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精選20篇)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

大學以前,沒接觸體育舞蹈。只是每每看到老師或電視上的國標舞表演,特別是看到那一身絢麗飄舞的長裙,心裏便頓生渴望:真的很想象他們那樣,用優美的肢體語言展示心中的夢想,用優雅的舞步表達內心的激情。我甚至願意作一條“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兒”,在舞蹈的海洋中盡情遨遊。在大一下學期的體育課我更是義無返顧地選擇了體育舞蹈。我重燃着自己胸中的激情,極力尋找着屬於自己的夢。然而,我很清楚自己的情況,身材條件和現實狀況已經限制我在這方面有所成就,所以雖然着迷,但不妄想,只把體育舞蹈作為修身養性、鍛鍊身體的一種途徑和體驗,只在音樂的旋律和舞動的步調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享受藝術、享受我的大學生活。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精選20篇)

首先,我篤信一點,各門學科之間是相通的,廣泛接觸學習,有益於觸類旁通。藝術方面的知識與感受也會在掌握科學知識方面有所幫助。氣質也會有助於別人對你的接受與溝通。另外,舞蹈在給人美感的同時也給我帶來了一份恬靜的心情,一分自信,讓我忘掉煩惱,每天都以微笑的充滿朝氣的臉龐面對身邊的每個人,用快樂感染周圍每個人。將近一個學期的體育舞蹈學習讓我感觸最深的就莫過於心境的改變,個性的開朗和自信心的樹立了,我想,這就是舞蹈的魅力所在,之所以讓我着迷的原因所在吧。

其次,我體會到體育舞蹈不僅要能跟着節奏跳正確,更重要的是要在舞蹈中加入自己對音樂和舞種風格的理解,不僅要“形”到,更要“神”到,姿態往往比舞步更能顯示一個人的舞蹈素養。在剛開始學習體育舞蹈的時候,我只是照着老師的樣子,機械地模仿,沒有加入對精髓的'體會,動作便顯木訥呆板、沒有感染力。後來的腳步彈奏音樂,配合好才可以達到和諧優美。我和我的舞伴在默契的配合中增進了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不能不説是舞蹈給我的恩賜。原本就是這樣,舞蹈用特殊的交流方式帶給我快樂也帶給對方快樂。

總之,一直以來對舞蹈的愛好和大學體育舞蹈的學習帶給我很多的感觸,也的確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自己的不斷摸索中,才逐漸領悟到舞蹈時不僅要注意動作的規範標準,還應注重面部表情的配合,與舞伴的交流,在每個動作中融入對音樂風格的獨特理解,甚至要有所創新地適當加入自己個性化的東西,要熔鑄感情,絕不能“邯鄲學步”。這樣才可以表達出舞之神韻。

最後,我覺得和舞伴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體育舞蹈不是一個人的表現,而是兩個人的藝術。沒有默契的配合,個人的表現再好也是枉然。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必須學會“帶領”和“跟隨”。在學習中,我和我的舞伴是臨時組合的,雖然我倆都學過一個學期的體育舞蹈,但以前從沒在一起配合過,自然經歷了一個磨合的過程。開始時,我們都很固執,都過於自信,都覺得自己跳的正確,不管對方。有了錯誤也總是説對方的不對,於是總踩不準音樂,更不用説表現舞韻了,磕磕絆絆倒成了家常便飯。我們試圖把動作跳得飽滿一些可還是不由得跳得匆匆忙忙。但好在後來我們都懂得配合的重要,於是開始跳得“有那麼點感覺”了。這更加增添了我們的自信,也促使我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其實,舞蹈就是用我們的腳步彈奏音樂,配合好才可以達到和諧優美。我和我的舞伴在默契的配合中增進了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不能不説是舞蹈給我的恩賜。原本就是這樣,舞蹈用特殊的交流方式帶給我快樂也帶給對方快樂。總之,一直以來對舞蹈的愛好和大學體育舞蹈的學習帶給我很多的感觸,也的確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我自己,身體不是很協調,然而通過學習牛仔舞,恰恰基本舞步,定點轉,紐約步,曲棍步。提高了自己的身體素質。下學期,我準備繼續選修體育舞蹈。在此,感謝您帶給我的這種舞蹈體驗。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2

第一、把握新課標,吃透新教材

新教材的着眼點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簡單給予,而是把形成知識的過程的體驗、把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我們在給予學生知識的時候,並不是像過去那樣把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要個學生提供案例、問題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選擇、去解決,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判斷是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值不值,讓學生自己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

第二、自覺轉變教師角色,大力推進開放式教學

新課改勢在必行,教師應該做一個積極的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老師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卻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3

國外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的音樂教學法,切實提高了他們國家人民的總體音樂素養。我國雖然近年來在音樂教育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並沒有一種真正具有本國特色的音樂教學法。因此就迫切需要我們這些音樂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從事基礎音樂教育的教師共同努力來實現新的突破。我們所要的並不是與國外的音樂教學法截然不同的另類教學法,我認為完全可以取其長處,從而找出更適合我們中國人的音樂教學法。那麼,愉快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體系能否擔當起這個歷史重任,扮演這個重要角色呢?我個人覺得很有可能。因為愉快音樂教學法總的思路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發展的大趨勢。但是愉快音樂教學法目前還不夠完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總結、歸納、探討、充實。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一些得出的粗淺的經驗,僅供同行參閲。

一、鼓勵學生參與,享受成功喜悦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創設良好的音樂藝術與教育氛圍,儘可能地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師生互動中尋找快樂。不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的學生,是不可能獲得審美愉悦的體驗的。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只由教師口頭傳授,而沒有學生的親身參與和體驗,哪怕是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技巧,學生也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們應該儘量把音樂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包括音樂欣賞活動、音樂表現活動、音樂創作活動等,同時將有關的音樂知識糅合到音樂活動中,讓學生順帶學習。譬如,在進行讀譜能力訓練時,我們可以採用音階填空法、音程代替法、樂句接龍法等,這樣就可以變視唱學習的枯燥為輕鬆。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應該是充當策劃人和欣賞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員或評委,很多學生能夠做到的事情,教師一定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幹,讓他們在失敗中總結教訓,在成功種享受喜悦。

二、注重審美體驗,緊扣音樂核心

音樂教育應該淡化教育活動中那種赤裸裸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情感。”音樂美,即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音樂基礎教育的核心在審美。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音樂就必須: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音樂教師受傳統教學體系的影響動輒就是進行食譜訓練、節奏訓練、聽覺訓練等等,這種機械操練枯燥無味,學生缺乏審美體驗,最後導致厭學在所難免。所以教師的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求選擇立意美、情景美、音韻美、曲調美、配器美、伴奏美的歌曲或樂曲進行教學。美的音樂就像磁石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讓其感受到審美的愉悦。我們要善於發現和挖掘音樂教材的什麼因素,將自己的音樂審美體驗積極地融入對教材的分析、處理中,形成強烈而濃郁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學生必然也會受到同化而主動去體驗審美。現在的學生多數偏愛流行音樂,事實上流行音樂中也不乏立意鮮明、很有水準的作品......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4

很多教師一旦走上工作崗位,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把工作中的失意歸咎與其它眾多的原因,把教育教學中的失誤或者錯誤歸咎到學生、社會、家庭,推卸自己的責任。拋開其它課程,體育課堂會出現學生逃課、稱病請假、或者無所適從,什麼都不會,什麼又都不參與的尷尬局面。為什麼,課堂教學設計不合理,學生沒有興趣。教了十幾年的體育課,課堂結構還是老一套,一隻哨子,兩個籃球,三個結構一堂課,輕輕鬆鬆體育課。教師教膩了,學生上的一點新異都沒有,談何興趣?

社會發展了,時代變了,經濟拉動學生、學校、家庭、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而我們體育教師的知識面和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原來的層面,就會失去與學生交流與教育的平台。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是瞭解學生,拿我們的小時侯的學習、生活、思想跟他們做比較,我們只是進行了片面的、狹隘的比較,縱向的進行,難怪學生不喜歡我們倚老賣老,主要是沒有全面的瞭解他們,走不到他們的心裏,就很難把握課堂的情緒,教育的恰如其分,課堂結構的合理,內容選擇的新意。學生對自己的老師認為朽木,不可利於,談何教育的魅力,何説教學的效果,教育的價值?

我認為都是因為書讀的太少,書可以明智,是我們思維活躍,永遠有用不完的智慧錦囊。愛讀書的人,通過讀書,會時刻的勉勵自己,不忘立志。有了志向,就會有目標,在工作中就會體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精神是會傳染的,會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要學生主觀有學習體育的積極性,產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就會獲得參與體育的成功體驗與快樂,成功欲會不斷的促使他們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學生的運動潛力被我們體育教師挖掘出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他們進行體育的學習將不再侷限與體育課堂上,他們涉足的運動項目將不再侷限與體育教材裏,他們參與體育活動與體育比賽將不再侷限一個班級、一個年級、一所學校、會為了一個共同的愛好是很多來自不一樣的地區、學校、專業等等聚集到一起,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發展身體,提高運動能力,交流合作,全面的發展他們。同時是他們學以致用,為將來走入社會奠定基礎,終身受益。這既是新課程改革對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提出的目標,也是新的教育形式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學會學習的需要。

體育教師讀書,不僅要讀專業的書籍,還要博覽羣書,拓寬知識面。這不僅是體育教師在課堂上使自己遊刃有餘,同時使自己永葆一棵年輕的心。歲月會使我們的心靈產生老繭,而我們所教的學生正是青春年少,感情細膩而有豐富,試想用我們那棵長滿老繭的心去觸摸他們那棵敏感的心,我們是很容易使他們受傷的。教育的前提是愛,愛他們就要保護他們,觸摸心靈,用眼睛交流。只要通過讀書,包括一些優秀的青春校園文學,我們都應該讀,保持心靈的年輕。

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教學難題,有是我們絞盡腦汁,都沒有找到答案或者解決的辦法。不妨換個辦法,翻閲專業書籍,尤其是現在信息工具很發達,通過網絡很快就會找到答案,有同行的經驗,有專家的箴言,有權威的學術交流,便捷的交流學習平台。因此學習不僅僅是滿足與專業書籍,要全面、廣泛。及時的掌握多媒體運用技術,不但可以在實際體育課堂教學中運用,同時可以更好的利用更為廣泛的信息資源,改善體育教育教學的課堂設計,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5

現在很多地區都將教材版本換成了新課標教材,這次課改的主要目的就是細化學習目標,並且真正地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參與課堂,體味學習的樂趣。課堂效率是學生成績提高的關鍵,學生真正地喜歡課堂,才能在課堂上高效學習,這次課改就貫徹了這一思想。以下是對國中語文課改的一些總結和心得體會。

一、知識多元化

在課改後的國中語文教材裏,更重視對學生語文閲讀、口語、寫作等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再像原來只看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而且課本知識也變得多元化,為學生增加了很多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才的能力,學生要想在以後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發展,就要具備較強的能力和素養才能去應對來自社會上的各種考驗。在課改後,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重視和提升,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開始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還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助於學生以後的成長。

二、教師備課方式改變

原來的課堂是教師佔主導,教師在講台上講課而學生只負責知識的接受;課改後,學生要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師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東西。針對這一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也要改變,教師不能再像原來一樣單純地將自己懂得的知識寫成教案,教給學生,而是要想辦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在國中語文這門課程的備課環節,教師要在課堂開始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進行中,對於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師也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不要簡單地告訴學生正確的理解,讓學生在討論中弄懂文章的思路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分組討論中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同伴互助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自己。隨着課改的進行,教師的備課方式在改變着,學生的能力和成績也隨着課改的進行在進一步提高。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6

奎幾年我參加了新課程培訓。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課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瞭解課改的一些內容。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情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公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科學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產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的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主動地學習,對學習語文有了興趣感,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案例,教學隨筆,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局面。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7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主動地學習,對學習語文有了興趣感,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案例,教學隨筆,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局面。經過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説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通過觀看視頻,聽到了專家對問題的精闢講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2、做作業的過程,使我對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學工作進行了很好的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我體會到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在線研討,讓我們與全省各地的教師、與專家近距離接觸,通過討論開闊了眼界;很多好的創意迸發出來。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更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版《體育與健康》課標看着與舊版相似,但不論是從課程性質還是課程理念,都改變了好多。新課程標準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培養,把學生的健康意識、交往合作意識作為重點。對於同一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採用新穎獨特的教法,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課堂上要通過“學”“練”“賽”使一些單調枯燥的教材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快樂、愉快、和諧的情感與氣氛,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滿足學生的需要,既讓學生喜歡學、樂於學,又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發展體育能力和個性,增強體力和智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又能確保人人皆有所獲,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

快樂簡單的體育簡而言之就是寓教於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着重圍繞《新課程標準》進行改革,走進學生心靈,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的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上,應該讓學生喜歡並且會進行體育鍛煉。傳統的體育教學,教師關注的是教學計劃、內容是否完成,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出現了喜歡體育但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怪現象。體育新課標的實施,使廣大體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突出以學生為本,關注個體差異,所有的教學內容須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師要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重新選擇,建構教材來教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才能增進喜歡上體育課進而達到愛鍛鍊身體的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我深切地體會到,體育教師不再是消極地扮演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一個新課程的設計者。體育教師不應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更應該是一個具備現代觀念和教育素養。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以及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係正在形成。

在我的課堂實踐教學中,我會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説,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經常進行師生互動,通過讓學生做小老師,喊口令,做示範,這樣我就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學生的主體地位正在凸現,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採用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學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勇於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準備活動時,輪流選擇一學生帶隊,並組織全班做好帶隊同學自編的徒手操,讓全班同學一起喊口令,既整齊,又使學生易於集中注意力,為學好下一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激發學生興趣上可採用”興趣導練法””競賽法””自主練習法””啟發法”等,使學生愛上學習項目。在教學形式上應採用簡化的寬鬆的、民主的教學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如一年級在學習七彩陽光廣播操時,我在教完兩遍後,給5分鐘的自由時間,讓同學討論,互相學習,並學會本節,然後再進行統一練習,這種形式讓同學記憶較深刻,學會快且不易忘記,在進行遊戲競賽時,充許學生進行大聲加油,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總之,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師的要求提高了,體育教師成為課程內容的設計者、創造者,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選擇權讓給學生,授於魚不如授於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設想,促進學生自主性和獨立性,突出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具備現代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讓我們的課堂都能夠追求一份詩意,讓我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體育的快樂!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9

20__年版課程標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宗旨。對比20__版課程標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包括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應該如何落實到課中?

培養學生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是指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運動能力包括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術運用、體育展示與比賽三個維度。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常常關注的是學生的體能與體育技能,以獲得更好的體育考核成績或者在體育比賽中獲得更好的名次,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很多學生的運動能力發展趨於片面化。擁有很好的體能和體育技能,卻由於心理素質不過硬導致在賽場上沒有完全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的情況存在於很多學生的身上,他們由於缺乏相應的心理能力,難以展現自己的風采。

運動能力的形成需要通過課中不斷練習,課後堅持鍛鍊一小時,不斷提升體能及技戰術。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採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全面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例如,在前滾翻教學中,可以多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練賽,並且對不夠自信的學生給予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勇敢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鍛鍊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應變能力以及積極的競技精神。同時在課後佈置作業。引導學生與家長進行親子體能練習及課上前滾翻技術動作的練習。加強學生對體育技能及體能技戰術的學習和掌握,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提高學生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是學生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健康行為包括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情緒調控、環境適應四個維度。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行為和狀態,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價值觀,形成正確的健康行為以及調控情緒的方法。

教學中,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增加學生小組之間的合作,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課堂中,教師要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合作意識。兩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技術動作,如前滾翻教學中需要保護幫助時,樹立為對方負責,不能“無效”保護幫助。體能比賽中,教師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輸贏,使學生在團隊活動中逐漸養成健康的行為和品質。

增強學生體育品德

體育品德是指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範和體育倫理,以及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體育品德包括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三個維度。

學生能夠在體育課中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敢於自我超越,用良好的心態看待運動成果或比賽過程,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加設計比賽場景,通過體驗和比賽瞭解規則精神,能夠超越自我,或失敗中承受挫折。體會責任、擔當,最終達到人格教育的目標,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要求培養擁有綜合素養,擁有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意識,擁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組成之一,同樣需要積極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體育核心素養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在體育教學中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達成各種素養外,還必須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及競賽,讓學生在享受運動樂趣的過程中得到薰陶和養成。培養學生的自主鍛鍊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使學生了解體育的價值。使學生了解人體身心健康和身體運動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鍛鍊的正確方法,同時為了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0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興趣,從而更喜歡數學。

幾年的數學課改實踐,使我真正理解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只有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行為,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係,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只有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現實生活相聯繫,才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只有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昇華,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結合近年來參與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學生角色的轉變,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徵,對國小生來説,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説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如二年級的乘、除法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着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組織相互間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後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後,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成為引導者和組織者。

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人們一種沉悶古板的形象,因為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予學生無窮無盡的練習題和單調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師的工作也僅僅是在抄教案、上課、改作業之間循環重複。新課程中提到,教師應該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國小數學教師拓寬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時,也將視角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級的“認識鐘錶”這一內容的教學中,許多老師不再滿足於簡單地講授課本的內容,有的教師讓學生從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樣的鐘表,豐富對時鐘的認識;有的教師帶領學生親手製作簡易的鐘表,讓學生真正感知“時、分、秒”的概念;還有的教師從鐘錶的認識引申到珍惜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習慣的教育。數學教師除了改善了教學的形式之外,還不斷嘗試改進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以往的數學教師是教學中的權威者,將一個個定理公式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而新課程中強調要讓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老師指引學生去探究數學規律,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和討論交流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例如,在四、五年級的“方程”教學中,老師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告訴學生解方程的步驟,而是讓學生從實際中產生對方程的求知需要,構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後,再允許學生自主地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嘗試解方程。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學生所學到的數學不再是機械的、沉悶的,而是有用的數學、有趣的數。

三、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而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只是表態性教學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於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作為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尊重個性化,不搞填平補充一刀切。要創造促進每個學生得到長足發展的數學教育。算法多樣化是針對過去計算教學中往往只有一種算法的弊端提出來的。例如某一種題目,只要求筆算,另一種題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種思路(當然,學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這樣很容易忽略個別差異,遏止了學生的創造性,何況有不少題目本來就可以有多種算法的。

應該明確“算法多樣化”與“一題多解”是有區別的。“一題多解”是面向個體,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遇到同一道題可有多種思路多種解法,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多樣化”是面向羣體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歡或最能理解的一種算法,同時在羣體多樣化時,通過交流、評價可以吸取或改變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學中不應該也不能要求學生對同一題説出幾種算法,否則只是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在與課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遠,但是教學改革引發我們深思,使我們蜕變,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引領我走進新的天地。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我要想方設法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其主體能力,儘可能的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和民主的氛圍,儘可能的增加學生髮展思想和方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思維,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觀點,表現自己的慾望,使他們各自的潛能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1

隨着社會的進步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有新的標準。轉變教育觀念,棄舊汲新,培養出新一代有紮實基礎、有創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全面推進教育改革,是當今教師的首要任務。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打破了語文課“一部教材教到底,一張嘴講到底”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彷彿一陣春風,喚醒了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過去的語文課枯燥乏味,新課程改革開始使現在語文課開始煥發生機和活力。語文課也就不再是單純的教“教材”,以學生為主,讓學生通過主動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真正的進入到課文當中,感受課文的美。學生學得更深入更紮實,而且越學越有滋味。語文課上,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的語文素質逐漸提高。下面談談本人的一點感受。

要留足夠的空間給學生質疑

過去的老教法是教師教教材,根據教材在課文中向學生提問,師問生答。而結合新課改要求,在品讀課文時,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目的,能引發學生深入地思考、使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感悟含義,從而獲取新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樂意的去學。學生不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儘量的少提或不提,問一大串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就受到制約,失去了質疑的權利與機會。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問幾個為什麼,讓學生帶着疑問去讀書。如在教學“牧場之國”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説荷蘭是牧場之國?”讓學生帶着問題讀全文,這樣學生思考的空間較大,也就盡情的品讀了全文。反之,如果提這樣的問題“荷蘭有多少牧馬?草原有多大?”等這些繁瑣無味的問題,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難點,適時讓學生質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生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滿足,就會主動地去探索新的知識。總之,在語文學習中,要抓住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問題,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在主動的參與中,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重視過程,強化訓練。

語文學習是認知過程,同時又是實踐過程。還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離不開求知實踐。為此,我們必須把“過程”放在比“結論”更重要的位置,把學生的參與落在實處。習慣上,人們一提起參與就會覺得是指學生課堂答問。教師也常常把不能按照教師的設計順利答出答案叫做“不配合”、“不參與”。這種只求“結論”不重視探討“過程”的做法,即使問得再多,對學生的思考、判斷、分析、綜合等能力的訓練也是毫無裨益的。因此,重視“過程”的實質就是重視學生的思維實踐。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過程”的訓練:

強化“讀”的過程。讀,是學生直接感知課文的最主要的環節,沒有充分的讀的過程就不可能產生深刻的理解。

強化思考的過程。我們倡導的啟發式教學的要義在於教師提供指導性參考,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逐步探出問題的結論。思考過程是思維不斷深入直至完善的過程。那種“教師即問,學生即答,回答不出,教師自答”的簡單問答式是不可取的。

強化表達過程。表達即信息交流,表達過程就是思維流程的展示過程。強化這一過程的結果,必然使思維從無序到有序,有紊亂到條理分明,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

強化動手過程。也就是説要養成勤於動手的習慣,學會標記、圈點、批註,學會在動手中獲得知識、方法,獲得能力。

朗讀要讓學生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

新課改的要求是語文課堂上要體現以讀為主,但一遍又一遍的讀書,學生只是聲音響亮一點,讀來讀去,只是停在一個層次上徘徊,學生的朗讀水平沒有真正的提高,教師朗讀指導方法單調、生硬、機械。比如:老師這樣的要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等此類引導,會導致學生在朗讀中不能把理解和感悟融於一體。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在指導朗讀時,應重視學生內心體驗,語言的內藴,朗讀的表情達意等,而不是重聲音的形式,表層的技巧。比如在學習“華山的險”時,指導學生讀“只見峭壁林立,橫空出世,山路夾在縫間。天空在這峯林爭雄的世界裏,似乎也縮成了一條線,瘦瘦的,直直的,失去了那浩大的氣派。”“在深深的山坳裏崛起一條峽而長的山脊,遠看似一條繩子從天上斜斜地橫放下來,那就是蒼龍領”。這幾句話時,我讓學生通過欣賞圖片,感受華山的高、險,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讀得就比較深入。接着,找幾個同學繼續讀,感受華山的高、險一次緊接着一次,在這過程中,融入到課文中,感受着華山帶給人的美感。而朗讀指導不應停留在表面上,應深入到課文裏面去,引導學生讀文入情,讀文入境,使學生受到作者寫作情感的感染,再把這種感受讀出來,才能使人如臨其境。

總之,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應該融入到不斷生成的語境和遊動的語流中。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只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努力地探索,我相信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會別有一番天地!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2

英語教學是能夠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異國語言的魅力之所在,從精神上、從思想上豐富並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使他們對英語的學習充滿樂趣。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

一、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

新課程理念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廣泛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於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有聲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培養學生們語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來語的陌生的語音,特殊的語法,會使國小生感到與母語巨大的差異,從而在內心產生排斥。因此導致在記憶和理解上的多種學習困難。如果這種困難一點點的'堆積到一起,就會挫傷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其實,在教學中採用形體語言教學就能解決這些困難了。

再者,我根據每個字母的形狀,編了一個順口溜。這種方法符合孩子學習的興趣所在,又容易記憶。例如:學習字母ABCDE等時,我就讓孩子唱出兒歌:“尖角A,雙圓B,半圓C,饅頭D,倒山E”。書寫字母時,我教孩子們念着《字母書寫有規律》,邊認邊讀邊寫,通過幾遍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就連平時不愛張嘴的個別學生也積極去和別的同學練習,充分調動了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英語情景教育就是把“快樂學英語”的理念融入英語教學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置身於英語的環境中,感覺到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外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不僅活潑生動,能夠營造氛圍和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更易於創造、模擬母語學習環境,使外語教學在科學而且正確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學”是指:在外語教學中運用於交際的社會情景。脱離了社會情景,語言就難以恰當地表述,難以發揮其表達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因此,英語教學必須從交際的情景出發,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新課程提倡創設真實、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語言學家克魯姆説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是一種情景化的互動活動,設計多元化的情景能使學生的心靈與心靈進行對話及撞擊。情境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規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及同學與環境之間的互動等弊端,並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性提供了可能性,從而激發其學習的樂趣。

在課堂教學中有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心理,按照他們喜愛的素材來練習詞彙、句型,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認知的主導,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決定學習效果的直接因素。教學中只有高度重視研究和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變化規律,才能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發展學生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語言應簡明易懂

正確使用英語課堂用語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十分重視正確使用課堂用語,在備課時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課堂對話情景做好充分準備,充分發揮它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使英語教學更有成效。隨着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教學課程的延續,課堂用語應循序漸進,我們應儘可能多的使用英語組織教學,使孩子沉浸在一種自然的英語氛圍中。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側重於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實施國小英語有效性的教學還有許多的技巧,有待於我們國小英語教師的研究與探索。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是完成國小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國小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廣大國小英語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新課程改革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3

_月_日,我們_區100多位老師在教育中心郭主任的帶領下,赴山西_,學習課改經驗,同時聽了候城中學教導主任和_教研室主任張_的課改講座,體會很深。

_日,兵分兩路,我們國小組去的是_實驗國小。走進校園,給人的感覺是書香味極弄,校園散發着書香氣息,校園到處是激勵學生的板報,校園文化做得很好。我聽了兩節數學課,上課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小組交流,展示點播猶如輕車熟路,最讓我吃驚的是幾千人的學校,大課間學生井然有序,做操也個個精神煥發。課改,改的不僅僅是課堂,讓學生的各方面都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_日下午聽了_中學教導主任的講座,21日,聽了張主任的講座。對我印象深刻的是張主任的講座,《深化課改突破瓶頸,構建優質素養課堂》,強調的是素養,重點是突破。八個瓶頸,張主任的突破瓶頸的方法,個個精彩,使人浮想聯翩。本次張主任的講座早些時候就有所接觸,當時感覺挺新奇、也挺茫然;時隔很長一段時間,再次去聆聽,讓我意外的是竟有如此不同的感受,多年工作積澱已讓我能以更加成熟的心態和理性的思維去審視課改。

為什麼要課改?張主任分析的是那麼真實、那麼邏輯。切身體會,因為我們就是被“滿堂灌”的教育模式毒害的一代,能力、口才、思維被曾經的“滿堂灌”套上了枷鎖,以至於大把大把的畢業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融入不到社會。作為“受害者”、作為教師為了不讓下代孩子重蹈覆轍,我們應該有責任和使命去改變當前的教育現狀。這將成為我課改之路的最大動力,相信認識到這一點我將會更加主動地去面對未來的工作。

幾年的校本課改,讓我已不再迷茫。上一年學習太古課改,小組建設和小組評價初見成效,但是還不夠完善,張主任突破八個瓶頸,給我找到了方法,因此本學年仍需紮實;而教師的講、學生的學這些“軟件”要怎樣開發才更高效、更科學,這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學的經驗,對於我們學生人數不多的學校來説,我們將着重從兩個方面入手,爭取不負此行:1結學生的年齡和學生少特點,改進小組評價方式;,本學期重點思考如何改進;考慮怎樣的評價能使優秀小組“此起彼伏”。2,對於教師,加強自身業務學習,深挖教材,吃透教材,備好每一節課,取出教材精華,奉獻給學生。爭取每一節課都達到高效課堂,力做一名優秀教師。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4

如何通過體育教學,實現新課程標準,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適應社會的需要,學會體育的學習,並且通過學習的過程掌握某一項目或者多個項目的自學能力,終身的受益,是教育改革形勢下,對體育教師提出的要求。那麼單靠原有的知識儲備,個人積累的經驗已經很難適應教育改革對體育教學所提出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做學習型的體育教師。

首先體育教師要學會讀書。很多教師一旦走上工作崗位,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把工作中的失意歸咎與其它眾多的原因,把教育教學中的失誤或者錯誤歸咎到學生、社會、家庭,推卸自己的責任。拋開其它課程,體育課堂會出現學生逃課、稱病請假、或者無所適從,什麼都不會,什麼又都不參與的尷尬局面。為什麼,課堂教學設計不合理,學生沒有興趣。教了十幾年的體育課,課堂結構還是老樣子。其次體育教師要勤於動筆。

人的思維是跳躍的,閃現的,因此必須勤於動筆,即使的把自己對體育教學的理解、感悟、思想火花及時的記錄下來,形成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獨到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人與人的交流,不是一個蘋果交換一個蘋果的數學等式交換,交換兩種思想,不會僅僅產生兩種想法與結果,應該是無數個,因此體育教師首先作為教師,也必須即使把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解及時的記錄下來,便於自己去分析理解,同時便於與別人交流學習,共同的探討,共同的提高。

每個體育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有成敗得失,及時的總結經驗教訓,會為自己以後的教育教學提供更好、更多的方法技巧。尤其是課堂設計,一個技術動作或者身體練習有好多個,課堂設計,而地區有差異,學生有差別,學校實際有不同,因此如何與教學實際更好的結合起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求體育教師習慣於經常練筆,堅持寫好教學反思。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5

同課異構活動的開展不僅有效更有意義。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要注重創設情境,把課上得生動有趣,這樣的要求同樣應該用於我們的教研活動,這樣,我們的教研活動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師們才真正願意參加。本次活動在這點上應該説做到了。本次教研活動整整進行了一天,老師們積極參與,討論不斷,使得活動高潮迭起,並沒有感到吃力和乏味。活動結束後,好多老師都説這次活動很有意義。

本次為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積累經驗。通過活動,客觀、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語文教育的內涵,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並自覺地融入教育教學實踐,既提高了自己的科學教育素養,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解決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本次教研活動營造了良好的人文和科研氛圍,促進師生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發展。經過教研學習和討論交流並且在專家引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揮語文教師集體的智慧,提高研究的質量、效益和針對性、實效性,實現研究成果的及時有效的共享;同時也加強了學科與學科、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並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老師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能力。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教師,我主要的做法有:

一、深入集體備課,注重教學反思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體體驗,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集體備課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在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學校規定全體教師每節課後必寫教學心得,通過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形式進行內省式反思,通過理論學習或與理論對照進行學習式反思。通過與他人交流、過程觀察、學生反饋、專家會診等方式進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強調課後反思的重要性。學校還定期對教師課後反思情況進行檢查、評比,並將評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二、改革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積累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如“精彩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既可以是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摘錄自己欣賞的雋永小文。每節課訓練一人,要求人人能講,並能從中獲益。經過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明顯進步,學生作文的整體水平也相應提高。

積累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郭沫若有"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翕張。"積累是語言材料的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我們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積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點滴積累,也可以根據老師的安排積累,值日生每天在板報專欄上抄寫一首詩、一句名言,一組優美的句子或其它內容,並向學生推薦《讀者》、《意林》、《中學生閲讀》等書目,定期指導學生閲讀中外名著,適時作時事點評。在課堂、學校的大環境中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關注社會的責任感。營造人文化的語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現學生接受的個體性。每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課程標準設置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人的發展”這個根本性的要求。

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6

近來,我對新修改的國小英語新課標進行了研讀。學校教研組也對此進行了學習培訓。我逐漸對新課標有了較深刻的認識。相比20xx年出台的《英語課程標準》對國小英語教學的指導性不夠突出,對國小英語的具體學習內容目標要求得不夠具體,國小階段詞彙表、語法項目沒有分別列出;對國小英語教學和評價指導力度不夠,缺乏可操作性建議和案例,等等問題,《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在國小階段主要體現如下特點:

一、理念更先進

1.更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修訂稿中首次將英語課程的性質界定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語言學習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加強人格品質和道德情操的修養。一個人如果具有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較高的綜合人文素養,他會更快地適應社會變化,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工具性與人文性並重的`理念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2.更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修訂稿在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更注重了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不僅體現在基本理念的調整上,也體現在了課程內容的設置和各級目標的描述中。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必然經歷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漸進深入過程。修訂稿強調了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更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

二、目標更清晰

就國小英語教學而言,修訂稿在對原有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目標微調的基礎上,在技能教學參考中,對各項技能教學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動都給予了分級描述,還明確了國小階段語法教學的內容與要求,列出了國小階段應掌握的423個基本詞彙,這些也是以往教學中老師們感到比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這次課標的修訂能使老師們在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

三、方法更具體

課標對於一線老師而言,不僅是理念的引領,也是方法的指導,老師們看了後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如實施建議中對教學和評價都給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建議,同時評價方式與方法的舉例非常詳盡,不僅例舉了各項技能不同級別的評價方案,還有對評價方案的評析,對老師們在教學中的評價操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再如修訂稿中的課堂教學用語更具體、更符合實際教學需要,語言也更具有時代氣息。 總之,此次修訂的新課標更貼近教學實際,目標更清晰,方法更具體,具有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將對我們的教學起到更大的指導作用。今後一定要繼續深入研讀,全面體會,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際。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7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階段通識培訓、教材培訓、聽課評課、教研討論等,感到這一實驗工作的迷惘,面對新的教科書,教學設計真感到無從下手。十幾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這一步,實覺有些力不從心。通過與老師們的切磋、討論和自己的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就上學期的教學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力爭從息息相關的生活中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很好!説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豐富!真聰明!你的證明很有説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經常讚賞學生,能促進師生間的融洽與友誼,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3、嘗試“做中學”(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學教育實驗項目)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做中學”的基本流程是“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和猜想→分組討論→調查和研究→得到並介紹自己的成果→結論→學生能力評定”,它與課改的思想觀念是不謀而同的,其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取優秀的考試成績,而是學會如何應付未來的挑戰。

信息技術新課程強調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地應用到生產、生活乃至信息技術革新等各項活動中去。變革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就是要以<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界定的課程理念為指導,逐步實現新課標設定的各項目標,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應用、學會創新。

新課程以“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基本理念。這意味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將要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生產模式”,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

針對過去學科教材內容表現的“難、窄、舊”的特點,新課程提倡的是“新、活、寬“。新課程把學生的生活及其個人知識,直接經驗作為課程內容。尊重“兒童文化”,發揮“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強調的是問題解決,引進了許多現代社會生活和科技知識。

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

1、內容綜合而又需完善。

與其他課程比較,信息技術課程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學科,而無論是硬件領域還是軟件領域都在不斷創新並日新月異地變化。

2、個體實踐而又需合作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門課更強調學生的操作能力,理論上的許多知識,特別是軟件的應用,如果 單憑課堂講解或者演示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只有通過親手操作,解決在操作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才會把概念理解的更好。

信息技術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利用一系列信息資源和信息與通訊技術工具去發現、分析、綜合、評價和呈現信息,能夠尋找和收集相關信息,整理、分類、排序、比較和對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體的關係並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學生能夠參與小的羣體和整個班級討論,與他人共同迎接挑戰、完成任務,學生間必須要有合作意識。

信息技術教育應是適應課程改革要求的教育。

信息技術教學的缺失

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國小已經開設多年了。這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學生可以綜合應用自己所學到的各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利用計算機,完成各項任務,實現自己的創意。然而,筆者在幾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由於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的特點,在教學目標的實施及實現過程中還存在着不少問題。

1、信息技術課是一門特殊的、新興的學科,在課程研究方面,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既沒有組織機構上的保證,也沒有現行模式可供借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尚待開發和規範。這對於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採取哪些教學方法增加了難度。

2、由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目前一些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還在影響着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致使課堂教學沉悶、缺乏生氣與樂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把信息技術教育按照學習一門學科的老辦法去講、去學、去考,就會嚴重窒息學生的創造精神。

傳統的教學已難以適應課程改革的新形勢。因為信息技術這一課程的綜合性和內容的待生成性,決定了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和時代性。無論信息技術怎樣瞬息萬變,我們將以新課程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不斷創新出更多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8

課改兩個月來,我的課堂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從實質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學生的變化更明顯,由一開始的不説到現在的會説,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反思這段時間我課改的得失總結如下:

一:有效指導課前預習,讓預習成為孩子們的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對舊知識的鞏固,對新知識的初步認識,讓學生自己哪裏明白學會了,哪些自己還不懂,有利於在課堂上加以探究。具體做法如下:

1、預習時,根據提示讀通課文,有難理解的詞語、句子畫出來,經過查資料儘量理解。

2、遇到動手操作的實驗題目,能做的儘量做,不能做的以小組做。

3、理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把它問題化,留到課堂上交流。

二: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過去教學中,就是我教學生學,我講學生聽,他們的學習是被動的學習,這樣不僅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這兩個月來在教學中主要從三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首先做好後進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動腦,大膽發言,勇於説出自己的意見,在合作中善於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補充。

第二、培養學生的自制力。開展合作學習,由於有了小組的凝聚力,組員之間互相提醒,互相幫助,學生的自覺性也提高了。

第三、課堂活起來。在開展合作交流時,把一個人的發言變成六個人的發言,在單獨回答時,變成以小組為單位,由於給每個同學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課堂自然就活躍起來了。

三:科學分組,做到生教生,生幫生。

在分組時,要好、中、差相結合,好差結對,無論是課前預習、課堂表現、家庭作業、還是測驗都要看兩個人的平均得分,組與組之間看小組的平均分,這樣可以縮小優生和學困生之間的差距,從而調動他們的學校積極性。

總之,經過兩個月的課改,我發現以前不愛發言的學生現在變得積極了,後進生也進步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座位調整後不自覺的同學有了搗亂現象,一些學生當別人發言時不認真傾聽,合作時有同學袖手旁觀,這些都應在課堂上注意完善。同時,我的導學案設計應該目標更詳細’學法更明確,這樣才會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快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9

我校在7月12日至7月15日組織我們參加了省新課改教師遠程培訓,通過四天的`學習,收穫頗多。

首先,在教授的解讀下,我更深的瞭解新課程標準的意義、目標、理念。通過學習,我意識到如今英語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更多的應該是導向性作用.在發展學生聽説讀寫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和學會學習的能力,為今後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不斷開闊學生視野,豐富生活經歷,發展跨文化意識,促進創新思維,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並培養髮展終生學習的能力。英語作為語言工具應該具備人文性目的和工具性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用中學,學中用,學為用”的原則。

其次,教授也反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思考,我深刻認識到高中英語是大眾英語教育,應該讓絕大部分學生會説、敢説英語。在教學課程中,應該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高中英語發展的重點是用英語思維和表達,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運用英語,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此外,對外研社編制的新教材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確了教材基本結構:比如必修分為1-5冊,順序選修為6-8冊,這有利於我們教師今後指導學生進行選課。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提前縱觀全套教材,形成對全套教材的整體認識,瞭解在什麼地方講什麼。

第三,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師應該改變教學觀念。注重培養學生能力,提倡自主學習,注重學習策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第四,在教學過程中及教學告一段落時均要學會對教學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主要以考試為常見可實施方式。陳文存教授在此方面給了我巨大的啟發。作為教師,應該明白考試是服務於教學的,用於反思教學過程,從而逐步提高教學能力,找出學生的問題所在。當然,反思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因此更應該注重形成性評價......

學習體育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20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於怎樣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實新大綱的指導思想、克服語文教改中的困難有了新的思考。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台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閲讀和寫作分開是新教材的又一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採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敍文、議論文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階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長,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體不限的大學聯考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語文是終身學習,教師也不例外

新大綱、新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體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以適應教材和時代的要求。廣博的知識、較高的語言水平和誦讀能力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師所必備的,“終身學習”不再是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每位教師的要求。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運用“拿來主義”,大膽取捨

對於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説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取捨。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儘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採用“拿來主義”。

五、要善於總結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

新課改體會範文

最近,又掀起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風浪來,波及整個教育界的每個人。為了響應號召,我們範村全體教師抽一個下午的時間專門去二中進行了學習,觀摩,早聽説張四保主任的新課程改革深入人心,他創建的”二十四”方針不僅在全縣,也在全國很有名氣,這次的培訓真是很讓人期待。

我們風塵僕僕的趕到二中時,已是座無虛席了,哪兒都是人,緊接着,我們跟隨領隊老師去了各班參加他們的上課,進了教室,我不由得大吃一驚,這和我上高中時的教學模式純粹是風牛馬不相及。呈現在眼前的情景。不是老師在一眼一板的教學生如何做題,如何解題,如何理清思路,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在那兒靜靜樂道的相互解答,討論,講解。課桌也不是以前上學時代的擺設模式,而是按組分別來分,對着並起來的課桌,大概是有有助於討論,講解吧!每個人的神情是那麼的自然,高中時代很苦,很累,但眼前的學生臉上,我竟發現不了一絲的疲憊,一絲的懈怠,給我最直覺的印象是他們都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不一會兒,討論完了。咦!奇怪的是,老師還沒上台,甚至沒説一句話。留給的時間幾乎全是學生的,立馬,有一位戴着眼鏡的女生就上台,噢,她大概是要講卷子的第一題—–成語,俗語題,。縱然是第一個,可她留給我的印象卻一點兒也不膽怯,很大膽,聲音很洪亮,解釋的也頭頭是道,有始有終的。而底下的學生聽的呢?,也是津津有味,看來,這真是一種享受啊!我想,在他們心裏,他們更渴望同齡人在給他們講講一些事,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來講講。接下來的幾位上台發言者,都不失風範的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知識。這樣小組合作式的,全民總動員式的,學生自己探究式的學習模式真是令人嚮往,令人憧憬啊!課後,我不由的鼓起掌來。

課後,我來到教室門口,忽然發現了他們的花名錶也很有意思,每個組一個組別和一個有趣的名字配對。像什麼陽光組合,飛摩隊,mom4組合燈都讓我大開眼界,這真是學生嚮往的地方和時刻啊!

聽了隨堂課後,老師靜悄悄地在座位中間,沒有多説一句話,他真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了/而他在看到學生以這麼高昂的興致配合時,她指不定有多高興,快樂呢!

隨堂課聽完後,玩嗎又聽了老師代表及校長的發言,可謂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他們的理念真是和現在的大主流融為一體看了,他們所提倡的也是我們現代教學模式中最為缺失的啊!我們一向覺得學生就應該由老師管,由老師教,可殊不知,學生在拄着老師這根枴杖時,他們有的放矢的發揮着他們自己的潛力,這也是我們當老師最想看到的一幕啊!我們上課不用再那麼累,學生還能學好,何樂而不為呢?

願大家在新課改的潮流中勇往直前,有的放矢站好自己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