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2篇)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教研組舉辦活動時,全體數學教師重新學習了《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2篇)

新舊課標對比之後,比較顯目的的是關於“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的修訂。“基本理念”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達到“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怎是人人所必須呢?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那麼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

從這些的修訂處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是呀,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便很快忘掉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業務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通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是呀,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有着共同之處,要求走向社會的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善於分析情況,歸納總結,綜合比較,分類評析,概括判斷的工作方法,這一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

當然,修訂的真正意圖在於讓我們一線教師在實踐中實施、落實。那就要求我們必須真正領悟精神、領悟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層次性;同時要講究方法,把握好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滲透的契機;更應該看到,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而是一個過程。數學思想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

總而言之,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和積累一些基本活動經驗,不僅能使學生領悟數學的真諦,懂得數學的價值,學會數學地思想和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也是我讀《課標修訂稿》所領悟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務必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我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我不僅僅會教,並且有自我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一樣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貼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着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終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着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務必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資料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資料,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資料,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務必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__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繫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能夠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三、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好處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構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活力和用心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構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到達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從正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搞笑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歡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合作、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齊,讓我們與新課程一齊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歡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2

《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給語文教學吹來一縷春風,給莘莘學子降下一絲甘霖。

通過新課標的學習,我認為教學觀念的更新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最重要的。觀念是行動的靈魂,人的觀念決定人的行為,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率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思想、教育理念中走過來的教師,若不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是很難適應新課程的。所以,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育觀念不改變,教學改革無從談起。只有教育觀念的轉變才會真正煥發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教師-學生-教材”對話的過程。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學習方式的轉變將會牽引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轉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張揚、發展和提升。學生不僅成為學習和教育的主人,而且還成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21世紀是合作的世紀,因此,營造一種開放的、雙向互動的、可持續發展的、動態的教學情境,建立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象,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

只要我們領悟了新課標的內涵、精髓、實質,然後在課堂中堅定不移的貫徹實施,那我們的語文課一定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滿足不同學生需要的,適應現時代發展的課程!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這次參加新課標教材培訓,使我有的機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總的來説,這次的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教育專家精闢而幽默的專題報告、資深同行精彩的課標、教材培訓、學員圍繞專題、課例、案例進行的交流與感悟。這次培訓讓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累,也有教學技巧的增長,對我在今後工作中發現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首先是讓孩子們願意親近數學,瞭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我想第一個要做到的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勇於探索的強大的驅動力。根據國小生愛新奇,好勝的心理特徵,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親自經歷探索知識過程,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他們體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感、成功感,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設置適當的懸念,創設思維情景,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和求知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確了基礎教育新課程“新”的原因:

1、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2、強調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倡導自主學習。

3、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索,在實踐中學習。

教師不在是課程的執行者,而是課程的建設者、調適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商者、解決者。因此,新課程對教師在決策、開發、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許多要求。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的變化。

1、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教師作為促進者,其角色行為表現為: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的喜悦;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

2、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髮展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再課堂教學中,要儘量地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討論得機會。要經常仔細地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要常常瞭解學生得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察覺到了教師在期望上的偏差,隨時審查,隨時修正。

3、教師在課堂的位置,將不在是知識傳授着的固定位置——講台,而在教室裏流動起來,將參與道學生活動之中,與學生分享知識並獲得情感體驗。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明確了今後的工作方向。我會認真學習有關資料,認真鑽研教材,認真領會編者意圖,力求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經歷真正的“引導”,獲得新知。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經過學習新課標我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從中我體會到以下幾點:經過新課標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

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講授新課程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學科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一樣教學資料,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適宜的教學策略,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整體提高。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供給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供給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到達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並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進取探討,總結經驗。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最近又一次認真地研讀了《音樂新課程標準》,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強大的衝擊,也真正體驗到了有滋有味的音樂課堂。解讀了《音樂新課程標準》我認識到改革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重要。要上好音樂課就必須在教學中用科學、靈活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下面我就針對新課標提出的音樂實踐性這一點談一點我的心得體會。

新課標中提出“強調音樂實踐”,而在舊課標中是“重視音樂實踐”。這個修改,一方面是針對我國傳統的、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來的,另一方面則是借鑑和吸納了當今一些具有國際影響的音樂教育思想的結果。

音樂課程是最具有創造性特徵的學科,這是由其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鼓勵音樂創造”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在音樂教學中不存在標準答案,不存在一個整齊劃一的體驗、表達與理解音樂的方式。

這一理念值得我們老師深思的是,音樂教學是否應有一個系統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就教學規律來説,儘管有一些共同的原則可以遵循,但從根本上説,音樂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不斷髮展的開放體系,音樂教學應該是動態的、變化的、充滿了創造性地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要具有教學應變意識,善於教學生成。

從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中,我認識到審美、創新、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學生為主體、自主性學習、音樂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是教學新模式的目標,也將是我們所有音樂教師為之奮鬥的方向。當然教師對課程的開發、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許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現,新穎、獨特,每一節課都充滿新意,教師要有創意地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課。我想要真正把新課標落實到每一節音樂課上,教師一定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認真鑽研教材,抓住音樂形象,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與跟風,讓學生能靜心體驗音樂的美,用心去表現音樂的美,使音樂課真正成為學生美育的途徑,學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發展。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新課標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1、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説:“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課改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所以我要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3、把握特點,活用教材。新課程對國小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總之,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出發點應該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而去教學,真正做到知識與育人相結合,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7

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成功或失敗,在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成功體驗能使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愉快的情緒感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失敗體驗則會導致學生放棄努力,特別是學困生,過多的失敗使他們受到老師的冷落、同學的歧視、家長的責備,不能成為集體中平等的一員,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消極悲觀,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應該重視造就學生的成功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幾節優秀課例給了我極大的啟示:教師應該對學生懷抱期望,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都能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功。所以應該設法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温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的確目前中學教育的理念、內容、模式都需要轉變,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需要在大學聯考、學生的健康、學生的品行素質、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間,尋找一種接合點、一種辦學形式。普通國中新課程改革就是這種接合點,它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初步實現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轉變,是一次迴歸教育本質的轉折性變革,可以講這是真正推進了素質教育。具體體現在

一、學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與學的關係中,學生的地位如何確定?傳統的提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但在教學實施中不盡人意,教師主導,導得過多,導得過細,學生總是在教師鋪設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學生圍繞教師轉,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沒有真正得到體現。而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同時新課標強調,要把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不要過多地考慮課程知識結構體系,而是要考慮以學生髮展為最終目的。

二、學習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學習方式單一,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即:老師講,學生聽,靠單純的記憶、模仿和訓練,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當收音機全神貫注地聽,把教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當他們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時就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缺乏創新的激情與活力。因此新課標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三、教師角色——多重化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着單一的角色——知識的傳授者,而新課標要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合作關係,讓學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

四、學生評價——全面化

新課標強調,要由傳統的單純考查學生的書面成績轉變為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全面發展。評價內容要包括: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要將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和社會有關人員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時應注意激勵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差異性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做到:

1.轉變觀念,努力體現國中語文新課程理念。

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國中語文教師全面學習新課程,樹立起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握好國中語文新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根據國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2. 以人為本,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這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首先,我們堅持對學生有愛心、細心、耐心和一顆平常心。多想一想學生學習的處境、基礎、壓力,學生出現興趣下滑和厭學情緒,需要我們有耐心和平常心,不要產生急躁和厭煩的情緒。其次,我們精心備課,上好每一節課,教出語文的特點、語文的味道和語文的美,把閲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得多點趣味,把課變成師生心靈溝通的過程,張揚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的過程,展示教師個人魅力的過程,不要把語文教得面目可憎。

事實證明,學生喜歡你和你的課,學生就會主動學習,那麼你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3.語文教學的立足點是“學”,教師發揮充分的導學作用。語文課堂要提倡積累應用,注重體驗,迴歸生活,可採取“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多學少教、以學論教”等多種方式實施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學作用。

4. 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訓練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常抓不懈,同時各種知識要學得準,理解得深,記得牢,用得活,不應該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舉一反三,增強遷移能力。

5. 轉變課堂閲讀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主渠道。語文課堂要有效地培養中學生的閲讀能力,首先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從被動閲讀轉變為主動閲讀,從喜歡閲讀到能學會閲讀享受閲讀。其次,引導學生多讀作品。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會學生制定自己的閲讀計劃,掌握有效的閲讀方法和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課堂教學就要朝着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要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和技巧,適當進行閲讀強化訓練,尢其應針對閲讀能力弱的學生設計一些提高性的練習,使學生學用結合,能熟練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閲讀中出現的問題。

我們提倡“讀--感--品—探”的四環節閲讀教學模式。“讀”即熟讀課文,每篇課文至少要讀3-5遍,使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課文不僅是理解欣賞的基礎,也是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感”即是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構思(結構)、表達方式和主旨意藴;“品”是對課文的語言運用、表達技巧等進行品味、理解、鑑賞。“探”是對課文所敍寫的內容(人、事、景、物、理),以及作者的情感態度、思想觀點及其構思與表達,要進行評價、借鑑與探究。並根據實際開展一些語言實踐的探究活動。

6.語文教師要自覺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活動的指導。語文教師走出自己的職責範圍,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活動進行有效指導。現在,《普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課外閲讀書目和課外閲讀量。所以,那些單純地認為只要講完課文、改完作業就是完成教學任務的語文教師可以看作是一個不稱職的語文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從《國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高度上駕馭語文教學,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要重視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活動的指導,做到有讀物、有時間、有場所、有指導,保證課外閲讀活動的順利開展。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8

今年暑期我認真參與了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改培訓,教育技術培訓,素質教育討論活動,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並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面談談我對本次學習的心得。

1、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為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傳統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誌。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温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瞭解學生和關心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着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瞭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熱愛學生還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切不可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對學生採用體罰、諷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當學生進步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氾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讚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3、熱愛祖國,愛崗敬業

熱愛祖國,獻身教育事業,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係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教育大發展的今天,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係,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於“粉筆生涯”,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相反,如果教師不熱愛自己的事業,“身在曹營心在漢”,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説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於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説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誠實正直,勤奮好學,禮貌待人,是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缺乏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遠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敗。教師要教育學生勤奮刻苦,好學進去,自己必須勤奮好學,廣學博覽,精益求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用文雅和親切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教育學生。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9

我參加了教育局要求,__主持的新課標培訓。透過學習,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綜合實踐。現從幾個方面談一談自我膚淺的心得體會。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領悟新的教學理念,確立新的教學觀,避免和克服教學生涯中的不良習慣,使教學方式方法顯現出多樣化。教師們的概念中認為教學就是在三尺講台上講課,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海綿體”進行吸收,“填鴨式”的教學是部分教師長久的“順手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是學生的大朋友,要放手相信學生的各種潛力,教師把自我的位置擺正,定格在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活化石,以權威居高臨下。教師在學生學習活動過程中,只起陪同,觀望、輔導、協調、幫忙作用的人,而不是學生的操縱者,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是學習活動的實踐者,是知識的吸收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忙每一個學生進行搞笑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途徑,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和提高。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要透過合作討論、實驗操作、探究質疑等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應根據教學資料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用心性,努力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心態和創新潛力。

二、正確領悟新的教學法。

新的教學法主要是: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不受別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的主動、獨立、自控潛力,密切關注學習者的興趣、愛好和職責,有利於發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學生在參與小組或者羣眾中為了要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到人合作學習。它體現了學習的交往、互動、共享等特點,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合作精神,羣眾觀念、團隊意識;探究學習。主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從自我生活中經歷和體驗中選取和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新的學習問題的學習方法;它體現了學習的問題明朗化、學習過程活潑化、學習形式開放化;有利於構成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學習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因素和用心因素,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操作潛力。倡導《新課標》中新的教學方法,是現實社會的需求。

三、教師與學生和諧互動。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個性強調綜合實踐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文化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討、共同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教師要給學生髮展的空間,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不要一味追求學習的結果,而要注重合作討論的學習過程,以及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合作意識的培養與合作方式的訓練是否有效。

總之,《新課標》是一盞指路燈,它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方向,我們教育工作者僅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前進,我們是不會迷失自我的遠航!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我們七所學校所有語文老師在多媒體教室聆聽了省教科所專家__老師為我們解讀《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雖然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十年的時間了,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再次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抱着學習和進步的心態。於是在教學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落實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我學習數學新課標,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一些感受。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一、聯繫生活實際,導入新知教學。

數學知識的形成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於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結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經歷,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可以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習慣的説法是叫做半個。生活中常會遇到分東西或物品不是整數的情況,在學生學過的數小哪個數可以剛來表示半個,學生找不到這樣的數,那麼半個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此時就要學習新的數——分數,這個數又該怎樣寫,怎樣讀呢?學生對學習分數有了一種需求和願望,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於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

二、設計問題情境,增強應用情趣。

人的思維起始於問題。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尋求問題的答案。教育家贊可夫説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慾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的設計問題情境,注重存疑,把問號裝進學生的頭腦,讓學生從數學角度去描述客觀的事物與現象,尋找與數學有關的因素,主動的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蒐集應用事例,體會應用價值。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自己蒐集有關資料並介紹給學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使用、地圖用四種不同顏色區分地區、飛機設計等都和數學有着密切的關係,現代社會已進入“數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蒐集數學應用的具體案例,並相互交流。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可以讓學生課前蒐集關於百分數的資料,像商品標籤各種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學“認識千米”時,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世界最長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過查閲資料,蒐集數學應用的事例,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進一步瞭解數學的發展,感受數學的文化魅力,體會數學應用價值。

四、創造應用機會,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親身體驗過的知識才會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練的運用。美國數學家彼得?克萊恩説:“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可見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例如,教學“百分數”後,做小會計師,在父母的帶領下把自己積攢的錢存起來,根據銀行的利率算——算,怎樣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計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場購買打折商品,計算打折商品的總價。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形成初步的實踐能力。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通過學習我對音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認識,要實踐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就必須改變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新的課標理論融入進去呢?

一節新授課,課程標準怎麼設計,教學目標怎麼選擇,教學重、難點怎麼解決和突破,師生互動怎麼處理,課後教學怎麼總結等一切問題我們都要科學全面地考慮到。另外,不論從事哪一科的教學工作,我們的專業基本功都要勝任你所教的專業,不然的話你就會在同學們面前出醜丟人。老師們專業基本功的訓練在課堂上顯得多麼重要,我會本着學習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但是,專業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過短期的訓練就能達到,我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勤奮練習體會進步的快樂。

教師的基本技能我認為應該包括教育教學方法,主要指撰寫教案、説課、教法與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方法;還包括聽、説、唱、寫、做。聽主要是指應該學會傾聽,這是一項交際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師生間與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我覺得學會傾聽,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説應該是指普通話水平,幷包含課堂表達、講解,如果教師課堂説出的話學生不明白,那肯定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唱,我覺得除了聽,説之外,更重要的應還是應該讓學生多唱,在學生演唱歌曲的過程中,老師邊彈琴邊傾聽學生的歌聲,對於發聲不準的樂句和節奏不對的樂句單獨加以練習,要力爭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學生學會。

在唱歌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感審美,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世界裏自由的感情流露,這是學習唱歌的最基本靈魂!基本的樂理知識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後,同學們會在老師悠揚琴聲的伴奏下盡情的歌唱,課堂氣氛也會空前的高漲。這樣一來,師生同樂的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既學到了應學的音樂知識和歌曲,又使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極好的發展。

課程標準,擺在我們面前的不是音樂和音樂作品,而是人的各種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養自信的學生(如我行、我能等)。讓孩子們把生活中的藝術

看成是舞台上的藝術。每一個學生都願意自己被關注,讓學生通過音樂學科的學習,使他們快樂,提高生活質量,“學會學習,終身快樂”。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我們七所學校所有語文老師在多媒體教室聆聽了省教科所專家__老師為我們解讀《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雖然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十年的時間了,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再次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抱着學習和進步的心態。於是在教學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落實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説,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台,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國小語文教學這些年走過的路,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着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行為。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才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着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為學生創造寬鬆、愉悦的教學氛圍。

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因為“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根據這些情況考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閲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組織角色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蔘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寫話)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着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何種方法是激活思維的最佳切入點,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積極思考,個個樂於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為,應抓住“國小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

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探究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穿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本學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課程標準》,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有了必須的提高,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異常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下頭談談自我的.一點體會:新課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理念,如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倡導課程的綜合化,及以課程管理的“去集權化”等。在課程設置上,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課程以往是必修課程一統天下,學生沒有迭擇的餘地,傳統的學校管理的觀念和方式有利於控制和效率,但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傳統的課程與教學相比,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關鍵一點,就是新課程能夠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生權力的實現,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就是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

在課程結構上開設很多的選修課,讓學生在普遍到達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從而實現個性發展。個人感覺新課程有這它突出優點,主要體此刻:第一,資料結構上,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繁、難、偏、舊”的資料和改變了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使學生體會到,不是為了數學而學數學。從教材所選例題及所編習題能夠看到,數學中有物理,數學中有化學,數學中有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及科技等;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應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增強了學生進取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來的自覺性。第二,培養目標的要求上,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摒棄了以往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傾向。誠然,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要學好它,就必須具備必須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可是,如果片面地去強調知識更新與技能,而忽視了其它的需求,學生變成了讀書的機器,沒有創新的本事,社會就難以發展。大家都明白,在我們印象中的恩師之所以成為恩師,不是他教給了我們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做人。這就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新課程中,無論是哪一個概念的構成、哪一個性質、定理的獲取,都設置了情景,將唸的構成過程及知識的獲取過程展此刻學生面前,給學生供給了許多創造性思維的學習機會,使學生更能理解數學的構成過程,學會思考,學會提問,“看做到過問題三百個,不會解體也會問”。。第三,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本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事以及交流與合作的本事。教師在其中只起到了幫忙、引導的作用。在概念與知識的構成過程中教師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師告之結論,而是在教師的幫忙、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去觀察、發現、蒐集信息、並用已有知識對所獲信息進行歸整而構成概念、定理的。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歡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第四,新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致力於改變學習現有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經過學習我以為數學學習的資料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資料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本次我承擔課題《國小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作為組長,我實在是惶恐,不知如何下手。這個課題中,自主性是關鍵所在,這是學生自身產生的一種對學習的需要,他人強行灌輸、指揮是沒有用的。自主學習能力則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靠我們的悉心培養。於是我找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反覆研讀,希望能有所啟示。在課標中,我找到了關於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表述,下面我結合工作中的具體情況,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工作以來一直在農村學校,學生的學習現狀我比較瞭解,對自己的教師角色也深有體會。課改都提了多少年了,農村國小那種以教師為中心,重課堂輕課外,重課本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現狀依然嚴重存在。結果是我們教的辛苦學生學得累,想要有所改觀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一直在摸索、追尋,追求學生自主學習的高境界,讓學生願學、樂學、會學。

一、     培養興趣,使學生願學。

如果學生對我們的數學課堂及所要學的知識感興趣了,他們便有了學習的熱情,積極參與,我們當老師的還愁他學不會嗎?當然,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很多,如一個精彩的導入、巧妙地設疑、合理的情景設置、有趣的習題等等,這都需要我們教師的精心準備。我在這兒要説的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我們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願學。我們不再是過去那個高高在上的老師,怎們説學生就怎樣聽,他們變成了“應聲蟲”,現在的學生接受的新事物太多,想法新奇,要允許他們有不同的聲音,我們做他們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趣融洽,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究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有所改變,使學生樂學。

1、師生角色改變

新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提到: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由此可見,這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我們需要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我們要更多地去做學生的參謀,給他們激勵和幫助,並以情感交流為紐帶,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2、學習方式改變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受這句話的啟發,我有以下幾點認識:(1)關於動手實踐,我們要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如教學各種圖形的面積,可以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通過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2)關於自主探索,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供學生質疑的空間,提出一個有效的問題遠比解決一個更有意義;(3)關於合作交流,這正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小組合作學習,這需要教師在小組搭配上下功夫,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還要注重收放合理,否則片面追求表面的熱鬧,收效甚微。小組成員只有各自分工又通力合作,才能獲取新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從教師角色及學習方式的改變,促使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變得樂學。

三、     注重評價,使學生會學。

我在這説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及時準確有針對性,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元的評價體系。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他們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課堂上,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通過互相反饋和評價,學生學會了評價別人,也學會了評價自己。因為,學生在評價別人時,首先要注意傾聽,再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別人説的哪裏不合理,哪裏有錯,在一次次的評價中學生有學會變成了會學。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上下過功夫,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做中學”數學,體會數學的魅力所在,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__版旨在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幫忙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錐、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本事、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職責感。課程圍繞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精練學科大概念,吸納學科領域的前沿成果,兼顧理念與實踐,鼓勵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中學習與實踐課程倡導基於項目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支持的溝通、共享、合作與協商中,體驗知識的社會建構、增強信息意識。

信息技術學科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分析應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又兼顧總的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僅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本事。

一、課程資料的調整

現有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各校在實際操作中,基本不會出現讓學生根據個人愛好和興趣自由選擇,而是統一規定選修模塊,並且大多選擇一些對師資要求不高的技術性模塊,這樣一來,整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體系就偏離了學科本質,偏向技術,而忽視了其信息科學的核心。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學科是個承載重任的學科,若要更好地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及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必須對課程做調整,一是能夠提高我國國民信息素養,二是為今後想在信息科學與技術方面專業發展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方式的轉變

信息技術教師首先要領會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把握學習的本質,以項目整合課堂教學,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項目學習應以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為目標,在項目實踐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整合知識與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整體梳理各課程模塊的教學資料,再以階段性教學資料為依託,提煉學生的應具備的學科核心素養,並以此節點設計項目的推進路徑。教師要重構課堂教學組織方式,加強學生探究性學習。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應淡化知識單一講解,鼓勵學生經過自主探究項目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整合知識,促進思維,要從“學會操作”的課堂價值取向轉向“構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訴求,在“嘗試-驗證-修正”的試錯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

三、教學評價的改變

作為本次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一大亮點,增加了“學業質量”部分,明確學生完成本學科學習資料後,學科核心素養到達的等級水平,提出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標準把學業質量劃分為不一樣水平,幫忙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要求,因材施教,更加關注育人目標的有效落實。同時,學業質量要求的提出也為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考試和升學考試命題供給了重要依據,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構成育人合力。

總之,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學科核心素養為根本任務。課程供給多樣的學習機會,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提高他們信息社會參與的職責感與行為本事,成為合格的數字化公民。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我教的是國小五年級英語,通過讀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師必須學習“英語新課標”才能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適應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能適應當今素質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英語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話,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當一名合格的國小英語教師。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反覆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我們要學習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國小英語教學屬於英語啟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説、動唱、玩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並獲得初步的聽説能力和一定的語感。基於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國小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興趣為主。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才會願意學,要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首先得讓學生感到英語易學,其次讓學生樂學,最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教學方式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根據國小生的學習特點,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採用聽、説、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活動。如低年級學生可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將其編成兒歌、童謠。課堂中多采用遊戲教學法,加上教師靈活親切的身體語言,使得課堂豐富多彩、輕鬆活躍。培養學生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三、創設情景

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設情景,相互交流,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直觀情景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遊、問路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通過新教材的學習,我們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驗新挑戰。我們只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就回探出一條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學習了《新課程標準》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新課程標準》強調: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務必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潛力為核心,是語文潛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職責感和使命感、構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和綜合運用潛力。透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傳統的教育。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有三個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帶給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所以,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務必理解繼續教育。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理解,熱情投入,有效實施並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

2、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用心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潛力。

3、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修改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善,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提高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到達《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4、在準確把握教科書修改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一樣教學資料,創造性地靈活地選取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適宜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善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用心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用心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5、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帶給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帶給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到達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6、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新的語文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構成適合自我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我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忙他們構成以潛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透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透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潛力。教學中我們還要用心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忙學生獨立指定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並根據自我評價不斷修正和調整自我的學習計劃,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7、系列配套增強了教材的選取性、拓展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有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配套讀物、錄像帶、多媒體光盤等。這些材料加強了教材的彈性,為教師靈活地使用教材帶給了條件。此外,教師也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潛力,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利用報刊資源來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和提高閲讀潛力,利用音像資源進行聽力練習和了解文化元素,利用分級讀物增加輸入量,培養閲讀興趣等等。但對於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應是建立在認真研究課程要求,透徹分析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需求和水平的基礎上,使之與教材相輔相成,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8、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構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提倡構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構成性評價為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

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並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用心探討,總結經驗,用心推廣,魏書生的教學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們要不斷學習,用心進取,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潛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我有幸參加了國小語文新課標培訓活動。雖然培訓只有短短兩個多小時,卻讓我對國小語文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並充滿了興趣。

培訓之前,我按照學校的要求,認真地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標[2019版]。自己學習的時候總覺得新課標的內容枯燥、泛味,許多概念在腦海中十分混亂。但在朱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述中,我突然發覺新課標上的內容變得生動了,並且十分有道理。國小語文新課標確實值得我們去探究。下面我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作為一名國小語文老師,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素養呢?這個問題我想用朱老師問我們年輕教師的話來回答。他是這樣説的,作為一名國小語文老師,你是否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你是否經常閲讀課外書籍?你是否堅持寫教學日記?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首先應該有一手好字,無論是粉筆字、鋼筆字還是毛筆字。隨着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師習慣了用多媒休上課、打印教案,板書也隨之減少,字就不那麼注重了。許多年輕老師的字與老一輩的老師相比,真是有着天壤之別。一手好字是對一名語文老師的基本要求。

其次,語文老師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現在的年輕老師大多歷經寒窗苦讀,有着較高的學歷。個人素養方面不用懷疑,但是知識儲備方面呢?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代,我們老師的知識是否能跟上時代的節拍呢?我們應該深刻反思一下。我們要求學生每天看課外書的同時,是否自己也堅持每天學習呢?現在,我們接觸的越來越多的是電子書籍,讀書也不像以前那樣細細咀嚼了,更多的是囫圇吞棗式的讀。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快餐文化”。當然也有的老師沉醉在其他活動當中,早將閲讀拋之腦後了,只靠着肚子裏僅剩的那一點點墨水去澆灌祖國未來的花朵。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應該堅持每天閲讀,每天寫點教學日記。我們要為學生樹立一個終身學習的榜樣。語文老師的專業化成長之路漫長、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

二、作為一名國小語文老師,教授語文時要注重語文的人文性特點。我在大學裏學的是英語教育,所以剛開始教語文時總認為教語文和教英語如出一輒。只要教好了生字、詞,教會了學寫作文和做閲讀,學生能聽會説就是教好了語文。今天才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語文課程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語文這種工具而開設的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簡單的幾個字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朱老師強調要在言語環境中實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人文性要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他為我們舉了幾個生動的例子。例如,對“富裕”一詞的理解,他是這樣教學的:有房子住,家裏有人、有田,人有衣服穿、有飯吃,這樣就叫做“富裕”。經他這麼一解釋,抽象的“富裕”一詞就變得具體了。又比如,“如泣如訴”、“悲涼悽切”這兩個詞的教學,倘若用語言來解釋就非常困難,但是播放一段與這兩個詞語意境相近的音樂,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那詞意就不言而喻了。語文裏有太多説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只有話在具體的言語環境中才能明白。所以在教授語文時,老師應該注意在具體的言語環境中實現語文的人文性內涵。

雖然國小語文新課標培訓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對國小語文新課標的學習和探究卻是無限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學習國小語文新課標,並將新課標的理念運用在日常教學當中。多學習、多思考,多請教,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質量。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牢記: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對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課程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且是傳承和培育優良文化傳統、正確思想意識、良好道德品質和科學價值觀念的過程。思想品德課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思想品德課教學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還必須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規律,根據思想品德形成規律的客觀要求來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加強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種新思想、新思潮得到廣泛的傳播,如何教育青少年學生去認識和辨別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必然成為我們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的思想教育轉變老師成為關鍵,老師一定要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提升自己,跟上時代潮流,否則無法駕馭課堂,無法與學生溝通交流。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例如通過繼續教育培訓學習,能夠有效提升老師的能力,無論是知識上,還是方法上更有使老師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至於落伍與學生無法溝通。總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武裝自己,用最新的教育理念來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教師也要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構建豐富元多化課堂,使自己不僅會教書,而且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使學生喜歡自己的思想品德科目,喜歡思想品德的課堂。

二、新課改下的課堂課程設計思路以指導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為目標,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來提取、組織知識模塊,把國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國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要標準。這要求師生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要求教師要建立起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願意走近老師,接受老師的引導,讓老師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生活,這樣教師才能完成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道德觀的任務。

三、新的課程標準改變了舊課標“知識——能力——情感”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這一過程所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求學生記住某個結論或知識點,更應關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道德觀的形成和人格塑造。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去影響學生,是每位學生能夠成為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的合法公民。

四、新課改下教師怎樣駕馭課堂。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要求學生討論時,教師不能清閒的站着,而是要去看、去聽,隨時掌握課堂的動態情況,以便及時調整課堂步伐,隨時考慮下一步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要隨時注意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教學過程中,教師學會尊重每一位學生,尤其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學會激勵和讚賞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展示自我,做到最好的自己,做到每節課都有所收穫。對於課堂上有不同意見的學生,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去討論、探究,讓學生學會品嚐艱辛後的成果,這樣課堂才是成功的。

教師《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反覆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1)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

國小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説,可以單獨説、同座説、集體説,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説基礎上培養數感。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

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國小生年齡小,閲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藴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