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遊玩心得體會(通用4篇)

都江堰遊玩心得體會 篇1

國慶,我和爸爸、媽媽去成都和爺爺、奶奶還有大伯一家人過國慶。4日,我們一大家子來到都江堰遊玩,都江堰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在修建都江堰以前,成都常常會因為岷江發大水而被淹,但在旱季卻會缺水。於是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和百姓一起修建了都江堰,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都江堰遊玩心得體會(通用4篇)

都江堰包括寶瓶口、飛沙堰和魚嘴三個主要工程。首先我們來到了寶瓶口,因其形狀像個瓶口而得名,它的作用是把岷江多餘的水引入四川平原,這樣既可以減少水患,又可以供人們生活和灌溉所用。接着我們又來到了飛沙堰,它是為了不讓上游衝來的大大小小的石頭堵住寶瓶口而修建的。然後我們繼續向前走,來到了魚嘴,它因為修建得像魚兒的嘴巴所以被叫做魚嘴。魚嘴的.作用是把岷江水一分為二,一部分流入外江,一部分流入內江,這樣就使得流入寶瓶口的水大大增多了。魚嘴的旁邊是 一座橫跨岷江的鐵索橋,走在上面瑤瑤晃晃的,低頭看着下面滔滔的江水,確實讓人覺得有點恐怖。走過了鐵索橋,我們就來到了二王廟,它是後人為了紀念李冰父子而 修建的。二王廟建在玉壘山的半山腰上,非常雄偉和壯麗。走出二王廟,我們拾階而上,來到了山頂,我們就能看到都江堰的全貌了,那景色真美麗!

游完了都江堰,我覺得古人沒有機器也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建造都江堰這樣偉大的水利工程,而且保持了二千多年都不壞,古人真聰明!

都江堰遊玩心得體會 篇2

我的家鄉在都江堰。這裏風景優美,四季宜人,是著名的旅遊度假休閒勝地。

在都江堰,這裏有“青城天下幽”的道教聖地—青城山;有“灌口水分開沃野”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2500年前,李冰率領人們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它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魚嘴,飛沙堰,寶瓶口。魚嘴因形似魚的嘴巴而得名,它主要起分水作用;飛沙堰是利用河流彎道地形之便,在豐水期把從山上衝下的河沙石頭拋出河道,以免淤塞河道;寶瓶口則是河水進入千里沃野的進水口,因形似瓶口而得名。

夏天是都江堰最熱鬧的季節。城市因水利工程而得天獨厚,穿寶瓶口而過的`岷江水在城裏一分為五。涼爽的河風吹拂下,真是涼爽極了。每到傍晚,尤其是星期五下午,成羣的車流魚貫來到都江堰,河邊頓時熱鬧起來了。人們或划拳喝酒,或三五一羣,喝着茶聊着天,真是愜意極了。

夜晚的都江堰更為美麗。大街上,燈火通明;河岸邊,霓虹燈閃爍。走進熱鬧的人羣中,就好像走進了一個人間仙境。

這就是我的家鄉———都江堰。

都江堰遊玩心得體會 篇3

暑假旅遊時經過成都。剛剛經過長途旅行的疲憊讓我急忙下車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本來並沒有去都江堰的想法,可是一聽車要在下午才會開動,這才催使我下定了決心,算了,順路去看看它吧!

一路走着,忽然遠處傳來轟隆隆的響聲,彷彿天地也因此而在震動。迎面撲來一陣陣清新的水氣,疲憊在此時也被一掃而光,彷彿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驅動我加快步伐前進。

終於到達了都江堰。站在伏龍觀向前望去,陡然一驚,只見波濤滾滾,濁浪滔天,從遠處而來的江水如同奔馳的脱韁野馬,在向岸邊咆哮着撲來。與岸撞擊後,發出了驚天動地雷鳴般的響聲。江水改變了方向,轉而又向另一邊撞去,可又被迫乖乖地調轉方向……我終於看出,江水並不是脱韁的野馬,而是一匹被馴服的良馬。它按照着堤壩設計者的意願在奔馳,整個過程中,沒有一滴水濺錯方向,在這裏我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蓬蓬朝氣,可以看到一種壯觀的馴服,看山看霧看鬆,各有勝地,看水,可不能忘了都江堰。

我不禁疑惑,是誰馴服了它呢?這不得不提起幾千年前的蜀郡太守李冰。

秦國最初的目的,也許只是為了統一天下而做準備。可是李冰卻把建造都江堰當成了一個防洪灌溉工程。他大愚又大智,他大巧又大拙。他用田間老農的思維,進入了人間最純樸的`思考。都江堰的建成使得原本乾旱的成都平原成為當時最富饒之地。在他之後的許多治水寶典,早已乾脆得無法翻閲,而他總結的治水八字真言,至今還是水氣淋漓。

我想,幾千年來的中國官場不少青雲直上,官運亨通之流,卻少了幾個像李冰這樣真正關懷天下蒼生的人。

漢代有記載,站在江心的那個塑像是李冰本人。不管真假有無,我想,那史官是最懂李冰的心意,那是李冰的最佳位置。李冰的事蹟,無疑在啟示我們,人應該怎樣站,站在哪裏。

都江堰遊玩心得體會 篇4

這個暑假,我去了四川的許多地方,有記載歷史的武侯祠,有幽靜的的青城山,有詩聖的杜甫草堂,還有二王廟、青羊宮等,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都江堰。

那天一大清早,我們一行人上了旅行社的車,來到都江堰大門口,這時天才剛剛全亮,導遊便帶着我們走了進去。

走了幾十米只見有一個噴泉。它周圍是一個個竹子編的細長的竹簍,裏面全是很大的鵝卵石,一旁還有幾個用木頭做的、繩子固定的像三角架一樣的東西,據説當年李冰父子就是用這兩個東西把水攔住的。噴泉中間還有四五條又粗又長的木樁橫倒在裏面。聽導遊説,古時每年都要清理江底的沙石,李冰就是用這木樁做標記,挖到木樁後就不再向下挖了,直到現在江底下都有那樣的木樁。

繼續往前,導遊帶領我們往魚嘴方向走去,途徑堰功道,它的兩側是十二位建造和保護過都江堰的功臣們的銅像。

我們一直從後向前走,不遠處就先看見了“寶瓶口”,寶瓶口把一座大山分成了兩部分,兩部分之間的水流向內江,另外多餘的水分流到了外江,成都市區的用水多半是內江的水。再向前走就是“飛沙堰”了,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排沙,內江經過了飛沙堰就很乾淨了。正在我感慨古人的偉大時,不知不覺地來到“魚嘴”了。因為它的前面像一個扁平的魚嘴,因此而得名魚嘴,就是在這個地方把岷江活生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

這次去都江堰,我看到了華夏兒女的聰明才智。他們做了竹簍,將小的石塊捆在一起,增加重量,不至於被水沖走,像三角架的東西則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還有前面我説的把山一分為二,如果要把山慢慢的挖則需要挖很長的時間,但古人知道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先把石頭用火燒了,再立刻澆水,使石頭在迅速收縮時炸裂開來,變成了小石塊,不但方便搬運,而且更加省力,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我真佩服李冰父子的毅力、決心和智慧,我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