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9篇)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

生命的長短以時間來計算,生命的價值以貢獻來衡量。奉獻是生命的花開,人只有奉獻於社會、貢獻於世界,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9篇)

奉獻總是和付出緊密相連,我們可以奉獻聰明才智,可以奉獻物資錢財,可以奉獻青春年華,甚至可以奉獻生命。為了邊境的安全穩定,魏德友為國家義務巡邊50多年,常年過着“家住路盡頭,放牧就是巡邏”的生活,他淡泊名利、吃苦耐勞,他不計得失、甘於吃虧,詮釋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透露出對祖國的強烈熱愛之情,值得人們向他學習。

弘揚奉獻精神,就要像魏德友一樣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奉獻是一種真誠自願的付出行為,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奉獻精神不是某人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他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人活着為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有些人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人生觀支配下,凡事先替自己着想,更有人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墮落為腐敗分子。那些人的生命意義在哪?

魏德友作為一名入黨33年的老黨員和老軍墾,以紮根艱苦偏遠邊境地區半個多世紀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兵團黨員幹部“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優秀品質。“人生有限,奉獻無涯。”向魏德友同志學習,當以他淡泊名利、不計得失、把奉獻當作人生幸福的高尚品質作為精神座標。

弘揚奉獻精神,就要像魏德友一樣把集體、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現代漢語中,奉獻是指為社會、國家、民族不計名利,努力貢獻的精神,其本質是對社會、國家、民族的忠誠。人活着要有價值,有的人重於泰山,有的人輕於鴻毛。人的價值大小須以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貢獻的大小來體現。

60多年來,兵團人不僅為共和國的經濟建設揮灑辛勤的汗水,而且為祖國邊疆的穩定與安全流過鮮血,甚至奉獻了生命。當前,面對新形勢下黨中央對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範區的功能定位,兵團人應該奉獻什麼、如何奉獻?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兵團黨委反覆強調,維穩戍邊是兵團的立身之本。魏德友以“只有守在這裏,心裏才踏實”的信念,擔起維穩戍邊重任,52年來堅持為祖國站好崗放好哨,是新時期兵團人奉獻精神的時代體現,我們要以魏德友為榜樣,強化責任意識,不負神聖使命,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生命憑骨骼而挺立,人類因精神而偉大。每個人不論職位高低,不論在什麼崗位,都能夠儘自己的所能作出奉獻。兵團廣大幹部羣眾要積極向魏德友等先進模範人物學習,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堅守工作崗位,堅信付出必有意義、奉獻必有價值。讓我們唱響奉獻者之歌,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2

連日來,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報道魏德友52年的戍邊事蹟後,新疆賽裏木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結合實際,在體黨員幹部中全面開展了向魏德友同志學習的熱潮,進一步助推“兩學一做”教育延伸。

今年76歲的魏德友是一名普通黨員,也是一名老軍墾戰士,52年如一日紮根兵團,屯墾戍邊,無私奉獻,用忘我的精神詮釋着“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他和妻子劉京好堅守在毗鄰邊境線的一片,守護者祖國的邊境線。“家住路盡頭,種地是站崗,放牧是巡邏”是魏德友半個世紀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夫婦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報道後,該公司黨委高度重視、行動迅速,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開展,立即對學習宣傳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進行了安排部署。

公司黨委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把向魏德友同志學習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集中學習與討論相結合,學習他堅定理想信念、獻身黨的事業的赤膽忠心和高度自覺;學習他淡泊名利、吃苦耐勞、不計得失、甘於吃虧的奉獻精神;學習他熱愛邊防、屯墾戍邊、守土有責、寸土不讓的國防意識;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服從安排的政治品格;學習他忠於職守、堅韌執着、腳踏實地、認真較真的崇高境界。各級黨組織要切實承擔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統籌安排,紮實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各項工作,全面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職工向魏德友同志學習,為兵團切實履行屯墾戍邊使命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3

魏德友同志作為一名入黨33年的老黨員和老軍墾,以紮根艱苦偏遠邊境地區半個多世紀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獻身黨的事業的赤膽忠心和高度自覺;生動詮釋了兵團黨員幹部“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優秀品質;生動詮釋了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執着堅守;忠於職守、堅韌執着、腳踏實地、認真較真的崇高境界;熱愛家鄉、保衞祖國、勇於犧牲、寸土不讓的國防國土意識

結合當前工作,援疆辦常務副主任葛華要求:一是要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魏德友同志堅定信念、對黨忠誠,講規矩、守紀律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勞、不計得失、甘於吃虧的奉獻精神;二是結合援疆工作,重點做好20xx年援疆項目進度跟蹤、督查工作和“”未竣工項目的竣工驗收工作,確保“”援疆項目的順利完工;三是要配合師相關部門做好援疆各項工作,確保“十三五”開局之年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4

據x報道,半個多世紀以來,九師一六一團老黨員魏德友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餘人次,堵截臨界牲畜萬餘隻,未發生1起涉外事件。

在了不起的人生“數字清單”背後,是魏德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對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精神高地的默默堅守,是魏德友作為一名兵團人對老兵精神、兵團精神的有力傳承,對黨中央賦予的維穩戍邊神聖使命的忠誠履行。

堅守一陣子,容易;堅守一輩子,很難。在魏德友50多年的戍邊生涯中,且不説艱苦無比的自然環境、緊張異常的邊境形勢、數次經歷的生死考驗,僅僅那種空曠無比的孤獨和寂寞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而這不正是堅守的沉潛力量嗎?這不正是魏德友的偉大之處嗎?

在社會流動性日益加劇的今天,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一個地方,不羨慕別處的風光,是多麼的不容易;在物質誘惑日益增多的當下,內心不為城市的繁華所躁動,甘於清貧如水、寂寞單調的日子,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在思想觀念多元多變的今天,初衷不改,矢志不移,是多麼令人敬佩!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説,堅守是一道多麼美麗的風景。

試想,如果內心沒有對祖國強烈的愛,怎能把自己的一生無怨無悔地獻給為國戍邊事業?如果內心缺乏對黨的堅定信仰,怎能耐得住內心的寂寞、物質的清貧、環境的考驗?如果沒有把個人利益融入國家利益的自覺,怎能在單調的生活中仍能獲得心靈的富足?如果內心缺乏對屯墾戍邊事業的擔當,怎能克服種種想象不到的困難,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迸發出如此強烈的感人力量?

遠行的人常常是孤獨的,但那孤獨並非就是苦痛。如果那遠方的路是屬於自己的,路邊的樹是自己栽下的,目的地是自己內心向往的,那麼遠行者就會甘之如飴、鍥而不捨、風雨兼程。

儘管一路坎坷,但如果再次選擇,相信魏德友也仍會毅然選擇堅守,走上義無反顧的戍邊之路,因為在他的骨子裏鐫刻着對祖國的忠誠,在他的血液裏流淌着對屯墾戍邊事業的熱愛。

兵團人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極具感召力的英雄羣體。60多年來,為了新疆的發展穩定,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寧,為了祖國的安全統一,他們堅守腳下的土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奉獻不休、戰鬥不止。在這一過程中,孕育形成了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

兵團精神是兵團人履行使命的強大精神支柱。她是凝聚力,聚沙成塔,集孤弱為偉大;她是生命力,自強不息,使絕地發新芽;她是戰鬥力,砥柱中流,挽狂瀾於既倒。以魏德友為代表的維穩戍邊人是兵團精神的培育者、踐行者,更是兵團精神的傳承人、代言人。

而今,新疆嚴峻複雜的穩定形勢,召喚着兵團人堅持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召喚着兵團人擔當起維穩戍邊的神聖使命,召喚着兵團人充分發揮穩定器大熔爐示範區作用。一句話,形勢和使命召喚着兵團人更好地堅守、更好地擔當,從而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應有貢獻,讓老兵精神、兵團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輩子很短,用它來求取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利益,生命如隨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絲痕跡;而把個人的奮鬥融入國家的大局、人民的利益,就會在後人的追憶中延續生命,在歲月深處寫下崇高。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5

7月22日上午,水管處機關黨支部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集中學習了兵團優秀共產黨員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和老軍墾精神。生動的詮釋了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執着堅定,是模範踐行新疆精神、兵團精神、老兵精神、龍珍精神、愛崗敬業、忠實履行兵團維穩戍邊職責使命的典型。

學習完後,水管處黨委積極組織黨員幹部召開座談會,會上處領導就如何“強化黨的意識”帶頭髮言,要求全體黨員要認真學習黨章、自覺遵守黨章,像魏德友一樣以做好實際工作的行動維護黨章。處機關其他黨員也逐一做了書面交流發言,暢談心得體會,表示要像魏德友那樣理想信念堅定,富有責任擔當、堅持艱苦創業、矢志維穩戍邊的兵團人。

會上,黨員幹部積極踴躍發言,紛紛表示今後要以魏德友同志為榜樣,更加深入學習實踐,以黨章、黨規為準則,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嚴守政治紀律,立足本職紮實開展工作,推動水利事業實現新發展、取得新突破。會後,全體黨員幹部積極撰寫心得體會。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6

66歲的魏德友,在塔城薩爾布拉克草原堅守了52年,為國守邊防,他用實際行動鑄成了邊境線上“永不移動的生命界碑”。 魏德友的事蹟被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報道後,也在我縣幹部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

8月 10日,哈拉布拉鄉政府機關幹部職工圍坐在一起學習了魏德友的先進事蹟。今年76歲的魏德友是一名普通黨員,也是一名老軍墾戰士,52年如一日紮根兵團,屯墾戍邊,無私奉獻,用忘我的精神詮釋着“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他和妻子劉京好堅守在毗鄰邊境線的一片,守護者祖國的邊境線。“家住路盡頭,種地是站崗,放牧是巡邏”是魏德友半個世紀生活的真實寫照。魏德友巡邊護邊的先進事蹟感人至深,催人奮進。大家紛紛表示,魏德友的精神品質可歌可泣,堅定的理想信念、獻身黨的事業的赤膽忠心令人欽佩和敬仰,要以魏德友為標尺,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7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走這條路。不知從何時起,這條路變得越來越乾淨,路兩邊不再飄飛着彩色的塑料袋,不再丟棄着各種各樣的垃圾再仔細看,路兩邊多了些穿着橙色衣服的大爺、大媽。沒錯,他們被人們稱作“城市的美容師”,他們就是——環衞工人。每天早上,我七點鐘去上班時,他們已經在工作了。我騎車從他們身邊匆匆而過,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人們似乎都未曾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可他們卻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了他們,路上的垃圾無所遁形,他們用掃帚掃,用鈎子鈎,用手撿總之,他們一過,路面潔淨如新。

不論春夏秋冬,他們都如此辛苦地工作着。還記得去年冬天下大雪時,早上一起來,外面路面的積雪那麼厚。哎呀!這下可糟了,怎麼去上班呢?騎車肯定不行,坐公交車吧,以這樣的路況,公交車估計也不好走。無奈之下,只好去站牌等車,沒想到,一走到新秀路,路面上的積雪居然已被清理了一半。沒等多久,車就來了,上了車,感覺到一絲暖意。透過車窗望去,路邊的橙色衣服那麼耀眼,他們弓着腰,彎着背,正在用力地清理路面的積雪。許是幹得久了,一位大爺居然摘掉了頭上的帽子,頭上還冒着白氣。看着清理殆盡的路面,這才七點多鐘,他們得多早就起牀了啊。想着想着,眼睛竟有點潮濕,心裏多了一份對他們的敬意。

夏天,驕陽似火,路面升騰着一股熱氣,沒走幾步路就已汗流浹背。再看他們,烈日下,依然在清理路面,撿拾垃圾。因為天氣炎熱,垃圾堆散發着難聞的氣味,被蚊蠅圍繞。路過的人都得捂着鼻子趕緊跑過去。可他們呢,用鐵杴鏟,用水衝,一會兒功夫,垃圾堆就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他們與垃圾打交道,幹着最髒的活。可能他們的衣服被垃圾弄髒了,或者他們的手上還留有垃圾的臭味可他們不僅是勤勞的,他們的內心還是純淨的。

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微信訂閲號《美麗新大塊》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名環衞工人在打掃路面時,撿拾到一個女士挎包,裏面有不少的現金和各類證件。而這位環衞工人在苦等失主無果的情況下,通過村委會去尋找失主,最終找到失主面對失主的千恩萬謝,他卻嘿嘿一笑:“這有什麼,這是我該做的。拿着不屬於自己的錢,心裏不踏實這下總算放心了!”對於他們來説,辛辛苦苦一個月,掙不了多少錢。而面對這些撿來的錢財,他們並沒有據為己有。在這個物慾橫流、利益至上的社會,他們顯得是如此樸實、如此純淨。可對於如此勤勞、如此純淨的環衞工人,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的呢?有多少人,喝過飲料,

隨手就把瓶子丟在地上?有多少人,抽了煙,把煙頭隨手丟棄?有多少人隨口吐痰?甚至有人走過他們跟前時,會罵罵咧咧“臭掃地的”每每此時,他們只是低下頭將垃圾清理掉默默離去。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被他人輕視卻堅守着自己的職責,在工作崗位上上默默無聞地認真工作着,在寒日中忍受着寒風工作,在炎炎夏日也要頂着頭上的烈日埋頭苦幹。也正是這樣,他們的靈魂經過嚴寒的洗禮變得更加潔淨與熾熱。

美麗,什麼是美麗?美麗是使人看到感到美好的一切。勤勞的他們是美麗的,純淨的他們是美麗的,任勞任怨的他們是美麗的

當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時,人們也許還在夢鄉,而他們已經在街頭辛勤勞動;街道上人來人往,他們就是這千千萬萬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多少次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看見他們,卻總是看到他們那默默低頭工作的身影;多少次在街巷中看到他們,汗水和飛塵卻在他們的臉上綻放成花朵。我們整潔的環境出自他們的手,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最美的勞動者。

每天從他們身旁走過,卻從未記得他們的模樣,他們不是一個人,他們是十個、百個、千個他們是一類人,他們有着響亮的名字——環衞工人,他們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他們讓我們的生活更美麗!

本想用優美的文字來讚美他們,可寫下這些之後才發現,任何華麗的辭藻在他們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我想,我不應該把讚美只是寫在文字裏,而是把讚美放在心底,落實到行動上——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對,尊重他們!我想每個人都該如此,不是嗎?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才剛開始一個月,彷彿過了一年,這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最近這幾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峯期,病毒一傳十,十傳百,傳染到了全國各地及全世界,疫情威脅到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政府加大力度管控,沒有人再邁出家門,做到了不給政府添麻煩,不給病毒任何空子可以鑽。

但是,有那麼一羣人,他們為了抗擊新冠病毒,不畏生命危險,走在危險最前端,夜以繼日地在工作,他們就是“火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偉大的一線工作者,他們深知自己擔子上的任務有多麼的重!

他們要在八天內完成極大的挑戰,要在八天內實現不敢想的壯舉,這是多麼艱難的任務!工人們不氣餒,反而有了更大的信息和士氣,他們知道這是唯一的希望。他們首日開建,一些工人開着挖掘機,從早到晚不間斷地工作。他們站在泥土上,和自己的隊員們低聲敍述着,像是討論工程的難度,又像是計算着具體的尺寸,一會兒這邊,一會兒那邊,來回奔波着。他們爭分奪秒,期待着早日完成這項全國人民都關注的工程,讓沒有病牀的感染者住進來,早日康復。

僅僅過去了十六個小時,工人們齊心協力,建好了一幢大樓,而電信工人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有的人手提一個諾大的工具箱,有的拿着文件和厚厚的一疊設計圖紙,等到夕陽西下,便手疾眼快地開始安裝網絡,“醫院”漸漸地有了雛形,他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晚上大樓裏的燈光稀稀疏疏,能看見工人們上樓頂,彎着腰裝纜線,馬不停蹄地奮鬥者。他們是最偉大的一線工作者,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中國武漢加油!

火神山醫院完工了!醫院如此嶄新,象徵着一個全新的開始!建築工人們的功績永遠不會被大家遺忘,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要像他們致敬。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着、閃爍着、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着未來。

隨着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牀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説,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裏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説。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着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説,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着,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説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裏閃爍着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年齡,使她渾身充滿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台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決定號召廣大婦女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學習她人民至上心有大我的家國情懷,學習她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發揚奮鬥精神,強化使命擔當,立足崗位建功,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巾幗力量。

今年63歲的張桂梅,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帶領1900多名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20__年,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59人才加大學聯考,150人上本科線,她卻覺得不滿意,和大城市存在差距。她就是這樣一個執着堅守認真十年如一日的人。

懂感恩,敢擔當,她是孩子們的希望。她説她總想為這個縣城做點什麼,她做到了。她救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命,她為那些窮困山村的孩子帶去希望,但是山區人們的觀念十分老舊,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很嚴重,只是把孩子們養大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只有從根源上入手才能解決問題,只有讓山裏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讓孩子真正擺脱山區。她想應該讓山裏的孩子接受教育,並在不懈努力下創辦了學校。

有信仰,敢作為,她是孩子們的依靠。為了感恩,為了讓更多家庭擺脱貧困,她開啟了十幾年漫長的走訪工作,看着張桂梅嬌小的身軀有些許脆弱的面容,很難想象她走訪了800多個家庭,帶出了1900多個學生,改變了一個女孩一個家庭甚至是一代人的命運。孩子説,只要有她在,就可以安心的學習讀書,她就是孩子們最信任的校長。

記初心,擔使命,她是新時代的榜樣。23年,始終默默無聞的堅守着“培養貧困山區孩子”的初心,她説她把這個初心想的很簡單,就想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操場裏“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幾個大字,在青山之間更加醒目,也許正是這樣一種信仰,讓她堅守着初心與使命,讓她守護着一個個貧困家庭的希望。

每一個時代都有值得歌唱的人,每一個小小的信仰都應該用盡全力守護,張桂梅一生都在為孩子們着想,她長期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她説“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新時代的年輕人有很多誘惑,也有很多迷茫,只有找到自己的目標,才能不忘初心,實現人生價值,不負入黨誓言。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__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__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__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__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__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説,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__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許帥同志是一名基層救助管理幹部,他奮勇爭先,鋭意進取,視救助對象為親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獲得民政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一要學習許帥同志踐行黨的根本宗旨,一心為民的政治品質。許帥同志具有堅定不移的以民為本的信念,心懷愛民之心,始終把羣眾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為救助對象辦實事解難事,履行了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要學習許帥同志履職盡責,細心服務救助對象的敬業精神。許帥視救助工作為生命,為自己喜歡的事業付出一切,從細小的事情做起,關心關愛救助對象,傾聽救助對象需求,用心細心的做好救助工作。細節彰顯責任。正如他的同事吳青山所説的,他把“換位思考”做到了極致,常把自己假想成一名受助人員,用心感受站內的設備設施方不方便,安不安全,救助站所有的牀頭都改為無稜角牀頭,所有可以拆卸的牀鋪都被固定,所有的風扇都裝上了保護網,……就連拆除鐵窗時留下的鋼筋茬子,也全部都被打磨平整……,顯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時刻為服務對象着想,心裏裝着羣眾、一心為了羣眾的真情。我們要向他學習,對待工作要滿腔熱忱,履職盡責,愛崗敬業,耐心細緻做好各項工作。

三是學習許帥敢於擔當,勇於探索的開拓精神。許帥同志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他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有擔當精神。他創新救助管理工作新的形式,努力提升救助管理工作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水平。在全國率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機構進駐救助管理站開展照料安置服務。我們要學習他奮發有為、注重創新的開拓精神,在工作中要積極作為,敢於擔當,用科學發展的理念、創新的思維來引領我們做好各項工作。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許興龍同志如醉如痴地愛他的事業、愛他的學生,把全部心血都拋灑在教書育人上,在擔任班主任期間,以火熱的_感召學生,以真摯的愛心滋潤學生,深入細緻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出各類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體,培養優秀學生班幹部、轉化後進生等方面都總結積累出豐富的經驗,並多次在市、縣介紹,得以普遍推廣。當學生生活上遇到困難時,他不但儘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給學生以幫助,還組織學生互助給以解決,許多接受過他捐助和關懷的學生在來信中説:“許老師您比父母還親,我將永遠懷念您”。

許興龍同志是一個樂於工作、不知疲倦的人。他經常為全市、全縣數學教師講學、輔導,積極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多次參與衢州市數學學會組織的《高三數學複習與測試》教材編寫工作,負責研究的課題《中學生數學科研意識的培養研究》獲衢州市三等獎。目前,他正在負責市級立項課題《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和參與省級重點立項課題《高中數學青年教師培養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並獲得階段性成果,對提高常山縣和衢州市數學課教學質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許興龍同志在擔任常山一中教務主任、副校長、副書記期間,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積極配合校長做好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制定並完善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常規,相繼出台了10多個管理制度和評比條例,使學校的教學工作走上了正規化、科學化,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大幅度提高和順利通過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驗收立下汗馬功勞,學校被評為浙江省文明學校、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先進集體。他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指導工作,使青年教師很快適應教學,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幹。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積極組織開展實驗教學,學生小發明、小創作等科技活動和其他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輔導學生參加省小發明比賽有三項獲省三等獎,學校已連續__年榮獲縣科技活動先進集體。

許興龍同志因工作需要,調任縣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工作後,他深知全面提高常山縣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和難度。積極主張確立教學中心意識、教學質量意識、教學效益意識和教學改革意識。把教研工作定位在實施以創新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按教學管理、教學研究、為師生服務三個層面,緊緊圍繞教法、學法、考法進行改革探索。在工作中堅持調查研究,做求真務實的楷模。每學期直接調研和進行教學視導的學校都在20所以上,聽課不少於60節。此外,還經常與外地教研部門和學校加強聯繫,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如到義烏新課改實驗區學習培訓時,曾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到義烏稠州中學考察調研,從早上五點半學生起牀,到晚上九點三十分熄燈,每個環節都細心觀察,不肯放過,回來後在多次會議上進行彙報,引起領導的重視,為加強常山教育教學管理提供借鑑經驗。目前又承擔着常山縣高中教師基本情況調查分析、常山縣職業技術教育情況調研和常山縣國中畢業生外流情況調研分析等工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許興龍同志情繫常山,紮根常山。常山縣屬浙江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義烏老家相比,差距很大,當初與他一同來常山的近30多位老鄉都陸續離開常山,到杭州、義烏等發達地區工作,他的親朋好友、同學、同事多次為他在發達地區找到工作條件優越、經濟收入豐厚的單位,但他並不為此所動搖,帶着他對常山教育事業的熱愛,帶着對常山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把根緊緊紮在常山的土地上。從教近30年,沒有搞過有償家教,沒有從事過第二職業,20多年來基本上沒有因私事請假,既使結婚也放在週末舉行,不請婚假。腳受傷,打着石膏達半個月,拄着枴杖照常堅持上班。

許興龍同志的工作受到省、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獲得社會各界的好評,深得家長、學生的信任。被評為常山縣首批高中數學學科帶頭人,多次被評為常山縣先進教育工作者,榮獲常山縣優秀_黨員稱號,評為衢州市新時期好形象教師,兩次評為浙江省教育系統單項先進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勞動模範,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會授予浙江省第__屆“春蠶獎”。目前,被省總工會推薦參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評選。

不待揚鞭自奮蹄。他常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自勉,自強不息,勇於開拓,為實現常山教育的美好明天而不斷追求。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從此,他在教育領域開始了一輩子的堅守。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回到內地呢?盧永根的回答簡單而真摯,“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為祖國復興效力。”正是帶着這份愛國的赤子之心,盧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僅為科研奉獻了一切,也為廣大學子點燃了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這份真摯的愛國熱情不僅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盧永根,用堅定的愛國信念來武裝自己。從年輕時放棄安逸生活回到內地,到後來在教育領域的一輩子堅守,這其中始終支撐盧永根的便是他堅定的愛國信念。盧永根説:“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

學習盧永根,用嚴謹的工作作風來塑造自己。“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説話響一點”,這是盧永根經常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而“先黨員,後校長”則是他的口頭禪,他認為當好校長的前提是先當好一名黨員。在工作上,盧永根對人對己都十分嚴格,不搞一點特殊,即使到後來身患重病,也依然堅持不搞特殊化。

學習盧永根,用樸實的生活態度來修飾自己。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而盧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樸實,有人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他的家,從中可見其生活簡樸。破舊的家,簡單的飯,一點一滴都昭顯着這位老人骨子裏的淳樸。

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學習,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坦蕩胸懷,我們要向這位中華民族的楷模學習,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張桂梅---“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華坪縣女子高中的創辦者,華坪縣孤兒院院長,少年喪失母親,青年喪父,中年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患重病卻始終堅持上課……這就是我對她最初的瞭解,或許很多人對張桂梅的瞭解都只停留在這,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難道她不要命了嗎?她究竟為了什麼?但是隨着宣講的不斷深入,隨着心靈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她是那些貧困山區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兒的“媽媽”。我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張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崗位,幹着不平凡的事,在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桿,生活的磨難沒有擊垮她,病魔更沒有讓她倒下,她擔負起了一個偉大母親的責任。她用赤誠的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女子的人生夢想,這一刻我打心眼裏敬佩她,她無愧於“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一身榮譽。

“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三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的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奉獻給學生和孤兒,這些事蹟正如他所説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正是因為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報,才造就了一片“綠洲"。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張桂梅老師的崇高精神猶如一棵蒼天大樹,供人們歌頌,更是我們黨員學習的楷模。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20__年的這個新年是安靜的。

有人在朋友圈中自嘲:過了一個標標準準的虎年。人們鑽進洞裏,趴在窩裏,靜觀其變,等着外面的怪異、兇猛的大貓何時能走掉。

封城,隔離……學校停課了,電影撤檔了,連走親訪友、拜年串門都被禁止了。這個新年過得再安靜不過,因為我們面臨的是中國人的共同災難,一場殘酷的戰鬥,動輒帶來不計其數的傷亡和生命逝去無法挽回的哀傷。

然而,似乎隔離病毒的同時,也隔離了愛與温情。與人接觸時,最關心的莫過於你是哪裏人;新型冠狀病毒被説成_,帶着些許歧視的意味;湖北人、武漢人成為避之不及的對象。但是,事實上,這場戰鬥中沒有局外人。為了控制病毒的傳播,封城也實屬無奈的必要之舉,隔離與不接觸是有利於防控的理智做法,隔離不僅是為自己更為他人負責。

病毒無情,戰役殘酷,但人間有愛。春晚臨時增加央視主持人的朗誦,“科學防控,堅定信心,就是抗擊疫情最好的疫苗。”“隔離病毒但不會隔離愛,因為愛是橋樑。”傳達了愛與希望,“我愛你們,不止今天而是生命中的每一天。”“過年,過關,愛都是最好的橋樑,加油,武漢,加油,中國。”一字一句,發自肺腑,説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裏,讓這個冷清的新年有了別樣温情。

距離我們不遠的武漢的戰場上,一場“戰疫”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們不顧自身被感染的危險,堅守在一線,護士們剪去了長髮,毅然出征。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邊告訴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當夜登上了去武漢的高鐵。他們是這場“戰疫”中的逆行者,扛起責任,負重前行。

災難之下,卻也最見人心。有人趁着混亂,大賺橫財,於是口罩從一角錢一個漲到一元一個,十元一個,甚至40元一個,更甚者虛假售賣口罩,實施詐騙;有人為求保官,欺上瞞下;有人驚慌失措,避之不及。所幸,有鍾南山院士那樣的人,左手對抗災難,右手托出希望,成為這場“戰疫”中奮勇直前的逆行者。

我們亦是逆行者。生於“非典”,大學聯考於“新冠”,我們註定是與眾不同的一代,也會是創造歷史的一代。我們除了是這場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戰的局中人,還將面臨另一場戰鬥——大學聯考,停課無疑是對高三學生致命的打擊。距離大學聯考僅剩不到一百天,我們面對的將不只是外界激烈的競爭,還有與自我的對抗,寒假學力喪失,自控力下降……每一項都可能影響最終那場戰鬥的結果。

但是,我們願做這戰鬥中的逆行者,無畏艱難,為美好明天奮勇拼搏!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他,1930年出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進入華南農學院學習,開始他畢生心血的農學研究事業。

他的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長期奮鬥在科學研究和高等農業教育的第一線。在紀錄片《南粵楷模》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耀光回憶説:“在科研方面,他經常教導我們要實事求是,誠實,對待科研的態度要嚴謹,不能搞花架子。”

在生活中,盧永根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儉樸素的優良作風,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沙發,舊鐵架牀,舊電視。他説:“不捨得仍,這些東西沒有用爛,還能用。我認為生活過得好,不是單純地追求所謂的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種比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萬事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生活中近乎苛刻節儉的他,對捐資助學卻毫無保留。晚年患重病後,他將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而後又親手簽訂了遺體捐贈志願書,他將此看作院士最後的科普工作,是他作為一名徹底唯物主義者的最後堅守。

做為一個共產黨員,在學習了盧永根老人的先進事蹟後,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工作、生活和思想上,我要做到:

1.在工作中,努力提高業務能力,做學生的好老師。作為一名學生服務中心的諮詢老師,面對的學生是全國的,學生的層次也是參差不齊的,提出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的,如何解答好各類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學習中心的老師必須對所有的業務全面掌握。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用最簡潔的語言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讓學生能深刻的感受到在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是會有老師幫助的,有老師給予正確的指導,能為學生節省更多學習的寶貴時間。

2.在生活中,要做到三個合格,做講政治,有信念,做有崇高信仰的合格黨員。始終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放在首位,善於作為,樂於奉獻,做有高尚情操的合格黨員,做講規矩,守紀律,有鐵一般紀律的合格黨員。

3. 在思想上,加強創新意識,細緻開展工作,努力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克服各方面的壓力,提高思想意識,不斷創新思想,時刻把學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華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場上,聆聽入學後的第一堂“校課”。每週“校課”,小到學習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張桂梅都親自授課。

如今,這堂課讓張桂梅愈發感覺吃力。63歲的她站在教學樓前,身形有些佝僂,手指、胳膊、頸背上貼滿了止痛膏藥。“早上起牀時,腳疼得不敢着地。有時我真想不幹了,可看着你們,我告訴自己必須堅持。”張桂梅對學生説。

看到有學生抽泣,張桂梅連忙説:“不哭不哭,我答應你們,我會好好的,陪你們讀完這三年……”話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張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麗江市專門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所籌集資金將用於支持華坪女高發展、補助貧困學生。

讓張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許多華坪女高的學生大學畢業後,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投身艱苦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從小窮苦的她,以前願望是“走出大山、賺大錢”,但女高改變了她的想法。20__年大學畢業後,周雲麗考取了寧蒗縣城的中學教師崗位。聽説女高缺數學老師後,她毫不猶豫放棄了縣城工作、放棄了正式編制,來到女高做代課老師,一年後才轉正。

“老師老了,我們長大了。”周雲麗説,“我們要繼續她未竟的事業。”

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蹟心得_學習魏德友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身為一名中國青年所肩負的重大的責任和使命。

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通過收聽收看每天的新聞報道學習到了醫護人員在一線抗“疫”時的不懼艱辛,看到了公安民警在各道口的堅定值守,外賣小哥為城市運轉的點點付出,以及每一個普通的人為打贏這場“戰役”做出的種.種努力。

同為中國90後青年,雖然不能親上前線,我想我們能做的也有許許多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社區進行志願,為一方的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或者在家中認真學習,不斷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量,為將來國家需要我們用專業知識貢獻力量時做好準備。而其實,我們每個人要做的都很簡單,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身為一名大學生,在疫情面前,減少出門,勤洗手做好個人衞生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疫情無情,人間又愛!在這場疫情中有無數的平凡人讓我們淚目,有人為吃不慣米飯的援鄂醫療隊送去10萬個大饅頭、有人為酒店醫護人員送去最新鮮的蔬菜、有人為醫護人員送去愛心午餐、有人捐出自己費勁周折買來的口罩、有人專門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無數平凡人用自己的力量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國難當頭,舉全國之力共克時艱是每個中華兒女在國難面前表現出的責任和擔當。

春天已經來到,冰雪漸漸融化。我相信,我們一定很快便能取得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相信,疫情終會結束,經歷過戰“疫”的中華兒女一定會更加勇敢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