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美學學習心得(精選3篇)

服裝美學學習心得 篇1

服飾色彩與搭配學習心得  ▲白色的搭配原則

服裝美學學習心得(精選3篇)

白色可與任何顏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巧妙,也需費一番心思。

最佳組合:白色下裝配帶條紋的淡黃色上衣,是柔和色的最佳組合

方案一: 下身着象牙白長褲,上身穿淡紫色西裝,配以純白色襯衣也是一種成功的組合;

方案二: 白色褶摺裙配淡粉紅色毛衣,給人以温柔飄逸的感覺。紅白搭配是大膽的結合。上身着白色休閒衫,下身穿紅色窄裙,顯得熱情瀟灑。

▲褐色搭配原則

與白色搭配,給人種清純的感覺。

最佳組合:選用保守素雅的栗子色面料做外套,配以紅色毛衣、紅色圍巾,鮮明生動,俏麗無比。

方案一:褐色毛衣配褐色格子長褲,可體現雅緻和成熟。褐色厚毛衣配褐色棉布裙,通過二者的質感差異,表現出穿着者的特有個性。

▲藍色的搭配原則

在所有顏色中,藍色服裝最容易與其他顏色搭配。

最佳組合:近似黑色的藍色合體外套,配白襯衣,再繫上領結,出席一些正式場合,會使人顯得神祕且不失浪漫。

方案一:上身穿藍色外套和藍色背心,下身配細條紋灰色長褲,呈現出一派素雅的風格。

推薦:藍色與淡紫色捂配,給人一種微妙的感覺。藍色長裙配白襯衫是一種非常普通的打扮。

▲黑色的搭配原則

黑色是個百搭百配的色彩。

最佳組合:眼下,雙休日逛街時,上衣可以還是夏季的那件黑色的印花t恤,下裝就換上米色的純棉含萊卡的及膝a字裙,腳上穿着白地彩色條紋的平底休閒鞋子,整個人看起來格外舒適,還充滿着陽光的氣息。

方案一:不穿裙子也可以,換上一條米色純棉的休閒褲,最好是低腰微喇叭的褲型,腳上還是那雙休閒鞋。

▲米色的搭配原則

許多女性朋友都喜歡看韓劇,劇中美眉們穿的充滿都市感的時裝, 米色是時尚美眉們常用的色彩。

最佳組合: 用米色穿出一絲嚴謹的味道來,也不難。一件淺米色的高領短袖毛衫,配上一條黑色的精緻西褲,穿上閃着光澤的黑色的尖頭中跟鞋子,將一位職業女性的專業感覺烘托得恰到好處。

方案一:如果想要一種幹練、強勢的感覺,那就選擇一套黑色條紋的精緻西裝套裙,配上一款米色的高檔手袋,既有主管風範又不失女性優雅。

服裝美學學習心得 篇2

上午,廣州山出現獨特的人羣,他們全部身穿古代服裝,男生搖着扇子邁着方步,女生則手拿團扇步履輕盈。不時有遊客走上前去,問他們是否在拍電視劇。原來,這是30多位漢網的網友在為民族服裝做宣傳。

記者在交談中瞭解到,這羣人中大多是廣州美院的學生,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他們平時就對中國古典文化抱有極大的興趣,都喜歡在漢網等一些網站上交流。昨天的白雲山之行就是組織者白桑兒在漢網上召集的。

路人見漢服誤喊“大長今”

據一位來自廣州美院的學生介紹,在前往白雲山的路上,有路人與他們擦身而過時,將他們説成是“大長今”。這位學生對記者説,他聽到後很傷心,為什麼中國人不認識自己祖先的衣服?

白桑兒表示,之行就是為了讓市民可以更多地接觸中國古典服裝,對漢服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以後市民看到有人如此穿着的時候,就不會再錯叫成是別國的服裝了。

電視劇中活人錯穿死人衣

在大部分都是20多歲的漢服愛好者中,一位年逾五十的女士格外引人注目。這位女士的網名是“漢流連”,她擅長設計漢服,也是在深圳較早發起發揚中國傳統服飾的人員之一。此次她專門從深圳趕到廣州,參與廣州漢網的聚會,主要也是希望可以給對漢服有興趣的市民一個更為專業的迴應。漢流連指出,目前電視上熱播的古代電視劇,其中出現一些錯誤,也會給不知細節的市民以誤導。據漢流連介紹,漢服的上衣是右衽的,即從左到右的衣領在外邊。而一些電視劇中,常常會出現主人公穿着左衽的上衣出現,這樣的衣服在古代通常是死去的人才穿的,這些錯誤也都是由於國人不瞭解漢服而造成的。

並非復古只倡節日穿着

記者在現場看到,遊覽白雲山的多數市民對漢服愛好者此行的目的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其中一名市民對記者説,中國傳統服飾本來就是應該繼承的,只是由於一些原因,我們的國人忘記了,現在有這些人做宣傳,可以把屬於我們的東西又再找回來。

一位阿姨則表示,自己能夠識別出這些中國服裝,但是要分出是唐朝還是漢朝的,還有些困難。多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有利於中國人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

有的市民對此抱保留態度。一位市民表示,傳承文化應該順其自然,既然這種服裝已經退出歷史舞台,自然就有其不符合現代生活特點的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生活習慣並不像日本或者韓國,從小就會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裝。突然看到有人穿着這樣的衣服上街,他會覺得十分怪異。

對於不同聲音,漢流連表示,現在的漢服愛好者所做的,是希望讓中國人可以更加重視中國的歷史文化,並不是要求人們平時穿着這樣的衣服過日子。漢服愛好者只是希望,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認識漢服,並在過春節或者結婚等一些特殊的日子裏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

服裝美學學習心得 篇3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他認為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美,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通過學習一學期的《美學概論》使我對“美”這種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在以前我只是通過感性來理解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這種認識也是非常膚淺的。以前我對美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好看,美麗、漂亮,以為這就是“所謂的美”與美相對應的就是醜。

學習了《美學概論》我知道了美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中美的一般規律與原則的科學。美學主要探討美的本質,藝術、現實關係以及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等。在《美學概論》裏我們可以學習和探討審美活動的起源、美感心理、審美活動的構造與形態等。

學習美學不僅可以學會審美、認識美,更能夠幫助我們更深的理解或認識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在生活中用美學的思維來引領我們的生活方式。

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學會怎樣正確的去認識美,發現美和審美。有了正確的審美方式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當今社會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和成長。在學習美學後我把美學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起來,通過總結我領悟到了素質教育應該包含:“德、智、體、美”。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強調了教育的作用。柏拉圖尤其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影響。他主張美育與德育應該統一。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的思想的萌芽。

學習美學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修養和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更能夠提高我們的品味。羅丹一直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他認為只要人們自己對某件事情傾注了自己的感情與心血,就一定能夠發現美,即使是別人都認為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能夠發現美的所在。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樣在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美和絕對的醜。美與醜就像矛與盾一樣共同存在於事物之中,每一種事物在包含美的同時也包含着醜,美與醜都是相對的。在生活中的“美”,並非“美”而是“美感”。這種“美感”是源於人們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所以在人們的眼中美是永恆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快樂和幸福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們一直都伴隨在我身邊。比如:明媚的陽光、綠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等。同樣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圍繞在我們身旁:真摯的友情、濃濃的親情、甜蜜的愛情。也許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繁忙和奔波中度過。以至於對自己身邊美好的事物都無暇顧及。在休息的時候我們應當解放自己的眼鏡,放飛自己的心靈。也許我們會突然發現在我們身邊原來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其實“它們”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