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輔導]英語學習中積累的作用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這句話着意強調了積累的作用。積累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要發生質變,沒有一定的量變做基礎是不行的。學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知識的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淺到深。因此,一定量的積累對任何學科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英語這門細水長流的科目,絕大多數同學都是在母語的影響下學習的。學習的遺忘頻率很高,知識面又很窄,所以必要的量的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

[專題輔導]英語學習中積累的作用

那麼,在英語學習中應如何進行積累呢?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和體會,就該問題談一些看法,以期對同學們提高成績,學好英語這門學科有所幫助。

首先,應注意積累日常用語和習慣表達,由於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差異,造成了語言的使用上的一些差別。使用英語就必須瞭解其使用背景,要做到見什麼人説什麼話,在什麼場合説什麼話,比如,中國人見面總愛説"have you eaten yet?"或"where are you going?"之類的問候語,而這在英美人士看來是很不禮貌的,他們會對你過分關注其隱私而不快。再如中國人吃飯時,如果一人打噴嚏,別的人會説"someone is missing you."或"someone is talking about you."之類的話,而英美人士則説"bless you."。如果你對這些不瞭解,在交往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誤解。另外,英語中有許多習慣表達都不符合語法規則,甚至有些和語法規則是相悖的。這些習慣表達都是約定俗成的。你最好的選擇就是遵從,否則必然會出錯。由此可見,能夠正確地使用日常用語和習慣表達是交流成功的基礎,所以在平時的學習當中應當做個有心人,在這方面多做些積累,如多看看《英語輔導報》每期的"口語之窗"欄目,以及一些著名的、有教育意義的英文影片等等。

其次,注意積累詞彙和各種動詞、副詞短語,詞彙是語言的核心。語言學家 wikins有句名言:沒有語法只能傳達很少的信息,沒有詞彙則什麼也無法傳達。語言學家laufer通過調查發現,外語學習者如擁有5000詞彙量,閲讀正確率可達56%,詞彙量6400,閲讀正確率可達63%。他同時指出,5000詞彙量是閲讀的最低限,而大多數中國高中畢業生詞彙量均在2500上下,這才是最低限的1/2,顯然是遠不能滿足需求的。因此,提高詞彙量應當作為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來抓,就拿大學聯考來講,有時候到了關鍵的地方偏偏又遇上了生詞這個"攔路虎",如果對關鍵詞的意思把握不準,僅憑猜測與推斷是很難奏效的,對詞彙的積累是英語學習永恆的主旋律。

英語中的動詞、副詞短語,就像漢語中的成語,不僅詞義豐富,而且數量很多,搭配很靈活,像break up和break down都有"分解"的意思。但什麼時候使用哪一個,就得有清晰的概念與範疇。對於這些詞語,學生極易搞混淆,記憶時常常模稜兩可。但我們並不能因為難於掌握就輕視它們、放棄它們。我們的口號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越易混的東西我們就越要下決心把它弄徹底,讓它稔熟於心。只有這樣,知識的純熟度才會提高。我們要有信心、下苦功、花大力氣對各種短語進行積累,進行徹底地掌握。《英語輔導報》及《英語通》的"原汁原味"上刊登的文章信息性、時代性都很強,上面的新單詞都有社會新時尚的氣息,可記性非常強。多記記其中的單詞,對詞彙和短語的積累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另外,《英語輔導報》和《英語通》每期的"同近義詞語辨析"為你徹底掌握短語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和天地;"知識歸納"為你係統地掌握各類短語開闢了理想的廣場。建議大家平時多看、多思、多想、多練。長期堅持下去,必將碩果滿枝。

再次,注意對學習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平時考試、測驗時做錯的題目應整理積累,由於自己平時學習時某個知識點掌握不夠,很可能因此在考試中失利。若能對其做系統地歸納整理,定期查閲,既能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又可避免一錯再錯的發生,建議大家編制一個《錯題集》,對自己平時考試或測驗時做錯的題目歸納整理,用醒目的筆標出題號,找出錯誤之根源,加以評註,這樣做雖然有些"雜",但它對於以點帶面促進英語學習卻有幫助,這樣做了以後,定期翻看,對錯題進行篩選,劃掉已懂的題目,對不懂的或感到疑惑的題目一定要弄懂,在期中、期末複習時你可以以它為主,它不僅節約了寶貴的時間,而且使你的複習有了重點,切記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