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通用6篇)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愛祖國,就要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通用6篇)

祖國的河山,處處閃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記着紅色的史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特別是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做人的好方法。

但是畢竟不能人人在少年時代就踏遍祖國大地。

我們先來參加這“紅色之旅”的讀書活動,通過書本先來跨越祖國廣袤的空間。

隨着空間的跨越,我們完成了時間的轉換,來到那火熱的年代。

通過這次時空大轉移的活動,我們瞭解的不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瞭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

我們思考之後弄懂了:許多偉大的事件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他們有什麼意義。

我們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信念。

我們將更加堅定為民族振興、為中國人民造福的決心。

我們將更加勇敢,更加頑強,更加堅韌不拔的前行。

我們感激前人,學習前人,也要無愧於前人。

我們也將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為後人留下我們的腳印。

“紅色之旅”主要歷經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他們分別是::滬浙紅色旅遊區,湘贛閩紅色旅遊區,左右江紅色旅遊區,黔北黔西紅色旅遊區,雪山草地紅色旅遊區,陝甘寧紅色旅遊區,東北紅色旅遊區,魯蘇皖紅色旅遊區,大別山紅色旅遊區,太行紅色旅遊區,川陝渝紅色旅遊區,京津冀紅色旅遊區。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它對中國革命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就有了新的領導核心;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就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有了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的解放運動就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讓我們走進韶山毛主席紀念館吧。韶山沖是毛澤東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從小熱愛勞動,關心別人,懂得關心天下,是他成為中國革命偉大領袖的品質基礎。

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吧。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人民武裝反抗國民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建立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走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吧。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闢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走進福建上杭古田紀念館吧。古田會議使黨和軍隊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無產階級思想武裝,在黨的建軍史上樹起了光輝的里程碑。

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中國革命史上的奇蹟,世界軍事史上的偉大壯舉。它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詩篇。紅軍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同人民羣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經過了20xx年的頑強奮鬥之後,終於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第一聲禮炮,使迎來了新生,使中華大地迎來了新生。

毛澤東主席在城樓的正中主席台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紅色之旅到這裏全部結束了。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着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着光輝的革命事蹟,弘揚着燦爛的革命精神。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未來的紅色旅程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

歷史的紅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輩們開創的,未來的紅色旅程是要靠我們新一代來開創的。

我們就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 篇2

為進一步激發對黨的熱愛、對黨的忠誠、對領袖的敬仰之情,不斷增強爭先、創優和奉獻意識,清明前夕,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神聖的紅色土地——百色,緬懷英雄們的光輝事蹟。在百色起義紀念館、粵東會館(紅七軍軍部)、百色英雄紀念碑前,我們循着講解員的述説,聆聽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等革命先輩的英勇壯舉,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先輩們至死不渝地堅定革命理想信念,在任何時期和任何環境下,都將個人的命運和黨、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始終堅定崇高的共產主義信念,用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異常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裏,革命先輩們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拋頭顱灑熱血,堅定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無論受到何種不公待遇和挫折,仍然堅持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奮鬥終身。無數優秀共產黨員以他們的實際行動,做出了光輝的榜樣。有人説:人不是活在物質世界裏,而是活在精神世界裏,活在理想與信念之中。對於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飯,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履行使命、完成工作任務的精神動力,是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一名年輕黨員幹部,必須深刻理解和掌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並自覺付諸實踐,樹立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遠大志向。始終堅持講政治,明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自覺加強黨性鍛鍊,努力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作風上清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時刻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鋭氣和浩然正氣,更好地致力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一個人的責任包括他對家庭的、對工作的、對國家的、甚至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只有在責任感的不斷激勵下,我們才能紮紮實實地做好當前的事,才能把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和當前的時代、具體的實踐結合起來,立足本職崗位,紮實地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幹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

現實中我們很多人,每天都重複着平凡的工作,每個人所從事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也不一定是能夠實現自己理想的,更不一定能夠對社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我們必須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完成每一項任務,因為我們在這個崗位上,就應該擔負起這個崗位所應承擔的責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各類名人傳記中我們亦不難看到:成功者無論做什麼職業,都力求盡心盡責,絲毫不會放鬆。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糧食工作人員,將時刻牢記“民以食為天”, 從自我作起、從現實做起、從平時的具體工作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因為我相信,只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即使在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可以創造出非凡的奇蹟。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風平浪靜,永遠不要企望自己一帆風順,這不切實際。”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經歷,構成了他傳奇的一生,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奇蹟般的復出,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與他具有的崇高信念、堅忍不拔的耐力、堅毅頑強的意志密切相關。

在生活的經歷中,避免不了挫折和失敗,但“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這個道理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懂得。為什麼對石頭來説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頭滴穿?柔軟的繩子能把硬梆梆的木頭鋸斷?説透了,關鍵還是堅持。成功固然是每個人心中渴望的,但成功之路大多是坎坷、曲折的,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如何正視挫折和失敗,才是最關鍵的。任何事情都有存在兩面性,挫折和失敗一樣能教給我們很多東西。能讓我們學會聽取別人的勸告、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明辨是非;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鍛鍊我們能力,激發我們的潛能。當然,面對挫折時真正能夠堅持到底的人甚少,所以成功的人永遠只是少數。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時常以“功到自然成”告誡自己,成功之前難免有失敗,只要能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那麼,成功就在眼前。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 篇3

6月20日在湖口公路分局書記邱榮文、副局長夏帶領下,分局在職在崗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共計15人踏上了上饒紅色之旅,赴弋陽方誌敏烈士紀念館、懷玉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饒集中營參觀學習。

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的第一站——方誌敏的家鄉弋陽。方誌敏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農*動領袖,在*失敗後組織發動農民*,組建紅軍,創建革命根據地。方誌敏在家鄉弋陽讀了5年私塾,又相繼到縣立高等國小、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九江南偉烈學校刻苦攻讀,期間,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加入中國青年團,後在南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就了他從一名農民的兒子到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從此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我與大家一起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弋陽方誌敏烈士紀念館。一件件真實、珍貴的文物展品,一篇篇文字記載,一幅幅將軍圖片,一個個浴血奮戰的圖畫,展現出方誌敏同志建立的革命武裝和農民秋收*與國民黨進行的艱難卓絕的革命鬥爭,帶領我們走進歷史,走進血染的往昔。

第二站,我們來到懷玉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紀念碑、清貧園。大家認真聆聽着講解員為我們精彩的講解:1934年11月上旬,中革軍委電令紅十軍團繼續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歷史使命,當時,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已近1個月,紅十軍團繼續搞大兵團作戰,且插入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地區,顯然風險巨大,被任命為紅十軍團軍委會主席的方誌敏同志,為了革命大局而臨危受命,率部繼續高舉抗日先遣隊旗幟,北上皖南行動歷時2個月,行程2400裏,8000多紅軍將士遭到國民黨2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最終失敗在懷玉山區。

方誌敏同志在危難面前忠誠於黨,為掩護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向敵人統治腹地進軍而不幸被俘,被俘那天,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懷錶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正如方誌敏所説: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令人敬佩的是在生不如死的牢獄中方誌敏以堅定的革命意志開展獄中抗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給黨中央的信》等有目可查的9篇文章和7封書信,總字數達14萬之多,為黨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身陷囹圄之後,方誌敏信念堅定,寧死不屈,譜寫了一曲共產黨人的正氣歌,1935年8月5日,方誌敏在南昌慷慨就義,時年36歲。通過參觀學習我對方誌敏同志“愛國、創造、清貧、奉獻”這四種偉大精神的豐富內涵有了更深刻感悟。

第三站參觀的是上饒集中營,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江西上饒等地設立的一座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的人間地獄,主要囚禁皖南事變中談判被扣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和被俘的新四軍等計900餘人,有近200名革命烈士在上饒集中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讓我感慨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通過重温革命歷史,感悟方誌敏精神,緬懷革命先烈,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時也切身感受江西這塊紅色革命基地日新月異的變化,這種紅色主題教育的形式,既生動,又有感染力,對自己有積極的引導作用,更加堅定了我永遠跟黨走的信念,上了一堂深刻而令人難忘的黨課。作為一名入黨發展對象,在今後的學習中更應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榮辱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在實踐中不斷煅練自己,做到不怕吃苦,不計較個人得失,立足本職工作,積極進取,繼續先輩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單位服務!

希望以後黨組織多舉辦這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既能增長知識又能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並讓精神接受一次洗禮。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為了加深我們對黨史的認識,培養我們與紅軍的感情,讓廣大黨員幹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高思想政治素質,公司團委組織我們二十幾位團員進行了一場紅色之旅,到百色革命老區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我們懷着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了這次紅色之旅。

我們一路穿過繁華的城區,來到了極具南方特色的騎樓小巷裏,當年百色起義指揮部——粵東會館,就坐落在這裏。12月11日,鄧小平同志成功發動發百色起義,同時,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百色成立。軍部設司令部和政治部,司令部就設在粵東會館,司令部所屬的參謀處、經理處、副官處、軍醫處等就在這裏辦公。走進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革命戰爭年代住過的小閣樓,小閣樓簡陋樸實,兩條板凳幾塊板就搭成了“牀”,僅有的物品就是一雙破爛不堪的草鞋和一頂蓑笠,傢俱也只是兩張書桌而已。正是在這座建築裏,他們指揮發動了著名的百色起義,也正是在這裏,他們度過了領導百色起義和右江革命根據地革命鬥爭的崢嶸歲月。他們和其他指站員穿一樣的衣服,蓋一樣的鋪蓋,吃一樣的飯菜,為全軍樹立了艱苦奮鬥的良好風範。那一樣樣簡樸的工具,深深地震撼了我們每一位團員的心靈,我們彷彿看到了當年的革命先輩們如何在這簡陋的辦公室裏指揮着那場驚心動魄的起義。憶苦思甜,我們要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隨後我們來到了迎龍山上的百色起義紀念館。在紀念館裏,看到了一幅幅畫、一張張照片,導遊為我們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當時年僅25歲的鄧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來到廣西百色,以非凡的膽略,力排“左”的干擾,毅然地作出與俞作柏、李明瑞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決策,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全面組織廣西工農羣眾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共產黨在桂系軍隊中掌握到約4000多人的隊伍,廣西革命形勢迅猛發展。俞、李反蔣失敗後,

鄧小平同志在短短的50天時間裏就成功地組織和發動了百色起義,創造了全國矚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聽了烈士們的事蹟,所有團員的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感覺和無限的感慨。烈士們為國家的解放和繁榮強盛而奮鬥的壯麗生涯,革命先烈們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國幾代優秀中華兒女的努力拼搏、無私奉獻,為中國的蠍起、中華民族的復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現在過的幸福生活正是靠這些英雄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一定要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是一定會記住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最後我們來到了烈士紀念碑前。紅色的大理石座上烙下是三個金色大字“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我們列隊向烈士紀念碑鞠躬表示敬意。站在烈士紀念碑下,為緬懷先烈,黨員、預備黨員們在烈士陵園紀念碑下重温了入黨宣誓。當我們舉起右手時,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的眼睛早已被激動的淚水浸濕了,心靈上的火花又重新燃起。黨員們紛紛表示,一定將用英雄們的精神鞭策自己,向入黨誓詞中所説的那樣,做一名合格的黨員。我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向那些在鬥爭中犧牲的名革命先烈和那些未能留下名字便匆匆離開這個世界的無名英雄,默哀三分鐘,深深緬懷他們在艱難困苦的革命年代,為了中國人民的獻身的精神。烈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每個人,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使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此次的紅色之旅,不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爭的歷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聖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挾來的。我將把此次“紅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運用到今後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以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年輕人的先鋒模範作用。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 篇5

5月29-30日,我校黨員和廣州火電送變電工程公司的黨員共赴湖南長沙和韶山,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紅色之旅。兩天之旅雖然時間不長,但給予我們的不僅是那裏的風景名勝,更多的是從那些人文景觀和革命故事中受到啟發與教育。

感受着武廣高鐵帶來的速度與快捷,兩個多小時後,我們就踏上偉人的故土,直奔第一站——韶山。

韶山不但是我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風景名勝區,而且還率先跨入了小康行列。城市中樓房鱗次櫛比,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正如1991年江-澤-民總書記到韶山後所説:“‘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體現了一種犧牲、奉獻、進取的‘韶山精神’”。韶山是一塊山明水秀的地方,偉人毛澤東就出生在這裏,並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如今毛主席已經離開我們三十多年了,可是他的精神長存,激勵着韶山人和全中國人民永遠向前。

當我們來到韶山的中心——毛澤東銅像廣場,遠遠就看到一尊高大的塑像聳立正中,只見他身穿中山裝,手握書卷,面帶微笑,神態悠然。廣場上一塊塊巨石上刻着毛主席詩詞,重温這些激揚文字,仍然止不住心潮澎湃,感慨萬千。聽導遊為我們介紹立塑像當天出現日月同輝的奇景,韶山的滿山杜鵑花也提前到三月開放,不由讓人感歎偉人的神采。

毛澤東故居是一間很簡陋的農舍,門前塘水碧綠,垂柳依依,故居的左邊是毛主席小時候讀書的私塾。此行,能親身感受毛主席兒時生活、學習的環境,猶如上了一堂革命傳統教育的課,深有感觸。毛主席在青年時候就是從這裏走出去,追尋真理,投身革命,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奉獻一生,“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第二天,我們還參觀了橘子洲,1925年,毛澤東在橘子洲頭上寫下了《沁園春·長沙》的詞,“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青年時代的毛澤東,他的心胸和志向在此表露無遺。去年才落成的青年毛澤東頭像,雄偉地屹立於橘子洲頭,遠眺湘江,風采無可比擬。

兩天的長沙之行,雖然短暫,卻讓我們感觸頗深。儘管那段血雨腥風的紅色歷史已經硝煙散盡,儘管建國初期的困難生活也在離我們遠去,但正是無數英烈為了祖國、民族和人民,為了革命事業和建設事業,由始至終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拋頭顱、灑熱血,義無返顧、勇往直前,才換來我們今天和平而美好的生活。這次的紅色之旅不僅僅是一次特色旅遊,也不僅僅是兩個共建單位的一次聯誼,而是一次生動的革命歷史教育課,是一個黨員愛國情懷的再昇華。我們要將這次活動中所體會、所感悟到的精神,發揮到我們的工作中來,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自我,堅定理想,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 篇6

多次策劃,多次擱淺。初冬時分,百色之行的紅色之旅終於兑現。

入住百色軍分區是件十分榮幸的事情,在軍分區政治部黃細方主任的盛情安排下,用兩天時間來用心感受百色的紅色革命老區。

清晨,漫步在百色市區,整潔的道路略顯清靜,一輛大巴車上的“雙擁專線”讓人記起身在何處,繼而展現在眼前的是“八一小區”、題字的“八一希望國小”,都一一體現出百色特有的老區情懷。就連我們入住的軍分區招待所的欄杆雕塑也與眾不同,淺黃色龍造型的雕塑方方正正,體現出黃皮膚、龍的傳人的特點,同時也能感受到軍隊裏橫平豎直、稜角分明的特性。

驅車300餘公里,爬上了邊防哨所“十二道門”,在高而陡峭的山頂上,一個獨立的哨所保持着特有的威嚴,能夠通過監視屏幕監控到山腳下中越交界的龍邦口岸。每天24小時監視,確保每次進出車輛和人員的身份,確保國土的安全。置身在哨所前後左右的十二道門,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的確需要這麼多門來把守。而堅守在山頂,常年沐浴風雨雪霜的就是人民的戰士。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與山林為伍,與天地作伴,沒有任何怨言,而面對的則是隨時可能出現的險情。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堅守和無私的赤誠才換得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今天幸福和平,“邊民永賴”也因此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標誌。

告別邊防哨所,我們一行20餘人拜謁了靖西烈士陵園,這裏長眠着1979-1988年間在自衞還擊中英勇犧牲的1116名烈士。他們那麼年輕,有的甚至還不曾走進婚姻的殿堂,來不及享受人間的天倫之樂,卻為了祖國邊疆的安全,拋家捨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懷着沉痛的心情敬獻了花圈,含淚為烈士點燃了蠟燭和香火,擺放了煙酒,在黃主任的主持下,舉行了鞠躬、默哀等祭奠儀式,燃放了鞭炮,以中國人最傳統的祭奠方式表達了最深切的哀悼和追思。“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人民的英雄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而後,在黃主任的精心安排下,我們拜謁了百色起義紀念館、紀念碑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在找尋革命先烈英雄足跡的同時,讓人感受到了百色是一座英雄的、革命的城市,無論是一面鮮豔的紅旗造型或是有着女兒牆的舊址和高樓林立的建築,都讓人感覺到腳下的每寸土地都埋着英靈,身邊的每座建築象徵着英勇的姿態,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能憶起歷史的瞬間。

在兩天的紅色之旅中,同時也感受到了軍人的個性。軍人自有軍人的豪放,對酒當歌時分,千杯萬盞也不醉,醉人的是見證過戰爭年代又在和平歲月裏崢嶸的山山水水;醉人是當過兵就是一家人的深情厚誼;醉人是家鄉來的都是親人的博大情懷。嚴酷的環境造就了軍人鋼鐵般的意志,軍人的職責塑造了軍人剛直不阿的性情。“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當過兵就一輩子是軍人,軍人就多了一份責任,一份忠誠。這是百色之行最深的感受。

百色的紅色之旅,來過,不會後悔,走過,將銘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