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問卷有感

隨着經濟、科技、社會的飛速發展,非常多的中國人進入了小康,富人越來越多,貧困似乎已然悄悄遠離。但從整個社會來看,貧富差距越發明顯,可觀的富人數目絲毫不能掩蓋較之更甚的貧困人數。而在貧困人員中,以貧困大學生最具代表性。

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問卷有感

此次問卷調查,我們從貧困同學對家庭狀況、對待貧困的態度以及面對貧困時的解決方式等方面做了較為詳細的瞭解。

調查結果顯示,貧困大學生多數會在閒暇時間當家教,發傳單或者做其他勤工儉學的工作,他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儘量減輕家庭負擔。另外,多數貧困大學生覺得自己身上的壓力會比其他同學來得大一些,但也正是如此,他們在學習上更為刻苦,但也不免顯得有些孤獨。在面對有關社會資助的問題時,貧困大學生顯得十分坦然。接受幫助,為努力奮鬥創造更好的條件,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將來盡己所能回報他人,回報社會。

此次調查範圍還不夠大,或許還不能代表大多數貧困大學生的想法,但也實實在在發現了貧困大學生壓力較大,孤獨感較高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蓮山課 件 ]高校乃至社會應該採取恰當的措施來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關注和幫助,這不僅有利於貧困生的健康成長,而且有利於高校的穩定發展:

1、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諮詢

各個高校均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並逐漸加大比重,在以貧困生心理教育為主的前提下,加強對其他學生的心理教育。建立心理諮詢中心,同時培養有資格有能力的心理諮詢師,定期對貧困學生進行心理諮詢。定期邀請專家舉辦心理講座,緩解貧困生的心理壓力。

2、完善貧困生資助體系

進一步完善“獎、貸、補、助、免”多元資助體系,除設立貧困生國家獎學金外,鼓勵各大企業在校設立專項貧困生獎學金。學校應建立完善為貧困學生尋找臨時工作崗位的相關機構,幫助減輕貧困學生的經濟壓力。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應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如週末文比、寢室文化、班級文化等,建立一種民主、文明、相互尊重的校園文化氛圍,使貧困生在寬鬆的人際環境中學習、生活,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把自己融入到大集體中去。

貧困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需要的是尊重、鼓勵和幫助,我們要做的是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貧困大學生問卷調查感想2

近期,我們小組進行了一次校貧困生的現狀調查,以便能從實際方面解決我校貧困生狀況及所遇到的困難。

貧困大學生是一個不小的羣體,如何能夠使這些大學生順利地完成學業,不但家長關心,也是學校和社會關心的問題。雖然現在有很多熱心團體和個人都在進行救助活動,但是畢竟不能開展大面積的救助工作。

從貧困生的月生活費情況來看,月生活費在300元以下的貧困生佔總體比率的7%;月生活費在300—600元的貧困生佔總體比率的68%;月生活費在600—800元的佔總體比率的20%;還有小部分貧困生月生活費在800元以上。在每月的開支去向上,78.58.%的貧困生大部分用於吃飯;有21.70%的貧困生的開支一半用於吃飯一半用於購物;僅僅有1.89%的貧困生扣留伙食費大部分用於購買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用品。從消費來源看,調查顯示79.25%的貧困生是家庭資助;靠親朋好友資助的佔5.66%;靠社會公益認識和政府資助的人僅佔總比率的0.94%;通過借貸的貧困生佔1.89%;有10.58%的貧困生的消費主要依靠勤工助學和兼職。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貧困生的消費是由家庭資助,社會公益基金和政府資助等資助覆蓋面小。

貧困生的心理狀態總體上是比較健康的。他們朝氣勃勃,敢於競爭,學習刻苦,奮發圖強,有強烈的求知慾,有較強的意志力、能力和耐受力;能適應羣體、社會和學校環境;能正確認識自己,擁有完整的人格和自我意識;對人生和前途有信心;能夠自我控制,獨立地思考和冷靜地處理問題。但他們的心理負擔會比非貧困生沉重,還有很多貧困生心理上存在種種不同程度的問題,嚴重的發展為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這些都是學校工作不能忽視的潛在問題。

在人際關係方面,貧困生的人際交往態度比較積極,大部分貧困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這因為貧困生來源地環境相對單一,人際關係相對簡單樸實,溝通相對比較容易,比較容易交到好朋友;也有少部分貧困生不願與人交往,其主要因素是自卑、羞怯、受到排擠等等。

對此我們經過討論和參考,提出以下一些改善措施:

(一)、完善助學體系,力求公正公平,根據學生的家庭真實情況和在校生活表現確定貧困生名額,嚴格考察。

(二)、擴大貧困生補助金額的發放。

(三)、提供更多的兼職機會,讓貧困生勤工儉學,自食其力,提高其自身生存能力。

(四)加大對貧困生的心理輔助,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健康,讓貧困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