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紅色烙印--革命根據地拉練體會

林建新

深深的紅色烙印--革命根據地拉練體會

身着綠戎裝,高唱紅歌兒。

腳踏紅軍路,心懷報國志。

那些人兒,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立志從軍,強我國防的信念讓他們匯聚於此。匯聚在這片紅的讓人熾熱,紅的讓人心潮澎湃的土地上。

那些人兒,他們一邊習武練兵,一邊馳騁在知識的海洋裏。在紅色的土地上,他們敬仰無所畏懼的紅色革命戰士,爭當紅色傳人。

那些人兒,此時已一身戎裝,整裝待發。走偉大先輩走過的路——紅軍路,上他們心領神往的山——井岡山。步伐如此堅定,眼神如此動情,

那些人兒,他們要在自己的身上深深地打上紅色烙印,他們是紅色井大校園裏的綠花——國防生。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無論到哪裏,都要放光明。

夜裏,四周一片沉寂的三灣村,七八個星天外,兩三堆篝火前。那些人兒手拉着手,心連着心,跳着簡單但讓人窩心的篝火舞。往日日理萬機的張校長,走南闖北的田將軍此時也在篝火舞圈之中。原來的敬畏,現在的有敬無畏,他們是如此的平易近人。

我軍軍魂的鑄就地—三灣,在黑暗籠罩的那個年代,黎明的曙光從這裏開始。那篝火,無言的穿透着黑暗,那麼堅決,如此的有力量。火星四冒,勝似滿天的繁星,照亮那些人兒的臉,照亮沉澱着歷史的那棵紅楓樹,也照亮了三灣的天。

天上北斗亮晶晶,八角樓光通通明。

毛委員是那掌燈人,照亮革命萬里程。

一座平凡的小屋,夕陽的餘光斜斜印在斑駁的磚牆。走進小屋,隔着櫸木板似乎能聞到那瀰漫着的一種歷史沉澱的味道。輕輕地踏着木梯,走上二樓,抬頭看見一個天窗,那是一個八角形狀的天窗,八角樓也因此得名。屋內一張陳舊的木牀,泛黃的木桌,桌上一個油燈,這油燈曾經照出了一個巨人般的身影,這巨人——毛主席,正是在這盞老油燈下完成了兩部光輝鉅著《井岡山的鬥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是啊,八角樓的燈光也從此照亮了中國革命。

十里橫排無絕,高山疊影重重。

挑糧小道三千,路通黃洋界上。

坡陡崎嶇的挑糧小道,通向勝利的康莊大道。遙想紅軍當年,一雙草鞋,一副扁擔,肩挑糧食,給戰士送去補給。此刻,他們挑得不僅僅是糧食,更是希望,中華民族的希望。黃洋界,“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從炮口望去,羣峯崢嶸,天險要隘。“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一切都在詮釋着“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壯懷激烈。

肩扛紅肩章,在一片紅土地上重走紅軍路,“走一路,學一路。看一路,思一路”。為的就是在燙如鐵流的血液中,深深地打上紅色烙印。紅遍你我,紅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