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精選8篇)

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 篇1

3月21日,岳陽市委黨校副校長_x為春季主體班做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的指示推進岳陽新時代新發展》專題講座。劉校長以辯證的思維、專業的視角、宏闊的視野,系統全面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對湖南工作的重大指示,生動深入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的精神內核,精準切實提煉了岳陽貫徹落實指示精神的科學路徑。

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精選8篇)

劉校長的講座內容詳實、內涵豐富、觀點深刻,作為學員,我認為此次講座為我們進一步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提供了兼具理論性、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指南。

一、克服慣性,打破固化思維,尋求縣域經濟增長點

縣域經濟是岳陽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期以來岳陽的縣域經濟發展優勢發揮得不夠明顯,岳陽要在經濟新常態下抓住“一帶一部”交匯城市的區位優勢,必須擺脱對“三高一低”產業的依賴,圍繞“一三五”思路,依託地域稟賦,充分挖掘縣域經濟發展生態康養、優質農業、文化旅遊等新興產業的潛力,處理好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係。

二、做好減法,順應市場規律,提高行政服務速質能

一方面是建立“大市場、小政府”,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能單純依靠行政命令引導資源要素流動,不能過度依靠行政審批管控市場行為,政府要學會當經濟發展“守夜人”“裁判員”。

另一方面是要根據市場規律加快簡政放權,要精簡審批流程、壓縮審批環節、整合審批部門,為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覆蓋”的優質行政審批服務,要用高效科學的服務讓來岳陽投資置業的人來了能留住、待了不想走。

三、開闊視野,精準發展定位,增強比學趕超緊迫感

視野是戰略的先決,定位是發展的基點。岳陽作為大城市,要找準比的對象、學的經驗、趕的節奏、超的目標,要與省內經濟水平相當的城市比優勢,要向長江經濟帶先進的城市學經驗,要制定提速提質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要在綠色發展的大趨勢下,精準定位,與縱向與岳陽的過去比,橫向與競爭對手比,實現經濟質量和總量的齊頭並進,實現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平衡兼顧。

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 篇2

20_年2月17日,第2期精英企業家演講力高級研修班在北京大學正大國際中心隆重開課。20名企業家學員虎年春天裏再次聚首北大,參加了本次課程的學習。

在課程開始不久,來自河南的會業家學員李總,上台和大家分享了這一年來學習演講的心得。在台上,李總動情地演講:

“我從一個上台緊張到哭、語無論次、抗拒講話的人,如今成為一個自信樂觀、享受公眾講話的人,這個過程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通過這一年來企業家演講力課程的學習,我覺得我已經把文老師的“演講一陽指”融進了我的血液,現在我上台,根本就不用想套路,張嘴就來,這都是文老師這一年來的魔鬼訓練法訓練出來的,所有的痛在今天看來都是值得的。今天在這裏看到這麼多新的面孔,你們的表現比我當年要強多了,相信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一年之後的今天,你們一定會比我更出色!讓我們為自己走進了這個課堂,選擇了在這個班上學習而鼓掌!現在我真的很留戀這個課堂,雖然上一期我因為別的事情而沒能來上這個課,但是我心裏時時想念着大家,期盼下一期與大家的相聚。今天終於見到大家,真的感覺很幸福,你們留給我太多美好的回憶,當然還有一直關注着我們,為我們的進步無私付出的文若河老師,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文若河老師!

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 篇3

翟鴻燊教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國學應用大師、書道家、演講家、國際TAT(思考力、行動力、表達力)學術體系創始人。

我聽了國學大師的精彩演講,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大師所説的“醍醐灌頂”。翟鴻燊大師將國學中的精髓與實際生活相聯繫,應用於生活,貫穿於生活;給我們講了許多我們本應熟悉的道理,可是説“一語點醒夢中人”。

比如説,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強調培養人的心性,修好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了正確的利他思想和博愛胸懷才可能有大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個人能做到這樣,那生命就是有意義的。

翟鴻燊大師的一些話深深的震撼了我,“要學會賺錢而不是掙錢”,“花錢三不眨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仁義禮智信”,“道字裏有天地,有自我,還有行動”,“愛不能把心給簡化了”。多麼簡單而又富有哲理的話阿!

聽了這一次講座,雖不是親身臨近,但也勝似身臨其境。其中許多話,都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讓我從中受益頗多。

“色難”,相由心生。這是溝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要時刻將微笑掛在臉上;因為相由心生,心中所想,是高興還是苦悶,從我們的面部表情能反映得一覽無餘;“人際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臉死相”。

中國傳統文化與大乘智慧的實踐者和傳播者——翟教授一直懷着強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的研究,在融會國際各種極具代表性的哲學主流、營銷理論後,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針對管理科學、決策科學、人才培養、市場營銷、企業團隊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獨到的解決方案,並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翟鴻燊教授所研發的著名“TAT(思考力·行動力·表達力)”課程,已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美國國家大學等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卓越領導力項目等研修班中倍受歡迎。他把中國5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吃透了,用我們先人的智慧去認識當今的社會,可謂如魚得水。可見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好東西是不會過時的。

這次講座還讓我明白的“改變”的力量,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變,從改變中提升自己,從改變中讓自己得以成長。《易經》中講“三易”:簡易、變易、不易。其中就講到了“變”的智慧和力量。這些理論可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業、修養、性情,以一種不愠不怒的平常心態對待自已的人生,在保持一種淡泊以致辭遠的態度去積極探索美好人生。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範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平時應該多思考人生,多想想自己為父母做了什麼,為家庭做了什麼,為朋友做了什麼,為整個社會做了什麼。以嚴格的要求修身,以博大的胸懷為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 篇4

通過聽了老師的講座,頗有收穫,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追求開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要求學生積極探索、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這同時也暗示教師在設計問題目標時,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要給學生明確解決問題方向。,也讓我對整體把握教材有了個全新的認識。主要體會有三點:

一、數學學習是整體過程。

因為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的整體,所以數學教學應強調整體聯繫,以培養學生對數學聯繫的理解。當學生開始把數學看成一個緊密聯繫的整體時,他們應被鼓勵尋找聯繫以幫助他們理解和解決問題。

二、數學教材內容和數學教學應該是系統整體的。

三、為什麼要整體把握數學教材。

三年級 在“數與代數”領域裏,除了安排“測量,時分秒”兩個單元以外,重點編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個主要內容。

在“有餘數的除法”中,要使學生懂得列豎式計算時,被除數、除數、商的書寫位置。學會怎樣進行計算以及餘數的表示形式,能解決在平均分分不完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有餘數的除法。

在“多位數乘一位數”中,安排了“口算乘法和筆算乘法”,重點引導學生在筆算時,怎樣利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運算。

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中,教材安排了“分數的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以及簡單的分數計算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此次培訓活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方法、專業化水平,教育教學理論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後,自己充分將所學、所悟、所感的內容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 篇5

我校全體班主任20餘人,在校領導的帶領下來到博山實驗中學,參加全國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之路系列講座。在這次學習中,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其中讓我受益最深的就是段惠民老師在精彩講座。

段惠民,中學高級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曾榮獲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首屆十佳班主任等稱號。在國家及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40多篇,著有《教學相長》《就這樣走出鄉村》等。段老師在講座中圍繞“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靈”的中心話題,講了轉化學生要抓反覆,反覆抓,像呵護被折斷的小樹苗一樣精心而有耐心,對犯錯誤的學生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有時比粗暴更具有震撼力,有震撼力就具有凝聚力,就和諧。他還強調“和諧就是教育”。一個班級和諧了,班主任就有號召力,要善於用恰如其分的表揚動之以情、曉之有理的誘導,把學生的熱情煽動起來,讓學生歡欣鼓舞,熱情洋溢,爭先恐後地去做事情。

段惠民老師在講座中為自己教壇人生中總結一副對聯:身為鄉村小教師,心繫教育大事業。橫批:享受人生。

段惠民老師的講座幽默風趣,他的一笑一顰,一言一行,無不透露着他的自信和名師的魅力,簡直是一本無字的書,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動力,在講座中配套圖片,如:與學生比身高、與學生在看守所-------不僅提供了班主任工作經驗的借鑑,也上了一堂生動的班主任課。

段老師對事業的不懈追求,高超的班主任工作藝術,愛事業,對學生的真摯情感,使我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崇高和偉大,不在於他本人的地位和處所,而在於他的心靈和頭腦,作為一名鄉村小教師,段老師能成為全國十佳班主任那是理所當然。

段老師雖然是一個鄉村小教師,但是他的思想是非常開放與前衞的,他的理念是超前的。他雖然是一位學物理專業畢業的,但是談起孔子,孟子,朱熹,蘇霍姆林斯基。。。。。這些大家的教育理論出口成章,信手拈來,足以説明段老師是一位愛讀書愛學習鑽研的人。並且把自己的所學用來指導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實踐,改進,並日益內化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理念。讓人敬佩!

段老師總結出教育是慢的藝術,這樣才能促動孩子們的靈感,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慢、愛的教育。要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愛是前提,愛生智慧。對待孩子要:寬容有度,鼓勵為主,博採縱長,講究藝術;創色情景,促其自悟,真心付出,收穫幸福。

我從段老師身上體會到,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我們要熱愛它,要把教書育人當成事業來做,而且還要認真地、用心地去做。

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 篇6

學術講座,它是大學中的一種學習途徑。聽學術講座過程中,不僅可以領略各行各業專家的口才藝術,還可以開闊視野,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當第一次聽學術講座的時候,領略了阿里巴巴總裁馬雲的風采。他的一場《文化是企業的DNA》,把我從學校帶到了企業,這個讓多數人充滿夢的地方。首先,他是杭州師範學院一名出色的畢業生,在校期間曾擔任校學生會主席。第二,馬雲談到當今大學畢業生欠缺的一些東西。他説:“剛開始,阿里巴巴招聘根本不對應屆畢業生開放。”因為應屆畢業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由學校到社會的過渡,而阿里巴巴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藴,他需要有主人翁精神、有創新精神、有能力、能幹的員工,而不是死板、聽話的員工。第三,阿里巴巴之所可以能迅猛壯大,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其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明確的目標。

開始,馬雲提出要做80年企業,隨着企業的發展,到20_年,阿里巴巴更改了目標:要做120_年企業;要做世界十大網站之一;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由此看來,明確的目標是掌握企業存亡的命脈,只有在不同的時期定下明確的目標,才能給企業注入活力,才能使企業有繼續發展的動力。此外,馬雲稱“他永遠都不會聘請那些抱怨原公司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職業道德修養,將來也肯定不會全心全力的奉獻於自己的公司。

《博弈論的軌跡》,給我最大的啟示是:合作可以提高競爭實力,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可以達到雙贏。曾經聽了一個李維斯“共同知識”的博弈,才感到博弈論的深奧。問題是這樣的:老師問十個小孩誰的臉是髒的,知道自己臉髒的請舉手,為什麼老師問第三遍時,三個臉髒的小孩都舉手了。剛開始看這個問題的時候,完全沒有思路,甚至連一個突破口都沒有,,後來聽了其解析,茅塞頓開。

他的解析是這樣的:假設十個小孩中,只有一個小孩的臉是髒的,當老師問“誰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時,臉髒的小孩環視其他九個孩子,發現周圍都沒有舉手的,所以臉髒的小孩會自己舉手;假設十個孩子中有兩個小孩的臉是髒的,當老師問“誰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時,A小孩環視周圍其他九個小孩,發現周圍都沒有舉手的則自己會舉手。回到問題,十個小孩中,有三個小孩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當老師第一次問“誰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時,沒人迴應,第二次問,依然沒人迴應,第三次問時,三個臉髒的小孩同時舉手。

《大學精神與清華精神》,徐葆耕稱“中華上下五千年,特別是滿清末年,遭遇世界列強的瓜分與凌辱,而中華民族依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並逐漸成為世界的領跑者,是因為我們有着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底藴。”清華大學雖然是我國知名的一流名校,但“清華精神”是從恥辱中總結出來的:一,清華大學是用戰爭賠款建起來的,其建設開始時的目的是培養有才、有能力的中國學生、美國學生,而後為美國發展服務;二,清華大學是建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舊址;三,建校之初,所有重大的事情,中國人都無權決定,必須徵求美國教師的意見,而美國教師的生活條件(特別是住房方面),都明顯優於中國教師。清華大學的學生之所以優秀,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是因為他們始終提醒自己,什麼是“清華精神”:眀恥、會通、講究科學、重視實幹。梁啟超曾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來激勵學生,後來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校訓,對師生都有深刻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清華師生的精神風貌。

《員工精神》,李強稱“人生處處是考場,人生事事是考題,人生人人為我師。”所以要不斷提高員工的自身素質才能使企業得到長遠發展。要培養員工的愛國精神,尊老愛幼、禮儀天下的高貴精神,要培養員工積極樂觀工作的精神。其中的一條值得全國各行業的人學習——愛國精神。因為全世界都有“敬富心理”,只有一個民族強大了,才會讓自己感到驕傲,才能是中國走出去。員工熱愛企業,就肯為企業奉獻,這樣,企業的效益就好了,國家就會有税收收入,所以員工愛企業就等同於愛國家。他經過一個例子:沃爾瑪創始人——薩姆·沃爾頓,有一天他跟公司的兩個副總一起出差,途中看到一家商店掛出“清倉甩賣,倒閉”的條幅,沃爾頓執意要兩個副總去學習一下,兩個副總問他:“一個即將倒閉的商店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沃爾頓説:“要你們過去是讓你們學一下他為什麼會倒閉,總結經驗,防止自己的企業走同樣的道路。”李強由此例強調“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中國要在能源革命中充當角色》,中國科學院武建東:氣候和環境正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間能源挑戰的基礎。而能源又是世界各國間競爭的基礎。漸漸的,我體會到能源在國家綜合國力提升上的重要作用。回想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是不是曾經浪費過水、浪費過電、浪費過糧食······國破家必亡,落後肯定會捱打,為了不重蹈滿清王朝末年的覆轍,我們應該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集全國十三億人的力量,發揚主人翁精神,發揚毛主席“為國家節約一針一線”的精神,努力使我國躋身於先進民族之林。

《大學教育應該培養科學精神還是人文精神》,這是一個四川大學和重慶大學的辯論題。首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關係是互補的,永遠不可能一個取代另一個,每個學校都應該注重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辯論過程中,雙方代表據理力爭,各自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使觀眾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瞭解。

《魯迅的情趣和操守》,面對中國如此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通過講座介紹我覺得它是一個隨和的、可親可近的人,他崇尚世間“真、善、美”,抨擊一切“假、惡、醜”。他也是我國曆史上繼孔家儒學之後的,複雜的,有文化意味的原點。魯迅曾經説過“無論你選擇了什麼,你都會成為它的奴隸”。他認為人的實質是可變的,也是由自己決定的,就像他曾經説過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學術講座是個人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只有聽的多了,才能把許多專家的思想潛移默化的轉變成自己的思想。

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 篇7

10月15日上午,市委組織部邀請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丁煌教授在市委中心會議室作了題為《關於政府執行力的若干問題》的專題講座。丁教授在講座中指出,政府執行力就是政府組織所存在的能夠有效執行公共政策、決策、法令、戰略、計劃以及執行政府日常性公共事物和有效完成政府既定目標任務的內在能力和力量。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意義重大,建設服務政府的關鍵在於提高政府執行力,提高政府執行力既是政府正確履行職能的需要,也是解決政府機構自身存在問題的需要。丁教授剖析了當前我國政府執行力存在的問題,一是執行存在表面化問題;二是執行存在局部化問題;三是執行存在擴大化問題;四是執行存在全異化問題;五是執行存在停滯化問題。隨後丁教授提出提高政府執行力的七條措施,一要培育政府執行主體良好的執行心態;二要建立政府的利益整合機制;三是建立學習性政府;四是重塑造政府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五要進一步完善幹部人事管理制度;六要強化政府執行的監督機制;七要加快培育政府執行力文化。結合到我們平時工作中,我認為要提高領導幹部的執行力,必須解決好執行的問題,把執行變為自動自發自覺的行動,下面就談一點個人在此學習中的認識。

一、努力提升業務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對待日常工作,不要總找藉口,要從自身出發,不斷加強學習更新觀念,不斷分析認識提高自己,改變不執行不作為的不良習慣,自動自發的做好本職工作,我們在執行某些任務時,總會遇到一些問題,而對待問題有兩種選擇:一種不怕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千方百計消滅問題,結果是圓滿完成任務,一種是面對問題,一籌莫展,不思進取,結果是問題依然存在,任務也不會完成,反思對待問題的兩種選擇和兩個結果,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問到,同是一項工作,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做的很好,有的人卻做不到呢?關鍵是一個思想觀念認識的問題,我們常説,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觀念轉、大地寬,觀念的力量是無窮的,觀念轉變,思想解放具有“核裂變”效應,能夠產生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才能始終保持快速發展,才能始終充滿蓬勃旺盛的精力,我們要認識到,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不僅僅是戰略決策等等,更重要的是各級人員的執行能力。

二、提高執行力就要做到面對困難、勇往直前。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工作實際出發,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不斷豐富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武裝和知識儲備,做到學以致用,用有所成,在發現問題中主動思考,最終把學習體會和工作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三、認識的高度決定執行的力度。對上級的指示和下達的工作任務,認識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領悟領導的意圖和工作的重要性,就會消極懈怠,馬虎應對,甚而隨意降低執行的標準和要求,認識到位,是我們提升執行力的原動力,只有把思想切實統一到上級的決策高度上來,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終地執行各項指令,在工作中放不開手腳,凡事都要等到萬事俱備,有十足把握才敢去做,怕有閃失,怕犯錯誤,怕負責任,前怕狼後怕虎,顧慮重重,憂心忡忡,在等待觀望中失去良機,最後什麼都沒做成,什麼也沒做好。拉里·麥克默荒有一句話這樣説:“如果你等待,你會發現什麼都沒變,唯一的只是你變老了”。

四、提高執行力就要做到誠實做人,認真做事。我們常説,誠誠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個做人的標準,做事也要有一個做事的原則,但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違章,究其原因,就是一個態度問題,一個責任感強不強的問題,一個做人是否誠實,做事是否認真的問題。聯繫到我們平時,對待每一位前來辦事的人員,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這樣才會有一種良好的心態,才會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誠實認真地執行好領導的每一項決策。要時刻牢記執行工作,沒有任何藉口,要視服從為美德,工作中無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責任,無論在任何崗位,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懷着熱情,帶着情感去做,而且要竭盡全力,盡職盡責地做好,對待工作,不要説不行,有時困難重重,也要堅決去執行,別人不會幹的,自己要能幹,別人會幹的,自己要更會幹。

五、提高執行力就要認識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一個人在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受到表彰獎勵時,總是説,我做得還不夠,還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這是一種戒驕戒躁和誠實謙虛的表現。但也同時説明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幹什麼工作,做什麼事,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絕不是最終的,只能算是階段性的勝利,還要再接再厲,好上加好。

六、在展現目標的過程中,監督就是最好追蹤考核。確保一個組織按照規劃的時間進度表去實現目標,不斷監督和跟進,就能有效暴露出規劃和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和問題,使管理者採取相應的行動來協調和糾偏,以期按時完成階段性和整體性的目標。監督如果得不到嚴肅的對待,容易造成職責不明確,無法考核,對目標的完成得不到保障,結果是執行不到位。結合實際工作,我認為,現在單位實行的“績效考核”制度,就是提高執行力的重要舉措,對科室及每一個職工的工作進行了細分和量化,便於考核,做到獎懲分明,這將對規範工作程序,強化辦事效率,提高大家的責任意識和執行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監督是成功保證,執行鑄造輝煌。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勤于思考、多學多幹,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我將以這次學習作為起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把執行力貫穿到工作的每一細節,做出優異成績,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有關2022年參加講座心得級體會 篇8

雖然李_老師講的我們在上《教學論》時也差不多都學過,但還是覺得收穫不小。她給了我們一些很好的教學建議:

1.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應以“三貼近”為主,教學中所舉例子應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她以高一經濟生活《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一文的導入為例,一個老師用的是“白菜價格的變動”,另一個用“肯德基”的例子。“白菜”比較貼切於家庭主婦,而肯德基更貼近於學生生活。不過我理解是,如果是在鄉鎮中學的話會相反。

2.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所舉之例應以正例為主,因為中學生的判別能力比較弱。像如301昆明暴力恐怖事件,李老師認為不應該向學生提。以正例為主我是非常贊同的,就像現在社會上仍存在腐敗,但我們更應該看到黨中央反腐的決心與努力。陽光照在一棵樹上,應該看到沐浴在陽光下的那棵樹,而不是背光的樹影,教師若沒有一顆陽光的心,整日自怨自艾、抱怨社會的不公與黑暗,那麼,他就不會教出陽光的學生。但是,説到昆明暴力恐怖事件,我認為在《政治生活》關於“民主與專政”的時候,解釋專政時還是可以用的。

3.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教學應積極創設情景,並引導學生參與。

4.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像竇桂梅在《為生命奠基》中所講的,要“超越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靈活運用教材,不受教材約束。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擴展、增加或刪除。即立足於教材又不拘泥教材。李老師給我們舉了《文化生活》中《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課為例,舉例我們不需拘泥於課本的目順序及內容順序。

5.創造性的開發和使用課程資源。如文字與音像資源、人力資源、實物資源、信息化資源、實踐活動資源、身邊、國內、國際資源等。

末了,李老師建議我們要做一個有文化的教師,做影響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他人”:

1.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2.要相信學生:學生的能力不是我們教會的、講會的,也不是他們自己聽會的、看會的,而是在這些種.種實踐活動的設計、參與、總結中生長起來的。

3.要敬畏學生:“敬畏”是對一切神聖事物的態度。敬”是嚴肅,認真,免犯錯誤;“畏”指“慎,謹慎,不懈怠”。

(1)對學生一生負責的使命感

(2)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3)尊重個體生命

(4)發現併發掘學生心中藴藏的巨大力量

(5)視學生為學習和競爭的榜樣

參加講座心得體會4

我作為青年教師的一員,在聯合中學的階梯教師聽了廣州六中鄧小淘老師關於《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講座,聽後對於自己以前對教學的態度、方法作了深刻的反思,鄧小淘老師在此次講座中總共講述七個方面的內容,現就“教學反思“這點談一些本人的心得體會。

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學實踐與認識的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人類的認識總是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理性認識才能科學地指導實踐。換句話説,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就是“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不斷昇華的過程。反思是教師發展中最具積極性的因素,是總結、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尋找自身的缺失與遺憾。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筆者想改幾個字與大家共勉。為國謀而不忠乎?與學生處而不仁乎?教不專乎?古人云:教之通,貴以專。意思是説教育學生要有恆而專一。而我認為“專”是指一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全部的專業品質、素養和知識。古人之所以經常反省自己,不過是為省己自律,修身立人,與今天我們所提倡的自我反思有些相似,故不失為典範,可以效法。人貴有自知自明,只有不斷反省、反思,才可以發現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有助於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由感性走向理性,從“教書匠”成為“教育家”。

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學習,學習是教師的職業特徵,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也是知識不斷豐富的充電器。只有不斷學習,並在學習中反思自己,才可能思考教育教學工作,完善人格魅力。一個不熱愛學習,不善於學習的人必將迷失方向,落後於時代。教師既可以向書本學習,也包括向同事、同伴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向幫教老師學習。向同事、同伴學習的最佳途徑就是交流與合作。俗話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學習的一種態度和原則。求師和從師是智慧合作的一種方式。現代人不但要做到求師有術,還要做到從師自如。善於從兩者的相輔相成中得到效益、贏得智慧,這就是我們所説的同伴互助的真正意義。

在今後的教學中,本人將秉承“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教學態度更好的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讓自己能夠快速的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