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展演觀摩學習體會

——收穫與思考

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展演觀摩學習體會

題記:過去好久的事了,總算寫出來了,看來有什麼想法還真是不能拖,一拖差點就不知道怎麼寫了。

xx年9月25日,在xx區教育局裝備中心的組織下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隨同本區骨幹教師近30人的隊伍趕赴深圳觀摩“首屆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展演”活動。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信息技術推動中國小教學方式的變革與創新——探索、普及、融合”。活動提供了各省市在教育信息化探索道路上階段性展示平台,促進了各省市彼此經驗的相互分享與交流,也給了各大企業一個展示與尋找合作的機會。

我在25號下午、26號上午隨同隊伍走馬觀花地參觀了各省市展區的成果、各大企業的產品與設備以及一些論壇報告、技術講座等,在較短時間內接受了海量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及未來規劃的信息衝擊,收穫頗多,也帶回了許多資料,更萌生了許多想法。作為參觀者,我從收穫的角度來談談本次學習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第一個體會是精彩來自與教學應用的緊密結合。在琳琅滿目的各種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中會有一種信息疲勞,特別是各種無實際應用的概念。凡是能讓我感覺眼前一亮提起精神來的,都是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他們的成果也許無聲,但是精彩並不稍讓。

第二個體會是先行者研究更加深入。我在各地區的展館中走動,發現像北京、上海等研究前沿陣地的項目會更加深入,更加具體,並非僅僅是概念。

第三個體會是技術熱中有教育本質的冷思考。在論壇和講座中,不再是一片技術熱的吹捧聲,有不少專家都對技術的應用效益問題進行了研究,更有國外專家提出學生學習容易了,教師的教學更難了,如何使教師正確應用技術,迴歸教育本質,有了新的探索。

第一個思考是實驗的投入和產出問題。如今的雲教育也好,電子書包也罷,都還只是處在實驗室的論證階段,雖然理念很好發展前景也很光明,可畢竟還沒有形成穩定和成熟的理論,在還沒有形成量產鋪開之前,[蓮山 課件]學校的實驗投入是巨大的,而產出是不確定的。不做實驗會使夢想更加遙遙無期,而參與實驗又會有巨大負擔,不知道實驗學校是如何衡量這種投入和產出關係的,難道僅僅是為了頭啖湯嗎?還是學校真的有這種實驗或改革的需求呢?還是説這筆投入由廠商負擔?這個問題我暫時沒有答案,也是許多學校對這些實驗敬而遠之的一個疑慮。

第二個思考是封閉的各種應用系統如何兼容的問題。從展演上可見,不管是各地區的還是各廠商的產品都具有私密性,所謂的開放也是有限程度的開放,但是任何一種應用卻都無法完全滿足所有需求,學校必須購買多種應用。結果就是因為各應用間互不兼容,只是各種應用系統的堆積,根本無法產生概念中的加成效益。能不能像電腦系統一樣,存在一個基礎性的兼容平台,然後開放接口,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在上面接入運行,從而滿足各種需求呢?這樣,各種技術應用概念中的加成效益也許就不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