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綱要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教師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學習,深切感到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國小教育工作者感到無比的自豪,同時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期中感觸最深的地方就是《綱要》中提及的“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教師綱要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作為教師不僅僅只是將我們的目標關注在學生科目成績上,通過成績的高低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更多的時候老師更應當去關注一下學生的成長軌跡,才能更有效的知道學生需要的“路線”,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中,不是隻有學習才是最重要的,要會學習,必須先學會做人,品德的教育不可缺少,教會學生如何成為一個品行端正,道德高尚,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很優秀的人,相信這才是育人的根本。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肩負着培養祖國下一代重任的我們,[本站 ]必須時刻不忘記時刻學習,善學鑽研,具有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真正去熱愛這份教育事業,以教育為快樂,從自身所從事的事業中感受到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產生事業上進步的動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觀念,鑽研業務,成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師。

教師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正式頒佈了,這標誌着我國的幼兒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我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了《綱要》,深刻領會《綱要》的最新精神。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發展。新《綱要》較多的使用了"體驗感受""喜歡""樂意"等詞語,這既突出了對幼兒情感、態度、興趣等方面發展的重視,也體現了發揮幼兒主體作用的理念。 "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新型師幼互動關係建立的基礎是:教師和幼兒之間建立一種真正的平行的橫向關係。只有教師和幼兒在這種真正平等的環境中,才能有效地激發幼兒主動地與教師交往,才能形成互動關係。

作為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一個幼兒,尊重和關心幼兒。教師應從領導者的位置上走下來,蹲下身,帶着一顆充滿好奇的童心與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所想。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把教師視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他們才願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老師,師幼之間才能建立良好的關係。幼兒都具有好動,好奇,好問的特點,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好奇,成天總是問東問西,摸摸這兒,碰碰那兒,一不小心,就會犯錯誤。教師應以理解、寬容的心態對待幼兒的錯誤,心平氣和地幫助幼兒分析錯誤的原因,幼兒也就能心悦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

以上是我學習《綱要》後的一點體會,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將不斷的更深入的學習,把《綱要》精神逐步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教師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通過對《綱要》的學習,我有以下心得體會:

認真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根據綱要內容,我們應該將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長遠,從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方面提出我們的教育觀必須要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應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等都緊緊圍繞着“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我從中深受啟發:教育優先發展,以人為本,均衡公平的發展,也就是國力增強,必須以提升人的素質,更新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同時提高教師道德水準和專業化素質。作為幼兒園的管理人員我認為《教育規劃綱要》將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國家教育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不但提出了未來20xx年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具體目標,而且明確指出“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要達到這一目標,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是關鍵因素,因為幼兒園教師作為教育實踐者,直接決定教育的效果。我園教師的專業水平發展很不平衡,部分教師專業水平較低。雖然教育觀念日趨科學,但這些教育觀念在教育實踐中尚未得到充分體現,在各領域教育、家園合作、環境創設、個別指導、評價等方面的具體行動策略還有待不斷完善。可以説部分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與《教育規劃綱要》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因此,我們幼兒園教師要想真正擔負起《教育規劃綱要》所賦予的責任,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為此,我園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總結如下:

首先,最重要的是學習。我們充分調動教師提高自身教育素養,掌握操作技能的主動性、創造性,幫助教師懂得作為幼兒教師,除了以自身積極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來吸引幼兒主動學習之外,還需要不斷開拓自己的知識面,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組織教師依據幼兒的發展目標,根據自身的需要和特長,尋找最近發展區,制定自我發展計劃。鼓勵教師利用休息時間參加高一層次學歷進修,使教師自身發展目標與幼兒的培養目標融為一體。

其次,我們針對幼兒師資情況制定詳細的師訓計劃,實施開展各類自我培訓活動:構建寶塔型培訓模式,優化教師成長環境。對新教師,我們採用師徒結對幫帶的形式幫助其以最佳的狀態步入軌道;對兩年以上教齡的教師,我們通過針對性的帶教,使她們在教育教學上逐步形成自己鮮明的特色;對骨幹教師,我們鼓勵她們先學一步、先研一步、先寫一步、先進一步,努力形成自己的保教特色。其次,在教育實踐中促進自我的專業發展。在園本教研中,絕大多數教師都認同個人反思、同伴合作以及專業引領對自身專業發展的顯著效果。但現實中我們看到,教師各個方面的專業發展能力還需進一步增強。在反思方面,教師很少運用諸如讀書筆記之類的方式進行反思,這説明教師對教育理論的學習還不夠,而缺少理論支撐的反思很可能只是對教育行為或教育事件淺層次的就事論事。與此相關的是,有的教師也很少主動將自己的反思過程寫成文章,這其實也説明很少有教師能從理性層面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同樣,在同伴合作方面,一部分教師不知道怎樣闡述自己的觀點、怎樣與他人進行研討,以致與同伴的合作往往流於形式而缺乏實效。

再次,為教師創造專業學習與交流的機會。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外界的支持,需要高質量的專業引領,如接受來自諸如幼教專家的專業指導等。但這樣的學習教師參與面很窄,有的教師反映自己從來沒有這樣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為此,我園專門制定了教師專業成長計劃,首先轉變教師的思想:要學會自己主動學習,我們不能與專家零距離接觸,但我們可以藉助網絡收看、收聽專家講座、優質課等。再次要找準自己的學習目標,我園在20xx年被評為“省級示範幼兒園”,説明我們老師的專業水平是很高的,可以説,專家型教師就在我們身邊。為此我園實施了以老帶新的“青藍工程”,建立獎勵機制,鼓勵教師向身邊的專家學習。

總之,我們要把《規劃綱要》的精神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準確把握《規劃綱要》的主要精神,把學習貫徹《規劃綱要》與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緊密結合,推動幼兒園各項工作的科學發展。帶領全體老師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綱要上來,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為幼兒和家長服務,爭創人民滿意的幼兒園。本文來自一枝筆寫作

教師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20字工作方針是:“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提高質量。”其中育人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要達成這三個方面要依賴學校的常態管理。

實踐發現,低效的學校管理,往往是管理者坐在辦公室聽彙報派任務式的管理,這是一種被動管理。問題已經發生了才實施管理,管理滯後了。從管理的策略性來講,哪裏出了問題就解決哪裏的問題,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就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屬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管理,缺乏宏觀性;從管理的教育性來講,這樣管理學校總是在不斷地糾錯中前行,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引導性;從管理的時效性來講,事情已經發生再去解決,錯誤在前,正確教育在後,缺乏主動性。

因此,高效的學校管理,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把管理的實施前移到問題發生之前;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深入到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深入到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具備科學精神,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成長的規律;要求學校管理者與師生朝夕相處、一起學習、一起研究,把學校打造成管理者與師生一起成長的共同體。

這樣的學校管理必須具有五個特點:一是直接性,所有的管理措施都直接作用於人;二是教育性,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形式;三是引導性,學校管理都是為了預防問題的發生,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形成一個“引導,成功;再引導,再成功”的良性循環,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了才實施管理;四是深層性,學校管理的實施總是從觀念引導到心靈塑造,再到習慣養成,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就事論事上;五是規律性,學校各項管理都有常規可循,必須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學生學習認知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能超越規律。

這五個特點決定了學校的管理必須要去做,而不只是在口頭上説説;必須是管理者主動深入實踐的管理,而不是在辦公室裏坐等問題發生的被動管理;必須是注重研究、將管理課程化的科學管理,而不是錯了再改、將管理形式化的機械管理。

我們把具有這些特點的管理稱之為“走動管理”。

所謂“走動管理”,就是把人作為管理的主要對象和管理的最重要資源,通過管理者不斷地深入實際,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管理的過程中持續地改進管理,推動學校良性發展的一種管理模式。

“走動管理”由四個環節組成:問題發現一問題提出一問題研究一問題解決”。每個環節都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

“問題發現”——一是管理者要樹立問題意識,任何管理都只存在更好而不存在最好,任何管理都存在可以進一步改進的地方,這就是問題意識;二是這些問題必須是學校發展中的隱性問題、真問題;三是強調管理者必須主動深入實際發現問題,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以後再去解決問題。

“問題提出”——一是問題提出的時機,管理者要結合目前學校工作實際,接照輕重緩急對發現的隱性問題或者真問題進行分類,提出問題解決的次序;二是問題的呈現方式,管理者要把發現的隱性問題或者真問題提煉成一個個微型課題,初步分析發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供決策時參考,而不是簡單地把問題拋給領導;三是問題提出的方式,是口頭提出還是書面提出,是逐級向上提出還是在適合的會議提出。

“問題研究”——一是對提出的問題要認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研究,不能置之不理或者拖而不決;二是要整體思考、全面衡量,提供問題解決的多種方案,從多中先優,不能從簡處理;三是研究如何將管理課程化,尋找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教育元素,探究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教育途徑,評價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教育效果,等等。

“問題解決”——一是執行者必須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問題解決,強調執行力的堅決性;二是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記錄、及時研究,以便及時調整解決方案,強調執行力的靈活性;三是問題解決以後要及時進行總結反饋,尤其是書面形式的總結反饋,包括問題的類型、解決的方案(含備選方案)、解決的效果與經驗等,強調執行力的成果性。

“走動管理”是一種“總體規劃、分塊實施、協作支持、共同提高”的高品質常態管理。通過“四個一”(每週一反思,每月一總結,每學期一調研,每學年一完善)進行反饋,對學校規劃的實施成效進行過程性動態調控與生成轉化,在“制訂規劃-實踐創新-完善規劃-踐行新規劃”的發展過程中向着目標挺進。

可見,“走動管理”是面向實踐,責任與合作相結合,運用微型課題研究的策略,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羣策羣力變革實踐的一種管理。

“走動管理”的走動是全員性的走動。各個層面的管理人員、學科教師,甚至校外專家和兄弟學校的教師也參與其中。

“走動管理”的走動是研究型的走動。以課堂教學管理來説,有課前對教學有效性的預判和設計,有課中對教學有效性的記錄和診斷,有課後對教學有效性的評估與反饋。

“走動管理”的走動是問題解決式的走動。身為管理者必須敢於負責、肯於投人,要能沉得下去,走到班級去,走到課堂去,走到年級去,走到教研組去,走到備課組去,走到教職工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只有把研究的意識滲透到日常管理中才能把對學校的整體策劃和管理目標轉化為自己的創造性思考和行為,並在決策過程中貢獻問題經驗和智慧。

因為走動,收集信息及時;因為走動,善於集思廣益;因為走動,樂於情感交流;因為走動,勤於客觀評價;因為走動,利於問題解決。所以“走動管理”是一種高效的管理。

“走動管理”既是一種高效的學校管理,它對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都是有保障意義的,對課堂教學尤為如此。

高效課堂的課堂研究需要“走動管理”作保障。高效課堂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效率進行優化,對師生雙邊,甚至多邊活動的效率進行評估,對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優劣性進行比較。因此高效課堂是研究的課堂,高效課堂也是開放的課堂,需要管理者推門聽課,通過推門聽課嘗試解決常態課的有效性問題;需要教研組同行觀摩聽課,備課組成員跟蹤聽課,開展同課異構、同課多輪的磨課,深度解決學生如何學得更好的問題;需要管理者走進教研組,和學科教師一起學習理論,一起研究學生,一起研究教材和教法;需要管理者走進備課組,共同確定作課教師,共同設計教學方案,共同推敲評價標準;需要管理者走進課堂,參與磨課、觀課、聽課、評課,參與同課多磨的再設計和再組織,參與教學效果的評估,通過反覆磨課嘗試解決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正是各種形式的磨課、觀課、聽課、評課,帶動學校管理的各個層面走動起來。

高效課堂的調研活動需要“走動管理”作保障。高效課堂要求學校所有教學管理人員都在思考如何抓好教學質量,全體教師都在思考如何落實教學質量,全體員工都在思考如何服務教學質量。為了實現全面、全程、全員抓教學質量,使教學管理規範有序、科學系統、務實高效,要堅持常規檢查制度化,教研活動主題化,教學研究常規化。每學期都要堅持常規檢查並及時反饋,內容包括教學計劃執行情況、教研組活動情況和備課組集體備課活動情況、教師備課及課堂教學情況、新教師教學情況、作業佈置和批改以及學生成績記載情況、單元測驗與階段測驗及質量分析情況、課題研究情況等;每學期都要組織各年級的教學調研,組織專家進課堂聽課評課;每學期都要召集學生座談會評學、評教;每學期都要召開家長會收集家長意見並以恰當的方式向相關教師進行反饋,等等。這些都是在走動管理下才能實現的。

教師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篇5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這不僅是對幼兒家庭看法的改變,更是對幼兒家庭教育作用的肯定和認同。它需要教師重新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家庭成員有權利也有責任參與決定有關幼兒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家庭都要重新認識各自的角色、作用,教師、家長都應當重新考慮各自的責任。以往,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為的是讓孩子接受教師的教育,教育者的權利與責任都在教師。只是在幼兒園安排的“開放日”時,家長才能走進幼兒園“看”孩子們的活動。今天,家長對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有“知情權”,並且有參與決定的權利。教師與家長應當分擔權利與責任。如果教師不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情況,那是對家長權利的不尊重;而如果家長不瞭解幼兒在園情況,不參與幼兒在園的教育,那是不負責任。

2.教師與家長要共同研究關於幼兒學習、發展中的問題、觀點和策略

共同研究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應當成為教師與家長聯繫、溝通的關鍵點,這樣能使教師與家長彼此有更多的瞭解,促進相互尊重;同時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討論還能形成一些共識,並尋求到解決一些具體教育問題的辦法;再者,通過交流、溝通,教師可以從家長那裏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也可以從家長那裏學到更多的東西。

班級管理和教育中,我們也把家庭看作重要的合作伙伴。利用一切機會與家長們交流、聯繫,針對幼兒的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共同尋求解決具體教育問題的辦法。每當幼兒園迎來一批新生時,我們總是事先做好一塊塊獎牌,獎牌上寫好每個幼兒的名字,把它們掛在每個幼兒的脖子上,以便在最短的時間裏熟悉每個孩子。由於對孩子們還不是很瞭解,我們還在教室門口掛上了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筆,家長有什麼孩子的情況可寫在上面,這樣我們就能及時瞭解,並給予適當的照顧和關心了。家長們對我們的這些做法十分歡迎,都説我們的工作細緻周到。家長會的召開也一改以往由教師的“一言堂”做法,而是採用了園長講話、教師介紹、家長提問多形式的方式,變單向為雙向,變被動為主動,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效果。我們每月還寫好每個幼兒的家園聯繫冊,把幼兒的在園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而家長也會把幼兒的在家表現寫在聯繫冊上,及時反饋給我們。這樣,雙方相互協調配合,達成一致共同來進行教育。

學習《綱要》後,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家長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家長運用各自擅長的知識和技能拓寬了表達表現的途徑和手法,正是家長的參與給了教師和孩子更開闊的視野。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根據《綱要》精神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使家庭成為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