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通過此次培訓讓我更明確的樹立起質量第一的目標。從自身本職工作出發,我們應在工作中堅持以質量為中心,科學的進行管理。結合 GMP 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更應在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使質量真正形成於生產的全過程中。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全面質量管理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 PDCA 循環方法為指導,使質量通過有持續的改進上升到更新更高的階段。就我本身的工作而言,對於成品庫的管理,應從成品的在庫管理去抓,解決實際工作中包帶的損耗以及成品外箱的老化、破損。防止成品運輸過程中的野蠻搬運。注意成品在庫時温濕度的調整及避光問題的管理,嚴格按照打包機操作規範執行,降低打包帶的損耗,利用科學的 QC 方法去分析,如何能將庫耗降到最低程度,從而降低質量成本,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

對於淨藥材庫的管理,我認為應從藥材庫存的損耗以及在庫管理入手,加強質量管理。在收發料過程中,應嚴格按照 GMP 中的管理規範執行,做到數量、品種、質量無誤,保證投料量無誤,保證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因此,我感到學習全面質量管理就是在心中樹立起強烈的質量意識,從實際工作出發,不斷改進並提高質量水平,使產品的合格率提高,降低質量成本,使企業得到質量效益。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參加培訓,我覺得全面預算是一種系統化的長期工作,是一種集預算體系建立、編制、控制、調整、分析的週期循環。預算管理是一種系統的管理手段,通過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協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監控整體戰略目標的實施進度,控制費用支出,並預測現金流量和利潤。要做好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就要早做準備,按要求認真做好全面預算的每一項工作。在此先談談我經過學習後對預算管理的一些認識。

1.全面預算的起點是戰略。預算管理就是要克服戰略實施障礙。很多企業的員工不知道企業的遠景是什麼,也不理解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的管理人員很少享有與戰略相關的激勵,組織沒有將戰略與預算聯繫,往往都是為了預算而預算。企業應根據戰略規劃和年度經營目標擬定預算目標,編制年度預算;再通過實施全面預算,不僅能將企業發展戰略按年度經營目標分解落實,還能將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和年度具體行動方案緊密結合,從而實現“化戰略為行動”,確保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

2.全面預算的核心在於“三全”,即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全過程是指預算管理活動從編制、執行控制、考核分析、績效評價及獎懲均滲透到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每個環節,表現為全過程的預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預算管理包括成本預算,銷售預算、費用預算、資金預算等各方面預算。全員參與是指全面預算管理涉及的各個部門,需要全員參與,共同完成,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體效益。

3.預算也是需要進行調整的。定期將實際發生的核算與預算進行差異分析,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及時提出修正意見和改進措施,及時糾正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年度經營目標的完成。

4.預算管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時期,目標也就不同,管理模式及面對的風險也不同,預算所傾向的側重點也就不同。

5.全面預算的終點是考核。預算考核是對各責任中心執行預算情況的評價,針對不同的責任中心確定不同的考核指標,考核各責任中心的工作績效、成本控制及成本預算的準確性,如銷售部門不僅考核銷售業績,也要考核銷售量預測的準確性,避免預算鬆弛的現象發生。加強考核力度,提大學聯考核的科學性,從而可以保障預算目標的落實。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3

7月27日上午,集團公司組織召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視頻培訓會議。 通過參加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視頻培訓會議,受益良多。要做好全面預算管理這件工作,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是預算、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管理。預算是為實現預算單位中長期業務發展計劃,對下一經營年度的生產經營目標及相應措施做出的預期安排,是預算單位明確經營目標、控制經營活動、考核經營業績、提高經營績效的重要手段。預算管理是一種系統的管理方法,通過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協助單位實現戰略目標、監控整體戰略目標的實施進度,控制費用支出,並預測現金流量和利潤。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全過程、全方位和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

我感覺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系統化的長期工作,我們應該早做準備,按集團總部的要求認真做好全面預算的每一項工作。在此就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大家探討。

1、遵循“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預算管理思想前提。設計建立一套統一、規範、有序和有效運行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2、全面預算管理不是哪個部門的事情,而是全員參與,重在全面。單位應該成立全面預算領導小組和全面預算工作小組。領導小組作為決策機構,工作小組為管理機構,單位各職能部門則為執行機構。單位下屬的各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單獨編制全面預算,指定管理部門對各子公司進行管理和監督考核。

3、全面預算制定後要指定專門部門負責對預算的執行情況分月或按季進行考核,使預算在事中得到有效控制。只有預算沒有考核則預算流於形式,與集團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目的不符。

4、預算工作小組要定期召開預算分析會,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及時提出修正意見及改進措施,及時糾正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年度經營目標的完成。

5、制定預算管理流程,預算審批權限。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有效控制,確保在預算內進行。預算外支出項目能在交易事項發生前進行審批和控制。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有着重要的意義,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一、全面預算的意義

全面預算是關於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經營、資本、財務等各方面的總體計劃,它將企業全部經濟活動用貨幣形式表示出來。全面預算的最終反映是一整套預計的財務報表和其他附表,主要是用來規劃計劃期內企業的全部經濟活動及其相關財務結果。按其涉及的業務活動領域,全面預算可以分為財務預算和非財務預算。其中,財務預算是關於資金籌措和使用的預算;非財務預算主要是指業務預算,用於預測和規劃企業的基本經濟行為。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在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和相應財務結果進行充分、全面的預測和籌劃,並通過對執行過程的監控,將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目標不斷對照和分析,從而及時指導經營活動的改善和調整,以幫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業和最大程度地實現戰略目標。

二、全面預算的必要性

迄今為止,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幾乎所有的大中型企業都要進行預算管理,它已成為國際上通行的企業管理方法。近年來,這種現代管理模式的理論方法和成功經驗日益被我國企業所重視和接受,特別是大中型工商企業紛紛把全面預算管理當作企業加強集權管理,實現集團公司對分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作為開展集團化管理的突破口。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我國正處於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階段,在全面預算管理的推進中存在一些認識和實務上的誤區和盲區,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待改進,比如預算與企業戰略脱節、缺乏預算管理組織體系保障、在預算控制和考評等方面都未給予應有的重視等。

三、對全面預算管理認識不到位

企業推行預算管理的真正主旨是利用預算在計劃、協調、控制、考核方面的工具特性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有的企業負責人簡單地把“全面預算”定位為“財務預算”,甚至定位為“財務部門的預算”,甚至認為預算管理就是財務部門控制資金支出的計劃和措施。事實上,儘管各種預算最終表現為財務預算,但預算管理決不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財務部門的作用主要是從財務角度提供關於預算編制的原則和方法,並對各種預算進行彙總和分析。從而使預算管理的全面控制約束力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最終導致全面預算管理陷入困境。

目前,很多企業還不能準確的把握全面預算管理的定義,以至於單純的認為預算是財務行為,應由財務部門負責預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預算理解為是財務部門控制資金支出的計劃和措施。全面預算管理是集團業務預算、投資預算、資金預算、利潤預算、工資性支出預算以及管理費用預算等於一體的綜合性預算體系,預算內容涉及業務、資金、財務、信息、人力資源、管理等眾多方面。儘管各種預算最終可以表現為財務預算,但預算的基礎是各種業務、投資、資金、人力資源、科研開發以及管理,這些內容並非財務部門所能確定和左右。財務部門在預算編制中的作用主要是從財務角度為各部門、各業務預算提供關於預算編制的原則和方法,並對各種預算進行彙總和分析,而非代替具體的部門去編制預算。

四、預算編制方法過於模式化

預算編制是集團企業實施預算管理的起點,也是預算管理的關鍵環節。集團企業採用什麼方法編制預算,對預算目標的實現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到預算管理的效果。

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適應不同的情況。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編制預算時分別採用固定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零基預算和概率預算等方法。我國多數集團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多采用增量或減量預算編制方法。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增量或減量預算的編制簡便,只是對上一年實際數據進行增減調整形成本期預算,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工作量也能使預算指標接近實際;(2)可以為預算指標確定中的討價還價行為留下空間;(3)承認歷史水平的合理性。

儘管增量或減量已經考慮了某些非正常因索,但確立增量或減量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觀性,致使預算的編制未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事實上,預算管理的最直接目的有三個:一是充分利用價值鏈分析,剔除經濟行為中的非增值因素;二是通過預算的確定協調部門和單位關係,分清各種經濟行為的輕重緩急;三是確保各種經濟行為有助於企業目標戰略的實現。因此,按照實施預算管理的目的,在編制預算時必須結合具體部門、單位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經濟內容應該採用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而不能將預算編制方法模式化,更不應該希望通過標準化預算管理軟件的應用代替預算編制方法的選擇。

五、全面預算鬆弛

目標不一致和利益衝突往往產生預算鬆弛現象。目標不一致,會導致各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衝突。在傳統預算中,目標不一致主要體現在預算的執行過程,表現為一種消極的對抗或牴觸。在現代預算中,目標不一致主要體現在預算的編制過程,表現為預算指標的鬆弛。另外,信息不對稱也會出現預算鬆弛現象。在預算管理中,信息不對稱是指下級擁有與預算有關的信息而上級不擁有,這種不對稱表現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下級參與預算使得上級有機會了解各部門的真實情況,接觸到各部門的一些私有信息,但這種接觸不是直接的。下級可以修飾提供給上級的信息,或限制信息的供應量,上級得到的可能是不完整的及非原始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下級憑藉自己的信息優勢,自然會利用參與預算的機會,建立較為鬆弛的預算。

六、缺乏全面預算管理的組織體系保障

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主要依賴組織的保障。各級企業領導都要融入預算管理,要選擇專業人才來組織和控制預算管理。但我國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保障的問。一方面中國尚有部分企業未設置專門的全面預算管理機構,從總體上看,在我國由專門的預算機構做出預算決策的企業不到20%。另一方面,由於全面預算是在財務收支預算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預算是財務行為,應由財務部門負責預算的制定和控制,許多企業的生產、銷售等基層業務部門並不參加預算的編制過程,這就進一步削弱了預算的科學性和權威性,造成企業預算的軟約束,是預算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即使預算不脱離實際,沒有基層人員的參與。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七、全面預算管理的控制和考評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編制、輕執行的現象。由於很多企業集團尚未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執行的隨意性很大,在分析預算執行情況時,僅將預算值與執行情況進行簡單的比例計算,而沒有對預算差異進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難以確定預算差異產生的原因,無法把預算執行情況與企業經營狀況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事實上,預算作為一個系統的過程,對它的編制、執行、監控和調整都應給予重視,忽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將影響預算作用的發揮。

八、完善集團全面預算管理

針對集團在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加強集團全面預算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出了以下改進措施:

(一)建立編制預算的科學理念

促進預算管理的理念的提高關鍵在於培養和提高企業管理者的職業素質,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以企業戰略為基礎”的管理觀念,真正形成面向市場,以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量為預算重點的整體性預算管理理念。其次,要“以人為本,關注預算道德”,以全面提高預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集團及飯店各級負責人必須親自實行預算的執行,集團高層要全程參與和支持,把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看成“使企業的資源獲得最佳生產率和獲利率的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只有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才能在行動上自覺地完善預算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二)確定科學可行的預算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是戰略目標分解、實施、控制和實現的過程,全面預算編制的起點應是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計劃,企業應根據自己要達到的目標來決定需要的資源種類和數量。預算的目標、內容及模式能夠反映出企業在不同時期的戰略重點。為使企業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在制訂預算目標時,應充分體現出企業戰略目標。預算目標的制訂過程也是資源配置以及投人產出指標的確定過程。一般情況下,為了儘快實現企業戰略目標,集團高層通常傾向於較為緊縮的預算,然而緊縮的預算卻容易挫傷員工的積極性而為了完成業績目標,基層部門又傾向於較寬鬆的預算,但是寬鬆的預算與企業戰略目標又不相符。因此,企業在制訂目標時必須有一個標準。預算目標的標準一般分為外部市場標準和企業內部標準兩種,外部市場標準偏向於市場的競爭要求,而企業內部標準側重於客觀實際。通常,外部標準優於內部標準,但是,當內部標準優於外部標準時,企業就應該繼續優化內部標準,使企業目標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得到保障。

(三)採用聯合確定基數法解決預算鬆弛問題

人是全面預算的制定者,全面預算信息的使用者,全面預算的執行者,也是全面預算制度的被考核者。因此,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應貫徹“以人為本,關注預算道德”的理念,從員工的價值觀念上減少預算鬆弛的做法。當然,解決預算鬆弛的根本途徑還必須針對全面預算制定過程中出現的信息不對稱和過分強調本單位或部門利益等根源性問題。最近國內提出“聯合確定基數法”,即將編制全面預算的基數納入一個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博弈程序,使得代理人自動把自己的實際生產能力或資源耗用量和盤托出,使自報數剛好等於實際數,才能獲得最高業績獎勵。從實踐上看,聯合確定基數法在一些公司應用後取得明顯成效,在解決預算鬆弛、提高全面預算指標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得先進性和實用性。

(四)構建企業集團多層級預算管理組織體系

多層級的法人架構必然要求建立相互關聯的多層級預算管理組織體系。多層級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具體包括:董事會、下屬預算管理層和預算直接人,三者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其中,董事會是預算的審批機構;下屬預算管理層是全面預算管理的決策機構,負責根據集團發展戰略的要求,審查批准整個集團的預算方案,協調預算的編制、調整、執行、分析和考核;預算直接人是日常管理和決策執行組織;各責任中心則是具體預算的執行機構。子公司和飯店分別設立的預算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編制和審查批准本企業預算管理方案,並協調預算的調整、執行、分析和考核。各公司或飯店設立預算管理部門,負責組織編制和審查批准本企業預算方案,並協調預算的調整、執行、分析和考核。以此類推,直至公司內所有層級的單位都設立相應的全面預算機構。

(五)改進業績評價制度,建立全面考核指標體系

企業根據預算標準進行業績評價時,必須做到:(1)預算指標應具有可控性。只有可控性指標才能使預算執行者感到自己的行動能影響結果,以此類指標考核下級,才能真正反映其工作成績。(2)實際與預算對比進行業績評價的目的,一方面進行信息反饋,糾正偏離目標的行為;另一方面,對預算執行者進行獎懲,引導預算執行者的行為。所以,對完不成預算的執行者不應求全責備。(3)業績評價指標應體現各責任單位之間的協作關係,對於涉及幾個部門的預算差異,應分清原因,以協調為主,避免發生破壞性衝突。(4)業績評價要服從於企業的整體目標而非是預算目標。從整體來看,實現預算目標本身不是目的,預算僅是企業達到總體目標的手段,預算目標要服從於企業目標。(5)考核預算指標要分清部門和業務的性質。對標準成本中心,實際成本低於預算通常是有利差異,但對無限制費用中心,實際成本低於預算未必有利。鑑於此,一旦確定了預算標準,就沒有必要再向下級施加壓力,要求有利的預算差異,更不應在評價業績時賦予有利差異過多的權重。

此外,當前預算管理指標考核比較呆板,沒有充分考慮可變因素,財務指標比較多,非財務指標幾乎沒有涉及,不能科學的考核各責任中心,加上激勵機制的落後,平均主義的思想嚴重,影響預算的評價和獎懲。因此,建立全面預算管理考核指標的體系和科學激勵的方法,已經顯得十分緊要。由於在執行全面預算管理時,已經建立各個責任中心。因此,全面預算管理考核時對各個責任中心在實施全面預算結果進行檢測和評價。通過考核,一方面可以及時地收到相關執行信息的反饋並實施相應的防範措施,可以發現和分析問題,對下一期預算工作和經營活動的改進提出建議。另一方面,也是對員工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情況的一種評價,對其以往的執行情況進行獎懲。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不僅必要而且可行。隨着企業戰略管理的日益深入,平衡記分卡的廣泛應用以及作業基礎觀念的不斷強化,我們相信戰略導向全面預算必將成為企業全面預算髮展的大趨勢。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系統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和優化企業管理的方法。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有着重要的意義,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一、全面預算的意義

全面預算是關於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經營、資本、財務等各方面的總體計劃,它將企業全部經濟活動用貨幣形式表示出來。全面預算的最終反映是一整套預計的財務報表和其他附表,主要是用來規劃計劃期內企業的全部經濟活動及其相關財務結果。按其涉及的業務活動領域,全面預算可以分為財務預算和非財務預算。其中,財務預算是關於資金籌措和使用的預算;非財務預算主要是指業務預算,用於預測和規劃企業的基本經濟行為。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在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和相應財務結果進行充分、全面的預測和籌劃,並通過對執行過程的監控,將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目標不斷對照和分析,從而及時指導經營活動的改善和調整,以幫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業和最大程度地實現戰略目標。

二、全面預算的必要性

迄今為止,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幾乎所有的大中型企業都要進行預算管理,它已成為國際上通行的企業管理方法。近年來,這種現代管理模式的理論方法和成功經驗日益被我國企業所重視和接受,特別是大中型工商企業紛紛把全面預算管理當作企業加強集權管理,實現集團公司對分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作為開展集團化管理的突破口。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我國正處於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階段,在全面預算管理的推進中存在一些認識和實務上的誤區和盲區,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待改進,比如預算與企業戰略脱節、缺乏預算管理組織體系保障、在預算控制和考評等方面都未給予應有的重視等。

三、對全面預算管理認識不到位

企業推行預算管理的真正主旨是利用預算在計劃、協調、控制、考核方面的工具特性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有的企業負責人簡單地把“全面預算”定位為“財務預算”,甚至定位為“財務部門的預算”,甚至認為預算管理就是財務

部門控制資金支出的計劃和措施。事實上,儘管各種預算最終表現為財務預算,但預算管理決不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財務部門的作用主要是從財務角度提供關於預算編制的原則和方法,並對各種預算進行彙總和分析。從而使預算管理的全面控制約束力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最終導致全面預算管理陷入困境。

目前,很多企業還不能準確的把握全面預算管理的定義,以至於單純的認為預算是財務行為,應由財務部門負責預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預算理解為是財務部門控制資金支出的計劃和措施。全面預算管理是集團業務預算、投資預算、資金預算、利潤預算、工資性支出預算以及管理費用預算等於一體的綜合性預算體系,預算內容涉及業務、資金、財務、信息、人力資源、管理等眾多方面。儘管各種預算最終可以表現為財務預算,但預算的基礎是各種業務、投資、資金、人力資源、科研開發以及管理,這些內容並非財務部門所能確定和左右。財務部門在預算編制中的作用主要是從財務角度為各部門、各業務預算提供關於預算編制的原則和方法,並對各種預算進行彙總和分析,而非代替具體的部門去編制預算。

四、預算編制方法過於模式化

預算編制是集團企業實施預算管理的起點,也是預算管理的關鍵環節。集團企業採用什麼方法編制預算,對預算目標的實現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到預算管理的效果。

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適應不同的情況。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編制預算時分別採用固定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零基預算和概率預算等方法。我國多數集團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多采用增量或減量預算編制方法。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增量或減量預算的編制簡便,只是對上一年實際數據進行增減調整形成本期預算,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工作量也能使預算指標接近實際;(2)可以為預算指標確定中的討價還價行為留下空間;(3)承認歷史水平的合理性。

儘管增量或減量已經考慮了某些非正常因索,但確立增量或減量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觀性,致使預算的編制未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事實上,預算管理的最直接目的有三個:一是充分利用價值鏈分析,剔除經濟行為中的非增值因素;二是通過預算的確定協調部門和單位關係,分清各種經濟行為的輕重緩急;三是確保各種經濟行為有助於企業目標戰略的實現。因此,

按照實施預算管理的目的,在編制預算時必須結合具體部門、單位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經濟內容應該採用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而不能將預算編制方法模式化,更不應該希望通過標準化預算管理軟件的應用代替預算編制方法的選擇。

五、全面預算鬆弛

目標不一致和利益衝突往往產生預算鬆弛現象。目標不一致,會導致各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衝突。在傳統預算中,目標不一致主要體現在預算的執行過程,表現為一種消極的對抗或牴觸。在現代預算中,目標不一致主要體現在預算的編制過程,表現為預算指標的鬆弛。另外,信息不對稱也會出現預算鬆弛現象。在預算管理中,信息不對稱是指下級擁有與預算有關的信息而上級不擁有,這種不對稱表現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下級參與預算使得上級有機會了解各部門的真實情況,接觸到各部門的一些私有信息,但這種接觸不是直接的。下級可以修飾提供給上級的信息,或限制信息的供應量,上級得到的可能是不完整的及非原始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下級憑藉自己的信息優勢,自然會利用參與預算的機會,建立較為鬆弛的預算。

六、缺乏全面預算管理的組織體系保障

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主要依賴組織的保障。各級企業領導都要融入預算管理,要選擇專業人才來組織和控制預算管理。但我國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保障的問。一方面中國尚有部分企業未設置專門的全面預算管理機構,從總體上看,在我國由專門的預算機構做出預算決策的企業不到20%。另一方面,由於全面預算是在財務收支預算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預算是財務行為,應由財務部門負責預算的制定和控制,許多企業的生產、銷售等基層業務部門並不參加預算的編制過程,這就進一步削弱了預算的科學性和權威性,造成企業預算的軟約束,是預算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即使預算不脱離實際,沒有基層人員的參與。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七、全面預算管理的控制和考評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編制、輕執行的現象。由於很多企業集團尚未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執行的隨意性很大,在分析預算執行情況時,僅將預算值與執行情況進行簡單的比例計算,

而沒有對預算差異進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難以確定預算差異產生的原因,無法把預算執行情況與企業經營狀況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事實上,預算作為一個系統的過程,對它的編制、執行、監控和調整都應給予重視,忽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將影響預算作用的發揮。

八、完善集團全面預算管理

針對集團在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加強集團全面預算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出了以下改進措施:

(一)建立編制預算的科學理念

促進預算管理的理念的提高關鍵在於培養和提高企業管理者的職業素質,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以企業戰略為基礎”的管理觀念,真正形成面向市場,以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量為預算重點的整體性預算管理理念。其次,要“以人為本,關注預算道德”,以全面提高預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集團及飯店各級負責人必須親自實行預算的執行,集團高層要全程參與和支持,把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看成“使企業的資源獲得最佳生產率和獲利率的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只有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才能在行動上自覺地完善預算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二)確定科學可行的預算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是戰略目標分解、實施、控制和實現的過程,全面預算編制的起點應是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計劃,企業應根據自己要達到的目標來決定需要的資源種類和數量。預算的目標、內容及模式能夠反映出企業在不同時期的戰略重點。為使企業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在制訂預算目標時,應充分體現出企業戰略目標。預算目標的制訂過程也是資源配置以及投人產出指標的確定過程。一般情況下,為了儘快實現企業戰略目標,集團高層通常傾向於較為緊縮的預算,然而緊縮的預算卻容易挫傷員工的積極性而為了完成業績目標,基層部門又傾向於較寬鬆的預算,但是寬鬆的預算與企業戰略目標又不相符。因此,企業在制訂目標時必須有一個標準。預算目標的標準一般分為外部市場標準和企業內部標準兩種,外部市場標準偏向於市場的競爭要求,而企業內部標準側重於客觀實際。通常,外部標準優於內部標準,但是,當內部標準優於外部標準時,企業就應該繼續優化內部標準,使企業目標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得到保障。

體目標而非是預算目標。從整體來看,實現預算目標本身不是目的,預算僅是企業達到總體目標的手段,預算目標要服從於企業目標。(5)考核預算指標要分清部門和業務的性質。對標準成本中心,實際成本低於預算通常是有利差異,但對無限制費用中心,實際成本低於預算未必有利。鑑於此,一旦確定了預算標準,就沒有必要再向下級施加壓力,要求有利的預算差異,更不應在評價業績時賦予有利差異過多的權重。

此外,當前預算管理指標考核比較呆板,沒有充分考慮可變因素,財務指標比較多,非財務指標幾乎沒有涉及,不能科學的考核各責任中心,加上激勵機制的落後,平均主義的思想嚴重,影響預算的評價和獎懲。因此,建立全面預算管理考核指標的體系和科學激勵的方法,已經顯得十分緊要。由於在執行全面預算管理時,已經建立各個責任中心。因此,全面預算管理考核時對各個責任中心在實施全面預算結果進行檢測和評價。通過考核,一方面可以及時地收到相關執行信息的反饋並實施相應的防範措施,可以發現和分析問題,對下一期預算工作和經營活動的改進提出建議。另一方面,也是對員工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情況的一種評價,對其以往的執行情況進行獎懲。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不僅必要而且可行。隨着企業戰略管理的日益深入,平衡記分卡的廣泛應用以及作業基礎觀念的不斷強化,我們相信戰略導向全面預算必將成為企業全面預算髮展的大趨勢。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6

目前全面預算軟件很多,基於Excel的,投入產出模型的,PERT模型的,遞階控制優化模型的等等。但是那種整合進ERP或SCM系統的預算模塊非常不好用,預算需要調整時很麻煩,涉及一大堆數據更改,和已經執行的任務的數據更改,還要修正許多系統設置。我個人喜歡用單獨的預算軟件。各人可以根據具體企業情況選用,這裏不討論軟件問題。

1、全面預算簡單實用

有一段時間,管理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全面預算管理不利於企業潛力的最大挖掘,因為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各級都會為了比較容易完成自己的目標或為了下一年度便於完成目標,在預算指標上打埋伏,導致企業資源配置不能實現最優。而且漫長而反覆的討價還價過程讓人筋疲力盡。建議使用過程管理,也即公司目標不進行分解,而由總部控制整個運營過程,不斷優化(實際就是動態規劃思想,每一步都是最優),不斷監督和調整下級任務,這樣可以有效挖掘出企業最大潛力。

我認為很有道理,就在某企業試行。結果發現理論上美好的東西在現實中不可行。因為他導致管理變得過於複雜,結果反而比全面預算更糟糕。因為要進行過程控制,所以必然要加大總部的控制成本和監控複雜程度,同時事先並未明確各單位的具體指標,在協同作戰時,大家根本無法配合,例如銷售與物流會打翻天,互相指責對方沒有完成任務,出問題也是互相指責。這時總部的協調任務實在過於沉重,比討價還價要困難得多,因為所有責任都是你的,大家都站在旁邊看你怎麼指揮和協調。

所以試行一年後,大家一致同意放棄過程管理,恢復全面預算管理。

看來簡單的就是美好的,是個真理。

2、全面預算是企業運營的基本地圖

從總經理的角度看,全面預算就是把董事會的年度目標,例如銷售收入、利潤、成本、勞動效率等等目標分解到各個下級單位。(不同的管理運營模式分解流程不同,例如有的分解到戰略部門----投資中心,利潤中心,成本中心等等;有的分解到運營部門,例如生產部、銷售部、財務部等等;有的分解到執行部門,例如工廠、車間等;還有的會分解到崗位)。然後再把各種指標分解到月度、周,甚至有的企業把有的指標分解到天,例如零售業就是把銷售額預算分解到天。

全面預算主要包括策略計劃(判斷市場趨勢,制定經營策略,是經營預算的依據和基礎)、目標設定(一般採用BSC設定,包括企業整體目標以及從財務、客户、內部營運流程、員工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的目標)、經營預算(主要包括銷售數量預算表、銷售金額預算表、銷售成本預算表、期末存貨預算表、營業費用預算表、管理費用預算表、財務費用預算表、製造費用預算表、人力資源預算表等)、資本支出預算(包括固定資產的購置、擴建、改建、更新等預算)、財務預算(包括現金預算、預計損益表、預計資產負債表、預計現金流量表、關鍵營運指標預算表等)、預算説明書(主要説明編制預算採用的會計政策以及與預算有關的重要事項,例如業務前提條件或基礎、主要業務交易量、產品毛利率水平、信用政策、折舊政策、税收政策、重要費用支出項目説明、預計已產生但帳面未處理之呆壞帳情況説明、資金借貸及利息費用情況説明等)等等。

制定預算一般使用固定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等幾種方法。

全面預算是企業運營的基本地圖,所以非常重要。

3、全面預算管理為什麼會失敗

制訂年度預算是一件勞命傷財的苦差事,部分高級管理人員在制訂預算上花費的時間高達其全年全部工作時間的30%。

國內使用全面預算管理的企業很多,但我們都知道,絕大多數只是走走過場,玩玩數字遊戲,根本沒有起到控制企業運營過程的作用。為什麼會這樣?

下面我們先看一個真實的例子:

(1)、某零售商業集團公司在8月中旬開了例常的年度第二次董事會,主要討論企劃部根據公司戰略規劃制定的下一年度滾動計劃,確定下一年度主要的工作目標,例如銷售收入增長50%,税前利潤增長50%,税前銷售利潤率達到5%等等。

(2)、9月份企劃部根據上述指標,開始制定預算大綱:包括預算的總目標及實現目標的主要步驟、次序、要點和PERT圖,為預算的制定確定大的方向,並開始準備次年的銷售預測和銷售計劃的相關資料。

(3)、10月份各戰略部門(例如各種投資中心、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各職能部門、各子公司根據下發的預算大綱,結合各單位的KPI編制、提交各自的初步草案,及制定草案的基礎資料,由總部計財部開始進行預算平衡,提出預算需使用的一些關鍵性假設,並使各部門或各單位在這些假設上達成一致,為預算的編制提供堅實的基礎。

(4)、制定銷售預算。銷售預算左右整個企業的所有業務,並且是其他分預算編制的基礎。在對關鍵性假定達成一致後,首先編制銷售預算。

(5)、編制其他分預算。

(6)、然後拿到會議上請相關部門和公司領導評審。

由於總部對運營細節瞭解不夠,市場信息掌握不全,加上評審流程和方法有嚴重問題,對計劃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可能提出太多真正有價值的見解,所以評審的重點不再集中在預算本身,而是轉到如何進行市場滲透、產品和服務組合清單、現場管理如何改進等業務問題和職能部門的工作重點方面。

(7)、總裁與各單位領導討價還價,以確定各分預算的最後定案。(這是一個馬拉松戰爭,持續通宵達旦是常事,身體不好的人千萬不要試圖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8)、通過兩輪評審和修改後,各單位將自己的計劃提交公司經營會議評審通過,由總裁辦彙總後,經營計劃宣告下達。同時,計財部組織各部門準備經營預算,通常會在經營計劃下發一個月後把經營預算定下來。而人力資源部則根據經營計劃和預算編制考核指標,制定中高層的目標責任書(即績效合同),然後由總裁代表公司與中高層分別簽訂,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

(9)、12月份根據討價還價結果,計財部對預算進行再次平衡、審核,正式下發實施。

(10)、總裁開始指導各單位倒排時間表

根據年度全面預算,在年度計劃中,把每月計劃排出,在月度計劃中,把每週計劃排出。

例如12月31日要實現上述目標,那麼全年12個月每月的銷售額度、利潤、應收帳款、商品配置清單、促銷計劃等等必須進行分解,然後細化到上述崗位任務上,確定每個崗位每月的工作指標,然後把每月指標再細化到每週,並把指標分解到每個員工頭上,形成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頭上有指標,完成好了有獎勵,不能完有懲罰。

(11)、總裁開始指導各單位倒排工作流程

由於許多工作是並行的,所以流程是網狀交叉的,這時就由總裁負責協調各個單位的協同和配合。總裁必須理出協同計劃,也即倒排工作流程。例如製造業一般12月以催收應收帳款為主要任務,那麼對應收帳款的控制就必須在以前進行,而應收控制又不能影響銷售,如果影響銷售又影響生產計劃執行,等等如此下去,一直排到原始計劃流程。

(12)、總裁開始指導各單位制定任務完成指南和要點

全面預算必須列出主要任務完成的方法。例如應收帳款如何預警,如何催收;產品質量如何檢測,包括檢測流程、檢測指標、檢測工具等等,又例如包括對供應商的生產過程如何進行監督,包括監督流程、監督清單、監督控制點的選擇等等;又例如物流配送系統如何組織,包括外包管理清單、調度協調工作清單、工作質量控制清單等等,這些就構成了預算的作業指導書,告訴員工怎麼完成任務,保證預算可以有序完成。否則對員工來講,預算只是告訴他們幹什麼,但怎麼幹還是不清楚。

接下來,各單位按照下發的全面預算開展各項工作。於是,這時辦公樓內,一些來實習的大學生,就拿着各種銷售報表、運營週報、服務動態等報告等串來串去,到處散發。各職能部門也經常把自己完成的工作總結總結,然後上報分發。(但實際上沒有人會認真去看這些東西。)

為了落實全面預算,總裁辦每週組織一次PDCA經營例會,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並安排下週的計劃。會議上,各單位自然是對自己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着力渲染,對未完成的目標和計劃則分析原因----基本上的模式是:客觀環境和上游環節配合、銜接等原因,談到自己的問題往往就剩下一條----人手不夠!

於是,人力資源部門經理焦頭爛額地訴苦:現在招人確實很不容易,況且上個月已經進了不少了。

這時,財務總監開始強調:今年的銷售情況比去年可比下降了,人事費用在持續上升,如果不控制人力成本,贏利指標將很難達成。

大家又爭吵一陣,總裁一看再討論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結果,趕緊部署一下下週的任務,最後強調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各單位一定要相互配合,力爭完成下週的目標。

人力資源部當然不想讓績效考核流於形式。根據年初制定的目標責任書中的指標,他們想方設法蒐集考核數據和評價表格,但苦於公司的數據基礎比較薄弱,而且必須依靠各單位報數據,各單位主管似乎很不重視,所以部門的統計人員也就應付着完成人力資源部安排的任務。對於報上來的數據,人力資源部由於對業務不熟悉,也無法知道其準確性。有些指標須由相關單位打分評價,評價表格發放下去後,遲遲收不上來,收上來的表格很多一看就知道未認真填寫,有些評價表各項的得分基本上是滿分,而且各單位間掌握的標準尺度差別很大。到季度績效考核的時候,只好將就着給各單位評分,大家雖然知道評分不準,但也找不出反駁的充分理由,也就認了,但心理頗為不服,也把怨氣發到人力資源部門,認為他們只會做找茬的工作。人力資源部也覺得很委屈,稱自己是在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預算監控就更無從談起了。由於預算本身的準確性和權威性不強,大家根本就沒有把預算控制當回事。計財部獨立地進行着預算統計和分析工作,按照總裁的指示,每月組織一次預算分析會。在預算分析會上,計財部除了提供一大堆枯燥的統計數據外,就是作一些不痛不癢的財務分析,提供一些諸如控制銷售費用、降低運營成本之類的建議。會後,一切又恢復原樣。

報表、報告、例會、數據、考核、核算、分析,如此循環往復,一年忙下來,經營狀況離計劃目標差了一大截,(銷售增長只實現了35%,利潤增長實現36%,税前利潤率4.6%)全面預算宣告失敗。

當然,可以簡單説預算管理失敗,數據不真實是最大的一個問題。主要中層領導應付了事,因為真實數據太多,工作量太大。於是大家都覺得反正都是弄虛作假,又何必做得那麼累。

但是從根本原因分析,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企業管理基礎不好,二是總裁專業能力不足。

管理基礎不好,首先體現在企業運營狀態不穩定,企業異常比率經常超過10%,且相同或類似異常經常發生。説明企業管理人員對運營流程的控制是低效甚至失控的。相同或類似異常重複發生,顯示異常未能根本解決,資源重置成本高。

其次是各種工作改善措施並未在財務報表上反應出來,只可能是各流程未串聯成體系,對改善措施產生抵消作用。

三是不斷重蹈覆轍,説明組織並未有一個統一有效的指揮中樞。

四是一線人員工作合格率多次依工作標準抽檢,達不到80%,説明組織的培訓和考核都嚴重不合格。

上述問題導致整個預算體系不斷出現問題,不是指標完成參差不齊,就是不斷出現瓶頸阻塞,不得不中途調整預算,疲於奔命。

總裁能力不足,首先是指在預算制定過程中,總裁整體平衡感不好,把握不住最佳的平衡點,且與下屬討價還價能力不夠。

其次是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總裁的指揮協同作戰能力不足,沒有把握企業實時狀態,並對下一階段主要問題進行預判的能力,且無法組織大兵團在時間、空間上協同,為統一目標努力。形成各自為政,內部競爭,甚至自相殘殺。

4、我理解全面預算的特點

(1)、全面預算是一個多目標問題,追求的是非劣解或滿意解,而非單目標的最優解。

例如利潤與成本就是衝突的目標。過於追求利潤最大化,可能會降低企業需要儲備的增長潛力,減少研發費用,市場營銷費用,售後服務費用;也可能會減少員工福利、薪酬,結果是員工不滿,消極怠工、罷工,故意破壞,反而導致利潤無法實現。

所以實際上考驗的是總經理的平衡能力。

(2)、全面預算的約束條件包括時間、空間、人力、物力、資金和信息,相互之間不是獨立的,有關聯性、替代性和補償性。

這種約束條件的特點,使目標實現就有多種不確定因素,討價還價就成為一個必然過程。

(3)、全面預算的目標實現過程是不均衡的,有的會比較快,有的比較慢,有的前快後慢。所以不斷需要協同各單位動作,避免出現窩工、阻塞、瓶頸情況。

所以協同指揮就成為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手段。

5、利益平衡

(1)、內外利益平衡

某種程度上,總經理是股東和員工之間的利益中介。股東都是比較貪婪的,恨不得員工都不吃不喝,把所有產生的剩餘價值變成分紅;員工則希望獲得最大的收益。

顯然,總經理如果過度偏向股東,幫助其榨取員工血汗,員工將不會賣總經理的帳,這樣企業的運營指標將很難完成,最終總經理也得被股東炒魷魚。所以員工握着總經理的小命。總經理必須照顧好員工。

但是,如果總經理過度偏向員工,幫助他們向股東爭取利益,股東將感到聘請了一個叛徒,也會請你走人。

所以如何在股東和員工利益之間保持平衡,就成為總經理的第一個考題:如何找到平衡感,踩好蹺蹺板。

而這種平衡感在全面預算上表達出來,就是銷售額、利潤、成本、人事費用等等指標。

(2)、長短利益平衡

一般情況下,除非你只想幹一年,否則必須為企業預留部分發展潛力,例如在研發、市場營銷、人才儲備等等方面必須有足夠投入,否則就是竭澤而漁,第二年將沒有任何可以增長的機會。同時,你也不能刻薄員工太狠,削減他們的福利甚至薪酬,否則將導致消極怠工或罷工,甚至故意破壞。反而影響你的理論目標實現。

當然,你也不能不重視當期財務指標,如果太不像樣子,董事會立即會讓你走人。

所以如何平衡當期財務指標與企業長期增長潛力就成為總經理的一個大問題。反映到預算上,就是利潤與費用,與成本的關係。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按照選課的要求,我開始學習關於會議管理制度相關知識,這一次的學習使我思維豁然開朗,受益匪淺。下面結合公司的發展實際,淺談一下我在“高效的會議管理制度”方面的體會。

首先,要正確認識會議,嚴肅對待會議。所謂會議,是指3個或3個以上的人(其中一個為主持人)為發揮特定功能而進行的一種面對面的多向溝通,它是一種聚眾議事過程。通過會議的定義,我們知道開會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召集相關人員一起進行商議,是需要獲得一個結果的。如果散散漫漫,不認真對待,浪費了時間精力而問題沒得到解決,那麼會議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其次,要避免召開無實效的會議。在開會之前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會前準備,佈置會場,設置議程,有備而開。開會之前必須明確會議要解決什麼問題,會議過程中緊緊圍繞這一中心展開,做到目的明確,有的放矢。應該開高效率的會議,避免開一些無實效的會議。

再次,充分尊重會議結果。一次成功的會議,會議結束後,與會人就某一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我們要充分尊重會議結果,並在以後的工作中貫徹實施。否則,只開會而會後不按決策行動,讓會議只成為一種形式,那麼會議就失去了意義,也就不能發揮出它的功能,與會人對今後公司組織的會議也將失去信任。

當然,怎樣開好會議,開富於實效的會議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還有待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慢慢的去學習體會。我們大家要用這次的培訓以及以後的學習體會去成就一次次高效的會議,並做到“會而議,議而決,決而行,行而果”!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8

8月9日到10日,我們參加了公司組織的6S管理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們從思想上深刻的認識到:6S管理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一種先進的、實用性極強的現場管理模式,是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它能幫助企業消除工作和生產過程中的各類不良現象,為企業創造一個整潔、規範、優美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對提高企業形象,激勵員工士氣,促進生產文明,增加企業效益有着極大地推動作用。

6S就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 六個項目,因日語的拼音均以“S”開頭,簡稱6S。6S起源於日本,通過規範現場、現物,營造一目瞭然的工作環境,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其最終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質:

1、革除馬虎之心,養成凡事認真的習慣(認認真真地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2、遵守規定的習慣

3、自覺維護工作環境整潔明瞭的良好習慣

4、文明禮貌的習慣

通過學習,完善了我對人,機,環境,工作,管理等6S在工作中的各個環節的應用體會,下面就是通過這5個方面談談我的學習感受。

一:人是決定事和物的主導,提高人的思想意思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以首先必須認識到6S是對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空間,使每個職工都養成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障生產安全,最終實現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的大事,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打掃衞生。徹底摒棄以往那種大錢大辦,小錢小辦,沒錢不辦的思維。從細節入手,從小處做起,在日常工作中培養員工自覺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增加員工的企業向心力,增強團隊觀念。使每個人都能從思想上樹立起一個以廠為家、以廠為榮、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的觀念,使員工都能做到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思想上養成規範化、標準化做事的良好習慣。

二:機是工作順利完成的基本保障,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良好的設備運轉狀態是品質和效率的基礎。而6S是保證設備的最好工具,工廠無塵化,無碎屑、碎塊和漏油,經常擦試和保養,機械稼動率高;模具、工裝夾具管理良好,調試、尋找時間減少;設備產能、人員效率穩定,綜合效率可把握性高;每日進行使用點檢,防患於未然。

三:環境是一個企業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現,同時也是零事故的軟件設備。6S強調的現場管理方法,乾淨,整潔的工廠,無不給人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使得員工對企業的凝聚力不斷增加,而經過6S的整理、整頓後,通道和休息場所等不會被佔用;物品放置、搬運方法和積載高度考慮了安全因素;工作場所寬敞、明亮,使物流一目瞭然;人車分流,道路通暢;“危險”、“注意”等警示明確;員工正確使用保護器具,不會違規作業;所有的設備都進行清潔、檢修,標識明確,能預先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消除安全隱患;消防設施齊備,滅火器放置位置、逃生路線明確,萬一發生火災或地震時,員工生命安全有保障。

四:工作的積極性是企業活力的源泉,6S可以創造出快樂的工作崗位,一目瞭然的工作場所,沒有浪費、勉強、不均衡等弊端;崗位明亮、乾淨,無灰塵無垃圾的工作場所讓人心情愉快,不會讓人厭倦和煩惱;工作已成為一種樂趣,員工不會無故缺勤曠工;6S能給人“只要大家努力,什麼都能做到”的信念,讓大家都親自動手進行改善;在有活力的一流工場工作,員工都由衷感到自豪和驕傲。

五:管理是企業的工作核心,抓好了管理生產才能得以順利進行。基層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基礎,而全員管理又是企業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從每個部門抓起,從每個人員抓起,從每個環節抓起,從細、從嚴、從實是抓好管理工作的關鍵。有了制度就要有落實,要落實就要有監督。要使每個部門、每個員工、每道工序、都嚴格按照制定的規章制度辦事,這樣才能使企業走向規範化、標準化,才能提高企業形象,使企業更加充滿活力,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之目的。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6S精益管理細節決定成敗。在日常工作中,我對倉儲的基礎工作以6S法做了一定歸納和建議,先總結如下:

庫房“6S“工作法推行要點 1.堅持健全物資的收發領用制度。要把好收發關,不做“人情活”物資入庫要有入庫單,出庫要有領用單,簽字等手續齊全。 2.材料庫用公司統一表格建立物資台帳。 3.物資入庫、出庫必須及時核對、登記,要建立定期清點對帳制度,材料庫日常管理要做到日清(將每天入庫的零件按規定擺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收入或發出的零件要根據原始憑證當日登上台帳);月結。

4.必須對物資進行合理存放、妥善保管,做好物資的防塵、防黴等五防。要充分利用倉庫庫容,以現有空間滿足公司倉儲要求5.庫容、庫貌整齊、衞生,堅持每天擦掃。隨時整理。 6.物資要擺放整齊,零散必須上架子,不得散放、混放。 7.每一種物資的規格、材質、數量等相關信息必須用卡片進行明確標註,標註必須及時準確,並在日清月結時進行復核,有問題的立即複查,不放過一個可疑問題。

8.帳、卡、物必須保持一致,堅決杜絕“差不多,有可能”的思想。9.材料庫的周邊環境也要保持清潔,不能將物資隨意擺放在材料庫外邊,要求庫房周邊環境要與廠房整體環境保持協調一致。10.分為達標、合格、未達標三類。按月對各個庫房6S執行情況進行考核,並根據考核情況進行獎罰措施,將獎罰措施落在實處。鼓勵基層員工多提建議,多想辦法,對有貢獻的進行獎勵,激勵員工長期有效的將6S制度放在心中,落在實處。

6S精益管理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做好一時並不困難,而長期堅持靠的則是員工的素養。這是6s工作的目的,也是我們的工作目的。今後,我們應該以6s工作為契機,抓住機遇、發揚“齊心共管、整潔高效”的精神,不斷提升管理水平,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領先水平,為企業的跨越式大成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9

3.30公司統一組織了一次中層管理人員學習,通過《李強説管理》的視頻學習,本人最大的感觸就是四個字:事在人為!是否想為?為何而為?怎麼為?為的程度?為的結果如何?全在乎於為的心態!什麼是為?-----為就是執行力!也就是按質按量完成工作的能力,執行力的強弱不是取決於單一的素質,而是多種素質、能力結合的表現。

中層管理者要提高執行力,至少需具備兩種能力:準確領會公司高層理念的能力和管理好部門工作的實施能力。那麼,到底該如何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呢?參考本次培訓課程以及個人的工作經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着手提高執行力:

第一、明確領導意圖。正確領會領導佈置工作的意圖和初衷,是做好一個高層信息傳達者的首要任務。不能正確理解領導的意思,將會出現企業決策方案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小小偏差、會在不斷的執行中,不斷放大,最終導致整體工作的偏差,越到後期離原定的目標越遠,甚至是背離了領導的意圖和目的,有可能給公司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可以説只有明確領導的要求,才能制定工作目標和行動計劃,逐項落實、跟蹤反饋。要不斷充實和學習,能夠從更高的角度,替領導換位思考;

第二,表率作用。作為一箇中層幹部,不能只靠説別人,也要靠自己做,打鐵先要自身硬,身先士卒、百折不撓的樹立起自己的榜樣形象。只有成為手下的員工心悦誠服的榜樣,中層管理者的管理才更有説服力和執行力。

第三,主動積極。中層管理者不能事事等領導交待,也不能凡事都親力親為。首先要積極主動的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鋪墊和準備,把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各種預案工作做到前頭,從提升本部門的基礎工作開始,將部門打造成隨時接受新任務和快速處理工作的強力隊伍。通過不斷的審視自己部門該做的事兒,明晰責權、出台考核、獎勤罰懶,引導員工變得積極主動,才會打造一個主動積極的部門,執行力也就有了保證。

第四,工作到位。

1、頭腦到位——多思考如何做好工作的方式方法,管理部屬;

2、嘴巴到位——在管理中就是要上下溝通,既要及時彙報,又要隨時督促;

3、眼睛到位——細緻觀察環境的變化,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4、耳朵到位——廣泛聽取領導以及下屬員工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5、腿腳到位——經常深入現場,保持第一手資料的蒐集。

工作到位與否是衡量執行力的標尺,把握住這個尺度,要靠勤奮的磨練自身素質,最優的利用資源。

第五,不講藉口。問題面前不講藉口,不給執行力留缺口。“藉口”的實質就是推卸責任。在擔當責任與尋找藉口之間,體現了一箇中層管理者的敬業和擔當,服從和誠信的工作的態度。問題面前首先想到的是藉口,那就根本談不上執行力。不但培養自身的擔當心態,還要從明確部門內的各項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入手,不推諉,不扯皮,讓下達的任務可以第一時間找到對應的責任人開始,快速掌控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督導和傳達。

第六,團隊合作。中層管理者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要多接觸每個員工,瞭解每個員工,以便在團隊內培養成一種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相互尊重、相互激勵、相互交流的積極向上的團隊合作氛圍。團隊外,各部門之間應各司其職,補

位不越位,補台不拆台,分工合作,揚長補短,形成公司合力。只有通過團隊合作對中層領導者能力的放大效應,執行力的提高才能落到部門工作的各個角落。

第七,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原動力之一。作為中層幹部要公平公正對待下屬的工作業績、表現,正確的做事。工作中要對事不對人,要一視同仁。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從大局出發,公道正派、是非分明、一身正氣,能堅持原則、堅持正義、牢記使命,這樣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放心工作的決心和擔當的勇氣,能樹立正氣,保證執行力不偏離。

第八,總結反省。作為中層管理者針對執行力要做到經常自我反省,“磨刀不誤砍柴工”,總結反省是推動工作前進的重要環節、尋找工作規律、提高工作能力、吸取教訓的重要途徑。強化執行力就是一個不斷提升和積累的過程,通過定期組織團隊內部員工的學習和總結,在反思中豐富經驗,在總結中學習成長,明確公司、部門、個人的不足,在解決問題和準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執行力也將在不斷的審視和反思中得到了提高。

第九,開拓創新。在原有模式上提升執行力不應是中層管理者的目標,通過不斷創新和開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如何做到化繁為簡,務實高效的執行工作,更好的達成使命才是執行力提升的目的,可以説開拓創新才是執行力的動力。這就要培養對新工作方法、思路的敏感性,把實施決策的原則性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統一起來,在可控的範圍內,多做嘗試和探索,積累相關改進的數據,參考相關的素材,待時機成熟,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思路和具體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第十,中層管理者的執行力的提升過程,源泉就是來自於不斷的學習,而且是有方向的學習,通過理論的、實踐的、內部的、外部的、歷史的、現實的等等諸多方面的積累和吸收,為我所用,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素養的同時,執行力的提升引發領導力的增長,讓中層管理者自然而然的昇華成一種部門員工支持的領導力氣質,執行力的提升也就不再困難。

中層管理者在企業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作用發揮得好,是公司領導聯繫下面員工的一座橋樑,實現順暢溝通,達到天塹變通途的效果;發揮得差,就是橫在領導與員工之間的一堵牆,極易形成政令不通、低效工作的溝通頑疾。執行力在中層發揮管理作用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由此説提高中層管理者的執行力在企業各個時期的發展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8月10日—11日在人力資源部的組織下開展了績效管理課程的培訓。讓我對績效管管理困惑得到了相應的理解。本次培訓收益得到績效管理的理念,認識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學習績效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進行實際安全演練,實踐績效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特別是對績效客理制訂方面,老師用了大量的安例進行説明,通過smart原則,對於績效制訂的明確具體事項;是否具有可衡量性,比如在數量、時間、質量、成本等方面的制訂;是否具有可行性(挑戰性);是否有相關性;是否有時間性;在績效制訂過程中和績效考核過程中,績效管理中的溝通輔導工作在整過績效管理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輔導和溝通,讓員工和管理者之間就績效本身達成一致,比如對於績效面談的技術方面,就講述了,作為管理者如何向員工做好績效的面談工作。關鍵是在績效管理過程中,通過對員工個人績效的管理,展示員工對本職工作的認識,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找出班組優秀人員,以此為榜樣,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責任心。

從此,通過績效管理培訓課程的瞭解,改變了以前對績效管理認識,績效不中為了考核而做,不是為了考核員工而作;而是企業為了發展,面對市場競爭和人力管理方面所必須做出的一項工作。才能保證企業在當今社會激烈競爭中得到發展。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儘管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也已經做到精益化,但豐田卻“永遠把今天的水平看成是最差的”。

7月,我們一行40餘人赴日本豐田、達登、電裝等公司參觀學習。通過參觀,我們感受到了世界一流企業的高度機械化,管理的人性化。整潔有序的現場生產環境和強烈的環保意識。通過專家授課,我們對TPS(豐田生產方式)及包括杜絕浪費、標準化作業、6S管理和持續改進為主要內容的精益生產效果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更認清了我們的企業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下面我結合所見所聞所學,談點感受。

全員參與持續改進

豐田汽車的產量雖然只有美國汽車產量的三分之一,但每年賺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目前已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巨頭(通用、伏特、克萊斯勒)利潤和總和,任何時候都有300億-5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這些足以使任何人相信這家公司一定做對了些什麼。

儘管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也已經做到精益化,但豐田卻“永遠把今天的水平看成是最差的”。20xx年豐田共接到員工的60多萬條建議,其中99%被採納。建議被採納的,每條獎勵建議人500-20xx00日元(按目前匯率,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44元)。可以説豐田今天在精益生產上的一切成果都是通過激勵員工持續改進帶來的。正如我們在車間看到的一句口號:“好產品好主意”。這就是豐田對員工的要求。

友發也鼓勵員工提合理化建議,但並未形成風氣,還遠未成為員工的習慣和自覺行動,加上處理方法、程序不很成熟,執行力度不夠,因而效果不很明顯。結合豐田的具體做法,我領悟到:

第一,改善首先從小事做起,不要總想着做大的變革,而是馬上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常此下去就會有驚人的結果。巧遲不如拙速;

第二,改善後的效果要讓企業和每個人明顯看的見;

第三,拿出因改善而增效部分的一定比例回饋給改善者,並且改善者要被認可、表揚甚至提升,以此作為改善者及其他員工下次創新的動力;

第四,對改善的評價和表揚不僅要針對個人,也要針對部門或班組;

第五,對工作本身設定標準,才能顯現改善的效果;

第六,除精神鼓勵外,對改善者要提供物質和技術上的支持;

第七,要允許失敗。企業的發展本來就是進一步退半步的過程;

第八,要建立和完善提案制度及建議評價執行體系,是評價的人積極認真、公平公正地對待建議;

第九,改善需要持之以恆。

杜絕一切浪費,降低成本

給我們授課的豐田生產方式專家佐佐木元先生説:“我經常到中國,到中國企業看,到處都是錢。”他的意思是説我們的企業浪費太多。對此我深有感觸。

企業的利潤=銷售額—總成本。產品銷售不是由企業決定的,而是由市場決定的。既然我們無法決定售價,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只有降低成本。生產企業降低成本只有兩個途徑:科技創新和杜絕浪費。科技創新要靠持續改進和發明創造形成。那麼如何杜絕浪費呢?要杜絕浪費首先要認識浪費和看到浪費。白天開燈是浪費,而安全、質量、時間、空間、人力、動作、資金、庫存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浪費。例如真正給企業帶來價值的時間只是生產線上的加工過程,時間很短暫。但往往企業用了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時間週轉,這都是巨大的浪費。既然認識了浪費,就不應對浪費視而不見,要把浪費做到可視化,讓大家對浪費一眼能看見。

豐田在現場走廊上安了看板和寫有各工位號的顯示燈,顯示應該出多少台實際出了多少台。各工位上方有根繩,如果上道工序或本工序出了問題,一拉繩,整個生產線就會停下來,彩色指示燈就會亮,所有人都會一眼看出問題在哪,是誰造成了浪費。所以,員工都力爭用最快的時間解決問題,把燈熄滅。為了深入找出浪費,豐田成立了生產調查組,把生產的每個環節、員工的每一個動作(如轉身需要用0.5秒)都用秒錶算出來。豐田正是用這種把浪費做到可視化,再通過認真研究持續改進的方法,使一切浪費得以杜絕(例如用兩隻手4秒鐘要組裝的兩個部件,通過持續改進,變成用一隻手在1秒內完成,省出另一隻手再幹別的工作)。豐田還認為庫存是浪費的根源。庫存掩蓋了設備故障、停頓、生產切換花費的時間和生產組織機構不完備等問題。因此豐田從各種配件到汽車成品都追求零庫存。

豐田追求的是穩定生產。只有生產是穩定的,才能使生產秩序有條理地進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絕浪費。事故本身就是巨大的浪費。豐田強調:同樣的事故只能出一次,不管是安全事故、質量事故還是設備事故。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樹立“事故只能出一次”的思想,其次要對每次事故作徹底的分析,找出原因,拿出多種預防和解決方案,並在其中選定最佳方案,出台相應的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

關愛員工,實現人性化管理

豐田總部的上班時間從早晨6點到晚上12點,不管幾點來,只要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可以;豐田不贊成懲罰文化,當員工犯錯誤時,首先被認為是領導的錯誤;員工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豐田的安全得到徹底的保障;豐田的食堂和衞生間可夠得上五星級衞生標準;現場環境整潔有序,讓員工感到輕鬆愉快;所有笨重的或有危險的工作一律機械化,最大限度的降低勞動強度、解放勞動力、保障勞動安全;數量龐大的勞保用品一定按時發放、但員工在工作時竟然樂意不穿工作服。

任何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地體現着對員工的高度關愛。企業做大了就是社會的、就是大家的。只有讓員工都有家的感覺,企業才有凝聚力,才能得到長足發展。認真想一想:除了發效益工資以外,我們為員工還做了一些什麼呢?工傷頻出(有的甚至是同地點、同原因),員工的安全得到徹底的保障了嗎?員工廁所與辦公樓裏的一樣乾淨嗎?食堂的衞生行嗎?你問過員工對飯菜質量滿意嗎?員工的住宿條件好嗎?對累得要死的工種採取相應措施了嗎?員工病了你去問候過了嗎?當員工個人或家庭遇到重大困難是我們幫忙了嗎?其實這些否是我們應該想到並做到的。如果我們的每位幹部都時刻關愛員工,我們的凝聚力將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成功。

豐田的TPS管理

豐田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把自己的精益生產總結成一種模式,那就是豐田的TPS管理。它包括兩部分:一是準時化生產,二是自動化。準時化生產就是以賣出去的速度安排生產節奏,以達到生產的穩定的合理化。以後工序拉動前工序,由後向前傳遞看板,避免了推動式生產可能造成的庫存浪費,並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所謂自動化不只是機械化,而是在機械化的前提下杜絕不良品,當任一工序出現不合格品時,整個生產系統會自動停下來。

友發的生產管理比創業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了。但隨着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行業第一目標的逐步接近,生產管理也必須跟上來。如何像麥當勞一樣做到標準化管理?如何真正把質量做到萬無一失?如何杜絕一切浪費把生產成本繼續大幅度降低?現在研究豐田的TPS管理,把它的理論與我們的行業特點相結合,不正是我們提升生產管理的捷徑嗎?但學習豐田的TPS管理不是靠我簡單的説就學會的。但只要我們樹立學習的目標和決心,我堅信一定會對我們各企業的生產管理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6S管理是生產管理的全部

一年多以前,我們專門邀請專業的顧問師到友發集團講授精益生產和企業5S管理。我本人是想把企業5S管理作為是標準化管理的基礎來做,通過在天津友發推行,我們看到了明顯的效果,管理層次得到相應提高。但此次我吃驚的發現豐田竟然把6S現場管理(5S加“安全”)看成是生產的全部!只要你把6S管理,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做好了,你的生產就做好了。可見,豐田是把6S現場管理提到了何等重要的位置!

5S管理源於日本,在全世界生產企業中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推行。現在的潮流似乎是如果誰連5S管理都沒做,那麼他的企業就肯定管不好。友發集團的部分企業也已推行了5S管理。我們不去爭論企業5S管理是生產管理的基礎還是生產管理的全部,但是既然被世界製造業公認的管理方法,對生產管理又有一定的好處,為什麼我們的一些企業還沒有推行呢?

此次在豐田的所見所聞非常發人深省。正像行前培訓中心有位專家提出的:我們是經營企業還是管理企業?其實經營與管理有很大差別。也許我們的鋼材企業,抓住每次市場的波動也能給企業帶來利潤,這就屬於經營範疇;作為製造企業,我們只有認真抓好精益生產,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從管理中挖掘最高效益,才能真正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從經營企業向管理企業轉變,向管理要效益,這才是製造企業生存發展的精髓所在!

除了豐田的管理之道,我們還注意到:日本雖然成為了世界第二的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但你走到哪裏都是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從隨處可見的五種垃圾分放箱就可看出日本人強烈的環保意識。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專家認為,中國企業與日本企業的最大差別在於技術研發能力。在這方面日本企業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像豐田這樣高度機械化、用人很少的企業,在它的研發大樓裏卻有1萬人在工作。而中國企業多數只是在做“世界工廠”。這就是中國製造與日本創造的差別。

全面預算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2月15日,總行對 銀行分行及各網點進行了基金代銷業務的上線培訓,我很榮幸參加了這次基金代銷業務的培訓,讓我懂得了許多基金知識。

首先給大家培訓的是基金代銷系統的六大功能:賬户類業務、交易類業務、投資人服務、櫃面查詢、基金資料維護以及每日作業。個人或機構要購買我行代銷基金,首先要在我行開立基金交易賬户,然後再為投資人開立基金註冊登記機構的基金賬户,系統自動發起將投資人基金賬户賬號與基金交易賬號建立連接的服務。基金交易賬户開户、基金賬户開户、銷户、登記、取消登記、基金資料修改、個人資金卡變更等作業時間都是交易日09:30-15:00,個人投資者在做完風險評估後根據風險等級購買基金產品,若投資人不適合購買的需簽訂自願承擔相關風險的風險提示。

基金交易包括申購、認購、贖回、基金轉託管、基金轉換、基金交易撤單,這些操作都需要在交易日09:30-15:00進行。除了上述基金基礎知識外,總行還為大家講解了櫃員應該怎樣具體的操作基金交易賬户開户、基金賬户開户、申購、認購、贖回等各項業務以及介紹瞭如何利用包商銀行的網上銀行進行基金一站式服務。

經過這次培訓,我學習了基金的基礎知識,同時也學習了關於基金各項業務的櫃枱操作流程,為銷售基金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客户問及基金知識的時候不會無言以對。同時也進一步的瞭解了包商銀行的網銀操作系統,從網上銀行的基金一站式服務,也即客户只要開通了我行網銀,開立基金交易賬户、基金賬户之後,就可以通過網上銀行自主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完成之後便可進行基金認購、申購、贖回等各項業務,為客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務,這也預示着包商銀行將會朝着國際化、現代化的銀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