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8篇)

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農民院士”朱有勇主導的瀾滄科技扶貧班這個月迎來了首批電商學員。來自瀾滄縣20個鄉鎮的60名學員,將在半年內參加3次集中授課。這是從農產品種植、養護、收穫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扶貧新嘗試。

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8篇)

朱有勇:越來越喜歡在下面扶貧。下來的時候都不願意到昆明瞭,總想在村子裏面。

瀾滄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20__年,朱有勇受命帶隊到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駐鄉扶貧。儘管語言不通,但調研了半年,朱有勇和他的團隊對當地氣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分析後,開始在田間地頭手把手教農户種冬季馬鈴薯和冬早蔬菜。村民每年十一、十二月種植,來年三四月份收穫,不僅不影響夏季作物水稻的種植,還為農户每畝增加2500-7000元不等的收入。

拉祜族村民李扎襪:朱院士教給我很多技術,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到能賺到這麼些錢,以前是根本想不到的!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外,朱有勇和他的團隊還開設了茶葉種植、林業班等24個技能班,培訓了1500多名鄉土人才。雲山村此前共有未脱貧農户375户,貧困發生率42.93%。20__年,預計貧困發生率可降至1.09%。

朱有勇:20__年關注最多的是山上的農民。大量的精力還是在扶貧上。我們不光説是脱貧,還要致富。

朱有勇曾説:“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他和他的團隊把科研成果帶到田間地頭,真正解決農民生產上和思想上的問題,實現農村經濟效益和農民觀念更新雙豐收。從一位農民子弟到院士,從院士到“農民教授”,朱有勇將論文寫在了廣袤的希望田野上,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過去三十多年間,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兩項控制農作物病害技術,可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增產20%,這兩項技術造福了上億農民。20__年,60歲的朱有勇來到家鄉雲南最貧困的地區,帶領瀾滄“直過民族”拉祜族農民走上生態脱貧致富和綠色發展之路。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目標:用科技改變貧窮。

院士做扶貧,得先把自己變成農民。朱有勇院士帶領團隊在田間地頭手把手教農户種冬季馬鈴薯和冬早蔬菜、發展林下經濟。用科技的力量帶動和改變當地少數民族羣眾的貧困面貌,讓科研成果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

今年10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團隊指導瀾滄村民種下的“林下三七”,在大塘子村競賣會上賣出了鮮品每斤1050元的價格,換算成幹成品約8400元/公斤。而這個月,“農民院士”朱有勇主導的瀾滄科技扶貧班迎來了首批電商學員,來自瀾滄縣20個鄉鎮的60名學員,將在半年內參加3次集中授課。這是中國工程院瀾滄科技扶貧繼技能班之後,首次引入電商課程,以實現從農產品種植、養護、收穫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扶貧新嘗試。朱有勇説:“現在越來越喜歡在下面扶貧。都不願意到昆明瞭,總想在村子裏面。”

瀾滄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少數民族佔全縣總人口的79%,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為了讓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打贏脱貧攻堅戰役,中國工程院從20__年開始結對幫扶瀾滄縣,經過對瀾滄縣氣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的分析後,朱有勇和他的團隊認為,這裏具備發展冬季馬鈴薯和冬早蔬菜產業的條件,當地農民可以因此脱貧致富。朱有勇告訴記者:“種蔬菜、種土豆、養豬、養雞,一百天左右可以見成效,讓拉祜族同志馬上見到效果,一個冬季一户農户種上三畝五畝冬季馬鈴薯就直接脱貧了。”

“直過民族”貧困的根源之一是當地落後的觀念,朱院士團隊的到來,無異於對症下藥。瀾滄縣扶貧辦副主任楊凱説:“素質性貧困是制約我們最大的問題,貧困主體的能動性和主動性一直都發揮不出來。中國工程院來了以後,讓我們解決素質性貧困有了突破口,老百姓生產生活技能和農業生產能力有了根本改變。”

院士、專家的親身示範和實實在在的收成讓當地羣眾煥發出好學向上的精神面貌。村民朱永情説:“以前七八點鐘都沒有人起牀,現在一個看一個的,你一個人睡懶覺,別人在幹活是不可能的,很早就起來了。”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外,朱有勇和他的團隊還開設了冬早蔬菜、茶葉種植、林業班、豬牛養殖班等24個技能班,培訓了約1500多名鄉土人才。隨着扶貧的深入,目前,瀾滄整體貧困率正在降低。雲山村此前共有未脱貧農户375户,貧困發生率42.93%。20__年,預計可實現脱貧357户,貧困發生率可降至1.09%,現已申請貧困村脱貧退出。

在瀾滄縣竹塘鄉蒿枝壩村民小組,朱有勇院士團隊因地制宜制定了短、中、長期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規劃,他有信心帶領他們幾年間脱貧致富。他認為,如果整個雲南、甚至西南地區,都能把林下經濟盤活、做起來,這就是山區的增量。朱有勇説:“你能把他的資源變成商品、變成他的產業。做成一個產業,把一個成果推廣開來,讓農民有實實在在的收入,這種比發一篇論文的成就感要強得多。帶着學生一起去,學生的博士論文也好、碩士論文也好,和生產結合起來,真正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

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過去30多年間,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兩項控制農作物病害技術,可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增產20%-30%,這兩項技術造福了上億農民。20__年,60歲的朱有勇來到家鄉雲南最貧困的地區,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目標:用科技改變貧窮。

在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朱有勇這樣手把手地教當地村民種地,已經快五個年頭了。20__年,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瀾滄縣,60歲的朱有勇到這兒長期駐村,瀾滄縣地處中緬邊境,主要生活的是拉祜族。

朱有勇剛剛來到這裏,發現當地村民一年只種一季水稻,有20萬畝的松林,卻沒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__元左右。怎麼才能讓當地農民脱貧?朱有勇首先用了半年的時間走遍了各個村寨。在走訪調研中他發現,這裏冬天不冷、林木茂密,非常適合種植三七等中藥材。

三七怕光,人工種植都在大棚裏。朱有勇要在松林間種三七,面臨病蟲害增多的情況。為解決這個問題,朱有勇帶領團隊開始“林下三七專項研究”課題。最終他們發現,在松林間的腐殖土裏可以種三七,這樣不會損害松林生長,不打農藥同樣可以解決三七感染病蟲害。這項研究成果讓林下三七從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到70%以上。而天然無公害的三七,市場價已經賣到每公斤5000元。現在,當地採用合作社管理,貧困户出工出力,還能參與分紅。

林下三七種植讓村民有了額外收入,怎麼才能更好地利用耕地,朱有勇也在思考。瀾滄縣沒有四季,只分雨季和旱季。雨季種水稻,旱季土地閒置時,最適合種植怕雨水的馬鈴薯,如果每年11月份播種,三個月後就可以收穫,不但使冬閒地得到利用,錯峯上市的馬鈴薯,每畝地收入可達到近萬元。

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八個字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備感慚愧的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似乎從來沒有安靜下來認真思考過這八個字的,直到我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事蹟。

作為與我同年畢業的校友,黃文秀同志**年畢業後報名考取了選調生,成為家鄉百色市委宣傳部一名幹部。去年3月,黃文秀響應號召來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為精準脱貧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村裏共有88户418人脱貧。

今年6月14日週五晚上,黃文秀利用週末,回到老家百色市田陽縣農村看望身患癌症、接連做了兩次手術的父親。6月16日週日深夜,一心想早點回村部署抗洪的黃文秀,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犧牲。年僅30歲的生命就此終結。

她不顧自身安危堅決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回村部署抗洪的大公無私的責任感,當然讓我感動;但更讓我感動之餘又着實慚愧的是她在日常工作中的認真和用心。最初在老百姓那裏總是碰釘子,為了讓老百姓願意接近她,她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再到貧困户家裏時,就不再拿着個本子問東問西,而是脱下外套幫忙掃院子;貧困户一次不讓她進家門,她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裏,邊幫他們幹農活邊聊天;她還在日記裏寫下“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户完整地用桂柳話交流了”。

習近平總書記説,“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黃文秀則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反觀自身,雖然一線的媒體工作不能與精準扶貧攻堅戰相比,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工作中花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拿出像黃文秀那樣遇到困難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去解決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在黃文秀事蹟的相關報道中,最讓我動容的一段是:年過六旬媽媽的手腕上一直戴着一個手鐲,朝裏的一側刻着四個字:女兒愛你。那是今年婦女節,文秀從網上給媽媽和嫂子每人買了一隻的禮物。看到手鐲,媽媽充滿了無限的自責。感動之餘,我想,黃文秀這種放棄“小我”選擇“大我”的事蹟,真正地展現了當代青年榜樣的風采,也彰顯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

我們基層共產黨員雖然職業選擇不同,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昇華人生境界。

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黃文秀,廣西田陽縣人,20__年研究生畢業的她沒有選擇留在更利於自己發展的北京,而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自己的家鄉廣西,她回到家鄉在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的夢想就是想把自己在外學習到的東西,回報家鄉,回報給家鄉的父老鄉親,讓自己的青春熱血揮灑在家鄉熱土,在家鄉的天空中展翅翱翔,為家鄉改變貢獻出自己的綿薄力量。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始終堅定信念、信仰,不忘初心,時刻牢記着肩上沉甸甸的使命,不畏艱難,砥礪前行。她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轉化成為在脱貧攻堅一線戰鬥中的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埋頭苦幹、不畏艱險、誠心為民,她和團隊的努力之下,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山洪爆發時仍然心中惦記、擔憂着羣眾的安危,她用生命在詮釋着做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擔當和作為,用心跳譜寫了感人的旋律。她如花兒一般的年紀被定格在了那個夜晚,也定格在了家鄉那片熱土,但是她的精神將會如一首讚歌被世人傳頌,無悔青春,不負韶華,她將“化作春泥更護花”。

青春應該是熱烈的,應該是激情的,應該是奮鬥的,應該是向上的,應該是鬥爭的,更應該是無悔的。黃文秀將青春之花綻放在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將青春熱血融入了羣眾的需要當中,她猶如一顆閃亮的星星,她耀眼的光芒將會深刻的影響着我們的世世代代。習總書記也對黃文秀同志的事蹟也作出了重要指示,他指出,“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黃文秀身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完整的彰顯了中國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作為圓夢一員,我們應該像黃文秀同志學習,以她的工作作風為標杆,以她工作的精神作為追求人生理想的“調節器”,堅定地做中國共產黨的擁護者、發揚者、踐行者,發揚實幹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青春向上,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為民謀福祉。

青春因責任在肩,所以有力量;青春因不忘初心,所以才閃耀;青春因牢記使命,所以才有方向。“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國家興。”時代呼喚着我們擔當,積極擔當作為,弘揚青春正能量,讓一個個青春夢想激烈碰撞,將一個個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前途命運,形成萬丈耀眼光芒,照亮我們追夢的前進征程,搭建圓夢的堅實橋樑。

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20__年6月16日深夜,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鎮百坭村第一書記,30歲的壯族女幹部黃文秀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犧牲。山洪帶走的不僅僅是一個年輕的生命,更是白坭村村民的主心骨。得知這一噩耗,老百姓哭了,這樣一個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為村民謀幸福的好乾部就這樣離開了,那個他們熟悉的、和善的、可親的文秀永遠的離開了。7月1日中宣部追授黃文秀同志“時代楷模“稱號,各單位、各行業迅速掀起了學習熱潮。

在滄西大隊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學習會上,很多同志都紅了眼眶,他們被黃文秀同志“滾燙的初心”感動,他們為黃文秀同志“時代楷模”的無私奉獻精神震撼,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她是人民口中的好書記,是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女。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奉獻羣眾的大愛情懷。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革命老區百色,並自告奮勇到貧困的百坭村工作,擔任起了駐村書記。在基層工作的這些日子,是她最為忙碌且開心的日子,她和羣眾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慢慢的,大家都被這個漂亮的、和善的姑娘打動。羣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黃文秀同志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解羣眾之所困,始終把羣眾的安危冷暖繫心間。為了改善當地的貧困狀況,提高村民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黃文秀想方設法謀出路,積極推動各項脱貧項目全面開展。她年輕,但不浮躁;她温柔,但足夠果敢。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下,脱貧攻堅成果顯著,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臉上有了笑容,説話有了底氣,更加認可這位女駐村書記。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勇擔重任、建功基層的擔當精神。“百色是全國脱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我的家鄉,我想為家鄉建設出份力。而且,黨號召我們年輕人到基層建功立業,我是黨員,就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黃文秀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在她的眼裏,滿含的是對家鄉的熱愛,在她的心裏,不忘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對於老百姓而言,黃文秀同志是主心骨,是親人,亦是朋友。她把全部的熱血都澆灌在這個叫百坭村的地方,她把全部的愛心都奉獻給了鄉親們。

黃文秀同志初心之美榮耀全國。我們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向“時代楷模”致敬。學習黃文秀同志心懷感恩、不忘初心的高尚情操,學習黃文秀同志艱苦奮鬥、砥礪前行的幹事態度,學習黃文秀同志牢記使命、奉獻擔當的時代精神。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擦亮初心、激揚動力,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甘於奉獻、勇於擔當,以實際行動為高速發展貢獻一己之力,通過不懈努力為國家建設增磚添瓦。

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20__年6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鋭氣奮鬥新時代、展現新作為,黨中央決定,追授黃文秀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黃文秀同志是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湧現出的時代楷模。在她身上體現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當擔,甘於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黃文秀同志是無數優秀黨員的傑出代表,她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優越條件,選擇回到家鄉工作,一心撲在脱貧攻堅的主戰場上,直至獻出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黃文秀用她年輕的生命,詮釋了新時代幹部的擔當和作為,詮釋了青春人生的價值和追求,詮釋了奮鬥追夢的真諦和意義。她是千千萬萬奮戰在脱貧一線的黨員幹部的典型代表,我們需要廣泛宣傳她的事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更多的黨員幹部奮勇向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心為民,敢於擔當,勇於奮鬥,我們黨就會更有力量,我們國家就會更有力量,我們人民就會更有力量。讓我們向黃文秀同志學習,為人民的幸福、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奮鬥。

基層幹部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只有紮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黃文秀的《駐村日記》中如此寫道。這句短短的話,折射出的是一名年輕黨員的使命擔當,飽含着的是對基層羣眾的熱愛和深情,凝聚着的是一名年輕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扎進泥土,才能舉起理想;心有遠方,才能風雨兼程。黃文秀懷着“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的念想,一頭鑽進貧困人民中去,在近距離中感受羣眾疾苦,在走村入户中瞭解羣眾所需所盼,在埋頭苦幹、無私奉獻中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真無愧於“時代楷模”的稱號。

“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一段時間以來,有的年輕黨員幹部吃不了苦,害怕受難,時刻準備逃離基層;有的年輕人不懂奉獻,愛佔小便宜,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的甚至浮躁焦慮,對待羣眾態度粗暴,不把羣眾的問題記心上。種.種問題,不但影響了黨員幹部的形象,也傷害了羣眾的心,説到底還是價值觀、羣眾觀出了問題,缺少黃文秀那樣擔當奉獻的品質和情懷。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澱多少真情。黃文秀將扶貧事業作為“心中的長征”,在駐村滿一年後,汽車儀表盤里程數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用腳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贏得了廣大羣眾的信任和口碑。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紮根基層、一心為民”的價值追求,看到了堅守理想信念、心繫扶貧事業、忠誠擔當作為的感人事蹟。道路泥濘才會留下腳印,山峯陡峭才有無限風景。黃文秀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在羣眾心中留下的深深“腳印”,卻不會抹去。

“命令只能指揮人,榜樣卻能感召人”。

黃文秀的事蹟是一個生動鮮活的榜樣,是一股催人奮鬥奮進的精神力量。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年輕幹部,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退縮、不氣餒,多幾回“熱鍋上螞蟻”的經歷,打造一個堅韌不拔的品性。要向黃秀英同志學習,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基層中傾聽羣眾心聲,在羣眾中感知冷暖疾苦,到現場去了解村情民意,把自己的理想和個人價值的實現,融入到每一件小事實事和為民服務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繪就出青春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