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通用21篇)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的空氣裏瀰漫着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活動。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通用21篇)

查看史書,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説、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説、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説……。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佔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粽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從20__年起,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節假日。20__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千山萬水粽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着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2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母親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母親説:“母親,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母親説:“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母親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説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母親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母親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母親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3

走着走着,草綠了。走着走着,花開了。走着走着,走到了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註定不一樣,因為我和天成作文學堂的老師、同學們一起去西公園“找夏天”,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微笑,都期待着這次“濃情端午”活動的開始。

天剛下完雨,空氣無比清新,走着走着,我們來到第一個目的地——植物園,只見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樹木就像剛洗完澡,一身清清爽爽的。花兒經過一夜的沐浴,顯得格外嬌豔,那花瓣上的點點雨露,宛如一層透明的外衣。我們走在路上,聚集在樹葉上的雨滴不時落在我們頭上,引得我們不時抬頭往上看。突然,不知誰喊了一聲“快看,蝸牛”,頓時所有的人都被那羣蝸牛隊伍所吸引,由於剛下過雨,它們都迫不及待地從土裏爬到嫩綠的草葉上呼吸新鮮空氣,它們個個揹着小房子,悠閒地在葉子上散步。每當看見它們在路面上慢慢行走時,我的心也不由抽搐一下,擔心它們的生命,看見我的小夥伴們有的把它們放在手心揉捏,有的放在紙上讓它們爬行,有的裝在瓶子裏想帶回家,甚至有的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小蝸牛,頓時,小蝸牛就變得粉身碎骨,看見這一幕我非常傷心,它們會多痛啊!

走着走着,我們會見了幾位神祕嘉賓——十二生肖雕像,我們紛紛跑到自己的屬相跟前合影留念,接着聽同學們講述了十二生肖的來歷,我知道了貓為什麼不在十二生肖裏,原來是貓睡懶覺,被小老鼠搶先一步到了終點。

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魚米水鄉,在那裏,我們舉行了以端午節為主題的朗誦比賽,同學們積極踴躍地上台朗誦,我也拿出我的狀態,有感情地朗誦了《浣溪沙·端午》,最終我獲得了一等獎,媽媽説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看來真是這樣。

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作家王莉老師的簽名會,王莉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她的寫作歷程,給我們講述了寫作的方法,她還朗誦了她寫的關於端午節的文章,我聽的都入了迷。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王莉老師居然認識我,哦!原來我的作文曾經和她在同一版發表啊!聽完王莉老師的講座,我牢牢記住了王莉老師在寫作路上的三個關鍵詞“感恩,熱愛,堅持”。是啊!正是這份感恩的心,這份對寫作的熱愛和堅持,王莉老師才會寫出《風煙俱淨·歲月安好》這麼好的作品。

就這樣,我渡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端午,一個非常開心而充實的端午,真喜歡這次有意義的活動。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4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就是多麼期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就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然而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湧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歎,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歎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情緒;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歎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緒!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湧,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你,就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然而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歎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必須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齊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齊成為中國的傳説。為了什麼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就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我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可就是我想你此刻明白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然而必須會感到很欣慰。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就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就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就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這天,我們仍然過着這端午節,為的就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5

大江東去浪淘盡,以發代筆留下千年壯舉。

汨羅江邊,殘陽如血。一個高大的背影臨風而立,礦野無邊,孤憐而沒落。驀地,他仰天長歎“世人皆醉我獨醒”只是心醉醉的心碎。猶記,那一刻抱石投江,哀傷猶如隔世。屈原為自己找到了歸宿,為人民靈魂的覺醒與奮起現出了自己的生命!

倚望江水,耳畔彷彿傳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吶喊!當縱身跳起的那一瞬間——雷為你而轟響、電為你而狂閃、江為你而咆哮……你沒有淚水,沒有拖泥帶水,只有狂風、閃電、風暴般堅強的意志!你欲用自己單薄的生體去抵擋與喚醒無邊的黑暗。但,失敗了。而在你身後仍然有無數同你一樣有着堅強意志的人,繼你只後他們無不時時刻刻為着廣大人民利益去與黑暗勢力做着艱難的鬥爭。你手帶刑具,頸系長鏈,腳套鐐鏈,披散着頭髮,雖步行受限,擔心早已隨理想飛出九霄雲外,飛到百姓的身邊去了!你的感歎激起了世人奮起向上的波濤,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們並沒有忘記你,你的灑脱離去,給愛你的人留下了傷心與難過,他們將你去世的那一天叫做端午節,每年的那一天他們乘着龍舟用葉包上糯米煮好(粽子)撒到江裏給魚兒們吃,希望它們不要吞噬你的肉體。這個紀念活動一直流傳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在執行着這項“使命”。

漸漸地人們將吃粽子拋粽子形成一種習俗,每到這一天吃完拋完粽子,人們都要賽龍舟,這意味着人們生活好了,千百年來中國無數愛國人士的願望實現了,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和驕傲。可,回首在望,我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我們為什麼要紀念他?因為他跳江了。他為什麼要跳江呢?因為他愛國,不希望看到國家的衰亡與百姓的痛苦,希望通過他這一跳喚起人們的無知。是啊!可現在的我們沒有戰爭、沒有壓迫,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那麼我們要怎樣去愛國呢?愛國是從心理髮出實踐於生活中的,不是一句口頭禪,也不是看電影。愛國並非只是“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還有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小事:禮貌待人使我們國家成為友誼之邦;團結奮進讓我們國家戰勝一個個大災難。你撿起一片垃圾,我不破壞一片綠蔭,這不都是熱愛我們供用的家園——祖國嗎?

端午節,在紀念屈原之後我們應當做點什麼?學習屈原的精神,我們更要“愛國、明理、誠信。”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6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每次聽到了這首童謠,我就知道端午節到了。

你知道嗎?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説呢!公元前278年,屈原因為愛國,政治抱負沒有實現,而看着平民百姓受到迫害,自己卻無能為力,他就跳到汨羅江而死。人們乘船去打撈他,在江裏扔去粽子,後來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了。為了紀念他,農曆的五月初五也成為了端午節。

前幾天,我們過端午節,我看見媽媽在包粽子,我問媽媽:“包粽子難嗎?”媽媽説:“不難。”媽媽給了我一些材料,有蘆葦葉,糯米,大肉,豆沙,紅棗。我開始包粽子了,可是我一包,糯米就從粽葉裏面漏了,我接連試了幾次,可是都沒有成功,我問媽媽:“你是怎麼包的?”媽媽説:“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材料,用線綁好,就行了。”

我按照媽媽説的,捲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和大棗,拿出棉線一綁,四角粽子就包好了,過了很久,我才聞到了粽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咬了一口,那米香,葉香,大棗的香一起進去口腔,好吃極了,我自豪地説:“媽媽,我們兩個包的每一個粽子都很好吃。”

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為可以吃粽子,還學會了包粽子。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7

學校放假了,回到家中,媽媽問我:“明天是什麼節?”我冥思苦想了許久回答道:“明天是端午節!”媽媽又問:“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我又回答説:“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叫屈原。有一次,楚國和其他的國家打仗了,屈原見自己的祖國即將要被毀滅而自己又只能乾瞪眼,於是就抱着一顆大石頭跳河了,楚人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就用糯米做了許多粽子,扔到河裏讓魚吃。後來人們還做了許多木船,去尋找屈原的屍體,沒找到。為了紀念屈原,後人把屈原跳河這天叫做端午,又正巧是五月五日。每逢五月五日人民大都會做許多粽子扔到河裏,時間長了,變成今天的端午節了”。

媽媽聽了,滿意的點了點頭,説:“明天帶你去外婆家玩。”我聽了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心想又可以去外婆家玩了,真好!第二天,爸爸開車帶我們來到外婆家,外婆見了高興地叫:“快進來,快進來!”媽媽提着幾個串粽子給了外婆,並説:“祝您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外婆笑得合不攏嘴。外公一如既往,一團和氣地笑,

中午到了,外婆撇了好幾個粽子,我和弟弟見了饞得快不行了,忽然姐姐拿着一瓶可樂進來了,我見了再也忍不住了,口水直唾流三千尺,一把奪過粽子和可樂,弟弟見沒吃的了,就使出獅子吼功出來,“哇哇大哭”眼淚直流三百丈,我的耳朵都快聾了,我佩服的説:“哇!不愧是獅子吼功。”弟弟説:“算你識貨”便一把奪過粽子。

忽然,外婆説:開飯了!其實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計”了,一聽吃飯了,箭一般衝了過去,棹子上擺滿了好我最喜歡吃的菜,由其是肯德雞肉,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弟弟見了也過來了,大人們都也吃飯了。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8

超市裏琳琅滿目的粽子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味道一應俱全,有綠茶味的,臘肉味的,紅棗味的,甚至還有鮑魚味的、燕窩味的,連包裝袋也是五顏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來今天是端午節。

記憶的河,慢慢開始春潮湧動……

六年前,奶奶來到我們家小住了幾個星期。她準備要回肇慶老家時,正值端午節,媽媽執意留她過完端午節再走。奶奶説她從小就會包粽子,是跟她的媽媽學的。肇慶的裹蒸粽特別有名,奶奶説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親自包一回粽子給我們吃。

奶奶在距離端午節還有三天時就開始準備材料了。她買了很大的艾葉,告訴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葉來包。她還準備了糯米、黃豆、豬肉、鹹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後才好吃,細而滑,不會有夾生的感覺。”奶奶告訴我,我還記得她把黃豆也泡了很長的時間,然後再用開水煮一遍,晾晾,這樣就好去皮。先把豬肉切成小塊,然後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澆上去,醃上一天。

我問奶奶:“包粽子這麼麻煩,為什麼不上超市買幾個回來吃呢?“奶奶神祕地笑了笑,也不告訴我為什麼。

終於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讓我幫忙。後來包好了,奶奶就舉着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着我笑:“小饞鬼,煮好就能吃了!”

過了兩三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端了上來,奶奶把粽子分給我和爸爸媽媽,一人一個,放在一個盤子裏,神祕地對我們説:“我把一塊玉如意放在了粽子裏,誰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順利,快快樂樂!”

我和爸爸媽媽互相看了幾眼,都想看的看那塊如意的樣子,於是迫不及待切開了自己的那個粽子。爸爸媽媽的粽子裏都只有豬肉和鹹蛋,他們的目光便齊刷刷地望向了我。毫無疑問,玉如意在我的粽子裏。我把它拿出來,哇,一塊淡綠色的玉,晶瑩剔透,真漂亮!我開心地蹦了起來,覺得這一生便會事事如意、順利了!這時,我看見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滿臉愛意,她笑開了花,臉上細細的皺紋幸福地盪漾開來。

奶奶終於還是回老家了。玉如意從此掛在我胸前,爸爸告訴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給我的。原來,奶奶在粽子葉上做了個記號,只有她才知道哪個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樂,事事如意呀!

現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裏寄託了奶奶對我全部的愛。細滑的糯米,鹹香的蛋黃,細膩的豬肉,還有那淡綠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9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節終於到了!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想起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是他懷才不遇,憤憂國難投江的日子。因為他,也流傳下來了一些美麗的傳説,吃粽子就是為了祭奠這位詩人。

這一天早晨七點,我們早早地起牀,穿好衣服準備到宋家溝去趕集。我們坐着一輛公交車,車上擠的人山人海。中處非常堵,大概所有的人心情都跟我一樣,急着去趕集。好不容易來到會場,媽媽卻被一件衣服給吸引了,我抱住胳膊,眼瞪的大大的。這時,媽媽看到我生氣的樣子,便説:“好好好,我先帶你去遊樂場玩。”突然,耳邊傳出一陣陣遊樂園的聲音。這時,我回想起原來玩碰碰車時,開車的情景,便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為我總是撞來撞去,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

我先玩了一會兒跳跳牀,玩的時候,我像是一下子飛到了天上,真是太好玩了。

然後我又玩了一下鏡子迷宮,我和妹妹進去之後,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口,忽然我看到妹妹已經超過了我,我便一下子衝了過去,突然,“撲通”一聲,我摔了一跤。慢慢的,終於找到了出口。

接着,我們走出了遊樂場,來到了賣吃的地方,那裏香氣撲鼻,有蛋糕,有餅子……

到了八點,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回家了,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快點到來,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0

以前的端午節都是和父母在公園度過的,但是今年的端午節卻是在農村度過的。而且,這次端午節我也過得與眾不同。

早上兩點多鐘時,我起牀穿好衣服後走出門去。一般在這個時候,人們都會起牀去踏青。但是我想:一到端午節就踏青未免太沒意思了。所以我突發奇想——去放羊。

我拿起鞭子,大舅在前面領着羊,很像一隻“頭羊”帶着羊羣。我在後面揮動着鞭子,趕着羊羣。不一會兒,就到草地了。羊們一頭扎進草地裏吃着那些綠油油的草;大舅則坐在一旁聽着收音機。我望着那大片的草地,那綠色美得讓人無法形容。這種綠色在城裏是看不到的,在城裏甚至連草也看不見幾顆。我看的如醉如痴,禁不住躺在了草地上睡着了。

早上五點多時,我回到了大舅家,早餐是粽子和煮的自家雞下的雞蛋。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時拿雞蛋和小朋友們比賽的情形:上國小時,班級裏舉行了敲雞蛋的比賽,拿雞蛋小的那一頭互相敲擊,贏得那個雞蛋會被我們稱為“雞蛋王”,然後,“雞蛋王”會在我們的注視下被他的主人吃光。想罷,我拿起雞蛋互相敲擊,然後,我將剩下的那個贏了的雞蛋吃得一乾二淨。

傍晚時我和大舅一起去接舅媽。舅媽在温室大棚裏摘了一天的豆角。一到了那兒,我就鑽進了大棚,那豆角秧已經頂到了棚頂,豆角也已經長得很長了。大舅把豆角都裝上車後,沒有了我坐的地方,我也就只好坐在了“豆角車”裏。可是我覺得還是躺着比較舒服,便躺了下來。一路上的顛簸就猶如坐過座山車一樣刺激,像要掉下去一樣。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火炕上,圍着飯桌,吃着餃子,感到非常開心。

今年的端午節給我留下了許多快樂而又很美好的回憶,他已經刻在了我的腦海裏,永遠也忘不掉。我很希望明年的端午還能在農村度過,它雖然不像南方一樣熱鬧,卻使我無法忘記。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1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題記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傳説這是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為了紀念他,人們將五月五日定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因為這天恰好又是弟弟的生日,所以對我們來説,這是個特殊的端午節。

早上剛起牀,便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糯米,牛肉,大米,小米……不用説,這是準備包粽子,在我們這裏,端午的一大習俗就是吃粽子。奶奶是個十分講究的人,所以這天起的格外早,給我們準備好早飯後,便去地裏拔了幾棵艾蒿。然後放在大門口,一邊一棵。如果仔細一點,會發現許多人家的門口都有幾棵艾蒿,具體什麼含義我也不太理解,只知道插艾蒿也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

早飯後,我們便去了蛋糕店。姑姑要我和弟弟隨便挑一個。我盤算着。弟弟説:“咱們幾個人啊?”我説:“小孩就三個。”見我們一時拿不定主意,姑姑邊給我們挑了一個稍大型的,我和弟弟拿着蛋糕,叫上妹妹,開心的回家享受去了。

我們把大人的給分出來,還省下一大半呢。我們便一人切了一塊。看着喜愛的節目,一會兒,妹妹偷偷的用指頭抹了一把奶油向弟弟臉上抹去。弟弟瞬間變成了一個大花貓,還沒來得及反駁,我又用同樣的方法給弟弟摸了一臉奶油,給另一半臉找了找平衡。弟弟反駁起來,追着我和妹妹滿院子跑,直到我們大汗淋漓累得跑不起來,才肯停下來消停一會兒。因為很熱,我們乾脆把冰箱裏裝雪糕的那一層抽出來,把空調打開,那簡直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

奶奶從外面回來了,我們三個同時喊。我和妹妹喊奶奶,弟弟喊姥姥。於是我們倆便順手將帶着奶油的盤子一邊一個給弟弟貼到了臉上。異口同聲道:“就你特別!”弟弟急得在原地直跺腳,我和妹妹便在一旁哈哈大笑,再看看奶奶,在一邊笑的直不起腰了,我們沉浸在了那無窮無盡的快樂之中……

我們終於過了一次有滋有味的端午節,雖然沒有賽龍舟那樣令人激動的場面,也沒有一場盛大的酒會,但那卻是一個令我們難以忘懷的端午節,是一個專屬於我們這些孩子的端午節。

我們在盼望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2

古往今來,關於“端午”的傳説很多。我翻了一下書,大約有紀念伍子胥的,有紀念屈原的,有紀念孝女曹娥的,有紀念女詩人秋瑾的,但主要還是紀念屈原的。

屈原何許人也?屈平(約前340年-約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羋姓屈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大大增強。後來,屈原因政治鬥爭,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的傳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的《荊楚歲時記》。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他的屍體。他投江時,正是農曆5月5日,其後人們每年都在這一天煮粽子來紀念他,這就有了端午的來歷。關於這一傳説,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詩為證,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對於屈原的遭遇,歷代文人感慨萬千,寫了不少詩詞歌賦。如唐朝盧肇的《競渡詩》、宋朝梅堯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蘇軾的《浣溪沙》、宋朝歐陽修的《漁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於今,或憑弔,或追思,或喟歎,都是難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個無名氏做的《滿江紅·端陽前作》。這闋詞的原文是:“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萬户家中纏米粽,三閭廟外吟君賦。祭聖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歎家亡國破,汨羅歸處。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這闋詞既寫景,也寫人,情景交融,如訴如泣,是一闋膾炙人口的佳作。

其實,無論抱負,無論秉性,無論才華,無論修為,屈大夫都是我們所追尋的目標。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與幾個朋友遊覽三峽,到了屈原的故里秭歸,探訪了屈原的遺蹟,傾聽了屈原的傳説,加入了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感受了紀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臨其境,才感覺“神矣絕矣,歎為觀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粽子,想着屈原,寫下這些文字。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3

説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划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户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説,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瀰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鬥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傳説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屍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裏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從這以後,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於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怎麼着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乾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着氣呢。乾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第一回合:我方勝利!

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為門前應該掛一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採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

一陣脣槍舌戰之後,我方漸漸處於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於我方沒有人願意上山去採,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於是終以戰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4

每當想起第一次包粽子是的情景,我就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記得那是我六歲那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來到了姥姥家。一進姥姥家門就看見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裏面裝着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綠綠的葉子。我好奇的問姥姥:“姥姥,這些都是幹什麼的呀?”姥姥笑着對我説:“今天是端午節,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

“我也包!我也包!”

看我那興奮勁姥姥答應了。

只間姥姥從一個大盆裏拿出了兩片粽葉,一疊就成了一個圓筒,往裏面放上兩勺米,幾個棗,又來回折了幾下,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興致勃勃地拿了兩片粽葉照貓畫虎的包起來,左邊折一下,右邊疊一下,折來折去,終於疊成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圓筒,往裏面放上了兩勺米,幾個棗,把剩餘的葉子往圓筒上一鋪便繫上了草繩。哎?怎麼餡露出來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氣的小孩子不老實的探出頭來,好像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勁把粽葉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來。這下可怎麼辦呢?我望着盆裏的粽葉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幾片葉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來的江米包了起來。現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棉衣,胖胖的。

粽子下鍋了,媽媽指着鍋裏的'一個最大,最胖的粽子説:“這個粽子最大一定餡最多,一會兒誰都不許跟我搶。”開飯了,媽媽打開那個最大的粽子,剝了一層又一層,邊剝邊説:“哎?這個粽子是誰包的?怎麼只有葉子沒有餡呢?”我聽了笑着對媽媽説:“這個粽子是我包的,因為老露餡,所以我又給它包了一層又一層的棕葉。”一家子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我第一次包粽子的經歷,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5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衝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裊裊,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裏。“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説。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着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鐘,一碗香噴噴的粽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粽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粽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面包着的粽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嚐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嚐美味粽子的同時,我想到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着粽子,一邊問着媽媽關於屈原的故事,過着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6

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獨特的習俗。我是瑤族人民,我們的民風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讓我意猶未盡的,就是在端午節的那天,跟着媽媽一起做一鍋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節前夕,媽媽會到市場裏買一大些竹葉和農民採來的艾葉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裏,媽媽把麪粉倒進盆子裏,摻一些白糖,放入適當的清水。把麪粉和水和成一團麪糰後,再把麪粉和白粉和水和成一團麪糰後,再把艾葉洗乾淨,放到鍋裏熬幾分鐘後,倒掉艾葉,把剩下來的艾葉汁到在麪糰裏,多揉幾下。揉麪時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則包出來的粑粑就會鬆鬆軟軟,沒有嚼勁兒,揉麪的力氣要適中,才能做出有嚼勁的粑粑。

接下來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葉重疊在一起,然後從麪糰裏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麪糰,從中間凹下去一個小窩,放入準備好的餡兒,這餡兒是媽媽剛剛切好的,裏面有香花生、糖塊、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餡兒後,在把口封起來,裹上一層香噴噴的茶籽油,一則是為了更加的香,二則是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葉上。然後搓成一個小圓兒,放在竹葉上,把下面的竹葉向下折一下,再纏上帶子。一個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這樣,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漸漸流逝了。終於,一鍋艾子粑粑總算是包完了,最後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經饞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開火,蒸起了粑粑。

吃過晚飯,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個熱氣騰騰的艾子粑粑,“哎呀!”這粑粑可真燙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拋來拋去,嘴裏還吸溜吸溜地吹着氣,粑粑總算涼了下來,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裏美滋滋的。

到現在,提起端午節時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還是記憶猶新。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7

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啦!在端午節可以包種子和看賽龍舟了!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牀一起包種子。再桌面上看到乾的河葉、糯米和包種子的材料。我們開始包了。首先把材料放在河葉上,然後就包起來,最後再用乾的草把種子捆起來,種子就包好了!一開始我總是包不好,媽媽説:“孩子一開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會包的好的。”我邊包邊問媽媽:“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種子呢

媽媽説:“因為古時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有一天這位仙人報告人間的事情,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便把他掉職位。這位神仙決定跳進黃河裏,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端午節裏做一些糯米飯給魚們吃希望不要把這位神仙吃掉。糯米飯就被稱為種子,所以端午節要包種子。”不一會兒我果然把粽子包好了。

吃完了種子我們到珠江兩岸看賽龍舟。珠江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找到了一個好地方看賽龍舟。只看一條條龍船在飛快地駛過江面。我看中了一條龍舟,心裏想:“你快遊啊,快遊啊!”

愉快的端午節就過了。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8

“端午臨中下,時清人復長。”不知不覺中,端午邁着輕盈的腳步裊裊來到了我們身邊,一切事物都因端午的到來而充滿生機、富有情趣。

你看!街邊那一排排攤位,無不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端午繩;無不擺滿了淺綠清香的葦葉;無不放滿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街頭的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

你聞!遠遠便飄過一陣幽香,令人饞涎三尺。拿出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嫩綠的葦葉,展現在眼前的絕對是一個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瑪瑙似的紅棗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間,輕輕咬上一口,甜而不膩,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個粽子下肚,只覺齒留餘香,令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

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隻只龍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圍觀者們歡呼雀躍,興奮如同剛出籠的小鳥。龍舟上的人們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令大家讚不絕口。有人還將粽子投入湖中,飛濺的浪花洗走了人們一臉的疲憊,換上了一副副最最會心的笑容。

對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據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當年,屈原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外來侵略者掠奪,心內悲憤交加,於五月初五那天,投進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將這一天定位端午節。人們為了悼念屈原,划着龍舟往江裏頭粽子,漸漸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

端午節你帶給我多少喜悦、多少歡樂。聞着粽子的清香,看着巧妙的彩繩,想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心中不免湧動起陣陣激動!

曾幾何時,那個滿嘴沾滿粽粒、脖掛香囊的“淘氣包”,已成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將步入中學大門的少先隊員;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觀的高樓。而唯一不變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結,是人們對端午的留戀,對端午的那份最真摯的渴盼、最真誠的心願……

端午節,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着你的再一次到來!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19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節日。屈原的為國投江自盡,得到人民的緬懷,便有了這個節。它的別稱也頗具詩意,如當五汛、浴蘭節、菖蒲節、龍日節等。它處夏日,一個燥且熱的時節,於我卻顯得靜且涼。

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總是青色的。這種記憶很抽象,但是每次一想到它,一個青色的世界就會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孩子們脖前掛着的鴨蛋,青的淡雅且清新。河邊楊柳的青色也是嫩嫩的,朝氣蓬勃。河水則青得更為深沉穩重,濃墨重彩一點了。龍舟同樣也有青色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粽子在進鍋前同樣綠的活潑,蒸熟後的青帶上了些許暖色調,使人很有食慾。

提到了粽子,正好也該講講。粽子是一種傳統節日食物,只有端午時才會有。我們家的粽子,每年都是我爺爺親手做的。他每次都會準備好最大的碗盛那潔白可愛的糯米,旁邊的盆裏盛着水,浸着翠青色的粽葉。我最愛看將糯米填好後往內塞餡的過程,在白白淨淨的糯米中藏着一小塊寶藏,或是一塊紅豔似血而又像蜜一般的棗,亦或是一塊香味濃郁滋滋冒油的豬肉。包好進鍋,蒸煮後開鍋時漫開的蒸汽,滿滿的都是幸福。

划龍舟也有趣,每年我都會去看秦淮河的龍舟比賽,十分熱鬧。岸邊雖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算得上人多的了。划龍舟的人們喊着號子,配上擂鼓的聲音,氣勢磅礴,頗有力量感。

這就是端午節,我熱愛的那個端午節。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20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説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多種説法。其中有一種是相傳秦軍攻破楚國,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為了紀念他,每年一到這個日子就要賽龍舟、吃粽子。據説,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找到屈原的遺體,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遺體。

在奶奶家,依然保持着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的方法,説簡單也簡單,説難也難。首先,要採摘一些新鮮的蘆葦葉並清洗乾淨,再放進水裏煮,煮的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好,還有準備好喜歡吃的餡,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就開始包粽子啦。只見奶奶取出兩三片葉子,左右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出葉子的另一頭往裏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往裏面放進一些糯米,再放入餡,緊接着再往餡上面蓋一層糯米,最後用棉線綁住粽子,一個粽子“寶寶”就這樣誕生了,她穿着深綠的衣裳,裏面是白白胖胖的大肚牀。別説,要是再圓點,就成一個大圓球了。我和媽媽喜歡吃豆沙的,爸爸最喜歡吃肉餡的,因此,奶奶都會準備好多種餡料,用爸爸的話來説——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端午節,我吃着這香噴噴的粽子,感受到真是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心得體會500字 篇21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傳承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20__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屬於它們的習俗,端午節就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諸如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每逢農曆五月初五,形式多樣的端午節俗都會在全國各地上演。多樣的節日習俗能夠增強民族認同、強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能夠讓人們重新認識、感受藴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傳統文化。

“互聯網+端午節”,傳統文化更具時代活力。科技改變世界,網絡温暖生活。近年來,隨着“寬帶中國”戰略加快實施,互聯網越來越“飛入尋常百姓家”。兼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互聯網與端午節也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雲端”過端午越來越成為時尚,網上摘粽葉、自助配香包紅紅火火。隨着表達方式創新,端午傳統文化變得更加生動、豐富、親民,互聯網和傳統文化也越來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端午節加入“國際味道”,中華文化世界飄香。龍舟變身為國際賽事,粽子加入了西餐味,菖蒲酒取代了雄黃酒,黃姜糯米飯成了主食……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華文化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視線。中華文化正在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燦爛名片,文化自信正在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比如端午節吃粽子,其就是要從端午文化中挖掘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等思想時代價值,激發人們愛祖國、愛家鄉、愛親人、愛他人、愛自然的深厚情感。在“互聯網+”時代持續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14億人民羣眾的文化自信將進一步增強,文化強國夢將越來越清晰。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形式多樣的端午節俗,既見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度和中國自信,鞭策着14億中華兒女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新時代創造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