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沙家浜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遊沙家浜的心得體會 篇1

早就想去沙家浜看看了,這次終於有了機會,在車上我抑制不住心裏的激動,學着京戲沙家浜“智鬥”中阿慶嫂的唱段低聲哼了起來,“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

遊沙家浜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很快,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大門匾上是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沙家浜。透過大門望去,園內碧波盪漾,蘆葦搖曳,空氣中突然有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此時腦海裏閃現出一句詩:“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真是一塊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

天氣也跟我們的心情一樣格外好,人不由得神清氣爽起來,我們的第一站便是——沙家浜革命紀念館。場館的廣場中央,屹立着十八根形態各異的柱雕,據説那是代表十八位傷病員所表現出來的新四軍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革命精神。一番瞻仰,我便直接沿路到廣場西側的紀念館中,裏面陳列着當年英雄們的生平事蹟與遺物,想來英雄們在那樣的歲月是何等英姿勃發,從困難重重直至最後勝利是何其不易,心情不由沉重,慢慢走出迎面一陣 涼 風,抬頭遠望,荷塘裏的荷葉搖曳生姿,遠處的蘆葦卻靜默無聲,似乎那些早已成為過去。

收拾下心情,沿着一路不規則的石板路走去,路下便是流水淙淙,似乎整個鎮子都漂在水上,左顧右盼只見兩邊屋子依水而建,遠處蘆葦密佈,蘆花飄雪,岸柳成行,一幅美麗的中國水墨畫呈現在眼前。

其中“春來茶館”也座落其間,許多旅客倚窗而坐,邊品茗邊欣賞戲台上表演的京劇《沙家浜》選段,聽周圍的遊客説之前還有一些民俗節目,可惜我們沒有趕上,看着戲台上的阿慶嫂我不由地想,也只有這裏的一水一草才能孕育出這位智慧過人的女英雄。

非常幸運的是這次我們在沙家浜景區的橫涇劇場觀看到了實景劇《讓子彈飛》。在融合自然生態的水鄉風貌與仿古建築的舞台上,一批優秀的演員通過話劇與表演的形式,配合運用高科技的特效手段,演繹了阿慶嫂與新四軍裏應外合,共同抗日的故事。“神馬都是浮雲”等網絡詞、微博、地球超人等創意元素,增添了表演的詼諧與幽默效果,給我們獻上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

終於要離開了,我們是那麼的留戀,在歸途中我的腦海裏阿慶嫂與十八英雄的影子時隱時現,但是有一句---的詞卻在不經意間吟誦而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遊沙家浜的心得體會 篇2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沙家浜,我已經遊覽過好幾次了,可每次去都有新的收穫。星期六上午,我又走進了沙家浜。

進入蘆葦塘風景風,彷彿走進了一幅水鄉風景畫。清澈平靜的湖水宛如一幅美麗的綢緞。走近一看,一羣魚兒在水草叢中竄來竄去,不時,漂出一個個水泡泡。一隊小鴨子在水面上嬉戲追逐。遠處,幾葉滿載遊客的小舟從蘆葦叢中慢悠悠地飄出來。突然,一艘快艇從湖面掠過,濺起一朵朵潔白的浪花,彷彿在一匹翠綠的絲綢上繡上了一圈雪白的的蓮花。密密麻麻的蘆葦有兩米多高,秋風吹過,挺拔的蘆葦發出嘩啦啦的笑聲。金黃的葦杆、狹長的葉片、雪白的蘆花跳起了歡樂的舞蹈。遠處,竹橋、小屋、涼亭、籬笆、柳林、時隱時現;茶館、酒樓、戲台,佇立塘邊。

沙家浜蘆葦塘位於陽澄湖與昆澄湖之間,水產資源豐富。中午,我剛踏進水上餐廳,主人立即把生津清火的糯米鮮藕、細膩爽口的鯽魚燉蛋、營養豐富的紅燒鱔魚、回味無窮的蟲草燉鼈,擺上了餐桌。我一邊暢飲甘甜清爽的蘆根茶,一邊品嚐着天下聞名的陽澄湖大閘蟹。

到了沙家浜一定要去春來茶館。我在七星灶旁手端茶碗,觀賞對面戲台正在表演的京劇《沙家浜》片段。當地的老爺爺告訴我,沙家浜蘆葦塘裏到處流傳着抗日軍民同仇敵愾、並肩作戰的傳奇故事。阿慶嫂是當時無數從事地下抗日聯絡工作同志的縮影,她們為了掩護新四軍、搶救傷員、傳送情報,巧妙地與敵人周旋,是常熟人民的驕傲!爺爺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英雄故事,把我帶進了抗日烽火中的沙家浜……

晚霞映紅了蘆葦塘,今日的沙家浜一是幅畫,是一首歌,是一個壯麗的舞台。沙家浜人民每天都在這裏上演着威武雄壯的話劇啊!

遊沙家浜的心得體會 篇3

週五的晚上,我正在看書,“爸爸,‘浜’是什麼意思?”我好奇的問。爸爸説:“浜是指某些地區通向江河的小河溝,多用在地名上。”我接着問:“沙家浜在哪裏?”爸爸説:“在江蘇,那裏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一時講不清楚,明天是星期六,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啊,這太好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開着車出發了。我們的車在高速公路上飛奔,我不時地問:“還有多遠啊,還要多少時間才到啊?”在我的催促聲中我們終於來到了沙家浜。

走進“沙家浜”景區,迎面有塊大照壁,上有葉飛將軍的題字,並簡要説明了抗戰時“東路抗”的重要戰略意義,在照壁左面是“東進橋”,“東進橋”是為了紀念新四軍東進抗日而修建。跨過東進橋來到了“革命歷史紀念館”。這裏介紹了當年常熟的革命鬥爭。館內藏有珍貴的歷史照片和革命文物。我最感興趣的是重機槍、歪把子機槍、--和手槍。我還親自操縱了高射機槍和山炮。又爬上了戰鬥機和轟炸機,做了個近距離觀察。最後來到充滿江南名俗氣息的“紅石村”。這裏有“春來茶館”,茶館裏的蠟像再現了阿慶嫂智鬥敵人的情景。旁邊是蘆葦蕩,不由使人想起當年新四軍傷員就是在這蘆葦蕩中養傷,他們在艱難困苦中只能以蘆根充飢。

參觀完沙家浜,我彷彿看見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英勇的新四軍和日本侵略者在這裏展開的激烈戰鬥;阿慶嫂和敵軍們鬥智鬥勇;十八個傷員在蘆葦蕩鐵骨錚錚的光輝形象。。。。。。我彷彿看見了每個烈士都在笑,因為我們的祖國是那麼的繁榮昌盛;沙家浜的生活是那麼的紅紅火火;還有我們——祖國的未來是那麼的優秀!

安息吧,烈士們!你們手中的旗幟已經在我們手中高高舉起,我們會讓它更鮮更豔!雖然你們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在我們的心中永遠是一座巨大而堅固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