是“議論”式的而不是“評判”式的。所以,這種方式不但適用於有專家參與的指導性議課,也適用於校本教研中的教師互相觀課的同伴交流。“議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上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入的反思,總結並提升實踐經驗,對課堂上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探討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辦法。

觀課時必須做到:第一,需要觀察課堂上發生了什麼,觀察的對象不僅有教師,而且包括學生。第二,我需要推斷執教老師的教學行為背後的想法(不能等到議課時再問授課老師,就算要問,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斷執教老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與行為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第三,要思考:假如我來執教,該怎麼處理。第四,要思考:在議課時,我需要交流什麼。別人讓你看了他的課,你有了思考和進步,感謝當然是應該的.,但感謝的方式不是嘴上説,而是拿出行動——真誠地交流對對方有價值、有幫助的意見,幫助對方成長和進步。在具體話語結構上,大家比較普遍地接受“假如你來教……”“假如我來教……”

今後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議課”的實踐探索:一、對於課堂教學中成功的亮點,請上課老師敍述自己的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的一剎那的想法,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在教學時怎樣想到採用這種策略的,過去是否遇到過類似情況,是怎樣處理的。然後由觀課老師們議論,這樣做“得”到了什麼,是否“失”去了什麼?大家對執教老師的方法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意見的建議。從而起到了提升實踐經驗的作用。二、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如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教師講解中的存在的問題,師生交流中“卡”住的問題(特別是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新穎的想法但思維還不完備,老師卻輕易地否決了學生的想法——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請執教者談自己當時的想法,所採取處理方法的依據,反思可能導致的正反兩方面的後果,及今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將如何處理。

觀課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這一問題的產生及處理結果作出初步的判斷,與上課老師一起協商,形成解決類似課堂問題的設想或方案。觀課議課它雖然不是什麼靈丹妙藥,包治百病,但可以激活教師的反思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4

學習了《有效觀課議課》之後,深受啟發,使我對觀課議課有了明確的認識。

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有着本質的區別,對於我來説這是一個意識上的轉變,轉變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極的思想。從教多年來關於聽課評課,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定勢。聽課者認真聽認真記就完成了任務,在多人蔘與的集中評課時沒有人願意第一個發言。即使發言了,也是對問題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評課者的收穫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對於如何解決問題的探究較少。觀課議課所倡導的前提基礎是授課者和觀課議課者是平等的地位,觀課時我們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可以坐在學生的旁邊,學生自主探索階段,在小組內合作交流之時,在學生做課內練習之時,我們可以站起來,看看學生們在做什麼?瞭解學生的認知策略,合作意識,性格特徵,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觀課的老師,可以不必再那麼規矩。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看老師的教學策略是否是正確,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不是有效,看學生是不是有興趣,老師教得是不是有效。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而是帶着共同研究課堂、改進教學,提高自身課堂實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參與的。觀課議課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被別人指手畫腳”。也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教學”這種“私下默契”的狀態,它致力於讓所有教師互相觀摩教學,直面現有問題,相互坦誠批評,共同商議辦法,謀求教學創新,實現共同成長。

觀課議課摒棄了傳統評課的概括式評價,議課者要作為參與者帶着問題和研究方向全程參與授課的全過程。研究的是點而不是面,有很強的針對性。觀課議課的人不僅僅是在幫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並通過集體的智慧解決自身在教學上存在的困惑。觀課議課者在提出問題的同時,要闡明如果我是授課人,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會怎麼做,拿出自己的意見。這種思考使觀課者不做旁觀者,而是置身其中。對“假如我來教,我該怎麼教”進行思考,一方面能夠讓自己在觀課中真正有收穫,有改變,使觀察和研究一節課的過程成為自己學習這節課、準備這節課的過程,從而使議課能夠真實地對教學實踐產生影響。

我們常説做研究型教師、建立學習型團隊、提高有效教學等。這些都可以通過觀課議課的形式來體現,觀課議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上的有效途徑,因此,我要自覺地積極參與到觀課議課的活動中去,使自己在觀課議課的同時得到發展。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5

通過學習教培院的吳益平的老師講的《走向更加專業的觀課議課》讓我真正明白觀課的真正意義。首先,聽課者必須對課堂認真觀察,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出現。觀課時我們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可以坐在學生的旁邊,瞭解學生的認知策略,合作意識,性格特徵,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點,教學意圖可以闡述,我們的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而不全是觀看老師的表演。

一、把觀課的重點由教師向學生轉移

以往聽課,我習慣坐在後面,把重點放在記錄上,上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提問等方面,一節課下來我總是不停地在記錄,也沒有時間抬頭觀察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聽了陳老師的講座,我明白了聽課時應該坐到學生中間去,不要只記錄老師的表現,教學設計流程。主要觀察學生的表現,把某個環節中學生的表現記錄下來。因為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要關注的是學生在這節課上的反應。這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在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的深入程度,也反映出教學活動的組織的有效性,其實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真反映。

二、把握重點,隨時記錄自己的觀課的.感受

在日常的聽評課活動中,更讓我不知所措的是評課,老感覺沒有話説,不知道應該怎樣評?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能象其他教師一樣侃侃而談呢?那就要象陳教授所講的,在觀課之前要對本課教學內容、重點,以及教師教學努力方向有所瞭解,使自己在聽課的時候有方向。在聽課的同時,還要把自己隨時想到的問題馬上記錄下來。哪怕是一個字,記得越是及時越是好。等到交流的時候就可以説出自己的想法與大家交流了。這樣的觀課議課也能使老師們從活動中收穫經驗得到成長:通過上課,聽課教師瞭解為什麼這樣上;通過觀課議課,使聽課教師明確這堂課好在哪裏,哪裏需要完善等;觀課老師也從活動中得到啟示,給出自己中肯的意見和建議,豐富自己的閲歷,為上好以後的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以學論教

我們習慣在聽課時關注教師是怎樣教的。有時甚至過分注重教師的語調、體態、形象等帶有表演特質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學效果不理想歸罪於學生,常常我們會説:你這樣設計是好的,就是學生不配合。加涅認為:教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重點,以學的方式、效果來思考教學方式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四、加強反思

教學反思是當下大力提倡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觀課議課的目的是改進課堂教學,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無論是上課者還是觀課者,不能滿足於這一課的順利結束。應該立足於一課而放眼於將來,要通過眼前這一課的研究與思考,對自己教學行為背後的觀念進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學行為長效的改進。

總之,值的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還有很多,通過這次學習,我比較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認識到觀課議課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處,更有深度的參與到觀課議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6

這次我校開展的同課異構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所以分別只聽了一位老師的公開課。雖然少了比較,兩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雖然是同一節內容,同一個教學案,但是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

首先是導入部分,李老師是借班上課,她創設帶學生免費旅遊的場景。讓學生參觀鳥巢,水立方。通過學生的觀察知道鳥巢是由一條條線構成的。這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將從而導入本章節內容,與線有關的知識。

其次在課堂上,兩位老師都選擇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老師們根據教材內容適度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此情境中動腦,主要通過學生觀察,小組討論,然後自己得出結論,並且在一個重點內容的講解上,處理得也是非常到位。在學生都講解完成後,再重新歸納總結,找出學生的問題所在,並加以補充。特別是李老師,她用三個成語,不但總結了線段,直線,射線的特點,還給學生滲透了做人的道理。

再次,我覺得兩位老師的教態都非常自然,在語言的組織上,對學生的'鼓勵和評價上都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每堂課都有學生參與,老師歸納總結。

最後,各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又都融入了大量的練習,並且這些練習設計很有層次感,由簡到難,由點到面。直接在課堂上就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鞏固。

此次聽課,讓我學到了其他老師的長處,看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多向其他各位老師學習,每次上課,都要通讀教材,做到課前準備充分,課堂靈活有度,課後總結歸納。只有這樣,自己才能逐漸成長起來。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7

本週開始,進修學校組織我們國小語文骨幹教師第四期培訓班一行五十人前往縣小、民小進行為期一週的觀課議課活動,直到今天下午圓滿結束。本週我們聽了十八位優秀老師的課後,覺得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説,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這一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觀課議課後的一些體會吧:

第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聽了這些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阿玲老師的《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阿玲老師緊緊抓住啟示這個題眼,讓學生讀課文從重點句“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入手,個人簡歷讓生讀課文,找一找啟示是什麼?接着讓學生知道釣魚這件事的“是”是什麼?“非”是什麼?然後重點品讀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發生的事的段落,從作者的心理活動,釣到肥美的大鱸魚不願放魚的原因等幾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讓學生明白題眼“啟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氣和力量戰勝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錢以及地位的誘惑。

第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在此次的觀課中我發現好多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方應萍老師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練筆,孫靈梅老師的拼音的教學,萬靜萍老師的口語交際課《説秋天》的課堂上都體現了新課程的一個理念,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今後我會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心得體會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楊成金老師的《聽聽,秋的聲音》和杜新平老師的《只有一個地球》,楊成金老師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地讀並找出課文中描寫秋的聲音的詩句,再讀課文,讓學生品讀詩歌的美走進秋天的田野這個遼闊的'音樂廳,邊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主旨,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發音,表述的準確,讀書和書寫的姿勢,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使學生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範文寫作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此次活動,我知道了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地去讀去感受。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

總之,這次觀課議課的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從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8

暑假,在陽城五中,我參加了《有效觀課議課》的繼續教育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對觀課儀課有了新的認識。觀課議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信息,在充分擁有信息的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教師研修活動。通過學習,我不僅瞭解到什麼事觀課議課,還有了很多感觸。

聽課評課是我們的教學工作之一,今天聽到的是觀課議課這個概念,與聽課評課有什麼區別呢?如何做到觀課議課呢?聽課是單純的用耳朵去聽,而且是坐在教室的後面;觀課是與學生坐在一起看、聽、感受;評課是得出授課教師教學水平和質量的結論,發現授課老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提供教學改進的方向;議課是參與者為自己上課進行思考,並把自己的思考拿來交流、討論和分享。議課則更適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動。與現有的競賽課活動比較,觀課議課主要適用於日常的教研和教師培訓活動,觀課議課需要參與教師置身於“接下來我要上這節課”,積極主動地思考“假如我來執教,我該怎麼處理”的狀態。有了這種狀態和思考使我們不在是旁觀者,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觀察和研究一節課的過程,真正成為自己準備這節課的過程,這樣能讓“觀課議課”更好地成為自己學習教學的過程。

培訓結束後,我又認真學習了陳大偉教授著的《有效觀課議課》一書,在讀書中不知不覺成為了思想的參與者,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尤如聆聽名師的講座,置身於爭鳴的學堂。

感悟之一:以人為本的理念淋漓盡致。

以人為本是觀課議課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這一理念落實在觀課議課中,首先體現在要關心人、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滿足人。以人為本不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過對眼前人的關懷使以人為本中的“人”具體化和現實化。觀課議課要致力引導教師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師生活。幸福的教師生活來源於創造性的勞動和對創造性勞動的審美性體驗。“大創造,大突破,大快樂;小創造,小突破,小快樂;無創造,無突破,無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觀課議課是促進教師思想、實現專業成長的捷徑。

“以學論教”是觀課議課的重要思想,也是本書重點論述的一個內容。陳老師在聚焦課堂教學中,走出了一條適合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觀課議課的模式。並用“以學論教”指導我們的思想,“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和觀察教師的教。”

感悟之三:觀課議課是教師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質量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教師生命流淌的過程。作為教師,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生命價值的體現。因此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

感悟之四:教師在成長中追求幸福,在體會中收穫幸福。

我們的工作就是教育學生,“當我們意識到工作是實現自己的方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時候,我們將更加熱愛工作,以更高的積極性投入工作,以精彩的工作為生活添彩,從而不斷提高生活的質量。”我們的生活質量要好,需要好好工作,改變自己的心態,把工作當做自己的生活,讓自己成功,做一個最具成長力的教師,通過工作的經歷,獲得工作的經驗,積累經驗成智慧;通過工作的經歷獲得成長與進步,在工作中學會工作,在工作中學會更好地工作。

感悟之五:有效觀課儀課指導我們有效教研。

我們經常進行聽課評課活動,這屬於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時的聽課評課中,像陳老師所言的“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只聽不評”、“你好我好”的現象屢見不鮮。很多時候,我都在想:“這有什麼意思呢?有這會時間,還不如自己有問題到電腦上查一查來得快。”可是,當面臨真正意義上的聽課評課的時候,比如評課分等級、評課找問題,我又覺得教學壓力實在太大了,沒有了安定感,更沒有了自豪感。以前總覺得當老師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現在,越來越覺得老師難當,特別是課堂教學,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教了,一旦遇到講課出現問題,被領導批評指責,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緒很消極,自信心都沒有了。和同事們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

不可否認,教育的發展對教師來説是個永久的壓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這樣的壓力下,教師的生活、工作負擔明顯加重,身心疲憊的教師們很少有靜下心來專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的行為。那麼,如何減輕壓力,讓教師們願意研究教學呢?陳老師提出了“觀課議課”的方法。

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不同,它主張充分發揮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進的功能,以發展性的取向做課,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獻課,主張直面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讓老師背有被批判得一無是處的包袱。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19

學校的每期新書推介導讀活動中,我認真拜讀了《怎樣觀課議課》這本書,感覺自己受益良多。陳大偉教授提倡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師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觀課議課”理論,通過書中一個個生動案例的詮釋,讓人讀完不禁眼前一亮、為之震撼。

“觀課議課”,與以往的“聽課評課”有何不同?書中作了詳細闡述:觀課與聽課比較,“聽”主要指向聲音,“聽”的對象主要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有聲語言往來;而“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觀課追求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評課與議課比較,“評課”側重對課的好壞下結論、做判斷;“議課”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其實名詞的變化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實質理念與方式方法。

研讀《怎樣觀課議課》一書後,再反思以往我們慣常的聽課評課活動,更為觀課議課理論折服。我想在今後的觀課議課中,有一下幾方面是要注意加強的:

1、加強交流。常常我們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聽課的內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課題也不會事先做些瞭解準備,這樣對於不熟悉教材的人來説,聽課的效率就會很低。通常上課者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及意圖聽課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聽課的過程中自己慢慢揣測體會,而如果課前上課者有所説明、聽課者有所瞭解,那麼聽課過程中目的性就會更明確,效率也會更高。在議課的過程中,平等的交流更為重要。陳大偉教授指出:觀課議課不是為了展示教師自己多麼出色優秀,而是為了發現和解決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課者和觀課者消除隔閡、直面問題、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議課的成功。

2、明確主題。通常的聽課評課活動往往面面俱到,這種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隱含着聽課者對課的思考不夠深入,泛泛而談,在有限的研討時間內不能使議課達到一定的深度,對上課者的幫助不大。陳大偉教授提倡觀課議課要有相對集中的問題和主題。看看書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這一點。比如:一節課超時,探討是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語文課觀察教師在指導學生閲讀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題才能有重點,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學論教。我們習慣在聽課時關注教師是怎樣教的。有時甚至過分注重教師的語調、體態、形象等帶有表演特質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學效果不理想歸罪於學生,常常我們會説:你這樣設計是好的,就是學生不配合。加涅認為:教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重點,以學的方式、效果來思考教學方式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4.加強反思。教學反思是當下大力提倡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觀課議課的目的是改進課堂教學,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無論是上課者還是觀課者,不能滿足於這一課的順利結束。應該立足於一課而放眼於將來,要通過眼前這一課的研究與思考,對自己教學行為背後的觀念進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學行為長效的改進。

革新教學觀念,從觀課議課做起。真正深入進去,切實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加強交流,強化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合格教師。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20

怎樣更有效地觀課,就是讓自己累起來。怎樣議課,就是發現聯繫,發現教學變化的可能性。《有效觀課議課》全書分五個專題,專題一理解觀課議課,專題二準備觀課議課,專題三有效觀課,專題四有效議課,專題五觀課議課與教師專業成長。本書先舉例子講什麼是觀課議課,再講如何有效的觀課議課,最後講觀課議課的意義,全書邏輯井然,非常有條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對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非常有幫助。

"觀課議課"能夠改進課堂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比聽課評課有一定的優勢,可是"觀課議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觀課人,除需要時間和精力外,還需要所有的觀課者共同研究、探討。因此,我們在觀課和議課時要積極主動地思考。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由學生的活動中分析與教師教學方面的聯繫情況;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課教師,由學生的活動,自己如何的處理教學;觀察授課教師的教學情況,思考其行為與教學理念的聯繫程度;觀察教學中學生掌握情況,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觀察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的聯繫,思考怎樣通過優化過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等。通過學習《有效觀課議課》我深深體會到觀課議課比聽課評課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觀點,能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給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尊重,營造了教師之間平等對話的氛圍。

"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經驗是建立聯繫,建立聯繫的目的是為了從經驗中學習,要想積累經驗關鍵要主動,主動就是建立教學活動與教學結果前後的聯繫,這是教師成長的一個祕密。反思是比較和批判,經驗很重要,並不一定正確,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經驗,從中獲得相對正確並且有用的經驗。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擔負着太多的責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師這個崗位的時間還很長,讓我們在創造中為生命歷程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21

我反思平時我們上課,在聽課時,我們經常關注教師的多一點,議課時,教師們會針對授課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課堂的設計,教學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少關注學生的發展。通過新課改理念的學習,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聽課者必須對課堂認真觀察,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出現。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點,教學意圖可以闡述,可以爭論。其次他轉變評課的着眼點,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關鍵點,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從授課教師的教學活動轉向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和結果(注意,這裏提評價重點必須轉向,並不是完全忽視或否定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情況)。看教師是否想盡辦法、合理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是看教師講得怎麼樣。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參與面有多大;是否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於質疑,能否提出有價值問題;關鍵還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激發、學業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發展與提高、學習興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發併產生持續的學習慾望。這樣的`課就可以認為是一堂很好的課。

在課堂中,問自己到底能夠給學生什麼?學生能得到什麼?用什麼樣的方式幫他們得到?這樣的方式恰當嗎?這些問題是把學生的需要放在了課堂的首位。而如何幫助學生實現這些需要,則是我們課堂教學設計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思考了這些,我們備課才真正為學生而備,不會出現老師台上表演熱情高漲,台下學生聽課昏昏欲睡的尷尬局面。

有效議課呢?要致力推進有效教學.教學的效益在於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觀課議課追求有效教學,在思想上堅持以學論教。它強調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方式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和質量,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和觀察教師的教,通過以學論教,實現有效教學。在方式上要求到學生身邊去。“到同學身邊去”是觀課議課的一個基本要求。“到同學身邊去”的主要作用當然是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附帶的作用則是幫助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對授課教師的教學實施配合、進行幫助。這種參與,有利於培養參與者彼此的合作精神。瞭解學生另外的方法是請學生提供課堂教學的信息,提出改進課堂教學的建議。

通過學習,我比較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認識到觀課議課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接下來學習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處,更有深度的參與到觀課議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學、觀課議課水平。

學習《觀課議課》心得 篇22

感悟之一: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觀課議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陳大偉強調要加強與師生的溝通,瞭解學生為什麼這麼做,瞭解教師這樣教,沒有了解情況前不隨便下結論。

感悟之二:觀課議課是促進教師思想、實現專業成長的捷徑。

陳老師在聚焦課堂教學中,走出了一條適合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觀課議課的模式。並用“以學論教”指導我們的思想,“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和觀察教師的教。”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以生為本”、“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等先進的`理念。

感悟之三:觀課議課是教師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質量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教師生命流淌的過程。作為教師,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生命價值的體現。因此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幸福的教師能影響和促進學生幸福的校園和課堂生活。因此我們不能不小心謹慎,不能不奮力成長和改變。研究課堂,改進課堂就是我們教師的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