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筆記優質文章(精選7篇)

蘇菲的世界筆記優質文章 篇1

《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筆記優質文章(精選7篇)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説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善聯合,路程經過過程熟悉的載體轉達咱們生疏的信息。好像又回到了古希臘,凝聽蘇格拉底的教育;如同處身於中世紀的城堡,見證平明前的暗中。恣意洗澡文藝再起的温暖太陽光,沉浸於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氣氛之中。忘懷了凡塵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巨大以及藝術的魅力。隨即,穿梭頻繁於資產階層革命的硝煙中,仔細體會現代哲學的曙光。面臨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連着串現代哲學的開山祖師始祖,咱們還不遑表達心裏的崇拜之情,發矇運動的前驅便闖進了汗青的大戲台。飛速度完成長的工業鞭策着汗青的車輪駛入了極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培養了更多的哲學偉人。

黑格爾、康德承襲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闡揚到了及至。爾後馬克思的《本錢論》、達爾文的《高級演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剖析》三位偉人、三部著作掀起了3個範疇的革命巨浪,開創了1個全新的世界。祖先把1個又1個不解的哲學出題目留給了後人,把一部又一部經典的流傳到後世佳品賜賚咱們。哲人用藝術的口氣輔導生靈,文人用理性的筆觸傳染魂靈。咱們的祖先在殘留名貴精力財富的同時,更把彌足貴重的檢定之玄門授於世。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彷彿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説實在太陌生。

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華,他用了一個很大膽的寫法,如果寫得不好很有可能會讓人渾濁不清。他在書中的謎團是一環扣一環的先是陌生人的來信,再是一個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祕小屋,就這樣神神祕祕的,開始還好,疑團是可以解開的,但是越到後面,我便越是一頭霧水。什麼會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撿到錢,撿到明星片諸如此類,只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情節,讓我更加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懸疑劇。直至到《柏客來》這一節,才開始揭祕。原來蘇菲是一位書中書的人物,這是不是為了提高讀者興趣而故意這樣寫的呢?不是,他的構思是這樣的席德是真實存在的任務,而蘇菲是像小紅帽一樣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見小紅帽,愛麗絲,亞當夏娃……

蘇菲是虛構的,她自己很能明白這一點,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學影響了蘇菲的世界,而蘇菲也影響了席德,兩個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許作者想説明蘇菲不僅僅是一個小説人物,也是一個活人們心目中的人。他賦予蘇菲和艾伯特靈魂,使他們在現實中當一個像幽靈一樣的人物。但這點與他之前所寫的沒有鬼神存在的哲學相反。但實際上這一點不矛盾,因為這些都是艾勃特編出來的。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説,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按我看來也可以這麼理解。就像電影盜夢空間一樣。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作者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彷彿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隻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並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笛卡爾説: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説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説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裏在教堂以小時衞單位計算曆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它反襯着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麼浩瀚這麼偉大的世界

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是誰?我們存在嗎?上帝存在嗎?然後就有了……

那些哲學史,有了從自然觀到人本主義的思考,哲學研究了這些問題,但並沒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哲學也給不出這些答案,因為哲學本身已經否定了自己能給出答案。但這看似矛盾的説法是否就讓哲學沒有意義呢?不,哲學的意義其實就出現在這些矛盾的思維中。或許就像書中開頭説的,我們不去關注那些哲學家得出了什麼答案,而是去看他們怎麼思考的。因為哲學家對上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確實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中採用的方法卻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説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朝向人類有利的方向的發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瞭解自己。就像書中説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上述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

賈德是擔當者,而不是始筆者,但《蘇菲的世界》的簡直確是極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夢玄想的世界、欽遲的世界、感慨的世界。

這本書不僅讓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識,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筆記優質文章 篇2

《蘇菲的世界》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講述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過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它是一本哲學史小説,更是一種自我世界的體驗,某種程度上,卻也是一個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書雖説是哲學史的介紹,但並不是很側重哲學思想本身,書中對關注更多的是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我是誰,世界從哪裏來,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後對學派或者哲學家也沒有過多探討,更多的是在介紹他們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的去進行哲學性的思考。最後,對於每一個階段的哲學思考,作者都會用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來闡釋怎樣去理解並哲學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書只要表達這些,我想作者也沒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節。作者採用的手法與其説是想引人入勝,讓哲學史的介紹不顯得枯燥,更不如説是為了激發我們對哲學的興趣,讓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因為本書小説的情節不就正是一個最好的哲學基本問題嗎?一個關於是否存在的問題。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説,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是少校寫的書裏虛構的人物,少校用這本書來作為給他女兒席德的15歲的生日。而這一真相在講到柏克萊等經驗主義學派時向我們揭示。然後後面更離奇的是蘇菲從書中走出來,來到了少校的世界。這些看似離奇的情節引發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們不防採用像《盜夢空間》裏夢境的層次一樣來定義世界(正如書中説的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是否有第四層我們暫且放一個“?”。

先假設我們站在蘇菲的世界,即第一層世界,那我們也會像喬安的爸爸一樣,在聽到艾伯特説我們並不存在時感到憤怒。因為我們覺得我們能感受到一切,我們用手拍桌子手會疼,我們經過一生那麼多年的時間。但事實證明,它們只不過是少校的思想產物,它們所謂的感覺不過是少校給予它們的讓自己以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給了它們存在的“理型”。但後來蘇菲他們是怎麼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呢?

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如,蘇菲是虛構的是在介紹柏克萊等經驗主義時才告訴我們的。這不正證明了這一理論嗎?這時的哲學是懷疑,不能證明的並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蘇菲並不能證明她是虛構的,她一直以為她是存在的,但事實確實她是虛構的。回到我們剛才説的,蘇菲是怎麼意識到自己其實不存在的呢?這要結合當時給我們介紹的哲學思考,這時的哲學提到的是,我們並不能證明上帝是否存在,因為上帝不會以“超自然”的法則來向我們顯示,於是我們沒有超自然的感官經驗,就不能證明上帝存在。同樣,我們也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説説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實都是迷信。

於是,作者利用這一觀點,讓蘇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經驗,比如讓各種童話人物出現,還有從一開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種“超自然”法則的把戲,然後蘇菲他們再借着哲學性的思考從而證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説他們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後,我們站在第二層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們會怎麼看呢?他們同樣也會認為他們是存在的,他們也會知道蘇菲是不存在的,因為蘇菲就是他們虛構出來的。但他們真的存在嗎?如果站在第三層,也就是現實層的我們當然知道,因為少校不過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但,少校他們知道嗎?他們不知道,因為作者還沒有讓他們經歷“超自然”法則。他們不能獲得這方面的感官經驗,不能由此證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們的世界有沒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許以後少校會意識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説的,或許少校也只是另外一個人虛構的人物。如果少校認為自己是存在的,認為自己就是最高層,那他怎麼樣也不會想到自己虛構的蘇菲會來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層世界是最高世界,那麼蘇菲在這一層的出現當然就是屬於“超自然”法則的了,那麼這一事件就屬於離奇的了,所以作者在這裏安排這一看似離奇的事件不就説明了,這一切只是作者創造的,所以作為少校虛構的蘇菲可以出現在少校的世界裏。我想,接下來要發生的,從那條船自己解開韁繩開始,到蘇菲慢慢的去影響第二層世界,少校在慢慢經歷了這些“超自然”法則,有了這些經驗,經過哲學的思考可能也會發現自己是虛構的吧。

最後回到第三層世界,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現實世界,你還會肯定自己的存在嗎?會不會到最後我們才發現其實我們的世界就是蘇菲的世界或者少校的世界呢?我們不能肯定,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存在,因為我們不能證明我們所處的第三層世界是否是最高世界,即是否有上帝存在於我們之上,蘇菲他們弄清楚了自己所處的第一層不是最高世界,因為她的世界都是少校的思想,或者説上帝——少校存在於蘇菲世界中,這一世界不過是少校“理型”的一個影子。而蘇菲之所以知道了這些,是因為她有了少校給的“超自然”法則體驗以及自己哲學性的思考。

少校沒有弄清楚自己所處的第二層世界是不是最高世界,雖然他的世界都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作者的思想,但作者並沒有給他“超自然”法則的感受,少校感覺的一切都是那麼合理,一切都是那樣在那兒的,或許蘇菲的出現會讓他慢慢意識到自己的不存在吧。但我們不也一樣嗎?我們不是很像少校嗎?但我們卻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少校,我們也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合理,我們也覺得我們是存在的,我們會以為自己就是最高層世界,我們會否定上帝的存在,就像蘇菲的世界裏喬安的爸爸不太會承認少校的存在一樣。但這是否就説明上帝真的不存在呢?或者説我們真的存在呢?

我們不禁就想問這樣的問題,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是誰?我們存在嗎?上帝存在嗎?然後就有了那些哲學史,有了從自然觀到人本主義的思考,哲學研究了這些問題,但並沒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哲學也給不出這些答案,因為哲學本身已經否定了自己能給出答案。但這看似矛盾的説法是否就讓哲學沒有意義呢?不,哲學的意義其實就出現在這些矛盾的思維中。或許就像書中開頭説的,我們不去關注那些哲學家得出了什麼答案,而是去看他們怎麼思考的。因為哲學家對上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確實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中採用的方法卻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説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朝向人類有利的方向的發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瞭解自己。就像書中説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上述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

蘇菲的世界筆記優質文章 篇3

今日終於讀完了蘇菲的世界。人有選擇的自由,可以能動地作用於社會。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論者,但又相信社會與自然一體,會生長,是一元論者。有時能體會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確實,人只是廣袤的世界裏的一粒灰,認識事物有不實之處,如康德所説,戴着有色眼鏡,受到種.種限制。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裏,運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對生活不僅是美感的體驗,如祁克果所説,要進入到道德階段,堅持按正確的去做。但不想進入宗教階段。誠然,有時天人合一的感覺就像是宗教。

《蘇菲的世界》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於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於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乾二淨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她從這封寫着“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同時達·芬奇的繪畫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也包括其中。

這本《蘇菲的世界》可謂是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記》,它引領我在一個新奇而古老的世界裏漫遊……其實在大千世界裏,我們每個人都是漫遊者,而哲學正是我們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讓你用心靈的眼睛去尋覓;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現象,而是讓你用自己思想的腳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説人人都是哲學家。但我覺得,至少人人都有點哲學頭腦——一種好奇的探求願望,一種不棄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聞,在學習中探索知識。就像蘇菲在神祕導師創造的神奇世界裏探索世界謎團。或許這種對於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正是這種天性促使人們一往無前,正是這種精神使人們不斷髮現和創造。人類善於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會思考,那麼蘇菲能在神祕世界裏解開一個個謎團而受益匪淺嗎?如果不會思考,那麼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個個難題而興奮不已嗎?如果不會思考,那麼人們能在各方面得到進步因而加快發展嗎?

蘇菲在書中反覆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何在這裏?我認為,人類在探索和思考過程中所得到的快樂和收穫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我想,蘇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裏的經歷和感悟證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説”,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説,但也是一本有系統的涵蓋各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着小説人物在哲學傳統中尋求謎團的解答,讀者也跟着温習了一遍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不論就內容,或就其受歡迎程度來看,都是極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成功,顯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指標,就是社會大眾渴望知識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説裏,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祕裏。現在,我們有機會一一來巡視,到底這些飽學之士,教了我們些什麼。

它是一本扞衞哲學的書,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這本書不是在探討哲學上的某一特別思潮或歷史,而是嘗試對每一派別做概論式的介紹,並説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説是一本集“學術界一般看法的摘要錄”。因此,這本書表達了當今知識分子的立場。

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坦白説,這正是世間為何要有哲學家的原因。我們需要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我們選拔選美皇后或告訴我們今天蕃茄的最低價。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美”、永遠“善”的事物上。

在這本書裏,其實真正感興趣的哲學,不在邏輯學、數學或語言學,當故事重心轉移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和宇宙論時,摩爾、羅素等人,根本連提都不提。有些話題,即使和哲學沒什麼關係,卻一再出現,很明顯,這是一本在政治立場上十分討好的書。一切當代時髦詞彙全部被囊括:生態學、女性主義、寬容、東方宗教、比較宗教、聯合國和新世界秩序等。這樣的寫法,或許是為了使哲學議題不和時代脱節,或許是為了涵蓋更廣大的讀者羣,不過,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些議題似乎才是作者真正關心的。

因此,這不是“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説”,而是一個當代擁護自然的人文主義者對哲學根源所做的選擇性的探討。在小説結尾,科學被認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義雖然教義不明確,卻絕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這本書引導讀者獲至這樣的結論,但事實上並未提供理由。它給予讀者的印象只是這是歷代智慧累積的結果;當然,不同的歷史將會導致不同的結局。

蘇菲的世界筆記優質文章 篇4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閲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説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於此。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彷彿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説實在太陌生。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人談話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眾出醜,併成為眾人的笑柄,對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難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它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重視良心與真理,到生命結束也是為了真理。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句話的含義。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後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祕,也為我們後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筆記優質文章 篇5

由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寫的《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向我們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讓人不自覺地跟隨着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瞭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用小説的形式,描述一位14歲少女在收到一連串神祕來信後,通過一位哲學老師,傳授她哲學知識的故事,從而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過程。從蘇格拉底的“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柏拉圖“迴歸靈魂世界的渴望”到“希望澄清我們觀念的”亞里士多德,再從笛卡爾、史諾賓沙、洛克到黑格爾、馬克思、弗洛伊德,蘇菲從雅典到文藝復興時期,再到我們這個時代,世界相謎團一樣,一點一點在她眼前展開。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枯燥、生澀難懂。因為現在的教育在哲學方面給人的感覺是“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所以以前我對哲學就是抱着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想法!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瞭解哲學。“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説”,是《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説,但也是一本系統地涵蓋各種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在一本小説裏,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隨着小説人物,在哲學傳統中,尋求書中謎團的解答,我越來越深入的瞭解了以前從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瞭解了柏拉圖以理性主義為特色,沉迷於永恆的形式,亞里士多德希望用感官親身體驗世界的決心……看過之後,我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和主人公蘇菲一起,在希臘時期,認識了蘇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廣場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他們討論關於時間存在的形勢和他存在的意義這之類的哲學問題,還有他的學生柏拉圖是怎樣構想烏托邦和唯心主義理論的;知道了中世紀初的偉大哲學家史諾賓沙是怎樣將哲學和--義以及《聖經》的新約和舊約中所有觀點結合起來的。在歷史方面,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愛琴海孕育出的希臘文明是那麼的令人驚歎,那裏所有的思想都互相碰撞着,詭辯學派、唯心學派等諸多學派互相辯論。思想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歐洲也進入了中世紀,我瞭解到,那時候的人們開始把自己的思維與上帝聯繫起來,他們認為智慧包括大自然都來自上帝的創造,因而開始了極端的宗教狂熱。那個時期人們對自己、對自然的看法和希臘時期截然不同,他們認為人本身是卑賤的,所有的熱愛和敬仰都給了上帝和那些大主教、修道士們。然後,我們又來到了16世紀文藝復興時的歐洲。這個時期,地理大發現把人所認識的疆域大大擴大,人們開始認識到上帝是不存在的。於是大批的學者開始回到唯物主義認知的方式上,重新研究希臘的文明,牛頓、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學家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類未知的東西。特別是人們瞭解到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並懷疑教會的權威時,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了自己、自然和上帝,對自己又重新樹立了自信,這個時期,整個歐洲都沉醉在科學和探索精神中哲學,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當我讀完這本書後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記得自己小的時候,曾經仰望着天空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天空有盡頭嗎?大人們説沒有,但是為什麼沒有呢?沒有盡頭的話,它是什麼樣的呢?如果有盡頭,那麼它的盡頭又是什麼?是一堵牆嗎?如果是,那麼牆後面又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可以到達那兒嗎?假如可以,那麼那個世界有盡頭嗎?如果有,那個世界的盡頭又是什麼?還是牆嗎?如果是,牆後面又是什麼樣的?這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問題,我知道自己永遠得不到答案,但是仍會去想,並且猜想着肯定有人跟我想過一樣的問題。那有沒有人在研究這些問題呢?如果有,是不是已經有人知道答案了。那時候,因為想不通這些問題,會覺得很煩惱,但仍忍不住想,而且經常懷疑自己是否想多了,是否在思考些無聊的問題,但是看完《蘇菲的世界》之後,才漸漸明白,其實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哲學思考,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説哲學就在我們生活中。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民族的人都在追尋着相同的問題,就類似是“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我現在已經不再去思考小時候想的那些問題了,因為長大了,已經習慣了世界就是這樣的,不再去思考有些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會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世界,並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方面説,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已經比不上自己小的時候了。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於他們來説,這個世界一直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複雜難解、神祕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着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為智者。

我也在反省自己,不再思考這類問題的我,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想幾個為什麼。哲學教授傅佩榮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哲學不是萬靈丹,但從來不去留意,愛好智慧的重要與前人的心德,那麼註定將會陷於心靈之封閉與終結”。這或許是這本書在世界各國廣受歡迎的原因吧!哲學使我們醒悟,而這本書提供了一盞明燈,帶領我們走進哲學,帶領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

以前看小説的時候總是去看詞藻的美麗,去追求那美麗感人的故事情節,可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它在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這不僅是一個哲學故事,更讓我從中學到了主人公蘇菲對事物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才不會固步自封!

蘇菲的世界筆記優質文章 篇6

《蘇菲的世界》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講述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過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它是一本哲學史小説,更是一種自我世界的體驗,某種程度上,卻也是一個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書雖説是哲學史的介紹,但並不是很側重哲學思想本身,書中對關注更多的是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我是誰,世界從哪裏來,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後對學派或者哲學家也沒有過多探討,更多的是在介紹他們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的去進行哲學性的思考。最後,對於每一個階段的哲學思考,作者都會用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來闡釋怎樣去理解並哲學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書只要表達這些,我想作者也沒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節。作者採用的手法與其説是想引人入勝,讓哲學史的介紹不顯得枯燥,更不如説是為了激發我們對哲學的興趣,讓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因為本書小説的情節不就正是一個最好的哲學基本問題嗎?一個關於是否存在的問題。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説,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是少校寫的書裏虛構的人物,少校用這本書來作為給他女兒席德的15歲的生日。而這一真相在講到柏克萊等經驗主義學派時向我們揭示。然後後面更離奇的是蘇菲從書中走出來,來到了少校的世界。這些看似離奇的情節引發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們不防採用像《盜夢空間》裏夢境的層次一樣來定義世界(正如書中説的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是否有第四層我們暫且放一個“?”。

先假設我們站在蘇菲的世界,即第一層世界,那我們也會像喬安的爸爸一樣,在聽到艾伯特説我們並不存在時感到憤怒。因為我們覺得我們能感受到一切,我們用手拍桌子手會疼,我們經過一生那麼多年的時間。但事實證明,它們只不過是少校的思想產物,它們所謂的感覺不過是少校給予它們的讓自己以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給了它們存在的“理型”。但後來蘇菲他們是怎麼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呢?

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如,蘇菲是虛構的是在介紹柏克萊等經驗主義時才告訴我們的。這不正證明了這一理論嗎?這時的哲學是懷疑,不能證明的並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蘇菲並不能證明她是虛構的,她一直以為她是存在的,但事實確實她是虛構的。回到我們剛才説的,蘇菲是怎麼意識到自己其實不存在的呢?這要結合當時給我們介紹的哲學思考,這時的哲學提到的是,我們並不能證明上帝是否存在,因為上帝不會以“超自然”的法則來向我們顯示,於是我們沒有超自然的感官經驗,就不能證明上帝存在。同樣,我們也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説説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實都是迷信。

於是,作者利用這一觀點,讓蘇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經驗,比如讓各種童話人物出現,還有從一開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種“超自然”法則的把戲,然後蘇菲他們再借着哲學性的思考從而證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説他們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後,我們站在第二層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們會怎麼看呢?他們同樣也會認為他們是存在的,他們也會知道蘇菲是不存在的,因為蘇菲就是他們虛構出來的。但他們真的存在嗎?如果站在第三層,也就是現實層的我們當然知道,因為少校不過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但,少校他們知道嗎?他們不知道,因為作者還沒有讓他們經歷“超自然”法則。他們不能獲得這方面的感官經驗,不能由此證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們的世界有沒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許以後少校會意識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説的,或許少校也只是另外一個人虛構的人物。如果少校認為自己是存在的,認為自己就是最高層,那他怎麼樣也不會想到自己虛構的蘇菲會來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層世界是最高世界,那麼蘇菲在這一層的出現當然就是屬於“超自然”法則的了,那麼這一事件就屬於離奇的了,所以作者在這裏安排這一看似離奇的事件不就説明了,這一切只是作者創造的,所以作為少校虛構的蘇菲可以出現在少校的世界裏。我想,接下來要發生的,從那條船自己解開韁繩開始,到蘇菲慢慢的去影響第二層世界,少校在慢慢經歷了這些“超自然”法則,有了這些經驗,經過哲學的思考可能也會發現自己是虛構的吧。

最後回到第三層世界,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現實世界,你還會肯定自己的存在嗎?會不會到最後我們才發現其實我們的世界就是蘇菲的世界或者少校的世界呢?我們不能肯定,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存在,因為我們不能證明我們所處的第三層世界是否是最高世界,即是否有上帝存在於我們之上,蘇菲他們弄清楚了自己所處的第一層不是最高世界,因為她的世界都是少校的思想,或者説上帝——少校存在於蘇菲世界中,這一世界不過是少校“理型”的一個影子。而蘇菲之所以知道了這些,是因為她有了少校給的“超自然”法則體驗以及自己哲學性的思考。

少校沒有弄清楚自己所處的第二層世界是不是最高世界,雖然他的世界都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作者的思想,但作者並沒有給他“超自然”法則的感受,少校感覺的一切都是那麼合理,一切都是那樣在那兒的,或許蘇菲的出現會讓他慢慢意識到自己的不存在吧。但我們不也一樣嗎?我們不是很像少校嗎?但我們卻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少校,我們也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合理,我們也覺得我們是存在的,我們會以為自己就是最高層世界,我們會否定上帝的存在,就像蘇菲的世界裏喬安的爸爸不太會承認少校的存在一樣。但這是否就説明上帝真的不存在呢?或者説我們真的存在呢?

我們不禁就想問這樣的問題,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是誰?我們存在嗎?上帝存在嗎?然後就有了那些哲學史,有了從自然觀到人本主義的思考,哲學研究了這些問題,但並沒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哲學也給不出這些答案,因為哲學本身已經否定了自己能給出答案。但這看似矛盾的説法是否就讓哲學沒有意義呢?不,哲學的意義其實就出現在這些矛盾的思維中。或許就像書中開頭説的,我們不去關注那些哲學家得出了什麼答案,而是去看他們怎麼思考的。因為哲學家對上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確實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中採用的方法卻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説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朝向人類有利的方向的發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瞭解自己。就像書中説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上述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

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你怎麼認為呢?那就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吧。

蘇菲的世界筆記優質文章 篇7

《蘇菲的世界》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作者喬斯坦.賈德用故事化的語言,以主人公蘇菲的“哲學之旅”為主線,為像我這樣的哲學初探者循序漸進地掀開了高深哲學的神祕面紗。

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從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和他們的研究方向、內容,部分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等。它的價值不是我三言兩語能概括準確的,對我個人而言,它是無價的智慧讀本,其中的哲學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內涵在其中的人生道理,更使我受益匪淺。

1.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力量,它是靈感和創造的墳墓。

我們做個假設,假如書中的主人公換做我們自己,故事的過程和結局會是怎樣?其實,就是拿我們自己和蘇菲作個比較,也許換做同齡時候的我們,情節會相似,但如今的我們恐怕是要讓作者失望的。我們的習慣已經逐漸束縛了我們的思想,把我們無形地捆起來,難以邁出創造性的步伐。

哲學家從來不會過分習慣這個世界。對於他或她而言,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複雜難解、神祕莫測。這是哲學家與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種重要能力。可以説,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而我們正逐漸喪失這種能力,逐漸麻木。當我們不斷長大,成熟,我們兒時的那種對世界的好奇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弱化,盲目地存活着,未曾真正領悟生命的意義。

我們要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慾的心靈。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力量,它是靈感和創造的墳墓,它會讓我們對身邊的一切習以為常,理所當然。我們不否認一些良好習慣存在的必要性,但這裏我們所説的習慣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安於現狀的懶惰和麻木。我們該對自己所處的世界和生活多提幾個設問,問下自己:“我是誰?”,“我們的世界是怎麼樣的?”等,這樣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已經足夠難倒我們。

2.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諸多哲學家當中,蘇格拉底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蘇格拉底被視為謎一樣的人物,他的哲學造詣毋庸置疑,在他死後很快就被譽為許多哲學學派的始祖。正因為他神祕難解、模稜兩可,才使得一些在學説上大相徑庭的學派都可以宣稱他們是蘇格拉底的傳人。

人類面臨許多難解的問題,對於這些未解之謎。我們不是太過篤定,就是漠不關心。蘇格拉底既不篤定也不漠然,他從不認為自己是“智者”,他説:“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這樣的自我認識並不讓他消極,反倒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中永不放棄。在這點上,和中國聖賢的古典哲學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偉人在浩瀚的宇宙和無窮的知識面前尚且如此實在和謙虛,我們更該自我反觀,不驕傲自滿,不恃才傲物,不以自己的小小成績沾沾自喜,多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斷進步。

3.人生需要自身的理性創造。

哲學的演變和發展不是渾然天成,歷史長河中無數的哲人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澆灌了它。他們專注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持之以恆,不斷進取超越。

人沒有天生就固定下來的本質,一個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在我們年輕的時候,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有步驟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人生。

我們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在人生的旅途中,自我逐漸健全完整,我們要有準確的目標,沒有目標的人生是可怕的,找尋目標需要過程,我們要學會為自己量體裁衣,不斷適時調整,找準自己的位置;往前走,無論起點在哪,總是要向前的,難走的路就走慢點,遇到困難不退縮,哪怕是向前一小步也是進步,好走的路走穩點;慢走多思,步子跨得大要麼容易走錯,要麼容易摔倒,不能盲目,需要理性思考。

哲學不是萬靈丹,但是從來不去留意愛好智慧的重要與前人的心得,那麼註定會陷於心靈封閉與終結。《蘇菲的世界》為我們提供了一盞從困惑到覺悟的燈。它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提示我們要有意識地進行創造,去認識周圍世界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