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日記心得體會(通用3篇)

志願者日記心得體會 篇1

半年的支教生活即將結束,回顧半年來自己的工作和表現,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受到同事的好評,得到受援學校的肯定,對於我來説是莫大的安慰。有人説:“使人成熟的,並不是歲月,而是經歷。”這一年的支教生活對我來説,無論在思想上、能力上都使我獲益匪淺,我的整個身心得到了提升!時光如梭,總在我們不經意之間靜靜地流逝。

志願者日記心得體會(通用3篇)

從去年進行湖南大學xx屆研究生支教團選拔開始,到現在我們6位支教隊員已經抵達學校並完成了半年的教學,感覺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其中的五味雜陳,時間就悄然的過去了一半。有一種生活,你不曾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不曾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不曾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帶着這份感動,我們從接受支教使命的這一刻開始就認真準備,對支教點——湘西州古丈縣巖頭寨九年制學校進行全方面的瞭解,開展了相關調研工作,形成細緻的工作思路。確定了學習、工作、生活制度,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樹立良好形象,把科學的、先進的思想理念帶給我們要支教的學校。

學校對我們支教活動也十分的支持,湖南大學校團委在我們為支教準備的一年中,給我們安排了很多相關的培訓,讓我們對安全意識、日常教學、法律法規、活動組織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我們也從這些培訓中提高了能力。特別是校團委老師還聯繫了湖南大學附屬國小,讓我們在附小進行了現場的教學和實踐,為今後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暑假期間,應湖南省團委的要求,我們所有西部計劃志願者還在湖南省警察學院進行了封閉式的培訓,我們來自各個不同高校的支教志願者在這裏一起生活,有組織有紀律的學習和交流,強大的凝聚力和使命感把我們牢牢的拴在一起。現在,靜下心來,捫心自問,為什麼要支教?

這個看似簡單又複雜的問題曾經困擾着我,但一切問題在我到達支教點後變得清晰而且迎刃而解:因為那兒需要支教,因為那兒需要幫助。正如“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在那兒”一樣的簡單。無論你支教是出於什麼目的,這不重要。最關鍵的是你要踏踏實實做好支教,真正能發揮出貢獻,真正能看到支教的效果。通過半年的支教工作經驗,我覺得支教的人應該滿足的條件:

一、要有愛心、熱心、激情;

二、要有教育別人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有在枯燥簡單生活條件里長期堅持的心理準備。

長期堅持下去,面對的更多是激情和衝動過後,落後的村莊、枯燥的生活,最主要的還是自己內心劇烈的矛盾衝突——當初美好的想象和初衷,與真正鄉村支教生活的大相徑庭!我們或許不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改變,但是我們盡力,這樣我們心裏才能消除些許不安,我們不能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至少我們可以帶給他們衝向終點的希望。雖然一個支教者的作用有限,可支教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愛的影響,愛的傳播。這種奉獻的精神會影響着當地的孩子,當地的老師,當地的村民,還影響着你身邊的朋友,以後他們也許會將這種愛傳播出去。我沒有什麼要去拯救教育拯救他人的崇高理想,我只是遵循自己的內心,希望自己確實能做點什麼,哪怕是影響一個山區的小孩子,都會讓我心境坦然,温暖,純淨。

總之,希望自己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年代裏,能做個真正的麥田守望者,踏踏實實去做,哪怕會很艱辛很寂寞甚至很委屈。我守望麥田,卻不是為了收穫,我只是欣賞那一種天地的傑作,樂於把自己融入那無盡的麥浪。在喧囂的塵世給自己的心留點空間,讓那種感恩長存於懷。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正式的學校教學,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對待每一節課,每一個孩子。就像我看過的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材,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我想這就是這半年來我對自己的教學方面的感悟和體會。

此外,我們是當代的研究生,作為這個國家的有志青年,我們無論走到哪裏都要展現肩負這個國家歷史使命的精神風貌。在做好自己的任教工作的同時,我們還積極舉行了各類活動:

一,湖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初到巖頭寨任職支教座談活動;

二,“留守的中秋,不留守的夢”中秋送祝福——湖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探訪湘西留守兒童;

在遠離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教日子裏,我遇到過許多的困難,也經歷過很多次的挫折,人地生疏的孤獨,生活習慣的改變,但我始終沒有氣餒,既然選擇了支教,辛苦就再所難免。因為始終相信,只要擺正心態,全心付出,生活就是快樂的,只要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必定能在身後傳播下一路希望的火種。一個志願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們的存在的意義,不是被淹沒,而是與無數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峯,一條山脈,一片羣峯。這樣的羣峯,可以改變風的走向,可以決定水的流速。於他人,我們支教教師是一縷清新的空氣,是孩子們的心靈雞湯;於自身,支教的經歷也賜予我們一段新鮮而又獨特的體驗和感悟,生命會因它而更加精彩繽紛。這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成為我今後人生的指路明燈與奮鬥不息的不竭動力,當我們年老的時候,回望過去的點點滴滴,我們或許有一大堆可以讓自己驕傲的事,不枉此生。

志願者日記心得體會 篇2

我國的志願服務作為伴隨改革開放出現的新生事物,是長期開展的學雷鋒活動的發展和延續,有着廣泛羣眾基礎和獨特優勢。近年來各種形式的志願服務活動發展很快,黨員志願者、社區志願者、職工志願者、青年志願者、大學生志願者、巾幗志願者、家庭志願者、老年志願者、扶殘助殘志願者、紅十字志願者、治安志願者科普志願者等各類志願服務隊伍比較活躍,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志願服務體現着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是人們自覺為他人和社會服務、共同建設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是新形勢下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

志願服務領域寬、渠道廣,能夠廣泛動員社會資源,有效彌補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的不足,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團結無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氣氛和人際關係,增加和諧因素、促進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志願服務以自願、無償為前提,以弘揚志願精神為核心,能夠把服務他人、服務社會與實現個人價值有機結合起來,引導人們在做好事、獻愛心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有利於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落到實處。志願服務形式多種多樣、方式靈活便捷,適應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新特點,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人們關愛他人、服務社會、展示特長的願望,有利於充分發揮羣眾的主體作用,激發羣眾的參與熱情,為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這其中,又以大學生志願者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力量。大學生是國際繼續建設的重要儲備力量,培養更好更優秀更有實幹的大學生人才,大學生志願者已經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趨勢。

在這幾天的活動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新農村建設,有以下心得體會:

第一、新農村建設落到了實處 農村建設有很大進步

以前,我印象中的農村髒、亂、差著稱的。沒有規劃的農村。但是通過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對農村有了很大的改觀。我眼中的文筆村是一條規劃整齊、道路寬敞、設施完善的村子。證明村子很注重本村的衞生環境建設。努力跟着黨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的方向前進。

第二、注重建設村子的精神文化的建設

以前農村中,農民們的業餘生活很墮落,都是賭博或者幹些對自身建設沒有多大幫助的事情。但是,我眼中的文筆村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也是做得很好的。村子中有一個小型的圖書館,裏面乾淨整齊,書籍的種類也很豐富。各種方面的都有涉及到。這不僅能豐富村民們的業餘時間,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也能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建設方面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第三、團結的力量是強大的

這次活動中我不僅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的徹底貫徹落實。看到日新月異的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同時也學習到了要把工作做好,團體的力量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與挫折。但是大家都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分享自己的意見看法,共同努力把一個個問題圓滿的解決了。這一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新農村需要大學生志願者。大學生需要開展志願者活動。大學生志願者隊伍是支年輕的隊伍,充滿了朝氣蓬勃的生機。相信它會因更多的志願者的加入而煥發出新的光彩,譜寫出一曲曲更加動人的奉獻之歌!因為我們將永遠行動着!

志願者日記心得體會 篇3

在疫情期間印象最深的是學校超市志願活動。接單、取貨、送達……這些簡單的事情在我穿上志願者專屬紅馬甲的那一刻變得不平凡。被小姐姐誇温柔、被小哥哥誇耐心無不成為我更加認真工作的助燃劑。

將物品交到同學們手上,在平台上點擊"確認送達"時,那種自豪感、成就感是做其他事情所體會不到的。

青春有很多種顏色,簡約的白色、可愛的粉色、活潑的橘色,但很慶幸我的青春是志願的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