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精選3篇)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 篇1

上海之行是一次學習之旅、收穫之旅,更是一次增強信心的動力之旅,上海超常規的高速發展態勢,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發展的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反思、借鑑、感悟。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三點收穫:

(一)開發成就了上海

1990年10月10日是上海難忘的日子。那年,一位老人“抓緊上海開放、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的話語石破驚天,之後,上海滄桑鉅變。上海確立了“開發上海,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十六字方針,大力推進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以開闊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強的措施,開拓進取、大膽探索,建設了一個嶄新的新上海,告別了一箇舊時代,開闢了一個新時代,成為全國最具有經濟發展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成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上海之行,不但見證了鄧書記南巡之行的意義,更見證了此後改革開放的新進程。改革開放成就了上海。

(二)改革造就了上海。

上海鉅變背後點石成金的力量源自於改革。上海新區政府採取“資金空轉、土地實轉”的創新開發方式,由政府部門按照土地出讓價向開發公司開出支票,作為政府對企業的資本投入,併成為該開發公司的國家股股東;開發公司將此支票背書後,作為土地出讓金支付,交給土地管理部門,並簽訂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合同;上海市土地管理部門出讓土地使用權後,再將從開發公司得到的出讓金(支票)收入全部上繳給財政部門。政府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又提升了土地價值,加速了土地開發一級市場循環進而加速了城市化發展速度。上海新區運用資本運用方式,藉助外力大膽創新,破解了發展中資金不足的“瓶頸”。改革煥發了經濟活力,改革造就了上海。

(三)創新是上海的生命力

創新成為上海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的創新。發展道路創新、體制創新、區域競爭力的創新。上海新區以建設新技術產業基地為目標,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網”(軌道交通網、市區道路網、越江交通網)為核心,注重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建設經濟、金融、貿易中心,走出了一條高質量、高建設、高定位、高標準的科技發展之路;上海新區從一開始就一直在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按照現代化的管理制度來進行運行管理,很多地方實行二級政府管理,較之傳統的政府模式,上海新區政府機構減少了2/3;人員減少了1/3,提高了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管理效能,政府從“審批員”變成了“服務員”。“一門式”、“十分鐘”讓老百姓明明白白,“零收費”政府送來了免費大禮,轉換了政府角色,從而推進了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設;合理規劃產業佈局、提高園區競爭力。上海立足區域優勢、以金融貿易區、出口加工區、保税區、高科技園區為基礎,大力建設產業園區,把園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內輻射的基地、經濟發展的龍頭,園區建設強化了發展主體經濟的拉動作用,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集羣和產業鏈。上海不斷在創新,建設“創新上海”已成為上海人的追求。

三點啟示:

啟示一:突破

區劃四年來,包河區負重奮進、頑強拼搏、實現了新跨越,建設了一個新包河,贏得了第一城區的稱號。新一屆區委審時度勢,搶抓機遇,提出了因湖作為,打造“安徽上海”的偉大夢想。今日上海一行,讓我們感受到明日“安徽上海”的雛型,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實現這一夢想的壓力和差距。首先要在三個方面求突破。

(一)思想觀念上。上海善於審時度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創造性地把執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思想大膽解放、觀念不斷更新,敢為人先、勇於拼搏,在全國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資金空轉、土地實轉”、“小政府、大社會”、“戴帽子、掛牌子”、“二級政府、三級管理”都是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出來的成功經驗。面對新的發展機遇,面對省、市的高度關注,我們不能坐失良機、止步不前,必須解放思想、登高望遠,只爭朝夕,搶抓新機遇,尋求新突破,謀求新發展。

(二)發展戰略上。戰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靈魂和核心。上海新區建設的高起點、規劃的高定位、管理的高水平,值得我們借鑑。良好的城市規劃、寬暢便捷的成功交通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個建築物都是一件藝術品、觀賞品,氣勢恢宏、佈局巧妙,蔚為壯觀,金茂大廈高貴身價,洋山跨海大橋、磁懸浮列車不僅僅是交通、商業的功能和作用,而且藴含着旅遊的商機,已從商業模式拓展到旅遊資源的開發,成為交通、餐飲、購物、觀光的集成體,吸引了世界眼球。我們必須正確審視區情,在新區規劃上要大氣派、建設上要大手筆,定位上要超前,推動新區大發展。

(三)人才隊伍上。上海新區之所以發展這麼快和巨大的發展的潛力,究其原因,根本在於他們在建設人才高素質上有新招,造就人才“金字塔”,有一批適應新形勢要求、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必須以人為本、廣納賢才,構建人才高地。

啟示二:創新

“80年代看特區,90年代看上海,世紀之交看西部,新的世紀看東北”。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全國各地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歷史進程。比較發現差距、差距催生創新、創新促進發展。要縮短差距,模仿不行,建設“安徽上海”,走“上海上海”之路不行,唯有靠創新。一是創新須知學。創新是智慧的結晶、靈感的閃耀,思想的火化,沒有思想,沒有淵博的知識就沒有創新。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做學習型幹部,從過去注重資歷和學歷,轉變為注重知識和能力。“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新”,知識積累越豐富,創新的成功率就會越高,創新思路就會越清晰。二是創新須知情。知情就是了解和掌握世情、國情、省情、市情、區情。吃透上情、把握區情,瞭解下情。“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統攬全局,善抓機遇,才能勢如破竹。建設“安徽上海”,要抓建設“濱湖新區”這個尚方寶劍,爭取政策、優化環境,把“安徽上海”打造成“磁場”、“窪地”,吸引更多人才和資金的聚焦。三是創新須知“活”。建立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激發經濟發展潛力。在招商引資上招招新、招招實;在資本運營的方式上敢於大膽創新,建立政府引導,開發商為主體、區內自行平衡的投資開發管理體制;要制定實施一系列操作性較強的優惠政策,使“安徽上海”成為區位優勢、政策優惠、土地優價、服務優質、設施優良區,突破發展的“瓶頸”。

啟示三:信心

學先進,重要的是學精神、學思路、學作風、學膽略。感歎之餘,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差距就是潛力、壓力就是動力,上海之行給我們增添了信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我們有信心實現“安徽上海”的夢想。伴隨着飛馳的磁浮,“濱湖新城”的前沿──包河區,將以磁浮速度建設“安徽上海”,不久的將來,一個璀燦奪目的“安徽上海”將矗立在巢湖之濱。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 篇2

為了引導我們教師瞭解名校教育教學工作流程,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升業務研究能力,進一步完善自我,我非常有幸的參加了去上海為期三個月培訓學習,對於此次學習機會我很珍惜。到了上海,我第一次零距離的接觸到了那麼多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我開始感覺到自己的無知和渺小,聽完教授們和優秀教師的教育案例和現身説法後,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的一點點努力是那麼的微不足道,專家的點評讓我有了醍醐灌頂的頓悟。培訓中,我主要以參加和觀摩控江二村國小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為主,老師們之間的交流讓我很受益,於是我沉湎於此,樂此不疲,我告誡自己貴在堅持,感謝這次培訓,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我會繼續努力的。針對這次培訓,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工作用心、高效

學校教師之間團結協作,保證高效高質完成每項工作。我的指導教師顧潔彥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數學教研組長,除了日常的教研工作做的井井有條之外,班級工作也做得特別細緻,如:每天的作業日日清;中午付出午休的時間給作業中、題單上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單獨講解,通過講解了解學生出錯的原因,講解耐心、細緻;及時將學生的作業情況通過“家校互動”的方式反饋給家長,並且給予學生有效評價。正是老師注重了教學工作中的這些細節,學生呈現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很喜歡數學課。

二、聽隨堂課的一些體會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從顧老師以及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學生思維較活躍,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動手操作能力強,這和教師平常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2.教學過程精緻

從每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老師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結構體系。課堂中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一目瞭然使學生更加形象地掌握知識要點。

3.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學生獨立歸納結論時肯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教師要學會引導,而不能在學生回答錯誤後給予異樣、冷漠的眼光,這樣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他們始終以恐懼地心情在被動地參與教學,只有以平和地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使他們的思維得以發展。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 篇3

我從教三十多年來,參加培訓學習有多次,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此次上海學習培訓。我幸運地參加了這次培訓活動。但我悲喜交集。悲的是想到自己年紀大了害怕完成不了上級組織交給的任務。喜的是能夠到國際大都市——上海瞭解一下東方文化的發展。能把看到的繁榮景象、學到的知識技能帶回自己的家鄉與同事親人分享。“彩虹行動”的橋樑縮短了東西部的距離,讓東部豐富的文化資源源源不斷地向西部傾注。使西部落後的文化逐步向發達的地區邁進。

在這短短的一週學習活動中,我們到過三間學校參觀學習。即是(上海虹口區第四中心國小,上海華東師大——附中實驗國小,上海北路第一國小。)我們每到一間學校學校的領導都主動帶領我們參觀學校的校園、校貌及科技展覽館,介紹學校的辦學特色等。

我們看到了學校設施先進,環境幽雅,教師專業技術過硬,教學成績優秀,學生班級小班化,學習成績突出。以“國內一流、國際交往中不失水準”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標,以“讓學校成為師生學習和成長的樂園”為辦學宗旨。人人都是研究者的思想理念辦學。

一週的研討活動,不僅有專家的引領,也有課堂教學展示。在學習期間,我們共聽了7節課。有語文、數學、品德與社會、音樂、美術等科目。從聽課到評課,從評課到品課,我們一點點進步,一點點成長。現在那一堂堂精心設計的、精彩的課堂教學一直在我的腦海裏呈現,使我記憶猶新,有幸收穫了很多。他們昂揚的精神風貌,鏗鏘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教學的技巧,敬業精神讓我們所有參與者敬佩,使我受益匪淺。

一、虹口區四川北路第一國小邵老師教學的《蜘蛛織網》。《蜘蛛織網》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它通過小動物們一次又一次勸説蜘蛛去散步、跳一跳,打個滾……而蜘蛛始終一言不發,忙着織網、逮蟲,最後睡着了,突出蜘蛛做事一心一意。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學習生字為主,所以教學生字一定是個重點,邵老師主要是通過有側重多種教學方法開展生字教學。如:學習“織”時,採用想象法,讓孩子想一下,蜘蛛用什麼織網,引出“絞絲旁”,同時運用在《識字的小祕密》習得的知識,得出這個字也是個形聲字的特點進行記憶。學習“抽”時,通過媒體在田字格中演示範寫,一方面引導學生對字的整體結構有個瞭解,另一方面讓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筆畫的先後順序,尤其是右邊“由”的筆順。“散”字中“反文旁”是比較容易寫錯的,學生很容易將第2、3筆連在一起,所以教學時重點書空進行牢固記憶。“巖”字的學習可以通過觀看有關巖石的直觀圖象,引出“山上的石頭就是巖石”這樣順口溜,通過形象記字法、編順口溜的多種方法認識“巖”。邵老師通過多種方法,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針對生字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方法引領學生有側重點學習生字,掌握識字工具,提高識字能力。在句子朗讀方面她通過讓學生説説“蜘蛛在織網時還會遇到哪些小動物?他們會怎麼説,蜘蛛又是怎麼做的?”這個環節,讓學生模仿課文內容練習他們的説話能力,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高漲,説得很好。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輕鬆愉快地學到了知識。

二、虹口區四川北路第一國小耿莉茜老師給三年級上的一節音樂課。《春天的歌》四分之三拍,屬分節歌,大調式,結構雖然簡單卻內涵豐富,優美動聽的旋律描繪了春天萬物甦醒的景象,表現出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情感是音樂表現的靈魂,為了啟發學生動情地唱歌,耿老師根據三年級學生好動好玩的心裏特點,抓住旋律特點,把握歌詞內容所描述的意境,不達意採用唱遊的方法設計安排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戲遊情景中由淺入深去感知、表現、創造,學生在旋律拼接遊戲,為歌曲創編音響的各個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聽、唱、演的能力,在歌詞創編中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師生之間在情感交流活動中得到了身心的愉快。

通過本次培訓,豐富了我的教育思想,開闊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發了我教好語文的熱情和信心,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我要把這次瞭解的各種先進的課堂理念領悟好。並能結合本班情況,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體會教學的藝術魅力。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一路前行。