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人民英雄”稱號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精選7篇)

獲“人民英雄”稱號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 篇1

在本該迎接新年到來的歡樂日子中,突然傳出武漢正在與病毒進行沒有硝煙的戰爭的消息。

獲“人民英雄”稱號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精選7篇)

害怕嗎?廣播裏一遍遍喊着的“士兵守則”,每個村子門口的警戒線和路障,每家每户的人員行蹤登記,新聞報紙上鋪天蓋地持續了兩個月的報....

戰場上的士兵不能臨陣退縮,“領導階層”的人站起來了,醫生護士,他們在我們縮在保護我們的小房子的時候,向前走,從安全區到方艙醫院,從普通衣服到防護服。

冒着極大的恐懼,推遲臨期的婚禮,瞞着擔心的父母,他們本着個醫護人員救死扶傷,不能漠視生命被摧害的這一基本原則,一點點往前衝。

張伯禮校長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在生死關頭,衝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他穿起防護服,面對病毒,不言恐懼。這種不畏艱險、永不放棄的大愛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感謝張伯禮校長給我們樹立了榜樣。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一個醫者應該做的事情;什麼是一個共產黨人應該逆行的時刻;什麼是一個學者該擔當的責任。也感謝您在抗疫一線的無私奉獻,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今年,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按下了“暫停鍵”。春節原本是團圓的日子,卻依舊有許多勇敢的戰士們寫下請戰書,不顧一切奔向抗“疫”—-線的隊伍中。多虧有了他們,我們將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每當看到有關醫務工作者的報道,我都忍不住熱淚盈眶,心中五味雜陳。有擔憂、期盼、感動,但更多的,我覺得是“感恩”。

經過這次考驗,我更加體會到了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感受到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秦新宇

獲“人民英雄”稱號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 篇2

今天觀看了張伯禮院士為天津師生講抗疫的直播,使我受益匪淺。他以“眾志成城、科學防治,在抗疫鬥爭中彰顯民族自信心”為主題進行了一些系列的論述講解。讓我們更近一步瞭解了新冠病毒並且掌握了一些預防措施。

在直播中,張院士講到一線人員臨危不懼,最美逆行的話語,在小切口中展現大視野,在小事件中體現大情懷,不由得引起我們的共鳴。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對祖國和人民強烈的愛。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習近平總書記也是在第一時間對武漢人民給予了最大的幫助。對那些戰鬥在一線的人員給予了表彰。

張院士還特別提到中醫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在疫情嚴重的中國,及時有效運用中醫藥治療新冠病毒,體現了中西藥的優勢。

報告會結束後,廣大師生充分表達了對一線戰疫的白衣天使、科研攻關人員、人民子弟兵、堅守崗位的工作者和廣大志願者的敬仰、欽佩之情。

在此,我表示作為青年學生,一定會不負韶華,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為祖國的未來貢獻力量。

吳倩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抗“疫”中,我們要做棵“石竹”,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要有“立根”的頑勁兒。越是艱難越向前,越是艱難越挺立,這就是頑勁兒。我們向“疫魔”宣戰,全民都在狙擊”,每個人都是逆行者。“疫情未來10天至兩週或迎來高峯期”,更需要我們攜手逆行,攜手抗擊,萬眾一心、共克難關。對於個體來説,天降大任,苦心志,行拂所為,在危難中得以鍛造,對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實踐告訴我們:越是經歷過艱苦環境磨鍊的國度,生命力越是頑強,越是倔強,因為她的“根”深深地紮在“巖石”之中。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要有“千磨”的堅勁兒。自強不息、勁健有力是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曾記否,我們之所能歷經無數戰亂饑荒、屢受外敵欺侮侵略而始終懷揣夢想,不折不撓、奮起抗爭,愈挫愈勇、奮發圖強,一路高歌前行,就是因為我們骨子裏那股“寧折不可曲”的堅勁兒。面對“疫情”蔓延,不恐慌,不麻痺,心理上貌視,行動上重視,方法上科學,這才是我們戰“疫”的正確打開方式。柑風沐雨,不畏浮雲,自信擊“疫”,我們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穩致遠!

張一鳴

20__年1月,在這個本應該全國人準備過最大節日的檔口,一場特殊的“戰役”打響,我們沒有任何人可以逃離,被迫的成為這個戰場上的一個個士兵。作為一個00後,非典的憶在幼小的寶寶階段毫無印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都在我接觸不到的遙遠歷史裏。這次是我經歷的第一場“戰爭”。害怕嗎?廣播裏一遍遍喊着的“士兵守則”,每個村子門口的警戒線和路障,每家每户的人員行蹤登記,新聞報紙上鋪天蓋地持續了兩個月的報道.....令人很害怕。

戰場上的士兵不能臨陣退縮,“領導階層“的人站起來了,醫生護士,他們在我們縮在保護我們的小房子裏的時候,向前走,從安全區到方艙醫院,從普通衣服到防護服。冒着極大的恐懼,推遲臨期的婚禮,瞞着擔心的父母,他們本着一個醫護人員救死扶傷,不能漠視生命被摧害的這一基本原則,一點點往前衝,把恐懼轉化為力量,終於他們平安回到了熟悉的城市,戰役在一方面成功了。這一基本原則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看着新聞裏辛苦工作的各位前輩,我自愧不如,但如果問我:你願意去這場戰場裏奮鬥嗎?我的回答應該是:我很害怕但我依舊願意。這是我們最平凡但也是最偉大的作為醫護人員的責任。感謝各位英勇的“逆行者”,歡迎回家。

今年,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按下了“暫停鍵”。春節原本是團圓的日子,卻依舊有許多勇敢的戰士們寫下請戰書,不顧一切奔向抗“疫”一線的隊伍中。多虧有了他們,我們將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每當看到有關醫務工作者的報道,我都忍不住熱淚盈眶,心中五味雜陳。有擔憂、期盼、感動,但更多的,我覺得是“感恩”。經過這次考驗,我更加體會到了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感受到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希望去馳援的工作者們一切安好,早日歸來。

從志成城心一條,抗擊新商追舜堯。新年之際,新冠病每氣勢沖沖的問我們裂來,疫情當前國家危難之際,有我白衣戰士們前仆後繼的撲向戰場,且死戰不退!全國物資統統湧向武漢,國家一聲命令下達,武漢封城,全國人民挨家挨户的閉不出户。在這一次疫情當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國家的偉大。在疫情前線的每一位白衣戰士,他們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母,病毒襲來,他們義無反顧的奔向了前線,在一線努力與病魔抗爭的他們,成功的阻擊了病魔的肆虐,給本次抗擊肺炎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他們有着精湛的醫術,高尚的品德,無愧大醫精誠四個字!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樑,是中國最可愛的人!

感謝張伯禮校長給我們樹立了榜樣。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一個醫者應該做的事情;什麼是一個共產黨人應該逆行的時刻;什麼是一個學者該擔當的責任。也感謝您在抗疫一線的無私奉獻,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劉瑩

獲“人民英雄”稱號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 篇3

利用春節假期,我觀看了《人民的好兒女》系列教育片,其中大醫精誠——張伯禮的事蹟深深感動了我。?張伯禮,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是當今中醫藥事業發展奠基人之一。他以唐代名醫孫思邈“大醫精誠”之道激勵學生:“要成大醫,必先修身,‘無醫德者不可為醫’,為醫者應有良好的醫德”。?就是這樣一位有着崇高醫德的一位老黨員,在中醫領域裏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繼承發展祖國傳統醫藥,為人民健康服務。”這是老共產黨員張伯禮的堅定信念。作為中醫藥學的傳承人,他嘔心瀝血,鍥而不捨,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多年來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餘項,授權專利20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主編專著10餘部。20__年,他提交的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的第一個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獲得通過,有力地推動了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和標準化。這些沉甸甸的榮譽,不僅凝結了一位科學家的無窮智慧,也體現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張伯禮把“賢以弘德,術以輔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但堅持每週出門診。他處處為病人着想,從不開大處方,不做不必要的檢查,不收病人任何禮物,為病人精心診治。?同時張伯禮總是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教學,即使工作在繁忙,也要走上講台為本科生上課,走進實驗室與研究生一起做實驗搞科研。他捐出“何樑何利獎”、“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百篇優博指導教師獎”的40餘萬元獎金,在學校設立了“勇搏”基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同樣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樣是一名共產黨員,張伯禮院士那種為病人、為中醫藥事業奉獻一生的事蹟深深感動着我,雖然我永遠無法達到張院士所取得的成就,但是我可以像張伯禮院士那樣以無限的熱情關心病人,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講奉獻,心中有羣眾,辦實事,不圖虛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堅定地實踐着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金敏

獲“人民英雄”稱號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 篇4

張伯禮常説:“中醫藥學雖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並不落後,現代生命科學所遇到的很多困難和挑戰,將從中醫藥學中得到啟發。”30多年來,他嘔心瀝血,鍥而不捨,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共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二等獎20餘項。作為科技部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專家組組長,參與組織、指導20餘個省市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20__年,張伯禮率先提出了“名優中成藥二次開發”戰略,他主持的對30箇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與產業化研究被列入天津市20項自主創新產業化重大項目。4年來,30個品種中年銷售額過億的品種已從2個增加到9個,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新型的產學研結合之路。同時,張伯禮帶領他的團隊開始組分中藥研究,組建了國內首個組分中藥技術工程中心,開展中藥數字化分析及中藥配伍組分研究,構建了10661箇中藥組分和235個化合物的中藥組分數據庫,使中藥研發由單純經驗上升為優化設計,用現代科技方法揭示中藥成分、作用機理,這項中藥現代化的重要成果為中醫藥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

針對傳統中藥生產中存在的劑型落後、工藝水平陳舊、質量控制水平低等問題,張伯禮潛心探索以提高療效、便於服用為目的的中藥現代化之路。1999年,他申報的“方劑的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獲國家“973”項目資助。他發現了複方丹蔘方的藥效物質基礎、優選了配伍比例,提出了名優中藥小複方二次開發模式,突破了千百年來憑經驗組方的侷限,為現代中藥研製提供了科學依據。20__年,複方丹蔘滴丸成為我國第一例完成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二期臨牀試驗的中成藥,邁出了中藥打入發達國家醫藥市場的關鍵一步。

獲“人民英雄”稱號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 篇5

張伯禮,1948年2月生於天津,籍貫河北寧晉,中共黨員,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衞生學部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1-2]

張伯禮1982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獲得中醫內科學碩士學位;1992年任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工程研究所所長;1999年任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20__年任天津中醫學院院長;20__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__年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20__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20__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__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__年獲得吳階平醫學獎;20__年被授予“全國名中醫”稱號;20__年獲得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20__年8月,授予張伯禮“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2-4]

張伯禮長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工作。

人物經歷

1948年2月26日,張伯禮出生於天津市南開區。

1982年7月,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獲得中醫內科學碩士學位。

1982年9月—1992年7月,任天津中醫學院中醫研究所室主任。

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2年7月—1999年12月,任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工程研究所所長。

1999年12月—20__年8月,任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

20__年8月—20__年10月,任天津中醫學院院長。

20__年抗擊“非典”期間,組建中醫醫療隊,擔任中醫治療“非典”總指揮,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救治患者。

20__年10月,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

20__年12月—20__年12月,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

20__年2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中醫院。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張伯禮長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開展中醫舌診客觀化研究,開拓了舌象色度學和舌底診研究方向。20世紀90年代開展血管性痴呆(VD)系統研究,制定了VD證類分型標準和按平台、波動及下滑三期證治方案;明確了中風病證候和先兆症動態演變規律,建立了綜合治療方案;創立了腦脊液藥理學方法,揭示中藥對神經細胞保護作用機制。自1999年開展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創建了以組分配伍研製現代中藥的途徑和關鍵技術。21世紀初完成了首箇中醫藥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大規模循證研究,建立了中醫藥循證評價系列方法。開拓中成藥二次開發研究領域,促進中藥科技內涵和質量提升,推動了中藥產業技術升級,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羣。

學術論著

截至20__年6月,張伯禮已發表論文400餘篇,SCI收錄80餘篇,主編專著20餘部。

承擔項目

截至20__年6月,張伯禮已承擔並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

張伯禮主持的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研究連續三次得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支持。

獲“人民英雄”稱號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 篇6

誰説90後、00後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這些年輕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是有擔當的一代,是“奔湧的後浪”。90後、00後在抗疫中的優秀表現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全國兩會期間也引發代表委員們熱議,稱讚這些年輕人有情懷、有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

被抗疫的年輕人所感動,90後是可託付的一代

“在武漢疫情期間,我覺得90後年輕的醫務工作者、志願者,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可圈可點。”5月2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講述了自己在武漢抗疫期間的所見所聞。他説,90後是讓人放心的一代,可託付的一代。

今年1月27日,72歲的張伯禮臨危受命奔赴武漢,在武漢抗疫82天。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疫情期間,一名滯留武漢的大學生志願者讓他至今難忘。

△疫情期間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90後醫務工作者

“她過年沒有回家,疫情發生後成了一名志願者,幫急需藥品的小區居民買藥。有人需要藥時,她記在自己本本上。有的藥不好買,需要跑十幾家藥店,還要買最便宜的,送給居民時,她會很用心地寫一張紙條告訴藥怎麼吃。”張伯禮説,除了這名大學生,還有奮戰在方艙醫院的年輕醫務工作者都讓他難以忘懷。

在醫院一線,這批年輕醫務工作者每天都堅持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張伯禮説,“在困難時刻、特別危險的地方,他們搶着往前衝,我覺得他們是讓人放心的一代,可託付的一代,非常好,被他們的精神感動。”

獲“人民英雄”稱號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 篇7

利用春節假期,我觀看了《人民的好兒女》系列教育片,其中大醫精誠——張伯禮的事蹟深深感動了我。?張伯禮,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是當今中醫藥事業發展奠基人之一。他以唐代名醫孫思邈“大醫精誠”之道激勵學生:“要成大醫,必先修身,‘無醫德者不可為醫’,為醫者應有良好的醫德”。?就是這樣一位有着崇高醫德的一位老黨員,在中醫領域裏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繼承發展祖國傳統醫藥,為人民健康服務。”這是老共產黨員張伯禮的堅定信念。作為中醫藥學的傳承人,他嘔心瀝血,鍥而不捨,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多年來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餘項,授權專利20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主編專著10餘部。20__年,他提交的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的第一個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獲得通過,有力地推動了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和標準化。這些沉甸甸的榮譽,不僅凝結了一位科學家的無窮智慧,也體現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張伯禮把“賢以弘德,術以輔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但堅持每週出門診。他處處為病人着想,從不開大處方,不做不必要的檢查,不收病人任何禮物,為病人精心診治。?同時張伯禮總是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教學,即使工作在繁忙,也要走上講台為本科生上課,走進實驗室與研究生一起做實驗搞科研。他捐出“何樑何利獎”、“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百篇優博指導教師獎”的40餘萬元獎金,在學校設立了“勇搏”基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同樣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樣是一名共產黨員,張伯禮院士那種為病人、為中醫藥事業奉獻一生的事蹟深深感動着我,雖然我永遠無法達到張院士所取得的成就,但是我可以像張伯禮院士那樣以無限的熱情關心病人,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講奉獻,心中有羣眾,辦實事,不圖虛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堅定地實踐着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